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会长

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会长

发布时间:

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会长

期刊等级的划分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 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这两种分类又逐渐演化成现在人们常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一、期刊等级的几种划分 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这种分级的特点是简单明白,容易确认;以出身定级,只要主管部门不变刊物便享受终身级别;只要主管部门平级,各类期刊(学术期刊、消息报道、工作指导、知识普及性期刊)都属同一级别,无法区分。所以,这种分级方式只适宜在已经划定了某个特定层次、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如严格的学术期刊),而不适宜在大范围内笼统采用,不然就会出现《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和《中国音乐教育》(教育部主办)平级的滑稽现象。 2、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按此标准,期刊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一般认为,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要高于内部发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除外)。与第一种分级一样,这种分级也只有在某个特定层次或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才有合理性。 3、以期刊质量分级 以质量分级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主要表现为期刊获奖或入选某种目录。核心期刊的理论传入我国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分级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我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这几次有影响的期刊分级都限于自然科学,说明一方面自然科学期刊的分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先于社会科学,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期刊质量分级,还缺乏学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出版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标志着期刊质量评价和期刊分级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总览》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北京地区41所高校200多人员参加编制,历时两年,从1万多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核心期刊2156种,出版了165万字的《总览》。《总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图书情报部门将此书认为订购期刊的主要参考,很多杂志社(编辑部)据此在自己的刊物上标明“全国中文期刊”等字样。《总览》的影响主要是因为:(1)它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型核心期刊目录,大部分图书情报机构都能得到,因而影响面大。(2)学科齐全,共131个核心期刊表,对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各学科都有较好的适用性。(3)书中既阐述了核心期刊的研制理论和方法,还较详细地报道了各学科核心期刊的研制过程和基本数据,还有大量学科专家参与鉴定,从而使整个研制程序显得完备而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4)该书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研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点亦有相当的权威性。《总览》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使得“核心期刊”这个原本是图书情报专业的专用名词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学界评价衡量期刊质量的基本词汇和基本标准。 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从全国3500种科技期刊中评比出351种优秀期刊,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由于这次评比的规格高,涉及面广(所有科技期刊参与评比),评选严格、科学、规范,评选结果合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几乎全部获奖),这次评比有极高的权威性,在科技期刊界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92年以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学术机构和很多高等院校,对期刊进行了多次评奖和分级研究,这些评奖或分级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全国性的,如: 国家期刊奖 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入选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 等。 (2)省级的,如: **省一级期刊 **省十佳期刊 **省优秀期刊 等。 (3)跨省大区级的,如: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等。 (4)由高等院校制定的期刊分级,如: 南京大学核心期刊 湖南大学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等。 由于期刊是发表科研成果的主要园地,因此期刊的级别涉及期刊管理、编辑、作者的评奖、入选、职称、晋级等很多方面,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期刊级别的划分,比上文提到的要复杂得多。如某省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涉及期刊等级就有如下多种提法: (1)省级以上刊物 (2)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 (3)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 (4)省级以上学术刊物 (5)省级刊物 (6)国家级报刊杂志。 二、期刊级别的认定机构 1、政府认定 政府认定是一种最权威的认定方式,因为政府可将其对期刊级别的认定纳入政策文件中,如职称评审科研评奖等。虽然到目前为此,国家尚没有一种从质量、学术、技术水平等方面综合为期刊定级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期刊定级表,但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许多文件中都有涉及期刊定级的内容,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1995年3月颁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上文提到的职称文件中的规定都是政府对期刊级别的抽象认定,由于政府文件具有政策性和强制性,涉及面广,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 政府认定还有另一种方式,即政府组织的评奖。评奖在广义上也可看作是一种级别认定,如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国家期刊奖的评选,第一、二届百种重要社科期刊的评选,由省级出版管理机构组织的评选都属此类。 2、学术机构的认定 政府的认定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而学术机构的认定则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特点。学术机构的认定对社会虽无强制性,但通过媒体的宣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达到社会部分认可或全部认可的效果。学术机构认定期刊级别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学术机构的权威性和它所采用的科学的认定方法。 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认定过期刊等级的比较权威的学术机构有:(1)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2)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00年5月)。(3)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2000年1月)。(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确定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2月)。(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0年3月)。(6)各重点大学研制的期刊定级目录等。 上述学术机构认定的期刊等级已被有关期刊广泛地用于自我宣传。 三、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 期刊级别的认定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期刊分级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二是以什么方式表示期刊分级的结果。由于资料和篇幅所限,本文涉及的认定方式仅指第二个方面,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评奖 评奖的一般特点是期刊的主动参与(参评期刊须提供原始材料参与竞评)和只涉及少数期刊,对未评上奖的期刊不作任何认定。由于评奖的操作机构不同,故评奖的程序、规范性和严格性也各有不同。严格、规范、完备的评奖至少应具备这么几个条件:(1)有公开的、规范的申报评审条件和程序,有权威的评审组织。(2)有明确的指标限定。(3)有评选周期的规定(不是一次性的或无期限的,因为期刊的质量是动态的),如国家期刊奖规定每两年举办一次。 评奖因主办机构不同而分为政府类和非政府类。前者如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国家期刊奖”,“全国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评选,由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1992年)以及其它各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举办的评奖。 非政府类的评奖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 2、列入核心期刊目录 “核心期刊”在这里是个统称,包括以其它各种称谓表示的期刊分级,如重点期刊、一流期刊、一级期刊、权威期刊、A类B类期刊等。 这类分级主要在学术期刊中进行,供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使用。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等。 3、列入各种数据库来源期刊 近几年我国一些权威科研机构研制了几种与期刊和文献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建立这类数据库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选定的来源期刊必须在其学科领域内有权威性、代表性,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因此,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也可看作是期刊质量分级的方式之一。主要的数据库来源期刊表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四、期刊分级的级次和称谓 期刊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显少数优秀的重点期刊,故一般分级层次不多,大多为2--3级,少数在4级以上。如: 2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非来源期刊 3级: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非获奖期刊(以获奖与否划界,也可看作是2级) 一级期刊--核心期刊--其它期刊 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 4级: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强--全国高校 优秀社科学报--其它社科学报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获奖 期刊级次的称谓有很多种,主要有: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五、几种主要的期刊定级简介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载核心期刊2174种,分为128个学科。第二版载核心期刊1596种,分为130个学科。第三版载核心期刊1571种(其中270种为新入选的期刊),分为75个学科。《要览》第三版采用多指标筛选法,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港、澳、台期刊未计入),筛选指标有六项,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经过综合筛选,最后由专家对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进行评审鉴定(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产生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 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5、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6、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 7、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每两年一届,1997年第一届,1999年12月评出第二届。第二届评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单位期刊管理部门筛选推荐参评社科类期刊272种,经过专家评定,共108种期刊入选,其中学术期刊20种,约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学提出研制开发电子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为重大项目在南京大学正式立项。1999年该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8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决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该数据库选用了我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该数据库的出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缺乏定量、科学、客观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的空白。CSSCI系统可提供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地区乃至学者个人的发表论文数量,期刊、论文、学者个人被引用情况,以及各种排序,由此可定量评价研究机构、高校、地区、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影响,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地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56年,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高校学报之一。本着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促进高校人文学科建设的宗旨,本刊自创刊以来,发表了大量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 年来,本刊充分利用沿海开放和与台湾省毗邻的特殊人文地理环境的优势,充分挖掘本校理论经济学、中国文学、艺术学、专门史等优势学科的学术资源,开辟了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研究、语言文字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栏,近几年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闽台区域研究”、“修辞学大视野”三个重点栏目以及若干学术专题栏目。立足福建,辐射全国,走向世界。注重发表研究现实重大理论问题、有创见、有新意的文章是本刊多年遵奉的编辑方针。得益于始终如一的正确办刊方向、较高的学术质量和编辑出版质量,本刊近年来先后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综合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等,并被评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第四届“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福建省一级社科期刊”、“福建省高校精品学报”等,“修辞学大视野”栏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理论刊物,设有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运动学等栏目。《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56年,原刊名为《福建师范学院学报》,不定期出版;“文革”期间停刊, 1975年复刊,刊名为《福建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半年刊;1985年刊名变更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半年刊为季刊,并使用卷号; 2007年起改为双月刊。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自复刊以来,丁汉波、林辰、林忠民、朱鹤健、吴松刚、李敏、林敏等知名专家学者先后担任过本刊的主编和副主编,目前由黄汉升任编委会主任,王长平、李敏、凌启淡、余望任编委会副主任,余望任主编。半个多世纪的办刊历程,经几代人的努力,本刊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刊物质量不断提升。近年发表的论文大部分为国家和省部级各类基金支持的成果,反映了学校的科研水平,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是多家国内外权威检索刊物和数据库的来源期刊,主要有: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化学文摘》(CA)、德国《数学文摘》(ZM)、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等。本刊在历次评比中均取得良好成绩,先后荣获:“福建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质量评比一等奖”(福建省高校学报研究会,1989年),“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质量评比二等奖”(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1989年),“福建省首届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福建省科委、福建省科协、福建省新闻出版局,1992年),“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1992年),“福建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学报评比一等奖”(福建省教委办,1995年),“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学报评比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司,1995年),“福建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福建省科委,福建省新闻出版局,1996年) ,“福建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学报评比一等奖”(福建省教委,1999年),“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国家教育部,1999年),“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04年),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06年),首届“福建省高校精品学报奖”(福建省教育厅,2006年),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08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2009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审委员会,2009年),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0年),全国高师院校自然科学“十佳学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2011年),第四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2年),“高校科学研究促进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2013年)等。编辑部2008年荣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称号,编辑个人也多次获得全国或省级的优秀主编、优秀编辑、优秀学报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近年来,编辑人员还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项、福建省优秀出版物奖3项,并有多篇论文获国家和省级学会的奖励。本刊是福建省创办较早的高校学报之一, 在学报界有一定的影响,现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师范院校期刊专业委员会、华东地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协会、福建省期刊协会、福建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福建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等学会的常务理事或理事单位。 登陆学报编辑部官方网站()投稿系统在线投稿。

学报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一般专科学校比较好分别,名称无非是例如:某某职业/信息/建筑/技术学院或某某师范/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等。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学报就是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

1、儿童营养及生长发育:含早期营养与新生儿营养,膳食的平衡问题,营养与代谢及学龄期时的生长发育状况等。2、新生儿疾病与防治:含新生儿黄疸、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出生缺陷和先天性疾病等。3、儿童心理行为保健:主要有儿童的早期情感教育、智力障碍、青少年行为及精神疾病等。4、四病防治:含肺炎、贫血、佝偻病及腹泻。5、意外损伤:含环境问题与儿童健康、儿童意外伤害、虐待和忽视问题等。6、其它保健:如视力保健、听力保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儿保领域的进展等。 1、读者群:为从事儿童保健教学、科研及管理者,计划生育工作者,儿科临床及儿保医师,儿童营养工作者,儿童心理行为与智能研究人员,中小学校医及幼儿园保教人员等。2、作者群:我刊的作者群大致有核心作者群,外围作者群及交叉学科作者群。(1)核心作者群是由与本刊内容、水平程序相适应的作者组成,其中相当部分作者都是本行业的专业人员,如从事儿童保健工作者,大多是工作在大、中型医院的儿童保健医生。(2)外围作者群是一些与本行业有业务联系或行政关系人员,以及业余爱好者,如从事妇幼管理工作者、预防工作者。(3)交叉学科作者群是指其他邻近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如从事小儿内科,小儿外科的临床医生,绝大多数工作在中、小型医院。 主编:杨玉凤 女,儿童保健研究员,现任《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主编,中华儿童保健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临床医学会常务理事、美国中华心身医学杂志特邀编委、陕西省儿童保健学会主任委员、西安市儿童保健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西安市分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营养、心理行为,曾发表论文60多篇,获省级科技进步成果奖四项。编辑部主任:雷晓梅 女,硕士学位,副编审,编辑部主任。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期刊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医学专委会委员;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第七届理事;《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委员;西安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常委。多次被评为省预防医学会和交大期刊中心优秀工作者、优秀编辑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心理行为。几年来,共参与完成省级科研课题多项,教育部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编辑:李少闻 女,学士学位,主要从事新生儿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数篇。、杨媛媛 女,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儿童营养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数篇。编务:常乐 男,主要负责杂志网站、发行及征订工作。

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会长级别

是中国科协下属的非赢利性社会组织。中国科协级别挺高的,级别是正部级 事业编制。所以这个科普会的级别应该 厅局级。会长 应该正厅或副厅 或正处 都有可能。

不一定吧,很多协会有级别那是因为国家部委设立的,大多数协会,社会团体是没有级别的。比较牛逼的社会团体有,首先是官方的政协八大社会团体,这个我就不说了,最著名的有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妇联,全国工商联什么的,具体可以百度,还有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团体,如残联,红十字总会,全国作协,全国轻工业联合会等等。

协会是指由个人、单个组织为达到某种目标,通过签署协议,自愿组成的团体或组织,协会常指包括职业、雇主、行业、学术和科学等方面为达成某种目标而成立的组织。故协会没有什么行政级别。

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会长名单

大会还表决通过了武汉科技大学校友会理事会和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常务副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校长孔建益当选为校友会长。副校长杨震、马季骅、顾杰,纪委书记陈济光,我校原党委副书记杨杰,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傅连春,中冶集团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白当选为副会长。学校办公室主任沈季伟当选为秘书长。中共咸宁市委书记黄楚平、中共蔡甸区委书记李忠、武汉知识产权局长董宏伟等35人当选为理事。校友会办公室调研员罗标当选为常务副秘书长。孔建益校长作为新当选的校友会会长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向参加大会的校友表示热烈欢迎,向当选校友会理事、副会长、秘书长以及组织机构任职人员表示祝贺。他说,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办学实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星光灿烂,杰出校友遍布神州大地。孔建益说,校友是母校极其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社会群体。校友工作对学校的长远建设和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促进校友之间以及校友与校友之间的互动往来,一直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立武汉科技大学校友会,旨在联络校友感情,传播母校信息,增强校友之间以及校友与母校之间的凝聚力,推动学校更好的服务社会,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推动母校更好更快地发展。校友代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程红兵表达了全体校友的心声。他说,今天是武科大所有校友的盛大节日,听了校长的工作汇报,看了美丽的校园环境,作为校友,他感到非常振奋,非常自豪。在母校学习期间,他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程红兵表示,全体校友一定会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为母校添光加彩;一定加强与母校之间的联系,为母校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校友与母校的关系是天然的,如果母校需要,校友一定为母校做好力所能及的事。百余年来,学校培养的十三万多名校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建功立业,广大校友为母校赢得了荣誉。校党委书记刘华才说,近年来,学校进一步确立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和开放办学的整体思路,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上了新台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校友的支持。他希望广大校友以此大会为契机,加强联系,积极沟通,汇聚力量,为母校的建设出谋划策,特别是在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刘华才说,校友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奋发有为,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校的建设和发展,铸就了学校今日的成就与辉煌。学校将通过校友专刊、校友网站等在校友与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使校友会真正实现加强校友联系、服务广大校友,为母校建设和发展,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的宗旨。刘华才欢迎广大校友常回母校走走看看,母校永远是广大校友的家。

是中国科协下属的非赢利性社会组织。中国科协级别挺高的,级别是正部级 事业编制。所以这个科普会的级别应该 厅局级。会长 应该正厅或副厅 或正处 都有可能。

选择机构的最好方式就是罗列出好几家机构,对比着看。时间性是一方面,内容也是一方面,口碑也很重要创新医学网就是我这么挑出来的我的论文我在线查了下,九月份差不多就能拿到杂志;

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会长是谁

是中国科协下属的非赢利性社会组织。中国科协级别挺高的,级别是正部级 事业编制。所以这个科普会的级别应该 厅局级。会长 应该正厅或副厅 或正处 都有可能。

纠正一下,邱老板任西师校长是到2002年,2002-2005年西师的校长是宋乃庆。邱老板应该属于年龄到了,退居二线专营学术,所以带着徒子徒孙整了个人工智能研究所并自任所长,后来还整了个重庆市人工智能学会什么滴,功不可没啊。选过他的两门课,传统的精英教学模式,收获颇丰但过程极痛苦哇。相信这种课程在中国已经濒临灭绝了,代之以批量化大生产了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每个人的性格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他的性格有他的优势和劣势。

如何评价将军成套是一个嗯,终于而聂耳的人,而且是一个非常有证据,生活规律,还有平常的一个人。

中国高校期刊研究会会长

好像没有这东西啊,假的吧

是中国科协下属的非赢利性社会组织。中国科协级别挺高的,级别是正部级 事业编制。所以这个科普会的级别应该 厅局级。会长 应该正厅或副厅 或正处 都有可能。

你好,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你:“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会”它不是一个机构,而是“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会”这个机构在“十二五”时的一个课题研究会议来的,就像是公司开的一个会议的名称一样。详细可以查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及高等教育机构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研究高等教育科学的学术团体。学会接受中共教育部党组和民政部的领导。

好像没有“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会”这样的单位。只有一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是一个学术团体。它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及高等教育机构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的学术团体。成立于 1983年5月30日。日常工作:研究高等教育科学。主要接受中共教育部党组织和民政部领导。学会已形成遍及全国、联系各高等学校、覆盖众多学科和管理领域的组织网络。学会设有学术委员会,为学会的审议、咨询机构学会常务理事会下设秘书处,为学会的日常办事机构。学会秘书处下设办公室、《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学术部、高校技术物资中心等内设机构。现有单位会员108个。其中,有省级高等教育学会28个、行业高等教育学会15个、专业委员会(分会)56个、高校高等教育学会9个。往届会长:第一、二届会长:蒋南翔(教育部原部长);第三届会长:何东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第四、五届会长为周远清(教育部原副部长)。

  • 索引序列
  • 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会长
  • 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会长级别
  • 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会长名单
  • 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会长是谁
  • 中国高校期刊研究会会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