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新中医杂志官网电话

新中医杂志官网电话

发布时间:

新中医杂志官网电话

新中医》杂志投稿须知 题目应简练、明确,并能反映论文的主题,题名所涉及的医学术语请用规范名,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避免使用非常用的缩写词,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副标题一般不提倡使用,在必要时才使用,一般用于同一研究课题的系列论文中。作者的署名只限于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的研究的工作者,并参加拟定文稿、能对内容完全负责和解释者。人名次序应按贡献大小排列。若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加注阿拉伯数字予以区分,如:“刘青松1,王一力2”。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对其他有贡献的人员,可在文未致谢中注明。稿件投出后要变更或增删作者,应由全部署名作者所在的单位分别出具证明确认,否则本刊不予受理。作者单位应置于作者署名之下,包括单位全称、城市名、邮政编码,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广东广州510405”。若署名的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根据作者姓名上加注的数字分别一一列出。摘要一般以100~300字为宜,以第三人称书写。应明确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试验的方法、研究成果和终结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其重点是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能写入公式和图表。关键词应能确切反映研究的对象,一般为3~8个,使用主题词时,主题词应从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主题词表》中查出。中图分类号采用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标注。文献标识码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书写,由本编辑部填写。文章编号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书写,由本编辑部给出。收稿日期以本部收到来稿日期为准,由本编辑部填写。基金项目应注明基金的名称、编号,并请附寄基金立项复印件,以作统计资料用。第一作者简介包括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引言应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宜与摘要雷同,也不要作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正文是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书写时应特别注意层次标题、插图、表格、量、单位、数字和外文字符的正确使用。(1)正文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2)表格与插图表格应结构简洁,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应用电脑绘制或用碳素墨水绘制在绘图纸上。插图必须线条均匀、清晰、主线和辅线粗细比例约为2∶1。图中文字、数字、各种符号必须与正文一致。图勿过大或过小,每图不超过10cm×10cm。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如为照片时,应层次清晰、反差合适、剪裁恰当。(3)量和单位书写时应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的使用应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部门于1986年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4)医学名词术语中医名词术语以《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及《中医大词典》为准。中西药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大词典》、《常用中药处方用名规范表》(中国中医药学会编辑学会审定试行)为准。临床上常用的英文缩写名词在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加中文注明。(5)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黑体等。生物学中的属(含属)以下的拉丁文字名下应用铅笔加上底线。数学式、化学式等带有上、下角字符时,每一字符的大小写和所处位置应非常明了。讨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地指出论文的主要结果、论点和总体概括。也可以在结论和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和待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注意不同文章载体的录入格式:[1]万锦中国大学学学报论文文摘(1993-1999)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联系地址在稿件首页或未页的脚注注明第一作者及联系人的单位、邮政编码、地址、电话、E-mail等著作权保护与技术保密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在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本刊谢绝不合要求的来稿。另外,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等,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这些数据库收录,请来稿时声明。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修改、删减、退改等加工处理,不同意本刊修删者亦请事先声明。反对一稿多投投稿者请自留底稿,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可来电来函向我刊查询。来稿一经发表,按篇、按质量酌付稿酬,并赠送样刊。在致作者的稿费中包括各类文摘、数据库、光盘版应付作者的作品使用费。

刊名:新中医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周期:月刊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0256-7415CN:44-1231/R邮发代号:46-3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新中医创刊时间:196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新中医》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一份国家级综合性中医药科技期刊。创刊30多年,一直以提高水平、《新中医》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创办于1969年10月,1972年经卫生部批准,正式向全国公开发行,当时为双月刊,1981年改为月刊,并正式向国外公开发行,为全国最早向国外发行的中医期刊。 学术论坛、专家经验、铁涛医话、临床论著、实验研究、中医急症、肝病证治、皮肤病证治、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中医外治、临床报道、尿石通征文、用药心得、医案精华、古方新用、验方介绍、随笔杂谈、病例报告、综述等专栏。

新中医杂志官网电话号

刊名:新中医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周期:月刊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0256-7415CN:44-1231/R邮发代号:46-3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新中医创刊时间:196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新中医》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一份国家级综合性中医药科技期刊。创刊30多年,一直以提高水平、《新中医》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创办于1969年10月,1972年经卫生部批准,正式向全国公开发行,当时为双月刊,1981年改为月刊,并正式向国外公开发行,为全国最早向国外发行的中医期刊。 学术论坛、专家经验、铁涛医话、临床论著、实验研究、中医急症、肝病证治、皮肤病证治、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中医外治、临床报道、尿石通征文、用药心得、医案精华、古方新用、验方介绍、随笔杂谈、病例报告、综述等专栏。

新中医》杂志投稿须知 题目应简练、明确,并能反映论文的主题,题名所涉及的医学术语请用规范名,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避免使用非常用的缩写词,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副标题一般不提倡使用,在必要时才使用,一般用于同一研究课题的系列论文中。作者的署名只限于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的研究的工作者,并参加拟定文稿、能对内容完全负责和解释者。人名次序应按贡献大小排列。若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加注阿拉伯数字予以区分,如:“刘青松1,王一力2”。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对其他有贡献的人员,可在文未致谢中注明。稿件投出后要变更或增删作者,应由全部署名作者所在的单位分别出具证明确认,否则本刊不予受理。作者单位应置于作者署名之下,包括单位全称、城市名、邮政编码,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广东广州510405”。若署名的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根据作者姓名上加注的数字分别一一列出。摘要一般以100~300字为宜,以第三人称书写。应明确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试验的方法、研究成果和终结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其重点是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能写入公式和图表。关键词应能确切反映研究的对象,一般为3~8个,使用主题词时,主题词应从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主题词表》中查出。中图分类号采用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标注。文献标识码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书写,由本编辑部填写。文章编号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书写,由本编辑部给出。收稿日期以本部收到来稿日期为准,由本编辑部填写。基金项目应注明基金的名称、编号,并请附寄基金立项复印件,以作统计资料用。第一作者简介包括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引言应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宜与摘要雷同,也不要作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正文是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书写时应特别注意层次标题、插图、表格、量、单位、数字和外文字符的正确使用。(1)正文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2)表格与插图表格应结构简洁,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应用电脑绘制或用碳素墨水绘制在绘图纸上。插图必须线条均匀、清晰、主线和辅线粗细比例约为2∶1。图中文字、数字、各种符号必须与正文一致。图勿过大或过小,每图不超过10cm×10cm。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如为照片时,应层次清晰、反差合适、剪裁恰当。(3)量和单位书写时应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的使用应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部门于1986年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4)医学名词术语中医名词术语以《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及《中医大词典》为准。中西药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大词典》、《常用中药处方用名规范表》(中国中医药学会编辑学会审定试行)为准。临床上常用的英文缩写名词在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加中文注明。(5)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黑体等。生物学中的属(含属)以下的拉丁文字名下应用铅笔加上底线。数学式、化学式等带有上、下角字符时,每一字符的大小写和所处位置应非常明了。讨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地指出论文的主要结果、论点和总体概括。也可以在结论和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和待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注意不同文章载体的录入格式:[1]万锦中国大学学学报论文文摘(1993-1999)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联系地址在稿件首页或未页的脚注注明第一作者及联系人的单位、邮政编码、地址、电话、E-mail等著作权保护与技术保密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在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本刊谢绝不合要求的来稿。另外,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等,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这些数据库收录,请来稿时声明。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修改、删减、退改等加工处理,不同意本刊修删者亦请事先声明。反对一稿多投投稿者请自留底稿,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可来电来函向我刊查询。来稿一经发表,按篇、按质量酌付稿酬,并赠送样刊。在致作者的稿费中包括各类文摘、数据库、光盘版应付作者的作品使用费。

新中医杂志官网电话号码

新中医除了手稿,也可用电脑方格稿纸打印,软件如WPS97、WPS2000等。投稿邮箱: QQ:1328832741 新中医学术探讨、临床报道、针灸经络、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专栏及字数在2500以上的文稿,要求撰写提要。提要要求在300字以内,文字宜简炼。来稿要附单位介绍信,作者单位负责文稿的作者名单、资料核实及保密审查。投稿者应声明未一稿两投。回复很慢。4个月内未通知作者决定刊用的,作者可将稿件自行处理。自留底稿。也可以在线投稿。地址在下。

编辑单位:《新中医》编辑部 社 长: 主 编:郭桃美 主 任:郭桃美国内刊号:44-1231/R 国际刊号:0256-7415 邮发代号:46-38 定 价:15 电 话:020-36585485、6585489 传 真:020-36590326 EMAIL :, 网 址: 地 址:广州市机场路12号大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邮政编码:510405

新中医杂志官网订阅电话

刊名:新中医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周期:月刊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0256-7415CN:44-1231/R邮发代号:46-3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新中医创刊时间:196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新中医》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一份国家级综合性中医药科技期刊。创刊30多年,一直以提高水平、《新中医》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创办于1969年10月,1972年经卫生部批准,正式向全国公开发行,当时为双月刊,1981年改为月刊,并正式向国外公开发行,为全国最早向国外发行的中医期刊。 学术论坛、专家经验、铁涛医话、临床论著、实验研究、中医急症、肝病证治、皮肤病证治、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中医外治、临床报道、尿石通征文、用药心得、医案精华、古方新用、验方介绍、随笔杂谈、病例报告、综述等专栏。

编辑单位:《新中医》编辑部 社 长: 主 编:郭桃美 主 任:郭桃美国内刊号:44-1231/R 国际刊号:0256-7415 邮发代号:46-38 定 价:15 电 话:020-36585485、6585489 传 真:020-36590326 EMAIL :, 网 址: 地 址:广州市机场路12号大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邮政编码:510405

新疆中医药杂志官网电话

全世界120种以上 属中文名:蒲公英属 属拼音名:pugongyingshu 属拉丁名:Taraxacum 描 述:Taraxacum W 蒲公英属,菊科,120种以上,大部产北温带,少数产热带南美,我国近100种,其中如蒲公英T mongolicum H-M入药,橡胶草Tkoksaghyz R 的根含橡胶6-28%,新疆、甘肃、陕西等地有栽培。多年生草本;叶基生,倒向羽状分裂或琴状羽状分裂或有时近全缘;头状花序生于花茎之顶,花全部舌状,两性,黄色或白色;总苞片2列,外面的较小而广展或下弯,内面的直立而狭;花序托秃裸;瘦果纺锤形,有棱,顶部延长成一喙,喙端冠毛丰富。 部分物种: 阿尔泰蒲公英 白花蒲公英 白缘蒲公英 白缘蒲公英(原变种) 斑叶蒲公英 苍叶蒲公英 藏蒲公英 策勒蒲公英 长角蒲公英 长锥蒲公英 朝鲜蒲公英 川甘蒲公英 川西蒲公英 垂头蒲公英 葱岑蒲公英 葱岭蒲公英 大刺蒲公英 大头蒲公英 丹东蒲公英 滇北蒲公英 东北蒲公英 东天山蒲公英 短喙蒲公英 堆叶蒲公英 多裂蒲公英 多毛蒲公英 多葶蒲公英 二色蒲公英 反苞蒲公英 绯红蒲公英 粉绿蒲公英 光苞蒲公英 光果蒲公英 寒生蒲公英 和田蒲公英 黑柱蒲公英 红果蒲公英 红角蒲公英 华蒲公英 荒漠蒲公英 灰果蒲公英 尖角蒲公英 角苞蒲公英 芥叶蒲公英 拉萨蒲公英 丽江蒲公英 林周蒲公英 参考资料:植物通网 蒲公英别名: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凫公英(《千金方》)、蒲公草、耩褥草(《唐本草》)、仆公英(《千金翼方》)仆公罂(《本草图经》)、地丁(《本草衍义》)、金簪草(《士宿本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救荒本草》)、鹁鸪英(《庚辛玉册》)、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谱》)、黄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纲目》)、奶汁草(《本经逢原》)、残飞坠(《生草药性备要》)、黄狗头(《植物名实图考》)、卜地蜈蚣、鬼灯笼(《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义》)、双英卜地(《贵>>民间方药集》)、黄花草、古古丁(《江苏植药志》)、茅萝卜(《四川中药志》)、黄花三七(《杭州药植志》) 蒲公英花期-3~8月 使用部位-花、叶、茎、根 蒲公英介绍 蒲公英又称尿床草,对于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叶子还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根则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疗胆结石、风湿,不过在没有专业医师指导下还是不要擅自使用为佳,花朵煎成药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说是非常有用的一种香药草,新鲜蒲公英要选择叶片干净、略带香气者,干燥蒲公英则选颜色灰绿、无杂质、干燥者 蒲公英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长,单一或分枝,外皮黄棕色。叶根生,排成莲座状,狭倒披针形,大头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缘或有数齿,先端稍钝或尖,基部渐狭成柄,无毛蔌有蛛丝状细软毛。花茎比叶短或等长,结果时伸长,上部密被白色珠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长约5cm;总苞片草质,绿色,部分淡红色或紫红色,先端有或无小角,有白色珠丝状毛;舌状花鲜黄色,先端平截,5齿裂,两性。瘦果倒披针形,土黄色或黄棕色,有纵棱及横瘤,中产以上的横瘤有刺状突起,先端有喙,顶生白色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生于路旁、田野、山坡。产于全国各地。 蒲公英药材 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圆柱形,多弯曲长3-7cm,棕褐色,根头部有茸毛,叶破碎,完整叶片为倒披针形,暗灰绿色或绿褐色,边缘浅裂或具有羽状缺刻,基部下延成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花葶1至数条,头状花序顶生,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有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药用部位 干燥的全草。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咽炎、急性扁桃体炎 应用参考 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混合饭后服。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花语 蒲公英:有着充满朝气的黄色花朵,花语是“停不了的爱”。 紫蒲公英:呈淡紫色的蒲公英,花语是‘传说的紫色’,属性暗。 飞箭蒲公英:冠以飞箭之名的蒲公英,花语是‘瞄准弹珠’,属性风。 ---------------------------------- 蒲公英茶 材料: 干燥蒲公英75克、水1000cc 作法: 1.将蒲公英洗净,放入锅中,加水淹过蒲公英 2.大火煮沸后盖上锅盖,小火熬煮一小时 3.滤除茶渣,待凉后即可饮用 ---------------------------------- 蒲公英、公英、鲜公英、黄花地丁。 蒲公英中药配伍: 配夏枯草:清热;配地丁:清热解毒;配金银花:消痈化疡;配决明子:清热泻火。 蒲公英药性说明: 甘寒清解,苦以开泄,功专解毒消肿,为治乳痈要药。兼有利湿之功。 蒲公英功效: 1.清热解毒 可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 2.消痈散结 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 蒲公英用途: 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疮痈。 实火热毒上攻,目赤咽肿,口舌生疮。 热毒疮疡,乳痈肿痛,疔毒内攻。 肺痈咳吐脓血,肠痈腹痛发热。 2,利湿:可治热淋涩痛,及湿热发黄。 蒲公英主治: 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蒲公英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l两(大剂2两);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蒲公英临床应用: 1.用于烧伤合并感染:以鲜蒲公英捣烂,加入少许75%酒精调敷患处。(《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5):301) 2.治疗胃痛:蒲公英20~30g,丹参25~30g,白芍15~30g,甘草10~30g,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2):33) 3.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蒲公英30g,柴胡10g,郁金12g,川楝6g,刺针草30g。水煎服。(《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第33页) 4.治疗腮腺炎:以鲜蒲公英30g捣碎,加入1个鸡蛋清中搅匀,加冰糖适量,捣成糊状,外敷患处。日换药1次。(《中药现代临床应用手册》1993;12) 1.急性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各12g,水煎服。 2.乳腺炎、阑尾炎、疮疖疗肿: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各15g,山甲、当归、赤芍各10g,水煎服,或单用其鲜品捣烂局部外敷。 3.目赤红肿:蒲公英30g,黄芩10g,水煎,熏洗患眼。 4.尿路感染:蒲公英30g,萆解、生蒲黄、木通、车前子各10g,水煎服。 注意事项: 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1.用量过大 常规用量煎服后,偶见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轻度泄泻。大剂量(30g/kg)灌服煎剂3天,可见实验兔子肝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浊肿,肾小管变窄,其它无明显改变。小鼠和兔亚急性毒性试验,尿中可出现少量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 2.过敏反应 服用蒲公英煎剂、蒲公英酒浸剂后,个别人会出现荨麻疹、全身瘙痒等过敏反应。蒲公英注射剂静脉滴注后,亦偶有寒战、面色苍白、青紫或精神症状。 3.药不对证 主要是寒热不分,不加辨证而滥用蒲公英治疗各种感染。临床上所见的感染多数为热证,用蒲公英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但少数感染属于阴寒证,无热象,病程多较长,病人体质虚弱。笔者普见有人用大剂量蒲公英治疗阴寒证,结果病人出现食欲减退、倦怠、疲乏、出虚汗、面色苍白。感染灶并无好转之象。将蒲公英清热解毒的作用简单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滥用,会产生不良反应。 来源: 为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的全草。 蒲公英产地分布: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蒲公英化学成分: 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胆碱(Choline)、菊糖(Inulin)和果胶 (Pectin)等。同属植物药用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的根中含蒲公英醇(Tarax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φ-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β-香树脂醇(βAmyrin)、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胆碱、有机酸、果糖、蔗糖、葡萄糖、葡萄糖甙以及树脂、橡胶等。叶含叶黄索(Lutein)、蝴蝶梅黄索(Violaxanthin)、叶绿醌 (Plastoquinone)、维生素C50~70毫克/100克和维生素D5~9毫克/100克。花中含山金车二醇(Arnidiol)、叶黄素和毛莨黄索(Flavoxanthin)。花粉中含β-谷甾醇、5α-豆甾-7- 烯-3β-醇(5α-Stigmast-7-en-3β-ol)、叶酸(Folic acid)和维生素 C。绿色花萼中含叶绿醌。花茎中含β-谷甾醇和β-香树脂醇。又本品含考迈斯托醇(Coumestrol)、核黄素 43 微克/克和胡萝卜素7~8%。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蒲公英素(taraxo- 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icin)、菊糖、果胶及胆碱等。

这些野果大的如莲藕,色泽微红,小的约甘蔗粗细,色泽嫩白水灵。八月瓜和中华圣果都是该野果的名称,因生长地多在长江流域的大山里,常人极难见到它。从这个层面讲,它算“奇珍异果”,却非保护植物。  这种野果真能防癌治癌,还可治疗很多疑难杂症?资料表明,它含糖、维生素c、12种氨基酸,以及人体无法合成的蛋氨酸等。由此,专家认为,说它防癌勉强靠谱,治癌则是无稽之谈。

无花果中已知含有18种氨基酸,10种为人体所必需,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C的含量尤其丰富;同时也是富硒水果,其含硒量是食用菌的100倍,是大蒜的400倍;所含有20%左右的果糖和葡萄糖,极易为人体所吸收利用。无花果降低癌症的发病率果实乳汁对肉瘤、乳瘤、腺癌、白血病、淋巴肉瘤均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各类恶性肿瘤,包括舌癌、肺癌、腮腺癌、胃癌、肝癌、结肠癌、肾癌等。食方:鲜无花果50克,瘦肉100克,水炖半小时,服汤吃肉。连服一段时间,不少于30天。也可用无花果15克,开水冲泡代茶,天天饮服。无花果降血糖无花果水提取液,具有降低血糖作用。食方:无花果15克,宁夏枸杞子10克,加水煎沸。代茶饮,每日1剂,最后嚼服无花果及枸杞子。也可用无花果50克,苦瓜100克,均切成片状,加水煮汤,调味可饮食,连服7--10天。 无花果降血脂降低了无花果所含的脂肪酶、水解酶等有降低血脂和分解血脂的功能,可减少脂肪在血管内的沉积,进而起到降血压、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无花果调理肠胃健康无花果酵素与胃液混合,有助消化,但宜生食。食欲欠佳者,每日可嚼服无花果,每次1枚,每日3次,以饭前1小时为宜。对习惯性便秘,痔疮出血,慢性胃炎等疾病,服之亦有效。无花果含有苹果酸、柠檬酸、脂肪酶、蛋白酶、水解酶等,能帮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促进食欲,又因其含有多种脂类,故具有润肠通便的效果。无花果治疗咽喉病无花果两枚,开水冲泡,代茶频饮;无花果鲜果晒干研末,吹咽喉部;无花果15克,水煎后加冰糖适量调服,代茶频饮之。

全世界120种以上 属中文名:蒲公英属 属拼音名:pugongyingshu 属拉丁名:Taraxacum 描 述:Taraxacum W 蒲公英属,菊科,120种以上,大部产北温带,少数产热带南美,我国近100种,其中如蒲公英T mongolicum H-M入药,橡胶草Tkoksaghyz R 的根含橡胶6-28%,新疆、甘肃、陕西等地有栽培。多年生草本;叶基生,倒向羽状分裂或琴状羽状分裂或有时近全缘;头状花序生于花茎之顶,花全部舌状,两性,黄色或白色;总苞片2列,外面的较小而广展或下弯,内面的直立而狭;花序托秃裸;瘦果纺锤形,有棱,顶部延长成一喙,喙端冠毛丰富。 部分物种: 阿尔泰蒲公英 白花蒲公英 白缘蒲公英 白缘蒲公英(原变种) 斑叶蒲公英 苍叶蒲公英 藏蒲公英 策勒蒲公英 长角蒲公英 长锥蒲公英 朝鲜蒲公英 川甘蒲公英 川西蒲公英 垂头蒲公英 葱岑蒲公英 葱岭蒲公英 大刺蒲公英 大头蒲公英 丹东蒲公英 滇北蒲公英 东北蒲公英 东天山蒲公英 短喙蒲公英 堆叶蒲公英 多裂蒲公英 多毛蒲公英 多葶蒲公英 二色蒲公英 反苞蒲公英 绯红蒲公英 粉绿蒲公英 光苞蒲公英 光果蒲公英 寒生蒲公英 和田蒲公英 黑柱蒲公英 红果蒲公英 红角蒲公英 华蒲公英 荒漠蒲公英 灰果蒲公英 尖角蒲公英 角苞蒲公英 芥叶蒲公英 拉萨蒲公英 丽江蒲公英 林周蒲公英参考资料:植物通网

  • 索引序列
  • 新中医杂志官网电话
  • 新中医杂志官网电话号
  • 新中医杂志官网电话号码
  • 新中医杂志官网订阅电话
  • 新疆中医药杂志官网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