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竞争情报杂志好发吗

竞争情报杂志好发吗

发布时间:

竞争情报杂志好发吗

2005年中国乳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整个行业经营状况较上年有所好转。从奶源生产来看,奶牛存栏和原料奶生产增幅都超过20%;奶牛价格和原料奶价格开始回落,奶牛业逐步由前几年的过热发展向正常发展回归;受国外奶牛疫病的影响,本年度奶牛进口出现明显的回落。从乳品加工来看,2005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乳品企业销售规模达616亿元,同比增长31%,预计全年销售规模将接近800亿元,同比增幅大约25%,略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前三季度乳品行业利润总额达30亿元,同比增加21%,预计全年行业利润总额接近40亿元,同比增长18%,明显高于上年同期10%的增幅水平;前三季度行业利润率超过10%,预计全年大约8%,明显高于上年同期41%的水平;全行业全年新增投资大约120亿元,大体维持上年同期的增长水平。从乳品进出口来看,一方面,国际市场乳品供给减少,价格坚挺,尤其是新西兰乳品出口价格涨幅较大;另一方面,国内乳品需求疲软,而供给充裕,加之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和光明等牛奶的“回奶”、“早产奶”事件,乳品消费市场需求受到打击,乳品总体进口下降,尤其是奶粉的进口下降幅度较大,同时出口在继上年恢复性增长后增幅较大。从乳品消费来看,总体来讲,超过一半省份的城镇居民人均乳品消费量出现负增长,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乳品消费量减幅接近3%。从政策层面来看,2005年9月底出台的国办有关“复原乳”标注的通知对国内乳业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本报告将从全景的角度解析2005年中国乳业生产情况、消费情况、市场价格、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形势、市场竞争情况、相关热点问题、政策动向及其影响、主要乳品加工企业与包装企业的动态、国际乳业的发展形势、以及2006年中国乳业发展趋势的预测。本报告由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乳业事业部资深研究专家集体撰写。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是中国乳业行业研究领域成立最早、最有影响的研究机构之一,公司现有客户包括众多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公司对中国乳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热点问题有独到的见地,观点经常被许多大众媒体所转载。公司在2004年的乳业年报中首次在国内推出国际通用的“奶类平衡表”,2005年的乳业年报中将继续推出“2005年中国奶类平衡表”。本研究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中国乳品行业协会、中国竞争情报网、全国及海外多种相关报纸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食品饮料行业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同时也采用了本公司所积累的数据库和实际调查和研究成果。可以预见,本报告将成为中外乳制品生产、经营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洞察中国目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乳制品行业发展动态,确认企业定位和发展策略不可多得的精品。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其实更多的还是情报的竞争。一、竞争情报包含哪些内容?竞争情报是针对竞争策略、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研究与信息。其是一种不仅具有情报的可重复使用性、可共享性、知识性、可传递性、价值性、商品性和社会性等一般属性外,还具有增值性、明确的针对性、高度的谋略性、预见性和强烈的对抗性的特殊的情报。竞争情报不是单纯的数据加工与数据堆砌,其在一定程度上是要包含一些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客观事物的信息中识别真伪、评价和分析,从而形成新型的有价值的情报产品,进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决策。竞争情报能够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对企业可能构成的风险和机遇以及市场、政治、技术、社会和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可以预先实施相应的措施,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竞争情报为企业维持和赢得竞争优势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供决策支持,以期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其将反映主要客户的动向以及竞争对手与竞争环境,并准确的跟踪巿场需求与技术的变化,从而掌握目前竞争对手的动向,进而发现潜在的与新的竞争对手等信息转化为实用的、准确的和相关的战略知识,从根本上解决经营管理环境的问题,发挥企业决策者的效能,进一步帮助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划和战略,以期发展与保持竞争优势。总之,竞争情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进一步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其在改变以及强化企业发展战略方面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竞争情报是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以及市场竞争激烈化的产物,现阶段在企业核心竞争中有着不容小视的战略作用。二、竞争情报收集方法小编推荐企业免费尝试一下识微商情监测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识微商情监测系统中输入想了解的竞争情报,系统能够收集、整合、分析全网公开的竞争情报数据,并即时生成一份专属的商情报告,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数据参考。此外系统还提供全网信息的实时收集服务,换言之,也就是可以帮助企业随时随地获取全网范围内与己相关的情报信息

乳制品--冰火两重天 中国乳业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和锤炼,中国乳业已由一个“弱质产业”发展成为“朝阳产业”,中国也由一个“贫奶”国家进入了世界乳业大国行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对营养和健康的关注程度也随这加深。当我们走进超市,乳制品的货柜琳琅满目,花色品种齐全。乳制品已成为继粮食、肉类、水产之后的人民生活必须的食品。13亿人口庞大的消费基数,为中国乳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应邀出席中国乳品工业协会成立十周年大会的法国参赞多美尼克·吉岗称赞说:“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乳业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已进入世界‘乳业大国俱乐部’,并正在吸引世界的目光。” 一、行业综述 行业概况 2003~2004年全国的整体销售额是呈继续增长趋势(图1),非食品的销售额与2002~2003年度相比增长速度减缓,食品/饮料是大幅增长,由4%上升到了11%。 图1 全国食品和非食品销售额增长率 随着奶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奶牛产奶量也有所增长。2005年一季度,中国牛奶产量同比增幅超过25%;但是,与此相比牛奶的价格增幅不大,仅为3%。 由图2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奶类消费与世界的差距。亚洲人均年消费乳制品40公斤,世界人均100公斤,发展中国家人均牛奶消费也达30公斤,发达国家人均200公斤,而中国只有19公斤左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约为中国台湾及日本的五分之一,即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这与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饮食习惯以及对牛奶的认识有关。不过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乳制品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2 乳制品年消费量的比较 近几年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在过去的十年间是中国乳制品工业新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最多的十年,大中型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代表着中国乳制品工业主流力量的大型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98~2004年的增长率均超过20%。 2004年乳制品的产量为2368万吨,其增长率为25%,比十年前增长了5倍,人均奶类占有量达2公斤,乳制品产量达949万吨,比十年前增长了0倍,其中液态奶产量增长了4倍;乳制品工业总产值达663亿元,比十年前增长了5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达7元,比十年前增长了0倍。2005年全年人均消费液态奶制品79公斤,奶粉51公斤,酸奶90公斤。奶粉消费量比去年下降8%,液态奶和酸奶均比去年有小幅增长,其中液态奶制品增长2%,酸奶消费增长7%。可以预测今后5-10年内,中国乳及乳制品的发展速度将在10%以上。预测2015年,中国人均奶类产量将由2000年的5公斤发展到30公斤,增长5倍。表1中列出了2002~2004年间乳制品行业发展的情况。 表1 2002-2004年乳制品行业发展情况 2002 2003 同比增长 2004 同比增长 销售收入(亿元) 355 478 8% 663 6% 液态奶制品产量(万吨) 364 583 0% 806 3% 干乳制品产量(万吨) 106 141 3% 142 0% 利润总额(亿元) 24 30 5% 34 3% 利润率 66% 29% -6% 10% -9% 2005年,中国乳业市场整体上虽然能够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和价格战烽火连绵的双重夹击之下,乳业板块的多家上市公司毛利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滑,其盈利水平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图3反映了2002~2004年全国食品品类平均价格走势,全国食品一半的品类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地下跌之势,所有品类内只有婴儿奶粉的价格明显大幅上扬,酸奶产品的价格近两年来的价格是持续下跌,2003~2004间在所有品类中跌幅最大。 乳制品工业在食品行业中所占的比重,法国为9%,德国为1%,美国为4%。中国乳业发展的起步比较晚,例如2003年乳制品工业总产值为8亿元(当年价),约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4%,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发展潜力很大。按照近年来的发展态势,中国乳制品工业正如旭日东升,只要政策措施得当,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与之相关的产业,如包装业、机械设备制造业、运输业、零售商业及科学技术等社会化服务业都将随之兴旺发达起来,从而为城乡人民增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这对于提高民族健康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将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5年乳制品行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同比增长25%,但利润增长幅度落后于收入增长。一是反映出由于供求增速不平衡、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大企业的规模效益、品牌效益没有发挥。二是中小城市消费市场并未完全启动。如今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工厂的日加工液态奶的能力是1500吨,技术装备是国际先进水平。 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略有增长,消费增长幅度远低于生产增长。2005年,京津沪渝等大城市居民奶类消费量已超过30公斤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目前的数据看,占人口比例21%的省会以上的大城市占乳品消费量的54%,因此占人口比例79%的地级城市及乡镇、农村市场乳品需求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一、二级市场的挖潜及向三、四级城市及乡镇和农村市场的拓展将成为乳制品企业的重要增长点。 中国乳制品行业特征 (1)北奶南调 由于中国传统上奶源带局限于北部的内蒙和黑龙江等农牧大省,因此在乳制品工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南方地区饮奶量大幅度上升时,整体上看属于北奶南调,北方的乳制品源源不断输入南方市场。伊利蒙牛正是利用北方的资源和价格优势开拓了全国的市场。南方的产奶高峰期在冬季,夏季的销售高峰生奶短缺,而且北部的产奶高峰期在夏季正好与牛奶的销售高峰季节吻合。 (2)城乡乳制品消费差距大 2000年以来,城市乳品消费量一直占据着国内乳品市场80%以上的份额,农村消费的绝对数量仍然很低,2004年人均乳品消费量仅为62 公斤,仅为同期城市居民的14%,但随着城市化的继续推进超高温无菌包装牛奶的迅速发展,以及农民人均乳品消费的缓慢提升,我们预计这一比例将继续攀升。 (3)中小企业多 乳业虽然经过了激烈的竞争,各大乳业伊利、蒙牛、光明跑马圈地的结果是大幅压缩了各地乳制品公司的利润,但市场仍然没有充分整合,三家公司的液态奶市场占有率总和已经接近50%。中国乳品企业仍然有15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359家,上亿元的企业仅有12家,绝大多数是中小乳品企业,他们的生产规模较小,日处理液态奶量在50吨以下。很多地方中小企业依靠新鲜类产品和控制奶源与外来的乳业巨头顽强对抗,这种情况与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的保护也有部分关系。 行业发展瓶颈 从1998年开始到2004年,奶牛存栏每年以4%的速度增长,奶类总产量每年以超过20%的增长速度增长,在国民经济产业里头算是发展速度比较快的一个产业。但应该说虽然在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由于产业本身积累一些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新的时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问题也很突出,特别是在当前奶业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情况下。 (1)消费增长放缓,利润水平降低 尽管产量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但乳制行业的瓶颈已日趋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级城市消费需求日趋饱和,由于渠道建设、消费理念等原因,乡镇和农村市场尚未真正启动,从而形成了供求比例失调的局面。另外,随着近年来原材料及运输成本的不断上升,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各企业利润率已下探至2%~5%区间,行业内部分企业出现亏损。 龙头乳品企业在消费终端仍将实行价格战,利润空间压缩将促使企业经营两极分化,从而导致并购现象增加,生产集中度提高。产品向多元化发展,如利润丰厚的酸乳、果乳、功能性乳品将成为未来市场上的热点。二、三级城市将成为乳品企业拓展的重点;与此同时,拥有70%人口的乡镇和农村市场将成为企业实现飞跃的重要台阶。 (2)干乳制品的进口量大 2000~2004年干乳制品进口量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2004干乳制品的进口量达到3万吨,其中奶粉从2000年以来到2004年以8%的年递增率增长,去年奶粉的进口量绝对数已经达到5万吨。奶油年递增率5%,奶酪年增长率5%,炼乳年增长率7%,干乳制品进口量已经占国内生产总量四分之一,奶粉进口量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量五分之一。 在发达国家,牛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中国奶类产值仅占畜牧业产值的10%左右,约为农业产值的3%。奶业是比较保守的,也是比较封闭的产业。全世界都靠关税保护自己国家的民族奶业,美国和加拿大为150%,欧盟达到200%,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奶制品才10%到15%,而且现在中国正在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谈判双边自由贸易区,这两个国家是奶粉和干乳制品出口量比较大的国家,如果双边自由贸易区实施以后,关税还有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现在一些农牧区出现了一些卖牛、卖奶难、甚至杀牛的现象,有各种因素,但是乳制品进口量的快速递增不能说不对我们国家的民族奶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今年出台了国办24号文件“禁鲜令”,以保护奶牛养殖业的利益,保护农牧民养奶牛的积极性。 (3)奶源不足 中国很多地区,特别是一些奶牛饲养量比较低的地区,盲目发展奶牛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资源、技术和市场加工等等方面的条件不具备、不配套,农户养了奶牛、产了牛奶卖不出去,企业收购液态奶后又出现产品卖不掉,牛奶腐败、变质等问题时有发生。只有大中型企业由机械集中挤奶和饲养小区生产的能够控制原料乳质量。在乳业生产上,中国良种奶牛严重不足。2004年中国存栏奶牛总数993万头,其中真正的良种荷斯坦奶牛大概是450万头,剩下都是改良牛。荷斯坦牛的单头年产奶量约为5万吨,改良牛的单头年产奶量只有荷斯坦牛的一半,约为2~3万吨。 表2 2005年1~8月进出口种牛产销国(地区)量值表 商品名称 进口累计量 出口累计量 产销国 数量(头) 金额(美元) 数量(头) 金额(美元) 朝鲜 - - 40 3,850 澳大利亚 30,355 47,305,369 - - 新西兰 14,069 19,505,845 - - 总计 44,424 66,811,214 40 3,850 表2的数据显示在2005前8个月内进口的奶牛数量为四万多头,而进口的只有三千多头。奶牛资源不足,单产水平低长期以来是制约中国奶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业内专家纷纷指出,中国奶业发展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中国奶牛业若要达到快速发展,应在加快良种奶牛群的遗传改良速度的同时,必须打破常规,尽快应用国内外近几年取得的奶牛胚胎生物工程技术和良种公牛精子分离的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以期达到奶牛群从数量和质量上同时提高的目的。 (3)乳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 中国乳品加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加工能力低。一半以上的乳品加工企业日处理液态奶能力都在20吨以下。国外的乳品企业是高度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从奶牛的饲养到乳品的加工,市场的营销等等全部是采取一体化,大部分企业都是股份制。中国目前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共担风险,利益均分的产业化的链条。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低是中国乳品企业发展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4)中国乳制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国家第三方的质量监测基本上没有开展起来。 现在制定原料奶的标准非常低,目前中国的一级奶标准,在多数国家都判定为不能作为液态奶的原料。为此,2005年中国先后出台了“禁鲜令”以及要求在标签上标注复原奶的命令,为中国乳制品质量和竞争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乳制品市场 细分行业状况 乳制品主要分为液态奶、酸奶、奶粉、冰淇淋、干酪、黄油等品类。1996年开始的乳业高速增长主要是由城镇市场高速增长所带动,目前在城镇消费市场增长缓慢的环境下,在农村消费市场有效启动之前,中国乳品行业,将在阵痛中艰难转型,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将加大,第一梯队乳品企业在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地区和产品上巩固成绩,第二梯队品牌扩大战绩成为全国性品牌很难,中小型企业继续深化差异化经营。 表3 2003~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各种乳及乳制品人均消费量和消费金额 人均消费 乳及乳制品 液态奶 奶粉 酸奶 其他乳制品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2003年 0 7 57 4 55 4 57 9 80 1 2004年 3 4 79 0 51 0 9 4 1 0 同比增长 2% 1% 2% 6% -8% 2% 7% 9% 7% 8% 从表3可知,城镇的乳制品消费已经趋稳,液态奶制品的消费占主导地位高达75%,但酸奶制品仍在增长,可能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而奶粉的消费量在下降。 表4 2003~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各种乳及乳制品消费 价格额(元/公斤) 乳及乳制品 液态奶 奶粉 酸奶 其他乳制品 2003年 99 27 21 79 31 2004年 23 42 18 00 20 同比增长(%) 9% 3% 9% 7% -6% 图3反映了全国食品品类的价格走势,表4的数据说明了城镇的乳制品消费每公斤的单价在上升,说明乳制品消费的层次在提高,而奶粉的价格增长达到9%,说明高档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普通奶粉将难以找到市场,今后的奶粉市场将以婴儿粉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乳制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2001年为3%,2002年为8%,2003年为1%,2004年为4%,2004年销售收入前十位的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9%。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图4)。 图2001~2004年的销售利润率 2.品类发展 (1)液态奶 1995年,干乳制品产量同液态奶产量的比例为1:1;到2004年已接近1:6的比例。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液态奶占到乳制品消费的63%左右,是乳制品工业的绝对主力。液态奶的结构自1995年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超高温灭菌乳逐渐成为了竞争的热点。1998年以前中国的液态奶基本上是巴氏杀菌乳的天下,由于巴氏杀菌乳的保质期短(2~10天)并且对冷链要求高的因素,其运输半径不超过300公里,从客观条件上限制了乳业的大规模发展。而超高温灭菌乳具有在常温环境下长达半年的保质期。 十年前,液态奶生产主要是在大中城市,以巴氏杀菌乳为主。自80年代开始引进超高温灭菌乳(UHT乳)生产技术,1997年后,灭菌乳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伊利开始利用内蒙的丰厚资源和低廉的价格通过利乐枕产品开始了迈向乳业第一品牌的征程,而蒙牛则使用保质期为45天的利乐枕对大中城市的冷藏巴氏杀菌乳产品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以1999年和2004年为例,1999年,超高温灭菌乳与巴氏杀菌乳占液态奶的比例分别为1%和9%,到2004年已变成7%和1%(图7)。在这6年间,灭菌乳和杀菌乳的比重发生了转换,现在超高温灭菌乳在乳制品生产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超高温灭菌乳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乳制品结构调整的步伐,为推动中国乳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扩大了液态奶消费区域,使更多没有冷链条件的城镇农村能够喝上低成本的液态奶。 图7 液态奶品类的变化 (2)酸奶 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酸奶占到乳制品消费的13%左右,是乳制品工业的增长新秀,2004年酸奶产品以38%的增长速度在所有快速消费品中拿下了增长速度第一的桂冠,酸奶2003年上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的平均增长率在40%以上,风味奶为14%,白奶为24%,总体来看,酸奶的发展速度高于液态奶奶,这反映了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企业应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力,确立明确的市场和产品线战略。而且由于UHT酸奶饮品领域的激烈竞争利润下滑,导致原本地域性很强的保鲜酸奶逐渐成本竞争热点。 (3)奶粉 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奶粉占到乳制品消费的14%左右,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以加糖奶粉为主的奶粉产品结构已得到了彻底改变。2004年,全国奶粉产量约142万吨,其比例(图8)约为全脂奶粉7%;加糖奶粉6%;脱脂奶粉0%;婴幼儿奶粉7%;其它奶粉2%(中老年奶粉、孕产妇奶粉、降糖奶粉、各种强化奶粉等)。可以看出,中国奶粉类产品的结构己发生了很大变化,全脂加糖奶粉当家的现象已得到了改变,适合不同人群营养需要的配方奶粉已超过总产量的60%。 其它包括:中老年奶粉、孕产妇奶粉、降糖奶粉、各种强化奶粉等 图82004年奶粉产量分布 (4)冰冰淇淋 2005年中低端市场的争夺战尤为激烈。伊利和蒙牛分别以市场占有率15%和13%名列去年冷饮市场的冠亚军。 在市场领先地位不断变化的背后,是整个冷饮行业的不断壮大和重新洗牌。2005年中国的冰淇淋年销售额已达到260亿元左右,而在十年间,国内冷饮也从零散经营的3000多个小品牌的纷争变为十余家冷饮巨头间的实力抗衡。以往中低端市场主要是国内品牌之间的竞争,而今年像和路雪、雀巢等以往走高端路线的外资品牌也改变产品策略,大举进军“一元市场”。价格策略也由零售价2—3元向1—5元转变。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和路雪与雀巢、伊利与蒙牛已经形成了品牌产品的第一阵营,其它品牌企业和中小规模冰淇淋企业在经历贴牌检验后将进一步拉开与第一阵营的差距,但这四家巨头谁将坐稳中国冰淇淋市场的第一把交椅还有待一段时间的市场考验。 行业龙头企业 1995年,全国十大企业乳制品产量6万吨,占全国的总产量的6%;产值仅10,4亿元,占全国乳制品工业总产值的3%。到2004年,乳业前十大企业产量5万吨,占全国的总产量的5%;乳制品工业总产值8亿元,占全国的8%。2004年乳业的液态奶销售的排行中,十大品牌依次为:伊利、蒙牛、光明、三鹿、扬子江、三元、完达山、均瑶、娃哈哈、旺仔,合计市场份额为62%,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巨头就已经占却近60%的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乳制品行业已经形成三大阵营,并将通过激烈的竞争进行洗牌。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巨头形成第一阵营,占却近60%的市场份额,伊利则以05%占去全盘五分之一强的销售额高居榜首。三鹿、扬子江、三元、完达山等企业形成第二阵营,正在迅速向全国发展,但短期内难以形成对第一阵营的有力挑战。其余1000多家中小企业形成第三阵营,正在面临着前两大阵营的强力冲击。 l 伊利 1993年伊利股份建立伊利冷冻食品公司,冰淇淋产品连续九年全国销量第一。1999年开始开发超高温液态奶产品,2003年全国销量第一,奶粉市场份额排名第四。2004年伊利销售额达到35亿元,通过利乐砖的推广获取了05%的液态奶市场份额,占去全盘五分之一强的销售额高居榜首。伊利股份的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和品牌经营战略取得巨大成功。在全国拥有20多家工厂,通过深度分销扎扎实实地销售模式,在全国建立起牢不可撼的领先模式,即使04年底的高管事件也未能影响其业绩的高速成长。 l 蒙牛 蒙牛集团创立1999年,作为乳业的后起之秀,“蒙牛”以出色的营销手段与伊利在全国全产品全渠道展开了全面竞争实现了快速增长,以利乐枕和冰激淋产品为主。利乐枕产品销售全国排名第一。六年中,蒙牛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37亿元飙升至2004年的14亿元,连续四年增长率超过100%!冰淇淋产品和液态奶销售均为全国第2位,综合实力排名第二。 l 光明 前身是上海市牛奶公司,以生产保鲜产品为主巴氏杀菌乳和酸奶的销售均排名第一,2004年销售额达到86亿元,综合实力排名第三。在全国各地有二十多家工厂,产品销售以华东为主,构建了强大的生产、储运和销售网络,送奶上门超过100万户。 目前乳制品市场竞争的趋势是:由产品竞争扩展到资源的竞争、从产品经营转向资本运营、宏观联合,微观竞争。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乳制品行业竞争格局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分化发展。 三、发展趋势 中国乳业历经了十五年的高速增长,已经从区域竞争走到全国竞争,从保液态奶的竞争走到超高温灭菌乳的竞争,从液态奶的竞争走向酸奶的竞争,各种竞争交织在一起为中国乳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5年是乳制品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的一年,乳品企业通过价格竞争来争夺市场,在奶源建设和消费者终端服务上纷纷加大力度。2005年,中国奶业生产形势良好,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但乳制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逐年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大型企业的盈利水平同小企业并没有明显差距,2005年8月份起中国乳业挑起了新的一轮价格大战,中国乳业将由于连续激烈的竞争利润持续下降,中小企业的出局的速度势必将加快,全国乳业通过整合兼并已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乳品企业集团,行业的集中度逐年提高。 乳品加工业大企业少,中小企业多是当前中国乳业发展的一大特点,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乳品厂大约有1500多家。 1.乳品消费量持续高速增长 1997年以来,中国居民乳品消费量迅速增长,增长率逐年提高,2003年达到了30%以上的历史高点后,2004年的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下降,但仍处于23%左右的较高水平。2005年预计增长率为25%。从消费量的构成来看,虽然1995年以来净进口的平均增速为27%,超过了国内原奶产量平均16%的增长速度,但其波动较大,且在消费总量中占比变化不大,1995年以来提高了3个百分点,2004年达到11%。国内原奶产量在乳品表观消费总量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二者历年的增速几乎一致。 中国的液体奶、乳饮料、发酵乳人均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奶油、干酪的人均水平更低。地区分布不平衡以及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巨大等因素使中国乳品消费市场蕴涵广阔增长空间。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收入缩小将促进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同时消费习惯转变、企业销售策略改变将有效地刺激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乳品消费增长。下一轮的增长来自三个方面:对其他饮料的替代。根据AC尼尔森零售研究资料,当前中国消费者在碳酸饮料上的消费最大,牛奶和酸奶上的消费增长迅速,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看,其替代碳酸饮料的空间较大。我们用居民对乳品需求的增长来预测乳制品行业的成长性,2005年到2020年中国乳品市场平均成长性为23%,如果分段考虑,2005-2010 成长性为19%,2010-2020 年为92%。在乳品支出的内部结构中,城镇居民支出仍占据绝对优势,即使比例逐年下滑,到2020年,所占比例仍将超过73%。 2.巴氏杀菌乳和酸奶类产品将继续高速发展,并展开全面竞争 过去10年中,资源型乳业主要以超高温灭菌乳为主要竞争武器在全国分疆裂土,但全国的乳业价格大战使得超高温产品的毛利率越来越低,甚至有的地方已经达到奶比水贱的境地,超高温纯奶类产品已经无利可图,超高温酸奶饮品也已经风行全国。为了进一步扩张伊利和蒙牛在北京已经建立了保鲜液态奶的工厂,蒙牛已经在北京市场上获取了保鲜酸奶的高额占有率。鉴于保鲜酸奶连年25%以上的高增长率、高毛利率以及华东市场光明的垄断地位,2006年伊利和蒙牛都将开始在华东建厂,试图撼动光明乳业在华东地区冷藏霸主的地位。预计在华东的合肥及苏州等地,伊利股份将兴建液态奶、冰淇淋及酸奶项目,投资金额总共超过了2亿元。蒙牛乳业将投资5亿元兴建一个现代化的万头奶牛养殖牧场,形成和蒙牛液态奶生产线相配套的奶牛养殖规模。两大巨头在华南占领市场在华东试探和营销多年以后,终于在光明的利润区--华东开始砸下重拳,一场乳业巨头在华东的对决将拉开序幕。 3.跨国乳业巨头欲卷土重来 鉴于中国的庞大的人口和巨大的市场,外资从90年代就开始了对中国乳业的投资,雀巢、卡夫、优诺、达能、帕玛拉特、惠氏都在中国建厂并建立销售网络,但只有在奶粉行业雀巢拿下了行业龙头的桂冠,多美兹在婴儿奶粉上一枝独秀,在液态奶的市场上外资在中国的投资由于人员和生产成本高,对中国的中低端市场的营销模式适应力较差,无法打开销路,基本上以失败告终,最后选择了退出或与当地乳业合作。虽然前十年外资在第一轮的乳业大战上并不顺利,但采取了更为本地化的策略,由直接参与竞争转为与国内品牌合资,试图在中国乳业竞争格局基本成形后抓住机会东山再起。目前外资在乳业上主要合作对象为: 时间 外资来源 发生事项 2003年 法国达能 持有光明5%的股权,持有娃哈哈50%的股权 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外外资机构 注资蒙牛9亿元 2004年 国际资本 蒙牛在香港上市,募集74亿港元,约折人民币56亿元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 持有河北三鹿集团39%的股份 2005 台湾统一 以10亿元投资,并认购50%的股权,进入东北完达山 阿拉福兹 持有蒙牛奶粉业务的49%股份,合资的奶粉公司总投资达4亿人民币,注册资本为8亿元 达能 增持光明乳业股份达到7%的股权 在全国乳业巨头中,只有伊利公司对外资的引入量不大,仅是2005年与世界最大食品企业之一的芬兰维利奥(Valio)公司签约,买断其5年内全球著名益生菌LGG中国独家使用权。 四、热点话题—乳品行业的诚信危机 2004年6月阜阳的小企业牛奶喝出“大头娃”;5月底开始雀巢婴儿奶粉接连被国家质检单位查出碘超标;2005年6月5日,河南电视台播出了光明乳业郑州子公司将过期奶回炉并用于销售的消息。6月7日,光明对媒体否认加工过期奶。尽管最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尚未发现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从市场上回收牛奶再利用生产”的现象,但却存在“用库存产品在保质?

可以在网上搜索才思竞争情报系统了解一下

竞争情报杂志

竞争情报的功能  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实力与地位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企业竞争是经济竞争的主流,而竞争情报则是企业信息化的主流。现代企业的成长离不开信息化, 竞争情报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企业要在竞争上赢得优势,就必须明确认识和发挥竞争情报在信息化中的作用。企业只有依靠竞争情报才能不断更新企业面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激烈竞争的要求。  竞争情报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正如有关专家所预言:21世纪将是竞争情报的世纪,一个不明确、不发挥竞争情报作用的企业将成为明日的落伍者。在迎接21世纪到来之际,中外企业界都在着眼未来,制定本企业竞争情报的发展规划,瞄准竞争情报的前沿,勇于开拓,努力攀登,使本企业竞争情报跟上世界的潮流,并占据有力地位。

企业情报获取的手段国家发布的公开数据和行业协会。网络收集,这就包括搜索引擎以及一些新闻门户网站的搜索导航功能。商情监测系统,企业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系统中输入想了解的情报,系统可实现自动检索并筛选出合格的信息,并自动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即时生成一份报告,此外还提供全网信息的实时收集服务,换言之,也就是可以帮助企业随时随地获取全网范围内与己相关的情报信息。识微商情监测服务推荐信息化时代,信息收集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而识微商情监测服务应运而生。商业环境监测:帮助企业了解和跟踪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自然环境、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外部环境动态变化,把握市场商机。竞争对手监测:实现对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对手产品、服务、市场等项目的全网监测;对竞争对手自身、上下游企业信息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对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网络声量进行对比分析。行业周边监测:帮助企业监测所处行业在互联网上相关的产业动态、法律法规、行业政策等,囊括企业所关注的行业招标信息、用户需求、知识产权风险、供应链信息等内容,从而实现业务创新。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其实更多的还是情报的竞争。一、竞争情报包含哪些内容?竞争情报是针对竞争策略、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研究与信息。其是一种不仅具有情报的可重复使用性、可共享性、知识性、可传递性、价值性、商品性和社会性等一般属性外,还具有增值性、明确的针对性、高度的谋略性、预见性和强烈的对抗性的特殊的情报。竞争情报不是单纯的数据加工与数据堆砌,其在一定程度上是要包含一些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客观事物的信息中识别真伪、评价和分析,从而形成新型的有价值的情报产品,进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决策。竞争情报能够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对企业可能构成的风险和机遇以及市场、政治、技术、社会和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可以预先实施相应的措施,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竞争情报为企业维持和赢得竞争优势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供决策支持,以期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其将反映主要客户的动向以及竞争对手与竞争环境,并准确的跟踪巿场需求与技术的变化,从而掌握目前竞争对手的动向,进而发现潜在的与新的竞争对手等信息转化为实用的、准确的和相关的战略知识,从根本上解决经营管理环境的问题,发挥企业决策者的效能,进一步帮助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划和战略,以期发展与保持竞争优势。总之,竞争情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进一步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其在改变以及强化企业发展战略方面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竞争情报是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以及市场竞争激烈化的产物,现阶段在企业核心竞争中有着不容小视的战略作用。二、竞争情报收集方法小编推荐企业免费尝试一下识微商情监测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识微商情监测系统中输入想了解的竞争情报,系统能够收集、整合、分析全网公开的竞争情报数据,并即时生成一份专属的商情报告,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数据参考。此外系统还提供全网信息的实时收集服务,换言之,也就是可以帮助企业随时随地获取全网范围内与己相关的情报信息

竞争情报指为了提高竞争力而进行的一切情报活动。国外学者给竞争情报赋予更广的含义:认为它既包括情报产品,也包括活动过程,前者可以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后者是在收集、加工处理、研究和提供给企业所需情报的活动与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影响。竞争情报是市场竞争激烈化和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军事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情报学相互融合的结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竞争情报主要包括环境监测、市场预警、技术跟踪、对手分析、策略制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和商业秘密保护等。  竞争情报在以下三方面对推进企业发展起积极作用。  第一、竞争情报指出产品创新方向 企业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充满竞争和风险,只有进行针对性竞争情报研究,才能及时、准确、掌握新产品开发方向和竞争对手开发重点及经营韬略;才能确立优势,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有利局面;才能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明确方向。  第二、竞争情报提供市场营销切入点 企业在市场营销决策时刻,必须慎重考虑目标市场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以及当地风俗习惯等,才能做出科学决策。然而这种科学决策一定是建立在充分掌握竞争情报基础上的。竞争情报起重要参谋和顾问作用,它的研究成果提供独具一格、别具特色的市场切入点。同时竞争情报还可经常性地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竞争对手和目标市场动态变化的调研报告,在决策过程中提供针对性地预测信息,使决策者及时做出调整,从而保证营销决策科学性。  第三、竞争情报预示技术改造趋势 在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的今天,技术、设备和产品更新周期缩短,企业需要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竞争情报研究,可了解到同行先进技术状况和自身存在差距,有利于决策者了解世界科技发展水平和趋势,克服技术改造过程盲目性和随意性。

竞争情报杂志社

不管任何杂志都是要明白的,1、来稿采用网上投稿和E-mail附件投稿两种方式,文本格式采用Word2000以上版本。2、来稿请提供以下中文和英文信息:①文章题名;②所有作者的姓名、职称、现工作单位;③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和E-mail地址等);④3~5个关键词(自然信息除外)。3、来稿请附200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科技时评、书评、科技信息除外)。4、来稿中的图和表应分别按文中出现顺序编号。并附150字以内的图题和说明文字,线条图应清晰、准确,需要的图例、坐标名称、标度、标值等必须齐全(图中的图注尽量用中文表示)。照片必须是原版,要求反差鲜明,适于制版。5、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列表按文中出现顺序编号。著录项目必须齐全。期刊文章作者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专著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论文集文章作者题名见:编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淘宝就有的卖

上海鸿渐装潢店里面!

竞争情报杂志是核心吗

主要是企业的竞争力焦点,即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种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运作及切入市场的着力点是什么,再次就是对这种核心竞争力的详细剖析及总结。

竞争情报可依据内容、意图来划分:(1)依据内容划分可分为竞争环境情报(涉及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竞争对手情报、竞争策略情报(涉及产品策略、营销策略、服 务策略、投标策略等)。在投标中,由于潜在投标人的不确定性与投标核心内容(如设计方案、报价)的保密 性,对竞争对手的研究要比对竞争环境的研究要困难。经过对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分析, 投标策略就处于核心位置。(2)依据意图划分可分为问题导向型竞争情报和战略型竞争情报。问题导向型竞争情报也称为战术型竞争情报,主要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尤其是技术难题或对手的商业秘密, 一般历时较短;战略型竞争情报并不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是为了帮助部门乃至整个单位 制订一种长期的发展策略,如提升竞争力。用于提升整个投标实力的竞争情报就属于战略型 竞争情报。竞争情报的本质特征是合法性、正当性、谋略性、战略性、对抗性和动态性。在投标中,若投标人直接通过招标代理机构获得潜在投标人的情况,这就超出了法律允 许的界限。对于投标成本过高,迫使投标人都志在必得的招投标项目,例如一些大型项目的设计施 工总招标,其竞争情报的对抗性很强,谋略性也很强。建材价格下降可能导致中标人受益,但若建材价格的下降是房地产的持续疲软所致,那 么垫资建设的承建商很可能被拖欠工程款,因而需要借助竞争情报进行系统分析,所得成果 将具有前瞻性。

竞争情报杂志官网

1、张玉峰,艾丹祥,王翠波,吴金红等著.智能信息系统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42、周宁,张玉峰,张李义著.信息可视化与知识检索(副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03、张玉峰,陆泉,艾丹祥,等编著.决策支持系统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84、严怡民,张玉峰编著.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05、张玉峰.智能情报系统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56、周宁,张玉峰,张李义.信息可视化与知识管理.2003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17、Zhang Yufeng,Wu Jinhong and Wang C Automatic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ollection Based on Semantic Web M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Service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eptember 21-23 2007 Shanghai China,2007, pp3701-3704,(Wicom2007,被EI收录)8、Zhang YF, Li M, Jin Y,Ai DX An Intelligent Navigation Model of WWW Business Information Resources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L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June 4-5, 2005,p610-617,(第四届武汉电子商务国际会议论文,被ISTP收录)9、Danxiang Ai,Yufeng Zhang, Hui Zuo, Quan Wang.Web Content Mining for Market Intelligence Acquiring from B2C Websites.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Web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Oct 23-26 2006,Wuhan China, pp159-170,(被SCIE 收录)10、Wu Jinhong, Zhang YStudy of Market Competition Distribution Analysis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In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Wicom 2008), Oct 12-14,2008, dalian, China pp1-4(被EI收录)11、王翠波,张玉峰,吴金红,艾丹祥.基于数据挖掘的企业竞争情报智能采集策略研究(I)—— 采集现状调查与分析.情报学报,2009(1).12、张玉峰,部先永,王翠波,吴金红.基于数据挖掘的企业竞争情报智能采集策略研究(II)— 采集信息源的分析、选择与集成策略.情报学报,2009(1).13、张玉峰,王翠波,吴金红,艾丹祥.基于数据挖掘的企业竞争情报智能采集策略研究(III)— 智能挖掘与采集平台构建的策略.情报学报,2009(2).14、张玉峰,王翠波,吴金红.基于流程挖掘的企业竞争情报采集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2):42-46,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G9),2008(6):71-7615、张玉峰,吴金红,王翠波.面向Deep Web的动态竞争情报智能采集策略.情报学报,2008(4):624-63016、张玉峰,吴金红,王翠波.基于Web结构挖掘的网络动态竞争情报采集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6):62-64,9517、唐涛,张玉峰.基于数据挖掘的企业竞争情报智能采集模型研究.情报科学,2007(10):1575-1578,159218、张玉峰,部先永,晏创业.动态竞争情报及其采集基础.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6):28-3119、邓胜利,胡昌平, 张玉峰.企业竞争情报智能采集的策略研究.情报学报,2007(4):620-62620、左晖,张玉峰,艾丹祥.个性化知识服务中基于Ontology的用户兴趣挖掘研究.情报学报,2008(1):18-2321、胡凤, 张玉峰.企业竞争情报智能采集研究.情报杂志,2008(1):52-5422、李敏,张玉峰.基于知识情景的企业竞争情报多维挖掘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8(3):77-79,10723、吴金红,张玉峰,王翠波.基于本体的竞争情报采集模型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7(5):577-580,58324、吴宗朝,张玉峰.企业竞争情报获取途径的分析.情报杂志,2007(2):70-7325、孙超,张玉峰.基于SVM的企业竞争情报自动分类系统模型.情报杂志,2007(3):40-4326、潘玉洁,张玉峰.基于客户关系管理挖掘的企业竞争情报获取研究.图书情报知识,2007(6):76-7927、张玉峰,朱莹.基于网络文本挖掘的企业竞争情报获取方法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5):563-56628、吴金红,张玉峰,王翠波.面向主题的网络竞争情报采集系统.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12)54-57,6129、张哓翊, 张玉峰.基于Multi-Agent的竞争情报智能采集模型研究.情报科学,2006(12):1776-178130、王翠波,张玉峰,吴金红.世界重点高校“知识管理”课程建设实证调查研究(I)——调查对象、方法及结果.情报学报,2007(6):896-90131、张玉峰,王翠波,吴金红.世界重点高校“知识管理”课程建设实证调查研究(II)——分析与讨论.情报学报,2008(1):110-115

  • 索引序列
  • 竞争情报杂志好发吗
  • 竞争情报杂志
  • 竞争情报杂志社
  • 竞争情报杂志是核心吗
  • 竞争情报杂志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