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陕西省优秀论文

陕西省优秀论文

发布时间:

陕西省优秀论文

优秀组织奖:根据各地电教馆宣传、组织情况以及投稿数量,组委会评出若干优秀组织奖。优秀论文奖:根据专家评审和网上公众投票,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在评审结束后将召开论文交流及颁奖大会(另行通知),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热心参与奖:积极参加网络投票的参与者将有机会获得“热心参与奖”,该奖项在活动中抽奖产生,奖品由中国移动提供,具体奖品颁发在活动网站另行通知。论文发表:部分获奖论文以《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专刊形式结集发表。入选论文无须缴纳版面费用。

1978年研究成功《育红牌》代乳粉,论文收集在中国医科院营养研究所出版《农代乳品研究专辑》一书。1983年撰写的论文《陕西省柞水县山区农村0-6个月1206名婴儿母乳喂养调查》一文在中华儿科杂志上发表。1984年此论文获西安市科学技术协会三等优秀学术论文奖。1985此论文获商洛地区科学技术协会三等优秀学术论文奖。1997年撰写的论文《1009名麻风患者家属发病的调查分析》在全国(江苏无锡)麻风学术会议暨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宣读。1998年《商州城区376例3-5岁儿童智商调查》论文在《中国实用综合医学》一书中出版。2000年撰写的论文《陕西省商洛疗养院院外防治及中韩合作项目分析》在全国麻风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研讨会暨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海南海口)上大会交流。2002年撰写的论文《麻风病院持续发展的试探》在全国(广东珠海)麻风学术会议暨皮肤性病防治研究新进展研讨会上大会宣读。2002年原撰写的论文《1009名麻风患者家属发病的调查分析》在国际第16届麻风大会(巴西SARLWADUE)上展刊并收入大会专辑。

陕西省优秀硕士论文

几年来他先后发表论文20多篇,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项,1990年荣立三等功一次,1990年被授予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郝晓柯具有优良的科学道德及严谨的学风,他的业绩,他的奋斗及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均为青年同行中的楷模。2008年指导的研究生张青获得全军优秀硕士论文奖!2008年第四军医大学精品教员奖。2009年实验诊断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主持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国家“十五”、“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全军重点实验室研究课题等(均为负责人),近5年获得课题研究经费1000多万元;发表论文85篇, SCI论文6篇(IF58),出版专著4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2005年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推荐单位:中华医学会

1、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影响与当代价值研究 (2万字),发表于《历史教学问题》(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6年第1期;2、六十年以来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研究综述 (3万字),发表于《中国史研究动态》(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核心期刊),2013年第2期;3、近三十年以来范仲淹经济思想研究综述 (5500字),发表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科技类核心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优秀期刊、陕西省优秀期刊),2012年第12期;4、论《史记》人物描写的文笔艺术 (2万字),发表于《西安社会科学》(西安市委党校、行政学院主办,陕西省优秀期刊),2012年第3期;5、论汉字与古代战争文化(4000字),发表于《西部社会科学》(陕西省省级期刊),2012年第1期;6、60年来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研究述评 (6000字),发表于《长江论坛》(武汉市委党校、行政学院主办,湖北省优秀期刊),2012年第5期;7、论高校政治辅导员与校园突发性事务(3500字),发表于《陕西社会科学》(陕西省省级期刊),2012年第3期;8、范仲淹学术思想研究 (8万字),延安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国知网,2013年7月;9、论中国梦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当代价值(3500字),发表于《乌蒙山区发展研究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5年8月;10、

我觉得陕西师范大学特别好,一流大学。

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励

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秦汉史和中国历史地理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撰写专著七部、论文五十多篇及大量通俗文章。撰写的《秦建筑文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合著)一书获西安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一等奖。《秦政治思想述略》(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与贺润坤合著)一书出版后学术界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获得陕西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三等奖。博士论文《秦都城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年),获陕西省第六届社科成果三等奖,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介绍秦陵兵马俑的通俗著作有《秦始皇陵·兵马俑·铜车马》(陕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与田静合著)、《世界第八奇迹——秦陵兵马俑》(西安出版社,1996年)、《地下军阵——秦兵马俑坑考古大发现》(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秦公帝王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其撰写的论文先后发表在《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秦汉史论丛》、《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文博》、《考古与文物》、《浙江学刊》、《文史知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青海师大学报》、《光明日报》、《秦文化论丛》及台湾的《历史月刊》、《艺术贵族》、《科技博物》等报刊上。现为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秦俑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秦汉史学会理事,中国古都学会理事,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薛建阳 ,男,1970年3月生,河南洛阳人,共产党员,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国家级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钢筋混凝土结构教研室主任。1999年至2005年分别在西安交通大学和日本九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和访问合作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0项。曾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宝钢教育奖和新疆奎屯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科研成果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冶金科技二等奖、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4年获第五届陕西青年科技奖,2005年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后称号。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4项。已出版著作和教材9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24篇被EI、ISTP等著名检索工具收录。

计算机专业的话就别考西安理工了 计算机专业不太好 ~以前都是内部子弟进的~长安大学不了解~因为俺是西安理工的~

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1992年被陕西省科协授予“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西北大学首批跨世纪培养人才,陕西省动物学会理事长。获得陕西省科技技术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等奖励5项。2010 秦岭川金丝猴稳定机制的研究 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名)2010 秦岭川金丝猴稳定机制的研究 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名)2005 “校企联合搭建教学科研平台,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 西北大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03 西北大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01 西北大学优秀教师,“505”奖励基金三等奖2000 西北大学教学管理先进个人1999 川金丝猴血象和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研究 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第四名)1999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 获陕西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1998 华山地区自然资源的研究 获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1995 川金丝猴声音行为的主要类型 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第一名)1994 朱鹭在陕西地理分布的变迁 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第一名)1993 金丝猴的研究 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名)1993 华山地区自然资源(地质,动物,植物)的研究 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鉴定(第一名)1992 金丝猴的研究 获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名)

师义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运筹学会可靠性分会理事,美国数学评论(MR)评论员,国际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s》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并担任《Information Sciences》等国内外十余种重要期刊的论文评阅人。主要从事应用概率统计,可靠性理论及应用,数量经济与金融数学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航空高校课题1项;国防研究项目3项;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曾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西安市科技进步奖。先后在《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J A M & Computing》等国内外杂志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有60余篇被《SCI》、《EI》索引。曾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在教学方面,担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近现代统计方法、概率论,可靠性理论及应用等十余门课程,编著教材8本。负责陕西省精品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建设工作。曾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西工大本科、研究生教学“最满意教师”奖5项,西工大“优秀奖教金”奖2项,2010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多次指导大学生数模竞赛,获得国际数模竞赛二等奖2项,全国数模竞赛一等奖3项,全国数模竞赛二等奖及陕西省一、二、三等奖多项。并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励

薛建阳 ,男,1970年3月生,河南洛阳人,共产党员,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国家级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钢筋混凝土结构教研室主任。1999年至2005年分别在西安交通大学和日本九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和访问合作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0项。曾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宝钢教育奖和新疆奎屯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科研成果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冶金科技二等奖、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4年获第五届陕西青年科技奖,2005年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后称号。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4项。已出版著作和教材9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24篇被EI、ISTP等著名检索工具收录。

1、博士论文《新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方式――分频输电系统的研究》获1999年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均为第二获奖者:《电力系统可靠性与规划的理论基础及算法研究》,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电力系统可靠性与规划的理论基础及算法研究》,199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国电力可靠性评估的关键技术与综合应用》,2002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型水电站主接线优化及应用》,2004年中国电力科学奖技术三等奖;《福建电网可靠性研究,福建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8;《电力系统优化规划》,1992年全国优秀电力科技图书一等奖。 3、共出版著作5本。4、在国内外期刊及国际、国内会议上共发表的文章75篇,其中有5篇被SCI检索,11篇被EI检索,4篇被ISTP检索。论文中本人为第一作者的共21篇,另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的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5篇。

  • 索引序列
  • 陕西省优秀论文
  • 陕西省优秀硕士论文
  • 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励
  • 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 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励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