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发布时间: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回答 您好!上海大学现在有3个校区,分别为宝山校区、延长校区和延嘉定校区。 具体地址为: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上海大学延长校区:上海市闸北区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延嘉定校区:上海市嘉定区城中路20号。 咨询电话为:021-66134148。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922年10月23日成立的上海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大学。学校克服困难,艰难办学,吸引四方热血青年影从云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汇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赢得了“文有上大,武有黄埔”“北有五四时期的北大,南有五卅时期的上大”的美誉。 如果您想问哪个学校的地址可以问我哦 更多4条 

嗯,这些统计数据我在万科网上看到过,不过是大学时代了,您可以在大学图书馆找到相应的信息吧?这些统计数据都很全面的。

金融类杂志核心期刊有: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金融论坛金融理论与实践保险研究证券市场导报中国金融武汉金融上海金融金融与经济财经理论与实践财经投资研究新金融广东金融学院学报浙江金融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经济导刊南方金融

国内网上银行调查分析 李怀建 <正> 随着网络技术和IT应用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用户规模正在飞速扩大,国内外投资者纷纷看好网络经济前景并给予大规模的投资,传统产业或投资建立网站或开发电子商务,不断“触网”,国内银行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开设网上银行,以期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笔者在网上对国内银行上网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现把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单位】:工商银行河南省三门峡市分行技术保障处 【分类号】:F2 【DOI】:cnki:ISSN:1009-2000-10-023 【正文快照】: 随着网络技术和IT应用的 能浏览并进行了记录。笔者搜索 辞和组织机构之类的内容,工商高速发展,互联网的用户规模正 日期为2000年4月30日,电子 银行、中国银行等网站含有一些在飞速扩大,国内外投资者纷纷。邮件当日发出,截止到5月15日 金融实时信息,但是不十分丰富,看好网络经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CAJV0阅读器支持所有CNKI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共(4)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找到 1 条 1 郭光; 我国虚拟银行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J];江苏商论; 2005年02期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找到 3 条 1 黄学毛; 网络银行成本收益分析 [D];浙江大学; 2002年 2 林海华; 网上银行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 [D];厦门大学; 2001年 3 沈明斌; 对发展我国网络银行的探析 [D];西南财经大学; 2001年 【同被引文献】 共(26)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找到 10 条 1 张成虎; 金融业决胜于信息时代的电子化策略 [J];当代经济科学; 2000年02期 2 齐华宁; 我国网络银行集约化经营之策略 [J];财经问题研究; 2001年01期 3 王平; 发展网络银行初探 [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 2000年02期 4 王镇强; 香港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J];国际金融研究; 2000年02期 5 舒志军; 全球网络金融超市的崛起 [J];国际金融研究; 2000年06期 6 余胜勇,李晓春; 网络银行的发展及法律对策 [J];商业研究; 2000年05期 7 蔡曙晓; 互联网上银行发展对传统银行经营方式的挑战及对策 [J];国际金融研究; 2000年03期 8 李克军,杜庆春; 论网上金融业务运营模式的选择与操作 [J];投资研究; 2000年08期 9 姜威; 试论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J];上海金融; 2001年05期 10 金艳平; 网上金融业务的法律问题探讨 [J];上海金融; 2000年04期 【二级引证文献】 共(6)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找到 2 条 1 朱鸫; 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协同创新的途径 [J];金融论坛; 2005年04期 2 张立,卫红勤,李清溪,段兆晖;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虚拟营销战略模式 [J];企业技术开发; 2006年11期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找到 4 条 1 金红凤; 网络银行风险及其监管研究 [D];吉林大学; 2007年 2 王媛; 网络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比较研究 [D];西南财经大学; 2006年 3 郑晓欢; 个人网上银行服务质量感知影响因素研究 [D];大连理工大学; 2006年 4 刘博; 我国虚拟银行营销策略研究 [D];中南大学; 2006年 【读者推荐文章】 共(10)篇 1 吴元富,颜明,黄瑞峰; 发展我国网上银行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 2000年12期; 50-55 2 尹坤山; 纵论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J];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00年04期; 43-45 3 悄然走近的网上银行[J];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0年49期; 38-39 4 王希颖; 网上银行——银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04期; 18-20+28 5 文力,王方; 浅议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1年01期; 18-19 6 索凯峰; 网上银行功能分析[J];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04期; 43-47 7 周晶平,周学杰; 网上银行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04期; 58-60 8 韩强; 网上银行业务分析[J]; 西安金融; 2000年05期; 13-14 9 景波; 我国“网上银行”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J]; 新金融; 1999年10期; 29-31 10 梁东晨; 电子商务与网上银行[J]; 中国信用卡; 2000年08期; 16-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 王宏; 网上银行的设计必须满足客户的需求 [J];中国城市金融; 2001年10期; 57 2 陈道斌; 树立客户对网上银行的信心 [J];中国城市金融; 2001年08期; 56-57 3 李宏; 网上银行安全战略研究 [J];经济论坛; 2004年20期; 95-96 4 王士俊; 浅议网上银行 [J];上海经济; 2002年01期; 56-58 5 戴文进; 网上银行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J];上海金融; 2005年01期; 33-35 6 陈蓉; 网上银行:明日盛宴 [J];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5年07期; 17-21 7 马丽英; 浅谈网上银行的发展与应用 [J];黑龙江金融; 2003年01期; 36-37 8 齐文忠; 我们网上银行任重道远 [J];金卡工程; 2005年06期; 9 9 段泽强; 中国网上银行面临三大问题 [J];金卡工程; 2005年03期; 56 10 施维,陈怀东;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探讨 [J];中国信用卡; 2001年08期; 66-69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 赵国坚; 网上银行之路 [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2年 2 陈鲤平; 我国发展网上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D];厦门大学; 2001年 3 邱健; 论网上银行在我国之发展 [D];西南财经大学; 2000年 4 王江; 我国网上银行监管问题的研究 [D];新疆农业大学; 2003年 5 叶强; 商业银行竞争的有力武器:网上银行 [D];重庆大学; 2001年 6 李华; 我国网上银行的风险防范研究 [D];武汉大学; 2004年 7 江静;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战略之研究 [D];东华大学; 2004年 8 侯桂林; 论网上银行的发展与管理 [D];暨南大学; 2000年 9 林海华; 网上银行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 [D];厦门大学; 2001年 10 韩琦; 差异化战略在网上银行中的应用 [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 赵萍;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研究 [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年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1 耿志民; 网上银行的发展及监管研究 [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 [C]; 1999年 2 陈晓禹; 银行与网络 [A];全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年会论文集(2001) [C]; 2001年 3 邵兵家,杨霖华; 个人网上银行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 [C]; 2006年 4 杨云,范柏涌; 银行会计电算化建设初探 [A];2004—2005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C]; 2005年 5 肖联民,周莉,史向辉; 打造离柜式数字银行 推进社会缴费通进程 [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 [C]; 2006年 6 闫秀霞,缪征,仲敏,龙锬,达小奇; 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品牌战略的设想 [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3—2004年度) [C]; 2004年 7 宋明生,林元军; 网络银行的风险及其防范 [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下册) [C]; 2005年 8 雷关勇,唐小明; 商业银行在大学怎样营销——以“长江大学”为类 [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 [C]; 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1 张雪 方伟阳; 谨防网上银行假网站陷阱 [N];中国青年报; 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楠; 走近网上银行 [N];山西日报; 2005年 3 记者 沈宏元; 网上银行发展缘何不尽如人意 [N];上海商报; 2005年 4 本报记者; 2005搞定网上银行 [N];青岛财经日报; 2005年 5 本版撰文 记者 伊晓霞 实习生 张涛 通讯员 罗宏宇; 网上银行安不安全? [N];民营经济报; 2005年 6 思睿; 网上银行大比拼 [N];经济日报; 2005年 7 记者 伊晓霞 实习生 张涛 通讯员 罗宏宇; 网上银行大潮席卷中国 [N];民营经济报; 2005年 8 2005,网上银行发展年 [N];中国计算机报; 2005年 9 记者 张正华; 发展网上银行任重道远 [N];金融时报; 2005年 10 周芳; 网上银行受青睐 [N];济南日报; 2005年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投稿邮箱

希望采纳!这类刊物有很多,其实期刊不在于淏,而在于什么适合自己,你可以根据自己单位要求来选择的希望采纳!

上海二本中的名校,也是几经演化而来的上海金融学院前身是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经过向综合性大学的成功转型。,口碑很好。宿舍内每个寝室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浴室,这点不是每个学校都配备的,整体的校园环境尚可。里面的新食堂比较好吃,有很多品种。寝室那条路上就更多了,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美食,然后大爱鸿运的红烧肉,东北一家人也很好吃。 学金融当然有前景··看它那高招的分数··

北大核心《xxx经济》还可发10-12月份,需要速联。可写发金融类的核心期刊主要有: 金融研究 ; 国际金融研究; 金融论坛; 金融理论与实践; 保险研究 ; 证券市场导报; 中国金融; 武汉金融 ; 上海金融 ; 金融与经济; 财经理论与实践农业经济 ;商业经济研究 等等

上海金融学院是一所拥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具有鲜明金融特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地处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浦东,毗邻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东临东海,西依浦江,校园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文风浓郁,和谐有序。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上海银行学校,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1987年升格为上海金融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学校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管理转为上海市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建,以上海市政府管理为主,2003年9月升格为本科高校。 经过55年的建设,学校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已发展成为一所培养有理想、懂经济、能操作、会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中高级金融和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坚持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重点,金融学科为核心,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走出了一条国际化、信息化、精致化、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学校现有各类教职工48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余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100余人,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3%,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学校还同时聘请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等国内外知名金融、经济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6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在校生1000余人。几十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国家建设所急需的经济金融类人才,其中很多学生已走上了金融领域的领导岗位,学校被誉为“未来金融家的摇篮”。 学校现设有国际金融保险学院、国际经贸学院、会计学院、工商管理系、信息系、人文艺术系、数学系、外语系、国际教学部、社科部、体育部等11个教学单位,开设金融学、会计学等21个本科专业及5个专科专业。建有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基础实验室,“金融概论”课程入选2004年国家级精品课程。2005年,学校承担了上海市本科教育十大高地建设项目中的两项:金融保险教育高地和外贸经济教育高地。其中,金融保险教育高地项目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项目。 近年来,学校致力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究与服务工作,建有开放式的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已经研究并出版了《2006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皮书》等高层次的决策咨询研究报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学校编辑出版有《上海金融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学校还获得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授权,成为全国第二家开展CFP教育的培训机构。 学校占地总面积560余亩,建筑总面积15万平方米。现代化多媒体机房、阅览室,教学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各种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图书馆拥有国内外各类图书、报刊杂志以及共享型网络数据库,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之路,先后与美国、法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丹麦、越南等国的高校或科研、培训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 学校拥有长期的行业办学背景,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大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与之建立了广泛、密切地联系。学校向国内外金融、证券、保险等机构提供各级各类的教育培训服务,为国家经济、金融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学校是经上海市体育局和上海市教委确定的体教结合一线特色学校,正努力探索一条体教结合的新路。院击剑队在国际及国内多项击剑比赛中屡屡摘金夺银,2006年10月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世界击剑锦标赛上,我校金融系学生、学校高水平运动队队员王磊在男子重剑个人决赛中一举夺魁,成为中国击剑史上第一个男子重剑世界冠军,也是中国男剑客的第一枚世锦赛金牌。 世纪之初,学校秉承“立诚明德,经世致用”校训,紧紧抓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浦东新一轮开发开放的良好机遇,立足上海、依托行业,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和谐校园,为把学校建成国内金融特色鲜明、整体办学水平较高、若干学科处于国内先进行列的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而努力奋斗!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

维普数据库经济类核心期刊有138种,有北大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具体各期刊会有所不同~

其实核心期刊每年都在变,有增加有减少,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学会如何去查询这些核心期刊网页链接 打开这个链接搜索关键词就可以查到自己方向的期刊了。比我给您拿出所有的期刊目录好的多。

嗯,这些统计数据我在万科网上看到过,不过是大学时代了,您可以在大学图书馆找到相应的信息吧?这些统计数据都很全面的。

金融类的核心期刊主要有: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金融论坛;金融理论与实践;保险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中国金融;武汉金融 ;上海金融 ;金融与经济;财经理论与实践;财经 ;投资研究;新金融;广东金融学院学报;浙江金融;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经济导刊;南方金融。总结:以上便是金融类的主要核心期刊。

青海金融投稿邮箱地址

青海金融超市有限公司是2011-11-02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西宁市城西区五四西路39号。青海金融超市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30100579912737A,企业法人李倞安,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青海金融超市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金融商务信息优化、中介、咨询;项目投资管理;投融资咨询、培训;劳务派遣;企业管理;企业发展战略服务;项目投融资顾问;企业并购重组服务;网络信息及技术服务;会务服务(以上项目不含前置许可项目,后置许可项目凭许可证或审批文件经营)※※※。青海金融超市有限公司对外投资0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通过爱企查查看青海金融超市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答:合约期内用户正常在网(非欠费、离网销户等异常状态),还款月8日前将收到花呗还款红包。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怎么填

金融类期刊比较多。时代金融,西南金融等杂志,都可以安排发稿。欢迎合作联系。

上海金融学院是一所拥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具有鲜明金融特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地处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浦东,毗邻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东临东海,西依浦江,校园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文风浓郁,和谐有序。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上海银行学校,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1987年升格为上海金融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学校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管理转为上海市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建,以上海市政府管理为主,2003年9月升格为本科高校。 经过55年的建设,学校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已发展成为一所培养有理想、懂经济、能操作、会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中高级金融和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坚持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重点,金融学科为核心,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走出了一条国际化、信息化、精致化、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学校现有各类教职工48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余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100余人,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3%,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学校还同时聘请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等国内外知名金融、经济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6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在校生1000余人。几十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国家建设所急需的经济金融类人才,其中很多学生已走上了金融领域的领导岗位,学校被誉为“未来金融家的摇篮”。 学校现设有国际金融保险学院、国际经贸学院、会计学院、工商管理系、信息系、人文艺术系、数学系、外语系、国际教学部、社科部、体育部等11个教学单位,开设金融学、会计学等21个本科专业及5个专科专业。建有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基础实验室,“金融概论”课程入选2004年国家级精品课程。2005年,学校承担了上海市本科教育十大高地建设项目中的两项:金融保险教育高地和外贸经济教育高地。其中,金融保险教育高地项目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项目。 近年来,学校致力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究与服务工作,建有开放式的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已经研究并出版了《2006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皮书》等高层次的决策咨询研究报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学校编辑出版有《上海金融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学校还获得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授权,成为全国第二家开展CFP教育的培训机构。 学校占地总面积560余亩,建筑总面积15万平方米。现代化多媒体机房、阅览室,教学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各种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图书馆拥有国内外各类图书、报刊杂志以及共享型网络数据库,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之路,先后与美国、法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丹麦、越南等国的高校或科研、培训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 学校拥有长期的行业办学背景,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大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与之建立了广泛、密切地联系。学校向国内外金融、证券、保险等机构提供各级各类的教育培训服务,为国家经济、金融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学校是经上海市体育局和上海市教委确定的体教结合一线特色学校,正努力探索一条体教结合的新路。院击剑队在国际及国内多项击剑比赛中屡屡摘金夺银,2006年10月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世界击剑锦标赛上,我校金融系学生、学校高水平运动队队员王磊在男子重剑个人决赛中一举夺魁,成为中国击剑史上第一个男子重剑世界冠军,也是中国男剑客的第一枚世锦赛金牌。 世纪之初,学校秉承“立诚明德,经世致用”校训,紧紧抓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浦东新一轮开发开放的良好机遇,立足上海、依托行业,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和谐校园,为把学校建成国内金融特色鲜明、整体办学水平较高、若干学科处于国内先进行列的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而努力奋斗!

上海二本中的名校,也是几经演化而来的上海金融学院前身是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经过向综合性大学的成功转型。,口碑很好。宿舍内每个寝室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浴室,这点不是每个学校都配备的,整体的校园环境尚可。里面的新食堂比较好吃,有很多品种。寝室那条路上就更多了,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美食,然后大爱鸿运的红烧肉,东北一家人也很好吃。 学金融当然有前景··看它那高招的分数··

《中国的货币需求与资产替代:1994-2008》,《经济研究》2009年3期《中国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研究:基于CPI与PPI的相对变化》,《金融研究》2014年6期 《豪斯克-麦奇不对称效应与经常账户失衡的结构性成因》,《世界经济》2006年1期《境内外人民币汇率价格关系的定量研究》,《金融研究》2012年9期《升值预期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基于结算货币选择视角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2013年1期 《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金融研究》2011年12期《离岸市场发展对本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一个综述》,《金融研究》2013年10期 《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金融研究》2013年5期(课题组合著) 《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从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方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4期《中国通胀与产出的动态研究——基于时变性的菲利普斯曲线》,《财贸经济》2014年10期 《论“结构性”货币政策》,《比较》2015年第2期 《破解中国经济困局:基于总供给—总需求的分析框架》,《国际经济评论》2013年5期 《流动性、合理流动性水平与宏观管理的现实情境》,《改革》2010年4期《中国货币供给的结构分析:1999-2009年》,《财贸经济》2010年11期《货币创造渠道的变化与货币政策的应对》,《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10期 《实际利率与宏观经济:中国的若干典型特征》,《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6期《为什么预期稳定是重要的?》,《金融监管研究》2015年5期 《信贷规模规避与货币政策调控》,《财经科学》2010年9期《探寻中国货币政策的规则体系:多目标与多工具》,《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1期 《调结构条件下的潜在经济增速取向:透视日本与韩国》,《改革》2014年第3期 《输入型通胀与货币政策应对:兼议汇率的作用》,《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6期《成本冲击、通胀容忍度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3期《刘易斯拐点是否必然导致通胀?》,《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第4期《论货币与通胀关系的背离》,《投资研究》,2012年4期《宏观审慎管理与货币信用关联:因由我国情境》,《改革》,2012年第6期 《金融脱媒与货币政策传导: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金融监管研究》,2013年12期《成本冲击、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基于总供给-总需求框架的实证分析》,《金融评论》,2015年1期 《资本管制、避险情绪与货币替代——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财经研究》,2014年12期 《经济结构扭曲与信贷市场动态——基于中国的简明框架》,《金融发展评论》,2015年11期 《论通胀预期及其管理》,《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6期《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与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基于同业业务的分析》,《金融监管研究》,2014年7期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量价演进:美联储的案例》,《金融市场研究》2015年6期 《三大需求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问题简析》,《中国统计》2010年3期《对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目标的再思考》,《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8期《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总体特征与现实匹配》,《改革》2013年3期 《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若干思考》,《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6期《对冲型货币政策的实践与效果》,《中国金融》2011年19期 《公众的通胀预期需正确引导》,《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10月《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经典理论、美联储实践及现实思考》,《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4期《金融危机期间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问题简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4期《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分析》,《金融与经济》2011年6期《如何应对资本流入》,《中国金融》2011年11期《人民币跨境流动与离岸市场货币创造:兼议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比较》2015年4期 《资本账户开放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一个综述》,《金融市场研究》2014年10期 《对人民币走出去的若干思考:借鉴日本和德国的经验教训》,《新金融》2011年7期《通胀目标制并不意味央行只关注通胀》,《中国金融》2012年8期《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的成因、影响及其思考》,《经济学消息报》2007年5月《证券市场中的“失灵”:中国与美国的比较》,《财经研究》2003年5期《外汇市场的微观结构理论综述》,《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7期《经济周期波动的国际传导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8期《全球升息的同步性与经济周期的国际传导》,《经济学消息报》2006年10期《经常账户的失衡:对国际融资悖论的跨时均衡分析》,《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年5期《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保护主义:现实与挑战》,《金融发展研究》2009年6期《新国际分工条件下利益集团对传统产业的保护及其启示》,《金融纵横》2007年11期《加入WTO后的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经济学动态》2003年9期《破解资本账户开放迷思》,《金融发展评论》2013年9期《货币政策是否应调控中长期利率?》,《金融发展评论》2015年4期 《总需求制约与总供给改善》,《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12月3日 《成本冲击、通胀容忍度与宏观政策应对》,《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1月7日 《国际汇率监督的历史演进与现实》,《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8月4日 《应对货币创造渠道的新变化》,《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2月4日 “Broad Money Demand and Asset Substitution in China”, IMF Working Paper, N 09/131, “Study of Major Effects on China’s Inflation 1994-2009 Using GETS Modeling” , China Economist, V7 N1, What Drives RMB Trade Settlement?, China-US Economists Symposium Collections,China Finance 40 Forum &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 failures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Market Failures Government Failures”, Journal of Academy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Volume 1,

  • 索引序列
  •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投稿邮箱
  •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
  • 青海金融投稿邮箱地址
  •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投稿邮箱怎么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