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论文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论文

发布时间: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论文

原创我有也不愿意写啊,一出来就马上出来被N多人复制……

(1)教育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2)现代教育是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3)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率的重要因素,(4)教育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也就是说我们读书出去,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拿着可观的收入,然后活着我们想活着的样子 ,这样教育就不是失败的,然后我们当中有些能力强的人,会从事科技相关的研究工作,这些人的创造力就会推动科技的发展乃至社会进步和变革,而我们会因为我们受教育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导致我们的社会生产率不同,所以拿的工资也会有多有少,一定程度上讲,教育和收入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这也就是我们的人力资本理论。也就是说,收入高的人,大部分的受教育水平也不会太低。 所以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论文范文

一、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办教育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作支撑和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一定的教育必须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这是学校教育在社会发展上必须遵循的规律。当学校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长时间落后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经济发展将会因人才的缺乏而受到阻碍,就需要重视办学兴教,使教育发展的速度跟上社会的发展,但当学校教育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会使生产力难以接受,人才过多,就业困难,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对教育作出及时的调整。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什么样的生产力决定了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类学校和各专业的比例如何。学校结构必须反映经济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革,教育为生产培养的人才在总量、类型和质量上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否则,即便在人才总量上有余,但仍然会出现结构性失调,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考虑学生当前的职业分工与需求,还要考虑未来的社会变革与职业演变,以应对未来加速发展的科技与社会变革。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科学的发展与更新,也必然促进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也一样,都是以生产力为前提的。 (二)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个体生命的 成长只构成了可能的劳动力,但只有经过教育和训练,掌握一定生产部门的劳动知识、技能和技巧,并参与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创造一定财富,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能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和推广,并能产生新的科学知识。要实现由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除了要通过艰巨复杂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或革新实践外,其技术成果的推广、经验的总结与提升都需要通过教育与教学的紧密配合,使更多人掌握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古代生产率靠增加劳动力数量和延长劳动时间,但现代是依靠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和不断革新,依靠提高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与质量,依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扩大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发挥劳动者在生产和改革中的创造性。综上所述,教育通过优化自身结构,分流培养各层次、各类型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使可能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复杂的,变化多端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条件,会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教育投资与国民收入不一定成正比,尤其是个人的收入情况更为复杂,高学历的人的收入不一定比低学历的高,因此我们不能只作简单的分析论断,更不能否定教育对经济所起的巨大作用。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统治阶级总是利用他们的政权力量来颁布教育方针、路线和政策;制定教育目的和制度,规定教育的内容,派遣和任免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控制教育经费,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按照他们的思想政治要求影响和控制受教育者。2、政治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在一个社会里,让哪些人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的。古代只有官品的子女受教育,现在使每个社会成员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是一个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提出的主观要求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或“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总的来说,学校教育必须为政治服务。(二)教育对政治的促进作用1、教育能促进年青一代政治社会化教育能引导人们接受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形成适应于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政治态度与政治认同感,以及积极参与政治、监督政治的习惯和能力。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学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少年集中的地方,他们有知识、有见解,思想敏锐,勇于发表意见,通过言论、演讲、文章等宣传思想,造就一定的舆论,影响政治局势。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籍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展的程度。

只有教育进步,人们的素质提高了,经济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

只有教育进步,人们的素质提高了,经济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84、江上渔者 范仲淹

不需要的,只要准备好相关资料递交到国知局,发明专利进入实审后,审查员会下发审查意见通知书,做好答辩即可。

申请专利不需要面试,它的基本流程如下: 专利申请文件的填写和撰写;专利申请的受理;缴纳申请费;4、对专利申请文件的主动修改和补正;5、答复专利局的各种通知书;办理专利权登记手续。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批程序包括受理、初审、公布、实审以及授权五个阶段。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在审批中不进行公布和实质审查,只有受理、初审和授权三个阶段。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论文选题

学术堂分四个步骤来教你如何选择教育学方面的论文题目  1.选择一个笼统的题目  这个题目应该是你既感兴趣又对其有一定了解的题目。对这个题目你应该已有一些想法,而这些想法值得你去进一步探讨、研究,进而将其扩展为一篇论文。   阅读与思考  应该尽量多读书,以求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你头脑中的那个题目是否已有人做过较为深入的探讨?你是否能从新的角度、新的侧面来进一步拓展此题目,提出有创见性的论点?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你就可以迈出下一步。否则,你就应该及时地放弃这个题目。  3.缩小题目范围  将题目的范围缩小到某几个方面,使其有可能成为一篇论文的题目。   确定最后的题目  最后选定的题目应符合以下几项要求:  1)选定的题目本身应该是有意义的,而且是严肃的。你的分析必须有见地、有深度。一篇科研论文应该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应该使读者读后有所收获。  2)选定的题目应该是你力所能及的。  3)选定的题目应该有足够的资料供参阅。论文中所表述的观点或看法应该建立在对各种资料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如果你只能找到一两本或一两篇与你的论文题目有关的书籍或文章,如果你只是从这一点资料中得出结论,那么你所做出的结论很可能依据不足。  4)选定的题目应该是可供客观研究使用的。  5)选题不应该是当前最热门却又无法下定论的题目。如果你选定的题目太大,无法写深写透,你就应该设法缩小它的范围,为自己的论文找到一个恰当的焦点。选题的过程是一个从大题目中发现小题目的过程。

大哥来帮你选题,

101、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102、教师(或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研究10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104、教师成长(发展)的途径、方式探索105、学习(或教学)策略研究106、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转化研究107、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有效性研究108、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研究109、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建设研究110、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111、网络环境下的指导——自主学习研究112、新课改下的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113、新课改下的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研究114、新课改下的教师观重建研究115、新课改下的学生观重树研究116、新课改下师生关系的更新及其教育对策研究117、新课改下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及其实践综合研究118、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19、新课改中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20、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121、新课改中家长的教育影响力研究122、论现代化大潮下的学校管理战略设计123、论国际化大潮下的学校教育目标设计124、论人性化思潮下的教育规则修改125、论信息化趋势下的培养目标设计126、论科学化思潮下的科学主义教育127、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研究128、城乡儿童教育机会均等的考察与反思129、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应试化倾向的观察与批判130、论网络教育质效的评价131、论网络教育的管理与考核132、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133、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决策及其特征134、系统评价及其教育中的应用135、课堂教学系统的系统分析136、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137、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38、试论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139、试论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建立和建全140、当前中小学教师聘任工作的规范研究141、教师积极性调动的途径142、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43、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研究144、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党支部的功能和作用145、班级教育力量的形成146、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147、领导应变能力研究148、学校管理中良好工作态度的培养149、管理目标的功能研究150、学校管理中决策科学化(或民主化)研究151、现代学校管理中教代会职能研究152、期望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153、双因素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激励154、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筹措155、成就动机理论与教师成就感的培养156、公平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157、外国教育史与中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58、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先行战略159、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160、班主任工作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62、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163、学校管理制度研究164、校本管理研究165、教师依法执教研究166、学生品德评价研究167、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68、高校扩招对基础教育的影响169、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170、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171、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应对研究172、网络背景下学生学习的特征及其教育变革研究173、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特征及其教育导向研究174、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175、网络下的教学过程特点研究176、基于网络开放性特征的教育变革研究177、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研究178、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影响的研究179、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0、教育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1、书院的产生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18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3、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4、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研究185、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186、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187、青少年的情感能力培养的研究188、青少年的智力开发研究189、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研究190、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191、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教学管理192、新课程与教育评价的改革193、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语言可包括口语、体态语和书面语)194、基础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研究195、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196、我国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197、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198、论离异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消极影响199、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20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设想201、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因素202、青少年人际心理异常与家庭教育20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设想204、教师队伍现状和问题透视及改革对策205、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206、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207、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评价208、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转化209、数学发展性评价内容研究210、说课的艺术性与规范性

你定好题目没??要是还没思路的话我觉得你可以在网上找些关于这类的(职业教育)等等找下你的思路!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

一、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办教育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作支撑和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一定的教育必须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这是学校教育在社会发展上必须遵循的规律。当学校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长时间落后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经济发展将会因人才的缺乏而受到阻碍,就需要重视办学兴教,使教育发展的速度跟上社会的发展,但当学校教育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会使生产力难以接受,人才过多,就业困难,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对教育作出及时的调整。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什么样的生产力决定了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类学校和各专业的比例如何。学校结构必须反映经济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革,教育为生产培养的人才在总量、类型和质量上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否则,即便在人才总量上有余,但仍然会出现结构性失调,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考虑学生当前的职业分工与需求,还要考虑未来的社会变革与职业演变,以应对未来加速发展的科技与社会变革。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科学的发展与更新,也必然促进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也一样,都是以生产力为前提的。 (二)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个体生命的 成长只构成了可能的劳动力,但只有经过教育和训练,掌握一定生产部门的劳动知识、技能和技巧,并参与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创造一定财富,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能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和推广,并能产生新的科学知识。要实现由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除了要通过艰巨复杂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或革新实践外,其技术成果的推广、经验的总结与提升都需要通过教育与教学的紧密配合,使更多人掌握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古代生产率靠增加劳动力数量和延长劳动时间,但现代是依靠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和不断革新,依靠提高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与质量,依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扩大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发挥劳动者在生产和改革中的创造性。综上所述,教育通过优化自身结构,分流培养各层次、各类型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使可能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复杂的,变化多端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条件,会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教育投资与国民收入不一定成正比,尤其是个人的收入情况更为复杂,高学历的人的收入不一定比低学历的高,因此我们不能只作简单的分析论断,更不能否定教育对经济所起的巨大作用。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统治阶级总是利用他们的政权力量来颁布教育方针、路线和政策;制定教育目的和制度,规定教育的内容,派遣和任免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控制教育经费,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按照他们的思想政治要求影响和控制受教育者。2、政治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在一个社会里,让哪些人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的。古代只有官品的子女受教育,现在使每个社会成员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是一个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提出的主观要求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或“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总的来说,学校教育必须为政治服务。(二)教育对政治的促进作用1、教育能促进年青一代政治社会化教育能引导人们接受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形成适应于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政治态度与政治认同感,以及积极参与政治、监督政治的习惯和能力。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学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少年集中的地方,他们有知识、有见解,思想敏锐,勇于发表意见,通过言论、演讲、文章等宣传思想,造就一定的舆论,影响政治局势。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籍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展的程度。

教育与政治发展的关系:(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① 政治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② 政治决定受教育的权利;③ 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教育内容。(2)教育对政治的促进作用① 教育能促进年青一代政治社会化;②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 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② 社会经济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③ 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④ 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2)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① 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劳动力的基本途径;② 教育能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和推广,并能产生新的科学知识;③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拓展资料:关于“教育”的概述: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关于“政治”的概述: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这一社会现象很复杂,各时代的政治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对它作过各种论述。政治随着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进程而发展,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向前发展。政治体制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国家政治事务的规范体系,具体指和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简称政体。政治包涵两层含义:(1)“政”指的是正确的领导;(2)“治”指的是正确的管理。“政”是方向和主体,“治”是手段和方法,治是围绕着政进行的。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而且政治内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政治的阐释也充满了争议,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

  • 索引序列
  •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论文
  •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论文范文
  • 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
  •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论文选题
  •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