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农业机械的发展论文摘要

农业机械的发展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

农业机械的发展论文摘要

如何进行农业推广1、引导三资资本进入我省农业技术推广领域;2、对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3、以新的理念指导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农村经济发展呼唤职业教育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我国最重要的问题。党中央一再强调,始终不要忘记这个问题。而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把农村的经济搞起来,使农民能致富,提高农业产量,满足国家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广大农村率先改革,生产力空前解放,农业投入大幅度增加,使农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一跃而上了一个 新台阶。然而,从1985年开始,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却相继出现了连续几年大幅度减产或徘徊的局面。之所以如 此,关键原因在于农业基础不稳,特别是科技落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中低产田改造进度缓慢。现实使人们 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农村经济的飞跃,农村经济要上新台阶,必须着力加强对科学技术的依靠。鉴此,广大 农村坚定地加快了科技体制改革,使专业人才匮乏和农村劳动力吸收科技能力差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这仅是解决了燃眉之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有大批能开发和推广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有一支能接 受科技成果的素质较高的农村劳动大军,这就需要扎扎实实地抓好人才培养工作。前些年,农村初、高中学生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校没有学到一技之长,回乡后长时间无法适应工作需要,难以发挥应有作用,造成 了人才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这种现象与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人才的状况形成了非常现实的矛盾。要解决好 这一矛盾,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瑞士是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政府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规定,凡是经营农场的,都必须接受相当于我们中等水平的教育,拿不到证书者没有资格当农民,并将取消其私有财产继承权。如果我们也达到这个程度,农业 生产的变化将是巨大的。目前,我国农业还不很发达,农民有强烈的致富要求,他们最需要科技,需要致富本 领。我们政府的责任就是培养出真正热心农业、具有专业技术、能够开发致富、为农业经济做贡献的新型农民 。所以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在职业 教育;谁重视了职业教育,谁就赢得了农村经济建设的人才,赢得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明天。 二、职业教育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农村职业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但目前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普通教育办学模式的束缚,不能有效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做好四方面努力: 一是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要改变那种按照固定岗位培养就业人员的传统观念,旗帜鲜明地宣布,我们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新型农民,给学生以回到农村创业致富的本 领。我们要通过努力,让新一代农民成为推广先进科技、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劳动致富的生力军,推动农村经济 发展。 二是将职业学校办成技术服务的中心。要在学校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成立技术咨询服务队,认真推广技术,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开发。建立和完善“挂乡镇、联厂村、扶农户”制度,派专业骨干教师担任乡镇成教 中心校科技校长,与科技示范村、示范企业建立经常性联系,对科技示范户定期组织技术指导,或实行技术承 包,不仅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丰富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一定要充分了解国内、国际农业科技新进 展,广泛收集信息,尽可能地在学校里面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进行试验。在当前新技术不断产生的形势下,职 业学校要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一个吸取、传播、推广新技术的重要基地。 三是改革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要做到“六个结合”,即长短学制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集中时间教学与分散时间教学结合,文化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理论教学与技术教学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 结合。要帮助学生制定家庭致富计划,教师有目的地教,学生有目的地学。实行不同专业交叉教学,农、工、 商、教育一体化,培养学生一专多能。要放开“入口”,把严“出口”。在入学上可以放松一点,合格初中毕 业生均可入学,特别要重视招收立志回农村创业的“志愿兵”。但在毕业关上要把紧,没有真正掌握创业本领 和致富办法的不能送出学校。 四是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校办学的成败。教师一定要有带动学生致富的真本领,学校的技术实践能量应该大于社会。经科教结合领导组织要经常关心教师队 伍建设,在全社会选派优秀师资力量,也可聘请有实践经济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课。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师资队 伍建设作为关键性工作来对待,搞好内培外引。广大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掌握国内外新技术和信息,充实和完善 自己,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政府必须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 虽然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但它毕竟属于人才教育,具有教育周期长和效益滞后的特点,很难成为投资的热点,试图完全由市场决定其投入,势必导致投入的不足。同时,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 方面具有超前性特点,要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对教育战略的要求,不但要有市场调节,还有赖于教育计划的干预 ,防止人才资源的短缺。所以,科学的教育运行机制应当是既来源于社会需求的拉动,又要政府的推动。职业 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如果离开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就无法取得整体和长远的社会效益。加强政 府宏观调控,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统筹规划。要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体 系,落实责任制,建立领导在职业学校兼职制度。要统筹研究发展规划、学校布局、招生办法、毕业生安排原 则、经费筹措渠道等重大问题,特别要定期对企业、乡镇、村庄和农户的文化科技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 整工作思路,逐步建立和完善种类齐全,初、中、高级相配套,稳定与急需相统一的专业体系。 二是政策导向。职业教育要健康发展,必须以相应的政策为导向。为了引导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全面深入地推进“绿色证书”制度的实施,今后农民凡承包和经营土地、林场、滩涂、矿山等必须具备相应资格 、凭证书从事生产经营。为了建立稳定的职教经费投入机制,应制定统一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措施,开通必要 的经费渠道,如增加国拨经费,将职教经费纳入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在全民及集体企事业单位统一筹集等。 为了提高职业学校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可探讨将职业高中或中专定为县市级人才培训基地、经科教结合示范 园,各类专业人才培训计划须经其论证,科教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要优先支持。为了支持学校勤工俭学事 业,要制定校办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了增强职业学校吸引力,使毕业生学有所用,要对职业学校毕业生优 先安排录用。 三是经科教结合。经科教结合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教发展的根本出路。经科教结合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路子是大搞联合办学,即由联办单位进行人才预测,作招生计划,提供教学设备和实习基地,保证 部分经费供应,由教育部门负责教育教学,既拓宽职业教育的办学路子,又满足联办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作业,使全部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使用机器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对于利用资源、抗御自然灾害、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集约经营、增加单产与总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成本,以及对于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和缩小工农差别,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还是城乡协作、工农联盟的重要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化起始于资本主义侵入农业以后,其发展在欧美各国一般地经历了三个阶段:①半机械化阶段。大体上是在19世纪中叶到末叶。特征是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畜力牵引的简单的农业机械。②基本机械化阶段。大体上是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特征是主要作物的主要作业普遍采用拖拉机牵引的农业机械。③综合机械化(或称高度机械化)阶段。约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特征是在农、林、牧、渔各业的各个环节上,及其产前和产后部门,都广泛地使用更为先进的农业机器。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等在农业中的应用的增多,农业机械化正在向自动化发展。第三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不同程度上开始使用农业机器。但受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因素制约,迄今多数国家(地区)的机械化水平还较低。 农业机械化使中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发生了巨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工具极端落后,是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和农业合作化的实现,农业机械化事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取得了显著成就。迄今虽然大多数地区的农业生产仍是以人力畜力操作为主,但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正在形成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其基本点是:①农业机械化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不仅重视增加产量和节省劳力,也重视为农民增加收入。②根据国情、国力确定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与工业、能源、科技、资金和劳力安排等方面的状况相适应。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生产应实行人力、畜力、机力、电力相结合以及改良农具、半机械化机具和现代农业机器相结合。④农业机械化为实现农业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服务,其范围既包括种植业,也包括林、牧、副、渔各业,以及各业的产前(如种子加工、饲料调制)、产后(如农产品加工、冷藏、装仓、包装、运输)诸环节,还包括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等方面。⑤农业机械化的作业项目不急于求全,要优先选择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能减轻农忙劳动紧张程度和劳动强度的环节;在地区上不强求一律,支持条件好的地方先走一步。⑥农业机械化要与其他农业技术的政策相结合,既要为推广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又要与继承优良传统技术相适应,从而创立中国自己的农业机器体系。⑦农机产品以小型为主,大中小型相结合,以价廉、质优、耗能少、使用和修理方便为原则。⑧重视农业电气化,特别重视农村小水电站的发展。⑨妥善安排机械化过程中节约出来的劳动力的出路。⑩农业机械的所有制与经营形式多样化,以适应实行联产承包制后农村经济的新形势。农业机械除由集体、国家所有外,还可归农户个人所有。在经营形式上可以家庭自营、农民合伙经营、农户承包经营,以及由国家或合作经销组织设立农机服务(队、站、公司)经营。重视农业机械化的智力投资,培养出大批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的人材,等等。 我国农业在集体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 不同时期农业机械的发展模式不同,集体化时期由于人民公社形式的生产合作组共有生产资料,大中型农业机械发展较快;而土地承包责任制开始生产资料也私有化,该时期小型拖拉机由于其灵活性和低成本出现快速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农业人口的减少,大中型农业机械的生产率优势开始显现,农业机械也逐渐朝着大型化发展。 以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设备为例,其保有量在公社化后期和土地承包责任制初期的低迷后,2000年前后增速明显加快,联合收获机也在2000年前后增速明显加快的趋势。 2011年我国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54%。随着“十二五”规划中“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的政策方向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政策目标的提出,我国的农业机械产业将面临着更大的机遇。 农业机械的发展,与国家和农村的经济条件有直接的联系。在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在农业劳动力很少的美国,农业机械继续向大型、宽幅、高速和高生产率的方向发展,并在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逐步向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过渡。电子技术、微型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机械产品及其设计制造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畜牧饲养业中,特别是养鸡业已进入工厂化连续生产的阶段,自动控制小气候的密闭鸡舍是畜牧机械的新发展。 在田间作业机械中,液压和电气控制相结合,或直接用电气或电磁控制的自动控制装置已开始应用,如谷物联合收获机上收割台的升降控制和拨禾轮的无级变速等。电子监视仪表的品种日益增多,如播种机上的播种均匀度监视仪、谷物联合收获机上的谷粒损失监视仪和滚筒转速监测仪以及喷雾机上的喷幅和喷量监视仪等。电子技术越来越多地用在蔬菜和水果的自动分级、田间灌溉的自动管理等机械设备上。 中国仍以发展中小型农业机械为主。重点发展的项目是经济效益高、能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证稳产高产和增产增收的农业机械品种,如排灌、植物保护和施肥等机械。用于农村多种经营的机械品种将得到较大的发展,例如各种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和禽畜饲养机械,以及养蜂、养蚕、池塘养鱼和食用菌类培植等机械设备。 农业机械的节能和农用多种能源的开发,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发展趋势是:①从改进燃烧过程、回收利用废气和冷却水热量等方面着手,降低内燃机的耗油量。②使用植物油、酒精和沼气等从农副产品或农村废弃物中获得燃料的内燃机,以及可以变换所用燃料的双燃料内燃机。③利用太阳能、地热和火电站余热等烘干谷物和其他农产品,或把它们用于温室和禽畜舍的采暖加温系统。④利用风力发电和提水等。参考资料:

农业机械发展概述论文摘要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既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状况,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而其最佳组织形式是组建农机经济合作组织。  (1)有利于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大缩短了“三夏”、“三秋”的作业时间。 (2)有利于加速农业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的机械化装备水平。 (3)有利于提高组织化程度。通过机具、资金、技术、人才等整合,合理地调剂了农机具的有偿使用,起到了整合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解决了农机部门包不了、村级集体统不了、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问题,满足了农户之间对农业机械的不同需求,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带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4)有利于打破小农意识,增强会员的团结协作精神。有了合作组织的统一调度安排和统一收费标准,保证作业质量、避免无序竞争

首先要写出为了什么目的写综述论文,比如纪念建国六十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或者什么阶段意义总结等等,然后按文章要求切入主题。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作业,使全部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使用机器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对于利用资源、抗御自然灾害、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集约经营、增加单产与总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成本,以及对于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和缩小工农差别,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还是城乡协作、工农联盟的重要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化起始于资本主义侵入农业以后,其发展在欧美各国一般地经历了三个阶段:①半机械化阶段。大体上是在19世纪中叶到末叶。特征是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畜力牵引的简单的农业机械。②基本机械化阶段。大体上是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特征是主要作物的主要作业普遍采用拖拉机牵引的农业机械。③综合机械化(或称高度机械化)阶段。约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特征是在农、林、牧、渔各业的各个环节上,及其产前和产后部门,都广泛地使用更为先进的农业机器。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等在农业中的应用的增多,农业机械化正在向自动化发展。第三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不同程度上开始使用农业机器。但受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因素制约,迄今多数国家(地区)的机械化水平还较低。 农业机械化使中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发生了巨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工具极端落后,是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和农业合作化的实现,农业机械化事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取得了显著成就。迄今虽然大多数地区的农业生产仍是以人力畜力操作为主,但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正在形成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其基本点是:①农业机械化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不仅重视增加产量和节省劳力,也重视为农民增加收入。②根据国情、国力确定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与工业、能源、科技、资金和劳力安排等方面的状况相适应。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生产应实行人力、畜力、机力、电力相结合以及改良农具、半机械化机具和现代农业机器相结合。④农业机械化为实现农业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服务,其范围既包括种植业,也包括林、牧、副、渔各业,以及各业的产前(如种子加工、饲料调制)、产后(如农产品加工、冷藏、装仓、包装、运输)诸环节,还包括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等方面。⑤农业机械化的作业项目不急于求全,要优先选择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能减轻农忙劳动紧张程度和劳动强度的环节;在地区上不强求一律,支持条件好的地方先走一步。⑥农业机械化要与其他农业技术的政策相结合,既要为推广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又要与继承优良传统技术相适应,从而创立中国自己的农业机器体系。⑦农机产品以小型为主,大中小型相结合,以价廉、质优、耗能少、使用和修理方便为原则。⑧重视农业电气化,特别重视农村小水电站的发展。⑨妥善安排机械化过程中节约出来的劳动力的出路。⑩农业机械的所有制与经营形式多样化,以适应实行联产承包制后农村经济的新形势。农业机械除由集体、国家所有外,还可归农户个人所有。在经营形式上可以家庭自营、农民合伙经营、农户承包经营,以及由国家或合作经销组织设立农机服务(队、站、公司)经营。重视农业机械化的智力投资,培养出大批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的人材,等等。 我国农业在集体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 不同时期农业机械的发展模式不同,集体化时期由于人民公社形式的生产合作组共有生产资料,大中型农业机械发展较快;而土地承包责任制开始生产资料也私有化,该时期小型拖拉机由于其灵活性和低成本出现快速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农业人口的减少,大中型农业机械的生产率优势开始显现,农业机械也逐渐朝着大型化发展。 以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设备为例,其保有量在公社化后期和土地承包责任制初期的低迷后,2000年前后增速明显加快,联合收获机也在2000年前后增速明显加快的趋势。 2011年我国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54%。随着“十二五”规划中“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的政策方向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政策目标的提出,我国的农业机械产业将面临着更大的机遇。 农业机械的发展,与国家和农村的经济条件有直接的联系。在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在农业劳动力很少的美国,农业机械继续向大型、宽幅、高速和高生产率的方向发展,并在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逐步向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过渡。电子技术、微型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机械产品及其设计制造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畜牧饲养业中,特别是养鸡业已进入工厂化连续生产的阶段,自动控制小气候的密闭鸡舍是畜牧机械的新发展。 在田间作业机械中,液压和电气控制相结合,或直接用电气或电磁控制的自动控制装置已开始应用,如谷物联合收获机上收割台的升降控制和拨禾轮的无级变速等。电子监视仪表的品种日益增多,如播种机上的播种均匀度监视仪、谷物联合收获机上的谷粒损失监视仪和滚筒转速监测仪以及喷雾机上的喷幅和喷量监视仪等。电子技术越来越多地用在蔬菜和水果的自动分级、田间灌溉的自动管理等机械设备上。 中国仍以发展中小型农业机械为主。重点发展的项目是经济效益高、能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证稳产高产和增产增收的农业机械品种,如排灌、植物保护和施肥等机械。用于农村多种经营的机械品种将得到较大的发展,例如各种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和禽畜饲养机械,以及养蜂、养蚕、池塘养鱼和食用菌类培植等机械设备。 农业机械的节能和农用多种能源的开发,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发展趋势是:①从改进燃烧过程、回收利用废气和冷却水热量等方面着手,降低内燃机的耗油量。②使用植物油、酒精和沼气等从农副产品或农村废弃物中获得燃料的内燃机,以及可以变换所用燃料的双燃料内燃机。③利用太阳能、地热和火电站余热等烘干谷物和其他农产品,或把它们用于温室和禽畜舍的采暖加温系统。④利用风力发电和提水等。参考资料:

机械发展论文摘要

摘要应该是论文内容的梗概或者作者观点的提炼。能够让人通过看你的摘要知道你的论文都写了什么。期刊发表论文按照现在期刊规范的要求,论文中不应出现‘本文’的字样。就是别从本文写了。。。这个角度去写摘要,就直接高度概括内容或观点就行了。毕业论文结合自己的论文内容,可以用这种格式“本文通过……的方法,阐述了……,论证了……,得出了……观点。”

初中,些什么论文,你学的知识一部分后来要完全被推翻,写了也没有用,应该先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到了大学再说。

农业机械的发展论文

我晕 每个产品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装配模式,不乏落后但顺手的技术,不乏人工率高的组装线,先进的装配线就是财富,很难公布的。。

如何进行农业推广1、引导三资资本进入我省农业技术推广领域;2、对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3、以新的理念指导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农村经济发展呼唤职业教育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我国最重要的问题。党中央一再强调,始终不要忘记这个问题。而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把农村的经济搞起来,使农民能致富,提高农业产量,满足国家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广大农村率先改革,生产力空前解放,农业投入大幅度增加,使农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一跃而上了一个 新台阶。然而,从1985年开始,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却相继出现了连续几年大幅度减产或徘徊的局面。之所以如 此,关键原因在于农业基础不稳,特别是科技落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中低产田改造进度缓慢。现实使人们 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农村经济的飞跃,农村经济要上新台阶,必须着力加强对科学技术的依靠。鉴此,广大 农村坚定地加快了科技体制改革,使专业人才匮乏和农村劳动力吸收科技能力差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这仅是解决了燃眉之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有大批能开发和推广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有一支能接 受科技成果的素质较高的农村劳动大军,这就需要扎扎实实地抓好人才培养工作。前些年,农村初、高中学生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校没有学到一技之长,回乡后长时间无法适应工作需要,难以发挥应有作用,造成 了人才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这种现象与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人才的状况形成了非常现实的矛盾。要解决好 这一矛盾,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瑞士是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政府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规定,凡是经营农场的,都必须接受相当于我们中等水平的教育,拿不到证书者没有资格当农民,并将取消其私有财产继承权。如果我们也达到这个程度,农业 生产的变化将是巨大的。目前,我国农业还不很发达,农民有强烈的致富要求,他们最需要科技,需要致富本 领。我们政府的责任就是培养出真正热心农业、具有专业技术、能够开发致富、为农业经济做贡献的新型农民 。所以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在职业 教育;谁重视了职业教育,谁就赢得了农村经济建设的人才,赢得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明天。 二、职业教育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农村职业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但目前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普通教育办学模式的束缚,不能有效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做好四方面努力: 一是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要改变那种按照固定岗位培养就业人员的传统观念,旗帜鲜明地宣布,我们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新型农民,给学生以回到农村创业致富的本 领。我们要通过努力,让新一代农民成为推广先进科技、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劳动致富的生力军,推动农村经济 发展。 二是将职业学校办成技术服务的中心。要在学校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成立技术咨询服务队,认真推广技术,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开发。建立和完善“挂乡镇、联厂村、扶农户”制度,派专业骨干教师担任乡镇成教 中心校科技校长,与科技示范村、示范企业建立经常性联系,对科技示范户定期组织技术指导,或实行技术承 包,不仅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丰富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一定要充分了解国内、国际农业科技新进 展,广泛收集信息,尽可能地在学校里面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进行试验。在当前新技术不断产生的形势下,职 业学校要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一个吸取、传播、推广新技术的重要基地。 三是改革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要做到“六个结合”,即长短学制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集中时间教学与分散时间教学结合,文化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理论教学与技术教学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 结合。要帮助学生制定家庭致富计划,教师有目的地教,学生有目的地学。实行不同专业交叉教学,农、工、 商、教育一体化,培养学生一专多能。要放开“入口”,把严“出口”。在入学上可以放松一点,合格初中毕 业生均可入学,特别要重视招收立志回农村创业的“志愿兵”。但在毕业关上要把紧,没有真正掌握创业本领 和致富办法的不能送出学校。 四是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校办学的成败。教师一定要有带动学生致富的真本领,学校的技术实践能量应该大于社会。经科教结合领导组织要经常关心教师队 伍建设,在全社会选派优秀师资力量,也可聘请有实践经济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课。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师资队 伍建设作为关键性工作来对待,搞好内培外引。广大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掌握国内外新技术和信息,充实和完善 自己,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政府必须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 虽然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但它毕竟属于人才教育,具有教育周期长和效益滞后的特点,很难成为投资的热点,试图完全由市场决定其投入,势必导致投入的不足。同时,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 方面具有超前性特点,要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对教育战略的要求,不但要有市场调节,还有赖于教育计划的干预 ,防止人才资源的短缺。所以,科学的教育运行机制应当是既来源于社会需求的拉动,又要政府的推动。职业 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如果离开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就无法取得整体和长远的社会效益。加强政 府宏观调控,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统筹规划。要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体 系,落实责任制,建立领导在职业学校兼职制度。要统筹研究发展规划、学校布局、招生办法、毕业生安排原 则、经费筹措渠道等重大问题,特别要定期对企业、乡镇、村庄和农户的文化科技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 整工作思路,逐步建立和完善种类齐全,初、中、高级相配套,稳定与急需相统一的专业体系。 二是政策导向。职业教育要健康发展,必须以相应的政策为导向。为了引导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全面深入地推进“绿色证书”制度的实施,今后农民凡承包和经营土地、林场、滩涂、矿山等必须具备相应资格 、凭证书从事生产经营。为了建立稳定的职教经费投入机制,应制定统一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措施,开通必要 的经费渠道,如增加国拨经费,将职教经费纳入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在全民及集体企事业单位统一筹集等。 为了提高职业学校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可探讨将职业高中或中专定为县市级人才培训基地、经科教结合示范 园,各类专业人才培训计划须经其论证,科教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要优先支持。为了支持学校勤工俭学事 业,要制定校办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了增强职业学校吸引力,使毕业生学有所用,要对职业学校毕业生优 先安排录用。 三是经科教结合。经科教结合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教发展的根本出路。经科教结合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路子是大搞联合办学,即由联办单位进行人才预测,作招生计划,提供教学设备和实习基地,保证 部分经费供应,由教育部门负责教育教学,既拓宽职业教育的办学路子,又满足联办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地磁场是地球固有的物理场之一,人们主要通过地磁观测资料来了解地磁场的物理特性。地磁观测资料对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地球内部电导率结构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以及空间天气学、地震学等基础学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并被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于地质勘探、环境监测、飞机船舶导航、无线电通信、自然灾害预测等社会领域,与人类生活、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密切相关;尤其在地震监测预报研究过程中,近年来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地磁观测的基本任务就是获取连续完整,准确可靠的地磁场变化的观测资料。为了获取更为精确和丰富的地磁观测资料,急需大量可靠的地磁观测设备,特别是用于地磁场绝对观测的DI仪。DI仪是高精密仪器,加工工序复杂,生产难度大,生产厂商少,产品供给量有限。国产DI仪存在着观测精度较低、性能稳定性不高等问题,且产品已经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售后运行维护能力不足;而进口DI仪价格又十分昂贵,售后维修周期长。本文设计的GMDⅠ-1型磁通门地磁经纬仪是为了缓解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状态,研制的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高稳定性的DI仪,以来满足我国地磁台网以及野外流磁测量对DI仪的需求。本文首先介绍了磁通门地磁经纬仪的工作原理,其中包括磁通门地磁经纬仪的观测原理和观测方式的介绍;磁通门检测系统各部分的原理分析与数值计算的阐述;无磁经纬仪观测误差的理论分析以及能够有效地减小或消除观测误差的方法的数学推导。结合磁通门地磁经纬仪工作原理,借鉴现有磁通门地磁经纬仪的研究成果,完成了GMDI-1型磁通门地磁经纬仪整机设计,其中包括磁通门检测系统的设计,主要阐述了磁通门传感器的材料选取和机构设计以及模拟电路设计;无磁经纬仪的选型,重点分析了经纬仪的各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提出了设计要求和磁性检测要求;磁通门传感器机械固定部分的设计,详细表述了传感器与无磁经纬仪之间的机械固定装置的结构设计以及传感器定向的操作步骤。最后,对GMDⅠ-1型磁通门地磁经纬仪所用磁通门检测系统和无磁经纬仪进行了测试,并且在满洲里地磁台将整机与在运行的MINGEO DIM型磁通门地磁经纬仪(洛阳台)进行了同墩对比观测,测试结果表明,GMDⅠ-1型磁通门地磁经纬仪各项技术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个别指标大大优于设计要求,整机测试结果达到甚至超过国产同类产品,与进口高精度磁通门磁力仪相比,部分指标达到其相当水平,但是在无磁经纬仪的精度等方面与之比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机械工业发展史论文摘要

给你找了篇文献,参考下吧 试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冯衡滨 ( 黑龙江省工程咨询评审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150008) 摘要: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就如何发展机械 自动化技术从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机械自动化; 技术; 应用与发展 机械自动化, 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 实现 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 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 加快 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 发展, 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 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 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 的发展, 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 如何发展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实事求是, 一切从我国 的具体国情出发, 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走中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发展之路。 1 结合生产实际, 注重实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先进制造 技术的全部真谛在于应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以企业的生 产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具体条件为导向。只有对合适的产品采 用与之相适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 才能收到良好的技术经 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结合实 际, 注重实用, 即对国民经济产生实际效益。那种盲目搞自动化、 搞自动线的做法, 全年生产任务只需1~2 个月就完成的低负荷 率生产也要搞的倾向应当纠正, 对国民经济不产生显著促进、效 率低下的要缓搞。我们要的是效益, 而不单纯的是速度。 2 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发展低成本自 动化技术, 潜力大, 前景广, 投资省, 见效快, 提高自动化程度, 可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果, 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和国 情。20 世纪90 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精节生产LP ( Lean Production) 模式, 就是以最小的投入, 取得最大的产出的 具体表现。借鉴国外发展机械制造业低成本自动化技术的经验 是有益的。我国机械制造业各企业有大量的通用设备, 在发展现 代机械自动化技术时, 应以原有的设备为主, 合理调整机床布 局, 添加少量的数控设备, 引入CAD/CAM技术, 充分发挥计算机 自动化管理的优势和人的创造性, 共同构成一个以人为中心, 以 信息自动化为先导、树立自主的单元化生产系统, 为我国机械制 造业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提供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 符合我国国情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新途径。通用机的局 部自动化改装有重要意义。近期内我国对成本低、维修方便的通 用机的需要量还是不会急剧下降的, 因为有广大的乡镇企业市 场, 有小工厂、试验室、大型企业的工具车间等。 3 结合中国国情, 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实现机械自动 化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 过程。当机械的操作采用自动控制器后, 生产方式才从机械化逐 步过渡到机械控制( 传统) 自动化、数字控制自动化、计算机控制 自动化。只有建立了自动化工厂后, 生产过程才能全盘自动化,才能使生产率全面提高, 达到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 中国实现机械自动化技术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 蹴而就。当前, 中国机械制造业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 距。在我国这种国情下, 普遍发展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 “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 并不具备必要的基础技术、经验 和投资能力。因此, 要不要普遍发展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 CIMS 技术, 一定要慎重行事。而且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的 CIMS 技术也并非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当务之急, 只能列为机械制 造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应该发展工艺成熟的大批量生产的自动化技术。我国现阶 段, 在产品数量较大的同类产品连续流水作业的切削加工生产 中, 自动化设备仍然是半自动机床、自动机床、组合机床及其组 成的自动线、回转体零件加工自动线等。而在大批量的铸造、锻 造、冲压、焊接、热处理和装配等生产中, 采用刚性自动化( 自动 单机和自动线) 则是合理可行的, 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对于 品种稍多的成批生产, 应采用由快速重新调整的设备组成成组 工段或流水线、可更换主轴箱组合机床自动线、短自动线和复合 制造单元, 实现成组自动化; 而单件小批量生产, 应从推广成组 技术入手, 适当发展采用数控机应酬或加工中心, 有针对性地建 立一些揉性制造单元FMC( Flexible Manu- facturing Cell) , 可取 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考虑一切生产技术问题时的前 提必须是适用。我国消化吸收国外柔性制造系统( Pseudo- FMS) , 是要确保必要的生产柔性的前提下, 优化人机界面, 不过分追求 自动化, 尽可能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 充分发展计算机管理 的效益。系统中先进的自动化装备和普通设备并存, 系统的某些 环节允许人工干预。这是一个典型的结合国情、实施适用先进方 针的自动化技术解决方案。我国目前在消化呼吸、融会贯通国际 上有用的自动化技术理论的基础上, 要努力做到从我国机械制 造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发展创新, 形成有国情特征的发展自动化 技术理论和学说, 进行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开 发研究, 以适用为前提, 急需什么就解决什么, 取得实践经验再 推广应用。 4 抓好基础, 注重配套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机械 自动化技术, 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自动化技术应用项目的基础工 作和从实际出发的推广应用工作, 既要发展主机, 也要配套发展 自动化元件及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微处理机、各种传感器、 新型刀具、控制系统及系统软件、电子计算机等将是今后机械自 动化的主要技术基础。研究生产大量性能优良、自动化水准高的机 电产品是发展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关键。自动化生产时, 在系 统的结构、质量( 重量) 、体积、刚性和耐性等方面对现代机械自 动化技术有着重要的影响, 机械技术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 新, 实现与适应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自动化生产时, 机 械制造系统的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伺服系统的操作等都少不了 要应用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化生产时, 信息的交换 与处理、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等都少不了要应用计算机与信 息处理技术。 总之, 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应用自动化技术, 不但要起点 高, 瞄准世界先进水准, 而且必须包括各种灵活的低成本、见效 快的自动化技术, 坚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方针, 我国的机械自 动化技术发应应用才能健康地走上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之 路。

机械加工的发展史还要从机械发展来讲,三次的工业革命为历史的不同阶段!当机器制造机器开始时,机械加工行业开始不断兴起!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复杂,漫长!  人类成为“现代人”的标志就是制造工具。石器时代的各种石斧、石锤和木质、皮质的简单粗糙的工具是后来出现的机械的先驱。从制造简单工具演进到制造由多个零件、部件组成的现代机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几千年前,人类已创制了用于谷物脱壳和粉碎的臼和磨,用来提水的桔槔和辘轳,装有轮子的车,航行于江河的船及桨、橹、舵等。所用的动力,从人自身的体力,发展到利用畜力、水力和风力。所用材料从天然的石、木、土、皮革,发展到人造材料。最早的人造材料是陶瓷,制造陶瓷器皿的陶车,已是具有动力、传动和工作三个部分的完整机械。  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再进而到铁器时代,用以吹旺炉火的鼓风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有足够强大的鼓风器,才能使冶金炉获得足够高的炉温,才能从矿石中炼得金属。在中国,公元前1000~前900年就已有了冶铸用的鼓风器,并逐渐从人力鼓风发展到畜力和水力鼓风。  15~16世纪以前,机械工程发展缓慢。但在以千年计的实践中,在机械发展方面还是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和技术知识,成为后来机械工程发展的重要潜力。17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在英、法和西欧诸国出现,商品生产开始成为社会的中心问题。  18世纪后期,蒸汽机的应用从采矿业推广到纺织、面粉、冶金等行业。制作机械的主要材料逐渐从木材改用更为坚韧,但难以用手工加工的金属。机械制造工业开始形成,并在几十年中成为一个重要产业。  机械工程通过不断扩大的实践,从分散性的、主要依赖匠师们个人才智和手艺的一种技艺,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有理论指导的、系统的和独立的工程技术。机械工程是促成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及资本主义机械大生产的主要技术因素。  动力是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17世纪后期,随着各种机械的改进和发展,随着煤和金属矿石的需要量的逐年增加,人们感到依靠人力和畜力不能将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英国,纺织、磨粉等产业越来越多地将工场设在河边,利用水轮来驱动工作机械。但当时的煤矿、锡矿、铜矿等矿井中的地下水,仍只能用大量畜力来提升和排除。在这样的生产需要下,18世纪初出现了纽科门的大气式蒸汽机,用以驱动矿井排水泵。但是这种蒸汽机的燃料消耗率很高,基本上只应用于煤矿。  1765年,瓦特发明了有分开的冷凝器的蒸汽机,降低了燃料消耗率。1781年瓦特又创制出提供回转动力的蒸汽机,扩大了蒸汽机的应用范围。蒸汽机的发明和发展,使矿业和工业生产、铁路和航运都得以机械动力化。蒸汽机几乎是19世纪唯一的动力源,但蒸汽机及其锅炉、凝汽器、冷却水系统等体积庞大、笨重,应用很不方便。  19世纪末,电力供应系统和电动机开始发展和推广。20世纪初,电动机已在工业生产中取代了蒸汽机,成为驱动各种工作机械的基本动力。生产的机械化已离不开电气化,而电气化则通过机械化才对生产发挥作用。  发电站初期应用蒸汽机为原动力。20世纪初期,出现了高效率、高转速、大功率的汽轮机,也出现了适应各种水利资源的水轮机,促进了电力供应系统的蓬勃发展。  19世纪后期发明的内燃机经过逐年改进,成为轻而小、效率高、易于操纵、并可随时启动的原动机。它先被用以驱动没有电力供应的陆上工作机械,以后又用于汽车、移动机械和轮船,到20世纪中期开始用于铁路机车。蒸汽机在汽轮机和内燃机的排挤下,已不再是重要的动力机械。内燃机和以后发明的燃气轮机、喷气发动机的发展,是飞机、航天器等成功发展的基础技术因素之一。  工业革命以前,机械大都是木结构的,由木工用手工制成。金属(主要是铜、铁)仅用以制造仪器、锁、钟表、泵和木结构机械上的小型零件。金属加工主要靠机匠的精工细作,以达到需要的精度。蒸汽机动力装置的推广,以及随之出现的矿山、冶金、轮船、机车等大型机械的发展,需要成形加工和切削加工的金属零件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要求的精度也越来越高。应用的金属材料从铜、铁发展到以钢为主。  机械加工包括锻造、锻压、钣金工、焊接、热处理等技术及其装备,以及切削加工技术和机床、刀具、量具等,得到迅速发展,保证了各产业发展生产所需的机械装备的供应。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机械产品的需求猛增。生产批量的增大和精密加工技术的进展,促进了大量生产方法的形成,如零件互换性生产、专业分工和协作、流水加工线和流水装配线等。  简单的互换性零件和专业分工协作生产,在古代就已出现。在机械工程中,互换性最早体现在莫茨利于1797年利用其创制的螺纹车床所生产的螺栓和螺帽。同时期,美国工程师惠特尼用互换性生产方法生产火枪,显示了互换性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这种生产方法在美国逐渐推广,形成了所谓“美国生产方法”。  20世纪初期,福特在汽车制造上又创造了流水装配线。大量生产技术加上泰勒在19世纪末创立的科学管理方法,使汽车和其他大批量生产的机械产品的生产效率很快达到了过去无法想象的高度。  20世纪中、后期,机械加工的主要特点是:不断提高机床的加工速度和精度,减少对手工技艺的依赖;提高成形加工、切削加工和装配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利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成组技术等,发展柔性加工系统,使中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生产效率提高到近于大量生产的水平;研究和改进难加工的新型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成形和切削加工技术。  进入21世纪的今天,机械加工行业还是在不断的发展更新!经过2008年的经济危机之后,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偏向亚洲,以中国为领跑者,将越来越扮演着重要角色!

  • 索引序列
  • 农业机械的发展论文摘要
  • 农业机械发展概述论文摘要
  • 机械发展论文摘要
  • 农业机械的发展论文
  • 机械工业发展史论文摘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