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人民教育期刊2020第八期

人民教育期刊2020第八期

发布时间:

人民教育期刊2020第八期

人民教育杂志是中文核心期刊。《人民教育》杂志社创刊于1950年5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的教育刊物,是教育部从思想上、政策上、业务上指导全国教育工作的重 要舆论工具,在教育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主要版块栏目:卷首语、本刊视点、本刊特别报道、新世纪演讲台、校长治校、班主任、创新学习征文、教育与计算机、教 改新干线、教学平台、Eeglish、世纪导行今天怎样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域外教育、生活时空、红烛等。 《人民教育》期刊准确地、及时地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教育工作,特别是基础教育工作的指导精神、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报道各地重要的教育情况;传播 教育教学改革新鲜经验;宣传教育界的先进人物;探讨教育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介绍外国教育情况;为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提高思想业务素质提供切实的帮助。《人民教育》主要面向中小学、职业学校的教师与干部、师范学校的师生、各级教育行政干部以及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

人民教育杂志2021第八期

人民教育杂志是中文核心期刊。《人民教育》杂志社创刊于1950年5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的教育刊物,是教育部从思想上、政策上、业务上指导全国教育工作的重 要舆论工具,在教育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主要版块栏目:卷首语、本刊视点、本刊特别报道、新世纪演讲台、校长治校、班主任、创新学习征文、教育与计算机、教 改新干线、教学平台、Eeglish、世纪导行今天怎样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域外教育、生活时空、红烛等。 《人民教育》期刊准确地、及时地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教育工作,特别是基础教育工作的指导精神、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报道各地重要的教育情况;传播 教育教学改革新鲜经验;宣传教育界的先进人物;探讨教育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介绍外国教育情况;为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提高思想业务素质提供切实的帮助。《人民教育》主要面向中小学、职业学校的教师与干部、师范学校的师生、各级教育行政干部以及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

一般都是找可靠的代理,因为你直接投稿的话你的文章评审通过率会比较低,只是找代理需要花一定的费用。但是会很省力,不需要你花太多精力,他们就能帮你安排好。我之前就有发表过。

核心期刊不一定是国家级期刊,比如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信阳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等,这些都是省级期刊,也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大部分不是核心期刊。

人民文学杂志2021年第八期

王愿坚(1929年—1991年),山东省相州镇相州诸城七村人,现代作家。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说。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又陆续写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等十多篇短篇小说。1976年又继续发表了《路标》《足迹》等10篇短篇小说。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报社编辑,记者。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他的优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传记被收入《中国名人词典》和英国《世界名人录》等。 王愿坚一直致力于小说创作,1974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闪闪的红星》,塑造了身处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斗争正激烈的时刻,潘东子等向往参加革命的红孩子形象。对孩子的内心刻画深入,几个孩子的性格鲜明,各具特色,人物语言生动,可爱。形象真实、亲切,令人难忘。剧作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戏剧性强 王愿坚自1952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其中《党费》《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等描写了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七根火柴》《三人行》《赶队》等歌颂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事迹;《普通劳动者》、《妈妈》、《休息》等塑造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其它还有《早晨》《征途》和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等。近几年的新作有《足迹》《标准》《草》《歌》等短篇小说,其中《足迹》获人民文学杂志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王愿坚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党费》,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影响深远。 王愿坚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

《灯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后代》《妈妈》《赶队》《珍贵的纪念品》电影《闪闪的红星》…………

编辑:《人民文学》编辑部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 邮编:100026 出版:人民文学杂志社 电话:010-65003120 电子邮箱: 小说: 诗歌: 散文:

王愿坚,中国电影编剧、小说家。1929年生,山东诸城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报社编辑,记者。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他的优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传记被收入《中国名人词典》和英国《世界名人录》等。

王愿坚一直致力于小说创作,1974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闪闪的红星》,塑造了身处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斗争正激烈的时刻,潘东子等向往参加革命的红孩子形象。对孩子的内心刻画深入,几个孩子的性格鲜明,各具特色,人物语言生动,可爱。形象真实、亲切,令人难忘。剧作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戏剧性强,情节安排巧妙。该片成为“文革”时期最好的影片,伴随一代人成长。

他的另一部重要剧本《四渡赤水》创作于1983年,塑造了红军时代具有雄才大略,平易可亲的军事统帅毛泽东的动人形象,它把人物的活动安置在造就英雄性格的典型环境中,真实地表现了他挽救红军于危难之中的指挥艺术,通过剧情的起伏跌宕使人物个性更加深刻鲜明。该片为19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4年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 王愿坚善于刻画处在历史大环境背景下个人由个人的选择、信仰所走过的道路,以及这种选择在历史中所具有的价值。他的四个剧本(另两部是《映山红》、《草地》都深切的反映了这一主题。<1991年1月25日,王愿坚因病于北京逝世,终年62岁。

文学与人生杂志高中2020第八期

爱格应该不错还有韩式的小说天使COM 蜜桃100%还有纯爱BOX你说的男生女生 还有那个开心辞典是我初中时候看的 没意思啊虽然我介绍的也不怎么样吧~98块钱一本的 天使COM的国内邮发代码是12-53(杂志上这么写的~)

文学与人生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没有多彩的人生,就不会产生美丽的文学,所以说:“文学是人生的表现。”但是文学又不完全是人生体验。吴密先生在他的《文学与人生》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论述:“文学是人生的精髓”—哲学是汽化的人生,诗歌是液化的人生。小说是固体化的人生—均从各种含水的不纯物质中得来的,戏剧是爆炸的人生。“初读这段文学,并不知其意,但得出一点结论:文学泊于人生,但又作用于人生。一、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文学样式有多种,谓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但无论作何种文学,为文者均有其水平之高低,文采之优劣;人生亦有多种,但不论是何种人,均有其人品,所以为文者其人品之高低,谓之曰高尚,低俗,伟大渺小,卑微等等。一部文学作品(或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内涵及思想,通过鉴赏一个人文章的内涵及思想,可以看出为文者的为人。所以说文学是人生的表现。在C•汉密乐顿的作品《小说之素材与方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美国某君,搜集一人之手迹、支票、帐单、照片等,以作小说,试验卒失败。”意思就是说,一人想用真实的人生为写作对象,来写一部小说,但最终失败了。可见文学不是真实的人生经验。(至少小说表现的不是真实的人生)即吴密先生所说的:人生≠真实的与直接的经验。所以,准克地再现人生的做法在文学的做法在文学创作中是不可取的,也是很难做到的。每一部文学著作都是生活细节为对象,再加之以想象,赋之以深邃的思想才完成。四大名著无一不是在历史事件(或家庭琐事)的基础上改编,提炼其精华,投之以作者的感情才形成的:《红楼梦》中作者将自己的生活经历附加在贾宝玉身上,但又加了一些虚幻境、空空道长等),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与广度;《西游记》作者以历史事件玄奘西游为小说线索,加之以孙悟空、猪悟能等传奇人物,使小说主题立刻升华;不是单纯表现唐僧师徒四人如何与妖魔斗智斗勇,而是表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细细品味吴密先生对几种文学作品巧妙的比喻,终于体会了“文学是人生的精髓”。真实的人生是混有杂质的一盆水。但在文学作品中,人生便是已经除去杂质的清水、纯净水,而其中哲学是“汽化的人生”,最好为纯净,所以哲学是人生中最精华的部分—精神;诗歌是“液化的人生”,较哲学次之,所以诗歌表现了人的思想情感,是理想化的;而小说最劣,它只是在真实人生的基础上稍稍加工而成,所以小说重在记事,辅之心肝肤浅的情感表达……所以,“文学是人生的精髓”。文学源于人生,是人生的表现,同样,文学作品也反映了人的思想。现在中国文学有诸多缺失,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宣传文学——专门作为宣传达室的工具;闲谈文学——缺乏作文的严肃性;消遣文学——低级趣味的文学。从这些文学中就可以看出作者们的低级超味,作文的不严谨,为人的不严肃。读过韩寒的《一座城池》的人,再了解一下韩寒这个人就会真正体会到“文如其人”。二、文学于人生之功用我们为什么要作文学?因为文学于人生有非常大的作用。读《史记》,我们可以了解太史公坎坷艰难的人生;读《离骚》,我们懂得了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读柏拉图的《理想国》我们知道了“公正是灵魂的优点,也是获得幸福的手段,它是其他各种德行的基础“。于是我们学会了公正……所以,文学之于人生等一大功用及涵养心性,培养心志,培养道德。文学还可以促进真正文明。文学改变了人的意识,使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而促进人的进步。所以,一切优秀文学都在宣扬与体现人的规律,最终让人进步,促进真正文明。除此之外,文学还可以让人通晓人情:《红楼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人章“。可以让人了解世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也可以增强人们的爱国之心: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学作用于人生,功效甚广,但一定是好文学才可以促进人养成好品质。最佳文学作品含有人生最大量的、最有意义的部分 ,而且让读者爱到启迪,得到乐趣,这才是文学与人生的最佳契合点。

夜阑人静,斗室孤灯,走进书本,寻找一种至真的人生风景 你可以徘徊在和风细雨里,低吟一首小诗,也可以坐在青松明月下,抚琴长歌;可以站在黄河边,倾听激荡澎湃的滚滚涛声,也可以倚在烟雨中,抒写杏花飘乡的江南。 人的一生,如花开到花合,睁开眼就过去了,像昙花,带不走转瞬即逝的美丽。 虽不知什么是文学,也没有必要去刻意弄懂它。从蓝天白云下尽情追逐的童年,到高中苦苦挣扎的岁月,再到大学远离家乡踏上一个寻不着归路的旅程,我始终恪守心灵淡淡的超脱,伴随着诗歌散文的神采飞扬,走过孤单,走过每个秋冬。 当潮起潮落已成为梦里凋零的笑靥,何必在乎冷冷的风,迷离的夜色,如匆匆的流云,飘忽不定。 空闲时,总喜欢想些伤感的东西,这是我文学追求的唯一,也是我人生的一段惆怅,凄凉的美,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比历史还亘古,比岁月还沧桑! 文学是什么? 文学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的,它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从表面上来看,文学是一种抽象的,纯理论性的东西,它似乎只是那些呆在书斋里的知识份子的专利,和一般人是相隔甚远的,因此有人认为文学与人生没有多大关系,至少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是如此,他们认为那琐碎的衣食住行和文学简直搭不上界,一个是下里巴人,一个是阳春白雪。特别是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什么都和利益挂钩的情况下,人们一提起文学就不自觉的露出鄙夷的神色,搞文学的人在他们的眼中仿佛是外星人一样。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文学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就没有脱离过人生,脱离了人生的文学那就是空中楼阁,是生存不了的。 所以说到文学,都要扯上人生。 人生更抽象,虚无缥缈的,说不清的悲欢离合,宛如含苞的蓓蕾,就绽放在生死的一瞬。没有涟漪,更没有青春流逝不尽的华采。 文学根植于人生的土壤上,它需要从人生中吸取原料,养份,然后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文字没有产生前,人类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语言没有产生前,人类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从本质上说都是文学的一种形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对一些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人类有思想的本质决定了他要表达,这些东西用文字记载下来就是文学的雏形。在文字没有产生前,文学它湮没于人类的繁琐生活中,文字产生后,它才迅速发展起来,它衍生出来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 文学是一种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文学给读者提供了人生的调料,给读者以不同的体味。如果有一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走倦了,那么,文学将是你最好的修养胜地;如果有一天,你在人生中感到迷茫与无助了,那么,文学将给予你最好的养料;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梦想实现了,那么,文学将记录下你最真实的感受;同样,当你即将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请你花些时间和精力,用最最真实的语言记录下你的人生感言和经历,这将给后人以最好的警世。人生就是文学,而你、我——这群最最普通的人,就是那人生的记录者,就是文学舞台上的舞者。 我的经历并不多,才走进花季。踯躅在陌生的街口,闲着享受冬天寒风的凛冽和漫天白雪纷飞,忍受大学透骨的孤单,还要抗拒花花绿绿的诱惑。 繁花似梦,过往皆成云烟。我继续写着我心爱的文学,无关风与月,可曾记得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那些失落的梦呓,成了人生中刻骨铭心的记忆。呼唤往昔凋零的风,吹散了淡了红颜的追忆。 我的人生,很苍茫,却很充实。有懵懂的初恋,有淳厚的友谊,有亲人的思念,也有来自陌生面孔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释然的感动。 有人说,文学是一种修饰、是人性的修饰,有人说,文学是一种坦白、是灵魂的坦白。其实修饰也好,坦白也好,文学与人生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非彼无此,非此无彼,确是构成了一对奇妙的纠葛。庄子说:“夏虫不可以语冰。”这到底是文学,还是人生,又有谁能说个清楚道个明白?所以,诗人卞之琳落笔惊魂: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从窗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眼帘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真艳羡这个女人,“人生因文学而美丽,文学因人生而富有。”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诗性”不就正是这样一种极致的美吗? 其实人生就跟这首《断章》一样,充满了禅味,它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不等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尝,时间就从指尖滑过。而若千年后,则老的老了、枯的枯了、萎的萎了,留下了那些永恒的歌声。 “什么样的人生决定什么样的文学!”这是片面的。两者虽息息相关,却天高地迥,相差甚远。 我的人生一直很平坦,没有受过什么太大的挫折,情感的天空没有被划过的痕迹。笔尖流露的为何是望断肝肠的生死离愁呢?落红飘零述说着凄惨的世界,烂漫樱花缔造了无情的红尘。 很多人因为文学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最著名的当数俄国大文豪高尔基了,他只有小学文化,曾经做过学徒,面包师,码头工人,如果他甘于平庸,那么他一辈子可能仍会不停的换工作而不会有大的出息,但他坚定的选择了文学作为他终身从事的职业,在他的努力奋斗下终获成功。泰华文坛的全能记者吴继岳从事文学已有60多年,但他只读过5、6年小学,他曾当过权贵人物的座上客,也曾作过阶下囚,不管在何种环境下,他始终没有抛弃文学这个信仰,他说:“我认为只要我们能和年轻的打成一片,我们是永远年轻,永远不会失去春天的。”文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使一个老人强烈的感到了春天的存在。爱尔兰诗人、作家斯蒂-布朗生下来全身瘫痪,头、身体、四肢不能动弹,不会说话,五岁多还不会走路,后来学会了26个字母,他就用左脚打字,写出了他的自传体小说《生不逢辰》。这样的例子充分的说明了文学的信念的力量是任何物质的东西都比不上的,它好比指明灯,照亮迷航的人生,也给人生活的勇气。 文学和人生是互依互存,辩证统一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无数的事例都证明了这点,将来它们将更加密切。文学离开人生将会枯竭,死亡,人生离开文学将会黯淡无光,文学使人生更加充实,完美,文学是人生的升华,拥有了文学的人生必定是一个美好,充满希望的人生!

百度汉语为您找到 “ 文学人生摘抄的句子 ” 类型: 摘抄作者: 全部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三毛励志·歌词·理想·霸气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人生·泰戈尔·青春·成长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丰子恺人生·孤独·正能量·情感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却怕长发及腰,少年倾心他人。待你青丝绾正,笑看君怀她笑颜。——何晓道古风·情感·忧伤·伤感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莎士比亚人生·莎士比亚·励志·希望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仙枫红叶古风·忧伤·情感·生命去见你想见的人吧。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趁世界还不那么拥挤,趁飞机还没有起飞,趁现在自己的双手还能拥抱彼此,趁我们还有呼吸。——佚名爱情·青春·励志·表白如果你给我的,和你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三毛三毛·爱情·情感·孤独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张嘉佳张嘉佳·离别·伤感·文艺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三毛目送·爱情·三毛·古风你的脸上云淡风轻,谁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紧。你走路带着风,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仍有曾摔伤的淤青。你笑得没心没肺,没人知道你哭起来只能无声落泪。要让人觉得毫不费力,只能背后极其努力。我们没有改变不了的未来,只有不想改变的过去。——刘同孤独·刘同·励志·哲理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三毛三毛·人生·青春·文艺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周立波伤感·人生·伤心·情感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张爱玲爱情·人生·张爱玲·失恋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路遥励志·平凡的世界·哲理·人生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守护是最沉默的陪伴。——耀一孤独·文艺·爱情·人生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宫崎骏正能量·励志·宫崎骏·爱情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三毛人生·三毛·青春·成长向来缘浅,奈何情深。——顾漫古风·分手·文艺·伤感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村上春树伤感·人生·励志·村上春树

《书法教育》杂志第八期

这个可以通过自己的需求来判定,如果自己喜欢书法的话是可以定的

1990年1月3日《青少年书法报>第1版刊出专题介绍。1991年入选全国第一届书坛新人作品展览,加入山东省书法家协会。1992年入选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1993年入选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入选全国第二届书坛新人作品展览;《青少年书法》杂志第11期刊出专题青年书家于明泉。1994年入选全国第三届篆刻艺术展览;入选全国第一届楹联书法大展;入选全国第一届正书大展。1995年荣获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一等奖;《书法导报》1995年5月10日刊出作品专版及短文《一些话》;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于明泉书法篆刻集》。1996年荣获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铜奖;入选全国第一届行草书法大展;入选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展览;《书法导报》1996年第1期刊出专题介绍,附文《独白》;《书法之友》杂志1996年第5期刊出专题于明泉书法集评,著名书法家孙伯翔、张道兴、郭子绪、华人德、丛文俊、吴振立、沃兴华先生分别撰文评议。《书法导报》1996年7月24日刊出论文《对书法新古典主义的几点质疑》。1997年荣获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一等奖;入选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大展;《中国书法》杂志1997年第5期书坛中青年栏刊出专题关于于明泉书法创作的通信;在首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中被评为精品。1998年作品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和《中南海珍藏书法集第二卷》(西苑出版杜出版);《星星》诗刊1998年第8期实力方阵栏推出组诗《调侃与静默》(六首,署名于是乎);荣获国家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银奖,山东省文化厅为其记三等功;入选当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展览,载入该展作品集,河南美术出版杜出版。1999年作为中国书协七名代表之一,出席中国文联向祖国汇报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创作经验交流会,荣获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 2000年荣获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一等奖;正式加入沧浪书杜;应邀出席99《中国书法》年展上海巡展创作研讨会,作《书法的传统与传统的书法》发言,文章发表于《书法导报》11月22日第三版;论文《书法教育≠知识传授十技法训练--关于当前高校书法教育现状的一点思 考》发表于《书法之友》杂志第11期,并入选大连出版杜出版《书法教育研究文集》;华夏出版社出版《当代中青年书法名家字帖--于明诠行书诗册》;应邀参加《全国当代著名书法家50人五体书法临摹示范VCD》拍摄,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作品应邀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国际书法大展,载入《国际书法大展作品集》;作品应邀参加中国书协全国第二届 著名书法家邀请展,载入该展作品集。2001年《书法导报>2月28日发表专题,陈宇撰文《心灵的咏叹--读《于明诠行书诗诗》;书论随笔集《常有梦斋初集》由燕山出版社出版;《当代著名青年书法十家精品集·于明诠卷》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全国专业报刊发表书论文章三十余万字。作品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国际书法大展作品集》等。出版《是与不是之间——书法传统的文化寻绎与当代述说》、《常有梦斋初集》(书论随笔集)、《当代著名青年书法十家精品集·于明诠卷》、《中国书法经典名家讲座——墓志十讲》、《历代书艺珍赏·金农》(台湾版)、等论著、作品集多种。于明诠, 本名于明泉, 别署于是乎等。一九六三年生,山东乐陵人。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山东省书协副主席,中国沧浪书社社员。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书法作品获全国第六、七、八届中青展一等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二等奖。发表文章多篇,出版有《是与不是之间——书法传统的文化寻绎与当代述说》、《书法篆刻教程》(主编)、《常有梦斋初集》、《当代著名青年书法十家精品集·于明诠卷》、《中国当代名家画集·于明诠》、《墓志十讲》、《历代书艺珍赏·金农》(台湾)等。创作手记:诗文书画刻印等事体,古称“闲趣”、“雕虫”,江湖上亦称“玩意儿”,今则通称“艺术”。然“艺术”者何?见仁见智不易论说清楚。因其不易,便众说纷纭,便模糊朦胧,便深奥玄秘。其实,“艺术”无非就是艺术家“说话”。说话,寻常普通,何来深奥玄秘?  贡布里希说,生活中本来就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为什么?艺术是艺术家的“说话”,先有艺术家才有艺术家的“说话”。艺术家不“说话”了,就不再是艺术家;艺术家若都不说话了,生活中也就没有了“艺术”这回事;艺术家说别人的话,说假话,说胡话,说不知所云的话,就是伪艺术家。当下,伪艺术家“说话”,也能糊弄群氓兴风作浪,但最终往往不教人待见,艺术的历史尤其不会待见。说话,怀特海称为“表达”,教科书则称为“创作”。说话,可以方言土语,也可以官话洋话;可以口若悬河,也可以沉默是金;可以眼耳鼻舌身意眉飞色舞,也可以终日面壁打坐呆若木鸡。说话,可以“说”给耳朵,也可以“说”给眼睛;可以“说”给别人,也可以“说”给自己,甚至“说”给空旷的宇宙和遥远的未来;也许,只是想说,必须要说,不得不说,说给谁呢,说给虚空。说话,最终是“心”在说,甚至是“不说”在说。有的人也许永远说不好,若有了“话”,则不得不说;有的人也许看起来总能说得好,但没有“话”,说了往往等于没有说。是故,书画家们要紧做的事,就是用那些线条点画说说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心里的“话”,说说自己心里真诚的憋不住了的“话”。如此而已。

  • 索引序列
  • 人民教育期刊2020第八期
  • 人民教育杂志2021第八期
  • 人民文学杂志2021年第八期
  • 文学与人生杂志高中2020第八期
  • 《书法教育》杂志第八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