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论文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论文

发布时间: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论文

1983年7月重庆大学汽车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2年3月清华大学汽车设计制造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10月获日本文部省国历奖学金公派赴日本留学,2002年7月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产业机械工学科车辆工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暯向为车辆系统动力学及其控制、车辆振动噪声控制和智能汽车控制。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完成国家七五和八五项目、重庆市重大攻关子项目、汽车摩托车企业横向攻关项目等20余项,暍表研究论文40余篇,EI检索论文4篇,作为第一主编出版教材1本,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研究暯向车辆系统动力学及其控制车辆振动噪声控制智能汽车控制本暯向所做工作的主要内容、特色和取得的突破车辆系统动力学及其控制是车辆工程学科重要的研究暯向之一,主要研究车辆安全性、舒适性、动力性和燃油粳济性等及其控制问题。在“车辆系统动力学及其控制”和车辆振动噪声控制研究暯向,作为主研人负责国家八五项目子课题“多轴转向汽车起重机转向轮摆振研究”,填补了多轴转向车辆转向轮摆振研究的空白。作为中国嘉陵集团攻关项目“摩托车噪声控制”主研人,在国内首次将声强测试技术应用于摩托车噪声源识别,并对JH125摩托车加速噪声进行了降噪改进。作为平煤集团攻关项目“五十铃N系列货车新型悬架系统研制”负责人,将优化技术应用于五十铃客货车新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开暍中。作为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攻关项目《汽车结构动态特性测试曋析系统开暍?负责人,将最新结构动态曋析理论应用于车辆结构动态测试曋析系统中,并在企业得到实际应用。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攻关子项目“摩托车整车舒适性研究”,完成了摩托车乘坐舒适性的评价暯暔、测试暯暔与系统开暍、人机工程学设计暯暔研究、平顺性计算机暵真等,将人体对振动主观感觉评价、模糊评价技术、振动计量测试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便携式数据采集与存储、结构模态试验曋析技术等应用于摩托车平顺性测试、评价与改进中,已粳顺利通过项目验收,填补了国内在摩托车平顺性研究中的多项空白。在智能交通(ITS)中的智能汽车关键技术研究暯向,留学日本期间参与了日本文部省资助项目“汽车的自动驾驶”研究和试验工作, 回国后在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智能汽车交通关键技术基础预研究)、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汽车驾驶员模型研究)资助下,启动了智能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侧重在汽车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暯面的智能化控制;今年又成功申请获准重庆市重点自然基金项目“汽车底盘匹配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粳历20万元),为这一前沿研究暯向打下了基础。通过几代人的努力,重庆大学在车辆系统动力学及其控制研究暯向特别是在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暯面已粳取得了一些成果,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与世界一流学科相比主要差距是实验设备严重匮暒,严重阻艾了研究的深入进行和高水平研究论文、成果的产出。

住宅噪声控制措施研究摘 要:对噪声传播方式及控制标准进行了阐述,从隔声、吸声等噪声控制原理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控制住宅噪声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技术方法,解决了住宅噪声扰民的问题。关键词:住宅噪声,噪声控制,隔声,吸声过去,我国住宅、公寓等居住建筑噪声问题一直是居民对住宅质量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噪声指紊乱、断续或统计上随机的声振荡,通常也称“不需要的声音”。生活中,常见的噪声包括空调系统,生活水泵,消防水泵,电梯,厨房油烟机,抽水马桶,家庭娱乐活动,上下楼层搬动物品等所带来的种种“不需要的声音”。噪声控制就是通过隔声、吸声等技术措施对噪声进行治理,从而获得适于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健康宜人的声环境。1 噪声传播及控制标准1 传播方式在建筑声学中,按照声音的传播规律分析,噪声传播有两种途径,即空气传声和固体传声。空气传声通常包括两个方面:1)经由空气直接传播,即通过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缝隙和孔洞传播,如敞开的门窗、通风孔及门窗的缝隙;2)透过围护结构传播,即由空气传播的声音遇到密实的墙壁后,在声波的作用下,墙壁受到激发产生振动,使声音透过墙壁而传至室内。而固体传声,也称“撞击传声”,即由于撞击或机械振动的直接作用,使围护结构或水平结构产生振动而发声。2 控制标准目前,我国对住宅噪声控制执行的标准主要有:1)GB/T50121-2005建筑隔声评价标准;2)GBJ 118-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3)GB 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2003版)。隔声减噪设计等级标准见表1,民用建筑房间允许噪声标准见表2。2 隔声隔声的定义就是声音传播过程中用不同的构件隔离或隔绝声音,以降低接受者的接受声级。当声波入射到构件上时,因声波的交替作用,使构件像膜片一样产生受迫弯曲振动,此弯曲波沿构件传播,又引起构件另一侧空气振动,从而传透声音。其中的透射损失用隔声量来衡量。围护结构的平均隔声量计算原理Ra=L-L0;其中,Ra为围护结构的平均隔声量;L为室外噪声级,dB;L0为室内允许噪声级,dB。1 空气传声隔声通常,对由空气直接传播的噪声的控制,主要通过墙体来实现。根据质量定律,墙体材料密度越大、越密实,其隔声量也就越高。因而设计围护结构墙体的措施包括:1)实体结构隔声;2)采用隔声材料隔声;3)采用空气层隔声。对于住宅分户墙等隔声要求较高的墙体,可采用双层墙体或多层复合式墙板等。有关墙体空气声隔声的构造措施,应注意以下要点:1)轻质填充墙用水泥砂浆等抹面,应尽量增加墙体表面的抹灰层厚度;2)墙体有孔洞和缝隙时,声波以绕射方式透过。孔隙越大,墙体隔声量就越小。对存在大量相互贯通孔隙的空心砌块或墙板,墙面必须增加抹灰;3)多层复合式墙板,其相邻层材料应尽量做到软硬结合的形式;4)双层墙。空气层厚度取80 mm~100 mm时,隔声效果最好;夹层中放置纤维吸声材料,不仅可进一步提高整体隔声量,还可减少因共振时引起的隔声量下降。吸声材料越厚,隔声效果越显著;应尽量避免两层墙之间刚性连接所形成的“声桥”;每层墙的两侧选用不同厚度或不同材质的板,可避免两层墙同时发生吻合效应。2 固体传声隔声在民用建筑中,楼板层是隔绝撞击声,即固体传声的重点。对楼板的隔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在楼板表面铺设弹性面层,以减少楼板本身的振动。常用的材料有地毯、橡胶板等;2)楼板采用浮筑层,即在结构层与面层之间增设一道弹性垫层,可以满铺或间断设置。垫层材料可选用高科环保的隔声毡,发泡橡胶板和岩棉板等;3)楼板进行吊顶处理。铺上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矿棉等;增大吊顶单位面积质量和整体性以及减小吊筋与楼板的连接刚度,都能提高隔声效果。3 吸声室内有噪声源时,人耳听到的噪声为直达声和房间壁面多次反射形成的混响声的叠加;噪声的声压级大小与分布取决于房间的形状、各界面材料和家具设备的吸声特性以及噪声源的性质和位置等因素。利用吸声装置(如吸声饰面、空间吸声体等)吸收室内的混响声可以降低噪声的方法称为吸声减噪法。吸声减噪法使用原则如下:1)室内平均吸声系数较小时,吸声减噪法收效最大。对于室内原有吸声量较大的房间,该法效果不大;2)吸声减噪法仅能减少反射声,因此吸声处理一般只能取得4 dB~12 dB的降噪效果,试图通过吸声处理得到更大的减噪效果是不现实的;3)在靠近声源、直达声占支配地位的场所,采用吸声减噪法将不会得到理想的降噪效果。吸声减噪法的处理措施通常有以下几种:1)界面吸收,即通过墙面增大摩擦和粘滞阻力,使用弹性多孔吸声材料;2)设施吸收,即墙面放置如挂毯、帘幕等;地面铺置地毯、人造毛制品等;3)共振吸声结构,多孔吸声材料对低频吸收性能较差,因此常采用共振吸声原理来解决低频声的吸收。4 结语民用建筑中的噪声控制是一个老课题,又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人们对住宅要求已由生存型向健康型发展,对住宅的声环境品质也越来越重视。要保证室内良好的声环境,就要进行合理的设计。本文从标准规范要求出发,运用隔声、吸声原理,对墙、楼板等提出了若干噪声控制措施。参考文献:[1] GB/T 50121-2005,建筑隔声评价标准[S][2] GBJ 118-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S][3] 朱颖心建筑环境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 王万江,金少蓉,周振伦房屋建筑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5] 秦佑国,王炳麟建筑声环境[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6] 王庭熙建筑师简明手册(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 陶驷骥建筑隔声新技术[J]建筑学报,2004(8):74-[8] 郑 红住宅楼板的隔声研究[J]山东建材,2006,27(3):63-[9] 马绍波,沈 际环境噪声与建筑隔声[J]建筑工人,2006(8):16-[10]吕玉恒,杨捷胜民用建筑噪声控制设计[J]声学技术,2002,21(1):15-The research about controlling residential noiseWANG Hua BAO An-hong LI Zhi-fangAbstract: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transmission of noise and the standards of noise control, discussing the control principle such as sound insu-lation and sound It proposes som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ways to solve the housing problem of noise nuisance to the Key words:residential noise, noise control, sound insulation, sound absorption

振动噪声控制论文

噪音的危害与控制——物理研究性论文青岛市26中 初三(B)班 林夜随着科技的渐渐发达,噪声也渐渐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大困扰。噪音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有什么呢?首先就是损伤听觉系统。当噪音强度超过100分贝时,即能造成听觉损伤。轻度听觉损伤主要表现为轻度耳鸣,若进一步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听力,致使工作、学习、生活中感到听觉困难。有时一次强烈的噪音可致暂时性的两耳全聋,同时感到剧烈耳鸣并有眩晕。此外,噪音对人体其他系统也有影响,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甚至出现血压不稳定或肢端供血不足,发生营养障碍性疾病,心律不齐等。噪音对婴幼儿、青少年和孕妇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那么如何控制噪声呢?首先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其次还要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最后要进行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学生可以多做宣传,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防噪音事业做出贡献。

住宅噪声控制措施研究摘 要:对噪声传播方式及控制标准进行了阐述,从隔声、吸声等噪声控制原理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控制住宅噪声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技术方法,解决了住宅噪声扰民的问题。关键词:住宅噪声,噪声控制,隔声,吸声过去,我国住宅、公寓等居住建筑噪声问题一直是居民对住宅质量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噪声指紊乱、断续或统计上随机的声振荡,通常也称“不需要的声音”。生活中,常见的噪声包括空调系统,生活水泵,消防水泵,电梯,厨房油烟机,抽水马桶,家庭娱乐活动,上下楼层搬动物品等所带来的种种“不需要的声音”。噪声控制就是通过隔声、吸声等技术措施对噪声进行治理,从而获得适于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健康宜人的声环境。1 噪声传播及控制标准1 传播方式在建筑声学中,按照声音的传播规律分析,噪声传播有两种途径,即空气传声和固体传声。空气传声通常包括两个方面:1)经由空气直接传播,即通过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缝隙和孔洞传播,如敞开的门窗、通风孔及门窗的缝隙;2)透过围护结构传播,即由空气传播的声音遇到密实的墙壁后,在声波的作用下,墙壁受到激发产生振动,使声音透过墙壁而传至室内。而固体传声,也称“撞击传声”,即由于撞击或机械振动的直接作用,使围护结构或水平结构产生振动而发声。2 控制标准目前,我国对住宅噪声控制执行的标准主要有:1)GB/T50121-2005建筑隔声评价标准;2)GBJ 118-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3)GB 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2003版)。隔声减噪设计等级标准见表1,民用建筑房间允许噪声标准见表2。2 隔声隔声的定义就是声音传播过程中用不同的构件隔离或隔绝声音,以降低接受者的接受声级。当声波入射到构件上时,因声波的交替作用,使构件像膜片一样产生受迫弯曲振动,此弯曲波沿构件传播,又引起构件另一侧空气振动,从而传透声音。其中的透射损失用隔声量来衡量。围护结构的平均隔声量计算原理Ra=L-L0;其中,Ra为围护结构的平均隔声量;L为室外噪声级,dB;L0为室内允许噪声级,dB。1 空气传声隔声通常,对由空气直接传播的噪声的控制,主要通过墙体来实现。根据质量定律,墙体材料密度越大、越密实,其隔声量也就越高。因而设计围护结构墙体的措施包括:1)实体结构隔声;2)采用隔声材料隔声;3)采用空气层隔声。对于住宅分户墙等隔声要求较高的墙体,可采用双层墙体或多层复合式墙板等。有关墙体空气声隔声的构造措施,应注意以下要点:1)轻质填充墙用水泥砂浆等抹面,应尽量增加墙体表面的抹灰层厚度;2)墙体有孔洞和缝隙时,声波以绕射方式透过。孔隙越大,墙体隔声量就越小。对存在大量相互贯通孔隙的空心砌块或墙板,墙面必须增加抹灰;3)多层复合式墙板,其相邻层材料应尽量做到软硬结合的形式;4)双层墙。空气层厚度取80 mm~100 mm时,隔声效果最好;夹层中放置纤维吸声材料,不仅可进一步提高整体隔声量,还可减少因共振时引起的隔声量下降。吸声材料越厚,隔声效果越显著;应尽量避免两层墙之间刚性连接所形成的“声桥”;每层墙的两侧选用不同厚度或不同材质的板,可避免两层墙同时发生吻合效应。2 固体传声隔声在民用建筑中,楼板层是隔绝撞击声,即固体传声的重点。对楼板的隔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在楼板表面铺设弹性面层,以减少楼板本身的振动。常用的材料有地毯、橡胶板等;2)楼板采用浮筑层,即在结构层与面层之间增设一道弹性垫层,可以满铺或间断设置。垫层材料可选用高科环保的隔声毡,发泡橡胶板和岩棉板等;3)楼板进行吊顶处理。铺上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矿棉等;增大吊顶单位面积质量和整体性以及减小吊筋与楼板的连接刚度,都能提高隔声效果。3 吸声室内有噪声源时,人耳听到的噪声为直达声和房间壁面多次反射形成的混响声的叠加;噪声的声压级大小与分布取决于房间的形状、各界面材料和家具设备的吸声特性以及噪声源的性质和位置等因素。利用吸声装置(如吸声饰面、空间吸声体等)吸收室内的混响声可以降低噪声的方法称为吸声减噪法。吸声减噪法使用原则如下:1)室内平均吸声系数较小时,吸声减噪法收效最大。对于室内原有吸声量较大的房间,该法效果不大;2)吸声减噪法仅能减少反射声,因此吸声处理一般只能取得4 dB~12 dB的降噪效果,试图通过吸声处理得到更大的减噪效果是不现实的;3)在靠近声源、直达声占支配地位的场所,采用吸声减噪法将不会得到理想的降噪效果。吸声减噪法的处理措施通常有以下几种:1)界面吸收,即通过墙面增大摩擦和粘滞阻力,使用弹性多孔吸声材料;2)设施吸收,即墙面放置如挂毯、帘幕等;地面铺置地毯、人造毛制品等;3)共振吸声结构,多孔吸声材料对低频吸收性能较差,因此常采用共振吸声原理来解决低频声的吸收。4 结语民用建筑中的噪声控制是一个老课题,又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人们对住宅要求已由生存型向健康型发展,对住宅的声环境品质也越来越重视。要保证室内良好的声环境,就要进行合理的设计。本文从标准规范要求出发,运用隔声、吸声原理,对墙、楼板等提出了若干噪声控制措施。参考文献:[1] GB/T 50121-2005,建筑隔声评价标准[S][2] GBJ 118-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S][3] 朱颖心建筑环境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 王万江,金少蓉,周振伦房屋建筑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5] 秦佑国,王炳麟建筑声环境[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6] 王庭熙建筑师简明手册(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 陶驷骥建筑隔声新技术[J]建筑学报,2004(8):74-[8] 郑 红住宅楼板的隔声研究[J]山东建材,2006,27(3):63-[9] 马绍波,沈 际环境噪声与建筑隔声[J]建筑工人,2006(8):16-[10]吕玉恒,杨捷胜民用建筑噪声控制设计[J]声学技术,2002,21(1):15-The research about controlling residential noiseWANG Hua BAO An-hong LI Zhi-fangAbstract: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transmission of noise and the standards of noise control, discussing the control principle such as sound insu-lation and sound It proposes som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ways to solve the housing problem of noise nuisance to the Key words:residential noise, noise control, sound insulation, sound absorption

噪声振动与控制期刊

噪声与振动控制 主办中国声学学会 周期:双月 1981创刊。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2年计划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来源期刊中国物理学文献数据库 来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来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全文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全文收录期刊 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 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论文数据库 全文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中国报刊订阅指南信息库 收录期刊 机械制造 主办: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周期:月刊 创刊时间:1950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百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有这些也可以看出,前一个《噪声与振动控制》杂志要好很多。

《噪声与振动控制》(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由中国声学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编辑部设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内。本刊物是科技人员、工程师和大专院校师生,交流学习噪声与振动控制应用研究的理论、技术、方法、经验和知识的公共平台。主要内容有噪声与振动控制理论;噪声振动治理的技术理论、方法、经验、设计技术以及工程实例;基础理论讲座;噪声振动测试技术;国内外噪声振动控制原器件、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以及工厂介绍等。 办刊宗旨:刊登原创学术论文,跟踪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及其动态;交流科研成果及噪声与振动控制工作经验;宣传和普及相关标准和规范,促进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的发展。 办刊特色:强调学术、突出应用、兼顾理论与工程、提高与普及结合。 读者对象:研究生、大专院校师生、单位从事噪声振动控制科技人员。 十大栏目:综述、振动理论与数值解法、运载工具振动与噪声、环境振动与环境声学、建筑振动与建筑声学、信号处理与故障诊断、减振降噪设备和器材、标准规范与评价、振动噪声测试技术、工程实践。本刊系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物理学文献数据库 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 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论文数据库 全文收录期刊刊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报刊订阅指南信息库 收录期刊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中国声学学会承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ISSN:1006-1355CN:31-1346/TB邮发代号:4-672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噪声与振动控制曾用刊名:振动与噪声控制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2年计划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主 编:严济宽常务副主编:沈荣瀛创刊时间:1981年创刊双月刊编辑出版:上海《噪声与振动控制》杂志编辑部地 址:上海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楼308室邮 编:200030发 行:上海市报刊发行局订 阅:全国各地

当然是《噪声与振动控制》

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

是2004年和2008年的核心,2011年没有被评为核心了,请问你是本科生发论文,还是研究生发论文啊

《机械制造》好一点

《噪声与振动控制》(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由中国声学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编辑部设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内。本刊物是科技人员、工程师和大专院校师生,交流学习噪声与振动控制应用研究的理论、技术、方法、经验和知识的公共平台。主要内容有噪声与振动控制理论;噪声振动治理的技术理论、方法、经验、设计技术以及工程实例;基础理论讲座;噪声振动测试技术;国内外噪声振动控制原器件、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以及工厂介绍等。 办刊宗旨:刊登原创学术论文,跟踪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及其动态;交流科研成果及噪声与振动控制工作经验;宣传和普及相关标准和规范,促进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的发展。 办刊特色:强调学术、突出应用、兼顾理论与工程、提高与普及结合。 读者对象:研究生、大专院校师生、单位从事噪声振动控制科技人员。 十大栏目:综述、振动理论与数值解法、运载工具振动与噪声、环境振动与环境声学、建筑振动与建筑声学、信号处理与故障诊断、减振降噪设备和器材、标准规范与评价、振动噪声测试技术、工程实践。本刊系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物理学文献数据库 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 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论文数据库 全文收录期刊刊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报刊订阅指南信息库 收录期刊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中国声学学会承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ISSN:1006-1355CN:31-1346/TB邮发代号:4-672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噪声与振动控制曾用刊名:振动与噪声控制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2年计划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主 编:严济宽常务副主编:沈荣瀛创刊时间:1981年创刊双月刊编辑出版:上海《噪声与振动控制》杂志编辑部地 址:上海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楼308室邮 编:200030发 行:上海市报刊发行局订 阅:全国各地

振动噪声控制论文选题

摘要: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射流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送风用罗茨风机,噪声污染十分严重。在采取改进隔声罩设计、加接消声器、控制管道再生噪声、提高风机房围护结构隔声能力等综合治理措施后,其噪声污染已控制到国家允许标准以下。 关键词:噪声控制 罗茨风机 综合治理 山东省某污水处理厂全套引进国外技术与设备,采用射流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送风选用罗茨风机,型号为RV5L2G,德国制造。主要技术参数:风压73kPa,风量112m3/min,转速960r/min,配套电机功率183kW。风机房共安装了9台罗茨风机,目前正常生产只开2台,将来二期工程投产后需开4台。 虽然工程设计时已采取了对罗茨风机加隔声罩等噪声控制措施,但运行后鼓风曝气系统噪声污染仍然十分严重。风机房内噪声平均值达8dB(A);曝气池靠近送风道处的噪声达6dB(A);风机房相邻西厂界噪声达5dB(A),超过所在区域厂界噪声标准值(夜间)5dB(A)。 1 罗茨风机隔声罩的改进设计 罗茨风机是一种强噪声的机电产品,其噪声主要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辐射的空气动力性噪声、机壳及轴承辐射的机械性噪声、基础振动辐射的噪声、电动机噪声〔1〕。 在原工程设计中已采取了一定的噪声控制措施,主要有:给每一台罗茨风机加隔声罩,罩外壁材料为玻璃钢,内壁材料为穿孔钢板,中间填玻璃棉。罗茨风机进气口加消声器、空气滤清器,它们横卧于罩内。风机所需空气通过一根直径420mm玻璃钢管由室外引入隔声罩内,室外进气口加有玻璃钢材料制作的阻性消声器,见图1。罗茨风机加隔声罩可有效降低其机壳及轴承辐射的机械性噪声、电动机噪声;进气口加消声器可有效降低进气口辐射的空气动力性噪声。为了解决机器散热,利用罗茨风机工作时罩内形成的负压吸入外界空气冷却,这种降温方法从技术上也是合理的。 水厂投入运行后发现隔声罩门不能关闭,否则跳闸,罗茨风机不能正常工作。在隔声罩门打开的情况下,隔声罩已基本无降噪作用。分析失败的原因有三方面: ① 气流组织不合理。原设计中隔声罩进气口和罗茨风机进气口均位于隔声罩内上部,气流形成短路,位于隔声罩下部的电动机等部件得不到有效冷却。 ② 隔声罩进气口截面积较小,进气阻力较大,增加了罗茨风机负荷。 ③ 隔声罩为了保证有效隔声,除密闭性好外,还使用了较厚的玻璃棉材料。它既是吸声材料,也是保温材料,因此隔声罩散热能力很差。本工程中的鼓风机是间歇工作,在非工作时间,罩内不形成负压,罩外空气不能进入罩内起散热作用,鼓风机再工作时环境温度将较高。 为了节省治理费用,在工程设计时没有重新设计隔声罩,而是根据对失败原因的分析,对原隔声罩进行了改进,采取的措施从比较图1(b)与图1(a)中可看出,主要有: ① 将隔声罩进气口从罩上方改到下方,使气流能够流经电动机与罗茨风机机体,对它们进行冷却。 ② 进气口截面积从126m2增加到384m2。 ③ 进气口由室外进风改为室内进风,不仅减少通风阻力,而且改善了风机房内通风状况。 ④ 进气口配用了折板式阻性消声器。 ⑤ 在罩内增设新的强制通风设施。在隔声罩上方加一排气扇,它仅在罗茨风机不工作时运行;排气扇外加装消声器,以降低从排气口泄出的噪声;在排气扇与消声器间设简易逆止阀,以防止罗茨风机工作时室外气流由此进入。 ⑥ 将罗茨风机泄压口由室外移至隔声罩内,并配用消声器,其对外环境影响可忽略。采取上述措施后,即使在夏季最热天气,隔声罩门也不需要打开,隔声罩的降噪作用得到保障。工程竣工后测量,罩内噪声为8dB(A),罩外进气口处噪声已降至5dB(A)。 2 罗茨风机排气口消声器的设计 在原工程设计中,虽然重视了罗茨风机进气口噪声控制,但却没有重视排气口噪声控制,这是噪声控制失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罗茨风机排气口噪声很强,他不仅通过排气管道向外辐射,而且能够激起排气管道产生强烈的再生噪声。选择罗茨风机隔声罩内靠近风机排气口处作测点①,选择罗茨风机隔声罩外汇流管下靠近风机排气管处作测点②。用B&K2230声级计和B&K1625带通滤波器测量了A声级和噪声频谱,测量结果见表1。表1 罗茨风机隔声罩内外噪声测量值dB 测点 时间 倍频程频带声压级 A声级 0Hz 125Hz 250Hz 500Hz 1 000Hz 2 000Hz 4 000Hz 8 000Hz ① 治理前 6 6 1 1 4 2 3 8 1 ② 治理前 4 2 2 7 8 0 0 3 2 ② 治理后 5 1 2 8 5 7 9 1 8 隔声罩有一定的隔声量,因此罩外测点②的A声级应低于罩内测点①,但实际测量值反之,说明罩外有其他强噪声存在,这就是管道再生噪声。从噪声频谱差别也可看到这一点,罩内测点噪声呈明显中低频特性,这是风机的频谱特点〔1〕;罩外测点噪声呈明显中高频特性,这是再生噪声的频谱特点。根据两个声级合成计算公式,可推算出再生噪声达1dB(A)。 管道传声是固体传声,随传播距离增加衰减很小,因此整个管道均向外辐射噪声,成为典型的线声源。本工程地面以上管道长达300 m,所以污染情况相当严重。由上面分析可知,降低罗茨风机排气口气流噪声是本工程另一个重要措施。加装消声器是降低气流噪声的有效手段,根据罗茨风机噪声频谱,设计了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其结构见图2。该消声器有下列技术特点: ① 为方便制造和维护,消声器分成阻性、抗性两段,中间以标准法兰相连接。 ② 吸声材料选用离心玻璃棉毡,为了提高低频消声效果,消声器阻性段离心玻璃棉毡厚度设计为150mm。 ③ 消声器有效长度增加,可提高消声量。设计时将原罗茨风机排气口逆止阀到风量调节阀之间“S”形管道改为“L”形,降低了风量调节阀高度,从而使消声器长度增加,消声器有效长度已达1800mm。 ④ 消声器出口直径大于进口直径,有效通道截面积增加近1倍,使进入汇流管的气流速度由原来的2m/s降低为3m/s,减少了对汇流管的撞击,达到了降低再生噪声的目的。 ⑤采取特别结构措施,保证使用安全。本工程通过气体压力高达73kPa,而国内定型生产的各类罗茨风机消声器限定通过气体压力低于50kPa〔2〕。 罗茨风机排气口加装消声器后,对汇流管还采取了下列再生噪声控制措施: ① 减少管道截面变化。原汇流管由三个不同直径段组成,现统一为一种直径,降低了由于管道截面变化引起的涡流噪声。 ② 增大管道直径。原汇流管最大直径800mm,现增至1100mm,降低了风速,可降低涡流噪声,也减少了“T”形口处气流对管壁的撞击,从而降低机械振动噪声。 ③ 改善管道支撑。汇流管通过钢箍固定于支架,将原固定于电缆沟盖板上的支架改为直接固定在地面上。在汇流管与钢箍间垫橡胶条以增加管道振动阻尼。 采取上述措施后,测点②噪声已从2dB(A)降至8dB(A),在室外主送风道入口处再加装一台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后,曝气池靠近送风道处噪声已由6dB(A)降至8dB(A)。3 提高风机房围护结构隔声量的措施 污水处理厂所在区域厂界噪声夜间标准为45dB(A),经过计算,采取上述措施后还不能达标。然而,再对罗茨风机本身采取进一步噪声控制措施,不仅存在技术困难,而且费用较高,故采取提高风机房围护结构隔声量的办法,主要措施为: ① 风机房门改为隔声门。原来的门为普通木门,而且门缝较大,实测隔声量不足10dB(A)。为此,参照J649国家标准图制作了隔声门,设计隔声量25dB(A)。 ② 风机房临厂界西侧窗户封砌,东侧窗户改为隔声窗,供采光。为了降低治理费用,隔声窗系在原有窗户内侧再加装一层固定玻璃窗做成,两层窗户间作吸声处理。 ③ 在东墙下部进风口设置消声进风柜。进风口有效面积根据二期工程完工后所需进风量确定,风速控制在6m/s。消声进风柜的消声片厚度设计为80mm,片间距为100mm,消声片可从柜中抽出,以便清扫积尘。 ④ 在西墙设两台低噪声排气扇,并配消声器。排气扇是为夏季通风降低室内气温用。 ⑤ 满铺吸声吊顶。吸声吊顶不仅降低了风机房内的混响噪声,而且提高了隔声薄弱的屋顶的隔声量。 噪声治理工程已经竣工,市环境监测站在开动4台罗茨风机情况下(今后可能有的最大工况)测量,风机房内噪声平均值已降至5dB(A);厂界噪声降至5dB(A),达到国家有关噪声标准。 参考文献: 〔1〕智乃刚,等风机噪声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吕玉恒,等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及材料选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 索引序列
  •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论文
  • 振动噪声控制论文
  • 噪声振动与控制期刊
  • 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
  • 振动噪声控制论文选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