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木材工业杂志主编

木材工业杂志主编

发布时间:

木材工业杂志主编

1957年赴苏留学两年。1986年赴美参加科研协作。俄语可读、听、说、写,借助工具书可读日语资料。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木材工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建筑人造板》编委。1978年“塑合木材的研究”获科学大会奖;1982年“无表层纸装饰板新工艺”获林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984年“胶粘剂检验方法”(标准)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木材胶粘剂用脲醛树脂”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获林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1990年“70—80年代初国外林业技术水平文集”(木工胶粘剂作者)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81年《装饰贴面板》为UNIDO“人造板与家具工业讨论会”论文。出版胶粘剂检验方法及木材胶粘剂系列四个标准。主编《木材工业大全》胶粘剂卷。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及《农业百科全书》森林工业卷的有关条目。著有《三聚氰胺装饰板》一书(经费原因未出版)。发表“酚醇木材层积塑料的研究”,“脲醛树脂沉析温度的研究”,“低温低PH尿素与甲醛反应工艺的研究”等论文24篇,首次提出脲醛树脂沉析温度与胶合质量的关系。主要从事木材胶粘剂、木材层积塑料、压缩木、塑合木与人造板表面装饰等研究。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林业部首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并于1997年选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于1973年进入天津轻工业学院学习工业发酵专业,197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年考入中国林科院攻读硕士学位,198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工作,1997年被聘任为研究员,1998年在林科院攻读博士, 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和博士生导师资格。 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木材工业废水治理及其综合利用,木纤维(刨花)复合材料模压技术,新型木塑复合材料技术,以及竹材结构材制造技术等。主持过十多项部级、国家级研究课题,发表研究报告和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2项,获得10项科技成果认证和两个国家级新产品证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和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一项。

“纤维模压制品生产工艺”,专利号x,中国专利优秀奖,1999, 英汉木材工业词典,1999,中国标准出版社 21世纪中国林产品的研究,国际林联(IUFRO)2000年大会 4.人造板工业发展态势, 木材工业,2005 V19 N1,7-10 5. Bamboo based panels for structural purposes,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木材工业杂志主编是谁

《木材工业》杂志于1986年由国家科委批准创立,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刊,由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与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联合承办。 创办之初确立“面向社会,服务行业”的办刊宗旨,在内容上坚持以木材工业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和先进实用技术为主,致力于为行业内从事科研、教学、生产、管理、设计、咨询和营销的人员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用拖拉机将分散于林地的木材汇集到伐区楞场的作业。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机械化集材方式。沿革1890年,拖拉机首先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用于集材。当时是用农业拖拉机,蒸汽驱动,铁轮式。进入20世纪,随着内燃机的出现,拖拉机逐步改进为由内燃机驱动,并发展成履带式和充气轮胎式两大类型。后来在拖拉机上加装了绞盘和拱架,利用其钢索绞集和牵引木材。苏联从1932~1933年开始使用拖拉机集材,1948年开始采用装备绞盘机和搭载板的专用拖拉机集材。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首先在东北林区开始使用拖拉机集材。当时所用的拖拉机是从苏联进口的KT-12型集材拖拉机和C-80型农用拖拉机。1964年以来相继自制了J-50型履带拖拉机和J-80型轮式折腰拖拉机。拖拉机机动灵活,不受方向和距离限制,能开到待集木材附近,用其绞盘上的钢索把木材绞集到拖拉机处,不需归堆。但集材时要多次沿集材道行驶,容易破坏林地和损伤幼树。适用于坡度25°以下、皆伐或择伐林区的集材。集材距离通常不超过1000米。拖拉机集材方式分全拖式、半载式、半吊式和全载式4种。全拖式集材木材借专用捆木索或卡钩连挂在拖拉机的牵引钩上,拖拉机行驶时木材完全在地面上拖动。适用于地势较平坦和径级一般不超过50厘米的原木集材。由于在集材过程中木材前端易被伐根、裸露岩石等障碍物卡阻,运行阻力大,可用翘头托板将木材前端托起,或在前端套以漏斗状铁帽。半载式和半吊式集材集材时通过专用捆木索或抓钩将木材前端抬离或吊离地面,后端在地面拖动。半载式的木材前端搭载在拖拉机的搭载板上(图1)。图1半吊式的木材前端悬吊在拖拉机后部的拱架或吊架下(图2)。这种方式的运行阻力小,易通过障碍,是目前拖拉机集原条的主要方式。在半吊式集材中,木材前端吊挂于拖拉机后面的拱架上。半载式集材时原条多小头朝前,半吊式则多大头朝前。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发展了抓钩式集材拖拉机,用抓钩代替捆木索以消除捆挂工序(图3),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集材拖拉机通常与伐木一归堆机配套使用。图2图3全载式集材木材完全装载在拖拉机或其牵引的载运装置上。带有液压起重臂,由拖拉机牵引或汽车载运。北欧和北美纸浆材等短小原木的集材多采用这一方式。中国南方部分林区也采用,例如用手扶拖拉机牵引小型拖车等。集材道选设拖拉机集材道分主道和支道。主道宜选设在木材集中、土质坚实、修筑工作量少的地带,并尽量缩短集材距离。在坡度8°以下、一面坡的地带,主道可顺山设,支道斜山设。坡度10°左右时,主道斜山设,支道顺山设。陡坡地带可设盘山道。山沟地带,可沿沟底设主道,两山坡设支道。沟底很宽、两山坡又长时,可沿各坡底设两条主道。集材道尽量避开母幼树群和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地带。主道宽3~5米,最小曲线半径35~40米。支道由主道两侧或一侧伸向伐区各部,宽3~5米,最小曲线半径25~30米。其间距,两侧集材时一般为50~70米,一侧集材时30~45米。拖拉机集材由于具有机动灵活等一系列优点,一直是全世界应用最广的机械化集材方式。随着集材拖拉机结构的不断改进,拖拉机集材的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见集材拖拉机。外加热蒸发器见栲胶生产工艺。外热车辆式干馏釜见木材干馏。王长富(1911~ )中国现代林业经济学家、林业教育家。辽宁省大连人。生于1911年2月2日。1937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部林学科。1937~1947年,先在日本青森营林局从事研究工作,后在东北从事林业技术行政工作。1948~1983年先后担任沈阳农学院森林系代主任,哈尔滨农学院实验林场场长,林业机械专修科主任,森林工业专科学校校长,东北林学院教授、森林工业系副主任、采运系主任兼林业经济系主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还担任过中国林学会、黑龙江省林学会、黑龙江省科协、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黑龙江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北京市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王长富的著作有《东北近代林业经济史》、《沙皇俄国掠夺中国东北林业史考》、《林业经济学讲义》、《林区道路施工基本知识》、《东北的林业》(后三部与他人合写);发表林业论文60余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东北西部农田防护林规划的研究》、《试论森林永续利用理论》、《不应使第二个西北、华北荒山秃岭在西南高山林区重演》等。他曾多次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制订、起草科技发展规划和高等院校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林业经济和木材采运部分工作。王恺(1917~ )中国著名木材加工学家。湖南省湘潭县人。生于1917年11月14日。1940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林学系,获农学学士。1945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林学院木材工艺硕士。1947年回国,在上海原中央工业实验所木材实验室任技正、室主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光华木材厂厂长、总工程师,北京木材工业公司总工程师,北京市木材工业研究所所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所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国家科委林业组成员、发明评选委员会农林评选组成员,中国林学会第四、五届副理事长、第六届常务副理事长。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顾问兼基础分委会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第四届专业顾问团顾问,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长,南京林业大学兼职教授,西北林学院名誉教授,《林业科学》副主编,《木材工业》主编。王恺是中国木材工业的奠基人之…。早在上海期间改进了胶合板生产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出口要求,并研制成纺织用胶合木辊筒、压缩木打梭棒和胶合枪托等新产品。1949年以来,参加中国历次制订的有关木材工业的科技发展规划。先后负责筹建北京光华木材厂、北京市木材工业研究所。他主持研制并投入生产的航空、船舶、车厢胶合板,纸质装饰塑料贴面板和钙塑装饰板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参加制订的《国家十二个重要领域技术政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木材工业杂志

《木材工业》杂志于1986年由国家科委批准创立,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刊,由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与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联合承办。 创办之初确立“面向社会,服务行业”的办刊宗旨,在内容上坚持以木材工业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和先进实用技术为主,致力于为行业内从事科研、教学、生产、管理、设计、咨询和营销的人员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月刊,1994年创刊,原名《人造板通讯》,2006年更名为《中国人造板》,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主办,国家人造板与木竹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办,报道涵盖人造板相关的政策、科研、技术、质量、管理、市场、贸易等诸多领域,是人造板行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综合性行业期刊。《中国人造板》杂志是我国唯一专题报道人造板全方位专业资讯的期刊, 人造板及相关领域的技术、质量、市场、文化和行业信息,面向人造板、地板、二次加工、原辅材料、机械设备、室内装饰、木质家具、建材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营销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发行,发行量较大,报道专业性强,是行业的技术、质量、市场信息专家。《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2004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年荣获全国林业科技期刊二等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刊号):CN11-5459/S国际刊号:ISSN1673-5064国内邮发代号:2-995国外发行: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国外发行代号:DK11056

中国造纸学报;中国造纸;木材工业;林产工业;大连工业大学学报;纸和造纸; 皮革科学与工程;造纸科学与技术;

木材工业杂志官网

《木材工业》杂志于1986年由国家科委批准创立,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刊,由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与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联合承办。 创办之初确立“面向社会,服务行业”的办刊宗旨,在内容上坚持以木材工业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和先进实用技术为主,致力于为行业内从事科研、教学、生产、管理、设计、咨询和营销的人员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木材在热的作用下所反映的各种性质。主要指标有比热、导热系数、导温系数和热膨胀率等,是木材工业上热处理,如制材中结冰原木的解冻、单板用木段的蒸煮、木材防腐处理、木材干燥等的重要工艺参数。同时由于木材是热的不良导体,又是建筑上和冷藏设备上隔热、保温设计的必要参数。木材比热单位质量的木材温度升高1℃所需热量或称为热容量(千卡/千克·℃),与同单位质量的水升高1℃所需热量之比。木材干燥、防腐、蒸煮等计算加热木材所需的热量时,必须要有在各种条件下木材比热的数据。绝干木材的比热基本上不受树种和密度的影响,平均约为327千卡/千克·℃。气干材平均为41千卡/千克·℃。木材比热随其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木材导热系数木材单位厚度两面的温度差保持1℃的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所需的热量。又称热导率(千卡/米·小时·℃)。木材导热系数很小,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木材广泛用作隔热、保温材料。木材的导热系数受热流相对于木材纹理方向、密度、含水率和温度的影响。顺纹方向导热系数远较横纹方向的大,例如前者与后者比,红松为5,糠椴为1,柞木为7。弦向与径向的导热系数,随早、晚材密度的差异程度和晚材率的高低以及木射线容积比的多少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木材是由木材物质、水分和空气组成的。木材物质的导热系数为25~34,水分为5,空气为021千卡/米·小时·℃。在干材中,热流通过木材物质和充满空气的孔隙两部分,而空气的导热系数比木材物质小得多,因此,木材的导热系数随着木材密度的增大而增高。水的导热系数远远高于空气,因此,随含水率的增加,木材的导热系数亦增大。温度在零度以上时木材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在零度以下时,未冰冻的木材导热系数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冰冻的木材导热系数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为冰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由于冰的导热系数比水的导热系数大,所以在同样含水率情况下,冰冻木材的导热系数比未冰冻的木材要大一些。木材导温系数表征木材在加热或冷却时木材各部分温度趋向一致的速率,或木材吸热或放热的速度。又称热扩散率(平方米/小时)。物体的导温系数愈大,在同样外部加热或冷却条件下,物体内部温度差异就愈小,达到温度均匀时间就愈短。木材在进行干燥、浸注、蒸煮及热压等处理时,由于需要计算木材加热到所要求的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因此必须了解木材的导温系数。木材的导温系数与其导热系数、比热和密度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式中 a为导温系数(平方米/小时);λ为导热系数(千卡/米·小时·℃);c为比热(千卡/千克·℃);ρ为密度(克/立方厘米)。公式表明木材导温系数与其导热系数成正比,与其比热和密度成反比,因此也受到热流方向、密度、含水率和温度的影响。热流方向对导温系数的影响与对导热系数的影响相同。顺纹方向导温系数远大于横纹;大多数树种的径向导温系数高于弦向的导温系数,平均约高13%,但也有小于弦向的例如杉木、鸡毛松、落叶松、南方泡桐、母生和麻栎等。木材密度对导温系数的影响不同于对导热系数,密度增大既引起导热系数的增大,也引起比热的增大,但对前者的影响小于后者。木材横纹导温系数随着密度的增大而略有减少。导温系数在各树种之间的差异不如导热系数那样显著。中国木材在气干时和室温状态下,弦向导温系数为000423~000631平方米/小时,平均约为0005平方米/小时。在正温度条件下,导温系数随木材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负温度条件下,未冰冻木材导温系数仍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冰冻材的导温系数则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木材热膨胀系数单位长度的木材当温度每增高1℃时的长度增量。式中 a为热膨胀系数(℃-1);L为木材原长(厘米);△t为升高的温度(℃);△L为温度升高△t所发生的增长量(厘米)。固体热(线)膨胀系数很小,例如室温时铝为25×10-6/℃,铁为12×10-6/℃,玻璃为10×10-6/℃,混凝土为12×10-6/℃。木材是各向异性体,不同纹理方向上热(线)膨胀系数不同。顺纹方向热膨胀系数小于其他材料;横纹方向约较顺纹方向大10倍,亦大于其他材料。顺纹理的热膨胀系数与木材密度关系不明显,但横纹理的热膨胀系数有随木材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木材横纹方向的热膨胀系数虽大于其他材料,但因木材常含有水分,当温度升高时,水分蒸发,木材遂发生干缩,此干缩值远较热膨胀值为大,因此木材热膨胀现象在多种应用下可以忽略不计,但与其他含水率不变的材料组合时,则必须考虑木材热膨胀系数。

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各地邮电局(所)均可订阅。读者重点分布在沿海各地及内地县级以上地区,期均发行量居本行业科技期刊发行量前列。

木材工业杂志投稿

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各地邮电局(所)均可订阅。读者重点分布在沿海各地及内地县级以上地区,期均发行量居本行业科技期刊发行量前列。

学校设置这个专业就是坑人的。等到毕业,诺大个中国,你找不到那个地方招收这个专业的学生。

我是木工毕业,就业率很高,只是就业环境不好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福建林学院学报广东林业科技经济林研究林业科技开发林业科学林业科学研究木材工业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林学院学报西部林业科学浙江林学院学报浙江林业科技中南林学院学报竹子研究汇刊(其实我也不懂,这些参考2008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应该都是核心期刊,09的借人了,抱歉)

  • 索引序列
  • 木材工业杂志主编
  • 木材工业杂志主编是谁
  • 木材工业杂志
  • 木材工业杂志官网
  • 木材工业杂志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