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近代史经典文献

中国近代史经典文献

发布时间:

中国近代史经典文献

剑桥中华民国史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间道:1840-1949中国历史的非常话语民国前十年晚清七十年《毛泽东传》(1893―194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清史稿

郭沫若主编《中国近代史稿》 张海鹏(近代史研究所) 专著: 1、《中国近代史稿》(3册;合著),人民出版社,1978、1984 2、《简明中国近代史图集》,60/千,图:548/ 幅,长城出版社,7 3、《中国近代史稿地图集》,地图出版社,12 ;缩小本,中国地图出版社,12 4、《中国军事史略》(合著 ),自撰65/千,军事科学出版社,3 5、《追求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探索》(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6、《<历史不能忘记>丛书: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开篇语》(合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9 7、《20世纪的中国政坛风云卷》(合著),410/千,甘肃人民出版社,12 8、《辛亥革命史话》(合著),95/千,社科文献出版社,9 9、《刘大年集》(论文集),380/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2 10、《国耻百谈》(合著),中华书局,2001 11、《日本教科书问题评析》,298/千,社科文献出版社,2 12、《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中国近代史研究》(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6 13、《东厂论史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评论与思考》(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1

教科书:各年级的历史书,也可以看看有名的大学教授编的。当然百家讲坛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历史的地方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中国近代史纲》、《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中国近代史》等。1、《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由李剑农成名作《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及补写的篇章合刊于1942年。在取材与叙事方面颇具特色,长期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为政治学史之经典著作。该书所述,起自鸦片战争,止于北伐战争,将这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这是列强入侵、新思想酝酿的时代,第二个段落为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这是革命势力不断发展、满清王朝最终覆灭的时代。第三个段落为中华民国成立到北伐战争,这是革命势力与清残余的军阀势力斗争的时代。2、《中国近代史纲》本书是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新形势下高师政教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中期成果,也是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而编写的系列教材之一。可作为高师政教专业、高师历史专业的教材或者参考书。《中国近代史纲(高师政教专业系列教材)》包括了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农民运动风暴的起落等数章内容。3、《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本书共分为三卷,作者客观地叙述了1834年至1911年历史时期的中外关系史。4、《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是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04出版的图书,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伤心史,肠断史,充满了血泪与屈辱。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战败史、赔款史、割地史。我们败于英国,败于法国,败于英法,败于日本,败于八国联军。5、《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自清朝立国起,下迄21世纪,缕述四百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然作者明确指出,这段艰难的历程并非如大多西方汉学家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作者拈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三条线索,作为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并通过对近代中国内部社会动荡的描摹,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中国近代史经典文献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了解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1900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展开的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它失败了,但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这是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甲午战争后又兴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可最终还是失败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不能救中国。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 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多余。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现在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来。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 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如果没有这些侵略战争,我想,中国的现状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让我们中国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建国以后的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几十年里就完成了别的国家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就像我们从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只用了七年的时间,但美国却要花去200年。虽然我们现在和美国、英国等国还有一些差距,但要考虑到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 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了希望。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所以,不必去盲目崇拜美国、日本,我们应该崇拜我们中国人自己。 还记得,小时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社会主义好》,歌词的最后那一句“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相信所有的中国人也都听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并不是凭空编造的,它们的存在是有依据的。 提到中国,又会忍不住想到让我们全体中国人自豪的“红军长征”。长征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长征精神”却代代相传,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种一样。 长征途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们的心中荡漾,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但在无数的光环下,还有许许多多同样出色的战士,他们或许没有令人们为之称赞的英勇事迹,但“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同样是熠熠生辉。 在这里叙述一个长征故事——“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 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途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感到无比沉重!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二万五千里,在中国的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走了一圈。我们红军历尽艰难,突破重围,翻雪山,过草地,渡赤水,还要飞夺泸定桥。从 1934年秋开始到1936年10月,这段历程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胜利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里程碑。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 历史,给我的带来震撼的不仅仅是长征,还有辛亥革命,百万雄师过长江,五四运动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叙述它们给我带来的是如何的感受了。 知史可以明得失。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经验或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是非常有意义的。 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 他人意见 仅供参考 望有帮助!

中国近现代史经典文献读后感

读后感是对一本著作的一个总结及心得体会,一篇好的读后感能让让一个读者对未知的著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重要的内容和一览著作的好奇心,同时,读后感也是表达个人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融合在一起,悲伤和幸福的文字产生更加激烈的碰撞,读后感思想和文学在对著作进行一个美好的文化传达的同时,也表达着个人内心的呼吁。所以,在读完李侃版的《中国近代史》后,我便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了下来。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本很值得思考的书,我大概了解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1900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展开的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它失败了,但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这是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甲午战争后又兴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可最终还是失败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不能救中国。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从中我大概可以了解到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的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与反心悦奴役与反奴役压迫与反压迫历史事件他们如实的记在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中国人民共产党领导者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如实地记在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已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战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父母,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后来英法在100啊九六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条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9。年的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等等哦!一系列的清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许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知识可以明得失。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经验和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也非常有意义,学识使人民智,历史走势惊人的相似的。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以屈辱外交为主的历史。时光倒退千百年,回到大唐盛世,那时侯,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亚洲的日本曾经向中国称臣,周边的国家也都与中国建立友好外交,中国国力为世界之最。可是,自从清政府上台,闭关锁国等极端错误的政策就带着中国走如了一条不归之路。清政府没有友好的外交,没有发达的经济,也没有优良的政策,一味的狂妄,一味的自大,一味的做井底之蛙,注定中国将会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衰败。果不出其然,中国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输光了中国政府的财产,也输光了中国人民的财产。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发展本国经济,而只有中国政府,在火烧眉毛之时还在贪图享乐,中国,就是败在了这样的政府手上。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根本改变,由一个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美国、沙皇等世界强国都盯着中国这快煮熟了的肥肉,一个个拿起枪炮,把中国打得支离破碎。《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及中国的总理屈辱外交府,是中国的屈辱外交的典型代表。中国的衰败,似乎在警示着人们什么……对,中国好比一个内向的人,不与人交往,向来独来独往,封闭自己,对外面的世界根本毫不知情,总以为自己很强大,所向披靡,这就是所谓的“燕雀不知天地之高大”。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并且败得自己倾家荡产。这是闭关锁国所带来的恶果。我们身边就有一例。在几年前曾经有一个神童,在国际级数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而那时他还不满10岁。他父亲就认为,我的孩子这么小就能在这么大的比赛中得一等奖,那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的?他把这个孩子像宝一样供着,不上学,不请家教,整天地玩耍。这种人,是最愚昧的。一个神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有无限神通,他还能在强人群中称老大吗?还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童吗?没变成神经病儿童都已经是大幸了。最终,这名神童,也只能做一个比普通人还要普通的人。这与清政府的遭遇极其相似。强国之理,好比造就一个人才。人要强大必须和他人友好往来及交流,经验也是可以通过交流得来的,并且要切忌唯我独尊的思想。要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就要与其他国家积极往来,打开自己的国门,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科技。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走之路。

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 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多余。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现在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来。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 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如果没有这些侵略战争,我想,中国的现状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让我们中国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建国以后的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几十年里就完成了别的国家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就像我们从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只用了七年的时间,但美国却要花去200年。虽然我们现在和美国、英国等国还有一些差距,但要考虑到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 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了希望。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所以,不必去盲目崇拜美国、日本,我们应该崇拜我们中国人自己。 还记得,小时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社会主义好》,歌词的最后那一句“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相信所有的中国人也都听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并不是凭空编造的,它们的存在是有依据的。 提到中国,又会忍不住想到让我们全体中国人自豪的“红军长征”。长征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长征精神”却代代相传,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种一样。 长征途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们的心中荡漾,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但在无数的光环下,还有许许多多同样出色的战士,他们或许没有令人们为之称赞的英勇事迹,但“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同样是熠熠生辉。 在这里叙述一个长征故事——“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 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途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感到无比沉重!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二万五千里,在中国的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走了一圈。我们红军历尽艰难,突破重围,翻雪山,过草地,渡赤水,还要飞夺泸定桥。从 1934年秋开始到1936年10月,这段历程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胜利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里程碑。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 历史,给我的带来震撼的不仅仅是长征,还有辛亥革命,百万雄师过长江,五四运动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叙述它们给我带来的是如何的感受了。 知史可以明得失。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经验或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是非常有意义的。 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 他人意见 仅供参考 望有帮助!

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经典文献

近代史老师 曾志辉 精心挑选给我们的书单,分享给大家,都是国内可买到的合法出版的书籍。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北京三联2005年版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夏笠:《第二次鸦片战争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修订本),三联书店2011年。三、太平天国(1851-1864)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四册)》,中华书局1991年。(美)史景迁 著,宋庆葆 等译:《太平天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四、洋务运动(1861-1894)

1《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这应该是快速了解近代史的最好书籍。书写得很薄,从语言到线索都无比清晰简练。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不少方法、结论虽然家喻户晓但其实有些过时了,历史常青,而历史学是会进步的。不过,考虑到它超强的可读性,我还是把它放在第一位了。2《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很适合近代史小白入门的书,我甚至觉得,它是当下最理想的高中、大学近代史读本。阶级史观的根本立场虽然没有改变,但陈旭麓在很多方面大大改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固定的写史方式,这个从书名就看得出来。它聚焦的是近百年间中国社会因外部入侵,内部改革所引起方方面面的变化。整个叙述克制、平和,没有官定近代史中各种莫名其妙的义愤填膺或者肉麻兮兮的颂扬,但在各大事件的判断上却极其正统。对于抗拒说教但又对红色中国抱有强烈认同感的年轻人来说,没有比它更好的近代通史了。

剑桥中国史 立场角度很新颖

近代史经典文献阅读心得

你指的是哪部 <中国近代史>??陈恭录 <中国近代史>蒋廷黼 <中国近代史>郭廷以 <中国近代史>李鼎声 <中国近代史>范文阑 <中国近代史>华岗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就一部!!但写著者多的没边!!建议你最好看前四部中国近代史!写实性很强具有近代史所具有的历史性与独立性! 49年以后马克思的史学观点“一统天下”史学者们所受到的单一制的学术思想束缚,很难在超过前辈史学者。其实范文阑早年的学术也具有很高的自身价值后来的《中国近代史》除了迎合统治者以外,其余的全是反动派!他也没办法啊! 华岗 的就更不用看了!

不惯你坏毛病。

从中我大概可以了解到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的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与反心悦奴役与反奴役压迫与反压迫历史事件他们如实的记在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中国人民共产党领导者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如实地记在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已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战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父母,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后来英法在100啊九六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条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9。年的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等等哦!一系列的清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许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知识可以明得失。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经验和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也非常有意义,学识使人民智,历史走势惊人的相似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把“80后”大学生的思想带回到近代,让他们从历史中有所感悟,接受先进思想,激发爱国之情,成了任课教师肩上的重任。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课改新做法为任课教师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授课素材,使许多教学难题迎刃而解。 听课记录: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上,我们看到,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手段,让一段段历史以视频、照片的方式重现在同学们眼前,一下子拉近了这些“80后”大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再配以故事性的叙述、幽默全面的评析、明晰的个人见解,让原本略显枯燥的课程立刻有了生机和活力。 任课老师孙玉敏表示,除了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纲要”课也非常重视师生间的交流,把撰写期中论文作为交流的一个平台,通过“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你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有什么感想”等论文主题,让同学们在收集资料、表达看法的同时,也思考了历史,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孙老师认为,历史是需要思考的,这种思考对于当代大学生更是必不可少的。 听课记 接到了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的采访任务,我们决定随机挑选两位老师的课,去进行一番“明察暗访”。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老师:吕澜课程初印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新方案的第一门课程,是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法律基础”课合并而来。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讲得生动活泼,不至于变成学生眼中的“夫子说教”,如何让枯燥的法律条文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如何在有限的教学空间中探索教学新点子,这些都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听课记录:走进课堂,我们惊奇地发现,今天课堂上唱主角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这是一堂期中社会调查PPT成果展示课。课堂上,小组代表们一一上台,介绍了从课题策划、分工、调查、数据处理到PPT成果产生的艰辛而又快乐的实践过程。随后是学生自由提问与老师评价环节,让同学们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能及时发现课题调研中的不足,学习到认真谦虚的工作态度。据任课老师吕澜介绍,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涉及社会人生、需要学生作出思考的大课题,她喜欢让学生亲身去实践去体验,这比空洞地讲一些大道理要有效得多。她把同学们分成若干课题研究小组,每个小组分配的课题都是与大学生活、当前社会现象息息相关的,例如大学生支援西部、大学生玩网络游戏、大学生对通货膨胀的认识、中国贫富差距等。这种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交流沟通的教学、学习方式,不仅调动了同学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习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快乐学习”,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变得更加生动,更受学生喜爱。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纲要授课老师:孙玉敏 课程初印象:“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把“80后”大学生的思想带回到近代,让他们从历史中有所感悟,接受先进思想,激发爱国之情,成了任课教师肩上的重任。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课改新做法为任课教师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授课素材,使许多教学难题迎刃而解。听课记录: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上,我们看到,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手段,让一段段历史以视频、照片的方式重现在同学们眼前,一下子拉近了这些“80后”大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再配以故事性的叙述、幽默全面的评析、明晰的个人见解,让原本略显枯燥的课程立刻有了生机和活力。任课老师孙玉敏表示,除了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纲要”课也非常重视师生间的交流,把撰写期中论文作为交流的一个平台,通过“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你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有什么感想”等论文主题,让同学们在收集资料、表达看法的同时,也思考了历史,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孙老师认为,历史是需要思考的,这种思考对于当代大学生更是必不可少的。

  • 索引序列
  • 中国近代史经典文献
  • 中国近代史经典文献读后感
  • 中国近现代史经典文献读后感
  • 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经典文献
  • 近代史经典文献阅读心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