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植物生理学论文英文文献怎么写

植物生理学论文英文文献怎么写

发布时间:

植物生理学论文英文文献怎么写

花flower草grass树tree植物plant

植物plant 树叶leaf

en

中国植物发育生物学若干重要领域的研究回顾_百度文库希望您满意!

植物学英文文献怎么写

你可以去知网找一下

植物plant 树叶leaf

botany

这些都是名字的缩写,学位的缩写只有PhD,MD,BD啊,英文文献好像是不标学位的给你几个示范一下,都是根据国标写的。 作者 文章名 刊物类型 刊物 年度,期卷号:页码范围 [ ] Nikolaev Yu A, Gas Deton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es[J] Combustion, Explosion, and Shock Waves, 2003, 39(4): 382-410 [ ] LCYang, P H D Key Parameters for Controlling of Function Reliability in “None1 Tube” Explosive Transfer System[C], 1999: AIAA99-31211 [ ] Peng Jinhua, Tang M One of the Applications of Dust Explosions – Nonel System[J] Archivum Combustionis, 1989(9): 223-229 [ ] Liu Dabin, Jiang Rongguang, Yang D The 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of Nonel Tube in Its Detonation Growth Process[J/OL]: 93-96

植物生理学论文英文文献

★植物组织培养(PlantTissueCulture):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外植体explant),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包括营养、激素、温度、光照、湿度)进行培养,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主要有原生质体(Protoplast),悬浮细胞,组织(愈伤组织Callus、茎尖分生组织),器官(胚,花药,子房,根和茎)的培养。其中最常见的是愈伤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Callus):原指植物在受伤之后于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在组培中则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植物细胞全能性(Cellulartotipotency):任何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珠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Haberlandt,1902) ★微(快)繁步骤(micropropagation): 母株(完整)→外植体(母株的一小部分,种子亦可)→接种到培养基上→长芽(继代增殖)→长根(试管外生根亦可)→练苗,驯化→完整植株 ★组培发展简史:细胞学说:Schleiden和Schwann。探索:20世纪初,Haberlandt提出“细胞全能性”(1902);1904年,Hanning培养萝卜和辣根菜的胚成功;Laibach(1925,1929)亚麻种间杂种胚培养成功,证明胚培养在植物远缘杂交上可利用;1922年,Robiins(美)和Kotte(德)离体根尖培养成功。奠基:Gautheret,White和Nobecourt,组培奠基人。White和Gautheret发现了B族维生素和生长素;Skoog(1944)和Skoog和崔(1951)等发现腺嘌呤和生长素的比例控制芽和根的形成,Overbeek等(1941)首次将椰子汁(CM)作为添加剂,Steward等在胡萝卜组培也使用CM;1952年,Morel和Martin首次证实通过茎尖离体培养可获无病毒植株;1953-1954年,Muir单倍体培养获得成功;1955年,Miller分离出激动素(KT);1957年,Skoog和Miller提出植物激素控制器官形成的概念;1958年,Steward首次证实Haberlandt的细胞全能性设想;Wickson和Thimann指出CTK打破腋芽休眠;Murashige发展快繁技术;1958-1959年,Reinert和Steward胡萝卜愈伤组培中形成体细胞胚。迅速发展:1971年,Takebe首次由烟草原生质体获得再生植株;1972年,Carlson获得烟草的第一个体细胞杂种;1964年,Guha和Maheshwari由毛曼佗罗离体花药培养胚;1960年,Morel提出离体无性繁殖兰花。……(具体seesee书本或课件) ★组培意义:1、基础理论研究(试验体系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广泛用于细胞、组织的代谢生理及其它生化等方面的研究(如分化问题))。2、应用研究(无性繁殖系快速繁殖的生产、试管苗的商品化,遗传育种,种质保存,克服远缘杂交,种质资源创新,获得转基因植株)。 ★组培应用前景:1、作物育种上的应用(1、花药和花粉培养2、胚胎培养3、细胞融合4、基因工程5、培养细胞突变体6、种质保存)2、作物脱毒和快繁上的应用(马铃薯,兰花)3、在植物有用产物生产上的应用4、在遗传、生理、生化和病理研究上的应用。 ★植物激素调控:auxin/CTK>1(促进生根);=1(愈伤组织);<1(促进发芽) ★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在组织培养中,不分裂的静止细胞,放在一定的培养基上后,细胞重新进入分裂状态。一个成熟的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的过程叫脱分化。 ★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经历了脱分化后,能再分化而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再分化途径:1、器官发生方式(是指在外植体或愈伤组织的不同部位分别独立形成茎、芽和根,它们为单极性结构,各有维管束与外植体或愈伤组织相连,但在不定芽和不定根之间没有共同的维管束将两者连在一起。)2、胚胎发生方式(外植体直接或通过愈伤组织或悬浮培养产生胚状体。) ★胚状体(embryoid):是指在组织培养中起源于一个非合子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形成的具有双极性的胚状结构。其特点有:1、不同于合子胚,因为它不是两性细胞融合产生。2、不同于孤雌/雄胚,因为它不是无融合生殖的产物。3、不同于器官发生方式形成的茎芽和根,因为它经历了与合子胚相似的发育过程且成熟的胚状体是双极性结构。 ★器官发生途径:1、茎尖或茎段培养产生腋芽。2、直接不定芽发生:器官的小块组织在培养基上培养直接诱导产生不定芽。3、间接不定芽发生:器官的小块组织在培养基上培养后先去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分化诱导产生不定芽或不定根。 ★胚胎发生方式:1、直接胚胎发生(从培养物中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直接分化成胚,中间不经过愈伤组织)2、间接胚胎发生(外植体先愈伤化,然后由愈伤组织细胞分化成熟) 球型胚(globalembryo)→心型胚(heart-stageembryo)→鱼雷型胚(torpedo-stageembryo)→子叶型胚(cytoledon-stageembryo) ★人工种子:是指利用细胞的全能性将离体培养所产生的体细胞或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能力的分生组织(胚状体,茎和茎段)包裹在一层含有营养物质并具有保护功能的外膜内形成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小颗粒。 结构包括人工种皮,胚状体(分生组织),人工胚乳。 ★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步骤:1、获得无菌外植体,建立起无菌培养体系。2、进行增殖,不断产生不定芽或胚状体。3、生根培养。4、试管苗移栽。 ★外植体选择的原则:1、必须含有活细胞。2、幼嫩组织所含活跃分裂的细胞比例高。3、母珠必须健康并且无任何腐烂或生病的迹象。4、母珠必须活跃生长并且不会立即进入休眠。 ★外植体的确定选择:1、茎尖(园艺植物组织培养中应用最多,繁殖率高,不易发生遗传变异,但取材有限);2、茎段(采用嫩茎的切段促进腋芽萌发,取材容易);3、叶(幼嫩叶片组织通过愈伤组织或不定芽分化产生植株,取材容易,操作方便,但易发生变异);4、花球和花蕾;5、种子、根、块根、块茎、花瓣等。 ★消毒的原则:消毒剂与外植体应接触足够长的时间以除去外植体表面的微生物,但应尽量减少对外植体细胞的破坏。 ★消毒方法:冲洗植物材料除去泥土等大的颗粒→浸入70-75%乙醇,有利于植物表面的浸湿→用5-20%NaClO溶液(加1滴表面活性剂)表面消毒5-10min→用无菌水冲洗至少3遍→与消毒剂接触过的切面在转移到无菌培养基前应切去,因为消毒剂会杀死外露的细胞从而影响营养吸收→切取外植体,通常为10mm的茎段和直径10mm的叶片部分(太大激素作用减弱,太小则不易成活)。 ★消毒注意事项:1、表面消毒剂对植物组织是有害的,应正确选择消毒剂的浓度和处理时间,以减少组织的死亡。2、在表面消毒后,必须用无菌水漂洗材料3次以上以除去残留杀菌剂,但若用酒精消毒,则不必漂洗。3、与消毒剂接触过的切面在转移到无菌基质前需将其切除,因为消毒剂会阻碍植物细胞对基质中营养物质的吸收。4、若外植体污染严重则应先用流水漂洗1小时以上或先种子培养得到无菌种苗,然后用其各个部分建立组织培养。5、HgCl2效果最好,但对人的危害最大,用后要用水冲洗至少5次。 ★茎尖培养:切取茎的先端部分或茎的分生组织部分进行无菌培养。 步骤:无菌培养的建立→芽的诱导→生根培养→试管苗的移栽(遗传变异) 注意点:试管苗移栽过程中,由异养→自养,恒温→温差,无菌→有菌,光弱→光强,湿度高→湿度低,应该保持苗的水分平衡(加塑料薄膜和使用喷雾机),选择适当的基质,注意光、温的条件。 ★安祖花:叶片→诱导愈伤组织→诱导芽→诱导根生根 ↓↑ 增殖→切根→芽的增殖→再培养→壮苗→生根之前 不定胚的诱导:组织片→含有2,4-D的培养基上→产生不定胚→去除2,4-D的培养基上→球型胚→心型胚→鱼雷型胚→植物体。 不定芽的诱导:用BA诱导,在球、心、鱼雷时要去除BA。 ★胚胎培养的意义:1、对于胚乳发育不良或胚与胚乳间不亲和的材料进行离体胚培养,有助于远缘杂交获得成功。2、为研究胚在各个发育时期的营养需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3、能对整个胚及其各部分的再生潜力进行研究。 ★胚培养中的两个重要问题:1、胚剥离的方法:剥离的最佳时间是授粉后13-15天。2、培养基的成分:找到合适的培养基,在胚培养中加入蔗糖(能源、保持适当渗透压)。 ★花药培养方法: 取材地点:大田和温室 取材:大多采用单核期的花粉培养,因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频率较高。 花粉时期的确定:常采用醋酸洋红-碘化钾染色,再压片镜检。实际操作中常根据花蕾长度、大小与花粉年龄的相关性确定。 预处理:低温、高温或交叉处理 培养基:有MS,Nitsch,Miller,B5和N6。低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结合,高浓度的蔗糖对花粉的诱导生长有一定作用。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对提高诱导频率也有一定效果。 消毒、接种和培养:花药→在烧杯中研碎(有溶剂)→过滤→浓度梯度离心→收集中间层→离心 单倍体的鉴定和加倍处理:单倍体用2%秋水仙素处理24小时,愈伤组织细胞自然加倍。 ★花粉花药培养的意义:1、在单倍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表现型和基因型一致,一旦发生突变,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在当代就可表现出来,因此单倍体是体细胞遗传研究和突变育种的理想材料。2、在品种间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F1代花药培养得到单倍体后,经染色体加倍立即成为纯合二倍体,从杂交到获得不分离的杂种后代单株只需要2个世代和常规育种相比,显著缩短了育种年限。 ★花药培养步骤(用改良的NLN培养基): F1代花药→形成小孢子→分离小孢子→形成愈伤组织→形成胚→单倍体植株→纯合二倍体 ↓ 形成胚→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形成纯合二倍体 ★原生质分离:酶(纤维素酶,离析酶) 步骤:叶片表面消毒→去除表皮→叶碎片漂浮在含有酶和渗透压稳定剂的溶液中→培育→原生质体沉到培养皿底部→除去酶溶液→将原生质体移入CPW清洗→离心→清洗基质两次→重悬浮于培养基→除去小的个体,用血球计计数→调整到合适的密度重悬浮于培养基。 ★原生质体的培养: 培养基:MS+NAA0ppm+BA5ppm+3%蔗糖+9%甘露醇 注意:1、原生质体分离后,非常脆弱,需要渗透压保护剂的保护直到细胞壁形成。 2、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水平要做适当调整。 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营养需求(NH4+不能过多),渗压剂,培养密度(105/mL), 贮藏条件(通常在黑暗处)。 培养方法:液体基质培养法,半液体基质培养法,固体基质培养法,看护培养。 固体培养的步骤:原生质体移入培养基→1体积含原生质体的培养基与1体积含琼脂糖(40℃)的培养基混和→倒转培养皿在25℃下培养→原生质体重新产生细胞壁并分裂成细 胞团→细胞团于琼脂糖基质中传代培养,培养基中应减少渗压剂以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诱导分化成植物的根,茎。 ★原生质体分离培养的意义:1、除去了细胞壁为植物细胞之间的融合扫平了障碍,同时叶为制造新杂种开辟了道路。2、原生质体可摄入外源DNA,细胞器、细菌或病毒颗粒,这些特性与植物全能性相结合为高等植物的遗传饰变打下基础。3、获得细胞无性系和选育突变体的优良起始材料。 ★原生质的融合概念:从同一个种或不同种分离得到的原生质体在适当的条件下融合得到细胞核物质和细胞质物质的混和。 ★体细胞杂交:完全不经过有性过程,只通过体细胞融合制造杂种的方法称为体细胞杂交。 ★原生质体融合方法:自发融合,诱发融合(NaNO3处理,高PH-高浓度钙离子处理,PEG处理,电融合) PEG法: 取材(1、从绿色叶片上分离得到的原生质体。2、来源于同种或不同种的细胞悬浮培养物上分离出的无色原生质体)-这样异核体和母体就可分辨开。 →分别取在含有13%甘露醇的CPW上悬浮培养的原生质体(密度2×105)4mL,混和在100g的转速下离心10min,将原生质体放入5%基质→加入30%(w/v)PEG2mL,使原生质体的外膜不稳定,放置10min→每隔5min加入原生质体培养基稀释PEG以促进原生质体融合。每次稀释后轻微摇动原生质体就会重悬浮→混和物在100g下离心10min,离心后在不含PEG的培养基中清洗→离心,在相同的培养基上重悬浮。 PEG法的缺点:有毒,融合率低:不超过1% 对称融合:父母均未处理,对后代贡献一样。 不对称融合:父母本在后代中贡献不同,射线处理,化学处理 IOA(不影响核的分裂而影响细胞质分裂) ★胞质杂种: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使两种不同来源的核外遗传成分(细胞器)与一个特定的核基因组结合在一起,就形成胞质杂种。 体细胞杂种和胞质杂种的鉴定方法:形态学,细胞学,分子遗传学。 ★园艺植物脱毒: 热处理脱毒: 原理:在高于正常温度下,植物组织中的很多病毒可被部分或完全钝化,而很 少伤害甚至不伤害寄主组织。 方法:热水处理(对休眠芽效果好),热空气处理(对活跃生长的茎尖效果好) 热空气处理方法:空气温度35-40℃,持续时间:随处理对象不同而变化,几分钟-几星期。 注意点:不能一下子放入高温中,要逐步加温使之适应。并保持湿度和光照。 局限性:1、并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对热处理敏感 2、对等径和线状的病毒及类菌质体引起的病害是有效的。 3、热处理后只有一小部分植株能够存活 ★茎尖分生组织:指茎的最幼龄叶原基上方的一部分,最大直径约100μm,最大长度为 250μm。 ★茎尖:由顶端分生组织及其下方的1-3个叶原基一起构成的。 ★茎尖培养脱毒: 原理: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受感染的植物中顶端分生组织通常不含或仅含低浓度的病毒,其它的植物组织离茎尖的距离越远则病毒含量越高。 影响茎尖培养脱毒效果的因素:培养基,外植体大小(脱毒效果跟外植体大小呈负相关,茎尖的成活率与茎尖大小呈正相关),贮存条件(光照培养优于暗培养),外植体的生理状态(活跃生长的芽,顶芽的效果比腋芽好,切割芽的时间) ★通过愈伤组织培养脱毒: 原理:在由受感染的组织形成的愈伤组织中,并非所有的细胞都均匀一致地带有该种病原体。 产生原因:1、病毒的复制速度跟不上细胞的增殖速度 2、有些细胞通过突变获得了抗病毒的特征。 ★脱毒植物的鉴定:外观判断法,指示植物法(接种鉴定法),抗血清鉴定法,电镜检查法, 分光光度法,酶联血清免疫吸附反应鉴定法。 指示植物法:利用病毒在其它植物上产生的枯斑作为鉴别病毒的标准。 指示植物:专门选用以产生局部病斑的寄主称为指示植物。 ★无毒原种的保存:种在温室或防虫罩内灭过菌的土壤中,隔离区内,通过组织培养繁殖。 组培常见英汉对照 abortion(败育)adenine(腺嘌呤)agar(琼脂)anther(花粉)apical(顶端的)aseptic(无菌的)auxin(生长素)axillarybud(腋芽)callus,calli(愈伤组织)cellulartotipotency(细胞全能性)cellulase(纤维素酶)cellulose(纤维素)centrifuge(离心)chloroplast(叶绿体)chromosomedoubling(染色体加倍)colony(细胞团,菌落)cybrid(cytoplasmichybrid,胞质杂种)cytokinin(细胞分裂素)cytoplasm(细胞质)degeneration(败育)dedifferentiation(脱分化)redifferentiation(再分化)dicotyledonous(双子叶的)dihaploid(二单倍体)diploid(二倍体)dissect(剥离)dormancy(休眠)eliminate(除去)embryo(胚胎)embryoid(胚状体)embryogenesis(胚胎发生方式)epidermis(表皮,上表皮)excise(切除)explant(外植体)filterpaper(滤纸)gelose(琼脂糖)genetype(基因型)germplasm(种质)globalembryo(球型胚)haploid(单倍体)heterokaryon(异核体)homozygous(纯合的)hormone(激素)interspecific(种间的)intraspecific(种内的)invitro(体外)invivo(活体)kinetin(激动素)macerozyme(离析酶)malesterile(雄性不育)medium(培养基)membrane(膜)meristem(分生组织)meristemculture(茎尖培养)micropropagation(微繁)microspore(小孢子)monocotyledon/moncots(单子叶植物)nodculture(茎段培养)organelle(细胞器)organgenesis(器官发生方式)osmotic(渗透的)pith(髓)plantlet(小植株,苗)pollenculture(花粉培养)pollinate(授粉)protocorm(PLB)原球茎protoplastfusion(原生质体融合)rapidpropagation(快繁)regeneration(再生)self-incompatibility(自交不亲和)shoottip(茎尖)sodiumhypochlorite(NaClO)somaticembryo(体细胞胚)somatichybridization(体细胞杂交)somatichybrid(体细胞杂种)stem(茎)stemtipculture(茎尖培养)sterilant(消毒剂)steriledistilledwater(蒸馏水)sterilization(消毒)stockplant(母株)subculture(继代)sucrose(蔗糖)terminalbud(顶芽)transfer(转移)viruseradication(脱毒) 常用缩略语 ABA(脱落酸)CM(椰子汁)CPW(细胞-原生质体清洗液) DMSO(二甲基亚砜)IAA(吲哚乙酸)IBA(吲哚丁酸) KT(激动素)NAA(萘乙酸)PEG(聚乙二醇) LH(液氮)CH(水解酪蛋白)GA3(赤霉素)

花flower草grass树tree植物plant

文章呢?

谷类作物的转换是一个强大的研究工具,基因发现和功能研究基因控制的性状和正迅速成为品种改良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元素。它提供了关键的基础知识通知和捷径传统育种策略。为特定的作物,它还使小说的引入基因直接进入locally-adapted种质和创建新的转基因品种。

植物生理学论文英文文献翻译

Using the plant soilless cultivation method, about two leaves a corn seedling to experience deficiency The missing element for K After three weeks of training to take out and maiz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measur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ficiency of the corn seedling cultivation, the growth of the training of the obvious difference YuQuanSu corn seedling, and the deficiency symptoms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Deficiency the raise, plant growth rate drop, rootshoot ratio changed, for plant growth and has great influence on

思想品德修养 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l Morality毛泽东思想概论 Mao-Tsetung Thought军事理论 Military Theories大学英语 CET/ College Engligh计算机文化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Culture体育 Gymnastics/ PE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 Chemistry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Inorganic and 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Principles of Marxist Philosophy法律基础 Foundation of Law大学英语 (上面已经有了阿)大学语文 Chinese and Literature体育 (上面已经有了阿)高等数学 (上面已经有了阿)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物理学 Physics植物学 Botany物理学实验 Physics Experiment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农业气象学 Agrometeorology大学英语 (上面已经有了阿)遗传学 Genetics普通昆虫学 General Entomology普通植物病理学 General Phytopathology市场营销学 Marketing人文社会科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Humanistic Social Sciences管理科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Sciences农业微生物 Agricultural Microbiology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环保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Ecology体育 (上面已经有了阿)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Contemporary World Economy and Politics大学英语 (上面已经有了阿)生命科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s体育 (上面已经有了阿)植物生理学 Plant Physiology土壤学 Pedology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 Technological Literature Retrieval and Utilization普通昆虫学 (上面已经有了阿)农药学概论 General Agrichemicals农药分析 Pesticide Analysis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 Practice Teaching of General Entomology农药学概论教学实习 Practice Teaching of General Agrichemicals田间试验统计与设计 Field Experimental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Designs农产品品质检验 Inspection of Agricaltural Products科技写作 Writing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组织培养 Tissue Culture农药学概论 (上面已经有了阿)农业植物病理学 Agricultural Phytopathology农业昆虫学 Agricultural Entomology农药商品与应用 Pesticide Commodity and Application农业生态预测预报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Forecasting昆虫研究法 Entomological Research农药商品与应用教学实习 Pactice Teaching of Pesticide Commodity and Application大学心理健康 Psychological Health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Career Planing and Vocational Guidence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农业信息系统管理 Agricultural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农业昆虫学 (上面已经有了阿)农业植物病理学 (上面已经有了阿)农业植物病理学 (上面已经有了阿)农药商品及应用 (上面已经有了阿)作物栽培学 Crop Cultivation植物研究法 Botanical Research植物线虫学 Plant Nematology农业昆虫学教学实习 Practice Teaching of Agricultural Entomology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 Practice Teaching of Agricultural Phytopathology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怎么写论文

EI数据库中没有收录《生态学报》(英文版)。

植物修复在治理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程峰 王杰光 靳丽辉 (桂林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地质工程, 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 矿业活动是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主要来源,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物理、化学修复方法所无法比拟的费用低廉、不破坏场地结构、不造成地下水的二次污染等 优点。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因此易于被社会所接受,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修复技术。本文从植物稳定、植物提取和植物-微生物以及动物的协同修复等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矿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矿区; 重金属; 植物稳定; 植物提取; 修复 The Phytoremediation Applys in Fathering soils Contaminated by Heavy Metals in Mined Land Cheng Feng, Wang Jie Guang, Jin Li Hui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 Lin, 541004)Abstract:The main source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s the mining Compared to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mediation, applying phytoremediation has manyMerits,such as lower cost ,maintain the original structure of soil,less possible to cause secondary Besides,it will not only beautify our environment,butAlso can be easily accepted by the so it is very bright and useful to researchthe 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hytoremediation in mined landin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phytostabilization,phytoextraction, synergistic useof plants and Key words: mine land; heavy metals; phytostabilization; phytoextraction; remediation 金属矿山中的尾矿库是环境体系中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尾矿是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物,这些废物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毒重金属,当把它们从地下搬运到地表后,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尾矿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迁移对附近土壤等地表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并通过接触、食物链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此外,矿山开发过程中的尾矿、废石等需要大面积的堆置场地,从而导致对土地的大量占用和对堆置场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因此,矿区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是目前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种类繁多,这些元素如果在土壤中沉淀与固定随其它相界面在自然界中循环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土壤植物修复技术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难题,该技术用一些特殊植物吸收污染土壤中的高浓度重金属,以达到一定的处理效果。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在这方面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一定进展。1 重金属植物修复 重金属不同于一些有机物那样易自然降解,而是在土壤中长期存留并富集。辽宁省铁岭柴河Pb—Zn矿区的土壤—岩石界面的重金属行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土壤Cd、Pb、Zn元素含量分别是当地背景含量的11、5、3倍,大大超过了当地背景含量水平;Cd作为制约当地农业用地的限制性元素,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8倍;矿区附近玉米中Pb、Cd含量分别是国家食品卫生标准16~21倍、7~7倍。现有的物理或化学修复方法有着价格昂贵、破坏被污染土壤场地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的起点。因此有人利用植物的超量吸收积累特性从污染土壤中“提取”重金属,从而达到治理被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目的,继而形成植物修复技术。 表1 矿区污染土地的植物修复类型及其可处理的污染物 Table 1 Phytoremediation and its target chemicals in mined land 类型 过程和机制 处理化学品Type Process and mechanism Target chemical 植物 植物控制土壤和尾矿糖的PH、气体、氧化还原 重金属、酚类和含氯的溶剂稳定 状况,改变重金属存在状态;一些有机复合物 的腐殖化程度 植物 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水一起被吸收,或通过 Ni、Zn、Pb、Cr、Cd、Se放射提取 阳离子泵、吸附等其它机制 性核素、BTEX(苯、甲苯、乙 基苯、二甲苯),五氯苯酚、短根际 吸附或在根部吸收(通过细菌和藻类) 链脂类复合物重金属、有机复过滤 合物重金属、放射性核素、有 机复合物 植物 水生和陆生植物吸收、储存、生化降解有机复 军需品(TNT、DNT、RDX、硝基 降解 合物成为无毒的副产物,产物可被用于生成新 苯、苦味酸、硝基甲苯、硝基 的生物量,或被微生物进一步分解成毒性更小 甲烷、硝基乙烷),阿特拉津、 的产物;霉的生成和衰老有时也被某些植物用 含氯溶剂、溴代甲烷、四溴甲 于代谢和解毒复合物;还原氧化酶依序作用于 烷、四氯乙烷、二氯乙烷、DDT、 植物的不同部位 其它含磷、氯的杀虫剂、多氯 联苯,苯酚 根际 植物分泌物、根坏死、及其它过程可提供有机 多环芳烃、BTEX、石油烃碳水降解 碳和营养物刺激土壤细菌生长;根分泌物诱导酶 化合物、高铝酸盐、阿特拉津 的生成,与菌根真菌等微生物共同代谢;活的根可 草不绿、多氯联苯、其它有机 为耗氧菌提供氧气,死的根有助于厌氧菌的生长 复合物 植物 挥发性有机物和金属可被吸收、转变形态和挥; 含氯溶剂(三氯甲烷和四氯甲挥发 复合有机物在大气中更易降解 烷)、Hg、Se 矿区土地的植物修复是利用绿色植物及其相关的微生物、土壤添加剂和植物种植的方法来截留、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或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通常利用对重金属有较强的耐受性、富集性或超富集性的植物来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稳定和植物提取是其主要的两种方式(见表1),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可通过回避或忍耐来实现。2 植物稳定修复 1 修复机理 植物稳定修复是利用耐受性植物来固定矿区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并积累以及在其根区的沉淀来达到降低重金属含量的目的。在植物修复作用机理研究初期,植物的耐受性受重金属机理成为当时的研究热点,许多学说被用来解释这一机理,现归纳如下:(1)回避机制:植物由于某种原因不吸收重金属,以此来抵御重金属毒害,被认为是最佳方式。(2)排除机制:耐重金属植物通过根部及枝条部位排除金属,以达到解毒目的。(3)细胞壁作用机制:Turner用Agrostis进行实验后发现,耐重金属植物比非耐重金属植物的细胞壁具有更优先键合金属的能力,这种能力对抑制金属离子进入植物根部的敏感部位起保护作用。(4)重金属进入细胞质机制:重金属能进入耐重金属植物的共同体。Brookes等发现,忍耐型植物根部能灵活地吸收锌到其细胞液泡。(5)至金属与有机酸的洛合机制:重金属于各种有机化合物包括有机酸洛合后,降低自由离子的活度系数,减小毒性。(6)酶适应机制:土壤溶液重金属的影响会导致植物根际细胞酶的形成。(7)渗滤调节机制:重金属能引起许多物质从植物细胞渗漏,是因为膜渗透性的增加。2 香根草和豆科植物对重金属的植 物稳定修复 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对重金属有高耐受性的植物培育工作已步入商业化,包括有对单一金属和多种金属耐受的植物。有研究发现,树木可以存活并生长于含有较高浓度的多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土。经监测,桦树和柳树的一些树种可以耐受铅和锌。 许多关于香根草的研究证明:香根草(Vzizanioides)为高大禾草,株高和根系都可达5~2m,甚至更高生长,可以有效控制和防止土壤侵蚀和滑坡,这种植物对土壤盐度、钠、酸性、铝、锰和重金属(砷、镉、铬、镍、铅、锌、汞、硒和铜)也有很高的耐受力,适合被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实验人员通过伸长实验就香根草和鹅观草对Cu、Pb、Zn、及其复合重金属的耐性做了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耐受性是有区别的,香根草和鹅观草对金属的耐性遵循Zn>Pb>Cu> Zn Pb Cu的规律。豆科特别是一些具有茎瘤和根瘤的一年生豆科植物,生长速度快,能耐受有毒金属,因而是理想的修复植物。豆科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地区的生长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寄生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和根瘤对重金属的耐性。然而,重金属一般会抑制根瘤菌的生长、寄生豆科植物瘤形成和固氮活性,甚至会导致豆科—根瘤菌无法建立共生关系,进而对豆科植物生产有机质、有效的氮素循环都产生负面影响。为此,研究人员把目光投向豆科植物茎瘤的相关问题上,通过对豆科植物长喙田箐进行双因素实验研究得出:保留茎瘤使长喙田箐全株植物氮含量和单株植物氮积累量分别比去除茎瘤处理提高了4%~0和3~4%,而且环境愈恶劣,这种作用愈显著。同时,保留茎瘤处理显著抑制了长喙田箐根瘤的生长,同样表现出环境愈恶劣,抑制作用愈显著的趋势。在重金属污染土地上种植金属耐受性植物可以降低金属的流动性,并减少进入食物链金属的生物有效性。3 植物提取修复 植物提取是一种具有永久性和广域性于一体的植物修复途径,已被证实为去除环境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的重要方法。用于植物提取技术的理想植物应具备以下性质:能忍耐高含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在可收获部分能积累高倍数的重金属和有机物;生长速度快,在田间的生物量大;具有发达根系组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共发现了500多种超累积植物。 对重金属的超级耐受力是植物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的关键,液泡的再分配是自然超累积植物重金属超耐受性的基础。金属离子进入根部后,可以通过木质部液体分析表明:有机酸参与了重金属的转运,超富集植物体内的有机酸可降低重金属的毒性,促进重金属的运输。有证据表明,柳树和白杨能从土壤中去除一定量的重金属,净化低污染的土壤。近几年已有研究人员对能否从现有作物筛选出超富集植物进行了相关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属蔬菜不同品种的芸苔在各种Cd污染浓度下,其他上部分Cd富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最高差异达0倍。可见,在收集大量作物资源的前提下,有望从中筛选到修复土壤Cd污染的植物。4 植物—微生物及动物的协同修复 1991年首次报道石楠菌根能够降低植物对过量重金属铜和锌的吸收以后,人们对菌根重金属修复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国家的研究人员将菌根真菌作为重金属污染修复剂进行研究,菌根对重金属植物修复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菌根真菌通过分泌特殊分泌物等形式来改变植物根际环境,改变重金属的存在状态,降低重金属毒性,起到促进重金属的纯化作用。研究人员通过采用根垫土法和连续形态分析技术,分析了生长在受污染土壤中菌根小麦和无菌根小麦根际Zn、Pb、Cu、 Cd的形态分步和变化趋势。(2)菌根能影响菌根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和分配,使菌根植物体体内重金属积累量增加,提高植物提取的效果。研究人员通过测定不同施锌、铜水平下苗木的铜、锌含量,发现菌根体内Cu含量是非菌根植物体内Cu含量的6倍,Zn含量是3倍。(3)菌根向宿主植物传递营养,使植物幼苗成活率高,宿主植物抗逆性增强、生长加快,间接地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作用。早在1952年就证实了菌根菌丝向宿主植物传递P和N,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4)菌根的形成也同时影响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研究表明,树木每克外生菌根能支持106个好氧细菌和102个酵母菌。菌根根际微生物的数量比周围土壤高1000倍。 另外其它土壤生物如蚯蚓,在维持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研究表明,蚓粪中有机碳、硼、钼、锌PH、CEC等明显高于原土含量;在用蚯蚓处理垃圾时发现加入蚯蚓后重金属的溶出量明显增加;且蚯蚓对河底泥中Cd的富集现象明显。因此设想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存在着利用蚯蚓活动改善土壤性质,增加植物生物量,提高土壤中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的可能性,由此为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效率提供一条更为经济、安全的技术途径。5 展望与讨论 综上所述,矿区特别是尾矿库的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其修复问题已非常迫近。可以通过植物修复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一定的去除,从而使我们人类居住的环境更加优美。国内对污染土壤植物的修复研究刚起步,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逐渐加大。因此在国内开展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机制研究,找出有效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植物,是紧迫与必要的。今后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对国内特有朝积累植物的寻找,并对其超积累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其次是做好国外相关修复技术的引进工作,再次加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与传统的化学、物理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技术的研究,同时应对以下一些问题做进一步深入的思考:(1)当植物体内含有过量的Pb(30mg/kg)、Zn(300~1000mg/kg)与Cu(25~100mg/kg)时可能对牛羊产生危害或生物富集,此情况下怎么避免耐受植物有可能造成的潜在的危害。(2)垃圾与尾矿的混合处理会不会适得其反,它们所造成的污染会不会呈现累加。参考文献:[1] 耿春女,李培军,韩桂云等。生物修复的新方法—菌根根际生物修复[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1,2(5):20~46[2] MERLIN E,NISSION HTransport of labeled nitrogen from ammonium source to pine seeding through mycorrhizal mycelium[J]1952,46:271~[3] 黄艺,陈有键等菌根植物根际环境对污染土壤中Zn、Pb、Cu、 Cd形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0,11(3):430~454[4] 田胜尼,刘登义等。香根草和鹅观草对Cu、Pb、Zn及其复合重金属的耐性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4,21(3):10~[5] Ye Z H,Baker A J M,Wong M H, Zinc,lead and cadmium accumulation and tolerance in Typha latifolia as affected by iron plaque on root [J]ABot,1998a,61:45~67[6] 简曙光,杨中义。茎瘤对长喙田箐在铅锌尾矿环境适应中的意义Ⅱ。。茎瘤对长喙田箐固氮和积累重金属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2,26(2):189~225[7] 姚斌,尚鹤,韩景军,梁景森。重金属及有机污染土壤转基因植物修复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05,41(4):142~187

  • 索引序列
  • 植物生理学论文英文文献怎么写
  • 植物学英文文献怎么写
  • 植物生理学论文英文文献
  • 植物生理学论文英文文献翻译
  •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怎么写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