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汉语史论文集是什么

汉语史论文集是什么

发布时间:

汉语史论文集是什么

较长的句子不显得笨重,更重要的是由于宾语提前,显示处置的意义,语言更有力量,所以把字句的这种语气力量并不是一般的结构形式能够比拟。在对外汉语实际教学中,讲清楚“把”字的原意是拿,但是我们在用把的时候基本的语法特点是由施事充当主语,把字在主语后,受事充当宾语。举例“我吃完了饭菜”,用把字句,“我把饭菜吃完了”,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谁、说什么、用什么做什么、最后的结果怎样,宾语的提前使得句子强调的受事、状态等因素全部凸现出来,而且句子的语义感情更加清楚。二语音教学方面:韩国同学的“f”“p”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134页清楚讲到了现代汉语拼音中bpmf四个韵母发音的来源。音韵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从古音发展变化而来,事实上,在日本和韩国,有很多事物的发音是从中国古代方言发音中截取的。现代汉语拼音“f”的发音是从中古合口三等的pp’b’中发展而来,而韩国对中国古音借音的时期并没有出现“f”的发音,这也就是现代汉语拼音中“f”的发音对于韩国同学非常困难的原

杨逢彬,男,1956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河西至善村5号。1963年9月入新湖南报子弟小学。文革发生后,在家以文史书籍自娱,自是养成阅读古书习惯。1971年春入衡阳市第9中学,其时正值“资本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因而得以从容读书,并坚持读各类文史书籍,且迭获作文、俄语竞赛全校第一。1975年春下放衡南县农村。1977年参加高考,欲考文科以扬长避短,以“文革”初度,寒风犹劲,家中长辈心有余悸,是以改考理科。虽过重点线30分,终因录取时数学分数誊抄失误,未被录入重点大学而进入湖南中医学院。从1979年起,坚持到湖南师大听周秉钧等先生为汉语史研究生开设的课程。1982年底获医学士学位,1983年初到长沙北区医院工作。其间协助钟叔河先生编《走向世界丛书》(主要有张德彝《随使英俄记》等)。1984年8月到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工作,从事学报《学习与实践》的文史编辑工作及近代史研究,发表了《湖南近现代政治、军事人才群崛起探原》(人大资料全文转载)等5篇论文。1986年整理出版了《积微居友朋书札》。1988年评为助理研究员(讲师);同年考入武汉大学,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夏渌先生,攻读古文字学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次年任讲师。1993年初,到北大进修,师从著名语言学家郭锡良教授学习汉语史;同年考取郭先生的博士(在职)。1995年通过开题报告,开始撰写博士论文《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1998年通过论文答辩,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晋升为副教授;并于6月(法国足球世界杯期间)赴巴黎参加国际古汉语研讨会,在大会上宣读论文《论殷墟甲骨刻辞中不存在连词“则”》。近年来,主攻方向为汉语语法史及古文字学,代表性著作为2003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此书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图书二等奖。目前参与的课题较多,主要有国家社科项目《戴震与18世纪中国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古代汉语精品课程建设》等。学术兼职有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专职、南开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近年来主要语言文字学科研论文(不含其他类型文章)如下表:1哺咀探源,(原载《医古文知识》1993年1期)2“巧垂”为“职官+人名”结构证——兼释一组同源字,(原载《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3期3大中华文库《论语》前言,(湖南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1999年版)4《孟子》疑难句读辨析一例,(原载《人文论丛》1999年卷)5《汉书》句读辨析一例——兼证汉代[动·于·处补]式与[动·处补]式存在变换关系, (原载《汉语史论文集》,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6杨树达的《春秋大义述》及相关未刊稿,(原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3期)7《庄子·内篇》陈注指瑕,(原载《中国哲学史》2002年2期)8《老子》群诂献疑,(原载《中国哲学史》2003年2期)9试论“巫帝”刻辞的结构,(原载《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5期)10对殷墟甲骨刻辞中“雨不雨”、“雨不”的考察,(原载《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1期)11甲骨刻辞琐记,(原载《人文论丛》2000年卷)12关于殷墟甲骨刻辞的形容词, (原载《古汉语研究》2001年1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2002年卷有较高评价)13论殷墟甲骨刻辞中不存在连词“则”(作)——兼谈“我其祀宾作帝降若”等句的读法, (原载法国巴黎高等社会科学学校东亚语言学研究中心出版的《东亚语言学报集刊·古汉语语法论文集》,2001年8月出版)14关于殷墟甲骨刻辞中“于”的连词用法,(原载《湖北大学学报》2002年1期,署名杨逢彬、杨蓉蓉)15殷墟甲骨刻辞中“以”“比”非连词说,(原载《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1期)16论殷墟甲骨刻辞中“暨”的连词用法,(原载《中国语文》2003年3期)17论殷墟甲骨刻辞中不能肯定存在连词, (原载《古汉语研究》2003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1期全文转载)18从牡牝等字看甲骨语言词义的抽象进程, (原载《甲骨语言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19黄侃“制名皆必有故”证,(原载《黄侃学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20《马氏文通》的“次”与“格”“位”之比较——兼评何容、林玉山的“次”理论, (原载《武汉大学学报》1996年3期)21关于长沙方言新产生的两个鼻化韵, (原载《长江学术》第2辑)

汉语史论文集

文革时期王力先生在著书方面很少了,因为一身兼好多职六十年代写《先秦古韵拟侧问题》、《略论语言的形式美》,七十年代写《黄侃古音学述评》、《现代汉语语音分析中的几个问》1900-1986年)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贫寒辍学,在家自学。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等职。 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王力先生的语言学研究始终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人材,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在五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王力撰写了上千万字的学术论著,其中专著四十多部,论文二百多篇。他的研究工作既继承了我国古代语言学的优良传统,又充分吸收了国外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的语言学从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变和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研究涉及汉语语言学的理论、语言、语法、词汇、语言史、语言学史以及汉语方言、汉语诗律学等各个领域,其重点研究成就都具有开创的意义,带动了学科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国内外产生了突出影响。王力先生的治学具有突出特点。 第一,将传统的“小学”(语文学)和现代语言科学相结合。王力运用先进的语言理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的语文学。或科学地诠释旧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例如他的《中国音韵学》(后改名为《汉语音韵学》)、《字史》、《古语的死亡残留和转生》;或深入探讨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结构系统、民族特点及其历史发展的演变规律,例如他三十年代写的《上古韵母系统研究》、《中国文法中的系词》,四十年代写的《汉越语研究》、《新训诂学》、《中国现代语法》、五十年代写的《汉语史稿》、《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汉语实词的分类》,六十年代写的《先秦古韵拟侧问题》、《略论语言的形式美》,七十年代写的《黄侃古音学述评》、《现代汉语语音分析中的几个问》,八十年代写的《同源字典》、《汉语语音史》等。 第二,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王力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五十余年,先后开设过二十多门课程。他写出来的讲义,就是他的科研成果。所以常常是一上完课,他的讲稿就可以送出版社出版,多是高水平的专著。例如:《汉语音韵学》、《中国语文概论》(后改名《汉语讲话》)、《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清代古音学》以及他主编的《古代汉语》等。第三,创新与求实相结合。在科学研究中,王力开创了不少新的汉语言学科体系(如上文所列举的),提出许多新的见解。例如《中国文法中的系词》一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大量的语料,系统地考察了汉语“名句”句法结构的特点和系词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指出古汉语名句的主语与表明语之间不用系词。这不仅正确揭示了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语言学家首次真正摆脱西洋语法的束缚,历史地、求实地研究汉语自身特点而取得的重大成果。又如古韵研究上,他提出的“脂、微分部”说,“古韵十一类二十九(或三十)部系统”,“上古每个韵部只有一个主元音”,“先秦声调分舒促两大类,各又细分为长短”的学说,也都是根据丰富的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而得出的独到的见解。他强调说,“墨守师说,学术就没有发展了。”正是由于王力具有这种求实的学风,才能不断创新。 第四,渊博与专深相结合。王力的学问博大精深,为学界所公认。他不仅是杰出的语言学家,是著名的翻译家、诗人和散文家。他翻译、出版过法国纪德、小仲马、嘉禾、左拉、都德、波特莱尔等作家的小说、剧本、诗歌以及《莫里哀全集》共二十余种;他早年还撰写了《罗马文学》、《希腊文学》;他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散文基本上收集在《龙虫并雕斋诗集》、《王力诗论》与《龙虫并雕斋琐语》里。后者多次重版,在港台也一再翻印。中国现代文学史家把他和梁实秋、钱钟书推崇为抗战时期三大学者散文家。 王力作为语言学大师,不仅注重专业的学术研究,在语言科学诸多领域勤于开创,写出了许多高水平的论著,取得丰硕的成果,非常关注语言文字学的普及与应用。学术著作1 古代汉语(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64年 2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77年 3 语法和语法教学(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张志公主编]/[王力等编写])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6年 4 广州话浅说(王力著)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57年 5 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1年 6 诗词格律概要(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9年 7 楚辞韵读(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8 诗经韵读(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9 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 10 汉语诗律学(王力著) 新知识出版社 1958年 11 汉语音韵(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0年 12 龙虫并雕斋诗集(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84年 13 汉语诗律学(王力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年 14 古代汉语(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1年 15 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年 16 中国音韵学(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36年 17 王力诗论(张谷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 18 中国语文讲话(王力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4年 19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54年 20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54年 21 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8年 22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 23 汉族的共同语和标准音(王力等著) 中华书局 1956年 24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51年 25 龙虫并雕斋文集(王力) 中华 1980年 26 汉语讲话(王力) 文化教育 1955年 27 汉语史稿(王力) 科学 1957年 28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29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30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31 汉语音韵学(中国音韵学)(王力) 中华书局 1956年 32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 商务 1985年 33 王力文集(语言理论,中国语言学,古汉语概论,语法理)(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4 王力文集(文字,字典,词汇,文学语言,语文教学,古)(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5 王力文集(中国语言学史,清代古音学)(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6 王力文集(中古音等韵及其他)(王力) 山东教育 1991年 37 王力文集(浙江人怎样学习普通话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8 诗词格律() 39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62年 40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50年 41 汉语浅谈(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年 42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2000年 43 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8年 44 爱(奢辣尔第著/王了一译) 商务印书馆 1934年 45 半上流社会(小仲马著/王力译) 商务印书馆 1931年 46 少女的梦(畦德著/王了一译) 开明书店 1931年 47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1999 年 48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6年 49 词类(王力著) 新知识出版社 1957 50 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王力) 中国科学院 1955年 51 中国语文讲话(王力著) 开明书店 1950年 52 汉语史论文集(王力著) 科学出版社 1958年 53 江浙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5年 54 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2000年 55 王力语言学论文集(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2000年 56 中国语文概论(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39年当然,步痕旅游网想法:fgdg

字济宽,江西南昌人。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传统文字训诂学、汉语史。1978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1985年获文学硕士后,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02年任日本京都女子大学外国人专任教师。2009年4月到北京语言大学任教。主要业绩有专著《〈左传〉谓语动词研究》、《〈左传〉精注本》;编著《中华古诗文读本(戌集)》;合作主编《中国汉字文化大观》、《汉语史论文集》;合作《文言文要览》、《传统语言学辞典》、《汉字形义分析字典》、《中国语言学大辞典》、《中华文明史》等,以及中央电视台电视专题片《中华文明之光》、《语林趣话》等。在《中国语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古汉语研究》、《语文建设》、《学人》、《人文论丛》(日本)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长江日报》、《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等报刊上发表散文随笔40余篇。曾获北京大学首届“光华青年科研成果奖”、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教委“首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出版物一等奖”、北京大学第二届“中国文化奖”特别奖,北京大学“吴瑞熹奖教金”(大学语文)、北京大学“优秀主干基础课(古代汉语)”奖。多次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训诂学、《左传》选读、古代汉语)和北京大学“优秀班级主任”奖。

汉语史论文集pdf

杨逢彬,男,1956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河西至善村5号。1963年9月入新湖南报子弟小学。文革发生后,在家以文史书籍自娱,自是养成阅读古书习惯。1971年春入衡阳市第9中学,其时正值“资本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因而得以从容读书,并坚持读各类文史书籍,且迭获作文、俄语竞赛全校第一。1975年春下放衡南县农村。1977年参加高考,欲考文科以扬长避短,以“文革”初度,寒风犹劲,家中长辈心有余悸,是以改考理科。虽过重点线30分,终因录取时数学分数誊抄失误,未被录入重点大学而进入湖南中医学院。从1979年起,坚持到湖南师大听周秉钧等先生为汉语史研究生开设的课程。1982年底获医学士学位,1983年初到长沙北区医院工作。其间协助钟叔河先生编《走向世界丛书》(主要有张德彝《随使英俄记》等)。1984年8月到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工作,从事学报《学习与实践》的文史编辑工作及近代史研究,发表了《湖南近现代政治、军事人才群崛起探原》(人大资料全文转载)等5篇论文。1986年整理出版了《积微居友朋书札》。1988年评为助理研究员(讲师);同年考入武汉大学,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夏渌先生,攻读古文字学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次年任讲师。1993年初,到北大进修,师从著名语言学家郭锡良教授学习汉语史;同年考取郭先生的博士(在职)。1995年通过开题报告,开始撰写博士论文《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1998年通过论文答辩,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晋升为副教授;并于6月(法国足球世界杯期间)赴巴黎参加国际古汉语研讨会,在大会上宣读论文《论殷墟甲骨刻辞中不存在连词“则”》。近年来,主攻方向为汉语语法史及古文字学,代表性著作为2003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此书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图书二等奖。目前参与的课题较多,主要有国家社科项目《戴震与18世纪中国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古代汉语精品课程建设》等。学术兼职有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专职、南开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近年来主要语言文字学科研论文(不含其他类型文章)如下表:1哺咀探源,(原载《医古文知识》1993年1期)2“巧垂”为“职官+人名”结构证——兼释一组同源字,(原载《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3期3大中华文库《论语》前言,(湖南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1999年版)4《孟子》疑难句读辨析一例,(原载《人文论丛》1999年卷)5《汉书》句读辨析一例——兼证汉代[动·于·处补]式与[动·处补]式存在变换关系, (原载《汉语史论文集》,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6杨树达的《春秋大义述》及相关未刊稿,(原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3期)7《庄子·内篇》陈注指瑕,(原载《中国哲学史》2002年2期)8《老子》群诂献疑,(原载《中国哲学史》2003年2期)9试论“巫帝”刻辞的结构,(原载《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5期)10对殷墟甲骨刻辞中“雨不雨”、“雨不”的考察,(原载《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1期)11甲骨刻辞琐记,(原载《人文论丛》2000年卷)12关于殷墟甲骨刻辞的形容词, (原载《古汉语研究》2001年1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2002年卷有较高评价)13论殷墟甲骨刻辞中不存在连词“则”(作)——兼谈“我其祀宾作帝降若”等句的读法, (原载法国巴黎高等社会科学学校东亚语言学研究中心出版的《东亚语言学报集刊·古汉语语法论文集》,2001年8月出版)14关于殷墟甲骨刻辞中“于”的连词用法,(原载《湖北大学学报》2002年1期,署名杨逢彬、杨蓉蓉)15殷墟甲骨刻辞中“以”“比”非连词说,(原载《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1期)16论殷墟甲骨刻辞中“暨”的连词用法,(原载《中国语文》2003年3期)17论殷墟甲骨刻辞中不能肯定存在连词, (原载《古汉语研究》2003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1期全文转载)18从牡牝等字看甲骨语言词义的抽象进程, (原载《甲骨语言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19黄侃“制名皆必有故”证,(原载《黄侃学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20《马氏文通》的“次”与“格”“位”之比较——兼评何容、林玉山的“次”理论, (原载《武汉大学学报》1996年3期)21关于长沙方言新产生的两个鼻化韵, (原载《长江学术》第2辑)

近年来主要语言文字学科研论文(不含其他类型文章)如下表:哺咀探源,(原载《医古文知识》1993年1期)“巧垂”为“职官+人名”结构证——兼释一组同源字,(原载《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3期大中华文库《论语》前言,(湖南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1999年版)《孟子》疑难句读辨析一例,(原载《人文论丛》1999年卷)《汉书》句读辨析一例——兼证汉代[动·于·处补]式与[动·处补]式存在变换关系, (原载《汉语史论文集》,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杨树达的《春秋大义述》及相关未刊稿,(原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3期)《庄子·内篇》陈注指瑕,(原载《中国哲学史》2002年2期)《老子》群诂献疑,(原载《中国哲学史》2003年2期)试论“巫帝”刻辞的结构,(原载《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5期)对殷墟甲骨刻辞中“雨不雨”、“雨不”的考察,(原载《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1期)甲骨刻辞琐记,(原载《人文论丛》2000年卷)关于殷墟甲骨刻辞的形容词, (原载《古汉语研究》2001年1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2002年卷有较高评价)论殷墟甲骨刻辞中不存在连词“则”(作)——兼谈“我其祀宾作帝降若”等句的读法, (原载法国巴黎高等社会科学学校东亚语言学研究中心出版的《东亚语言学报集刊·古汉语语法论文集》,2001年8月出版)关于殷墟甲骨刻辞中“于”的连词用法,(原载《湖北大学学报》2002年1期,署名杨逢彬、杨蓉蓉)殷墟甲骨刻辞中“以”“比”非连词说,(原载《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1期)论殷墟甲骨刻辞中“暨”的连词用法,(原载《中国语文》2003年3期)论殷墟甲骨刻辞中不能肯定存在连词, (原载《古汉语研究》2003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1期全文转载)从牡牝等字看甲骨语言词义的抽象进程, (原载《甲骨语言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黄侃“制名皆必有故”证,(原载《黄侃学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马氏文通》的“次”与“格”“位”之比较——兼评何容、林玉山的“次”理论, (原载《武汉大学学报》1996年3期)关于长沙方言新产生的两个鼻化韵, (原载《长江学术》第2辑)

汉语词汇语法史论文集

全球通史 世界历史 还有图文天下 语文语法方面的书有古代文言文全解

文革时期王力先生在著书方面很少了,因为一身兼好多职六十年代写《先秦古韵拟侧问题》、《略论语言的形式美》,七十年代写《黄侃古音学述评》、《现代汉语语音分析中的几个问》1900-1986年)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贫寒辍学,在家自学。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等职。 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王力先生的语言学研究始终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人材,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在五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王力撰写了上千万字的学术论著,其中专著四十多部,论文二百多篇。他的研究工作既继承了我国古代语言学的优良传统,又充分吸收了国外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的语言学从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变和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研究涉及汉语语言学的理论、语言、语法、词汇、语言史、语言学史以及汉语方言、汉语诗律学等各个领域,其重点研究成就都具有开创的意义,带动了学科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国内外产生了突出影响。王力先生的治学具有突出特点。 第一,将传统的“小学”(语文学)和现代语言科学相结合。王力运用先进的语言理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的语文学。或科学地诠释旧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例如他的《中国音韵学》(后改名为《汉语音韵学》)、《字史》、《古语的死亡残留和转生》;或深入探讨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结构系统、民族特点及其历史发展的演变规律,例如他三十年代写的《上古韵母系统研究》、《中国文法中的系词》,四十年代写的《汉越语研究》、《新训诂学》、《中国现代语法》、五十年代写的《汉语史稿》、《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汉语实词的分类》,六十年代写的《先秦古韵拟侧问题》、《略论语言的形式美》,七十年代写的《黄侃古音学述评》、《现代汉语语音分析中的几个问》,八十年代写的《同源字典》、《汉语语音史》等。 第二,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王力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五十余年,先后开设过二十多门课程。他写出来的讲义,就是他的科研成果。所以常常是一上完课,他的讲稿就可以送出版社出版,多是高水平的专著。例如:《汉语音韵学》、《中国语文概论》(后改名《汉语讲话》)、《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清代古音学》以及他主编的《古代汉语》等。第三,创新与求实相结合。在科学研究中,王力开创了不少新的汉语言学科体系(如上文所列举的),提出许多新的见解。例如《中国文法中的系词》一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大量的语料,系统地考察了汉语“名句”句法结构的特点和系词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指出古汉语名句的主语与表明语之间不用系词。这不仅正确揭示了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语言学家首次真正摆脱西洋语法的束缚,历史地、求实地研究汉语自身特点而取得的重大成果。又如古韵研究上,他提出的“脂、微分部”说,“古韵十一类二十九(或三十)部系统”,“上古每个韵部只有一个主元音”,“先秦声调分舒促两大类,各又细分为长短”的学说,也都是根据丰富的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而得出的独到的见解。他强调说,“墨守师说,学术就没有发展了。”正是由于王力具有这种求实的学风,才能不断创新。 第四,渊博与专深相结合。王力的学问博大精深,为学界所公认。他不仅是杰出的语言学家,是著名的翻译家、诗人和散文家。他翻译、出版过法国纪德、小仲马、嘉禾、左拉、都德、波特莱尔等作家的小说、剧本、诗歌以及《莫里哀全集》共二十余种;他早年还撰写了《罗马文学》、《希腊文学》;他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散文基本上收集在《龙虫并雕斋诗集》、《王力诗论》与《龙虫并雕斋琐语》里。后者多次重版,在港台也一再翻印。中国现代文学史家把他和梁实秋、钱钟书推崇为抗战时期三大学者散文家。 王力作为语言学大师,不仅注重专业的学术研究,在语言科学诸多领域勤于开创,写出了许多高水平的论著,取得丰硕的成果,非常关注语言文字学的普及与应用。学术著作1 古代汉语(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64年 2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77年 3 语法和语法教学(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张志公主编]/[王力等编写])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6年 4 广州话浅说(王力著)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57年 5 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1年 6 诗词格律概要(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9年 7 楚辞韵读(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8 诗经韵读(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9 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 10 汉语诗律学(王力著) 新知识出版社 1958年 11 汉语音韵(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0年 12 龙虫并雕斋诗集(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84年 13 汉语诗律学(王力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年 14 古代汉语(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1年 15 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年 16 中国音韵学(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36年 17 王力诗论(张谷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 18 中国语文讲话(王力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4年 19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54年 20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54年 21 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8年 22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 23 汉族的共同语和标准音(王力等著) 中华书局 1956年 24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51年 25 龙虫并雕斋文集(王力) 中华 1980年 26 汉语讲话(王力) 文化教育 1955年 27 汉语史稿(王力) 科学 1957年 28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29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30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31 汉语音韵学(中国音韵学)(王力) 中华书局 1956年 32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 商务 1985年 33 王力文集(语言理论,中国语言学,古汉语概论,语法理)(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4 王力文集(文字,字典,词汇,文学语言,语文教学,古)(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5 王力文集(中国语言学史,清代古音学)(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6 王力文集(中古音等韵及其他)(王力) 山东教育 1991年 37 王力文集(浙江人怎样学习普通话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8 诗词格律() 39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62年 40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50年 41 汉语浅谈(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年 42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2000年 43 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8年 44 爱(奢辣尔第著/王了一译) 商务印书馆 1934年 45 半上流社会(小仲马著/王力译) 商务印书馆 1931年 46 少女的梦(畦德著/王了一译) 开明书店 1931年 47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1999 年 48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6年 49 词类(王力著) 新知识出版社 1957 50 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王力) 中国科学院 1955年 51 中国语文讲话(王力著) 开明书店 1950年 52 汉语史论文集(王力著) 科学出版社 1958年 53 江浙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5年 54 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2000年 55 王力语言学论文集(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2000年 56 中国语文概论(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39年当然,步痕旅游网想法:fgdg

毕业论文题目现代汉语语音研究汉语新词语研究汉语外来词语研究汉语字母词研究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汉语修辞研究汉语多音字研究汉语复活词研究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汉语惯用语研究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给病句一个理由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同志”的尴尬文学语言研究汉语语气词研究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汉语动物名称研究汉语植物名称研究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说“秀”(英show)汉语象声词研究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汉语感叹词研究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研究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褒义词考查分析同义词辨析与运用贬义词考查分析汉英词语对比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成语运用研究、习语运用研究新闻语言研究广告用语研究法律、商贸语言研究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词类区分研究语境与语言表达研究新辞格研究或辞格发展研究语境对词义(句子结构)的影响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现代汉语语法汉语应答句研究标题语法研究标题语用研究标题语义研究东北官话地点方言研究东北官话语音研究东北官话词汇研究东北官话语法研究东北官话语用研究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现代汉语修辞研究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现代汉语补语研究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程度副词与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研究“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研究现代汉语歧义问题研究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 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 报刊语言研究 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 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 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 法律语言研究 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 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 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 汉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 谈“俗话” 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 状语的类型与状语的位置(是否可以前置)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情况分类考察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交际语言的若干问题研究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歧义格式的实验语音学研究哈尔滨方言单字音研究歧义结构的语音分化研究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都”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哈尔滨方言声调研究实验语音学对外汉语单字音教学研究语音史研究语音的规范与发展毕业论文题目《审音表》与《现代汉语词典》定音比较研究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研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对外汉语汉字教学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汉语中介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对外汉语教材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关于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语言课的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对外汉语写作教学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疑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感叹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史论文集宋绍年

大学的中文系和高中语文完全不同,有许多分支,例如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等,对外汉语,师范班等等~~~有很多选择的啦,但中文系只出两种人——才子和蠢子……,学得好的话大多数人一定鲜有成就,并且就业前景不是很好~~~我以前辈的经验忠告你,要是理科完全学不进,或者太差的话,学理比学文有前途,好好思考吧,关乎以后的人生呢!

文革时期王力先生在著书方面很少了,因为一身兼好多职六十年代写《先秦古韵拟侧问题》、《略论语言的形式美》,七十年代写《黄侃古音学述评》、《现代汉语语音分析中的几个问》1900-1986年)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贫寒辍学,在家自学。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等职。 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王力先生的语言学研究始终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人材,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在五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王力撰写了上千万字的学术论著,其中专著四十多部,论文二百多篇。他的研究工作既继承了我国古代语言学的优良传统,又充分吸收了国外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的语言学从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变和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研究涉及汉语语言学的理论、语言、语法、词汇、语言史、语言学史以及汉语方言、汉语诗律学等各个领域,其重点研究成就都具有开创的意义,带动了学科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国内外产生了突出影响。王力先生的治学具有突出特点。 第一,将传统的“小学”(语文学)和现代语言科学相结合。王力运用先进的语言理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的语文学。或科学地诠释旧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例如他的《中国音韵学》(后改名为《汉语音韵学》)、《字史》、《古语的死亡残留和转生》;或深入探讨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结构系统、民族特点及其历史发展的演变规律,例如他三十年代写的《上古韵母系统研究》、《中国文法中的系词》,四十年代写的《汉越语研究》、《新训诂学》、《中国现代语法》、五十年代写的《汉语史稿》、《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汉语实词的分类》,六十年代写的《先秦古韵拟侧问题》、《略论语言的形式美》,七十年代写的《黄侃古音学述评》、《现代汉语语音分析中的几个问》,八十年代写的《同源字典》、《汉语语音史》等。 第二,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王力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五十余年,先后开设过二十多门课程。他写出来的讲义,就是他的科研成果。所以常常是一上完课,他的讲稿就可以送出版社出版,多是高水平的专著。例如:《汉语音韵学》、《中国语文概论》(后改名《汉语讲话》)、《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清代古音学》以及他主编的《古代汉语》等。第三,创新与求实相结合。在科学研究中,王力开创了不少新的汉语言学科体系(如上文所列举的),提出许多新的见解。例如《中国文法中的系词》一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大量的语料,系统地考察了汉语“名句”句法结构的特点和系词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指出古汉语名句的主语与表明语之间不用系词。这不仅正确揭示了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语言学家首次真正摆脱西洋语法的束缚,历史地、求实地研究汉语自身特点而取得的重大成果。又如古韵研究上,他提出的“脂、微分部”说,“古韵十一类二十九(或三十)部系统”,“上古每个韵部只有一个主元音”,“先秦声调分舒促两大类,各又细分为长短”的学说,也都是根据丰富的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而得出的独到的见解。他强调说,“墨守师说,学术就没有发展了。”正是由于王力具有这种求实的学风,才能不断创新。 第四,渊博与专深相结合。王力的学问博大精深,为学界所公认。他不仅是杰出的语言学家,是著名的翻译家、诗人和散文家。他翻译、出版过法国纪德、小仲马、嘉禾、左拉、都德、波特莱尔等作家的小说、剧本、诗歌以及《莫里哀全集》共二十余种;他早年还撰写了《罗马文学》、《希腊文学》;他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散文基本上收集在《龙虫并雕斋诗集》、《王力诗论》与《龙虫并雕斋琐语》里。后者多次重版,在港台也一再翻印。中国现代文学史家把他和梁实秋、钱钟书推崇为抗战时期三大学者散文家。 王力作为语言学大师,不仅注重专业的学术研究,在语言科学诸多领域勤于开创,写出了许多高水平的论著,取得丰硕的成果,非常关注语言文字学的普及与应用。学术著作1 古代汉语(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64年 2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77年 3 语法和语法教学(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张志公主编]/[王力等编写])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6年 4 广州话浅说(王力著)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57年 5 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1年 6 诗词格律概要(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9年 7 楚辞韵读(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8 诗经韵读(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9 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 10 汉语诗律学(王力著) 新知识出版社 1958年 11 汉语音韵(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0年 12 龙虫并雕斋诗集(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84年 13 汉语诗律学(王力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年 14 古代汉语(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1年 15 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年 16 中国音韵学(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36年 17 王力诗论(张谷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 18 中国语文讲话(王力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4年 19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54年 20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54年 21 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8年 22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 23 汉族的共同语和标准音(王力等著) 中华书局 1956年 24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51年 25 龙虫并雕斋文集(王力) 中华 1980年 26 汉语讲话(王力) 文化教育 1955年 27 汉语史稿(王力) 科学 1957年 28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29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30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31 汉语音韵学(中国音韵学)(王力) 中华书局 1956年 32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 商务 1985年 33 王力文集(语言理论,中国语言学,古汉语概论,语法理)(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4 王力文集(文字,字典,词汇,文学语言,语文教学,古)(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5 王力文集(中国语言学史,清代古音学)(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6 王力文集(中古音等韵及其他)(王力) 山东教育 1991年 37 王力文集(浙江人怎样学习普通话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8 诗词格律() 39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62年 40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50年 41 汉语浅谈(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年 42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2000年 43 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8年 44 爱(奢辣尔第著/王了一译) 商务印书馆 1934年 45 半上流社会(小仲马著/王力译) 商务印书馆 1931年 46 少女的梦(畦德著/王了一译) 开明书店 1931年 47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1999 年 48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6年 49 词类(王力著) 新知识出版社 1957 50 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王力) 中国科学院 1955年 51 中国语文讲话(王力著) 开明书店 1950年 52 汉语史论文集(王力著) 科学出版社 1958年 53 江浙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5年 54 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2000年 55 王力语言学论文集(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2000年 56 中国语文概论(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39年当然,步痕旅游网想法:fgdg

大学的中文系和高中语文完全不同,有很多分支,例如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对外汉语,师范班等等~~~有很多选择,但中文系只出两种人——才子和蠢子,学得好的话以后当然没问题但大多数人都鲜有成就,并且就业前景不是很好~~~我以前辈的经验忠告你,要是理科不是完全学不进,或者太差的话,学理比学文有前途~~~好好思考吧~~~关乎以后的人生呢~~~

要看是什么大学的中文系了。基本课程都是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础写作,文学概论,美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西方文学。但是,有些大学的这些课程教学很死,跟高中一样,有些大学却教得很生动,让原本厌恶语文的人都爱上语文。看各个学校的学术氛围怎样了。不过选择文理还是看自己哪边成绩更好才是。 补充回答:理科转中文系一般来说没问题,只要你大一的成绩达到转专业要求,并且通过转专业考试,就行了!有些大学中文系太王牌了,也许还要些证明你中文方面特长的东西,比如比赛获奖证书、发表的文章什么的……你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报中文都可以,有些大学中文系是文理兼收的,好像厦大去年就这样,看看报志愿手册吧,提早了解一下。

  • 索引序列
  • 汉语史论文集是什么
  • 汉语史论文集
  • 汉语史论文集pdf
  • 汉语词汇语法史论文集
  • 汉语史论文集宋绍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