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出版杂志社李淼

中国出版杂志社李淼

发布时间:

中国出版杂志社李淼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8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1989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波尔研究所学习,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0年起先后在美Santa Barbara加州大学、布朗大学任研究助理、研究助理教授,1996年在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助理。1999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台湾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客座教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D编委 ,Modern Physics Letters A编委 ,中国科学G编委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编委 。2014年,为《那些年我们一起信过的谣言》写了“科学不是鸡汤,但它更有价值”的推荐序言。2015年10月,出版图书《想象另一种可能》,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鹭江出版社出版。

李淼,1962年出生,2013年加盟中山大学,现为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8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1989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波尔研究所学习,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0年起先后在美Santa Barbara加州大学、布朗大学任研究助理、研究助理教授,1996年在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助理。1999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有《超弦史话》《越弱越暗越美丽》《<三体>中的物理学》等。相继在Liouville理论中关联函数的计算,D-brane的边界态,黑洞的量子理论,时空测不准关系和超弦中的非对易几何等方面开展研究。在1984年试图统一包括引力在内的所有基本相互作用的弦理论兴起之初,他是国内最先投入这一领域的年青人之一。二十年来,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引用总数达4500余次。内容涉及天体、宇宙学、黑洞、引力、Berry Phase、相互作用、弦理论、M理论、超对称规范场及其对偶理论等等。李淼教授是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工程入选者。研究量子场论、超弦理论以及宇宙学。在超弦理论中的研究有一定的国际影响,特别是在两维刘维尔理论、D膜以及黑洞的量子物理等方面。最近致力于研究超弦中的黑洞物理、超弦宇宙学以及暗能量。获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魅力人物奖。

李淼,1962年出生,2013年加盟中山大学,现为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8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1989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波尔研究所学习,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0年起先后在美Santa Barbara加州大学、布朗大学任研究助理、研究助理教授,1996年在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助理。1999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有《超弦史话》《越弱越暗越美丽》《<三体>中的物理学》等。李淼教授是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工程入选者。研究量子场论、超弦理论以及宇宙学。在超弦理论中的研究有一定的国际影响,特别是在两维刘维尔理论、D膜以及黑洞的量子物理等方面。最近致力于研究超弦中的黑洞物理、超弦宇宙学以及暗能量。获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魅力人物奖。

李淼,男,1978年生,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现为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生物安全系主任,农业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合肥)、农业部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合肥)、安徽省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骨干人员。国际硒学会理事,国际植物技术学会会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产后病理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功能农业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通讯评议专家。PLoS One 、Chemosphere、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等国际期刊杂志审稿人。

中国出版杂志李淼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8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1989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波尔研究所学习,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0年起先后在美Santa Barbara加州大学、布朗大学任研究助理、研究助理教授,1996年在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助理。1999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台湾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客座教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D编委 ,Modern Physics Letters A编委 ,中国科学G编委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编委 。2014年,为《那些年我们一起信过的谣言》写了“科学不是鸡汤,但它更有价值”的推荐序言。2015年10月,出版图书《想象另一种可能》,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鹭江出版社出版。

周欣宇打开电脑,泡上咖啡,李淼开始“耕作”自己博客上的一亩三分地。隔两天花上几个小时更新文章,每天抽点时间回复网友留言,已经成了他的生活常态。李淼是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的研究员。去年7月1日,他以“八卦开始”四个字启动了自己的博客生活。仅仅一年时间,总计已有15万人次访问了他的博客“闲谈物理”。这里,有他的最新研究和思考,有对学科内最新进展的跟踪,还有许多与物理有关或无关的闲聊。“弦论”、“暗物质”、“超对称”、“人择原理”等让人望而生畏的科学术语随处可见。不过,仔细看看,你会发现,李淼的博客尽管高深,却是在用一种生动有趣的口吻谈物理,并不会拒外行于千里之外。在一篇叫做《越弱越暗越美丽》的文章中,他从林黛玉弱不禁风的病态美谈起,讲的是“引力是世界上最弱的力”,而这正是他的研究心得。他曾用电影《大腕》中的著名台词跟学生调侃弦论研究的艰辛:“一定要选最长的文章来看……光看完引言就得一个礼拜,吓死的学生没有一百个也有五十个,有的是被命题吓的,有的是被定理吓的,你要是被引理吓的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所以,我们做超弦的口号是,不求最好但求最长。”他曾想写一部《另类弦乐史》,却只完成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开头:“古时候有一个留着小胡子的人……16岁时幻想光停下来的模样,26岁顿悟时空的相对,据说那时正推婴儿车走在伯尔的一条小路上……他不懈地努力直到白发苍苍,这并没有打动他忙碌的同行,量子理论的富有,使得他们每人能够分一勺子品尝……”可以看到,李淼对留言基本有问必答。有时为一个问题,还会争论上几个回合。一次,一个爱好物理的中学生,问他“对用改变光速的办法取代暴涨宇宙的看法”,他用了很大的篇幅给予耐心的解答。博客令李淼迅速在许多陌生的学生、同行和科学爱好者中成为“明星”。有同事跟他开玩笑说,以前提起理论物理所,人们想起的是何祚庥。现在大家想起的,变成写博客的李淼了!像李淼这样的“科学博客”,在庞大的博客群体中,可谓凤毛麟角。一位周报的科学记者曾想通过浏览中国科学家的个人博客,了解他们的动态、思想和情趣。结果,他只找到两位中国科学家的博客,其一即李淼,其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他感叹“写博客的中国科学家比大熊猫还要稀少”。即便在国外,情况也不乐观。据7月3日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Technorati博客搜索引擎根据之前6个月的链接站点个数进行统计,发现居于前3500名的博客中,只有5个是“科学博客”。这里,对“科学博客”的界定是,由在职科学家写的博客,而且必须是关于科学内容,而不是关于他家的猫或别的什么。排名最靠前的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生物学家保罗·梅耶斯(Paul Myers)的博客,居于第179名。他是一个把专家观点转化成博客的高手,热衷于在博客上讨论自由主义和无神论,以及批判宗教对美国文化的负面影响。“有时我只是像在上课时做的那样概述一些基本的观点,如果像给期刊投稿那样写则肯定行不通。”他说,写博就像“开完学术会议后在酒吧聊大天”。排在第二至四位的是,一个叫做“熊猫的手指”的群体博客,主题是反对智能设计,反对创世论,讨论进化论问题;一位气象学家斯台方·拉姆斯托夫(Stefan Rahmstorf)的博客和5 位物理学家有关宇宙变迁的博客。去年9月2日,5位科学家在科学博客中排名第三的“RealClimate”中发文讨论“频频出现的台风和飓风灾难与全球变暖的气候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他们从刚刚席卷美国新奥尔良的飓风“卡特里娜”谈起,有作者的研究、分析、图表、注释和参考文献,最后提醒人们,全球变暖将使飓风在未来变得更加严重。文章发表后很多人参与讨论,至今总共已得到304条回应。排在第五位的尼克·安席斯(Nick Anthis)的博客最为传奇。今年1 月,他才刚刚开始写博,2月份就在自己的博客上,第一个揭发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一位重要官员就自己毕业的学校撒了谎,之后一举成为“名博”。据报道,在《自然》杂志的报道发表当天,共有2277个网站链接了排在最前面的保罗·梅耶斯的科学博客。同一天,全世界排在首位的是“一位叫做徐静蕾的中国女演员”的博客,共有29181个链接。没有确切数字表明,在Technorati博客搜索引擎统计的全球4670万个博客中,有多少出自科学家之手。但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对于博客这种不同于常规的交流模式,站在科学最前沿的科学家们并不“感冒”。去年12月,《自然》杂志曾在“网络时代的科学”的新闻专题中,讨论过科学家与博客关系的话题。文章引用一位科学家的话说:“科学本身就是关于新的知识和技术的采纳、发现与利用,而这场网络上最大的革命却正从我们身边悄然溜过。”提到科学博客少的原因,李淼朗声大笑:“科学家这个行当比较传统。”“当然这是指行事方式,而不是工作内容。”他解释说,科学家一般发言谨慎。而且,他们往往会担心,被同行了解到自己在做什么、想什么,从而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许多机构里,和其他人公开讨论工作的进展是很危险的,更别说在博客里了,因为那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抢得先机。”一位生物学家抱怨说。在中国科学家群体中,不愿开博似乎还有更为特殊的原因。中科院高能所邢志忠教授曾在去年年初受命参加费米实验室发起的纪念世界物理年活动,在量子网站上写过一阵子博客,可惜已经曲终人散。在与网友告别时,他讲出了自己不得已的苦衷:“官方的有关中国高能物理的宣传和报道不需要我在这里重复;科学家们的具体事迹其实我是不能写的,既怕不妥又怕涉及了圈子内的禁忌;自己的事情好办些,但是太专业了没人感兴趣,太个人化了又容易误入歧途。”除此之外,一个影响科学家开博的重要因素,是在现行的评定标准中,一名科学家的工作成绩是看他在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少论文,而非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发了多少帖子。顶级“科博”梅耶斯承认,作为一种正式的、可归档的文件,标准的科学论文是不可替代的,他们是科学家的主体工作。但是,它们是静态的,而且有较大的局限性。“在博客上把你的论文描述一下,等一等,总有些不同的事情发生。那些远离你平常交际圈子的人开始思索你的论文主题,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观点。”他说。现在在欧洲南方天文台工作的年轻科学家冯衍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他在一篇名为《研究者BLOG的利弊》的文章中说,你把想法、学习心得写在博客上,很有可能读者中有人会帮你发现错误,别人的评论说不定会给你启发,甚至可能由此找到合作者。李淼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说明博客的好处。今年1月,他在一位哈佛大学教授的博客上,了解到有关“弦论”的最新研究进展,马上让几个学生投入精力,看看是否能在这个成果基础上再进一步。学生现在已经据此发表了3篇论文。从阅读者的角度,李淼把博客比作文化快餐,“比麦当劳的麦辣鸡腿堡还要新潮”。他认为,读科学博客,可以让你方便地获取专门信息,就像吃快餐一样。更让李淼看重的是,通过博客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在讨论中指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并且得知他们是如何学习的。冯衍注意到科学博客的“公众普及”功能。他认为,一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也许只有几十名甚至几名“同道”会去阅读,普通人不会因为要了解某个知识而去查阅学术期刊,但如果在博客上描述自己的研究进展,则会让你的专门知识服务于社会,为人了解,同时也让大众认识你和你的工作。比如像政治、经济、公共卫生、气象等专业,可在这方面大有作为。一位美国流行病学家,每天用“敬畏”的网名在他的名为“效果测量”的关于公众健康的博客上写个一到两篇短文,现在已经吸引到了各式各样的读者群。“每天大约有1500人次的访问量。”他说:“如果有人告诉我每天可以去报告厅发表点意见,并且有1500人来听,我会非常满意——1500,是很多专业杂志定数的两倍哦!”可惜的是,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博客仍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使他们能从实际工作中稍许分心一下,这或许是科学家博客太少并引为话题的原因。

中国广播影视杂志出版社李英元

l 影片分析 1. 《走向电影圣殿》 2. 《荣誉》 l 视听语言 《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普多夫金 《电影导演基础》 库里肖夫 “蒙太奇在1938”,“蒙太奇在1939”两篇文章,爱森斯坦 《电影语法》马塞尔 马尔丹 《电影剪辑技巧》 卡尔 赖兹 《电影语言的语法》 阿里洪 l 影视技术概论 1.《影视技术概论》修订版 2.《数字时代的影响制作》 3.《数字化电影制片》 补充: 1.《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本雅明 2.《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阿尔都赛 3.《历史和阶级意识》 卢卡契 4.《快感文化和政治》 詹姆逊 5.《西西弗斯神话》 加缪 其它作家: 1. 黑格尔 2. 康德 3. 费尔巴哈 4. 马尔库塞 5. 萨特 6. 葛兰西 苏珊朗格《艺术与情感》 爱因汉姆《艺术与视知觉》 [德] 爱因汉姆 《电影作为艺术》 中国电影出版社 [匈] 贝拉巴拉兹 《电影美学》 中国电影出版社 [法] 安德烈巴赞 《电影是什么》 中国电影出版社 [德] 克拉考尔 《电影的本性 —— 物质现实的复原》 中国电影出版社 [苏] 爱森斯坦 《爱森斯坦论文集》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艺术四讲》 中国电影出版社 《并非冷漠的大自然》 中国电影出版社 [苏] 普多夫金 《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 中国电影出版社 [美] 李R波布克 《电影的元素》 中国电影出版社 [法] 马塞尔马尔丹 《电影语言》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语言的语法》 《电影的观念》 [英] TS马纳儿 《电影导演》 中国电影出版社 [英] 卡雷尔赖茨 / 盖文米勒 《电影剪辑技巧》 中国电影出版社 [英] 欧内斯特林格伦 《论电影艺术》 中国电影出版社 托马斯沙兹 《旧好莱坞/新好莱坞》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闲情偶寄》 威廉阿却《剧作法》 [美] 劳逊 《戏剧与电影的编剧理论与技巧》 中国电影出版社 [美] 乔治布鲁斯东 《从小说到电影》 中国电影出版社 [日] 新藤兼人 《电影剧本结构》 中国电影出版社 [苏] 弗雷里赫 《银幕的剧作》 中国电影出版社 [苏] 瓦尔坦诺夫等 《电影剧本本性问题》 中国电影出版社 王迪《电影剧作导航》 王迪《现代电影剧作》 汪流《电影剧作概论》 刘一兵《电影剧作100问》 [中] 汪流 《论电影剧作的结构和样式》 中国电影出版社 《戏剧理论史稿》余秋雨 尼克布朗 《电影理论史评》 中国电影出版社 邵牧君编 《电影理论论文文选》 中国电影出版社 李恒基/杨远婴编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 上海文艺出版社 罗艺军编 《中国电影理论文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夏衍《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观念讨论文选》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的文学性讨论文选》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艺术讲座》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 《走向电影圣殿》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 《世界电影鉴赏辞典》 福建人民出版社 周传基 《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 中国电影出版社 王志敏 《电影美学分析原理》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艺术》 中国电影出版社 《当代电影》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世界电影》 中国电影出版社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

_id=10&class_id=211 『初中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教学设计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是《初中信息技术》必修部分上册第二单元“管理计算机”第一节第二小节的内容,这是一节理论知识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95 推荐程度: 『初中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全集 ·第1课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信息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294 推荐程度: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学比武参赛教案 ·计算机教学比武参赛教案 一、教学内容网络基础知识二、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知识。(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软件和硬件。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87 推荐程度: 『初中信息技术』第3课 编辑自己的声音 ·第3课 编辑自己的声音 学习任务:学会使用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程序录制声音,学会使用GoldWave软件对声音文件进行简单的编辑。 相关知识有时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77 推荐程度: 『初中信息技术』第2课 网络中的声音 ·第2课 网络中的声音寻找音乐、电台、英语辅助材料等 学习任务:了解常见的声音文件格式。学会在网络中查找并下载自己喜欢音乐,学会在线收听广播电台。 相关知识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11 推荐程度: 『初中信息技术』图像合成教案 ·课题 图像合成 课型 新授课重难点 图像合成技术 教法 讲解演示教学目标 1、创建不同的图层,引入图像以合成图像 2、调整图层的前后关系,合理地排列图像的位置教学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21 推荐程度: 『初中信息技术』《图片的简单合成》教学设计 ·《图片的简单合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这一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三章第三小节的内容。在前两小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图形、图像的基本概念,对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31 推荐程度: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课 题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816 推荐程度: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课 题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8111 推荐程度: 『初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案 ·确定网站主题及网站所包含的内容,网页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乐等素材。规划网站,建产网站的示意图。创建网站,设计网页,建立网页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关于中国茶的网站,让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661 推荐程度: 『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制作艺术字 ·本课重点讲解photoshop中图层属性的设置及图蒙板的使用,是学习计算机处理图片的重点。重点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学生在以前学习photoshop的基础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824 推荐程度: 『初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 - 第八册计算机教案(全册)-八年级 ·教学计划一、 教学大纲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删除、还原方法;认识常用的图片文件格式;掌握用ACDSee软件浏览图片的操作方法;认识电子邮箱的作用;学会 软件大小

《中国电影报》周四出版  每期2元 全年100元  邮发代号1-139  破季订阅 邮局办理  广告及证订 13501232612 62273439 郑先生  报社地址:北京海淀区文慧园路三号中国电影资料馆院内  《中国电影报产业周刊》  由国家广电总局主管、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电影报的前身《中国电影周报》创刊于1989年,为对开四版,1997年更名为《中国电影报》,2000年扩为对开八版,彩色印刷,2005年中国电影报改为《中国电影报产业周刊》,为四开32版,彩色印刷,扩版后的《中国电影报产业周刊》将全方位扩充影视及传媒产业各环节相关内容,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敏锐的触觉,更深入的分析关注投资环境,聚焦产业走向,探寻营销策略,追踪市场趋势,纵览环球状况,用同质报纸中独一无二的超大容量继续搭建与中国影视产业一起成长的咨询平台。  《中国电影报产业周刊》将一如既往地依托政府背景,立足影视产业背景,立足影视产业,涉猎和涵盖传媒产业,力求以最权威、最专业、最快捷的方式,向读者报道国内外有关影视产业的信息、政策、法律和行业动态,突出权威性、指导性、时效性、创新性和服务性。其中全面准确的电影制作信息及分析、中国电影市场各类排行榜独家发布、电视的制作营销动态及其特点解读,与美、英、日、韩等国专业媒体的互动合作,将成为中国电影报产业周刊的主打版块、重头内容和全新亮点。  《中国电影报产业周刊》融政策权威发布、产业资讯超市、现象深度透视、资源融通平台于一体,是为业界专业人士提供具有服务功能和指导意义的必读周刊。

中国出版杂志社

比较好,但有点难投

《中国出版》立足于出版业,以“建构出版理论,活跃学术思想,积累出版文化,探讨改革途径,传播业内信息”为办刊宗旨,在政策阐释、理论探索、业界分析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是中国新闻出版业界的主流媒体与行业核心期刊。《中国出版》为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来源期刊,连续多次被评为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是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心、《新华文摘》杂志转载出版类文章的首选媒体。在中国人民大学2010~201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中,《中国出版》论文转载量连续三年居百余种新闻传播期刊首位。 中国出版论坛本刊特稿“新闻出版如何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笔谈改革探索行业前沿理论探索版权之页报刊纵横学术园地数字时代书业实务媒介文化经营观察“走出去”谈出版史话司局长访谈(政策解读)本期人物(老总论道)焦点论坛海外视窗品书录印务观察调查报告市场监管 社 长:马国仓主 编:马国仓编辑部主任:朱 音编辑部副主任:杨晓芳 王运平编 辑:周 棻 田雪平 林竹鸣 王 媛美术编辑:李思希

中国出版杂志社长

《中国出版》立足于出版业,以“建构出版理论,活跃学术思想,积累出版文化,探讨改革途径,传播业内信息”为办刊宗旨,在政策阐释、理论探索、业界分析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是中国新闻出版业界的主流媒体与行业核心期刊。《中国出版》为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来源期刊,连续多次被评为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是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心、《新华文摘》杂志转载出版类文章的首选媒体。在中国人民大学2010~201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中,《中国出版》论文转载量连续三年居百余种新闻传播期刊首位。 中国出版论坛本刊特稿“新闻出版如何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笔谈改革探索行业前沿理论探索版权之页报刊纵横学术园地数字时代书业实务媒介文化经营观察“走出去”谈出版史话司局长访谈(政策解读)本期人物(老总论道)焦点论坛海外视窗品书录印务观察调查报告市场监管 社 长:马国仓主 编:马国仓编辑部主任:朱 音编辑部副主任:杨晓芳 王运平编 辑:周 棻 田雪平 林竹鸣 王 媛美术编辑:李思希

【1】洪晃中国互动媒体集团总裁 、《I LOOK世界都市》杂志出版人 、《名牌世界·乐》杂志策划人 、《SEVENTEEN青春一族》杂志出版人 【2】张立宪著名出版人,现居北京。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大话西游宝典》、《家卫森林》等【3】沈浩波江苏泰兴人,出版有《北京娃娃》、《诛仙》系列【4】杨文轩北京弘文馆出版策划有限公司总编,2006年12月创办墨客网,力图打造国内内容产业最大的经纪人网站,现已拥有超过十人的专业经纪人团队【5】董秀玉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前三联书店总经理董秀玉女士以“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漫谈阅读现状与出版的未来”为主题,对话上海出版界。

  • 索引序列
  • 中国出版杂志社李淼
  • 中国出版杂志李淼
  • 中国广播影视杂志出版社李英元
  • 中国出版杂志社
  • 中国出版杂志社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