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刘艳芳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刘艳芳

发布时间: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刘艳芳

[1]王春晖 商务英语缩略语的构成方式与翻译技巧[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3) [2]卫娜 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技巧[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5) [3]崔卫 商务英语合同的语言特色及翻译技巧[J] 中国商贸,2010,(12) [4]黄欢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5]王琰 商务英语翻译中定语从句的译法[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6]黄以平 商务英语的用词特点及汉译技巧[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1) [7]刘连芳,王春晖 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对策[J] 长沙大学学报,2010,(1) [8]刘艳芳 商务英语被动句的汉译[J] 科技信息,2010,(30) [9]谭美云 商务英语定语从句的理解和翻译技巧[J] 海外英语,2011,(7) [10]贾静 商务英语翻译:翻译技巧与文化交流的综合体[D]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 [11]洪碧芬 浅谈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12]张丽丽 浅谈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2) [13]罗瑜珍,黄彩燕 商务英语合同汉译技巧初探[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14]张志峰 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7) [15]刘敏 基于语言分析的商务英语翻译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16]张翼飞 商务英语合同的词汇特点及翻译技巧[J] 中国商贸,2011,(21) [17]岑莉 论国际商务英语中法律文献的翻译[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8]应林忠 电子商务英语的翻译[D]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19]王欣 商务英语中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的基本句型的翻译[J] 辽宁财专学报,2003,(6) [20]余姿 商务英语词语的汉译技巧[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21]余兰 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S2) [22]钟晓菁 商务英语中的翻译策略[J] 中国商贸,2010,(20) [23]王红云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及其对译员的要求[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12) [24]吴静霓 商务英语介词IN的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0,(1) [25]彭漪,于鑫 商务英语中条件关系的表达及其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10,(2) [26]梁志坚 商务英语中refer及其派生词的用法与翻译[J] 莆田学院学报,2007,(3) [27]梁志坚 商务英语Cover及其派生词的用法与汉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5,(3) [28]汤丹 商务英语情态的功能特点及其翻译[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 [29]顾维勇 析几种商务英语翻译教材及其译例[J] 上海翻译,2007,(1) [30]朱恺,黄建平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0) [31]夏泳 试论国际贸易合同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 企业经济,2010,(5) [32]段梦敏 现代商务英语翻译策略[J] 中国科技翻译,2005,(3) [33]李翔 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J] 企业导报,2010,(10) [34]顾秀梅 从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谈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技巧[J] 广西轻工业,2009,(4) [35]赵维佳 文化交流视野下的商务英语翻译[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36]刘波 对外贸易中商务英语信函翻译技巧[J] 山东纺织经济,2009,(5) [37]马峥 商务英语函电的换序译法[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0) [38]张静 论商务英语函电的特点与翻译[J] 现代商贸工业,2010,(9) [39]刘南 谈谈商务英语句子的汉译技巧[J] 中国包装工业,2002,(6) [40]孙圣勇 翻译的实用主义研究原型——以商务英语为例[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12) [41]姚兰 浅论翻译技巧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8) [42]付小平,胡小刚 商务英语函电的特点与翻译技巧[J] 中国商贸,2010,(10) [43]陈青 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J] 商场现代化,2007,(12) [44]张晓明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科技资讯,2010,(13) [45]张文英,齐丹媛 商务语篇英汉照应衔接手段的对比及翻译技巧[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6) [46]李新元 商务英语合同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5) [47]刘东媛 商务英语信函的特点及翻译[J] 中国商贸,2009,(7) [48]熊国萍,杨玉芹 论商务英语信函的用词特点及其翻译技巧[J] 商场现代化,2009,(32) [49]刘文义 商务谈判中翻译技巧的运用[J] 黑龙江史志,2007,(5)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主要论著 《东林党议与晚明文学活动》 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明末清初党争视阈下的钱谦益文学研究》 专著,凤凰出版社2012年7月版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简史》 合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1月版 《贾三近年谱简编》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金瓶梅>作者新论》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贾三近考论》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 《吴国伦文学思想及散文创作》 《中国古代散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10月 《王世贞卒年考》 《山西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吴国伦年谱简编》 《聊城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搜神记>之“杂传”论》 《兰州学刊》2005年第5期 《孔子史学观念发微》 《船山学刊》2006年第1期 《中国诗学视野下的文学观念与文学风貌》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文学分论坛论文集》2004年10月 《子羔考论》 《文学遗产》2006年第4期 《天主教士在中国交游考略》 《许昌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吴国伦生平及文学复古》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东林党的实学思想及政治理念》 《江淮论坛》2006年第1期 《分代与分体的两种言说方式》 《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研究与实施》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版 《东林党议视野下性灵派内在革新理路的雅化》 《中国文学史的理论维度》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东林书院讲经活动与道德救世理念》 《南通大学学报》2007第2期 《东林党议视野下雅文学的区域化转移》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7第5期 《天下东林讲学书院考述》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第4期 《东林学术与王学的斗法》 《许昌学院学报》2008第1期 《钱谦益与东林党争》 《殷都学刊》2008年第1期 《东林党议视野下晚明文学观念的演进》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钱谦益与东林学派的学术关联》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钱谦益与钟惺及竟陵派》 《中国文学史的理论维度》(第2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08年4月版 《晚明文社复古观念的新变》 《安阳工学院》2008年第3期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分类精选》(上)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东林党议与江南社会的变迁》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阮大铖与晚明党争》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先秦儒家天人观的生态伦理思想探微》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东林党赵南星、孙承宗创作考述》 《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东林党议视野下晚明文学的历史分期》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钟、谭与东林党议》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复社的源流与社集》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孔子乐正诗三百的经化效应》 《船山学刊》2008年第3期 《先秦儒家伦理生态情怀的现实观照》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晚明狂禅考》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复社与东林党关系的实态性分析》 《辽东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东林党议视野下党社一体化的生成》 《北方论丛》2008年第3期 《钱谦益与虞山诗派》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东林党七君子的节义诗创作》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古代文学教学与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刍议》 《民族高校文科人才创新素质培养》,三晋集团出版社2008年7月版 《晚明狂禅运动与公安派的兴衰》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论钟谭体的形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刘宗周与证人社》 《温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几社的政治化与“经世文编”的编纂》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东林党六君子及其节义诗创作》 《湖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东林党顾宪成高攀龙创作考述》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孔子山水比德的生态审美思考》 《兰台世界》2008年9月 《论钱谦益的诗学体系》 《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东林党议视野下时事文学观念的演进》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关于东林党议与晚明文学的研究构想》 《北方论丛》2008年第5期 《钱谦益对明代文学复古观念的评议》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明中后期贬谪官宦与广西文化》 《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东林党冯琦公鼐王象春创作考》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山海经>原始生态观念发微》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论钱谦益对东林与狂禅的学术观照》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东林书院诗社活动考》 《阴山学刊》2009年第4期 《钱谦益在清初诗学观念的新变》 《江淮论坛》2011年第2期 《钱谦益与“楸枰三局”》 《名作欣赏》2012年第5期 教学科研获奖 大连大学文史学院1999年度学生论文年会一等奖 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度研究生科研奖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度研究生科研奖 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度研究生科研奖 华中师范大学2006届优秀毕业研究生 6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度优秀班主任 广西民族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优秀奖 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度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 9.广西壮族自治区第11届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 教学科研课题 《孔子德育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教育》,广西民族大学2006年度教学课题B类立项 《明中后期贬谪广西文人群体研究》,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度青年课题 《东林党议与晚明文学活动》,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度人才引进项目 《晚明文人与党争》,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 《明末清初党争视阈下的钱谦益文学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

[1] 冯淑霞 论现代企业的人性化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 2008,(03) [2] 杨泽龙,陈通荣 论民营企业的人性化管理[J] 当代经济, 2008,(01) [3] 栾海龙,赵霞 论构建企业人性化管理模式[J] 商场现代化, 2008,(03) [4] 陈锡贵,岳媛媛 企业人性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探析[J] 价值工程, 2008,(03) [5] 章立早 试论企业实施“人性化”管理[J] 淮海文汇, 2006,(05) [6] 张晓丽 当代企业人性化管理探讨[J] 文教资料, 2007,(01) [7] 董海囡,李军 浅谈人性化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01) [8] 向坤 玫琳凯公司人性化管理模式探讨[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7,(01) [9] 李芝山 现代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实施策略[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7,(04) [10] 林松 浅析企业人性化管理及其实现[J] 中国水运(学术版), 2007,(03)

湖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英语词汇学。 《浅谈英语成语的理解和翻译》 2006年8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汉成语比较分析》2006年10月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英汉委婉语语用功能的相似性研究》 2006年12月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英汉“黑”“白”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对等性》2007年4月《保险职业学院学报》《意义、语义成分分析与英语同义词》 2007年4月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高等职业学校基于市场定位的实用性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07年4月 校报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小芳

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光明日报》、《文史哲》、《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史学月刊》、《中国农史》、《历史教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等国家及地方核心学术期(报)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论文(部分)1、《朝阳城名与建置沿革述略》,《地名丛刊》1986年第5期。2、《漫话“图腾”对族名、姓氏的影响》,《历史大观园》1987年第1期。3、《西汉至辽代辽东辽西地区州郡县“侨置”述略》,《东北地方史研究》1987年第3期。4、《辽代前期辽帝对汉官的利用与限制》,《黑河学刊》1989年第3期,《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转载论点5、《辽代契丹人的饮酒习俗》,《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年第1期。6、《谈谈辽金的谣谚》,《博物馆研究》1989年第2期。7、《略论辽代契丹和汉文化的“中和”及其原因》,《北方民族》1989年第2期。8、《略论辽代上层僧侣之特色》,《松辽学刊》1993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1993年第5期全文转载。9、《辽代契丹皇帝的丧葬、陵庙、造像与祭祖》,《辽金史论集》(七),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10、《辽朝对外战争中的“侦候”、“用间”与“反间”》, 《辽宁经济文化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11、《浅谈契丹人的尚白习俗》,《四平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12、《辽代若干社会问题与整治措施》,《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新华文摘》1909年第6期转载篇目。13、《辽代契丹人的“祈禳”活动及其特点与影响》,《内蒙古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14、《从辽诗及北宋使辽诗看辽代社会》,《烟台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转载论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史》(二)1994年第8期全文转载15、《辽代契丹人拜见方式小考》,《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16、《辽代契丹人“住所”论略》,《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1年第1期摘发论点。17、《略论汉武帝对乌桓和对秽、东沃沮、高句丽的不同治理方式》,《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88年第8期全文转载。18、《唐代初期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羁縻州府考略》,《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19、《略论高句丽与“三燕”的战和关系》,《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3期。20、《辽代乡村佛教邑社组织考探》,《人文精神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辑刊论坛》,沈阳出版社2000年出版。21、《辽代契丹贵族渔猎活动考述》,《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第3期,《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5期转载论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1993年第4期全文转载。22、《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学的民族特色》,《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6年第4期全文转载。23、《南唐、契丹聘使及其目的》,《江海学刊》1993年第2期。24、《辽代契丹人音乐文化考略》,《晋阳学刊》1992年第1期。25、《辽代的自然灾害及赈恤措施》,《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26、《古代北方民族对日、月的崇拜》,《满族研究》1990年第3期。27、《辽代契丹服饰考略》,《学习与探索》1990年第4期。28、《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禁忌习俗刍论》,《学术交流》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全文转载。29、《一部厚重的中华饮食文化史著—评〈中国饮食史〉》,《中国图书评论》2000年第6期。30、《辽代契丹人“文体游艺”考略》,《辽海文物学刊》1991年第2期。31、《东汉“辽东属国”考略》,《历史教学》1990年第2期。32、《辽代契丹人饮食考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1期。33、《略论辽夏“和亲”与辽夏关系的变化》,《史学月刊》1988年第5期,《新华文摘》1988年第12期转载篇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1988年第6期全文转载。34、《略论辽国军队的征调制度》,《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35、《古代东北地区诸民族崇尚习俗特征刍论》,《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满语研究》1998年第1期摘要。36、《考古资料与契丹社会史研究》,《光明日报》“历史周刊”2000年5月12日。37、《论辽代初期的腹心部与智囊团》,《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1期。38、《生态环境对辽代契丹习俗文化的影响》,《文史哲》2003年第5期,《文摘报》2003年10月5日论点摘要。39、《评〈契丹族文化史〉》,《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40、《辽代石刻文化刍论》,《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冬之卷,《新华文摘》1997年第1期转目。41、《辽代社会基层聚落组织及其功能考探—辽代乡村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2期,辽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一等奖。42、《辽代牧、农经济区域的分布与变迁》,《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43、《论辽代家庭生活中佛教文化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1期摘要。44、《辽代宴会考论》,《辽海历史文化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5、《辽代激励机制之特色与社会功能初探》,《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46、《气候环境对辽代契丹骑兵及骑战的影响》,《辽宁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47、《辽海经济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辽海文化十讲》,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48、《辽代“墓志人”之年寿状况及死亡原因考论——以墓志石刻为史料》,《北方文物》2008年第4期。49、《论佛教对辽代经济的负面影响》,《论草原文化》第五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暨赤峰市第三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优秀论文优秀奖。50、《论辽人佛教信仰的功利性特征》,《论草原文化》第六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51、《石刻资料中的辽代丧葬习俗分析》,《民俗研究》2009年第1期。52、《辽代的寺田及其相关问题考探》,《中国农史》2010年第4期。53、《辽代佛教题材壁画考论》,《东北史地》2010年第1期。54、《辽代临时差遣使职及其职掌考探》,《辽金历史与考古》第二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55、《石刻所见辽代宫廷服务系统职官考——<辽史·百官志>补遗之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56、《辽代契丹人骑射文化述论》,《东北史研究》2010年第3期。

专著作品 文海研究 (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3月 西夏文化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6年12月 西夏佛教史略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8年8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11月重版) 西夏文物 (合作) 文物出版社 1988年3月 番汉合时掌中珠 (合作)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9年12月 中国民族古文字图录 (傅懋绩主编,史金波、张公瑾、道布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12月 类林研究 (合作)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3年9月 西夏天盛律令 (合作)《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甲编第五册 科学出版社 1994 年8月 西夏用兵史话 (合作)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7年4月 俄藏黑水城文献 (主编史金波、魏同贤、克恰诺夫,已出版第1—11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2000年 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研究丛书·昭觉县彝族卷 (合作)民族出版社 1999年9月 中国饮食史(卷四) (合作) 华夏出版社 1999年10月 西藏人权研究 (合作) 中国藏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合作)《中国传世法典》之一 法律出版社 1999年12月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 (合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1月 电脑处理《文海宝韵》研究 (合作) 日本国立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2000年1月 中国风俗通史·辽金西夏卷 (合作)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年11月论文等共145篇(一)西夏学(西夏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宗教、法律、文物、文献等)《甘肃武威发现的西夏文考释》质疑 《考古》 1974年6期 明代西夏文经卷和石幢初探 (合作) 《考古学报》 1977年1期《西夏译经图》解 《文献》(第一辑)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79年12月 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考释 (合作)《民族研究》1979年1期 西夏文及其文献 《民族语文》 1979年3期 简述西夏文辞书 《辞书研究》 1980年2期 莫高窟榆林窟西夏资料概述 (合作) 《兰州大学学报》 1980年2期 也谈西夏文字 《历史教学》 1980年11期 略论西夏文字的构造 《民族语文论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年3月 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译证 《世界宗教研究》 1981年1期 西夏党项史料正误三则 《民族研究》 1981年3期 西夏语构词中的几个问题 《民族语文》 1982年2期 莫高窟、榆林窟西夏文题记研究 (合作) 《考古学报》 1982年3期 西安市文管处藏西夏文物 (合作执笔) 《文物》 1982年4期 西夏语中的汉语借词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2年4期 西夏后裔在安徽 (合作) 《安徽大学学报》 1983年3期 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序跋考 《世界宗教研究》 1983年3期 西夏文辞书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辞书研究》 1983年6期 西夏语的存在动词 《语言研究》 1984年1期 明代西夏文经卷和石幢再探 (合作) 《西夏史论文集》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4年7月 西夏文概述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8月 重修凉州感应塔碑校译补正 《西北史地》 1984年2期 元代党项人余阙及其后裔 《宁夏大学学报》 1985年2期 北京图书馆藏西夏文佛经整理记 (合作) 《文献》 1985年4期 再谈西夏文反切上下字合成法 《民族研究》 1985年5期 西夏佛教的流传 《世界宗教研究》 1986年1期 西夏文字典《同音》的版本与校勘 (与黄振华合作) 《民族古籍》1986年6期 西夏陵园出土残碑译释拾补 《西北民族研究》第-集 1986年6月 西夏名号杂考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6年4期 蒙、元时期党项上层人物的活动 《民族史论丛》 中华书局 1987年1月 西夏“秦晋国王”考论 《宁夏社会科学》 1987年3期 黑水新出西夏文辞书《同音》初释 (合作) 《文物》 1987年7期 略论西夏文物的学术价值 《考古与文物》 1987年4期 黑水出土西夏本《类林》考辩 (合作)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8年2期 西夏文本《类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日刊)《中亚西亚语言和历史研究》(西田龙雄教授还历纪念文集) 1988年 西夏佛教新证四种 《世界宗教研究》 1989年1期 藏族文化和西夏王朝的历史渊源 《中国西藏》 1989年2期 西夏汉文本《杂字》初探 《中国民族史研究》(二)中央民族学院出报社1989年6月 《类林》西夏文译本和西夏语研究 《民族语文》 1989年6期 西夏文本《类林》译文分析 《固原师专学报》 1990年2期 一部有特色的历史法典-西夏《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中国法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9月 从西夏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5月 西夏文《官阶封号表》考释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1年12月 西夏党项人的亲属称谓和婚姻 《民族研究》 1992年1期 西夏文字典《音同》序跋考释 (合作)《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 略论西夏前期的用兵特点 (合作) 《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 西夏文《天盛新律》进律表考释 (合作) 《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 出版社 1992年10月 西夏《天盛律令》略论 《宁夏社会科学》 1993年1期 死文字重见光明 《紫荆》 1993年5期 西夏文《六祖坛经》残页译释 《世界宗教研究》 1993年3期 西夏境内民族考 《庆祝王钟翰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3年6月 西夏官印姓氏考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3年10月 西夏的官职制度 《历史研究》 1994年2期 穿越时空、古国新诠-西夏学的研究现况与国学的互动 台湾《历史博物馆馆刊》 第四卷第三期 1994年7月 西夏学 《中国学向通鉴》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 西夏文本《碎金》研究 (合作) 《宁夏大学学报》 1995年2期 西夏语的“买”、“卖”和“嫁”、“娶” 《民族语文》1995年4期 西夏佛教制度探考 台湾《汉学研究》第十三卷第一期 1995年6月 寻找流失在异域的珍宝-俄国所藏黑水城文献 台湾《历史月刊》第95期 1995年12月 西夏文《三才杂字》考 (合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1995年6期 贾敬颜先生藏西夏陵园残碑拓片简说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西夏陵》 东方出版社1995年 整理拍摄俄国所藏黑水城文献记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6年1期 西夏古籍略说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6年3期 西夏文化的风采 《光明日报》 1996年9月3日 儒释兼融东西交汇-多元色采的西夏文化 台湾《历史月刊》第105期 1996年10月 额济纳旗绿城新见西夏文物考 (合作) 《文物》 1996年10期 西夏刑法试析 《民大史学》(创刊号) 1996年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品-西夏活字印本考 《北京图书馆馆刊》 1997年1期 西夏·宁夏·华夏 《宁夏日报》 1997年2月21日、2月28日 西夏皇族后裔考论 (与白滨、聂鸿音合作) 《辽金西夏史研究》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年 西夏活字版文献及其特点 台湾《历史文物》第七卷三期 1997年6月 西夏和回鹘对活字印刷的重要贡献 (与雅森●吾守尔合作)《光明日报》1997年8月5日 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现存最早的泥活字印本考 《今日印刷》 1998年2期 俄藏西夏文世俗文献目录 (合作)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2期 黑水城的发现与俄藏西夏遗书 (合作)《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8年11月 西夏《天盛律令》及其法律文献价值 法律史论集(第一卷) 法律出版社 1998年9月 西夏的饮食制度和风尚 《历史科学与理论建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4月 西夏文写本《文海宝韵》 《民族语文》 1999年4期 西夏文书和西夏史(西夏文书と西夏史) 日本《史滴》(早稻田大学)1999年12月 敦煌莫高窟北区西夏文文献译释研究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 第一卷 文物出版社 2000年 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西夏文文献初探 《敦煌研究》2000年3期 发现最早的汉文活字印本——黑水城出土西夏历书 《学术动态》2000年4期 回眸千年活字印刷术 《新闻出版报》2001年3月2日 百年西夏学 《光明日报》2001年3月27日 现存最早的汉文活字印本刍证 《中国印刷》2001年3、4期 千年活字印刷史概说 《固原师专学报》2001年4期 《文海宝韵》序言、题款译考 《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4期 西夏佛教新探 《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5期 黑水城出土活字版汉文历书考 《文物》2001年10期 西夏和西夏文化 《黄河论坛》第7期 西夏学百年回顾 《民族研究年鉴》2001年 西夏和西夏文化 《黄河文化论坛》第七期(2001年2期)2001年12月 国图藏西夏文文献价值 《中国文物报》2002年3月27日 西夏的藏传佛教 《中国藏学》2002年1期 西夏度量衡刍议 《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2期 简介英国藏西夏文献 《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 2002年增刊 国内现存出土西夏文献简明目录 (合作)《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 2002年增刊(二)民族历史、文化 中国民族史研四十年的重要贡献 《云南社会科学》 1990年2期 中国民族史学的社会功能 《民族研究》 1990年2期 十年来中国民族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与白滨合作)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0年11月 要重视和加强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研究 《思想战线》 1991年4期 试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 《思想战线》 1991年4期 论少数民族近代史研究 《云南社会科学》 1991年6期 积极开展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研究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1年10月 把中国民族史研究引向深入 《黑龙江民族从刊》 1992年2期 美国印第安人印象 (合作) 《世界民族研究》 1992年3-4期 积极开展新时期的民族调查工作 《民族研究》 1993年5期 拉萨西郊采访日记(三则) 《中国西藏》 1993年秋季号 历代民族政策简述 (合作) 《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九十年代发展战略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4月 西藏现代化和西藏人权 《民族研究》 1995年4期 振奋精神 勇于探索 开创民族史研究的新局面 《宁夏社会科学》 1996年6期 中国民族学的回顾与展望 《海峡两岸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与教学研讨会论文》1996年1月 重视家支问题 吸收德古参政议政 (合作) 《凉山民族研究》 1996年10月 略论凉山彝族地区人口和社会发展 (合作) 《凉山民族研究》 1996年10月 西藏宗教信仰和西藏人权 《民族研究》 1997年4期 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概述 《民族研究动态》 1997年1期 关于南昆铁路建成后的几点思考 《西南民族研究动态》 1998年3月,总第28期 西藏宗教信仰和西藏人权问题 《民族研究》 1997年4期 (中国佛教协会编《研究动态》1997年6 期转载(三)民族古文字、文献 我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的新阶段 《中国民族古文字》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 1982年编印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7年2月 中国民族古文字概说 《民族研究》 1984年5期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的史料价值 《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年2月 少数民族古文字与少数民族史研究 《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9年1月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整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1期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文字改革刍议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1期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综述 《文物》 1991年6期 中国民族古文字和中华民族文化 《民族语文研究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 女书和中国民族文字 《奇特的女书》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二十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合作) 书海出版社 1998年7月 风采各异、内涵丰富的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及其文献 台湾《历史文物》10卷3期, 000年3月(四)书评、序 国外研究西夏文、西夏史简况 (合作) 《民族史译文集》第三辑 1978年 评1983年北方民族史研究 《中国历史学年鉴》 1984年10月 评介西田龙雄西夏文研究专著四种 《民族语文》 1985年2期《西夏文物研究》评介 (合作) 《西北史地》 1986年3期 古文字研究的新成果-介绍《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 《民族研究动态》 1989 年2期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工作总结(执笔) 《民族研究动态》 1990年2期 一部翔实的少数民族断代史-评《唐代党项》 《民族研究动态》 1990年4期 一部包含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制度史新成果的好书-《中国政治制度史》读后 《民族研究动态》 1992年3期 喜读《凉山民族研究》 《凉山民族研究》 1993年 《俄藏黑水城文献》整理出版近况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96年3期 钟灵毓女书,中国又一绝 《奇特的女书》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 《陈述先生纪念集》序 《陈述先生纪念集》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1995年7月 十年心血 一部力作-评郭大烈、和志武的《纳西族简史》 《民族学》 1996年4期 西夏文献整理研究的新成果 (合作)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97年6期 透视中国人生归宿的门径—评徐吉军的《中国丧葬史》 《浙江学刊》2000年2期 熔铸多民族文化精粹—评铁木尔达瓦买提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词典》 《中国读书评论》2000年12期参与编辑辞书及其他著作21种 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 ( 编委、撰稿)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年6月 民族词典 (撰稿) 上海词书出版社 1987年8月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 (撰稿)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年 藏缅语语音和词汇 (撰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1月 社会科学重要理论关点综述(1978-1988) (撰稿) 学苑出版社 中国少数民族艺述词典 (撰稿) 民族出版社 1991年9月 藏缅语族语言词汇 (撰稿)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2年12月 中国历代官制大词典 (撰稿) 北京出版社 1994年1月 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词典 (副主编,撰稿)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6年 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 (撰稿) 人民出版社 1996年10月 敦煌学大词典 (编委、撰稿) 上海辞书出版社 辞海(1999年版) (编委,民族历史分科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年 民族史论丛 中华书局 1987年1月 中国民族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年 国民族关系史论文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8月16.国民族史研究(二)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89年6月 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0年11月 国民族史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1年10月 特的女书 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 藏缅语研究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7年6月 辽金西夏史研究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年8月 《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特约主编) 2002年增刊四、译文 (俄)西夏文字典《文海》和《文海杂类》及其在西夏辞书中的地位(原著苏联克恰诺夫) 《民族史译文》第三辑 1978年 (日)西夏文字(原著西田龙 与云雁合译) 《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三集 1984年6月 (日)西夏语音图《五音切韵》的研究(上、下)(原著西田龙雄)《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五集 1985年6月、第六集 1985年12 月 (俄)西夏语的结构(原著苏联克平)《中国民族史研究》(二) 1989年

湖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投稿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职称论文辅导发表,请联系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论文网。湖北民族学院学报操作流程:作者投稿→双方商谈版面费用→作者支付定金→我们送杂志社审稿→作者修改补充稿件→审稿通过(杂志社邮寄用稿通知或给杂志社打电话查稿)→作者支付剩余版面费用→杂志社按期刊登并给作者邮寄样刊(操作流程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与本人联系!)。医学类论文投稿邮箱:求采纳

湖北民族学院是一所省属民族高等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38年建立的湖北省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后改为恩施七师。1949年11月恩施解放后,学校更名为湖北省恩施师范学校,1977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恩施分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恩施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原恩施师专的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1989年被原国家教委正式命名为湖北民族学院。1998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原湖北民族学院与原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成新的湖北民族学院。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具有较高学术水准和重要社会影响的民族高等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 学校坐落在湖北省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市,校园依山傍水,丛林掩映,环境幽雅,气候宜人,是教学科研和学习的理想场所。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分桂花园、舞阳和土桥三个校区,建筑面积29万余平方米。学校建成了校园网,拥有有各类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电教室近 50个,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4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 51万余册,中外文期刊 1700多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在职教职工1226人,专任教师570余人,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300余人,有讲师等中级职称人员400余人, 有博士(含在读博士) 13人,硕士 100余人,享受国务院津贴者 4人,享受省政府津贴者8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3人。此外,学校还从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学校聘请客座教授60余人。 学校现有文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财经政法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成人暨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和艺术系、外语系、体育系、大学外语部、大学预科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6个直属教学单位以及一所拥有300张病床的二级甲等附属医院;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覆盖文、理、工、农、医、法、管理和教育等八个学科门类,有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英语、林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会计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美术学、音乐学、园林、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药学、财务管理、护理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城市规划、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法学等28个本科专业和法学、高级护理、中药学等3个专科专业,学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12个专业联合招收硕士生,有省级重点学科文艺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民族学。学校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全日制学生8000余人;学校成人教育暨职业技术教育面向社会招收56个本、专科专业学生,现有各类成教生6000余人。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被誉为“武陵山区的人才摇篮”。 学校以‘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应用开发研究,加强民族学课题研究’为科研指导方针,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少数民族地区优势和学科本身的优势,努力形成科研的地区特色、民族特色和学科特色。学校现有省级和院级学术研究机构4个,有系所合一的研究所20余个;《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分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和医学版,全部向国内公开发行。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92项,完成技术开发研究项目56项,鉴定成果37项,获国家专利16项,获国家级、部级奖5项,省级奖16项,州级奖30项,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5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75部。学校土家族研究已走在全国先进行列。 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不断加大两个文明建设力度,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本科教学工作1999年通过了教育部的合格评价。1998年、2000年学校连续两度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1999年被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被国家民委、省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崇高荣誉。 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迎接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学校上下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弘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把学校建设成为武陵山区一颗璀灿的明珠,为民族高等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 索引序列
  •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刘艳芳
  •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 湖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小芳
  • 湖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