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当代图书馆杂志

当代图书馆杂志

发布时间:

当代图书馆杂志

广州图书馆杂志不方便查时间可以在电子期刊上查阅。广州图书馆在线电子期刊目前已经收录了1500多种人文大众类名刊大刊,这些期刊都是从全国发行量最大、传播面最广、影响力最强的期刊中遴选出来的,在此基础上根据社会大众读者的阅读习惯及刊物特性划分为“时事政治、党史党建、管理财经、现代文学、综合文化、综合艺术等”九大类,这当中既包含了《新华文摘》《三联生活周刊》《南风窗》等以文制胜的期刊,也包括如《中国国家地理》《大众电影》《大众摄影》等以图阅目的杂志,更有文学类期刊四大名旦《十月》《当代》《收获》《人民文学》尽收其中,都是社会群众读者喜闻乐读的杂志。

一、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研究文献研究的数量关于我国“网络信息服务”的文献研究起步于1998年,1998年上海医科大学图书馆莫梅琦、徐一新在《图书馆杂志》上发表的《网络环境下用户教育模式研究》,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用户教育模式,指出网络环境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用户教育成为当今网络信息服务中的热门。1998年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张立发表了《高校用户潜在网络信息需求的显化》,指出随着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的推进,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由此,开始出现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1998~2009年间,共发表有关“网络信息服务”的论文319篇,这些论文分别来自包括图书馆学专业及人文社会科学其他专业167种国内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从论文年代分布来分析发展进程,12年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98~2000年,起步阶段,有18篇论文发表。第二阶段:2001~2005年,高峰阶段,研究论文逐年增多,5年中共有208篇论文发表,占总文献量的2%,并逐渐形成研究热点,这一时期可以看作是网络信息服务研究的高峰平台期。第三阶段:2006~2009年,稳步阶段,4年共发表论文93篇,占总文献量的2%。文献研究的内容网络信息服务的理论研究方面。随着社会信息的网络化,图书馆已不再是获取信息的唯一场所,信息资源的社会化、信息服务手段的现代化、信息服务资源的网络化、信息服务效率的高效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图书馆依托互联网这一数字化信息手段,利用信息处理技术与计算机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多方位的远程服务。通过对12年来发表的319篇论文主题的归纳分析,发现关于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理论研究占论文大多数(60%以上),如《文献信息服务业何去何从?——网络环境下的重组和功能实现》(祁延莉等,200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朱雅兰,2001)、《图书馆网络服务纵横谈》(高贤,2001)、《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网上信息的特色服务》(徐卫星,2002),等等,都从网络信息服务的概念、意义、作用、内容、方式、手段及馆员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对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作了充分论述。网络信息服务的模式方面。用“网络信息服务*模式”为关键词,对319篇论文进行再次检索,共检索到25篇文献,占8%。这些文章都对网络信息服务模式进行了研究论述,尤其是其中的6篇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论述得比较深入。《基于Internet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及应用研究》(常昕,2007),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理论基础,由于信息服务模式是随着信息服务的主要支撑技术发展而变化的,所以在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主要支撑技术基础上,对个性化信息服务基本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个性化信息服务功能模型;《现代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研究》(沈英等,2007),在充分调研和对国内外图书馆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调研和实例研究等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对现代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模式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从运营机制、服务类型、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和用户管理等方面详细论述了现代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模式;《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探讨》(章丽华,2001)一文中,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战略性转变的有效途径;《中南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罗新星,2008)一文中,重点阐述了中南大学图书馆现有的联机公共目录查询、虚拟阅览室阅览、网络参考咨询、网络数据库服务、辅助性读者服务、信息资源导航、统一平台跨数据库文献检索等多种服务模式,分析了7种服务模式的功能、技术和流程,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总结与分析当前,国内许多学者在研究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从网络信息服务的概念、意义、作用、服务方法、人员培养、运行模式及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讨,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理论成果。一是网络信息服务研究文献增长迅速。从“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以“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为检索策略,检出文献(1998~2009年)319篇中可以明显看出增长的概况。二是网络信息服务研究的热点。网络信息服务研究在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热度有所不同,研究成果的数量也有起伏变化,特别是2001年以来,国内对网络信息服务研究的论文呈明显增长趋势。主要表现为:第一是信息服务手段现代化。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赖以生存的内外环境,使图书馆成为全球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化、虚拟化、数字化成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众多的论文都从这一点出发,研讨了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手段的现代化。第二是信息服务资源网络化。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不但要加快、加强资源库的建设,还要依托互联网环境,以网站为开发与服务平台,以丰富的电子资源、数字化的馆藏和购买的商业数据库为主要内容,以信息传递、资源共享为特色的新型服务模式。第三是信息服务人员高素质。人员素质是决定信息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除需要引进人才外,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对现有的服务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为他们参加各种培训、学术研讨提供方便,从而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水平和档次。三是网络信息服务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用户缺乏网络知识和检索知识。图书馆用户对网络知识和检索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一些用户与网络之间存在知识与技能障碍,用户所需的信息无法从网络上获得,丰富的网络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第二,网络信息资源缺乏规范化统一标准。图书馆在信息加工、信息处理、数据录入等方面标准各异,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统一的目录及统一的发布标准。第三,图书馆缺乏复合型人才。在网络信息服务环境下,图书馆馆员需要掌握现代网络信息检索知识和技术,在服务中起到网络信息导航员、网络系统维护专家、信息资源协调者等不同角色的作用,而实际上由于网络化建设、运行超前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锻炼,所以形成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的局面,直接影响网络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第四,网络信息服务缺乏合作。资源共享、服务共享是信息服务网络化发展的最终目标,网络的开放性和分布性决定了用户地域的分散性和广泛性,导致用户需求繁杂多样,依靠任何一个单一馆藏都无法从根本上满足读者需求,而许多图书馆竞相发展自己的网络系统,由于互不沟通,重复组网建库,使大量信息重复存储在各馆系统内,又因数据格式、标准体系不同及信息服务能力的差异,形成了一处处的资源割据。第五,理论探讨多,应用研究少,缺乏深度和创新。我国的研究者从各个方面对网络信息服务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理论探讨多,应用研究少;研究的学科特色不够突出;理论研究的文章观点大量重复、雷同;研究成果较为空泛,实用性不强;缺乏有说服力的实例。二、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信息服务是图书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职能,信息服务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模式来完成的,所以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也具有很长的历史。不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是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还落后于国外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伴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新的服务模式也同步发展并处在不断探索中。国内信息服务模式研究综述(1)信息服务模式的分类第一,三模式分类法。①传统的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信息服务还将继续存在。传统的信息服务包括馆藏文献的外借、阅览、复制、宣传报道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定题信息服务、专题信息服务、科技查新服务等,以及二次文献的书目、索引、文摘等形式的文献信息服务等。②网络化的传统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信息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得到进一步扩展和延伸。文献信息机构利用网络进行外借、阅览、定题、专题、参考咨询,以及书目宣传、报道和检索等信息服务。③新型的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许多新的信息服务方式:网络数据库服务、搜索引擎、文献信息的全文检索服务、光盘信息服务、信息推送服务等。第二,四模式分类法。①联机公共目录查询(OPAC)。通过联机书目查询系统,用户可以查询图书馆的馆藏书目信息。②数据库检索服务。包括光盘数据库、在线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镜像数据库。③辅助性读者服务。包括简讯要闻、读者指南、网上咨询、读者反馈等。④电子化参考咨询服务。包括定题服务、虚拟图书馆、网上科技查新。第三,二模式分类法。①传统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这实际上是传统信息服务网络化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基于文献检索的流通服务、基于网络阅览的文献传递服务、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光盘远程检索服务。②新型的网络信息服务。包括基础网络信息服务、数据库服务、搜索引擎服务、网络信息资源导航服务、信息推送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及其他。第四,还有一种基于网络范围的另一种三模式分类法。①基于图书馆内部局域网的信息服务。主要有提供图书馆书目文献联机目录和索引、网上预约服务、新书通报、定题服务、光盘数据库检索服务。②基于校园网开展信息服务。建立图书馆信息服务器、光盘局域网上网服务。③基于互联网开展信息服务。主要是建立各馆的网上在线目录体系,链接外部的虚拟图书馆开展馆际合作,利用互联网网络资源开展服务。其重要的标志就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和广泛应用。(2)信息服务模式其他研究研究者的主要观点有:①网络环境的形成,不仅使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得以广泛应用,而且使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中进一步得到拓展,网络信息服务将成为主要的服务方式。②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已初具规模,初级网络信息服务如简单浏览与检索服务已较为成熟。③新的信息技术不断涌现,如信息转播技术、指引库技术、智能代理技术和推送技术等。伴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新的服务模式也同步发展并正在不断探索中。④面对社会信息化和信息服务产业的挑战,高校图书馆存在如何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产品来革新其服务内容与服务形式,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力度,更好地利用网络开展信息服务的问题。国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综述美国作为世界上信息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其高等学校图书馆的综合服务水平也很高,具有代表性。美国网络信息服务项目相当丰富,主要有下面几类特色鲜明的服务模式:(1)专题数字馆藏服务美国许多高等学校都根据其学科特点,对馆藏的特色文献进行了数字化,并且在网上提供组合利用。(2)电子参考服务不少高等学校都设有研究咨询服务,为信息用户在识别和定位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方面提供深入的帮助。(3)网络出版美国各高等学校图书馆积极和出版机构合作,探索新型学术信息出版和交流形式。(4)用户培训教育提供馆藏使用培训,还提供对用户研究和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培训。(5)网络教参服务提供教程和学习资料两类电子信息。这些教材版本均与教育支持软件集成,以便学生进行注解和讨论。(6)个性化主动信息推送服务实时推送用户定制的专业信息或其他想要的信息。(7)提供学习研究用的各种工具集成各种对校园学术研究和教学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与工具。(8)联机目录查询提供万维网模式的馆藏目录查询。三、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演变国内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演变图书馆信息服务观念随着时代的演变不断发展、完善。我国是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纵观历史,图书馆服务的理念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机械到科学、从片面到全面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公开藏书”服务观念的萌芽由于受到封建社会制度的影响和制约,早期的藏书楼将藏书保存起来,作为其工作的主要职能。起初的藏书通常只允许封建统治者使用,平民百姓无从阅览。到宋朝以后,一些个别藏书者同意平民百姓借阅图书。为了扩大藏书的流通范围及传播力度,明末的曹荣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要用传抄和刊刻的方法促使书籍实现传播、流通,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反响力并不是很大。到了清朝道光年间,出现了以藏书楼为原型的“共读楼”,“共读楼”的作用是可以允许少量读者进入其中进行阅览,其管理者还制定了借阅细则,在细则中规定了开馆时间、借阅数量、管理办法等,这个借阅细则是当代图书馆工作准则的最早形态,也是早期较为完善的借书规则。古代公开藏书的目的是启迪大众的智慧,所以古代信息服务的特点为:第一,服务局限性较大,服务对象仅仅是少数有文化的人,但对平民百姓的服务却十分匮乏;第二,空间局限性较大,阅览范围仅限于室内,室外阅览无从提及;第三,出现了早期借书制度和规则。(2)“面向大众”服务观念的产生在1901年至1905年期间,书刊借阅活动及有关借阅方面的宣传活动被大力开展,其主张扩大读者服务范围,并采取积极热情的服务态度,体现了进步、新潮的服务思想。到1909年,《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由清政府颁布,它的宗旨是全面开放,供人阅览。“五四”运动之后,革命先驱李大钊提出自己对图书馆的教育职能的理解,他认为图书馆不单单是存放书籍的地方,而且是教育人的地方;李大钊提倡将图书馆的藏书进行对外开放,让更多的人享受阅读书籍的快乐。有了先进思想的指导,当时的图书馆服务工作开展迅速,少数图书馆可以不定时地延长开馆的时间,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空间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有些图书馆还设置了流通代理处等设施和场所,并开展种类繁多的阅读指导活动。读者服务工作随着近代图书馆的产生而产生,它的服务工作特点是:第一,服务对象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员;第二,服务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第三,服务时间延长,服务空间扩大。(3)“读者第一”服务观念的形成1949年以后,图书馆在服务理念及服务方式上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图书馆逐渐摒弃影响图书馆发展的落后思想,形成了资源共享的服务理念。图书馆服务工作类型日趋多样化,服务范围和服务效率不断扩大和提高,图书馆服务工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现代图书馆服务工作表现为:第一,读者成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心,图书馆已经彻底脱离了“藏书楼”的概念,已成为服务大众的文化教育场所和机构;第二,网络信息服务发展日趋完善,有替代普通流通服务之势;第三,服务手段及方式日趋现代化。国外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演变自从有了语言文字,人类就开始以泥板、竹、木为书写的载体,将最初的知识信息以符号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载体上,这就产生了早在公元前2600年前,位于伊拉克境内的巴尔拨尔图书馆。从世界范围内看,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图书馆经历了产生、发展、繁荣的过程。例如,希腊在雅典创建了第一个图书馆,亚述帝国在尼尼微建立了皇宫图书馆,阿拉伯文化鼎盛时期,巴格达城图书馆的数量高达30多所等。当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改革运动开展时期,也就是西方近代图书馆起源时期。当欧洲进入资本主义时期,迫于机器生产需要高素质工人的实际情况,教育开始在欧洲广泛普及,从此文献需求量大大增加,致使原来封闭的图书馆向社会大众开放。与此同时,近代大学图书馆和专业性质的图书馆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欧洲中世纪之前,西方并没有“大学”这一概念。这一时期之后,大学随之出现。但是,西方早期的大学并没有设置图书馆,但是教授可以拥有自己的私人藏书。所以,学生只能向书商买书或者向自己的老师借书。15世纪与16世纪之交时期,西方大学图书馆迅速发展,并且服务内容与规模也随之发展。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公共图书馆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当时,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二战之后,信息技术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发展迅速,计算机等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向自动化、集成化、现代化迈进。全新、先进的技术使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得以改变,图书馆在各个方面有了本质的飞跃。20世纪的20~30年代,这一时期是图书馆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图书馆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因为,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出版了《图书馆学五定律》,这一定律为世界图书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20世纪的40~60年代,也发生了对图书馆发展来说较为有意义的事件。诸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正式通过,情报学的诞生,计算机技术在图书情报界的应用等。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国外图书馆的发展由于受到信息技术的冲击,几乎呈停滞状态。到了90年代,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无论对当时、现在乃至未来,都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结论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庞大,信息需求的多样化、时空化对信息的整序和有效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外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演变研究对图书馆服务的理念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机械到科学、从片面到全面进行了完整的剖析,从而进一步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研究,并且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代图书馆杂志投稿

《十月》 杂志简介:大型综合性文学双月刊,以不断推出文学新人的佳作为特色,既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又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可读性。是北京市优秀期刊,华北地区“十佳”期刊,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 投稿要求:着重刊登内容坚实、风格多样的中篇小说以及品位高雅、文笔优美的散文,同时也发表优秀的长、短篇小说和诗歌、报告文学。对广大读者所关注的热点题材作品优先刊登。 通讯地址: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邮编:100011,电话:010-62012338 《人民文学》 杂志简介:文学类杂志 投稿要求:小说:精品荟萃;记忆:前程梦影;点击:网上风情;随笔:异彩分呈;观点:尖锐酣畅;圆桌:众声喧哗;现场:独家报道;诗歌:引领风骚;专栏:名家散文;插页:当代艺典。 通讯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邮编:100026,电话:010-65003120 《小说选刊》 杂志简介: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月刊,每月2日出版。提供浓缩的文学享受。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邮编:100009,电话010-64011046 《诗刊》 杂志简介: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诗坛最具影响力的刊物,全国百种社科重点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每月十号在北京出版。 投稿要求:展示诗坛全貌,披露世界诗歌动向,鼎力推出年轻新锐,开设理性权威论坛。坚持高品质作品的编辑,发展独家拥有的特色栏目。 通讯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诗刊社,邮编:100026,电话:010-65389326(编辑部)010-65002969(发行部) 《莽原》 杂志简介:大型纯文学双月刊 投稿要求:提供更多高质量作品,给读者更多获益。 通讯地址:郑州市经七路34号,邮编:450003 《作家文摘》 杂志简介:《作家文摘》和《作家文摘·青年导刊》均为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作家出版社主办,是一份熔知识性、趣味性、新闻性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学类文摘报。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家园10号商之苑大厦,邮编:100027 电话:010-65518026 65518025(fax) 《芙蓉》 杂志简介:大型文学双月刊,具有传播文坛新动向、挑战传统阅读、推出新人新作之功能。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银盆南路67号《芙蓉》杂志社 邮编:410006 电话、传真:0731-8882784 Email: 《杂文月刊》 杂志简介:是我国唯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讽刺小说、杂文学术文章,选登全国报刊杂文佳作,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 投稿要求:华夏论苑、鲁迅风骨,要求风格独特:尖锐、泼辣、幽默,雅俗共赏:可读、可信、可亲。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210号,邮编:050013,电话:0311-8631153 8631194 《书屋》 杂志简介:湖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文学月刊,有“说长论短、书屋品茗、灯下随笔、奇谈怪论、我的书屋”等十余个栏目。 通讯地址:湖南省新闻出版局 《中国作家》 杂志简介:全国首家224页特大容量文学月刊。 投稿要求:以中、长篇幅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和小说为主打,以“关注现实、贴近时代、雅俗共赏”为办刊宗旨。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邮编:100720,电话:010-64035706 《当代》 杂志简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主要版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 、散文诗歌、纪实文学、旧文摘、直言、新民间文学(含网事随笔等)”。是中国最有影响的高品位的大型文学期刊之一。 投稿要求:注重作品的当代性、社会性、文学性,兼容百家。顺应时代,力求题材、格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 通讯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 邮编:100705 电话:010-86521109 E-mail: 《啄木鸟》 杂志简介:是公安部主管的全国公安系统唯一大型法制文学月刊。自1984年正式创刊以来始终以其鲜明醒目的公安法制文学特色,备受社会各界赞许和厚爱。主要有“长篇连载、中短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随笔”四大版块。 投稿要求:深层披露各类热点案件、最新中外侦探小说精品、强力聚焦关注现实关注社会之力作、透视社会众生领悟警世箴言、充分展示充 满神气色彩的警察世界。 通讯地址:电话:010-67625979 67633344转121 《中篇小说选刊》 杂志简介:为大型文学双月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发行量居全国大型文学刊物之首。是您丰富人生、充实精神、提高文化素养的良师益友,是您订阅刊物的最佳选择。 投稿要求:作品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可读性好。能为读者提供创作经验、了解作家创作历程和文学生涯。 通讯地址:福州市东水路76号福建出版中心8层,邮编:350001,电话:0591-7557277 《中华散文》 杂志简介:主要栏目有:人生感悟、社会幽微、文化随笔、人与自然、闲情偶记等。 投稿要求:关注生活、直面人生、注重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充满时代意识和当代生活气息。 通讯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邮编:100705,电话:010-65283501 65287359 《海上文坛》 杂志简介:创刊十年,难得纪实文章很高雅,难得高雅文章很大众。难得大众文章很前卫,难得前卫文章很休闲。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上海市巨鹿路675号,邮编:200040,电话、传真: 021-54041807 投稿地址 《时代作家报》 关注实力作家诗人,长期策划出版各类文艺作品集。 通信地址:北京25支局037信箱 邮编:100025 咨询电话:010-65729778 电子信箱:[email][/email] ☆大型民刊《伯乐》 伯乐期刊长期征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并策划出版图书。) 投稿地址:100025 北京25支局033信箱*伯乐文学编辑部 收 电子信箱:[email]DFBOLECOM[/email] 语言通道:010-65157362 65761589 伯乐文学论坛:[url][/url] ☆《边缘艺术》总第七辑2003年3月出版 本期重点推荐中国水墨画大师李世南先生的“僧缘作品”。 投稿地址:100101 北京朝阳区安立路66号安立花园2D-1101室 电话联系:010-64907253 电子信箱:[email][/email] [email][/email] ☆ 著名民刊《诗参考》每年出一期。 投稿地址:100088 北京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7号*中央电视台新影中心 王立忠收 诗参考论坛:[url][/url] ☆ 《国际汉语诗坛》 投稿地址:400020 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邮局031信箱 张智收 ☆《独立》民刊 投稿地址:615300 四川普格县农机厂内发星工作室 发星收 ☆《新诗界》季刊 投稿地址:100089 北京市8938信箱 李青松收 ☆《守望》民刊 电话联系:0313-3039481 投稿地址:075100 河北宣化大北街10号 温国收 ☆《爆炸》民刊 投稿地址:467000 河南平顶山市湛河南路12号楼1单元10号 张杰收 论坛投稿:[url][/url] ☆《放弃》民刊 投稿地址:365400 福建宁化地税局 鬼叔中收 ☆《年度诗选》主编 投稿地址:250014 山东济南市文化东路*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张清华收 ☆《诗歌与人》民刊 投稿地址:510500 广州市沙河顶新一街14号 黄礼孩收 ☆《新城市》民刊 投稿地址:200435 上海临汾路1320弄13号404室 达陆收 ☆《诗前沿》民刊 投稿地址:100025 北京朝阳区八里庄南里5号大楼407室 孙文涛收 ☆《在人间》民刊 投稿地址: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新华路湖州师院598号信箱 王平收 ☆《寄身虫》民刊 投稿地址:深圳福田皇冈村三龙花园13幢803室 农夫收 ☆《存在》民刊 投稿地址:四川内江市艺术馆(邱家咀干校内) 刘泽球或陶春收 ☆《中华文学选刊》期刊 投稿地址:100705 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 编辑部收 ☆《艺术广角》期刊 投稿地址:110003 沈阳市和平区8经街74号 编辑部收 ☆《上海文学》期刊 投稿地址:200040 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编辑部收 ☆《中华诗词》期刊 投稿地址:100009 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司17号 编辑部收 ☆《文学自由谈》期刊 投稿地址:300040 天津市新华路237号文学自由谈杂志社 编辑部收 ☆《作品与争鸣》期刊 投稿地址:100025北京市慈云寺邮局005信箱 编辑部收 ☆《中西诗歌》期刊 投稿地址:510510 广州市同和邮局121信箱 编辑部收 ☆《中国新诗刊》民刊 电话联系:010-89594064 投稿地址:101100 北京通州区龙旺庄23幢141室 飞沙收 网上论坛:[url][/url] ☆《香稻诗报》民刊 投稿地址:124010 辽宁盘锦市邮政218信箱 编辑部收 ☆《翼》民刊 投稿地址:100732 北京建内大街5号文学所 周瓒收 ☆《槎诗刊》民刊 投稿地址:517000 广东河源市华达街1号《河源青年》编辑部 东方舟收 ☆《第三说》民刊 投稿地址: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大同路市图书馆 康城收 电子信箱: [email][/email] [email][/email] ☆《方向》民刊 电话联系:0953-6012685(办)0953-6011261(宅) 投稿地址:751500 宁夏盐池县文化馆美术室《方向》诗社 何武东 ☆《黄河文学》期刊 投稿地址:150004 银川市民生街23号 编辑部收 ☆《山花》期刊 投稿地址:550002 贵阳市科学路66号 编辑部收 ☆《芙蓉》期刊 投稿地址:410006 长沙银盆南路67号 主编:萧元 ☆《大家》双月期刊 投稿地址:650034 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云南新闻出版大楼10层 电子信箱:[email]MasterMAG[/email] ☆《作品》期刊 投稿地址:510635 广州市天河北路龙口西路552号广东文学艺术中心7楼 编辑部收 ☆《台湾诗学》期刊 投稿地址:台中逢甲邮局25-427号信箱 (注:地址用繁体写) 电子信箱:[email][/email] 电话联系:0911-132371 ☆《诗艺文出版社》 投稿地址:台北县新店市三民路75巷2弄3号 (注:地址用繁体写) 电子信箱:[email]P[/email] ☆《扬子江》诗刊 投稿地址:210034 南京市颐和路2号 编辑部收 ☆《绿风》诗刊 投稿地址:832000 新疆石河子北二路艾青诗歌馆《绿风》编辑部收 ☆《诗选刊》月刊 投稿地址:050021 石家庄市槐北路192号 ☆《诗潮》双月刊 投稿地址:110003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编辑部收 ☆《星星》诗刊 投稿地址:610012 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上半月或下半月编辑部一起收 论坛投稿:[url][/url] ☆《诗刊》半月刊 投稿地址:100026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 上半月或下半月编辑部一起收 ☆《诗歌月刊》 投稿地址:230001 安徽合肥市大钟楼邮局518信箱 编辑部收 网上投稿:[url][/url] ☆《墓草工作室》不定期编辑网刊或民刊选集等 通信地址:100025 北京25支局037信箱 苏向辉(墓草)收

照片一般投到报社更好,多看些报纸,上面都有编辑邮箱的。

这个刊好像是越久越有希望,要拒早拒了。《图书馆杂志》在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的评奖活动中次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在全国核心期刊评选中连续被评为核心期刊。《图书馆》是一本综合性的图书馆期刊,面向广大图书情报资料工作者,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它内容包括图学书馆学、目录学、情报学研究等,设有图书馆事业建设、图书馆业务探讨和书评、书林清话等栏目,兼具学术性、知识性和普及性。务实求新是它的特色。  《图书馆杂志》获奖情况: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图书馆学优秀期刊。  图书馆杂志期刊栏目  图书馆杂志设有栏目有:学术论坛,专题研究,探讨与争鸣,基层图书馆工作谈,书林清话,书刊博览。

格言啊 一定需要

当代图书馆杂志订阅

去邮局的网站找,应该可以订的。

去当地邮政局订阅

图书馆学研究 图书馆杂志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论坛 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河南图书馆学刊 山东图书馆季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复印报刊资料 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 高校图书馆工作 江西图书馆学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图书馆工作 四川图书馆学报 新世纪图书馆 图书馆界 云南图书馆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江苏图书馆学报 复印报刊资料 图书馆学、情报学、资料工作 当代图书馆 图书馆学通讯 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福建图书馆学刊 国家图书馆学刊 贵图学刊

新华书店

当代图书馆杂志刊号

要的,三年

回答 国内统一刊号(CN)是指国内出版的所有报刊统一编定的号码。以中国国别代码“CN”为识别的标志,由报刊登记号和分类号两部分组成,中间用斜线“/”隔开。前者为国内统一刊号主体,后者为补充部分,结构形成为:CN报刊登记号/分类号,其间用“-”连接,即报刊登记号=地区号+序号,报刊序号的范围一律从0001至9999,其中0001-0999统一作为报纸序号,1000-4999作为杂志序号,5000-9999暂不使用。如《人民日报》为CN11-0065,《今古传奇》为CN42-1050。 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是根据国际标准ISO3297制定的连续出版物国际标准编码,其目的是使世界上每一种不同题名、不同版本的连续出版物都有一个国际性的唯一代码标识。 国际标准刊号ISSN 格式 该编号是以ISSN为前缀,由8位数字组成。8位数字分为前后两段各4位,中间用连接号相连,格式如下: ISSN XXXX-XXXX 前7位数字为顺序号,最后一位是校验位。 ISSN由设在法国巴黎的国际ISDS中心管理。1975年起建立世界性的连续出版物标准书目数据库,目前已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的65万种期刊(包括已停刊的)登记入库,成为国际上最权威的期刊书目数据网络系统。我国于1985年建立了ISSN中国分中心(设在北京图书馆),负责中国期刊ISSN号的分配与管理,目前已有近5000种中文期刊分配了ISSN号并进入了国际ISSN数据系统。ISSN通常都印在期的封面或版权页上。 报刊司有关官员介绍说,国内正式期刊的刊号是由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两部分组成,“CN”是中国国别代码,只有ISSN国际刊号而无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在国内被视为非法出版物。其组织开展活动的行为属于行为,公民可向公安机关反映或举报。 据介绍,CN刊号标准格式是:CNXX-XXXX,其中前两位是各省(区、市)区号。而印有“CN(HK)”或“CNXXX(HK)/R”的依然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 以上是我为您查询到您问题的信息望您采纳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能够帮助到您是我的荣幸望您给个赞谢谢您 提问 中郁集团的《亚洲临床医学杂志》 国际华文刊 知网收录 《实用医学研究》 国际华文刊 知网收录 这两个期刊是否正规。 回答 《亚洲临床医学杂志》是由新加坡Synergy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面向全球发行的季刊杂志,是开放获取和同行评审的国际性学术期刊。期刊于2018年12月创刊,其出版之际将存档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并将被中国知网CNKI,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收录。同时,《亚洲临床医学杂志》正积极拓展学术会议特刊、专刊以及合作出版等多种形式,以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赢得全球范围内财经研究领域的广泛认可。 《亚洲临床医学杂志》关注临床医学的最新进展,每季度发表一期。作为一本开放获取的权威跨学科华文期刊,它重点致力于发表亚洲地区临床医学实践方面的各项进展。《亚洲临床医学杂志》旨在通过发表原创文章,简短通讯,病例报告和综合评论文章,发现创新性的临床治疗经验和理论。 更多11条 

cn:国内统一发行刊号■ issn:国际发行刊号■ isbn:图书刊号■ hk/NR:香港刊号■ 正刊:编辑部正规发行的杂志,与市场同步■ 增刊:在发行正刊之余发行的刊物■ 论文集:由某些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合,图书■ 版面费:给编辑部的钱,论文所占的版面需要交钱■ 写作费:指按要求写好论文应得的稿酬■ 发表费:指将指定论文发表后的手续费

《现代交际》月刊()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刊号:ISSN 1009-5349国内刊号:CN 22-1010/C邮发代号:12-200主要栏目:理论探索 学术交流 教育探索 人力资源 管理论坛 商业研究 经济论坛 文化纵横 社会学研究 社会与法 思想政治 公共行政 计算机论坛 外语天地 基础教育 职教探索 高教研究 传媒论坛 艺术天地 语言艺术 特殊教育 交际口才 国际交流 交际艺术 产业经济 专栏 图书馆论坛 体育论坛等。

当代图书馆杂志官网

图书馆学研究 图书馆杂志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论坛 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河南图书馆学刊 山东图书馆季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复印报刊资料 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 高校图书馆工作 江西图书馆学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图书馆工作 四川图书馆学报 新世纪图书馆 图书馆界 云南图书馆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江苏图书馆学报 复印报刊资料 图书馆学、情报学、资料工作 当代图书馆 图书馆学通讯 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福建图书馆学刊 国家图书馆学刊 贵图学刊

论著:先后出版三部信息管理学理论著作:1.《信息管理基础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1999);2.《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科学出版社,合作主编,1999);3.《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科学出版社,专著2007).论文:1982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93篇。所发表的论文以图书馆学和信息资源管理学为主,并有文献分类学、文献史学、管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的零星著述。先后有23篇重要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的《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该刊是目前国内各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主要论文(含杨文祥教授与导师、师友及学生合作的论文):1.《图书馆职能的历史阶段性——兼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 图书情报论坛,1期 )2.《“需要——激励”理论及其在人员管理中的运用》 (管理世界,1989 5期)3.《社会化新论》(山东社会科学,6) (新华文摘,1992,3期:观点摘编)4.《百科全书社会功能的历史演变及对编撰体例的影响——兼论<不列颠百科全书15版的体例与功能特征>》(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3,2期)5.《关于开展“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及有关问题的探讨》(图书馆建设,6期)(合作)6.《百科全书发展规律初探》(图书馆学研究,1期)7.On Soci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Libray’s Position andFunction in the Society of I At: Proceedings of the 1996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8.《试论社会信息管理学的对象、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合作)(大学图书馆学报,1998,2期)9.《关于信息管理科学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的若干思考》(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3期)10.《走向21世纪的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中国图书馆学会优秀论文集《世纪之交: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11.《谈汉语“同词异体”现象及处理》(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9,10,61期12.《论信息管理学的若干基本问题》(河北大学学报,1999,4期)13.《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历史回顾与现实任务》(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2期)14.《论信息管理学的概念与概念体系》(上)(情报科学,2000,3期)15.《论信息管理学的概念与概念体系》(续)(情报科学,2000,4期)16.《论信息管理学与文献信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河北大学学报,2000,3期)17.《论21世纪图书馆学学科建设方向、学科性质与学科定位——兼论图书馆在社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社会功能》 在:21世纪图书馆:发展与变革[C]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718.《21世纪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1期)19.《从传统图书馆学向现代图书馆学的转型与过渡——1996~2000年的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合作)(图书馆,2001,1期)20.《论信息文明与信息时代人的素质——兼论信息、创新的哲学本质》(河北大学学报,2001,1期)21.《论信息管理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河北大学学报,2001,3期)22.《国内外图书情报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合作)(河北大学学报,2002,2期)23.《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综述》(合作)在:中国图书馆事业1996~2000.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7.24.《论信息管理科学的科学基础、历史任务、学科定位与学科建设方向》在:21世纪情报学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 [C].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5.《21世纪图书馆学理论建设的基本任务》(合作)(图书馆杂志:理论年刊 上海:上海图书馆,)26.《论数字时代的信息资源共享——兼及现代资源观、信息资源共享观与现代社会管理》(图书馆杂志:理论年刊 上海:上海图书馆,)27.《数字时代信息资源共享的历史任务与措施》(郑州大学学报,2003,1期)28.《关于图书馆学研究的理性思考》(合作)(图书馆,2003,1期)29.《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学术思想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1期)30.《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研究的理论起点、历史任务与研究思路》(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3,2期)31.《论信息资源与现代资源观》(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4期)32.《21世纪图书馆学理论建设的历史基础与历史任务》在:发展与创新: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10.33.《发展与创新:全国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综述》(合作)(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4,2期)34.Evalua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The 2001 IFLA Standards andthe 2003 Standards for Provincial Libraries in C Libri: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 V 54, N 3, September, (SSCI)35.《从公共图书馆精神到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图书馆,2005,2期)36.O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Role of the Library in the Processof Knowledge Management[BE/OL] The Third China_US Library CooperationConference, Shanghai, March, 2005;Chinese Librarianship: an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Journal,ISSN: 1089_4667, June, 200637.《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体系影响因素分析——关于21世纪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及相关问题的若干思考之一》(图书与情报, 2007,2期)38.《知识管理的层次与层次结构系统》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7,2期)39.《论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社会功用》 (图书馆, 2007,6期)40.《对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反思与展望》(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2期)41.《全球化、信息化与构建和谐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当代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情报科学,2008,3期)42.《CASHL模式的主要特色和战略价值》(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1期)43.《人生梦想、职业生涯、专业理念、精神诉求——一个图书馆人的漫漫心路信息文明的价值追求》(山东图书馆学刊, 2009,4期)44.《关于科学分类的理论思考》(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2,3期)系列论文:1.《现代产业观与图书馆散论》三篇系列文章(《现代产业观与图书馆的产业属性分析》、《现代产业观与图书馆社会组织结构的优化》、《现代产业观与图书馆的改革实践》图书馆,1996,5期,1996,6期, 1997,1期)(合作)2.《文献信息社会学三论》三篇系列文章(《文献信息——信息时代历史发展的社会资源》、《文献信息资源社会需求结构形态特征分析》、《文献信息资源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文献信息社会学三论之三(上)》、《文献信息资源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文献信息社会学三论之三(下)》图书馆学研究,1996,5期,1997,4期,1998,4期,1999,2期)3.《图书馆精神跨学科历史思考》系列论文四篇(《图书馆精神研究综论与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论图书馆精神的载体系统》、《论图书馆精神的历史阶段性》、《论当代图书馆与当代图书馆精神》图书馆,2005,3、4、5期,2006,1期)4.《关于21世纪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及相关问题的若干思考》系列论文六篇,现已完成四篇(《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体系影响因素分析》、《国外图书馆学学术源流与方法论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嬗变》、《美国图书馆学学术源流与方法论思想历史嬗变的理论反思》、《俄罗斯图书馆学学术源流与方法论思想历史嬗变的理论反思》图书与情报,2007,2期、2008,2、3、4期)5.《论功能图书馆学》系列文章五篇(《功能图书馆学理论思辨》、《功能图书馆学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功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概述》图书馆,2008,3、5期,2009,2期;《图书馆功能的理论思辨》重庆图情研究,2008,3期;《图书馆功能的理论思辨与建立功能图书馆学的理论再思考》河北大学学报,2009,1期)早年另有12篇外国文学译作在《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等重要期刊上发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省重点项目两项。先后获省、市和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奖励十余项。

  • 索引序列
  • 当代图书馆杂志
  • 当代图书馆杂志投稿
  • 当代图书馆杂志订阅
  • 当代图书馆杂志刊号
  • 当代图书馆杂志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