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际关系史论文相关主题有哪些

国际关系史论文相关主题有哪些

发布时间:

国际关系史论文相关主题有哪些

太多了,出名点的综合类的学校都有啊。一般都是在历史学院,政治与公共学院下面。还有专业的,比如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具体要看你要去哪个区域,然后再筛选学校

哈哈 我也是实验高中的 就知道大家都在找论文 我来帮帮你吧~从8年间对国人主观感受的跟踪研究可以看出,近几年中国民众对中日关系的负面感受有所增加。令人困惑的是,认为双边关系“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或者“正在变好”的中国人仍占大多数。可以认为,中国人“看好中日关系正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绝对比例在增加,但心理上的相对落差在变大。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在文化传统上也有相近性。中国人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是有更高期待的,负面感受的增多其实是国人在表达对“中日关系发展跟不上心理预期”的不满意情绪。 普通公众积极评价近一年的中日关系。调查发现,普通公众对近一年来中日关系的表现给出了相对积极的评价,认为两国关系“变好了”的比例由6%小幅上升至9%。这应该与普通公众认可日本在 “311大地震”后展现出的国家形象和期待民主党政府加强中日合作不无关系。学生教师群体对一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评价消极。针对“最近一年中日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学生教师群体中明确表示“变差了”的比例由去年的5%大幅上升至7%(其中,“明显变差”1%,“相对来说变差”6%)。宏观来看,过去一年中国外交在地缘上出现了被包围的态势,作为“政策忧虑派”的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的对外关系状况普遍出现不满情绪。尤其考虑到近日中日两国在钓鱼岛主权归属、东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等方面的激烈斗争,对时事政治一向敏感的学生教师群体存在忧虑是不难想见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但两国关系的发展确是错综复杂。 我觉得中日冲突会长期化发展。原因是有三点:一是中日之间未解决的历史问题;二是中日之间的领土争端;三是中日之间经济关系的不稳定。 由于日本没有对二战进行深刻的反省,在近代史的教育中,对侵华战争没有客观的记述,二战后成长起来的日本人大多都不知道这段历史。中国民间认为日本对解决历史问题没有诚意。20世纪80年代后期 ,中国国民以个人身份提起对日本的民事赔偿 ,但基本上都败诉。 领土纠纷包括钓鱼岛纠纷、冲之鸟礁纠纷及中日东海专属经济区的划分等问题。钓鱼岛自明朝初年起就属中国版图,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但是甲午战争后,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并在签订前的三个月将钓鱼诸岛划归冲绳县管辖。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却将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由美军占领,并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1951年9月8日日本同美国签订《旧金山和约》,即《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将钓鱼诸岛连同冲绳交由美国托管。上世纪60年代末,日方单方面采取行动,先是派石油公司进行勘探,接着派巡视船,擅自将岛上原有的标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自己名字。 1971年6月日美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把钓鱼岛等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2011年3月30日日本文部科学省30日公布了新版教科书的审定结果,7家出版社发行的社会科教科书均声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中国外交部已就此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冲之鸟礁纠纷。 2010年5月日本众议院通过了《低潮线保全和基地设施整备法案》。这一法案要求保护日本最南端的冲之鸟岛(中国称冲之鸟礁)。“冲之鸟岛”位于东京西南1740公里的海上,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珊瑚礁,现在只有两块岩礁露出水面。1987年起日本开始在冲之鸟四周筑成堤防,设置气象观测装置。日本政府将在6年间斥资7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打造150-200米长的码头供海洋调查船等大型船只停泊。并在其与北小岛之间铺设可以通行重型机械等车辆的道路。日本政府只要证明礁石是“岛”,就可据此设定200海里海洋专属经济区,总面积达到40万平方公里。“冲之鸟”还处于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日本以冲之鸟礁为基点,主张大面积管辖海域的做法,不符合国际海洋法,严重损害了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 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 。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海域最宽也不到400海里。中方根据《海洋法条约》第76条和77条,主张大陆架延伸理论,日方强调“中间线”原则。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人越来越不自信,甚至把经济衰退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发展。石油、铁矿、粮食涨价,席卷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市场的中国制造等,都是中国威胁论的材料。原外相前原诚司下达指示,要求外务省修改对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方案。媒体也在不断妖魔化中国人。2010年,中国收购日子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去年超过美国。日本国内有81%的反对中国收购日资企业。日本居民对中国领事馆购买土地也进行反对。 综上所述,那么中国如何良好的把握中日关系,在中日博弈中取得有利地位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做: 第一、我个人认为可以在美日同盟之间制造矛盾。在政治方面,对于日本,60%以上的人认为美国重要,只有27%认为中国重要。而且认为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在保障日本区域和平与安定发挥重大作用的人占75%。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所以我认为,中国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与交流,打历史牌。 第二、警惕日本走军国主义道路。据日本《产经新闻》2月23日报道称,有7%的受访日本民众认为,日本已经到了“不得不认真考虑发展核武器的时代”。在韩国沉船事件中,日本力挺韩国进行军事演习。新《防卫计划大纲》首次将“警戒监视”中国海军的“动态防御力”写入大纲。日本防卫省智库“防卫研究所2011年4月6日首次公布了《中国安全保障报告》,指出中日之间有发生军事摩擦的可能性。中国军队要加强自身军事力量的建设。 第三、从史学角度支持冲绳独立。冲绳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于中国大陆架,离台湾很近,总面积为2267平方公里,辖48个有人岛。中国与流球王国有着500多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史,官方一直维持着册封和进贡的关系。对战后冲绳的归还问题,美国国务院曾提出过三种方案:一是归还中国;二是划归联合国管理;三是归还给非军事化的日本。美国军方认为,冲绳人与日本本土人的国民性差异太大,从军事战略的角度看,也不宜把冲绳归还日本。1951年9月美日签署『旧金山讲和条约』后,冲绳仍由美国信托统治。为了要回冲绳的统治权,日本各政治团体组成了统一战线,对美施压。深受战争危害的冲绳人也向美军请愿,要求撤消美军基地。美国政府最终决定1972年将冲绳行政权归还日本。这只是美日双方的协议,中国不认可。 第四、防止日本政坛的动乱。近几年来,日本政坛混乱不堪,无论民主党,还是自民党在国民心目中,信任度很低。不少国民对目前的政治失去了信心。不排除把政权交给天皇的可能性

国际关系史论文 伟人俾斯麦[ 内容提要 ]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德意志的局势和政策影响着整个欧洲大陆的形势,而德意志的领导权又掌握在俾斯麦的手中。本文将通过对俾斯麦本人及其政策的分析,来说明他对德意志的统一以及之后德国的和平生存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 俾斯麦 德国 军事 外交 [ 正文 ]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德意志的统一使维护了欧洲近半个世纪和平的维也纳体系几乎崩溃。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中欧的政治版图,而且打破了一直以来欧洲大陆主要由法国主导,即使法国衰退也没有哪个国家足够强大能称霸欧洲大陆,以致只能保持相当程度的均势状态的传统。在此之后,德国的外交政策几乎都主导着欧洲大陆的事务,直到一战爆发。在这个过程中,俾斯麦所起的作用是谁也不能忽略的。作为普鲁士的宰相,他拥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非凡的智慧,利用强硬的军事手段为德国的统一铺平了道路,又利用灵活巧妙的外交手腕为德国统一后的生存创造了绝佳的国际环境。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丰功伟绩! 俾斯麦其人俾斯麦是一个具有军事特性的外交家。他认定武力是取得任何政治成就和外交成就的基石。在被认命为普鲁士首相之后不久(1862年),他就申明自己的立场:“德国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威力。当代的重大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凭演说和议会的决议—这正是1848-1849年的错误—而要凭铁和血。”[1]这一特征的形成应该说与他的家庭出身有相当大的关系。他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容克地主,曾与其他数位家族成员参加了对拿破仑的战争。家庭的传统使俾斯麦曾经倾心于军事生涯。但出身于官僚、教授家庭的母亲却使情况发生了逆转。在她的影响下,俾斯麦踏上了通向外交界的征途。正是这种复杂的家庭背景,把俾斯麦锻炼成了一个具有强硬性格的外交家,而这恰恰符合后来领导德意志统一所须具备的条件,即国内局势需要的军事手腕和国际环境要求的外交才能。俾斯麦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和保皇思想。在传统教育下形成的民族情绪通与生俱来的普鲁士-君主制情感极大的影响着他的一生。狂热的保皇态度使俾斯麦获得了普皇的赏识和信任,由一个乡村容克地主变成了一国的首相,从而使他有机会把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国家政策,实现伟大而崇高的理想。强烈的民族感情则成了俾斯麦为实现统一目标而劳碌奔波的动力。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中,他一直把国家利益至上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虽然因为不被理解而遭受过种种诽谤和辱骂,也毫不动摇。这种思想使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不择手段,做出过许多背信弃义和欺诈的事情,却也让他在亲西欧分子中脱颖而出,提出了更实际更富远见的政策。作为一名外交家,俾斯麦受到过良好的锻炼。在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之前,他先后在法兰克福、彼得堡和巴黎担任公使,还在维也纳短期逗留。期间他仔细研究了德意志各邦相互矛盾的利害关系所产生的一切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获得了奥地利和俄国的外交经验,还直接接触了拿破仑三世。对拿破仑第三俾斯麦有过这样的评价:“我的印象是拿破仑皇帝是一位谨慎的,和蔼可亲的人,但是并不象世人所说的那么睿智。……人们夸大了他的智慧而损伤了他的心地;其实他为人心地善良,谁要是为他进一点力,他是会感激不已的。”[2]这种清楚地认识使俾斯麦利用拿破仑三世在德意志统一战争起了关键作用。所有经历都让俾斯麦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在处理国家关系问题上显得游刃有余。 德意志统一1848年欧洲革命后,“德国的统一问题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了。在当时的阶级对比关系下,这种统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即或者是通过革命,或者是通过普鲁士王朝的战争。通过革命,就是由无产阶级来领导并建立全德共和国;通过普鲁士的王朝战争,就是巩固普鲁士地主在统一的德国中的领导权。”[3]容克地主出身的俾斯麦无疑将选择第二种方式。为此,他精心策划了三次战争:1864年对丹麦的战争,1866年对奥地利的战争以及1870-1871年对法国的战争。每一场战争的处理结果都为发动下一次战争做好准备,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同时为了使战争顺利进行,俾斯麦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攻势。其中有两点是起了关键作用:首先俾斯麦坚持始终与俄国保持友好关系,甚至不惜与普鲁士统治集团决裂。如此固执的坚持己见,俾斯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地缘角度看,对西北方的丹麦、东南方的奥地利和西边的法国作战,普鲁士需要稳定的后方。俄国作为东方边境上的唯一大国,与之交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国家关系看,普鲁士与俄国并没有大的直接的利益冲突,这就为两国友好提供了基础;从国际环境看,与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在所难免,英国奉行“光荣孤立” 政策,同时希望普鲁士强大以抗衡法俄,基本上对德意志统一保持中立态度。剩下的唯一大国俄国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事实证明,俾斯麦的决策是正确的,俄国的中立态度使普鲁士在统一战争中畅通无阻。其次是俾斯麦坚决地抵制了普皇和军队将领进攻维也纳的要求。在俾斯麦看来,对维也纳的占领只能给“普鲁士的将士带来愉快地回忆”,而这对奥地利自尊心的伤害却会“给对方留下无法和解的情绪”[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促使俾斯麦做出这种决定。拿破仑三世态度的改变,使法国对战争的干预变得不可预测,维也纳的沦陷必然会加强其干涉的决心。即使允诺对拿破仑皇帝的中立给予他所企望的补偿以阻止,那么在将来的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很可能要面对法奥的联合进攻。这种有损普鲁士政治利益的事情是俾斯麦坚决不能容许的。而俄国一旦从中窥见普鲁士力量的发展前景,也将加强防备戒心,甚至有可能是直接的武装干涉。如果这样,普鲁士无疑将陷入困境。“胜利后不提出能从敌人身上索取多少东西,而只追求政治上所需要的东西,这从政治上看是恰当的。”[5]俾斯麦的国家利益至上思想使他在因一直胜利进军而兴奋不已的统治集团内部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做出更富远见的决定,为后来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和平生存政策任何一个国家统一之初都会面临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如何生存的问题,德意志也不例外。但它的处境似乎比较好。东方的俄国是由来已久的盟友,且继续受到俾斯麦的重视;战败的奥地利也因复仇主义者的下台而为两国关系的改善提供契机;对岸的英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殖民地问题上都与德国不存在利益冲突,甚至英国还希望德国强大成为欧陆上抗衡法俄的力量;法国在普法战争后一蹶不振,根本没有实力将复仇口号付诸实践。不过俾斯麦并不因此而放心。他力图为德意志帝国创造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而在德国处于欧洲中心这个事实面前,那是多么困难!但实际上俾斯麦做到了。从德意志帝国建立到俾斯麦辞职的二十年中,德国确实获得了和平生存,实力逐渐强大。针对法国的复仇主义,俾斯麦以法兰克福和约为德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孤立法国成为基本的外交路线。为此俾斯麦竭力拉拢俄国、英国和奥地利。但俄英奥三国之间的矛盾使关系复杂化。英国与俄国一直以来都在近东,尤其是中亚竞争,两国之间的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奥匈帝国与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竞争也未曾缓和。这似乎意味着俾斯麦只能选二舍一或选一舍二,但舍弃任何一边都有可能给法国创造机会。俾斯麦充分发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创造政治上接近的机会,同时又充当协调者以避免因战争爆发而使德国处于艰难选择的境地的情况发生。为缓和法国的复仇情绪,俾斯麦同时支持在印度支那有矛盾的法英以及在突尼斯有冲突的法意;为了能从竞争中获利,俾斯麦在近东问题上怂恿沙俄和奥地利,同时又避免矛盾激化而发生战争。这需要相当的技巧和勇气。同时俾斯麦通过外交途径向所有需要的国家表示友好,以获取信任,其中不乏蒙、欺诈、牺牲他国利益等不正当手段,订立盟约。结果德国获得一种这样的地位:如果同法国作战,有意大利的同盟做保障;同俄国作战,有奥地利的同盟作保障。与俄国签订的再保险条约,使德国的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这就像俾斯麦精心编织的一张保护网,那么完美却又脆弱,一不小心就会破裂。德意志的统一与强大,不能说是俾斯麦一个人的功劳,但他的主导作用是不可辩驳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使他对统一梦想孜孜以求,国家利益至上思想使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复杂的家庭背景和丰富的经历赋予他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一切都成就了俾斯麦这样一位伟人! [1] 《思考与回忆》俄译本序论《外交家俾斯麦》,阿·叶鲁萨里姆斯基[2] 《思考与回忆》中文版第一卷第123页[3] 《列宁全集》中文版第19卷第292页[4] 《思考与回忆》俄文版序论《外交家俾斯麦》,阿·叶鲁萨里姆斯基 [5] 《思考与回忆》,奥托·冯·俾斯麦,1985年12月

国际关系史论文相关主题

D A 3否4否

论文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论文首先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否则文章内容就有可能显得不完整。一般的论文中经常出现时间模糊、地点不明的情况,其实此处的“要素”是写论文时必备的

论中东北非动荡局势对我国石油的影响。星期五晚上交哈

哈哈 我也是实验高中的 就知道大家都在找论文 我来帮帮你吧~从8年间对国人主观感受的跟踪研究可以看出,近几年中国民众对中日关系的负面感受有所增加。令人困惑的是,认为双边关系“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或者“正在变好”的中国人仍占大多数。可以认为,中国人“看好中日关系正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绝对比例在增加,但心理上的相对落差在变大。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在文化传统上也有相近性。中国人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是有更高期待的,负面感受的增多其实是国人在表达对“中日关系发展跟不上心理预期”的不满意情绪。 普通公众积极评价近一年的中日关系。调查发现,普通公众对近一年来中日关系的表现给出了相对积极的评价,认为两国关系“变好了”的比例由6%小幅上升至9%。这应该与普通公众认可日本在 “311大地震”后展现出的国家形象和期待民主党政府加强中日合作不无关系。学生教师群体对一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评价消极。针对“最近一年中日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学生教师群体中明确表示“变差了”的比例由去年的5%大幅上升至7%(其中,“明显变差”1%,“相对来说变差”6%)。宏观来看,过去一年中国外交在地缘上出现了被包围的态势,作为“政策忧虑派”的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的对外关系状况普遍出现不满情绪。尤其考虑到近日中日两国在钓鱼岛主权归属、东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等方面的激烈斗争,对时事政治一向敏感的学生教师群体存在忧虑是不难想见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但两国关系的发展确是错综复杂。 我觉得中日冲突会长期化发展。原因是有三点:一是中日之间未解决的历史问题;二是中日之间的领土争端;三是中日之间经济关系的不稳定。 由于日本没有对二战进行深刻的反省,在近代史的教育中,对侵华战争没有客观的记述,二战后成长起来的日本人大多都不知道这段历史。中国民间认为日本对解决历史问题没有诚意。20世纪80年代后期 ,中国国民以个人身份提起对日本的民事赔偿 ,但基本上都败诉。 领土纠纷包括钓鱼岛纠纷、冲之鸟礁纠纷及中日东海专属经济区的划分等问题。钓鱼岛自明朝初年起就属中国版图,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但是甲午战争后,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并在签订前的三个月将钓鱼诸岛划归冲绳县管辖。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却将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由美军占领,并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1951年9月8日日本同美国签订《旧金山和约》,即《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将钓鱼诸岛连同冲绳交由美国托管。上世纪60年代末,日方单方面采取行动,先是派石油公司进行勘探,接着派巡视船,擅自将岛上原有的标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自己名字。 1971年6月日美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把钓鱼岛等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2011年3月30日日本文部科学省30日公布了新版教科书的审定结果,7家出版社发行的社会科教科书均声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中国外交部已就此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冲之鸟礁纠纷。 2010年5月日本众议院通过了《低潮线保全和基地设施整备法案》。这一法案要求保护日本最南端的冲之鸟岛(中国称冲之鸟礁)。“冲之鸟岛”位于东京西南1740公里的海上,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珊瑚礁,现在只有两块岩礁露出水面。1987年起日本开始在冲之鸟四周筑成堤防,设置气象观测装置。日本政府将在6年间斥资7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打造150-200米长的码头供海洋调查船等大型船只停泊。并在其与北小岛之间铺设可以通行重型机械等车辆的道路。日本政府只要证明礁石是“岛”,就可据此设定200海里海洋专属经济区,总面积达到40万平方公里。“冲之鸟”还处于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日本以冲之鸟礁为基点,主张大面积管辖海域的做法,不符合国际海洋法,严重损害了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 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 。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海域最宽也不到400海里。中方根据《海洋法条约》第76条和77条,主张大陆架延伸理论,日方强调“中间线”原则。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人越来越不自信,甚至把经济衰退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发展。石油、铁矿、粮食涨价,席卷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市场的中国制造等,都是中国威胁论的材料。原外相前原诚司下达指示,要求外务省修改对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方案。媒体也在不断妖魔化中国人。2010年,中国收购日子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去年超过美国。日本国内有81%的反对中国收购日资企业。日本居民对中国领事馆购买土地也进行反对。 综上所述,那么中国如何良好的把握中日关系,在中日博弈中取得有利地位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做: 第一、我个人认为可以在美日同盟之间制造矛盾。在政治方面,对于日本,60%以上的人认为美国重要,只有27%认为中国重要。而且认为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在保障日本区域和平与安定发挥重大作用的人占75%。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所以我认为,中国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与交流,打历史牌。 第二、警惕日本走军国主义道路。据日本《产经新闻》2月23日报道称,有7%的受访日本民众认为,日本已经到了“不得不认真考虑发展核武器的时代”。在韩国沉船事件中,日本力挺韩国进行军事演习。新《防卫计划大纲》首次将“警戒监视”中国海军的“动态防御力”写入大纲。日本防卫省智库“防卫研究所2011年4月6日首次公布了《中国安全保障报告》,指出中日之间有发生军事摩擦的可能性。中国军队要加强自身军事力量的建设。 第三、从史学角度支持冲绳独立。冲绳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于中国大陆架,离台湾很近,总面积为2267平方公里,辖48个有人岛。中国与流球王国有着500多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史,官方一直维持着册封和进贡的关系。对战后冲绳的归还问题,美国国务院曾提出过三种方案:一是归还中国;二是划归联合国管理;三是归还给非军事化的日本。美国军方认为,冲绳人与日本本土人的国民性差异太大,从军事战略的角度看,也不宜把冲绳归还日本。1951年9月美日签署『旧金山讲和条约』后,冲绳仍由美国信托统治。为了要回冲绳的统治权,日本各政治团体组成了统一战线,对美施压。深受战争危害的冲绳人也向美军请愿,要求撤消美军基地。美国政府最终决定1972年将冲绳行政权归还日本。这只是美日双方的协议,中国不认可。 第四、防止日本政坛的动乱。近几年来,日本政坛混乱不堪,无论民主党,还是自民党在国民心目中,信任度很低。不少国民对目前的政治失去了信心。不排除把政权交给天皇的可能性

国际关系相关论文题目有哪些

写论文的话,就是在这10节课中任选一节写篇相关的文章就可以了是不?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拜谢拜谢!!!

你的国际关系理论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试析经济全球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 经济全球化及其时代特征  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概念最早由哪位学者使用,是什么含义上使用的,目前无法考证。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由Theodre·Levitt在1985年的《市场全球化》一文中首次提出[1]。它是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人才等经济因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整个经济空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逐步迈向一体化的过程和现象。但全球化一步入学术殿堂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90年代以来,频频出现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及人类学诸研究领域中。学术界对一个概念或问题作多视角的探讨,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均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把握。但我们不应该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原本约定俗成的概念内涵扩大化。把远古已在进行或目前可望不可及的遥远的梦想如全球政治一体化、全球文化一体化以及全球性问题等通通囊括到全球化之中,似嫌牵强,又难以把握。窃以为“全球化”从提出的最初本意、从其核心内容来看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亦即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优化配置和重组,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进程和现象。正如在1990年第一次完整提出“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S·Ostry)提出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从而实现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和市场经济在世界各国不断扩展而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还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继续发展,且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生产经营的全球化  美国学者D·F·西蒙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产业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经营的全球化。而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流通活动的跨国公司又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和主体力量。经济全球化突出地表现在跨国公司的急剧扩张上,1994年来,世界性的企业并购浪潮规模不断扩大,一度震惊世界的波音——麦道公司合并、奔驰——克莱斯勒公司合并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合并等消息很快被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兼并事件所淹没。1999年初美国沃达丰公司以560亿美元吞并美国空中通讯公司,9个月后,这家新公司又被美国大西洋贝尔电子公司收购。美国家用产品公司与沃特兰伯特公司宣布了总值709亿美元的合并计划,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药企业。加拿大阿尔坎铝公司、法国佩西纳公司和瑞士铝隆察集团合并成了全球最大的制铝公司,年销售量216亿美元。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微波通讯公司宣布以近13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第三大电话公司斯普林特公司。年底,英国沃达丰空中通讯公司以1480亿美元收购了德国曼内斯曼公司。企业的兼并额从1996年的14万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5万亿美元,1999年更达4万亿美元。企业的跨国兼并极大地优化了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实现了规模效应;使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8年全世界已有6万个跨国公司母公司和60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而1980年,全世界跨国公司仅5万家,境外机构仅5万个)[3]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70%、2/3的世界贸易、80%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使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程度越来越高,形成了统一的国际生产体系。一项最终产品,它的零部件制造、它的不同生产阶段,可以同时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进行,从而可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劳动力、原材料等不同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生产和经营的全球化还表现为产业分工的全球化,产业分工从一国以传统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分工发展成为范围广泛的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从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从单一产品的分工发展到产品型号、产品零部件和产品工艺流程的分工,并形成世界性的产业分工网络,每一生产环节都成为世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格链中的一分子。  在生产经营的全球化中,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过去20年来,国际直接产业投资一直保持大幅度增长,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从1983年到1995年,每年平均增长2%,大约是国际贸易年增长率的一倍。199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4600亿美元,是1970年的10倍。到2000年,国际产业直接投资总额为11000亿美元,比上年又增长了14%,其中80%以上流入发达国家[4]。同时国际证券业投资迅速发展,1993年流动金额为8185亿美元,1994年则达到9524亿美元,1995年增加到12584亿美元[4]。通过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而促成的全球生产和销售的联合,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新的趋势。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始终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力量。有资料表明,最大的1%的跨国公司拥有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0%,按资产排列的世界100家最大跨国公司控制了约1/3的世界对外直接投资[5]。    贸易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另一重要表现是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中一个古老的现象,它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国际贸易年均增长速度比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高出一倍以上。1990-1995年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为6%,同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998年,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额为54148亿美元,按现价计算比1950年增长了100倍。此外,在1950年还可忽略不计的服务贸易,到1998年已增至13263亿美元。1998年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占该年GDP总额288622亿美元的4%,这意味着世界各国每年平均有近1/4的GDP不经过国际贸易便无法实现[6]。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从没有今天这样紧密。同时,国际贸易货物品种也日趋多样化。在世界贸易中占出口1%以上的货物从过去的11种增加到现在的20多种。在发展中国家出口货物中,占出口中1%以上的货物种类从过去的6种增加到现在的20种。国际经济的发展使世界贸易格局和贸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电子商务(EC)、电子贸易撮合(ETM)、电子资金转帐(ETF)等电子化贸易手段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1994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协定实现了贸易自由化。1995年正式启动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法人地位对成员国进行严格的法律约束。标志着全球贸易体制基本形成。可以预见,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继续推进,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将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更大规模地流动。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论文主题有哪些

哈哈 我也是实验高中的 就知道大家都在找论文 我来帮帮你吧~从8年间对国人主观感受的跟踪研究可以看出,近几年中国民众对中日关系的负面感受有所增加。令人困惑的是,认为双边关系“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或者“正在变好”的中国人仍占大多数。可以认为,中国人“看好中日关系正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绝对比例在增加,但心理上的相对落差在变大。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在文化传统上也有相近性。中国人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是有更高期待的,负面感受的增多其实是国人在表达对“中日关系发展跟不上心理预期”的不满意情绪。 普通公众积极评价近一年的中日关系。调查发现,普通公众对近一年来中日关系的表现给出了相对积极的评价,认为两国关系“变好了”的比例由6%小幅上升至9%。这应该与普通公众认可日本在 “311大地震”后展现出的国家形象和期待民主党政府加强中日合作不无关系。学生教师群体对一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评价消极。针对“最近一年中日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学生教师群体中明确表示“变差了”的比例由去年的5%大幅上升至7%(其中,“明显变差”1%,“相对来说变差”6%)。宏观来看,过去一年中国外交在地缘上出现了被包围的态势,作为“政策忧虑派”的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的对外关系状况普遍出现不满情绪。尤其考虑到近日中日两国在钓鱼岛主权归属、东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等方面的激烈斗争,对时事政治一向敏感的学生教师群体存在忧虑是不难想见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但两国关系的发展确是错综复杂。 我觉得中日冲突会长期化发展。原因是有三点:一是中日之间未解决的历史问题;二是中日之间的领土争端;三是中日之间经济关系的不稳定。 由于日本没有对二战进行深刻的反省,在近代史的教育中,对侵华战争没有客观的记述,二战后成长起来的日本人大多都不知道这段历史。中国民间认为日本对解决历史问题没有诚意。20世纪80年代后期 ,中国国民以个人身份提起对日本的民事赔偿 ,但基本上都败诉。 领土纠纷包括钓鱼岛纠纷、冲之鸟礁纠纷及中日东海专属经济区的划分等问题。钓鱼岛自明朝初年起就属中国版图,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但是甲午战争后,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并在签订前的三个月将钓鱼诸岛划归冲绳县管辖。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却将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由美军占领,并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1951年9月8日日本同美国签订《旧金山和约》,即《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将钓鱼诸岛连同冲绳交由美国托管。上世纪60年代末,日方单方面采取行动,先是派石油公司进行勘探,接着派巡视船,擅自将岛上原有的标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自己名字。 1971年6月日美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把钓鱼岛等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2011年3月30日日本文部科学省30日公布了新版教科书的审定结果,7家出版社发行的社会科教科书均声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中国外交部已就此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冲之鸟礁纠纷。 2010年5月日本众议院通过了《低潮线保全和基地设施整备法案》。这一法案要求保护日本最南端的冲之鸟岛(中国称冲之鸟礁)。“冲之鸟岛”位于东京西南1740公里的海上,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珊瑚礁,现在只有两块岩礁露出水面。1987年起日本开始在冲之鸟四周筑成堤防,设置气象观测装置。日本政府将在6年间斥资7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打造150-200米长的码头供海洋调查船等大型船只停泊。并在其与北小岛之间铺设可以通行重型机械等车辆的道路。日本政府只要证明礁石是“岛”,就可据此设定200海里海洋专属经济区,总面积达到40万平方公里。“冲之鸟”还处于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日本以冲之鸟礁为基点,主张大面积管辖海域的做法,不符合国际海洋法,严重损害了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 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 。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海域最宽也不到400海里。中方根据《海洋法条约》第76条和77条,主张大陆架延伸理论,日方强调“中间线”原则。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人越来越不自信,甚至把经济衰退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发展。石油、铁矿、粮食涨价,席卷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市场的中国制造等,都是中国威胁论的材料。原外相前原诚司下达指示,要求外务省修改对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方案。媒体也在不断妖魔化中国人。2010年,中国收购日子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去年超过美国。日本国内有81%的反对中国收购日资企业。日本居民对中国领事馆购买土地也进行反对。 综上所述,那么中国如何良好的把握中日关系,在中日博弈中取得有利地位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做: 第一、我个人认为可以在美日同盟之间制造矛盾。在政治方面,对于日本,60%以上的人认为美国重要,只有27%认为中国重要。而且认为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在保障日本区域和平与安定发挥重大作用的人占75%。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所以我认为,中国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与交流,打历史牌。 第二、警惕日本走军国主义道路。据日本《产经新闻》2月23日报道称,有7%的受访日本民众认为,日本已经到了“不得不认真考虑发展核武器的时代”。在韩国沉船事件中,日本力挺韩国进行军事演习。新《防卫计划大纲》首次将“警戒监视”中国海军的“动态防御力”写入大纲。日本防卫省智库“防卫研究所2011年4月6日首次公布了《中国安全保障报告》,指出中日之间有发生军事摩擦的可能性。中国军队要加强自身军事力量的建设。 第三、从史学角度支持冲绳独立。冲绳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于中国大陆架,离台湾很近,总面积为2267平方公里,辖48个有人岛。中国与流球王国有着500多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史,官方一直维持着册封和进贡的关系。对战后冲绳的归还问题,美国国务院曾提出过三种方案:一是归还中国;二是划归联合国管理;三是归还给非军事化的日本。美国军方认为,冲绳人与日本本土人的国民性差异太大,从军事战略的角度看,也不宜把冲绳归还日本。1951年9月美日签署『旧金山讲和条约』后,冲绳仍由美国信托统治。为了要回冲绳的统治权,日本各政治团体组成了统一战线,对美施压。深受战争危害的冲绳人也向美军请愿,要求撤消美军基地。美国政府最终决定1972年将冲绳行政权归还日本。这只是美日双方的协议,中国不认可。 第四、防止日本政坛的动乱。近几年来,日本政坛混乱不堪,无论民主党,还是自民党在国民心目中,信任度很低。不少国民对目前的政治失去了信心。不排除把政权交给天皇的可能性

浅谈世界近现代史中民族解放运动的多样性 试论近现代史观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关系 怎样才能搞好高中历更数学之我见 略论地方红色档案资源的利用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及反思 以现代化为视角进行世界近现代史教学 浅谈如何上好理工科学生近现代史纲要课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 现代化史观: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

实验高中准高二的吧? 几班的?

国际关系相关论文题目有哪些英文

英语本科学位论文选题 国别文学研究和地域文学研究(如: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澳大利亚文学、加拿大文学、新西兰文学/西方文学、大洋洲文学) 文学流派研究(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黑色幽默、意识流、女性主义文学等) 作家研究和文本分析(如:阿瑟·米勒研究、海明威研究、狄更斯研究、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等)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如尤金·奥尼尔和曹禺戏剧作品之比较) 语言学研究(如:语言研究、文字研究、词汇研究、短语和句子研究、语篇研究、语言与文化等) 语言教学研究(如:语言研究与语言习惯、教学方法和技巧研究、教材分析和评估研究、测试与评估研究、课堂教学管理研究、教育技术的使用与开展研究) 翻译学理论研究 翻译方法个案研究(如:“从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看简洁句的翻译”) 中外翻译比较 文化与外语学习 中西方文化比较 地域文化研究(如:“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摇滚学――社会的晴雨表”) 国外教学法研究 教学方法和技巧研究(如:语法教学就一定枯燥无味吗?交际教学法和学习效果的探讨研究) 教学管理研究 学生个体差异研究(如:不同性格的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何不同?) 其他(如:国际关系类论文等)

这个看起来没问题,不过需要改一下:A Study Of Profi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y in XX(Company),

  • 索引序列
  • 国际关系史论文相关主题有哪些
  • 国际关系史论文相关主题
  • 国际关系相关论文题目有哪些
  •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论文主题有哪些
  • 国际关系相关论文题目有哪些英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