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刊吗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刊吗

发布时间: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刊吗

简介:学校概况:湖北民族学院是1998 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湖北省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学校。学校地处神奇美丽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邻渝黔,北靠陕渝,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世界硒都”的美誉。中国首条贯通东西的客运大通道——沪汉蓉高速铁路以及G50沪渝高速公路(上海至重庆)横贯境内。校园依山傍水,花木繁茂,碧草如茵,环境幽雅,与龙洞河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校园面积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4万余册,建有完备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电子图书超过15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4亿元。 历史沿革:湖北民族学院的历史溯源于1938年建立的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后改为湖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50年更名为恩施师范学校,1978 年成立恩施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师专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1984年4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鄂西大学题写校名。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验收,定名为湖北民族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并于1977年开办医学本科教育。 学科专业:学校现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学园艺学院、中医药学院、预科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民族研究院、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8个学院、一所按民营机制组建的独立学院——科技学院和一所按三级医院管理的附属医院。共55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有23个专业可以选修双学士学位。有民族学、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林学、中医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文艺学等2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工程硕士(电气工程)、临床医学、新闻与传播3个领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民族学、法学、林学、中医学,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教学实践: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秉承“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民院精神和“博学 博爱 立人 达人”的校训,引领民院人不断奋发图强。改革开放特别是近20年以来,学校办学质量和层次不断提升,1999、200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计划项目5项,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个。有“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学科3个(民族学、林学、中医学),“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中国语言文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有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民族学一级学科被纳入湖北省协同创新计划。中国语言文学获批为一级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应用数学获批为二级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另有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5个。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基地)6个。 师资队伍:学校经过多年来的科学发展,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88人,兼职教师237人(含外籍教师12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61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99人,其中教授110人。教师队伍中,博士、硕士生导师一百余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省级各类专家27人,聘有“楚天学者”7人。 科学研究: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3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48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8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奖励30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出版专著103部,在国内核心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683篇。《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办学规模:学校坚持“立足湖北,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19000多人,另有科技学院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000余人。学校先后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十万余人,毕业生分布于全国各地,为国家特别是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办学思想:学校长期坚持把合格人才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着眼于素质教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适应当代大学生特别是民族院校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展成有特点、有特长的多面手,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近年来,依托学校实践创新平台,以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为抓手,狠抓学生创新教育工作,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显著提升。 获奖成果:应届毕业生考取全国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均居同类高校的前列;在校生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过级率、省级优秀学士论文获奖率均高于省属院校的平均水平;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达300余项,公开出版个人作品(著作)56部,相关成果获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近50项。2007年、2011年在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学校运动员共取得5金、3银、3铜的好成绩。由学校师生组成的“土苗兄妹组合”参加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原生态唱法金奖和观众最喜爱歌手奖;2010年4月30日,“土苗兄妹组合”唱响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好评。2009年,由学校21名学生参演的湖北民俗歌舞《山乡春来早》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1年到2014年,学校四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承办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参演学生充分展示了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学校赢得了良好赞誉。2011年,学校组织学生首次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就荣获全国二等奖;“‘多彩民族和谐民院’民族文化节”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2012年,学校380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66项,其中,全国大学生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获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获全国三等奖,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特等奖同时,学校还涌现出了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全国模范教师肖忠友、扎根神农架林区的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滕仕琼、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宣传报道的基层支医优秀学子平慧强、身患尿毒症仍在山区支教的教师程靖、为捐髓救人而主动推迟婚期的“最美新娘”向雪敏、极地科考队医赵克昌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合作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芬兰和加拿大等国的高水平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每年派出教师和学生赴国外友好大学学习深造。学校还十分重视教育国际化,在旅游管理、传媒、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专业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并招收临床医学、电器工程和汉语等专业外国留学生180余名。 社会声誉:学校的办学成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多次受到国务院、国家民委及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多次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教育部、国家民委等国家部委、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多次来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发展目标:“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有着70多年辉煌办学历史的湖北民族学院,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校教职员工正积极落实中国共产党湖北民族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抢抓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之机遇,切实走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内核的内涵发展道路,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努力把湖北民族学院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民族大学! 学校地址: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 邮编:445000 联系电话:(0718)8438945 8437905 传真:8437832

湖北民族大学是很好的学校。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五年来,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26项。其中国家级重点项目2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奖励28项,出版学术专著122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0项。《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和2014年版、2020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湖北民族大学其他情况简介。学校面向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000余人。学校先后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十万余人,为国家特别是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芬兰和加拿大等国的高水平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并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外国留学生和汉语进修生。以上内容参考 湖北民族大学——学校简介

不是!民院的民族版式核心期刊 !民族版就是主要发研究民族方向的文章啊!比如,民族文化、民族文学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刊吗

C95民族学 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民族黑龙江民族丛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研究;回族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青海民族研究;满族研究 Q95/98动物学/人类学 ;昆虫学报;动物学研究;动物分类学报;兽类学报;动物学杂志;应用昆虫学报;昆虫分类学报;人类学学报;四川动物

西北民族大学前身是西北民族学院,成立于1950年8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和国家民委批准,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学校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占地3071亩,分西北新村校区和榆中校区。建校6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15万余人。现有56个民族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预科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国际教育等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权和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博士研究生权。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拥有一支以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为中坚力量的教职工队伍。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正高级职称人员277人,副高级职称人员516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330余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4人;“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4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5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 西北民族大学是一所优势和特色比较鲜明的多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现有71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畜牧学、兽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4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门类(11个授权领域):法律硕士、艺术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金融硕士。学校现设有28个教学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维吾尔语言文化学院、藏语言文化学院、蒙古语言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舞蹈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学院。设有6个独立建制的科研机构: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格萨尔研究院、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甘肃省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藏文典籍全文数字化研究所。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2000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甘肃省教学成果奖36项,国家民委教改项目23项。建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35门。学校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社会学专业。有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蒙古语言文学主干课程团队;7个省级教学团队:蒙古语言文学主干课程、藏语言文学主干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精细化工、口腔内科学、西北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口译课程。4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社会学、汉语言;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会计学、历史学、阿拉伯语、口腔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金融学。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民族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民族语言文化与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甘肃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数字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民族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气电信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动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现有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其中,7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计算机应用技术、社会学、应用数学、法学、民族传统体育学;12个甘肃省重点建设学科: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畜牧学、兽医学、宗教学、民俗学、格萨尔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美术学。学校现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动物医学生物工程创新团队,建有10个校级创新团队。 学校建有3个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心、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中心、西北民族问题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民族文献研究基地、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民族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学校成为“民族信息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成为“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建有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中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实验室;4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藏文信息技术实验室、生物工程与技术实验室、口腔医学实验室、电子材料实验室。同时,建有1个省级工程中心:甘肃省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型建材与建筑节能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民族语言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省高校环境友好复合材料及生物质利用重点实验室。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年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880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项目5项,“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3项,省部级项目506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422项。学校研发的《藏汉双语信息处理系统》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藏文视窗平台、字处理软件和藏文网站》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受到了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学校编辑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和《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出版计划,实现了我国珍贵历史文献的回归与面世,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敦煌学与藏学研究的又一个里程碑。 学校出版发行《西北民族研究》(国家级核心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藏文版、蒙古文版)。其中《西北民族研究》为CSSCI来源期刊,民族类核心期刊,甘肃省一级名牌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蝉联2-3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国家级民族学类核心期刊,2009年被评为“中国北方优秀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藏文版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学报优秀期刊。 学校图书馆现有图书资料372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近192万册;博物馆馆藏文物23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117件。图书资料和馆藏文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价值追求,汇聚各民族优秀文化,发挥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优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努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曾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光荣称号,三次被甘肃省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学校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被授予“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成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与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先后同美、英、加、韩、德、俄、蒙古等国家的二十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和合作关系。学校定期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访问、交流、学习,选派教师出国讲学、进修和从事科学研究,聘请外国专家来校执教和开展合作,扩大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截止目前,聘请了200多位长期外籍专家和近600多位短期外籍专家,接收培养了500多名留学生。

如果哥们连有哪些刊物都不清楚,估计投稿录用的可能性不大啊

西北民族大学代码是:10742西北民族大学,简称“西北民大”,位于甘肃省兰州市。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刊吗?

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民族大学有城关校区和逾中校区2部分组成。坐火车到兰州车站下车后打的可以直接到城关校区(10元左右的车费,建议打的,没有直通的公交)。如果要去逾中校区,本部有直达逾中校区的公交车(车费据说是7元)。如果是邮编和地址的话 地址是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1号 西北民族大学 ··学院··系· 邮编:730000

C95民族学 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民族黑龙江民族丛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研究;回族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青海民族研究;满族研究 Q95/98动物学/人类学 ;昆虫学报;动物学研究;动物分类学报;兽类学报;动物学杂志;应用昆虫学报;昆虫分类学报;人类学学报;四川动物

1、《〈尚书〉民族思想初探》,《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62-68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期刊);2、《新时期孟子心性论的性质和内涵研究综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9-24页;3、《新时期孟子心性论逻辑架构研究述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118-121页;4、《舜、禹、汤、武本不同——〈尚书〉“圣王”形象“被同质化”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已采用,待发;中文核心期刊);5、《经史分途的“文化层级”和“身份选择”意识——以司马迁及〈史记〉为中心》,《阴山学刊》2011年第9期(已采用,待发)。6、《过度疑古的成因综探》,《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69-72页;7、《近十年孟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15-19页;8、《连续、递嬗与循环——〈尚书〉的历史变动观》,《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第89-95页;9、《〈尚书〉的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第2期,第84-86页及第108页;10、《〈尚书〉的历史本原论和历史主体论初探》,《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4-7页;11、《〈尚书〉的历史审美观初探》,《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7-8期,第94-97页;12、《〈尚书〉“革命”论的提出及其历史影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62-64页;13、《儒家后嗣观念对宗教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影响》,《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第129-131页(CSSCI期刊);14、《〈尚书〉历史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95-99页;15、《新时期孟子心性论与其他心性学说的比较》,《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52-56页;16、《“李小龙暴猝”?》,《咬文嚼字》,2011年第1期,第19页;17、《“天子”新考》,《文化学刊》,2011年第1期,第140-145页(此文曾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内部刊物《励学》2010年第3期第29-36页上刊发、内部交流);18、《孟子和汤因比历史思想之比较》,《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2期,第102-108页(中文核心期刊);19、《中国原始历史意识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论中国原始历史意识溯源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求索》,2009年第7期,第200-203页及第211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20、《言语之外的孔子形象——以〈论语·乡党篇〉为中心》,《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37-40页;21、《孟子思想渊源综考》,《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第65-70页;22、《索绪尔其人其事对治史治学的启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第101-103页;23、《被忽视的另一面——谈“三礼”中尊重女性和子女的思想》,《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109-112页;24、《〈尚书〉历史变动观的两重性》,《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84-87页;25、《文化定向与范式人格》,《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10期,第21-23页;26、《〈尚书〉天人关系新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32-36页(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7、《〈尚书〉的大一统思想》,《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47-49页;28、《“法先王”思想与周代的特殊关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2008年:29、《对孔子“生而知之”论的再辨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88-190页,约7000字;30、《孟子“心性论”文学价值的新时期研究》,《时代文学》(理论版)(中文核心),2008年5月下半月刊,第93页,约2500字;1998-2007年:31、《科普也应讲统一战线》,1998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约800字;32、《对初中语文教材的改进意见》,收入《新世纪语文改革与探索特辑》,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2001年5月版,第856-857页,约9000字;33、《“道狭草木长”的“长”》《咬文嚼字》(学生版),2001年第1期(创刊号),第23页,约800字;34、《咬一咬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收入《中国教师优秀论文集成》,珠海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55-356页,约9000字;35、《高中语文第一册注释指误》,《语文知识》,2004年第10期,第34页,约1000字;36、《“弃养”与“弃世”》,《咬文嚼字》,2005年第9期,第39页,约800字;37、《毕业了,班级公物怎么办?》,《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0期,第29-30页,约2000字(该文入选:《影响班主任的101个经典管理案例》,朱玉忠主编,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8篇,第48-50页)。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民族大学宿舍还可以。在校生实行公寓一体化管理,学生公寓与教学区联成一体。8人间上下铺,没有放衣服柜子,有课桌和椅子,每个宿舍后面有两个大柜子,每人一个小格子,可以放下课本、被子等,无单独的浴室;6人间有2个上下铺,还有2个上铺(这下面是个大书桌,每人都有一个小的组柜,还不错),有单独的浴室和水龙头;四人间有4个上铺,下铺是单独的书桌,有衣柜,有浴室和水龙头。科研工作: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截至2021年,学校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26项,其中国家级重点项目2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奖励28项,出版学术专著122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0项。《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和2014年版、2020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以上内容参考:湖北民族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简介:学校概况:湖北民族学院是1998 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湖北省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学校。学校地处神奇美丽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邻渝黔,北靠陕渝,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世界硒都”的美誉。中国首条贯通东西的客运大通道——沪汉蓉高速铁路以及G50沪渝高速公路(上海至重庆)横贯境内。校园依山傍水,花木繁茂,碧草如茵,环境幽雅,与龙洞河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校园面积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4万余册,建有完备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电子图书超过15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4亿元。 历史沿革:湖北民族学院的历史溯源于1938年建立的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后改为湖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50年更名为恩施师范学校,1978 年成立恩施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师专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1984年4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鄂西大学题写校名。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验收,定名为湖北民族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并于1977年开办医学本科教育。 学科专业:学校现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学园艺学院、中医药学院、预科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民族研究院、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8个学院、一所按民营机制组建的独立学院——科技学院和一所按三级医院管理的附属医院。共55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有23个专业可以选修双学士学位。有民族学、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林学、中医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文艺学等2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工程硕士(电气工程)、临床医学、新闻与传播3个领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民族学、法学、林学、中医学,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教学实践: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秉承“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民院精神和“博学 博爱 立人 达人”的校训,引领民院人不断奋发图强。改革开放特别是近20年以来,学校办学质量和层次不断提升,1999、200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计划项目5项,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个。有“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学科3个(民族学、林学、中医学),“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中国语言文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有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民族学一级学科被纳入湖北省协同创新计划。中国语言文学获批为一级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应用数学获批为二级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另有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5个。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基地)6个。 师资队伍:学校经过多年来的科学发展,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88人,兼职教师237人(含外籍教师12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61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99人,其中教授110人。教师队伍中,博士、硕士生导师一百余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省级各类专家27人,聘有“楚天学者”7人。 科学研究: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3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48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8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奖励30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出版专著103部,在国内核心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683篇。《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办学规模:学校坚持“立足湖北,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19000多人,另有科技学院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000余人。学校先后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十万余人,毕业生分布于全国各地,为国家特别是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办学思想:学校长期坚持把合格人才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着眼于素质教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适应当代大学生特别是民族院校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展成有特点、有特长的多面手,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近年来,依托学校实践创新平台,以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为抓手,狠抓学生创新教育工作,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显著提升。 获奖成果:应届毕业生考取全国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均居同类高校的前列;在校生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过级率、省级优秀学士论文获奖率均高于省属院校的平均水平;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达300余项,公开出版个人作品(著作)56部,相关成果获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近50项。2007年、2011年在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学校运动员共取得5金、3银、3铜的好成绩。由学校师生组成的“土苗兄妹组合”参加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原生态唱法金奖和观众最喜爱歌手奖;2010年4月30日,“土苗兄妹组合”唱响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好评。2009年,由学校21名学生参演的湖北民俗歌舞《山乡春来早》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1年到2014年,学校四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承办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参演学生充分展示了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学校赢得了良好赞誉。2011年,学校组织学生首次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就荣获全国二等奖;“‘多彩民族和谐民院’民族文化节”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2012年,学校380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66项,其中,全国大学生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获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获全国三等奖,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特等奖同时,学校还涌现出了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全国模范教师肖忠友、扎根神农架林区的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滕仕琼、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宣传报道的基层支医优秀学子平慧强、身患尿毒症仍在山区支教的教师程靖、为捐髓救人而主动推迟婚期的“最美新娘”向雪敏、极地科考队医赵克昌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合作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芬兰和加拿大等国的高水平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每年派出教师和学生赴国外友好大学学习深造。学校还十分重视教育国际化,在旅游管理、传媒、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专业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并招收临床医学、电器工程和汉语等专业外国留学生180余名。 社会声誉:学校的办学成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多次受到国务院、国家民委及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多次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教育部、国家民委等国家部委、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多次来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发展目标:“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有着70多年辉煌办学历史的湖北民族学院,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校教职员工正积极落实中国共产党湖北民族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抢抓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之机遇,切实走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内核的内涵发展道路,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努力把湖北民族学院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民族大学! 学校地址: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 邮编:445000 联系电话:(0718)8438945 8437905 传真:8437832

科技核心都还好,文章满足杂志社要求的话,一般都能通过,相对来说,电子设计工程更快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刊吗

投稿指南网--刊社与作者沟通的桥梁!投稿指南的拼音缩写(tgzn)

C95民族学 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民族黑龙江民族丛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研究;回族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青海民族研究;满族研究 Q95/98动物学/人类学 ;昆虫学报;动物学研究;动物分类学报;兽类学报;动物学杂志;应用昆虫学报;昆虫分类学报;人类学学报;四川动物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这个也太多太多了吧,很明显范围太广。

  • 索引序列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刊吗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刊吗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刊吗?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刊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