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天文学报电子版在线阅读全文

中国天文学报电子版在线阅读全文

发布时间:

中国天文学报电子版在线阅读全文

《飞碟探索》

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主办的《企业管理》杂志是二类期刊。 关于分类等级,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向分有6类,请参阅参考资料。 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自然科学进展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社会科学战线、文献(国家图书馆)、国外社会科学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中国工业经济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记者(新华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电部政策研究室)、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会)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学报(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档案学通讯 科学研究类:科学学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教育学、心理学类: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研所)、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 体育类: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 语言学类: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言文字应用 文学类: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外国语类: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艺术(含作品)类: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栏)、美术研究、装饰 历史、考古类: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史研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党政管理类:中国行政管理、求是(中共中央)

中国天文学报电子版在线阅读

回答 稍等一下 《空间科学学报》或者《天文学报》。这两个都可以的亲。 《天文学报》创刊于1953年,由中国天文学会、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主办,是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创办最早的天文学术期刊。自1979年起从半年刊改为季刊。本刊专门发表天体物理、天体力学、天体测量等天文各大分支学科以及天文仪器、天文学史和天文观测新发现等方面的科学成果,进行国际交流,密切反映我国天文学的迅速发展面貌。 有问题请联系我,谢谢! 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麻烦评价一下此次服务 更多4条 

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主办的《企业管理》杂志是二类期刊。 关于分类等级,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向分有6类,请参阅参考资料。 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自然科学进展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社会科学战线、文献(国家图书馆)、国外社会科学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中国工业经济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记者(新华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电部政策研究室)、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会)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学报(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档案学通讯 科学研究类:科学学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教育学、心理学类: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研所)、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 体育类: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 语言学类: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言文字应用 文学类: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外国语类: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艺术(含作品)类: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栏)、美术研究、装饰 历史、考古类: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史研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党政管理类:中国行政管理、求是(中共中央)

《天文学报》(Acta Astronomica Sinica)专门发表天体物理、天体力学、天体测量等天文各大分支学科以及天文仪器、天文学史和天文观测新发现等方面的科研成果,进行国际交流,密切反映中国天文学的迅速发展面貌

美国天文学报电子版在线阅读

太阳系八大行星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国际会议中心,2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对行星定义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最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26届大会确认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而位居太阳系9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行星家族。 从此以后,这个游走在太阳系边缘的天体将只能与其他一些差不多大的“兄弟姐妹”一起被称为“矮行星”。两次投票开除冥王星草案将行星定义范围限制在太阳系之内。由于定义复杂,措辞微妙,该草案分为两部分,分别需要单独投票表决。第一部分:冥王星是不是“矮行星”?“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这些天体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发现的。而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结论:YES!冥王星是“矮行星”。第二部分:“矮行星”是不是行星?在第一部分的“行星”前面加上“经典”这个词。而太阳系行星数量究竟有几颗,就取决于第二部分是否能够通过。如果第二部分没有通过,那么根据第一部分的规定,太阳系的行星只限于1900年之前发现的那8颗行星。“矮行星”不是行星,冥王星将与行星地位无缘。如果第二部分得以通过,那么1900年前发现的8颗行星就被称为“经典行星”,冥王星、谷神星、原先被认为是冥王星卫星的“卡戎”和一颗暂时编号为“2003UB313”的天体就被称为“矮行星”。“矮行星”也是行星。结论:NO!“矮行星”不是行星。因此,冥王星与行星地位无缘了。月亮几十亿年后可能升格为行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格雷戈里·劳克林告诉记者,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交的行星定义草案,围绕恒星旋转的球形天体只要达到一定体积和质量都有可能成为行星。对于一颗行星和它的卫星,例如地球和月亮,如果两者的引力中心即共同质心有朝一日不再处于行星内部,而是转移到外部空间,那么这颗卫星就成为了行星。劳克林表示,虽然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但在理论上月亮的确有可能成为行星。月亮诞生于40亿年前的一次天体冲撞,原本距离地球很近,但它远离地球的趋势十分明显。由于两者之间潮汐力的作用,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每年增加约75厘米。劳克林说:“如果地球和月亮还能继续存在几十亿年,地球和月亮的共同质心将会从地球内部转移到地球之外。到那时,月亮就可能成为行星了。”太阳系大行星之争 新闻价值大于科学价值 事情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7年前热起来的对冥王星行星地位的质疑,而今年8月15日IAU的草案使之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现在,草案通过了,人们得到了一个令占星术士有事可做的新太阳系。紫金山天文台天体化学和行星科学实验室主任徐伟彪说:“长期以来,天文学对行星一直没有明确和科学的定义,这就造成了目前行星分类上的混乱局面。”实际上,冥王星成为大行星这件事,在现在看来也是历史上的一个错误。1930年,当24岁的天文爱好者汤博在洛韦尔天文台发现冥王星,并对台长说“我找到了你想要的X行星”时,天文学家们并不知道这颗行星有多大。在当时的理解下,冥王星顺理成章成为了第9颗大行星。但随后的观测把冥王星的体积不断缩小,它在今天的认识中已经比太阳系中的7颗卫星都要小了,包括我们的月球。一个多星期以来,争执不下的天文学家们在会上会下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在IAU的会议争论、在IAU日报上撰文、向媒体记者表达、在个人网站上评论,甚至还有人就此向《天文学报》提交了一篇论文……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行星科学家大卫·史蒂文森对一周以来这些疯狂的行为表示反感。他说:“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命名和分类,而在于理解事物是怎么运转的。天体如何形成?它们怎样演化?它们由什么物质构成?而新的定义对我们做科学研究的影响微不足道。”徐伟彪也有相似的看法,他说:“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对社会产生的新闻效应比科学意义更强烈……新定义的通过将不会改变现有的天文学理论,所有的理论和观测结果仍然有效。”但他同时也看到了整件事情在社会科学中的意义。“决议的通过对天文学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它可以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使人们对行星有一个明确和统一的认识。”他说,“它将会对历史和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中小学的教材,从今以后就要重新修改———太阳系不再是9大行星系统。”(昨晚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26届大会上,来自各国天文界权威代表投票通过联合会决议,今后原来九大行星中的冥王星将不再位于“行星”之列,而属于矮行星。 太阳系天体分三类 昨晚与会代表、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通过电话介绍,超过80%的代表投票同意更改最后草案,就行星和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定义达成共识。 最终决议把行星和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定义为三类,即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原九大行星除冥王星外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个行星依然被称为“行星”;在20世纪之后陆续发现的冥王星、谷神星、齐娜星被称为“矮行星”。 冥王星是不是大行星,几十年来天文学界一直存有争论,由于冥王星比地球甚至比最小的太阳系行星———水星都小很多,且旋转轨道为不规则的鸭蛋形“过山车”状,和其余八大行星近似圆轨道不一样,更多专家倾向于认为冥王星和其他八大行星不一样。 这次决议把彗星等不满足行星、矮行星定义的天体,暂时被称为“太阳系小天体”,包括绝大多数的太阳系小行星、绝大多数的海外天体其他小天体。 12行星草案未获通过 按照新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即便前两个条件满足,但还没有清空自身轨道附近区域的天体就不叫行星,而起新名字为“矮行星”;矮行星定义特别指出,矮行星也不是一颗卫星,故此前专家推测的冥王星卫星———卡戎星没有列进矮行星行列。 朱进介绍,在分决议草案中,还建议在八颗行星前面加上“经典”二字,以区别其他行星,该建议未获通过。 昨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等专家介绍,在决议最终通过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曾提出过将太阳系行星由9个升级为12个的草案,将谷神星、齐娜星和卡戎星也包括在行星行列,该草案同意率仅1/4,专家们辩论后又由联合会提出修改后的草案,以绝大多数票最终通过。 对话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谈决议影响 天文教材将相应改变 新京报:是不是可以说通过这次决议,冥王星的级别就降低了? 朱进:应该是说把冥王星从行星的范畴拿出来了,不再属于行星的范畴。 新京报:在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冥王星后,九大行星的定义一直被众人接受,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会不会影响到大家的投票? 朱进:应该说会有一定因素,但大多数人还是从全面、理性的角度去考虑;去思考一个新的定义,便于百姓接受,也便于我们总结不断向人类涌来的新天文发现。 新京报:通过这次决议后,我们的教材等会不会改? 朱进:这次决议后,国际通行的说法、文本肯定会改,我们的教材、书籍等也会相应作改变。 太阳系天体最新分类 “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被称为“矮行星”,如冥王星。 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反应 科学战胜历史和文化 大多数天文学家表示欢迎,不少民众深感失望 与会的许多天文学家在24日投票结果出来后鼓掌表示欢迎。发现齐娜的美国天文学家麦克尔·布朗认为,将冥王星降级可能不会受到公众的欢迎,但是在科学上是正确的决定。布朗认为,行星新定义不应该将太阳系行星扩编,而是应该将冥王星降级。 北爱尔兰学者、中子星研究专家乔斯林·伯内尔也表示,希望那些对投票结果表示失望的人朝着好的方面看。 但正如麦克尔·布朗所言,不少民众都对冥王星被“驱逐”感到失望,他们已经习惯了有冥王星的太阳系,这已经成为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美国宇航局今年1月发射了“新地平线”号探测器,预计将在2015年到达冥王星附近。目前还不清楚冥王星的“降级”是否会对美国宇航局的探测计划带来影响。新浪科技讯 据参加第26届IAU大会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崔辰州博士透露,今天早上,IAU大会给与会的天文学家提供关于太阳系行星定义的决议最终稿,并将在当地时间下午14:00点(北京时间晚上20:00)举行的在IAU大会第二阶段全体会议上进行表决。 据悉,这份决议太阳系行星定义的决议最终稿包含4个部分即5A号决议,5B号决议,以及6A号决议,6B号决议。对决议5A和决议5B的投票将分开来依次进行。同样,对于决议6A和 6B的投票也将分开进行。决议5A是IAU关于“行星”和相关名词的主要定义。决议5B对由水星到海王星这8颗行星组成的集体称呼前面加上了“classical”。决议6A以冥王星为原型为IAU创建了一个新的天体类别。决议6B为这类天体引入了“plutonian objects”这个称呼。 以下是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崔辰州博士翻译的太阳系行星定义的决议最终稿中文版: IAU决议:太阳系内一颗行星的定义 当代的观测正在改变着我们对行星系统的认识,我们对天体的命名反映我们目前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这一点特别适用于行星这个名词。名词“行星”源自描画“漫游者”,那时只知道它们是天空中移动的光点。近来的发现导致我们需要利用现有的科学信息创建一个新的定义。 决议5A IAU决定我们太阳系内的行星和其他天体按照下列方式划分为3个明确的类别: (1)一颗行星1是一个天体,它满足(a)围绕太阳运转,(b)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同时(c)所在轨道范围的邻里关系清楚。 (2)一颗矮行星是一个天体,它满足(a)围绕太阳运转,(b)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2 ,(c)所在轨道范围的邻里关系不清楚,同时(d)不是一颗卫星。 (3)其他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3 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决议5B 在决议5A第一节和脚注1的“行星”前面插入“经典”。即: (1)一颗经典行星4是一个天体…… IAU决议:冥王星 决议6A IAU进一步决定: 按照上面的定义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并作为海外天体中一个新类别的原型。 决议6B 下面的语句加入到决议6A中: 这类天体称为“plutonian objects”。 ------------------------------- 1 八颗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 IAU将启动相应程序来界定天体属于矮行星还是其他类别。 3 目前这些包括大多数的太阳系小行星,大多数的海外天体(TNOs),彗星,和其他小天体。 4 八颗经典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新华网北京8月24日电(记者杨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4日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许多人感到不解,为什么从儿时起就一直熟知的太阳系“九大行星”概念如今要被重新定义,而冥王星又因何被“降级”? “行星”这个说法起源于希腊语,原意指太阳系中的“漫游者”。近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中的标准行星。19世纪后,天文学 家陆续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使太阳系的“行星”变成了9颗。此后,“九大行星”成为家喻户晓的说法。 不过,新的天文发现不断使“九大行星”的传统观念受到质疑。天文学家先后发现冥王星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处。冥王星所处的轨道在海王星之外,属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这个区域一直是太阳系小行星和彗星诞生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发现柯伊伯带有更多围绕太阳运行的大天体。比如,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发现的“2003UB313”,就是一个直径和质量都超过冥王星的天体。 布朗等人的发现使传统行星定义遭遇巨大挑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的新行星定义,意在弥合传统的行星概念与新发现的差距。 大会通过的决议规定,“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在太阳系传统的“九大行星”中,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符合这些要求。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因此被自动降级为“矮行星” 冥王星和一些类似的星体将被重新归类为“矮行星”,类似于此前的称谓“小行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还定义了第三类围绕太阳运转的小星体,名称为“太阳系小天体”(small solar system bodies),主要包括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和其它自然形成的卫星。目前还不清楚冥王星被“降级”是否会影响美国宇航局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的任务,该探测器今年初成功发射,预计将最早于2015年中期到达冥王星。 来自75个国家的2500名天文学家参加了本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在此之前,由天文学家提议重新确认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并将它的最大卫星“卡戎”和另外两个天体加入行星行列。这一提议引发了天文学家的激烈争论,但最终并未获得广泛的支持。目前,小行星谷神星和最近发现的编号为“2003 UB313”、昵称“齐娜”的天体均被划为“矮行星”一类,而“卡戎”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 “2003 UB313”的发现者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对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决议表示欢迎,他一向认为冥王星和类似天体不具有行星资格。他说:“UB313是最大的矮行星,这非常酷。”(奥托)参考资料:-08-25/shtml

"天体的物质构成,运行轨道,一些常规的物理化学属性以及对地球的影响。黑洞研究,关于登陆火星的研究,霍金的宇宙起源和膨胀理论,以及关于空间维度和暗物质暗能量的专题,UFO和宜居星球的探索。"从这几句话就可以看出,楼主最多是本科低年级的学生,至少是没有系统的接触过学术研究。这些研究“点”都实在太大,每一个点出几百篇博士论文都不是问题。不管哪方面,比较好的学术文章都有一个特点,精致,相比之下楼主的描述也显得非常粗糙了。这类研究成果早已成熟,除非有特别吸引人的因素(例如首次发现某太阳系外类地行星位于宜居带),绝对上不了一流期刊的版面。最后呢,提出楼主几点硬伤,Nature是英国的杂志,其二,它是全国影响因子最高的学术期刊,绝不是什么科普杂志。科普杂志例如《天文爱好者》,高中生能理解其中的大半,如果是学术期刊,即便只是国内的《天文学报》,说来惭愧,80%的文章,作为一名理学硕士兼天文爱好者,照样看不懂。“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半个多世纪过去,这句话仍旧可以原封不动的送给楼主。站在山脚,却幻想着一览众山小,难免会闹出笑话。应该承认,相比于上世纪处物理学界跨越性的发展,提出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彻底改写了宏观和微观世界的教科书,当前理论物理学界的进展的确不那么瞩目。最重要的原因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观察和实验,观察手段跟不上,发现原有理论的几朵乌云,自然不会孕育产生相应的更高层次的科学理论。如果相对论是在18世纪提出,照样会被尘封几十年,知道人类有能力去监测其效应,证明他是否准确。同样道理,大一统理论、膜理论、弦理论……这些理论模型是否完善合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实验数据来说明。最后呢,要说最近物理学界万马齐喑,那非常荒谬,最近有一个课题组通过在南极安设的望远镜发现了类似引力波的痕迹,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和激烈讨论,这一点发现如果被证实,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另外目前在星系形成理论,也有着很大的进展,随着盖亚空间望远镜的投入工作,这方面也可以期待在未来的几年内得到极大的飞跃。

水星的英文名字Mercury来自罗马神墨丘利。符号是上面一个圆形下面一个交叉的短垂线和一个半圆形(Unicode: ☿) 是墨丘利所拿魔杖的形状。在第5世纪,水星实际上被认为成二个不同的行星,这是因为它时常交替地出现在太阳的两侧。当它出现在傍晚时,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当它出现在早晨时,为了纪念太阳神阿波罗,它被称为阿波罗。毕达哥拉斯后来指出他们实际上是相同的一颗行星。中国古代则称水星为“辰星”。 中国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启明”或“长庚”。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特,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而在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维纳斯,因此金星也称做“维纳斯”。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 金星的位相变化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位相变化),但是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是无法看出来的。关于金星的位相变化,曾经被伽利略作为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力证据。 地球是太阳系中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它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颗,也是现代科学目前确证目前惟一存在生命的行星。行星年龄估计大约有45亿年(5×109)。在行星形成后不久,即捕获其惟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地球上惟一的智慧生物是人类。 因为它在夜空中看起来是血红色的,所以在西方,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或希腊神话对应的阿瑞斯)命名它。在古代中国,因为它荧荧如火,故称“荧惑”。火星有两颗小型天然卫星:火卫一Phobos和火卫二Deimos(阿瑞斯儿子们的名字)。两颗卫星都很小而且形状奇特,可能是被引力捕获的小行星。英文里前缀areo-指的就是火星。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五颗。它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自转最快的行星。中国古代用它来纪年,因而称为岁星。 在西方称它为朱庇特,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土星是一个巨型气体行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木星的第二大行星。土星的英文名字Saturn(以及其他绝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土星名称)是以罗马神的农神萨杜恩命名的。中国古代称之为镇星或填星。 天王星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排列在土星外侧、海王星内侧而名列第七,颜色为灰蓝色,是一颗巨型气体行星(Gas Giant)。以直径计算,天王星是太阳系第三大行星;但若以质量计算,则比海王星轻而排行第四。天王星的命名,是取自希腊神话的天神乌拉诺斯。 海王星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第八个,是一个巨行星。海王星是第一个通过天体力学计算后被发现的行星。因为天王星的轨道与计算的不同,1845年约翰·可夫·亚当斯和埃班·勤维叶推算了在天王星外的一个未知行星可能的位置。1846年9月23日柏林天文台台长约翰·格弗里恩·盖尔真的在这个位置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 目前海王星是太阳系内离太阳第二远的行星。 海王星的名字是罗马神话中的海神涅普顿(Neptune)

中国天文学报电子版在线阅读下载

《飞碟探索》

2012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共有在研项目240项(包括2012年新增项目109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1项和子项3项;主持(或承担)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其他项目2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项,其中创新群体1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6项、主任基金项目4项、面上项目28项、杰出青年基金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1项;承担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先导科技专项5项,主持(或承担)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5项,“百人计划”项目6项 ,承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项;承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2项;横向项目13项。2012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共发表科技论文192篇,其中在中国境外发表76篇。SCI论文128篇,影响因子0以上的70篇,被引用95篇次;申请专利8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专利授权数5件。该台完成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超出”的发现》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作为成员单位参加的“嫦娥二号”工程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另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其中1项排名第一)、三等奖1项。 据2015年12月天文台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是《天文学报》(季刊)和英文刊《Chines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的承办单位。《天文学报》创刊于1953年,是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紫金山天文台承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发表中国现代天文学各分支学科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从1989年起,该刊被英国科学文摘(SA)和苏联文摘杂志系统收录。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Yit55DQ 提取码:uzoj     书名:武王克商之年研究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编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1997-11页数:692内容简介:本书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的第一种;「夏商周断代工程」是 中国大陆「九五」期间的重大科研项目。这项工程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要把夏商周时期的年代进一部科学化、量化,为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典籍中所得到公认的古代纪年,只能上推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因此要推求更早的年代,周武王克商之年即是重要的著手点。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首先在於这是商周两个朝代的分界点,因而是年代学研究上不可回避的。这一分界点的推定,对其後的西周来说,影响到王年数的估算;对其前的夏商而言,又是其积年的起点,如陈梦家先生《殷墟卜辞综述》所述:「在年代学上,夏商周三代是相牵联的,要求得殷代的绝对年代,首先要确定周代元年。」从年代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还在於这是一个可能的突口,由於伐纣系周朝建立之始,周又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周(包括春秋战国)及其後文献中关於这一重大事件的叙述较多,而且含有若干历日和天象的记录,给运用天文历法知识进行推算准备了一定的条件。这就使学者们能够在没有确定共和以上列王年数的情况下,直接去推定武王克商之年。事实上,自西汉末年的刘歆开始,已经有许多学者做过这种推算的尝试。因为文献材料尚非充分,以及学者间对材料的理解有异,所采用的方法、角度也不相同,他们推出的武王克商之年彼此有相当大的悬殊。尽管如此,每位学者所走过的道路,总是有今天我们需要借鉴之处。只有在总结了前人的所有成果之後,我们才有希望前进一步。「夏商周断代工程」在1996年5月正式启动。在现划论证和组织项目期间,有关学科的专家都对武王克商之年的推定这一关键问题表示了特别的关注。因此,在整个工程已建立的9个课题中,专门设置了「武王伐纣年代的研究」这一课题。该课题下属4个专题:「武王伐纣时天象的研究」、「先周文化的研究与年代测定」、「周原甲骨的整理及年代测定」、「丰镐遗址分期与年代测定」。基本的想法是,把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和科技测年等学科结合起来,尽可能使用现代科学手段,吸收各方面成果。工作达列比较深入的阶段,大家迫切感觉到这个疑难课题上广泛借鉴和总结前人学说的必要。然而,涉及武王克商之年的学术文献数量非常繁复,资料极为分散,有些论著在几处大图书馆也难寻觅,造成研究工作的严重障碍。因而提出了蒐集编辑(还有翻译)这方面文献的设想。这一行动从年3月发轫,经过3个来月的时问,真正做到「竭泽而渔」,共辑集到各家论著一百多篇,随後精选出有代表性的57篇,结集成《武王克商之年研究》这本书。过去大家一般认为,关於武王克商之年的说法计有30多种,现在本书所反映的说法竟有44种。仅从这一点,便可看出本书的成绩。(以上内容系节录自李学勤所作序) 。作者简介:本书所收录的论文篇目如下:一、选编说明二、古代学者所定克商之年一览表三、近现代研究论文:公元前1127说论武王克殷年代,谢元震 撰。公元前1122说殷周之际年历推证,吴其昌 撰。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说,(日)岛邦男 撰。公元前1118说武王克商的年代,(日)成家彻郎 撰。公元前1112说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势和今後出路,刘朝阳 撰。公元前1111说武王伐纣年月日今考,董作宾 撰。从利簋铭看伐纣年,严一萍 撰。用周初历法与周初年代─惟一月壬辰旁死霸史日考证,郑天杰 撰。公元前1106说西周考年,张汝舟 撰。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106年,张闻玉 撰。公元前1105说西周金文和周历的研究,马承源 撰。公元前1102说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之年代学资料,黎东方 撰。公元前1093说用日食、月相来研究西周的年代学,葛真 撰。公元前1088说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88年说,(日)水野清一 撰。公元前1087说西周断代和年历谱,(日)白川静 撰。公元前1076说伐纣之记载检讨,丁驌 撰。公元前1075说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年代问题,唐兰 撰。公元前1071说对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论夏商周年代 ,李仲操 撰。公元前1070说西周年代综述(摘要),李仲操 撰。武王克殷之年,张政烺 撰。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读王国维《周开国年表》後记,刘启益 撰。公元前1066说周初之年代,(日)新城新藏 撰。公元前1065说关於商、殷的一些新闻,(美)哈特纳 撰。西周的年代与历法,白光琦 撰。公元前1063说周初的绝对年代,(日)山田统 撰。公元前1059说古代和现代中国的行星天文学,(美)彭瓞钧 撰。公元前1057说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张钰哲、张培瑜 撰。公元前1055说武王克殷年考,章鸿钊 撰。试谈西周纪年,荣孟源 撰。公元前1051说略论西周武王的年代问题与重要青铜彝器,高木森 撰。西周年代考,姜文奎 撰。公元前1050说三代年表,(英)叶慈 撰。公元前1049说书经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纣的年代月日考,王保德 撰。公元前1046说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美)班大维 撰。公元前1045说西周之年历,(美)倪德卫 撰。《竹书纪年》与周武王克商的年代,(美)夏含夷 撰。西周年代新考─论金文月相与西周王年 ,周法高 撰。武王克商与西周诸王年代考,赵光贤 撰。公元前1044说武王克殷年月考,李丕基 撰。公元前1041说晚商的绝对年代,(美)吉德炜 撰。公元前1040说武王克商之日期,(美)倪德卫 撰。武王伐纣年代考,周文康 撰。公元前1039说周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何幼琦 撰。公元前1030说周武王克殷日历,丁山 撰。西周年代学上的几个问题,(韩)方善柱 撰。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说,周清流 撰。公元前1029说周武王克殷年代考,黄宝权、陈华新 撰。公元前1027说最初可纪之年代,梁启超 撰。殷周年代考,雷海宗 撰。西周历朔新谱及其它,莫非斯 撰。殷代的兵器与工具,(瑞典)高本汉 撰。商殷与夏周的年代问题,陈梦家 撰。西周史事概述,屈万里 撰。周初年代平议,何炳棣 撰。公元前1025说殷周年代的问题─长期求徵的结果及其处理的方法,劳干 撰。公元前1024说试论西周纪年,(日)平势隆郎 撰。公元前1018说西周年代考(摘要),周法高 撰。--------------------------------------------------------------------------------四、武王克商之年研究论著要目:--------------------------------------------------------------------------------1130BC林春溥据《毛诗正义》推算,《竹柏山房丛书》。1127BC谢元震,〈西周年代 〉,《文史》第29期1123BC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 〉引,商务印书馆。1122BC刘歆,《世经》,《汉书‧律历志》。绍雍,《皇极经世》。刘恕,《通鉴外记》。郑樵,《通志》。金履祥,《通鉴前编》。马端临,《文献通考》。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燕京学报》6。吴其昌,〈殷周之际年历推证〉,《国学论丛》2卷1期1929。岛邦男,〈克殷年月考〉,《东洋学》14号1965。岛邦男,〈伐殷考〉,《文经论丛》创刊号11。岛邦男,〈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说〉,《甲骨学》第11期1976。1118BC成家彻郎,〈武王克商之年代〉(修订版),《西周史论文集》。1117BC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引,商务印书馆。1116BC皇甫谧,〈帝王世纪〉引,《丛书集成本》。1112BC刘朝阳,《周初历法考》。刘朝阳,〈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势和今後出路〉,《天文学报》1卷1期1953。1111BC一行,〈大衍历议〉,《新唐书‧律历志》。董作宾,〈中国年历总谱之西周年历谱〉,《史语所集刊》1952。董作宾,〈武王伐纣年月日今考〉,《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3期。严一萍,《何尊与中国年代》。严一萍,〈从利簋铭看伐纣年〉,《中国文学》新8期。郑天杰,〈周初历法与周初年代〉,《史学汇刊》11期1981。1106BC张汝舟,〈西周年考〉,《二毋室古代天文历法论丛》。张闻玉,〈西周王年论稿〉,贵州人民出版社。1105BC马承源,〈西周金文和周历的研究〉,《上海博物馆集刊》1982。1102BC黎东方,〈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之年代学资料〉,(台北)学生书局1975。1093BC葛真,〈用日食、月相来研究西周的年代学〉,《贵州工学院学报》2。1088BC水野清一,〈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引〉,据巴纳(Noel Barnard)"MetallurgicalRemains of Ancient China"1975。1087BC白川静,〈西周断代和年历谱〉,《金文通释》第5卷。1078BC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 〉引,商务印书馆。1076BC丁驌,〈西周王年与殷世新说〉,《中国文字》新4期7。丁驌,〈西周王年新说更正〉,《中国文字》新5期198112。丁驌,〈伐周之记载检讨〉,《中国文字》新13期2。1075BC唐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年代问题〉,《新建设》3。刘启益,〈西周纪年铜器与武王至厉王在位年数〉,《文史》第13期。1071BC李仲操,〈对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论夏商周年代〉,《中原文物》1期1997。1070BC殷历家据《易纬‧乾凿度》推算邹伯奇,〈太岁无超辰说〉,《学计一得》。李仲操,〈西周年代〉,文物出版社。张政烺,〈武王克殷之年〉,《洛阳考古四十年》。刘启益,〈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5。1067BC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殷正),《邃雅堂学古录》。1066BC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周正),《邃雅堂学古录》。新城新藏,〈周初之年代〉,《中国天文学史研究》。1065BC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董作宾推算),《邃雅堂学古录》。哈特纳,〈殷商的某些消息〉,《第14届科技史国际会议论文集》1974。白光琦,〈西周的年代与历法〉,《西周史论文集》。1063BC山田统,〈周初的绝对年代〉,《大陆杂志》15卷6期。1059BC彭瓞钧,〈古代和现代中国的行星天文学〉,《美国天文学通报15》1983。1057BC朱右曾,张汝舟据《逸周书集训校释》推算。张钰哲,〈哈雷慧星的轨道演变趋势和它的古代史〉,《天文学报》19期1978。赵光贤,〈从天象推算武王伐纣之年〉,《历史研究》10。张培瑜,〈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人文杂志》5。1055BC章鸿钊,〈中国古历析疑〉,科学出版社1958。荣孟源,〈试谈西周纪年〉,《中华文史论丛》1。1051BC高木森,〈略论西周武王的年代问题与重要青铜彝器〉,《华学月刊》11。姜文奎,〈西周年代考〉,《大陆杂志》82卷4期1991。1050BC《今本竹书纪年》。李兆洛,〈初建元以前历代甲子〉,《李氏合刻五种》卷三。叶慈(W P Yetts),《三代年表》(Chronological Tables of the Three Dynasties,"West" and "East" and the Zhou Dynasty),The Rulers of China,1957。1049BC王保德,〈书经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纣的年代月日考〉,《东方杂志》复刊後17卷7期1984。1047BC林春溥,〈古史考年异同表〉(按《史记》推算),《竹柏山房丛书》。1046BC班大维(David W Pankenier),〈商西周的天文年代〉(Astronomical Dates inShang & Western Zhou),Early China(7):81-82。班大维(David W Pankenier),〈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The Cosmo-PoliticalBackground of Heaven's Mandate),Early China(20),1995。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045BC倪德卫(David S Nivison),〈西周之年历〉(The Dates of Western Zhou),《哈佛大学亚细亚研究学报》(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43卷1983第2期。倪德卫(David S Nivison),〈《国语》「武王伐纣」天象辨伪〉,《古文字研究》第12辑。夏含夷,〈《竹书纪年》与武王克商的年代〉,《文史》第38辑。周法高,〈西周年代新考〉,《大陆杂志》65卷5期1984。周法高,〈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台湾)《中央图书馆馆刊》1986。赵光贤,〈关於周初年代的几个问题〉,《人文杂志》2。赵光贤,〈武王克商与西周诸王年代考〉,《北京文博》1。1044BC李丕基,〈武王克殷年月考〉,《国民杂志》1卷5期1941。1041BC吉德炜(Keightley),〈晚商的绝对年代〉(Absolute Chronologhy),《商史的渊源》(Sources of Shang History)1978。1040BC倪德卫(David S Nivison),〈1040当为武王克商之年〉(1040 As the Dateof the Chou Conquest),Early China1982-1983倪德卫(David S Nivison),〈武王克商之日期〉,《竹书纪年》解谜第8章。周文康,〈武王伐纣年代考〉,《徐州师范学院学报》4。1039BC何幼琦,〈武王伐纣的年代问题〉,《中山大学学报》1。何幼琦,〈西周的年代问题〉。何幼琦,〈周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西周年代学论丛》。1035BC萧子显,《南齐书‧祥瑞志》。1030BC丁山,〈周武王克殷日历〉,《责善半月刊》20。丁山,〈文武周公疑年〉,《责善半月刊》1。方善柱,〈西周年代学上的几个问题〉,《大陆杂志》51卷1期1975。周清流,〈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说〉。周清流,〈西周年代考辨〉,《史学史研究》2。1029BC黄宝权,〈武王克殷年代考〉,《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1》。1029BC梁启超,〈最初可记之年代〉,《饮冰室全集》之四十七。雷海宗,〈殷周年代考〉,《武汉文史哲季刊》1931。莫非斯,〈西周历朔新谱及其它〉,《考古社刊》第5期1936。陈梦家,〈西周年代考〉,商务印书馆。陈梦家,〈商殷与西周的年代问题〉,《历史研究》2。高本汉,〈殷代的兵器与工具〉,《瑞典远东博物馆刊》17期。屈万里,〈西周史实概述〉,《史语所集刊》1971。何炳棣,〈周初年代平议〉,《香港中文大学学报》1。1025BC劳干,〈论周初年代问题与月相问题的新看法〉,《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7卷1期1974。劳干,〈论周初年代和召诰洛诰新证明〉,(台湾)《中研院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历史考古组》1981。劳干,〈从甲午月食讨论殷周年代的关键问题〉,《史语所集刊》1993。劳干,〈殷周年代的问题─长期求证的方法及其处理的结果〉,《史语所集刊》1996。1024BC平势隆郎,〈试论西周纪年〉,《中国古代纪年的研究》。1018BC周法高,〈西周纪年代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学报》第4卷1期1971。

中国天文学报官网电子版在线阅读

《中国国家天文》《天文普及年历》《中国天文年历》《中国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天体物理学杂志》〈天空与望远镜〉〈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星空〉

2012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共有在研项目240项(包括2012年新增项目109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1项和子项3项;主持(或承担)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其他项目2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项,其中创新群体1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6项、主任基金项目4项、面上项目28项、杰出青年基金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1项;承担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先导科技专项5项,主持(或承担)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5项,“百人计划”项目6项 ,承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项;承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2项;横向项目13项。2012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共发表科技论文192篇,其中在中国境外发表76篇。SCI论文128篇,影响因子0以上的70篇,被引用95篇次;申请专利8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专利授权数5件。该台完成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超出”的发现》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作为成员单位参加的“嫦娥二号”工程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另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其中1项排名第一)、三等奖1项。 据2015年12月天文台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是《天文学报》(季刊)和英文刊《Chines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的承办单位。《天文学报》创刊于1953年,是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紫金山天文台承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发表中国现代天文学各分支学科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从1989年起,该刊被英国科学文摘(SA)和苏联文摘杂志系统收录。

《飞碟探索》

  • 索引序列
  • 中国天文学报电子版在线阅读全文
  • 中国天文学报电子版在线阅读
  • 美国天文学报电子版在线阅读
  • 中国天文学报电子版在线阅读下载
  • 中国天文学报官网电子版在线阅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