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山西中医药大学杂志

山西中医药大学杂志

发布时间:

山西中医药大学杂志

学校的品牌专业是中医跟中药,如果觉得分数不太够会被调剂就好好考虑要不要报考,其他的专业不是主打专业,专业优势不是很明显。至于学校环境,因为是新校区,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学校人数不多,很安静,食堂感觉一般,外出购物离万科,万达都挺近。

目前根据教育部门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山西中医药大学(Sh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主校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山西省1331工程、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山西省重点建设高校。                                    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1978年创办的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山西中医学院,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                                                                       院系专业截至2021年末,学校下设15个二级教学机构,开办有21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工、管、理等多个学科门类,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学科建设学校为山西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截至2021年末,学校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有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一级)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12个,山西省卫健委中医药重点学科14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医文献学、方剂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肾病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脾胃病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儿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治疗技术工程学省级特色重点一级学科:中医学省级重点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                                    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教职医护员工4183人,其中专任教师6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16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92人。现有国医大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全国名中医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双聘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6人,全国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6人,入选“三晋英才”支持计划108人。山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教育厅“131”领军人才17人,山西省教学名师15人,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山西省名老中医18人,山西省名医8人,山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5人,山西省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高端领军人才31人,傅山学者4人。教学建设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山西省品牌专业3个、山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4个,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个,山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现有3个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省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中药学、中医学等省级品牌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省级精品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金匮要略、方剂学、有机化学等省级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分析实验室、 中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                                    科研平台学校牵头成立了山西省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学校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山西)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科技合作基地。截至2021年末,学校有省部级以上研发与科技服务平台20个,其中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1个、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馆藏资源截至2021年末,学校馆藏纸质图书4万册,电子图书310万册,各类数据库36个,建立了性能先进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纸质文献中,最珍贵的是清嘉庆19年(1814年)朝鲜完营重刊本《东医宝鉴》,极具研究价值,这已成为镇馆之宝。最具特色的是山西地方中医药文献,有三个版本的《傅山男科》,为傅山医学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此外还藏有民国时期刊行时间最长的山西《医学杂志》(1921-1936)包括创刊号在内的期刊86册,是中国收藏数量最全的单位之一。合作交流学校作为首批中医药院校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招收沿线国家留学生142名(截至2018年10月)。连续多年承办商务部举办的国际针灸技术培训班,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20余个国家的学术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学校与振东集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建立了中-澳分子中医药学研究中心,是中国第一个以国际化产学研联合模式设在西方著名综合大学的中医药联合研究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总体来说说烂不烂说好也算不上什么太好的,在山西算是最好的中医药类大学(大概只有一所吧),在国内的排名不怎么靠前,今年(学年)刚搭建了校园网,圆了我等的梦,这样让人感觉老滚6都要出来了呢,没有校内邮箱(这一点让我很不满。),在校大二生一枚,如果题主有兴趣可以追问我。

山西中医药杂志

不是;北大数据库和科技部数据库里,都没有;核心期刊不是自封的;上面两个库,是国家认可的;

亲 不是哦

核心期刊一般指的是统计源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南大核心!代*山西中医学院学报在上面3类目录里都没有找到!写*杂志不属于核心期刊!发*希望能帮到你!1739686855

山西中医药大学杂志邮箱

①课程设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医学史、方剂学、经络腧穴学、针灸处方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中医内科学、刺法灸法学、实验针灸学、针灸医籍选读、针灸治疗学、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等。②专业特色及优势:文理兼收,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该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省级优势专业,以针灸推拿为特色,系统学习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以及和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医学知识,进行中医临床技能、针灸推拿医疗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能运用中医药、针灸推拿等技能诊治疾病、从事教学、开展科研的基本能力。③学生就业及继续深造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具备中医、针灸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针灸推拿特长,能够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或继续深造考取全国各中医药高等院校针灸推拿专业、中医专业基础及临床研究生。

DNS服务器地址错误。1、右键点击网络图标,选择属性,接着点击更改适配器设置。2、然后右键点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双击打开internet协议版本4。3、点击“使用下面的DNS服务器地址”,然后在填写8和4,点击确定即可。

山西中医药大学杂志官网

山西中医学院(Shanx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是山西省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学校于1982年由国务院批准筹建,1986年在原山西医学院中医系基础上设立,1989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2004年,学校接收了原太原铁路中心医院和太原铁路结核病医院,并改建为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建校以来,学校的办学实力不断积累壮大,机构设置日趋合理。

学校的品牌专业是中医跟中药,如果觉得分数不太够会被调剂就好好考虑要不要报考,其他的专业不是主打专业,专业优势不是很明显。至于学校环境,因为是新校区,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学校人数不多,很安静,食堂感觉一般,外出购物离万科,万达都挺近。

DNS服务器地址错误。1、右键点击网络图标,选择属性,接着点击更改适配器设置。2、然后右键点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双击打开internet协议版本4。3、点击“使用下面的DNS服务器地址”,然后在填写8和4,点击确定即可。

山西中医药大学杂志投稿

目前根据教育部门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山西中医药大学(Sh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主校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山西省1331工程、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山西省重点建设高校。                                    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1978年创办的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山西中医学院,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                                                                       院系专业截至2021年末,学校下设15个二级教学机构,开办有21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工、管、理等多个学科门类,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学科建设学校为山西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截至2021年末,学校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有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一级)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12个,山西省卫健委中医药重点学科14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医文献学、方剂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肾病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脾胃病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儿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治疗技术工程学省级特色重点一级学科:中医学省级重点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                                    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教职医护员工4183人,其中专任教师6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16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92人。现有国医大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全国名中医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双聘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6人,全国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6人,入选“三晋英才”支持计划108人。山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教育厅“131”领军人才17人,山西省教学名师15人,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山西省名老中医18人,山西省名医8人,山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5人,山西省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高端领军人才31人,傅山学者4人。教学建设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山西省品牌专业3个、山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4个,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个,山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现有3个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省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中药学、中医学等省级品牌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省级精品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金匮要略、方剂学、有机化学等省级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分析实验室、 中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                                    科研平台学校牵头成立了山西省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学校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山西)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科技合作基地。截至2021年末,学校有省部级以上研发与科技服务平台20个,其中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1个、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馆藏资源截至2021年末,学校馆藏纸质图书4万册,电子图书310万册,各类数据库36个,建立了性能先进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纸质文献中,最珍贵的是清嘉庆19年(1814年)朝鲜完营重刊本《东医宝鉴》,极具研究价值,这已成为镇馆之宝。最具特色的是山西地方中医药文献,有三个版本的《傅山男科》,为傅山医学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此外还藏有民国时期刊行时间最长的山西《医学杂志》(1921-1936)包括创刊号在内的期刊86册,是中国收藏数量最全的单位之一。合作交流学校作为首批中医药院校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招收沿线国家留学生142名(截至2018年10月)。连续多年承办商务部举办的国际针灸技术培训班,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20余个国家的学术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学校与振东集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建立了中-澳分子中医药学研究中心,是中国第一个以国际化产学研联合模式设在西方著名综合大学的中医药联合研究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看你的能力吧,大一期末开始申请,基本是你所在专业全系前十名有资格,而且能不能转不由你,得看我们中医系收不收你,毕竟全校转专业的,都是往中医系来

一般学校都是可以转专业的,不过,一般来讲,转专业也是很难的,如果你想学的那个专业没有人转出来或者是你的这个专业没有人转出去,都是不能转专业成功的。

  • 索引序列
  • 山西中医药大学杂志
  • 山西中医药杂志
  • 山西中医药大学杂志邮箱
  • 山西中医药大学杂志官网
  • 山西中医药大学杂志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