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牙周炎文献中医

牙周炎文献中医

发布时间:

牙周炎文献中医

牙周炎,治好其实并不难。但因日久,牙龈萎缩,牙齿已经松动,所以治疗起来难度大了哦。应该用中医药治疗,西药没什么效果的哦。至于中医如何治疗,那是医师的秘密了,你懂的。

牙周炎是口腔常见病,其病因复杂。如牙垢、牙石、嵌塞的食物、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因素的刺激,牙龈受到损害,加上细菌的作用,使牙周膜破环;维生素C的吸收、利用障碍;维生素D缺乏及各种因素导致的机体抵抗力下降,皆可引发牙周炎。牙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早期,牙龈发痒、不适、口臭,继之牙龈红肿、松软,容易出血,疼痛,反复发作。日久牙龈与牙根部的牙周膜被破坏,形成一个袋子,叫牙周袋,袋内常有脓液溢出,炎症继续扩大,可成为牙周脓肿,病情加重,局部疼痛、肿胀,初为硬性,后变为软性,有波动感,可自行穿破,流出脓液,出脓后,疼痛可减轻,或反复发作。【方一】干葛防风汤【出处】《症因脉治》【组成】干葛、防风、石膏各10克,甘草3克。【功用】疏风清热止痛。【主治】治疗外感风热而致牙宣等。【方解】干葛清热解毒,养阴生津;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防风疏风清热止痛;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药理】葛根有解热、扩张皮肤血管、镇静、抗过敏、抗缺氧及降血压等作用。防风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抗菌作用。石膏解热、抗炎、镇痛。【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方二】葛根白虎汤【出处】《医醇剩义》【组成】葛根6克,石膏15克,花粉9克,石斛9克,连翘4.5克,薄荷3克,防风3克,桔梗3克,淡竹叶20张,白茅根15克。【功用】清胃泻火。【主治】治疗阳明火热上灼口齿,而生牙痛、口疮,牙宣等症。【方解】本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气分,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知母苦寒,滋阴降火;连翘、薄荷清热解毒,利咽;淡竹叶清心火;花粉生津止渴,白茅根凉血止血;炙甘草、粳米,有健脾益胃,防止寒凉伤中。【药理】石膏有解热、抗炎、镇痛作用;以上诸药均有解热镇痛作用。【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方三】清胃散【出处】《脾胃论》【组成】生地黄、当归身各0.9克,牡丹皮1.5克,黄连1.8克,升麻3克。【功用】清胃泻火,凉血消肿。【主治】治疗胃中积热,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部,满面发热,其齿喜寒恶热;或牙龈红肿,溃烂出血,或唇口腮颊肿痛,口气臭热,舌上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现用于牙宣,口疮,重舌,唇风等属于胃火上炎所致者。【方解】本方以黄连苦寒泻火,清胃中积热。生地黄,牡丹皮滋阴凉血清热;当归养血和血;升麻散火解毒,兼为阳明引经之药。五药配合,共奏清胃泻火,凉血消肿之功。【药理】《中华口腔科杂志》对大鼠进行抗炎,免疫及毒性的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对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且毒性较小。【用法】上药为细末。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冷服。每日1剂。【方四】白虎汤【出处】《伤寒论》【组成】知母18克,石膏30~45克,炙甘草6克,粳米18克。【功用】清热生津。【主治】治疗阳明热盛,见身热有汗,烦渴,牙痛、牙周肿痛、口疮等症。【方解】方中石膏辛甘大寒,生津止渴,清解气分高热为君;知母苦寒质润,助石膏清热且能养阴生津为臣;甘草、粳米益气生津,养胃和中,防止寒凉伤中,共为佐使。四味合用,共收清热生津之功。【药理】本方具有显著的退热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在1、3、6小时均有显著提高,能提高血清溶菌酶的含量;能促使淋巴细胞转化,本方对再次抗体形成有促进作用。【用法】上药以水1升,煮米、煎药得汤200毫升,分3次温服。每日1剂。【方五】泻心汤【出处】《金匮要略》【组成】大黄10克,黄连、黄芩各5克。【功用】泻火解毒,燥湿泄热。【主治】治疗三焦积热,邪火上升。而致牙齿疼痛、牙龈红肿、舌肿或痛,或口疮等症。【方解】本方以黄苓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大黄泻下焦火,故对三焦积热之证尤为适用。凡牙痛、口疮等症,伴发热、大便秘结者用之较为有效。【药理】黄芩、黄连除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外,黄芩对肠道抗过敏明显,有镇静作用,黄连还具有健胃作用;大黄药理作用主要有抗菌、抗病毒、泻下、保肝利胆,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止血、利尿等。【用法】上药以水800毫升,煮炖250毫升,顿服。每日1剂。【按语】因药物黄寒之性较强,故中病即止,不可多服。【方六】泻黄散【出处】《小儿药证直诀》【组成】藿香叶20克,山栀3克,石膏15克,甘草90克,防风120克。【功用】泻脾胃伏火。【主治】治疗脾胃伏火循经上炎,而致牙龈肿胀、牙齿疼痛诸症。【方解】方中石膏、山栀泻脾胃积热为君;防风疏散脾经伏火为臣;藿香叶芳香醒脾为佐;甘草泻火和中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脾胃伏火之功。【药理】藿香有解痉、镇痛作用;石膏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栀子有利胆、镇静、降血压、抗菌、抑制平滑肌作用。【用法】上药锉碎,用酒、蜜微炒香。每次取3~6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汤汁,每日2次。【方七】黄连上清丸【出处】《饲鹤亭集方》【组成】黄连、黄芩、黄柏、山栀各240克,大黄360克,连翘、姜黄各180克,玄参、薄荷、归尾、菊花各120克,葛根、川芎、桔梗、天花粉各60克,甘草6克。【功用】清热解毒,泻火通便。【主治】治疗心牌积热上冲,口齿受灼而见牙痛、龈肿、口舌生疮等症。【方解】方中黄连、黄芩、黄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栀子、大黄清热凉血解毒并可引热毒从二便而出,共为君药。连翘、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防风、薄荷疏散风热,共为臣药。佐以桔梗清热利咽排脓,载药上行。玄参、葛根、天花粉养阴生津,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散风清热,泻火止痛,上通下行,使火热随之而解。【药理】经研究表明:本方主要有抗菌、抗炎、解热、通便作用。该方在体外对大肠杆肠,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该方对大鼠发热和家兔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用法】上药研细末,以蜜为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按语】忌食辛辣刺激等食物。孕妇忌服。老年、体弱、大便溏薄者慎用。【方八】薄荷连翘汤【出处】《中医喉科学讲义》【组成】金银花30克,连翘、生地黄各15克,牛蒡子、知母各9克,鲜竹叶6克,薄荷、绿豆衣各3克。【功用】疏风祛邪,清热解毒。【主治】治疗牙龈肿痛,腮肿而热,口渴舌红,脉浮数。【方解】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牛蒡子、薄荷清热利咽;生地黄凉血,养阴生津;知母、竹叶清热泄火;绿豆衣解毒利咽。【药理】银花、连翘、薄荷有消炎、抗病毒、解热作用;生地黄具有抑制真菌,利尿,利肝胆作用;牛蒡子具有抗致病菌和皮肤真菌的作用,对人体结核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挥发油少量内服有发汗解热及兴奋中枢的作用。【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按语】引冰玉堂验方。【方九】清胃汤【出处】《医宗金鉴》【组成】石膏(煅)12克,黄芩、生地黄各3克,牡丹皮4.5克,黄连、升麻各3克。【功用】清胃泻火。【主治】治疗胃经实热之牙衄,血出如涌,口臭而牙不动。【方解】方中黄连苦寒泻火为君,以清胃中积热;生地黄凉血滋阴,牡丹皮清热凉血,共为臣药;佐以当归,养血和血,以助消肿止痛;然虑其胃中积热郁火,难以直接奏功,故配以升麻散火解毒,并兼作阳明引经使药。诸药配伍,共奏清胃凉血之功。【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体外试验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皆有较强的抑菌作用,黄连可使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酶及血浆蛋白凝固酶的效价降低;牡丹皮具有镇静、催眠、镇痛作用,对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升麻、有抗菌作用,且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抑制作用;生地黄有抗感染作用。【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每日1剂。【方十】玉液煎【出处】《医醇賸义》【组成】石膏15克,生地黄15克,石斛9克,麦冬6克,玉竹12克,葛根6克,桔梗3克,薄荷3克,白茅根24克,甘蔗汁100毫升。【功用】清胃凉血,养阴生津。【主治】治疗胃火炽盛,烦渴引饮,牙龈腐烂;或牙宣出血,面赤发热。【方解】方中石膏善清胃经之热,为治疗胃火炽盛之主药,胃热则血分亦热,且伤阴损液,故配生地黄、自茅根清热凉血,石斛、麦冬、玉竹、甘蔗汁养阴生津;胃火上炎,发为牙龈腐烂,故又配葛根、桔梗、薄荷等辛凉升散之品,以散胃中郁火。诸药配合,共奏清胃凉血,养阴生津之效。【药理】生地黄具有抑制真菌,利尿,利肝胆作用;石膏解热、镇痛;葛根有解热、扩张皮肤血管;薄荷有消炎、抗病毒、解热作用,各药均有抗病毒作用。【用法】水煎去渣,甘蔗汁冲服。每日1剂。【方十一】苍玉潜龙汤【出处】《医醇賸义》【组成】生地黄12克,龟板18克,石膏9克,龙齿6克,石斛9克,花粉6克,牡丹皮4.5克,羚羊角4.5克,沙参12克,白芍4.5克。【功用】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主治】治疗阴虚阳亢,龙雷之火冲激胃经,血热上涌,齿缝出血,面红目赤,烦扰不安者。【方解】生地黄、龟板滋阴凉血,养阴生津;石斛、花粉、牡丹皮、沙参滋阴、生津;石膏善清胃经之热,白芍敛阴柔肝。【药理】诸药可抑制细菌,消炎、抗病毒、解热作用。【用法】用藕90克,茅根15克同煎汤代水,再煎诸药而服。每日1剂。【方十二】雄黄麝香散【出处】《普济方》【组成】雄黄、铜绿、枯矾、血竭、麝香、轻粉、黄丹、黄连各3克。【功用】解毒活血,祛腐排脓。【主治】治疗牙宣,牙周组织红肿化脓,甚则腐臭者。【方解】雄黄味辛性温,解毒杀虫,治恶疮诸毒,风湿疥癣;麝香辛散走窜,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轻粉攻毒、杀虫、敛疮;黄连大苦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血竭散瘀定痛,止血生肌。【药理】血竭有抗真菌作用;麝香有抗炎、抗菌作用;雄黄、轻粉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作用。【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用少许,随病大小敷上,每日2~3次。【方十三】牢牙地黄散【出处】《兰室秘藏》【组成】藁本0.6克,生地黄、熟地黄、羌活、防己、人参各0.9克,当归身、益智仁各1.2克,香白芷、黄芪各1.5克,羊胫骨灰、吴茱萸、黄连、麻黄各3克,草豆蔻皮3.6克,升麻4.5克。【功用】清热祛邪,益肾固齿。【主治】治疗牙周炎,牙周有溢脓,牙齿松动者。【方解】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羊胫骨灰消肿止痛;当归身养血补血;升麻甘寒,清热解毒;生地黄滋阴凉血,熟地黄补肾固齿;黄连清热燥湿解毒,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消肿排脓;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人参、黄芪补气。【药理】藁本中性油有镇静、镇痛、解热及抗炎作用;防己、羌活有明显的镇痛、解热、消炎作用;生地黄能调整免疫功能;升麻能解热、抗炎、镇痛。【用法】上为细末。先用温水漱口,以药末擦牙,每日2次。

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失齿脱落者,多由肾气虚弱,气血不能荣润,骨失所养,所以牙齿动摇松动;若经脉虚弱,风热所袭,则致肿痒,甚至与龈间津液相搏,化为脓汁或出血,其病因与肾、胃有关,病机为肾亏虚,气滞血瘀,因而选用滋阴补肾、活血行气、清热凉血药物。牙周炎在中医古典书籍有“牙宣”、“齿根宣露”之称。传统中医将牙周炎分为虚证和实证两大类。实证一般表现为牙龈红肿、疼痛、出血、溢脓等急性炎症,全身可有发热,白细胞增高,大便干结,舌苔黄厚等,多由胃火所致。虚症为牙龈轻微疼痛,牙周溢脓稀、少,咀嚼无力,同时伴有头晕、耳鸣、失眠、手足心热或怕冷、乏力等慢性牙周炎的表现。实证则可清热、解毒、泻火,虚证则可补肾益气,温脾补肾。牙周炎的治疗方法都有那些呢,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1、每天早晚用安龈散牙膏;刷牙适度要适中,早晚各一次。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腐生肌,收敛止血,对于牙周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2、生地、连翘各12g,丹皮、升麻、当归、大黄各10g,黄连、竹叶各6g,生石膏30g(先下),天花粉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清热止痛。主治急性牙周炎。3、乌贼骨、生甘草各30g。每日1剂,水煎至500毫升,早、晚饭前各服250毫升。疏风清热,泻火解毒,活血止痛,收敛止血。主治牙周炎,牙周脓肿,阳明湿热型。证见牙龈肿胀,疼痛,溢脓,痛连颊腮,口干发热,溲黄便干。 1、牙龈按摩法:刷牙后用洁净的双手食指在牙齿和牙龈表面作环形的转动按摩。可以从上下颌后牙开始,逐渐移向前方。早晚各一次,每次10~15分钟。(注:炎症急性发作时不能按摩。)2、叩齿:每天早晚空口咬合数十次。咬合时应铿然有声,这有增强牙周组织和增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常做可使牙齿坚固而不痛。3、正确刷牙方法:竖刷法,即刷上牙时刷毛顺着牙缝从上向下刷;刷下牙时顺着牙缝从下向上刷。动作要慢一些,在同一部位上反复数次,让刷毛通过龈与牙的交界区时彻底去除污物,对牙龈也有按摩作用。

牙周炎文献汇报

在妊娠期一般是不能随便用药的,不然会对孩子造成影响,所以只有尽量的去控制炎症。平时自己用巴氏刷牙法刷干净牙齿,可以适当的用一些漱口水,用牙线清洁牙缝。 另外也可以用冲牙器冲洗食物残渣,等生了宝宝之后再进行一个洗牙处理和牙周刮治。

牙周炎也会引起牙痛,俗话说牙痛要人命,牙周炎怎么治疗,建议每天坚持两杯徳脯的贝齿令茶配合一下一两个方法:  1、取大蒜适量捣烂,温热后敷在痛点上可以缓解牙髓炎、牙周炎以及牙痛等症状。  2、取白胡椒10克研成末,加白酒调成糊状,分4次放入牙洞内。  3、取陈醋120克、花椒30克、熬10分钟,待湿后后含在口中3-5分钟吐出(切勿吞下),可止牙痛。  4、取蜂房适量,加纯酒精适量,点火燃烧,待蜂房烧成黑灰时,用手指蘸灰涂于患牙,一般4~5分钟可止痛。  5、把味精按1∶50的浓度用温开水化开

病因菌斑粘附于牙齿表面的微生物群,不能用漱口、水冲洗等去除。牙石牙石是指沉积在牙面上的矿化的菌斑,根据其沉积部位和性质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两种。(1)龈上牙石位于龈缘以上的牙面上,肉眼可直接看到。在牙颈部沉积较多,特别是在大涎腺导管开口相对处,如上颌磨牙的颊侧和下颌前牙的舌侧沉积更多。龈上牙石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唾液中的钙、磷等矿物盐。(2)龈下牙石位于龈缘以下、龈袋或牙周袋内的根面上,肉眼不能直视,必须用探针探查,方能知其沉积部位和沉积量。龈下牙石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龈沟液。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主要是构成了菌斑附着和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创伤性咬合在咬合时,若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越了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合力,致使牙周组织发生损伤的咬合,称为创伤性咬合。创伤性咬合包括咬合时的早接触、牙合干扰、夜间磨牙等。其他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口呼吸等因素也促使牙周组织的炎症发生。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常只有继发性牙龈出血或口臭的表现,与龈炎症状相似。检查时可见龈缘、龈乳头和附着龈的肿胀、质松软,呈深红色或暗红色,探诊易出血。随着炎症的进一步扩散,出现下列症状:牙周袋形成由于炎症的扩展,牙周膜被破坏,牙槽骨逐渐吸收,牙龈与牙根分离,使龈沟加深而形成牙周袋。可用探针测牙周袋深度。牙周溢脓牙周袋壁有溃疡及炎症性肉芽组织形成,袋内有脓性分泌物存留,故轻按牙龈,可见溢脓。并常有口臭。牙齿松动由于牙周组织被破坏,特别是牙槽骨吸收加重时,支持牙齿力量不足,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等现象。此时患者常感咬合无力、钝痛,牙龈出血和口臭加重。当机体抵抗力降低、牙周袋渗液引流不畅时,可形成牙周脓肿,是牙周炎发展到晚期,出现深牙周袋的一个常见的伴发症状。此时牙龈呈卵圆形突起,发红肿胀,表面光亮;牙齿松动度增加,有叩痛;患者伴有局部剧烈跳痛。同时,患者可有体温升高、全身不适,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症状。

牙周炎在口腔内科当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我国有一半以上的人群都是牙周炎患者。牙周炎患者对于口腔的健康来说是一种隐患,如果放任不管的话,症状是会越来越严重的,到最后会失去牙齿的。牙周炎的危害非常大,患者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牙周炎的特点是牙齿周围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慢性破坏,自觉症状不明显,所以常不为一般人注意。一旦发生牙龈出血、溢脓、口臭、牙齿松动、伸长、移位及疼痛发作,才引起患者重视。如不及时治疗,其牙齿丧失的数目常不是单个而是多数牙,甚至全口牙同时受累。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炎症,因为目前无法治愈,只能控制病情发展,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定期做牙周的洁治,认真刷牙和注意刷牙时间(一般在3分钟为宜),以达到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  牙周炎会出现口臭,会伴随着牙槽骨的萎缩,最后会导致牙齿的松动和脱落。更为严重的是,牙周病的局部感染还可作为病灶,引起全身其他部位的一些重要脏器患病。例如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消化道疾病、关节炎、虹膜炎等疾病的发生都和牙周病有关联。所以建议早期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  此外,牙周病严重者,引发冠心病、中风的几率也高出正常人很多;患重症牙周炎的女性易分娩早产低体重儿。

牙周炎参考文献

病情分析: 您好,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疾病。根据病变侵犯的部位分为龈炎和牙周炎两类。龈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牙龈组织。牙周炎的病变则同时侵犯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本病在早期多无自觉症状,易被忽视,往往在发展较为严重时才被发现。因此,定期检查,及早发现,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意见建议:对牙周炎的治疗要从消除病因和减轻症状两方面入手,需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如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药物治疗等。

在妊娠期一般是不能随便用药的,不然会对孩子造成影响,所以只有尽量的去控制炎症。平时自己用巴氏刷牙法刷干净牙齿,可以适当的用一些漱口水,用牙线清洁牙缝。 另外也可以用冲牙器冲洗食物残渣,等生了宝宝之后再进行一个洗牙处理和牙周刮治。

孕妇患上牙周炎的,应该以局部治疗为主,包括局部的洁刮治(将牙齿上的菌斑刮干净)、冲洗、局部用药等,一般不需全身用药。尽量不要用消炎药。

怀孕期间突然犯了牙周炎,怀孕3到6个月是可以治疗牙周炎的,其他时间是不建议治疗的要早晚刷牙,用盐水漱口

牙周炎论文参考文献

牙周炎在口腔内科当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我国有一半以上的人群都是牙周炎患者。牙周炎患者对于口腔的健康来说是一种隐患,如果放任不管的话,症状是会越来越严重的,到最后会失去牙齿的。牙周炎的危害非常大,患者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牙周炎的特点是牙齿周围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慢性破坏,自觉症状不明显,所以常不为一般人注意。一旦发生牙龈出血、溢脓、口臭、牙齿松动、伸长、移位及疼痛发作,才引起患者重视。如不及时治疗,其牙齿丧失的数目常不是单个而是多数牙,甚至全口牙同时受累。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炎症,因为目前无法治愈,只能控制病情发展,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定期做牙周的洁治,认真刷牙和注意刷牙时间(一般在3分钟为宜),以达到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  牙周炎会出现口臭,会伴随着牙槽骨的萎缩,最后会导致牙齿的松动和脱落。更为严重的是,牙周病的局部感染还可作为病灶,引起全身其他部位的一些重要脏器患病。例如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消化道疾病、关节炎、虹膜炎等疾病的发生都和牙周病有关联。所以建议早期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  此外,牙周病严重者,引发冠心病、中风的几率也高出正常人很多;患重症牙周炎的女性易分娩早产低体重儿。

牙周炎的主要因素是:局部菌斑和牙结石。这些菌斑和结石首先在牙龈沟逐渐积累,长期压迫和刺激牙龈使其发炎。慢慢的牙龈下面也会积累菌斑和结石,它们肉眼看不见,所以不被重视,却消无声息直逼牙根,不断破坏牙周组织。日积月累,牙周支持系统会从根本上逐渐瓦解,造成牙槽骨吸收、牙龈萎缩,最终量变产生质变,牙齿开始松动、移位甚至脱落。患牙周病后,牙周组织逐渐破坏、龈沟加深、形成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脱落或被拔除。二、颌骨的骨髓炎、肿瘤会导致不均匀磨耗、进而产生牙折、有时无法治疗而拔除。三、外伤前牙或后牙均可因受伤而折断或脱落。外伤严重者还可伴有颌骨、牙槽骨、软组织的缺损。四、年龄的增长牙龈、牙槽骨等牙周组织发生生理性退变、牙龈萎缩,牙槽骨进行性吸收,导致牙齿脱落,但不是缺牙的主要原因。五、龋病龋病是口腔中的常见和多发病。患龋病时,牙体的破坏由浅变深,若不及时治疗,则牙齿硬组织不断破坏,以至发生牙髓炎、根尖周炎,造成牙冠缺损,成为残冠或残根。

许培扬。H指数:H指数是从引证关系上评价学术实力的指标,作者的H指数是指该作者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许培扬发表论文数129篇H指数

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牙菌斑、牙结石、不良修复体等。由于孕妇的雌激素分泌较多,致使毛细血管增生、牙龈脆性增大,操作时应注意轻柔,减少出血和疼痛。 加强口腔卫生清洁,餐后及时刷牙和漱口。

牙髓炎文献检索

主干课程 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 主要课程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影像诊断学、口腔牙体牙髓病学、口腔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英语、计算机、西医内科学基础、外科学概要。

这个还不简单,我给你。论文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其实论文很好写的,论文的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不懂可以问我。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人体形态学实验、医学生物学实验、医学机能学实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诊断学、外科学、内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预防口腔医学;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医患沟通与技巧、英语、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化学等。扩展资料牙医的发展历史:19世纪以前,牙医都没有好的声誉,直至牙医学校出现,牙医技术才有所改善。1878年,英国政府通过法律,确保牙医必须经过正统训练。1872年,美国发明了现代牙医用的牙钻。早期的牙钻,原理和缝纫机一样,牙医用脚控制踏板,使牙钻转动。最新的牙钻由压缩空气或水作动力,每分钟可以转动50万次。牙医专业的要求: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2、掌握口腔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3、具有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和重症的初步处理的能力;4、具有口腔修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操作技能;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口腔医学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口腔医学专业

急性牙髓炎是指急性牙髓组织的炎症,其感染源主要来自深髓,牙髓的感染可通过根尖孔引起根尖感染,临床主要特征是剧烈疼痛,一般止痛药物效果不明显,后期可发展为牙髓坏疽,治疗主要有开髓及药物止痛。 发病机理:感染是其主要病因,感染可继发于深龋和其它严重的牙体缺损,也可因牙周组织发生疾病,感染通过根尖或副根管口逆行进入牙髓,使牙髓发生炎症,同时,血源性感染也可引起,治疗深龋时消毒窝洞所用药物,都会刺激牙髓,引起急性牙髓炎,钻磨牙齿时用高速风动电转时,当局部温度超过牙髓组织所能耐受的限度(20~50℃),可使牙髓组织充血发炎,所以,用牙钻时一定要使用降温措施,当牙齿受到外伤时,可引起急性牙髓炎 临床症状:疼痛是其主要表现,表现为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疼痛的性质有以下特点:自发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呈间歇性发作,在无外界任何刺激的情况下,患牙发生剧烈疼痛,早期疼痛发作时间短,缓解时间较长,随着病情发展,晚期则疼痛发作时间长,缓解时间较短,乃至最后无缓解期;夜间疼痛比白天重,特别是平卧时更显著;早期冷、热刺激均可引起疼痛加重,晚期冷刺激不但不激发疼痛,反而使疼痛暂时缓解,故临床常见患者口含冷水或吸冷气以减轻疼痛,民间常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就是指急性牙髓炎晚期(化脓期)的症状;再者,疼痛不能定位,常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向同侧上、下颌牙齿及临近部位放射,患者常不能指出病牙的准确位置。 诊 断:根据临床表现不难诊断,需要与下列疾病鉴别: 1、与深龋鉴别:它们都有较深的龋洞,但深龋无急性牙髓炎的自发性剧烈疼痛。 2、与龈乳头炎鉴别:牙龈乳头炎可有自发性剧烈疼痛,但局部牙龈红肿、压痛,甚至溢脓,而且多有食物嵌塞史。而牙髓炎则无,牙髓炎对温度敏感,而龈乳头炎对温度的刺激则无明显反映。 3、与三叉神经痛鉴别:三叉神经痛一般在夜间不发作,温度改变亦不引起疼痛,而且多有“扳机点”,疼痛间歇期不会随病情发展而明显延长或缩短。 辅助检查:X线摄片或口腔体腔摄影以了解有无急性牙髓炎表现。 治 疗:治疗原则是保存活髓或保存患牙,应急处理可以开髓减压,温盐水冲洗后,放置止痛药物(如樟脑酚、丁香油酚或牙痛水等小棉球)于龋洞内,可以暂时止痛,同时服用消炎、镇痛药,疼痛缓解后1~2天,视患牙具体情况选用: 1、活髓切断术; 2、平髓术; 3、牙髓塑代或根管治疗。 无保留价值患牙,可拔除患牙,以解除病员痛苦和阻止病变继续扩散。 预 防:保持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避免牙齿受伤及冷热刺激。

  • 索引序列
  • 牙周炎文献中医
  • 牙周炎文献汇报
  • 牙周炎参考文献
  • 牙周炎论文参考文献
  • 牙髓炎文献检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