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药学杂志主编名单是谁

中国药学杂志主编名单是谁

发布时间:

中国药学杂志主编名单是谁

陈新谦,药学编辑家,先从事药学教育,后改从事编辑,把全部精力奉献给药学编辑事业,是中国第一位药学编辑专家。他主编的《药学通报》(现名《中国药学杂志》)影响较大;编撰的《新编药物学》,久享盛名。他倡导成立中国药学会药学史分科学会(现名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并组织开展了颇有成效的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

你要找得这些好难,网上这类的检索少,都是关于论文方面的。我找到《中国药学杂志》编委名单2003年、2001年名单,对比了下差不多吧相应网址:2003年的年的参考地址:%E8%8D%AF%E5%AD%A6%E6%9D%82%E5%BF%97%E7%BC%96%E8%BE%91%E5%A7%94%E5%91%98%E4%BC%9A这个检索工具对你学医可能有用,有很多论文方面的至于你要的《中国临床药学杂志》这个网址上有2005年的

中国法学杂志主编名单是谁

郭道晖出身湖南“世代书香”之家,父亲郭德垂是湖南著名的化学教员,郭德垂的祖父郭仑焘,与其大伯祖父郭嵩焘和二伯祖父郭昆焘,并称“湘阴郭氏三杰”。郭家世代的祖训是:“世家先立本,道德与文章。”郭嵩焘是晚清的进士、近代中国派驻英国和法国的首任公使,积极倡导学习西方政治法律制度,被当今学界评价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思想先驱,但也因此备受当朝保守人士的攻讦。至今讲起郭嵩焘,郭道晖仍然佩服他面对非议坚持真理,坚守德操,毫不妥协。“我后来的经历就和郭嵩焘有点像。”他若有所思地感慨道。郭嵩焘反对郭氏子弟“习为诗文无实之言”,认为只有“经世务实”才是当务之急。所以,自郭道晖父亲郭德垂一辈起,子孙大都是工科出身。郭德垂是湖南教育界著名的化学教员。那时,家里七个孩子的吃穿用度完全依靠他菲薄的工资,兄弟姊妹都靠勤工俭学或奖学金,才得以升学,郭道晖回忆。家庭教育熏陶,养成了郭道晖正直耿介、富有正义感的性格和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1944年夏,郭道晖和弟弟随家逃难至广西,为了不中断学业,同时也为了“找个有饭吃的地方”,双双考进桂林国立汉民中学。1944年秋,郭道晖在汉中刚读了一个月,日寇进逼,桂林大疏散。郭道晖的父母亲和妹妹急忙挤火车逃到贵阳,沿途尝尽惊恐苦楚和疾病折磨,他和弟弟则跟随学校去广西百寿。那时桂林车站人山人海,一片混乱。车厢上下左右,里三层,外两层(车顶上和车轮与车底之间),塞满了人。郭道晖和弟弟抢到了车顶的一块地方,坐在行李上。为防止夜里打瞌睡,掉下火车,他们在眼睛周围擦“万金油”提神,嘴里还唱着:“流亡到哪里,逃难到何方……”跋山涉水辗转数千里的路程,既让年纪轻轻的郭道晖生活上得到锻炼,也使他看到了老百姓的苦难,看到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在思想上受到一次很大的磨练,从此立志要“拯救人民于水火”。“我的思想在那时就发生了变化,希望见到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郭道晖回忆,他中学时代主编壁报,抨击时局,揭露旧社会丑恶,在全校壁报比赛中获冠军,并获“笔扫千军”的锦旗。17岁的他开始以“斗非”(与“道晖”谐音)为笔名,给报纸写些杂文和政论。并同弟弟一起参与策划了1947年的湖南省立一中反内战、反饥饿大游行。由于郭氏家族倡导“实学”即经世致用之学的家训,虽然郭道晖自幼喜欢并长于文思,但还是坚持学理工,考取了清华大学电机系,以求实现“工业救国”的壮志。1947年夏考入清华大学后,学校严谨认真的学风让郭道晖刻苦自励、不敢怠慢。上课时,他总喜欢抢坐前排,认真听讲。解放前,清华大学实行“通才教育”,文理并重。郭道晖记住了建筑系教授梁思成著作中的一段话———只会理工,不懂人文,只能算“半个人”,要“反对半个人的世界”。在这里,郭道晖在“为学”与“为人”方面都努力为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进入清华这个具有浓厚民主自由空气的学府,郭道晖却转入了另一段人生征途。一到清华,郭道晖就积极投入到学生运动中,每次游行与集会都必参加。他加入共产党领导的进步壁报《清华人》,发表《论觉醒》万言论文,又与同室的湖南同学合编《晓露》油印报,意指在黎明前以它催花润草,而在太阳出来(意指解放)后,就完成历史任务,自行消失。“工业救国的幻想在当时革命风雨飘摇的时刻看起来是不可能了,只有革命才能救国”,郭道晖的思想逐渐发生转变。与此同时,郭道晖上课听讲的位子,也一步步往后移,最后躲在一个角落里,一边似听非听地听老师讲课,一边却在偷看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列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两个策略》等马克思主义原著和毛泽东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1948年,郭道晖先后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和中共地下党组织,担任电机系党组织负责人之一和新青联分部书记,解放初任清华大学理工学院党支部委员和电机系党支部副书记。在1957年那场“反右”运动中,时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和校报总编辑的郭道晖由于坚持抵制“阳谋”、反对“反右”,而被打入另册,沦为“贱民”。这一冤案一直延续到1979年,郭道晖在年过半百之时,迎来了人生新的转折点,也迎来了他事业的第二个蓬勃春天。 半路遁入“法门”197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刚建立,缺乏干部。时任办公室主任的王汉斌为把郭道晖调去,多次找他做工作。一开始,郭道晖对年届半百时改行学法“并不感兴趣”。最后郭道晖经不住多次劝说,加上他个人对中国缺民主、无法治所带来的痛苦也有着切身的感受,于是,下定决心前往一试,“要看看国家机器是怎么运转的”。“他只要转一行就能钻一行。”郭道晖的夫人张静娴这样评价他。郭道晖甚至发誓要在未来的岁月中,追回自己被耽误了20年的青春,竭尽余力,做些真正有益于人民的事。在法工委,郭道晖历任理论组处长、国家法民法室处长、研究室副主任。“开会的时候,我会把觉得有意思的观点和案例记在卡片上,认真琢磨,日后备用。”他说。在法工委工作8年多,郭道晖“白天从事公务,晚上写作、学习”,夜以继日。他一边参加立法实务,一边关注与钻研一些有关民主与法治的基本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并撰写出版了两本专著。1987年9月,郭道晖被调往中国法学会,任研究部主任。1989年离休后,旋即返聘为《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编审,又干了9年。在这20多年中,著有个人专著7本,主编或与他人合著的书有10余本。在80高龄前后,他还接连出版了两部独著———《法理学精要》和《社会权力与公民社会》。“我是一个爱动脑、勤动手、闲不住、不愿得过且过、好作杞忧、不平则鸣的人。现仍担任一些学术职务和学会工作,继续作些学术研究,力图‘写不断,理不乱’。老来还能赶时髦,写作不再是‘爬格子’,而是‘敲键盘’,学习在因特网上驰骋。”郭道晖如此评价自己。 郭道晖立论行文,中心思想只有一条:“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法律”,要竭力为人民的权力和权利鼓与呼。以“为人民争权利,为国家行法治,为社会求正义”,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改革开放初期,法学禁区林立,但郭道晖担任《中国法学》总编辑期间,以其特立独行的精神,敢于突破学术禁区,开展一系列有现实针对性但亦十分敏感性的问题讨论。《中国法学》也因此被称赞为“担负起了引导一个东方大国法学研究方向的重任”,“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学术风格和办刊风格”。著名法理学家李步云教授如此评价郭道晖:“一是他的思想充满人文关怀;二是他的观念总是力求紧跟时代的步伐;三是他的观点大多是来自对社会生活与法制实践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而很少有土教条与洋教条;四是他的见解往往具有现实感,决不无病呻吟;往往具有针对性,决不无的放矢。”而敢说真话,敢说朴素的真理,白发的郭道晖在法学界仍然显得硬骨铮铮。“我有这样的历史使命感,我也相信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夫人张静娴教授一直都是郭道晖的文章的第一个读者,并“给他把把关”。张静娴的稳重、细密与郭道晖的活跃、锋芒相得益彰。郭道晖在《法的时代精神》自序中说:“老而益坚,不坠上下求索志;桑榆非晚,犹献春蚕未尽丝。”他说既然已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年,本性难移,此志不改。

覃寿恭(1875—1938),字达方,西凉湖乡人(今属赤壁神山人0。光绪二十八年(1902)与史寿彭、弟寿坤同榜中壬寅科举人。寿恭随即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回国后授法政科举人,任度支部财政学校教授。民国建立,受聘为湖北军政府秘书。1914年—1915年任北京第一届国会参议院参议员。 袁世凯称帝时,覃毅然辞职隐居上海,后一度受聘任上海第二特区法院书记官,1930年任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编辑。后为北平国立法政学校教员,又执教于湖南法政学校,1938年报月病逝于里舍。覃不仅是一位法学界名人,还是一位经济学家,著有《商业政策》、《经济政策要论》、《日、法产业结合法令汇编》等书。魏东博士、律师(1966年1月—),男,重庆市开县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博士后、教授、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四川汇韬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担任《法律实务与理论研究》编委会主任和主编。曾在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眉山县公安局(现为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公安分局)、四川省开县公安局(现为重庆市开县公安局)刑警队、四川省卢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国家重点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等单位工作。1993年3月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9月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04年11月进入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作为刑法专家和刑事辩护专家,魏东博士成功地承办了五十余起具有全国或者全省影响的重大疑难刑事案件的辩护工作和专家咨询工作,获得了司法界、律师界、当事人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其中,魏东博士承办的李某手机欠费涉嫌案、张某涉嫌挪用巨额资金案、向某涉嫌金融案、王某涉嫌取出口退税案等重大经济犯罪案件,都成功地进行了无罪辩护,有效地促使相关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依法被无罪释放,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获得了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高度评价。魏东博士承办的周某挪用资金5亿元案、李某虚开增殖税专用发票1.9亿元案等特大案件,是具有全国影响的特大案件,通过魏东博士的有力辩护都使相关犯罪人依法受到从宽处罚,最大限度地维护了相关犯罪人的合法权益。魏东博士所获荣誉及社会职务简况:(1)魏东博士被列为全国知名法学家。2004年,被评选为四川大学“214重点人才工程计划”人选;现在仍然兼任四川大学刑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法律适用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受聘担任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家重点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毒品犯罪预防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是中国法学会会员、四川省法学会会员。个人名字被收录进入法律网“知名法学家”名录表,个人在全国律师界、法学界具有较大知名度。(2)魏东博士个人学术成果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公开出版律师业务类、法学类学术专著45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权威期刊等法学刊物上公开发表律师业务和法学论文110余篇。其中:个人学术专著7部、主编学术专著9部;主持或参加高校法学研究生教材、本科教材3部。学术成果中有11篇优秀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国家级权威刊物转载;有《教唆犯研究》、《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研究》等10多部(篇)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省厅级表彰奖励,先后获得过“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等奖项,个人学术专著被全国各大书店和图书馆广泛收藏展示。(3)魏东博士于2002年被评选为“优秀律师”。(4)魏东博士曾四次获得公安部门“嘉奖”和表彰。2000年获四川省公安厅“嘉奖”;1995年被四川省公安厅评为“先进个人”并获“嘉奖”; 1996年获四川省眉山县公安局“嘉奖”;1997年被四川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公安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魏东博士主持或参与了下列司法机关的专家咨询工作: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检察院、四川省双流县人民法院、四川省双流县公安局、四川省蒲江县人民法院、四川省彭山县公安局、四川省长宁县人民检察院、贵州省铜仁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同时,魏东博士从事律师工作以来,曾先后受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委托,办理了数十件重大法律事务。还擅长国有企业改制、资产重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投融资、公司、合同等法律事务和大型项目招投标法律事务(包括BOT/TOT项目),具有娴熟的诉讼业务技能,为当事人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近10亿元。本人律师业绩受到了当事人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在同行业中具有良好声誉。魏东博士主持或参与了下列大型企业的法律事务(含法律顾问):四川石油管理局物资总公司、中铁十九局四川分公司、四川电力公司、成都市高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市龙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成都利通实业有限公司(美国独资)、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华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赛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四川味道长东坡饮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你好,华政法学期刊主编是李秀清 李秀清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浙江临海人,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常务理事。1990年留校任教,先后主讲宪法学、外国法制史、比较公法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法律史、比较法。曾在日本、英国、美国等地生活或访学。发表专业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合著、译著十余部,担任“中国近代法学译丛”编委。2010年获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013年获评“上海市领军人才”。

福建中医药杂志主编名单是谁

李灿东,男,福建石狮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1984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医疗专业,1991年7月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2002年6月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历任福建中医学院外台办副主任、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医系主任,2004年5月起任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党委常委,2010年6月起任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高等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福建中医药》杂志主编。曾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委等职。

林鹏发(笔名老鹏),男,籍贯龙海,文学青年。先后在《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中国社会报》《中国中医药报》《农民日报》《文汇报》《人民代表报》《福建日报》《福建人事导报》《福建科技报》《厦门日报》《厦门特区工人报》《广州日报》《泉州晚报》《闽南日报》《诗刊》《六月杂志》《福建畜牧兽医杂志》《福建农业科技杂志》《福建农业杂志》《管理观察杂志》《网络财富杂志》《龙海通讯》等报刊杂志发表评论、散文随笔、诗歌、通讯、论文等各类作品800余篇(包括专著累计上百万字), 以文会友, 以文辅政,志求真理,曾得到施性谋(时任副省长)的表扬和勉励(赠言):“达观世事坦诚心,大胆文章豪放笔”。

李灿东,1964年6月出生,男,福建石狮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福建省第三届“高校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健康科普首席专家,全国首届中医药科普“金话筒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编、参编著作14部,代表作有:《中医误诊学》、《身在中医》等,担任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中医误诊学》主编及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主编,近10年来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

中国畜牧杂志主编名单是谁

1、1982年在西北农学院兽医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在西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4年在职上博士研究生,1998年获博士学位。1988年晋升讲师,1994年晋升副教授,1998年晋升教授,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 在预防兽医系任教,1996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1999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为预防兽医学博士点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主讲2门本科生、3门硕士生、3门博士生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病原学与免疫学和兽医公共卫生学,已培养毕业博士18名,硕士40名。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研究生25名。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部、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主编著作、教材17部,副主编2部,参编8部。 2、社会兼职 兼任全国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分析与跟踪调研小组成员,国家绿色食品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第四届新兽药审评委员会专家库专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理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七届、第八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及第六分委员会主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三届教学委员会委员,《动物医学进展》杂志主编,《中国兽医杂志》、《中国兽医科学》、《中国动物检疫》、《中国动物保健》杂志编委。 3、主讲课程 主讲本科生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兽医学”等课程。 主讲硕士生“预防兽医学进展”、“动物检疫学”、“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技术”等课程。 主讲博士生“兽医分子微生物学”、“预防兽医学专题”、“兽医公共卫生学专题”等课程。

1 沈杰  〔清〕字立斋,号海岳山人,浙江海宁人。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武举人。善绘事,著有画录、吟野楼诗草。《清画家诗史》  2 沈 杰 男,1932年10月生,浙江省湖州市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动物寄生虫病研究数十年,兼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编辑专业学术杂志工作,先后主持了家畜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技术研究,家畜伊氏锥虫虫株分类技术和锥虫病诊断技术、治疗药物的研究、南方草地羊寄生蠕虫和牛血液原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等国家攻关和农业部重点课题,被评为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成果11项,其中9项已获省、部级成果奖励,其中“应用纯化血凝抗原(冻干)诊断牛日本血吸虫病”于1991年被国家科委和卫生部再次评为81—91年间113个血吸虫病成果中的10个一类成果之一,即“技术光进、实用性强”,代表性著作有“家畜锥虫和锥虫病”等,发表论文115篇,主要有“抗锥虫新药——盐酸锥双净的药理、毒理和药效研究”,“EILSA诊断牛日本血吸虫病”、“应用计算机和气象资料预测粗纹食道口线虫数量季节消长研究”、“羊寄生虫病防治新技术”等,曾获国家经委、科委和农业部联会授予“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曾任中国农科院寄生血病研究所副所长10年,现任该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所长顾问、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杂志主编,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寄生虫学分会副理事长,药理毒理分会和动物检疫分会理事,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理事等职。  3 姓名:沈杰  职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学博士  著作:《社会心理学理论》、《中国社会心理学》等  简介:  现任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常委,国际社会学协会会员,北京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特约建议人,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专家组成员,等。  《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凝聚力》1993年获“世界青年社会学家论文竞赛”优胜奖,并被国际社会学协会吸收为会员。  出版物主要有《社会心理学理论》、《中国社会心理学》、《现代应用社会心理学》、《21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展望》、《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教育与社会学》(译),等。  发表论文《中国社会学的问题意识》、《社会学的未来取向》、《社会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及其后现代转向》、《对西方社会心理学危机的反思》、《中国社会心理十年嬗变:1992-2002》、《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众文化与青年社会化》、《后单位制时代中国青年择业心理的多元化取向》等30多篇。  主持、参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转型时期的社会心态研究”等13项重点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获社科院所、省部级以上优秀学术成果奖8项。  4  沈杰1964年8月生,河北迁安人,大专文化,中共迁安市委督查室主任。主要学术成果:撰写文章数篇,其中《从山区穷镇向迁安首富的跨越》、《从农技推广体制改革的大胆尝试》被编入《农村改革的实践与昭示》和《中国大地颂》等书籍。《迁安将减轻农民负担落到实处》等3篇文章均获唐山市社科联青年佳作奖。《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探索》被编入《改革,探索·发展》一书,1994年被评为百名优秀青年社科联工作者。系唐山市经济学会,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会员。

主持、参加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鳖生长的昼夜节律及其与光周期和摄食的关系 (31172085),2012-2015,第一主研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鳖对低蛋白饲料的应激反应及其维生素调控(30972261),2010-2011,第一主研人  3、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饲料中三聚氰胺对罗非鱼健康及食品安全的评价(2009FB09),2009-2011,主持人  4、河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基金:天然叶黄素对中华鳖体色的影响机制及其安全性评价,2009-2011,主持人  5、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天然叶黄素在中华鳖饲料中的应用研究(H09010),2009,主持人  6、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鱼体中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残留情况(H09011),2009,主持人  7、河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基金:豆粕型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及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对罗非鱼的影响(L2008B08),2008-2011,主持人  发表论文  刘海燕、郑银桦、秦玉昌、薛敏、吴秀峰、貟彪、郭利亚,饲料中三聚氰胺对花鲈生长、生理机能及组织残留的影响,水生生物学报,2010,34(6):1097-(一级学报)  刘海燕、张伟、薛敏、吴秀峰、郑银桦、郭利亚、盛洪建,三聚氰胺对花鲈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水生生物学报,2009,33(2):157-(一级学报)  刘海燕、雷武、朱晓鸣、杨云霞、韩冬、薛敏、解绶启,饲料中不同维生素C含量对长吻鮠的影响,水生生物学报,2009,33(4):124-(一级学报)  刘海燕、张伟、薛敏、秦玉昌、吴秀峰、郑银桦、郭利亚,三聚氰胺对吉富罗非鱼的急性毒性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33(5):659-(核心期刊)  郭利亚、王秋艳、薛敏、刘海燕、吴秀峰、赵维香,植酸酶替代无机磷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养殖环境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08,44 (6): 25- (核心期刊)  姜瑞丽、王岩、薛敏、刘海燕、吴秀峰、贠彪、史良、郭旭东,在饲料中添加乌贼内脏粉对罗非鱼摄食、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08(29)14: 20- (核心期刊)  罗琳、丁建中、薛敏、吴秀峰、刘海燕、任泽林,加工工艺、投喂率、投喂频率对鲫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渔业现代化,2007, 5: 43 -   制定国家标准:  1. 刘海燕、薛敏、吴秀峰、郑银桦 国家标准:GB/T 23186-2009水产饲料安全性评价 慢性毒性试验规程 实施日期: 2009-09-01 ,中国标准出版社,5  2. 刘海燕、薛敏、吴秀峰、郑银桦 国家标准:GB/T 23388-2009水产饲料安全性评价 残留和蓄积试验规程 实施日期: 2009-07-01 ,中国标准出版社,6  3. 刘海燕、薛敏、吴秀峰、郑银桦 国家标准:GB/T 23389-2009水产饲料安全性评价 繁殖试验规程 实施日期: 2009-07-01 ,中国标准出版社,11  4. 薛敏、刘海燕、吴秀峰 国家标准:GB/T 22487-2008 水产饲料安全性评价 急性毒性试验规程 实施日期: 2009-02-01 ,中国标准出版社,9  5. 薛敏、刘海燕、吴秀峰 国家标准:GB/T 22488-2008 水产饲料安全性评价 亚急性毒性试验规程 实施日期: 2009-02-01 ,中国标准出版社,9

中国骨伤杂志主编名单是谁

1975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分别于1985年至1986年、1991年至1992年两次赴日本信州大学留学。1993年4月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第二住院部副主任,1993年12月至1999年3月期间,历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副所长、骨伤科主任。1999年3月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长。2000年1月兼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创伤急救中心主任。2006年2月任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2013年11月,当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是首位当选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候任主委的地方医院专家。张英泽同志从事创伤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率先开展了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内固定方法,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严重骨盆骨折伴骨盆内大出血的血管介入治疗、颈椎骨折同时行前、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微创跟骨骨折的治疗均居国内先进水平。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获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3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研制发明的“锚式加压钉”获1999年河北省首届发明奖。2002年发明的“自动生理加压内固定钢板”、2004年发明的“骶骨棒内固定瞄准器”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国家级发明专利一项、德国国家发明专利一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科研项目1项,并获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省长特别基金、国家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重点基金等。撰写发表论文11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7部,其中主编的《临床创伤骨科学》全面、系统地概述了创伤骨科的诊断与治疗技术。《英、日、汉骨科常用词汇》为国内同类辞书的首创。培养研究生44名,其中博士生17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先后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医生、全国优秀院长、全国优秀教师及省、市、校、院级等多个荣誉称号,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同时兼任河北省骨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骨伤学会委员、中国修复与重建学会常委等职务。《中华创伤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等多家医学杂志编委。曾任河北省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委员,现任河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

孟和,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中医科学院生物力学研究室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外固定学组主任委员,我国骨科外固定器疗法和骨科生物力学的倡导者和开创者。北京兴和骨伤医院名誉院长。《中国骨伤》杂志副主编;中华中医学会外治分会高级顾问;台湾中医伤科医学会顾问 ;台湾长庚纪念医院中医骨伤科临床指导教授 ;美国匹兹堡第九届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获得者 ;卫生部十年百项成果推广项目获得者 ;中国中西医结合协会资深专家奖获得者

  • 索引序列
  • 中国药学杂志主编名单是谁
  • 中国法学杂志主编名单是谁
  • 福建中医药杂志主编名单是谁
  • 中国畜牧杂志主编名单是谁
  • 中国骨伤杂志主编名单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