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安防杂志社长是谁

中国安防杂志社长是谁

发布时间:

中国安防杂志社长是谁

1坦克装甲车辆2舰船知识3世界军事4兵工科技5兵器知识6现代舰船7舰载武器8国际展望9战争史研究10航空史研究11兵器12轻兵器14军事史林 15军事历史航空知识中国空军 现代兵器 军事世界画刊 科技与国力

家族式团伙

看怎么算了,年产值,还是品牌价值,还是业内影响力.好比,科学家与暴发户,比智商还是比财富.

以上这些回答的都是什么啊,毫不负责任。其实就都姓孙而已,毫无关系。当然也有可能是重名误导。

中国安防杂志社长

以上这些回答的都是什么啊,毫不负责任。其实就都姓孙而已,毫无关系。当然也有可能是重名误导。

狼和狈的关系,一个在前台一个在幕后

深圳市中安防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董事长 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 党委书记 、会长 深圳市河北商会 会长 智慧中国联合会 执行会长 深圳市智能交通协会 会长 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 社长、总编辑 深圳市中安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全球安防联盟 常务理事 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常务理事亚洲防伪协会 总裁国际航空保安协会 主席韩国釜山市政府 会展业市长顾问公安部社会公共安全应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委员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特聘专家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 副理事长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 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防伪技术协会 副秘书长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 理事全国政协北京中协安全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理事全国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气体消防分会 副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客座教授 智慧中国联合会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深圳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 常务副会长深圳市会展业协会 副会长深圳市专家工作联合会管理学专家专业工作组 专家深圳市会展业资助资金评审专家库 成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第二届专业管理委员会 副主任深圳中韩文化交流协会 会长深圳市孙子兵法研究会 副会长深圳河北商会 总召集人深圳沧州商会 会长 深圳市福田区工商业联合会 副主席深圳市福田区政协 委员深圳市军工产品专业委员会 主任深圳市工商业联 合会 常务理事江西新余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 顾问深圳市太平洋安防通讯市场高级顾问中国公共安全赤土希望小学名誉校长 2013年9月 荣获福田区政府 “杰出人才奖” 2013年10月 荣获“全球安防贡献奖 ” 2012年被深圳市两新工委评为优秀党员 撰写《关于启动建设“深圳——国际安防之都”及支持安防产业转型升级建议》提案,被评为政协福田区四届一次会议优秀提案专利技术“一种节电信息显示屏”荣获第三届国家科技成果进步奖一等奖 专利技术“一种组合标志牌” 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技术“一种节电信息显示屏”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08年荣获改革开放30年深圳会展业突出贡献者奖 2007年获深圳会展业年度贡献传媒大奖“卓越贡献奖” 1998年被深圳市公安局政治部记“集体三等功”一次1997年被深圳市公安局政治部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杨金才先生1982年从部队转业到深圳市公安局从事预审、治安等工作,随后参与组建深圳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历任深圳市保安器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深锦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1993年9月正式受命于公安部创办部属刊物《中国公共安全》杂志,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历经20余年培育,《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现已成为中国安防产业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家一级核心科技期刊 。1995年9月创办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历任协会秘书长、常务副会长、会长、党委书记等职务。经过近20年的时间,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在全国和国际享有盛誉最具影响力的地方性安防行业组织。杨金才先生从部队转业至今,一直从事与安全防范行业有关的工作,参与并见证了中国安防产业30余年的发展,并一直为促进中国安防科技的发展进步、推动中国安防产业的发展壮大而不懈努力。 在杨金才先生30余年的安防生涯中,为中国安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取得了杰出成就 。

看怎么算了,年产值,还是品牌价值,还是业内影响力.好比,科学家与暴发户,比智商还是比财富.

中国品牌与防伪杂志社社长是谁

《中国品牌与防伪》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中国防伪行业协会主办,集防伪保真、打假维权、品牌建设、诚信建设为一体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新闻月刊。

拉皮条的

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社长是谁

深圳市中安防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董事长 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 党委书记 、会长 深圳市河北商会 会长 智慧中国联合会 执行会长 深圳市智能交通协会 会长 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 社长、总编辑 深圳市中安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全球安防联盟 常务理事 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常务理事亚洲防伪协会 总裁国际航空保安协会 主席韩国釜山市政府 会展业市长顾问公安部社会公共安全应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委员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特聘专家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 副理事长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 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防伪技术协会 副秘书长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 理事全国政协北京中协安全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理事全国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气体消防分会 副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客座教授 智慧中国联合会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深圳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 常务副会长深圳市会展业协会 副会长深圳市专家工作联合会管理学专家专业工作组 专家深圳市会展业资助资金评审专家库 成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第二届专业管理委员会 副主任深圳中韩文化交流协会 会长深圳市孙子兵法研究会 副会长深圳河北商会 总召集人深圳沧州商会 会长 深圳市福田区工商业联合会 副主席深圳市福田区政协 委员深圳市军工产品专业委员会 主任深圳市工商业联 合会 常务理事江西新余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 顾问深圳市太平洋安防通讯市场高级顾问中国公共安全赤土希望小学名誉校长 2013年9月 荣获福田区政府 “杰出人才奖” 2013年10月 荣获“全球安防贡献奖 ” 2012年被深圳市两新工委评为优秀党员 撰写《关于启动建设“深圳——国际安防之都”及支持安防产业转型升级建议》提案,被评为政协福田区四届一次会议优秀提案专利技术“一种节电信息显示屏”荣获第三届国家科技成果进步奖一等奖 专利技术“一种组合标志牌” 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技术“一种节电信息显示屏”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08年荣获改革开放30年深圳会展业突出贡献者奖 2007年获深圳会展业年度贡献传媒大奖“卓越贡献奖” 1998年被深圳市公安局政治部记“集体三等功”一次1997年被深圳市公安局政治部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杨金才先生1982年从部队转业到深圳市公安局从事预审、治安等工作,随后参与组建深圳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历任深圳市保安器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深锦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1993年9月正式受命于公安部创办部属刊物《中国公共安全》杂志,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历经20余年培育,《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现已成为中国安防产业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家一级核心科技期刊 。1995年9月创办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历任协会秘书长、常务副会长、会长、党委书记等职务。经过近20年的时间,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在全国和国际享有盛誉最具影响力的地方性安防行业组织。杨金才先生从部队转业至今,一直从事与安全防范行业有关的工作,参与并见证了中国安防产业30余年的发展,并一直为促进中国安防科技的发展进步、推动中国安防产业的发展壮大而不懈努力。 在杨金才先生30余年的安防生涯中,为中国安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取得了杰出成就 。

看怎么算了,年产值,还是品牌价值,还是业内影响力.好比,科学家与暴发户,比智商还是比财富.

桃江县本是农业县,现在一些有钱人在基本农田上建房,老房子依然在原地,有村告发,而没有得到任何处理,难道这是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

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三者的区别:所属的部门不同,各自的职责不同,研究的课题方向不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策研究室,简称中共中央政研室,是专为中共中央研究政治理论、政策及草拟文件的直属机关。国务院研究室是承担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任务、为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服务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直属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职责是研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前瞻性以及热点、难点问题,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是从事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国务院研究室是承担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任务、为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服务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直属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职责是研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前瞻性以及热点、难点问题,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是从事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扩展资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策研究室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直属机关,专为中央政治局研究政治理论、政策及草拟文件。其主要职责有:(一)负责起草全国党代会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单独或组织、协同有关方面起草、修改中央的有关重要文件;起草中央领导同志部分重要讲话。(二)对党的建设、思想理论重要课题和中央重大决策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政策性建议。(三)参与中共中央大型会议的文件起草。(四)对全国经济形势跟踪、收集、分析、整理,以及报送党建和思想理论的重要综合信息、动态,为中央决策提供建议和咨询。(五)承办中共中央交办的其他事项。国务院研究室机构职责:(一)负责组织或参与对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决策咨询,提出政策性建议和咨询意见。(二)负责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牵头组织国务院重要会议的文件起草,参与党中央重要会议的文件起草工作。(三)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单独或组织、协同关方面起草、修改国务院有关重要文件,起草国务院领导同志部分重要讲话等文稿。(四)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各主要国家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政策建议。收集、分析、整理和报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动态,为国务院决策提供参考建议。(五)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从事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一)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期性以及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为制定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政策提出建议;接受委托参与或组织对有关部门和地区拟定的发展规划进行研究和论证,提出意见和建议。(二)研究国民经济的发展动态,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运用提出意见和建议。(三)研究产业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对产业机构、投资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方向,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技术选择、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政策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四)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及城乡统筹发展问题。(五)研究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利用外资政策,提出对策建议;研究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经验教训,为我国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六)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开发、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政策。(七)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托,对重大经济社会政策方案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开展国家重大方针政策解读工作,介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及经验。(八)承担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交办的文件文稿起草工作。(九)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组织与有关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涉外参考资料和政策建议。(十)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策研究室  百度百科-国务院研究室  百度百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信息安全杂志社社长是谁

90年代初曾有一本书《超人张宝胜》流传极广,另一本《十大异功奇人》的书中又将张誉为“再现神话的人间仙客”。作者极尽写神话小说的本事,将张描写成了比神仙还要神仙的超人。一时间,张的神仙本领在民间流传极广,在国内媒体上更不乏推波助澜的文章。对此,司马南等反伪科学斗士作出了有力反击,而何祚庥院士等撰写的《张宝胜败走麦城》的公开发表,使大师吹鼓手的鼓噪暂时沉寂下来。司马南在《神功内幕》内这样谈到张宝胜: 张宝胜大师,人称国宝,纪录片、电视剧、报告文学、现场表演,不知有多少,何祚庥(理论物理学家,院士)林自新(原科技日报老总)谭庆瑞(理论物理学家)《张宝胜败走麦城》一文一发,区区3000字,尤似“三千毛瑟精兵”,海内外舆论哗然。超人者,凡人也,公开做弊,原来如此。手法不赖,要不是有一流魔术师在场,超人便又成功了。 解剖张宝胜这个案例的3000字,胜过十年间造神文字宣传的80%。还剩下20%,接着解剖就是了。 张宝胜用手一拍人家肩膀,即有被电击一般的刺痛了,原是手中有凭借物。上周,武警总部一位同志(此处隐去职务姓名)被张拍了一下,回去一看,上有7颗针剌的眼儿,衣服被血染红了,其夫人沈女士,一怒大师,二疼丈夫…… 在北京国安宾馆,演员梁天的BP机被张宝胜“意念移走”,其实在场的人,包括梁天都看得明白。BP机被宝胜另一只手给“移”到座下,并非“特异”,完全正常。特异的是,张宝胜用调虎离山,让梁天离开,梁天牢记司马南的衷告,誓死不肯上当,大师暴怒,遂用一位侏儒,将BP机“移”入隔壁马桶内。这等拙劣的捉弄人的神功,一但挑明,有什么意思? 《中国青年》杂志上刊登了披露张宝胜“在高层次表演场合中用不高明的方法做假”的报道,中央电视台 “焦点访谈”组差人找到张宝胜。“你为什么不用实际行动回击《中国青年》杂志,《北京青年报》言论?” 张答:在思考。 不知这许多日,张思考得怎么样了…… 附文:何祚庥(中科院院士)、林自新(《科技日报》前社长兼总编辑)、庆承瑞(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的研究员)联名撰写的《张宝胜败走麦城》: 这是一篇迟到的报导,事情发生在1988年5月21日。 有关体特异功能的种种宣传,如意念致动,隔瓶取物等等,我们一直是高度质疑的,因为这完全违反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大约是因为我们特“偏执”态度的原因,终于被邀请去参加一次由航天生理研究所和“超人”张宝胜向国家安全部、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中央宣传部等几位领导同志的汇报会兼表演会。中心内容是“鉴定”张宝胜究竟有没有从某个封闭了的瓶子里取出药片或有机玻璃片或任何固态实物的能力。 条件是优厚的。主办单位同意由我们提供测试样品,并且以我们的样品作为是否成功的标准。条件是所准备的玻璃样品要留有“小孔”,以便“气”能方便地透入瓶内。这一点,我们照办了,因为药片或有机玻璃片的体积远远大于“小孔”,如果“气”能迫使这些物品“穿孔”而出,自然也是“伟大成就”!主办人还说,张宝胜为了培养情绪,积累能力,在表演过程中,需要自由地在会场上出出进进。我们提出,为防有弊,不得将测试样品拿出室外,而是放在场内——大家都看得见的桌子上。我们还提出,为了防止“汇报表演”搞成魔术表演,可否由我们请几位魔术师到场“参观”,主办人也同意了,双方相约不将请魔术师到场的信息通知张宝胜,以免影响他神奇的功能。于是我们便请了北京杂技团和铁路文工团的五位高级魔术师和杂技演员到场。由于年深月久,恕我们已忘记了他们的姓名,只记得有一位以表演“空中钓鱼”而享誉国内外的铁路文工团杂技演员提曰利同志。 样品准备的中心环节是防止“掉包”。我们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吹玻璃的老师傅特地吹制了5个难以仿制的样品,亦即在留有“小孔”但有不同外形试管里放置了编了号的药丸,有机玻璃片……据说高速摄影机曾“拍摄”到张宝胜抖落药片时,药丸“半截在外,半截在内”的铜丝的出现。 汇报会由8时30分开始,首先由航天生理研究所的某位同志报告实验进程,结论是“物品穿壁现象,已是科学地确定了的事实”。 9时30分,张宝胜对我们所带样品进行测试。据主办人告诉我们,以张宝胜功能之强,大约半小时就可以实现。为了保证测试公正进行,主办人把我们这几位质疑者安排在最靠近张宝胜座位的地方,麻术师和杂技演员分布在前后左右,整个参加这一测试活动的约有60余人。 张宝胜拿起样品摇晃了几下,就放在桌子上,然后一动也不动地坐位子上,半小时,一小时,一个半小时过去了,5个测试样品,竟然没有任何一个药丸、玻璃片从试管中“流”出来!主持人有点沉不住气了,凑到张宝胜耳边,对他耳语。 11时30分,仍然没有动静。于是场外的另外两位人体特异功能“次强”的“超人”,拿起一只药瓶(注意:不是我们准备的样品),从中抖出许多药片!只听邻桌发生了“砰”的一声巨响!,大家的眼睛都投向邻桌。这时,何祚庥大声说:“大家看张宝胜,不要受声音的影响。”主持人也说,测试以张宝胜取出这5份样品中的任何一种为准。 12时,依然没动静。12时30分,大家肌肠辘辘。主持人宣布,今天的汇报会是否可暂不进行测试,而改为表演会。他建议先由张宝胜表演他最熟悉的项目,以便“培养情绪”,然后测试正式的样品。大家同意了。 表演的第一项目“透视”识字。航天生理所拿来一个信封,内中装了两张新的二角人民币。大家公推何祚庥、林自新书写。何林二人写了一串长长的物理常数,又写了一句唐诗:“一枝红杏出墙来”。信封封好了,又由何祚庥在接缝处签了6个“何”字。 这样一个精心密封的信封,就由张宝胜“透视”里面的字句。张宝胜拿了这一信封,反复查看,反复折叠,忽而左手,忽而右手,忽而放在桌上,忽而又拿回手中,迟迟认不出字来! 此时,张宝胜向主持人耳语了一阵,愿意先做别的表演,即把名片嚼烂,由他“拍”还原。观看汇报表演的一位领导人当即拿出一张蓝色的名片。何祚庥说,“在嚼碎前,可否由我签一个名字?”大家说“好”!,于是何祚庥即签了名,并交给了主持人。主持人把名片对折后放在口中。这时,张宝胜当即对主持人耳语:“这一表演不做了!” 于是,主持人宣布,张宝胜将表演另一个项目,将一块糖塞在刚才由何祚庥签名的密封的信封里。接着,张宝胜就将这一“密封”的信封卷在一支钢笔上,让坐在一旁的×部长握在手中。为了“培养情绪”,张宝胜离开了会场。 这时,魔术师提曰利说:“×部长,你能否‘打开’一下,看看你拿的信封,是否仍是何老师签字的那个信封?”×部长打开一看,果然已经“掉包”。这已不是原先署有航天生理所的那只信封,而且封口敞开,里面什么也没有!至于那个签上6个“何”字,并“密封”的信封,已被张宝胜掉换去进行“透视”了。 大家噪动起来。纷纷说这一表演已没有意义。此时,张宝胜已由外面回来,主动对×部长说,原来准备的“签名密封”的信封,已“变”到桌子的那一头去了。可是,坐在桌子那一头的人翻皮包、掏口袋,都没能找出由何祚庥签封的那只信封。 于是,张宝胜又改为进行他最“拿手”的由药瓶里抖落出药丸的表演。我们当即拿出一个带有防伪用的塑料环的药瓶,贴上玻璃封条,签上名字。但同时要了一台精密天平,称量了这一药瓶的重量。 张宝胜拿到这一精心密封的药瓶后,又看了半天,仍然抖不出其中的药片。 14时,庆承瑞和何祚庥站起来说:“这一表演已没有意义”于是离开会场。下面是林自新等其它质疑者以及在会60多人所看到的事实。 15时30分,张宝胜终于把药片从药瓶里抖落出来。可是,绕在养料瓶外的玻璃胶纸已被撕开,而且防伪用的养料环已经脱落。这只能说明瓶盖已被打开过! 会后,我们这些质疑者要求“客观”报导汇报表演纪实,遗憾的是,这一报导始终未能曝光。 主办人倒是承认了这一测试的失败。说张宝胜有时作假,但有时确实是“真的”。 但是,会后流传说:“这是何祚庥的人体特异功能‘特强’,把张宝胜给压住了”——这里何祚庥本人要借此机会声明一下:“我从来没有什么特异功能,也不会魔术表演。我虽然坐在旁边,以警惕的眼光监视着张宝胜,但没有能力发现张宝胜的‘掉包’,掉包是铁路文工团的魔术师发现的”。 附带说明,林自新和何祚庥曾参加过一次由高能物理所所长叶铭汉教授所主持的张宝胜表演会。张宝胜曾把“密封”的信封交到叶铭汉所长的手中,在他进进出出会场之后,就写下了信封中纸上所写的“真是不可思议,越是不可思议,越是值得思议”三句话。做这个试样的一位博士后立即站出来证明完全正确无误,三个议中,有一个议故意写成繁体“言”旁,而张宝胜却准确无误地看了出来,写了出来。但是,当时的林自新和何祚庥没能看出他的“把戏”,更没有“特强”的功能“压住”张宝胜。 值得深思的是,张宝胜一直被称为“功能最强”的“第一超人”,在最简单的项目“透视识字”中,却用“掉包”的手法来实现他的“功能”!而且,这是在中央机关正式组织的汇报表演上。 《“奇人”张宝胜》一书大量印刷,广泛流传。遗憾的是,在这类书籍里,只有张宝胜“过五关、斩六将”,却没有张宝胜败走麦城的故事。我们的“迟到的报导”,算是补上这一缺憾。

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报告》11月正式发行 -------------------------------------------------------------------------------- 2003年12月09日 19:44 出版参考 (出版参考 记者 香江波)12月4日上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民营书业暨国际书业科研成果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召开。会上,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郝振省介绍了《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报告》的有关情况。会议由科研所所长助理魏玉山主持,相关研究人员和中国书籍出版社的负责同志,以及民营书业的代表志鸿教育集团董事长任志鸿、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出席会议。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了望周刊、文汇报、新京报、香港文汇报等媒体记者到会采访。“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这一课题是在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由科研所在2003年年初提出的。一年多来,课题组通过此类座谈讨论、个别采访、实地考察、官民对话、网上采集、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调研,于8月份,撰写出版了课题报告。该书汇集了“中国民营书业发展论坛”期间发言者的讲稿及个案访谈记录、问卷调查分析等课题调研成果,以《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报告》为名,于11月正式发行。这一报告从民营书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经营优势、历史作用、主要问题、发展前景六个方面阐述了民营书业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其发展的必然性与根源性,以及在所有制结构中的不可替代性。它对于政府制定关于民营书业的发展政策及民营书业经营者制定经营策略与发展方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民营书业迅速壮大。民营书业发行网点数目已经远远超过国有图书网点数,其在全国图书市场中所占份额逐年上升,成为我国图书发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与国有图书发行业相比,民营书业最大的优势是体制方面具有的特点。大多数民营书业企业产权明晰,在经营中讲究效率,追求效益,经营势头良好。但研究进一步表明,民营书业体制方面的特点,本质上还在于其生产力要素与生产关系要素之间的距离较近、作用直接,因而生产关系能有效地反作用于生产力范畴中人的要素,从而获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较好比例。 研究同时也指出,由于对民营书业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还存在一定的歧视,民营书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经营比较分散、管理水平低,以及存在社会信誉较差的问题,制约了其发展。为加快民营书业的发展,报告首先从政策层面上提出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列举如下: ——使民营资本享受与新华书店同等的“国民待遇”; ——设立中小书店发展资金,扶持小型图书网点建设; ——选择一两个规模大、公信度高的民营书报刊发行企业,作为全国书报刊发行改革的试点单位,从政策上给予关注和支持; ——民营发行业自身也要在企业文化和内部管理上下功夫; ——对于民营资本参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等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其已具备与选题编辑加工相适应的条件,承认其合法性。 ——加强对民营书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该项成果的主要特点:(1)使用权威的统计数字,进行了必要的量化分析;报告中使用了新闻出版总署计财司与发行司2002年发布的最新统计数字,从规模结构等方面做出了对比分析;(2)研究人员站在一定的高度,对问题进行深度加工,保证了其质量与份量。在分析民营书业的经营优势时,研究表明,优势的本质并非是私有制,而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作用空间的科学性;(3)该成果符合科研所为出版管理与出版业生产发展服务的服务宗旨。 出版社信息化建设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2006年9月1日) 书商网 为成功举办“2006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社长论坛”,今年5月,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向各科技出版社发放了《出版社信息化建设发展状况调查表》153份,共收回有效调查表56份,回收率为6%。其中中央各部委所属科技出版社反馈29份,占总反馈调查表的52%;地方科技出版社反馈17份,占30%;大学出版社反馈10份,占18%。据对部分未反馈调查表的出版社电话询问表明,相当多的社信息化管理仅是发行的初步管理,少数社信息化未实施。从反馈调查表的56家出版社规模来看,在岗员工数在100人以下的有24家,占9%;100~300人的有16家,占6%;300人以上的有16家,占6%。从2005年出版码洋来看(有效数据为44家),5000万元以下的有18家,占9%;5000万元~1亿元的有10家,占7%;1亿元~3亿元的有11家,占25%;3亿元以上的5家,占4%。 由于反馈调查表的出版社总体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故本调查表结果较为乐观。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信息化机构在56家出版社中,有39家已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占6%;有45家拥有分管信息化工作的高层领导,占4%;有39家已设立CIO(信息主管),占6%;有46家拥有专职信息技术人员,占1%;各出版社平均拥有技术人员8人。由此可见,大多数出版社对信息化工作比较重视,有一定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和人员保证,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出版社发展战略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但是,仍然有4%的出版社没有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近1/5的出版社没有专职的技术人员。 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情况(1)在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方面,45家出版社累计投入资金共79亿元,平均每家累计投入8万元。投入资金在50万元以下的有11家,占4%;投入在50万元~100万元的有8家,占8%;投入在100万元~500万元的有14家,占1%;投入在500万元~1?000万元的有6家,占3%;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6家,占3%,它们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出版社,上述6家出版社累计资金投入为1亿元,占总数的3%(图1)。(2)从资金预算来看,每年有固定IT预算的出版社27家,占总数56家出版社的2%;投入占出版社年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2%的有15家,占总数的8%。(3)从2005年资金投入来看,当年投入资金平均为165万元(有效数据为45家)。其中,投入在10万元以下的有7家,占6%;投入在50万元以下的有21家,占7%;投入在50万元~100万元的有9家,占20%;投入在100万元~300万元的有6家,占3%;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2家,占4%,它们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4)从资金投入方式来看(有效数据为55家),属于“提出需求,立项投入”的有37家,占3%;“有预算,持续投入"的有15家,占3%;“基本不投入”的有3家,占5%。(5)从2003年至2005年信息化建设投入的变动情况来看(有效数据为36家),2004年比2003年增加投入的有14家,占9%;投入持平的有15家,占7%;投入减少的有7家,占4%;2005年比2004年投入增加的有25家,占4%;持平7家,占4%;减少4家,占1%。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版社普遍给予信息化建设以相当的重视,并投入一定资金进行建设,一些大社、名社甚至斥资数千万元直至亿元规模。但是总体来说,出版社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仍然相对较少,总投入在100万元以下的占2%。近两三年,出版社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工作,2005年有近70%的出版社比上年增加了投入,大大超过2004年比2003年增加的比例。 信息系统建设情况(1) 网络建设已建立内部局域网的出版社有54家,占4%;所有出版社都已联入互联网(Internet)。(2) 网站建设有54家出版社已建立了网站,占4%。出版社利用网站开展了以下业务:发布信息(49家,占7%)、网上销售(35家,占8%)、客户联系(35家,占8%)、洽谈业务(12家,占2%)、增值服务(12家,占2%)、网上支付(6家,占1%)、网上采购(5家,占3%)和其他业务(5家,占3%)。(3) 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情况(表1)从表1来看,出版社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是发行和财务管理,所有出版社都建立了发行与库房管理系统,4%的出版社已建或者在建财务管理系统。其次是编辑业务管理系统、印制管理系统和企业门户网站,7%的出版社已建或在建编辑系统,4%的出版社已建或在建印制系统,4%的出版社已建或在建门户网站。第三个层次是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已建或在建比例分别是:8%、7%、1%、3%、8%。内容管理和协同编辑系统则明显处于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已建或在建的比例分别只有8%、2%。 表1 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情况信息化项目 已建 在建 拟建 无打算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编辑业务管理系统 39 6 4 1 11 6 1 8 印制管理系统 37 1 3 3 10 9 1 8 发行与库房管理系统 55 2 1 8 财务管理系统 52 8 2 6 2 6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11 6 6 7 20 7 9 1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13 2 5 9 22 3 7 5 办公自动化系统(OA) 18 1 6 7 21 5 5 9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 11 6 9 1 20 7 7 5 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12 4 3 4 19 9 12 4 协同编辑系统 2 6 2 6 22 3 15 8 内容管理系统 4 1 6 7 20 7 13 2 企业门户网站 36 3 4 1 5 9 2 6 注:有些所反馈的《出版社信息化建设发展状况调查表》此项数据填写得不完整,因此表中出版社总数不一定是56家。本调查报告中以下数据统计表同此。 上述四个层次也如实反映了出版社信息化建设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编、印、发、财务系统的建设,开始向OA、CRM、HR、CM等高级阶段迈进,从这些系统的拟建比例(约35%)可以看出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4) 系统间数据集成数据完全集成的15家(有效数据为50家),占30%;部分数据集成的27家,占54%;数据没有集成的8家,占16%。 二、 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制约因素 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调查论及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因素时,一把手工程、管理规范、全员参与配合、数据与流程的标准化被列为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技术的先进性、战略数据规划、IT系统规划、经验丰富的软件厂商,再次是自身IT技术人才、员工的教育培训、建立IT制度、管理咨询的引入。 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列举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外部因素时,行业标准规范排在第一位,其次是行业发展规模和出版体制,再次是安全保密问题和主管单位。在列举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内部因素时,排在前三位的是领导信息意识、整体管理水平、传统工作习惯;其次是资金短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技术人才储备和IT管理制度。 出版行业管理部门在推进出版社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从出版社的反馈可以看出,出版社最希望得到行业管理部门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其次是制定行业标准,排名第三位的是给予资金支持,第四是建立示范工程。 与软件提供商的合作在与软件提供商的合作过程中,对软件商的服务表示“非常满意”的2家(有效数据55家),占6%;表示“满意”的39家,占9%;“不满意”的13家,占6%;“非常不满意”1家,占8%。“非常满意”和“满意”之和为5%,可见多数出版社对软件商的服务还是满意的,但仍有四分之一的出版社表示不满意。32家出版社提出了不满意的具体原因,有22家认为“软件服务商(项目咨询)顾问服务响应时间太长,不能尽快解决问题”,占8%;15家认为“软件服务商(项目咨询)顾问对业务的理解比较差,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需求”,占9%;12家出版社认为“软件服务商(项目咨询)顾问流动大,服务质量缺乏保障”,占5%;6家认为是“软件服务商没有专门的服务机构和专职的售后服务顾问”,占8%;5家认为“各个IT公司之间对客户的问题扯皮现象严重,互相推卸责任”,占6%。 对重点投资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在56家出版社中,认为重点投资信息化建设对出版社的发展起“技术保障”作用的有34家,占7%;认为起“主要动力”作用的21家,占5%;认为“无所谓”的有1家,占8%。 三、 信息化绩效评价 出版社信息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信息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上,出版社的回答主要集中在工作效率、信息集成度、核心竞争力、信息共享度、人员素质、成本核算等六个指标。 出版社信息化成功的主要标志调查结果显示,出版社认为判定出版社信息化成功的主要标志依次为: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生产力提高、竞争力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在出版社得以普遍使用和制度创新与管理能力提高。 对本社信息化成效的满意度评价8家出版社表示“满意”,占1%(有效数据为53家);29家表示“较满意”,占7%;13家表示“不满意”,占5%;3家表示“不好说”,占7%。“满意”和“较满意”之和为8%。 出版社信息化效益的重点表现(表2) 表2 出版社信息化效益的重点表现表现 降低产品库存 降低生产成本 降低营销费用 拓展销售渠道 缩短图书制作周期 增加选题的有效性 加速资金周转 提高图书质量 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水平 明显提高管理水平 规范业务流程 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提升经营决策水平 提高综合竞争力 第一位 6 6 1 2 2 2 13 11 3 9 第二位 3 4 6 1 2 1 1 2 7 9 15 1 第三位 2 6 3 6 2 1 1 1 2 3 9 9 小计 11 16 10 9 6 3 2 2 4 23 29 18 13 注:表中数字为出版社数量。 调查结果表明,出版社信息化效益重点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规范业务流程、明显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综合竞争力、提升经营决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产品库存、降低营销费用、拓展销售渠道、缩短图书制作周期和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水平。 四、 加强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为配合“2006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社长论坛”,在发放本调查表的同时,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出版社信息化建设联席会和《科技与出版》杂志社的部分成员考察了人民教育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建筑工业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电力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的信息化建设,与此同时,我们还电话采访了许多出版社的信息主管社长和信息部门主任,大家在进一步加强出版社信息化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出版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对出版社信息化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和标准制定出版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对出版社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营造重视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搞好宏观调控,加强对出版社信息化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作好综合协调和政策引导。建议出台有关法规和政策,规范出版社之间的信息交流、信息共享,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要强调出版社的信息化投资主体、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实现由“政府推进”到“政策引导、市场推动”的转变过程。标准化工作是政府、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责。标准化是一切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标准与技术规范的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只有建立统一的标准与技术规范,才能把新闻出版各个行业内的信息与信息系统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创造便利条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而使新闻出版行业真正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目前行业内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与信息化标准的缺位相关,因此,必须加强新闻出版信息化标准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我国新闻出版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积极借鉴国际先进技术标准,逐步形成一套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符合我国国情、科学实用的新闻出版信息化标准体系。有关部门应在行业内选择一些信息化建设做得突出的出版社和信息化建设项目,建立“示范工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先导辐射作用,探索和总结出一条更加切合出版行业的信息化道路,推进行业及出版社信息化建设。 出版社领导应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出版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本社的信息化建设给予切实的支持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领导带头是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巨大动力,出版社高层领导的充分重视和支持是信息化成功的第一关键因素。同时,领导的信息化意识在制约出版社信息化发展的内部因素中也是举足轻重的。因此,行业管理部门、协会、媒体、信息主管等有关各方都应该想方设法提高出版社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传统出版社面临着向数字出版社的转型,出版社对信息化的需求和依赖也越来越强,出版社高层领导也应该主动学习一些信息技术知识,充分认识信息化技术在出版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本社的信息化建设给予切切实实的支持,而不是口惠而实不至的“口头支持”。 建立信息化人才的激励机制,加快出版社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信息化建设固然首先要有领导层的重视和支持,但出版社如果没有一支业务、技术、管理三合一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仍然难以成功。人才的缺乏正是造成很多出版社信息化建设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出版社对信息化人才培养投入不足,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大大制约了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因此,应该建立信息技术人才的奖励和激励机制,建立科研基金,支持技术进步和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推广,多提供一些技术研讨和交流的机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技术人员引进来、留得住,对于那些既熟悉出版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特殊专业人才,要采取特殊政策。要关心技术人员的职称问题,使他们无工作后顾之忧。 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资金保障是出版社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很多出版社信息化建设不成功,资金短缺是重要因素。随着出版社及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深化和完善,信息化的规模不断扩大,资金问题日益突出,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在新形势下和实际工作中的需要。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不够,影响了出版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信息工程项目的投入与建设。目前,出版社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正是需要出版社加大资金投入的时候。调查结果也显示,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成为直接决定出版社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从出版社来讲,应该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费用列入出版社年度预算。从长远发展考虑,有关部门应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出版社投入信息化建设,甚至借助外资、外企、外力进行信息化建设。 出版社应形成提高管理水平和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循环 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绝对不只是IT技术的应用问题,也不只是财务管理问题,而是对先进管理理念的理解和应用。对于出版社来说,管理信息化涉及编、印、发、财务等诸多环节,几乎涉及到所有的业务人员,是全局工作而不是局部工作。出版社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管理模式转变和业务流程优化的过程,而一个传统出版社要改变其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往往会遇到很大阻力,这也往往成为信息化实施失败的一个关键原因。出版社目前的发展现状是管理水平落后于信息技术发展。因此,应坚持以信息技术促进管理创新的原则,优化管理流程,解决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管理的随意性较大等老大难问题。最佳的发展模式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管理,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又带动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刘成勇:商务印书馆;钱飒飒、周�:《科技与出版》杂志社)

  • 索引序列
  • 中国安防杂志社长是谁
  • 中国安防杂志社长
  • 中国品牌与防伪杂志社社长是谁
  • 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社长是谁
  • 中国信息安全杂志社社长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