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微生物参考文献

微生物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微生物参考文献

[1] Madigan,MT(美),MartinkoJM(美),Parker,J(美)微生物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社,2001:[2] 曹友声,刘仲敏现代工业微生物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3] 陈义光,李铭刚,徐丽华,等新型物理诱变方法及其在微生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2005,2⑸:46- 48[4] 余增亮离子注入生物效应及育种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院学报,1991,18⑷:251- [5] 胡卫红激光辐照微生物的研究概况[J]激光生物学报,1999,8⑴:66- [6] Leach WMGenetic,growth and reproductive effects of microwave radiation[J]Bull NYAcademicMedicine,1980,55⑵:249- [7]顾正华L- 组氨酸产生菌的选育[J]无限轻工大学学报,2002,21⑸: 533- [8]施巧琴,吴松刚工业微生物育种学(2 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 4,76- [9]戴四发,黎观红,吴石金现代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研究进展微生物学杂志,2000 年6 月,20 卷,2 期[ 10] 胡杰,潘力,罗立新,等1米曲霉孢子原生质体复合诱变及高活力蛋白酶菌株选育[ J ]1食品工业科技,2007,28 ⑸ :116~1191[ 11 ] 朱林东,金志华1普那霉素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诱变育种[ J ]1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31 ⑽ : 591~5941[ 12 ] 王丽红,郭爱莲1苏云金杆菌NU- 2原生质体复合诱变的研究[ J ]1微生物学杂志,2006,26 ⑷ : 23~261[ 13 ] Huiyun Feng,Zengliang Yu,Paul K Chu1 Ion imp lantationof organisms [ J ] 1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6,54(3- 4) : 49~1201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一般<1mm。 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简单多细胞的,非细胞的。进化地位低,大多依靠有机物维持生命。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但有些微生物是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指单细胞生物,无性生殖,靠分裂或出芽生殖,具有成型的细胞核,无细胞壁,不同于细菌和病毒

楼下说的就很对,可以去看下生物过程这本期刊,当然不止这一本,你还可以去看下微生物前沿、计算生物学等这些刊物

微生物学参考文献

计算生物学、生物过程、微生物前沿这些,你可以看看

你去(微生物前沿)刊物上找下吧

《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物教学参考》、《生物学通报》等,微生物方面有《微生物学报》

生物学顶尖的当然是science,Nature,cell, 然后PNAS, genomes research,molecular biologyTrends系列

微生物的参考文献

你去(微生物前沿)刊物上找下吧

· 94 ·液调pH,使之成为5Be’,pH7~8的母液溶液。用IRC一50[NH4 ]型树脂吸附,再用2%氨水溶液洗脱,将洗脱液浓缩至15Be’。将其上D一2018型大孔吸附树脂,并用高纯水洗脱,分段收集各组分。将卡那霉素B稀溶液进行浓缩至24Be’,用乙醇结晶,即得到卡那霉素B成品。卡那霉素结晶母液一5Be’、pH7—8的母液溶液一IRC一50[NI-h ]一2%氨水洗脱一浓缩一上D一2018型大孔吸附树脂一卡那霉素B收集液一浓缩一乙醇结晶一卡那霉素B成品。3 小结3.1 新工艺中的D一2018型树脂为弱酸型阳离子大孔吸附树脂,它的再生处理彻底与否决定了对卡那霉素B的分离效果。3.2 浓缩时要求真空度在0.095 Mpa以上,温度在30℃辽宁药物与临床2003年第6卷第2期左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卡那霉素B成品的色泽和纯度。3.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种工艺条件下生产的卡那霉素B的纯度:新工艺生产的卡那霉素B纯度在90% 以上,达到出口的要求;老工艺生产的卡那霉素B纯度只有70% 左右。3.4 在新工艺中采用乙醇结晶,比老工艺中采用甲醇、丙酮重结晶更经济、更安全,同时更简便。3.5 结晶母液中的杂质对分离柱的分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用卡那霉素A和卡那霉素B纯品的混合液上柱分离作对比,它的分离效果明显好于结晶母液上柱分离的效果,所以在上柱分离之前应对结晶母液进行除杂质处理。参考文献:[1] 孙淑卿.从卡那霉素结晶母液中分离卡那霉索B[J].抗生素杂志,1985,5(2):26.27.(收稿:2002—08—07)HPLC法测定阿司匹林片的含量王震红。,卞志家(1、辽宁省药品检验所,辽宁沈阳 110023;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沈阳110004)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858(2003)02—0094—02阿司匹林片为常用的解热、镇痛药【1】,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原含量测定方法为酸、碱中和滴定法。本文提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2】测定其含量,可消除其他含有酸、碱的物质对其测定的干扰,可更有效的控制制剂的质量。方法操作简便,专一性强,结果准确。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一10A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一10AD泵,SPD一10A紫外检测器);CLASS— LC10工作站。色谱柱:ODS C18色谱柱(150 mm×4.6mm,填料:Kromasil,粒度:5 m)。1.2 试药 阿司匹林对照品(大连某制药厂),甲醇(色谱纯试剂),冰醋酸、盐酸(分析纯试剂)。2 方法与结果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色谱柱:ODS C】8色谱柱(150mm×4.6ram),填料Kro.masil(5 m),流动相:甲醇一水一冰醋酸(40:59: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室温。进样量:20 。理论板数按阿司匹林计算不低于6 000,分离度符合要求。2.2 分离度试验(方法的专属性考察)用强光照射,高温,酸、碱水解,进行加速破坏,以研究降解产物对阿司匹林主成分测定的干扰;同时对辅料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降解产物及辅料存在的条件下,采用反相HPLC法可准确测定出阿司匹林的含量,方法专属性良好。2.3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适量,加0.1 mo1/L盐酸溶液配制成每1 ml中含100,ug阿司匹林的溶液,作为储备液。精密量取储备液1,3,5,7,9 ml,分别置25 ml量瓶中,作者简介:王震红(1976一),女,山东成武人,药剂师。加0.1 mol/L盐酸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进样20 l,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阿司匹林的绝对进样量( g)为横坐标(x)作图。其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在0.083~0.750“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3.90×10 X+4.89×10(r=0.999 9)。2.4 回收率试验准确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8~12 mg.分别按处方量加入辅料,按“2.7”项操作,阿司匹林的平均回收率为99.5% .RSD % : 0.58% 。2.5 准确性试验精密称取同一批号的样品5份,按“2.7”项操作,计算出每份的含量分别为99.6%,99.6% ,99.7%,98.6% ,99.0% ,平均含量为99.3% ,RSD% =0.48% ,结果表明此方法的准确度较好。2.6 精密度试验取“准确性试验”中的样品溶液1份,按“2.7”项操作.连续进样5次,测得平均峰面积为13540 C,RSD% =0.34% ,结果表明阿司匹林的精密度较好。2.7 含量测定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10 mg)。置100 ml量瓶中,加0.1 mol/L盐酸溶液适量。超声使阿司匹林溶解,放冷至室温.加0.1 mo1/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置25 ml量瓶中,加0.1 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取20 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阿司匹林对照品适量。加0.1 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 ml中约含阿司匹林20 g的溶液,取20 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测定3批样品,结果分别为99.9%.维普资讯 辽宁药物与临床2003年第6卷第2期98。096,99.3% o3 讨论3.1 阿司匹林在水中易水解,所以选用0.1 mol/L盐酸溶液为溶液,防止其水解成游离水杨酸。3.2 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中阿司匹林栓含量测定t31的检测波长为280 nm,所以将检测波长定为280 nm。3.3 制剂的含量限度较宽,因而对于制剂的含量测定方· 95 ·法,应以专一性为主,可更好的确定制剂的成分,以便更好控制样品的质量。采用HPLC法符合这一要求,为制剂含量测定的最佳选择。参考文献:[1] 中国药典[s].二部.2000.327—328.[2] 孙毓庆.现代色谱法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6—152。180—188.[3] 中国药典[s].二部.2000.330—331.(收稿:2003—01—08)薄层扫描法测定牛黄醒脑丸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杜 震 ,刘 阳 ,李 虹(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辽宁沈阳110001;2.辽宁省药品检验所,辽宁沈阳 110023)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858(2003)02—0095—01牛黄醒脑丸主要具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止痛之功效,由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朱砂等十二味中药组成。其中黄连为君药。黄连中含有盐酸小檗碱。为了有效地控制药品质量,我们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牛黄醒脑丸中的黄连进行含量测定。1 仪器与试药日本岛津CS一930薄层扫描仪.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盐酸小檗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经薄层扫描测定,纯度为98.6% 。2 实验方法与结果2.1 对照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04mg的溶液。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剪碎,取约1.2 g,精密称定,置100ml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盐酸一甲醇(1:100)25ml,称定重量,6o℃ 水浴中加热15分钟,取出超声处理3O分钟室温放置过夜,再称定重量,用盐酸一甲醇(1:lOO)~b足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2.3 色谱条件及扫描条件吸附剂:硅胶G。展开剂:苯一醋酸乙酯一异丙醇一甲醇一水(6:3:1.5:1.5:o.3),另槽加入等体积的浓氨试液,预平衡15分钟。荧光直线扫描汞灯为光源,激发波长 =366 rimo狭缝2 m1n×7mmo2.4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浓度为0.042 6 mg/ml的盐酸小檗碱溶液1,2,3,4,5 ,分别点于同一板,盐酸小檗碱点样量在0.042 6- 0.213 0,u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A=579.531+524 71.497 6 C,r=0.998 5。直线不通过原点。采用外标两点法计算。2.5 稳定性试验取供试品溶液依法展开,每隔1小时扫描测定1次,结果表明,斑点在5小时内稳定。RSD% =0.675% 。2.6 精密度试验a.同板精密度: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在同一硅胶G薄层作者简介:杜震(1974一).男,辽宁锦州人,药剂师。板上点样5次,依法点样展开、显色测定。结果RSD% =1.30%。b.异板精密度: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在5块硅胶G薄层板上,分别依法点样、展开、显色、测定。结果RSD%= 1.59% 。2.7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号样品5份,按上述方法测定含量结果为6.467,6.376,6.355,6.466。6.

[1] Madigan,MT(美),MartinkoJM(美),Parker,J(美)微生物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社,2001:[2] 曹友声,刘仲敏现代工业微生物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3] 陈义光,李铭刚,徐丽华,等新型物理诱变方法及其在微生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2005,2⑸:46- 48[4] 余增亮离子注入生物效应及育种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院学报,1991,18⑷:251- [5] 胡卫红激光辐照微生物的研究概况[J]激光生物学报,1999,8⑴:66- [6] Leach WMGenetic,growth and reproductive effects of microwave radiation[J]Bull NYAcademicMedicine,1980,55⑵:249- [7]顾正华L- 组氨酸产生菌的选育[J]无限轻工大学学报,2002,21⑸: 533- [8]施巧琴,吴松刚工业微生物育种学(2 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 4,76- [9]戴四发,黎观红,吴石金现代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研究进展微生物学杂志,2000 年6 月,20 卷,2 期[ 10] 胡杰,潘力,罗立新,等1米曲霉孢子原生质体复合诱变及高活力蛋白酶菌株选育[ J ]1食品工业科技,2007,28 ⑸ :116~1191[ 11 ] 朱林东,金志华1普那霉素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诱变育种[ J ]1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31 ⑽ : 591~5941[ 12 ] 王丽红,郭爱莲1苏云金杆菌NU- 2原生质体复合诱变的研究[ J ]1微生物学杂志,2006,26 ⑷ : 23~261[ 13 ] Huiyun Feng,Zengliang Yu,Paul K Chu1 Ion imp lantationof organisms [ J ] 1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6,54(3- 4) : 49~1201

指单细胞生物,无性生殖,靠分裂或出芽生殖,具有成型的细胞核,无细胞壁,不同于细菌和病毒

微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什么时间要,专科本科。资料有一些可以发给你参考下。

微生物在单细胞蛋白中的应用一 摘要 微生物细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这正是人和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这是微生物食品倍受青睐的一个原因。人们热衷于微生物食品的开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可以解决因人们对蛋白质的需求增加而导致的粮食供求矛盾。 关键词 微生物细胞 蛋白质 营养物质二 引言 食品特别是蛋白质的短缺,正在对我们人类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新的食品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我们食用的各种食品中,除了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外,还包含了微生物食品。事实上,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食用微生物了,比如说我们所食用的味道鲜美的香茹,就是真菌形成的菌落,其他还有木耳、猴头、灵芝等,都是极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用微生物。现已被人们广泛栽培和利用。三 正文单细胞蛋白定义单细胞蛋白是通过培养单细胞生物而获得的菌体蛋白质。单细胞蛋白的优点一 SCP营养丰富 二 利用原料广 可就地取材,廉价大量地解决原料问题。三 生产速率高 一般蛋白质生产速度同猪、牛、羊等体重的倍增时间成正比。四 劳动生产率高 生产不受季节气候的制约,易于人工控制,同时由于在大型发酵罐中立体式培养占地面积少。五 可以完全工业化生产 单细胞蛋白生产比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少,又不受地区、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制约,可在占地有限的小设备上进行,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好,远远超过现有粮食品种的蛋白质。六 单细胞生物易诱变,比动、植物品种容易改良 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定向诱变育种,获得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味美,并易于提取蛋白质的优良菌种。单细胞蛋白种类与具备条件及生产过程用于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以及某些原生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要具备下列条件:所生产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高,对人体无致病作用,味道好并且易消化吸收,对培养条件要求简单,生长繁殖迅速等。单细胞蛋白的生产过程也比较简单:在培养液配制及灭菌完成以后,将它们和菌种投放到发酵罐中,控制好发酵条件,菌种就会迅速繁殖;发酵完毕,用离心、沉淀等方法收集菌体,最后经过干燥处理,就制成了单细胞蛋白成品。单细胞蛋白特性(1)在理想情况下,菌种甚易使单细胞蛋白质产量倍加,而其所需时间要比使农作物蛋白质量倍增所消耗时间快500倍,比其他一般饲养家畜产量所耗的时间倍增快1000-5000倍。(2)单细胞蛋白质研究发展的实验要比研究农作物或家畜的实验易于进行,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得到有价值的数据与结果。(3)单细胞蛋白质的生产不受季节,空间,阳光的种种限制。单细胞蛋白的作用通过微生物发酵可以生产大量的微生物蛋白,不仅可供人类直接食用,也可作为家畜、家禽的高蛋白饲料,为我们提供质优价高的肉类蛋白,它的脂肪含量只有瘦牛肉的10%,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方面微生物蛋白食品的开发可以缓解耕地减少、粮食紧缺的矛盾,另一方面高蛋白的微生物蛋白食品的开发,也有利于改善人们的食品结构。1 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据分析,酵母单细胞蛋白中蛋白质含量为45%-55%,比大豆高30%以上;细菌的单细胞蛋白中蛋白质的含量高达70%,比大豆高50%,比鱼粉高20%。因此,在各类饲料中加入单细胞蛋白添加剂,可以取得诸如使猪长得更快、牛产奶更多这样的效果。如在畜禽的饲料中,只要添加3%~10%的单细胞蛋白,便能大大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2 作为食用蛋白质 单细胞蛋白所含的营养物质极为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80%,比大豆高10%~20%,比肉、鱼、奶酪高20%以上;氨基酸的组成较为齐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谷物中含量较少的赖氨酸。单细胞蛋白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辅酶A、辅酶Q、谷胱甘肽、麦角固醇等。单细胞蛋白不仅能制成“人造肉”供人们直接食用,而且还能提高食品的某些物理性能。开发单细胞蛋白的意义 蛋白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它是组成人体器官、组织和体内酶、激素以及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全世界蛋白质缺乏的问题已存在多年,生物技术开发单细胞蛋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单细胞蛋白是现代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中重要的蛋白来源。但单细胞蛋白作为当前比较尖端的科技产品,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尤其在我国还不成熟,其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四 参考文献[1]李丽立 杨坤明 现代生物技术与畜牧业[2]栾玉静 单细胞蛋白的开发利用[3]魏瑶 单细胞蛋白

微生物论文>>巧塔桥助达标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学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巧妙搭桥,帮助学生达标。巧设疑,搭好兴趣—思维之桥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是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是课堂教学中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好的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活酶”,强化记忆的“催化剂”。在讲授某一内容伊始,可先用适当有趣的事物来设置疑问,以诱发学生急于解疑的思维活动,引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授线形动物门——蛔虫时,学生对蛔虫比较熟悉,可是教师提出:蛔虫体积这样大,怎么能在人体内寄生呢?人体小肠分泌的消化液为什么不能将其消化吸收呢?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抓住学生熟悉但又不完全了解的事物,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问题设计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目标,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提问形式。所设计的问题要严谨,有针对性、灵活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激发其兴趣,启发其思维,才能真正帮他们高效达标

利用电脑先查些资料 然后根据题意展开联想 想象要丰富 才能得高分

肠道微生物参考文献

今天由热心肠先生的清华师弟欧阳带来肠道菌群与癌症关系的科普文章。上面这张图是我要用来放在下一篇介绍癌症和肠道菌群关系的文章里的图,算是预告。先看欧阳师弟的文章:前一段时间的科普文章想比大家都了解到肠道菌群是我们人体的一大阵地,其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栖息在我们的肠道中,他们其实还与人类疾病最大的敌人癌症息息相关。本次介绍的内容来源于2015年初发表在科际整合性的医学期刊《科学转化医学》的一篇文章。肠道微生物、肠道上皮细胞以及人体免疫系统三者息息相关,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平衡与许多疾病有着紧密的联系,癌症也不例外。小编给大家举一个非常简单直观的例子吧。腹内感染或者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增加结肠直肠癌的发病几率,这是因为肠道内部(肠道微生物、肠道上皮细胞以及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被打破了,肠道微生物影响增强结肠致癌作用。同时一些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够直接减缓致癌作用或者抑制肿瘤发生。小编非常震惊的告诉大家,不仅仅是肠道有关的结肠癌和直肠癌,肠道菌群同样还能影响到乳腺癌、肝癌等。局部影响或者系统性影响这些癌症的发生率正是因为肠道内部的生态失调,然而这种内部失调到底有什么有关呢?其中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过度使用抗生素。小编曾经写过一篇肠道菌群与抗生素之间的关系的科普文航,有兴趣的可以去查看哦!药效作用。肠道菌群对于抗癌药物的药效作用会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不仅仅限制于起作用的药物分子,也会带来系统性的干预措施。生态失调除了影响这些抗癌药物的干预作用效果,还会影响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免疫效应。不断地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也能够调解几种类型的肿瘤治疗反应。例如,淋巴细胞全身照射能够促进肠道菌群的迁移或者至少这些肠道菌群的产物会穿过肠道上皮,从而使得增强树突细胞(具有极强的抗原内吞和加工处理能力)激活,相应的提高免疫效应。小编从文章中还得到了四个很关键的物质能够改变肠道菌群对抗癌治疗的效果。它们分别是:抗生素(针对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益生菌、益生元和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产物。(1)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细菌产生的细菌素和蛋白抗生素虽然能够消耗一些有治疗作用的肠道菌群,然而有一些特定的化学抗生素能够成功的用来限制肠道菌群在药效作用中的负面影响;(2)益生菌在许多带有肿瘤动物身上进行试验,益生菌始终具有抑制致癌作用。同时一些基因改造益生菌能够成功被用作为一种载体,这种载体能够呈递一些肿瘤相关的抗原、免疫刺激分子和抑制化学疗法毒素的酶。对人体是非常有好处的。(3)益生元(例如菊粉、低聚果糖)和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产物(例如丁酸盐)是具有潜在能力预防结肠癌直肠癌,它们也能够扩宽化学治疗窗口。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能够影响肿瘤形成、肿瘤发育以及有效配合肿瘤治疗。选择性的平衡肠道菌群能够限制特定肿瘤的发生以及提高抗癌药物的作用。参考文献:Cancer and the gut microbiota: An unexpected link Sci Transl M 2015 Jan 21;7(271):热心肠先生原创文章!授权转发请邮件联系:热心肠先生=热心帮助人+搞肠道健康+清华理科男,清华98生物本科,02分子免疫学博士生。我的公众号只分享靠谱,不卖弄高深。科学可有争论,文章更可探讨,期待与您多交流。

微生物论文>>巧塔桥助达标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学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巧妙搭桥,帮助学生达标。巧设疑,搭好兴趣—思维之桥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是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是课堂教学中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好的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活酶”,强化记忆的“催化剂”。在讲授某一内容伊始,可先用适当有趣的事物来设置疑问,以诱发学生急于解疑的思维活动,引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授线形动物门——蛔虫时,学生对蛔虫比较熟悉,可是教师提出:蛔虫体积这样大,怎么能在人体内寄生呢?人体小肠分泌的消化液为什么不能将其消化吸收呢?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抓住学生熟悉但又不完全了解的事物,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问题设计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目标,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提问形式。所设计的问题要严谨,有针对性、灵活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激发其兴趣,启发其思维,才能真正帮他们高效达标

研究者们发现,那些肠道中微生物善于分解食物的人比较容易发胖,这意味着人体将得到更多的热量。他们推测,那些低效率的微生物不能有效的消化食物。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医学和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Claire Fraser说:“如果你想保持苗条的身材,那么你就得指望你肠道里的微生物不那么勤快。假设我们吃一碗麦片粥,你的微生物消化食物时比我的快,那么你就会得到95卡路里的热量,二我只得到70卡路里的热量,剩余的将会被排泄掉。那么你就是那个容易发胖的人。”我们所吃的食物也会影响肠道里的微生物组成。Fraser说:“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的人和低脂肪高纤维饮食的人肠道中的微生物种类不同。”这些也能影响体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而打断它。”最近Cleveland诊所的Stanley Hazen进行了一项研究,人们在食用红色的肉红肉和蛋后,肠道细菌会打嗝释放出一种叫就TMAO(化学名称为氧化三甲胺)的物质。TMAO会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这可能能够解释为什么那些吃荤的人比吃素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另外一项研究中,Fraser、knight和他们的同事一起研究了宾夕法尼亚州的Old Order Amish社区里的成员,想弄明白肠道中的微生物种类是否和他们社区的普遍肥胖有关。Amish是很理想的研究对象,相似的生活方式,包括很有特点的饮食,Fraser说:“他们吃很多很多肉,土豆和肉汁,非常搞热量的碳水化合物。”研究人员收集了310个人体中的肠道微生物数据,发现有26中微生物以不同浓度存在于肥胖人群体内,这些人伴有一定程度的代谢综合症。代谢综合症有一系列表现形式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胆固醇异常、腰部有多余脂肪等。有代谢综合症的患者有更高的几率患上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代谢综合症的特点是在体内有慢性轻度炎症,Fraser说:“一些种类的微生物已经证实具有减轻代谢综合症症状的作用,即消炎作用。”Knight指出,微生物种类的差异可能会影响炎症的表现形式而不是造成炎症的原因,接下来会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 索引序列
  • 微生物参考文献
  • 微生物学参考文献
  • 微生物的参考文献
  • 微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 肠道微生物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