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第一期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第一期

发布时间: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第一期

1 王鸣现代育种学的发展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2 王鸣蔬菜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陕西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一版);陕西科技出版社,1980年再版3 王鸣,任本命遗传与变异陕西科技出版社,19814 王鸣,杨鼎新染色体与瓜类育种河南科技出版社,19815 王鸣国外遗传育种学发展动态西北农业大学科技情报所,1973年第2期;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农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贵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湖南省科技局情报所,江西省井冈山地区科技情报所等1974年翻印6 王海廷,王鸣番茄育种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7 周长久,王鸣等现代蔬菜育种学高等农业院校硕士生使用统编教材(第一副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 王鸣,李才法萝卜雄性不育系48A遗传型的初步探讨陕西省遗传学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1979:116~1209 王鸣,马克奇等用γ射线诱发染色体易位选育少籽西瓜的研究园艺学报1988,15(2):125~13010 王鸣,张兴平非洲珍贵西瓜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果树科学1988,5(3):109~11511 马德华,王鸣辣椒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及模糊聚类分析华北农学报3(3):83~9012 王鸣,张显西瓜种质资源苗期对枯萎病抗性鉴定的研究中国西瓜甜瓜1988(1):6~1013 张显,王鸣西瓜枯萎病抗病机制研究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89,17(4):29~3514 王鸣,孙振久辣椒茎尖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Ⅰ、Ⅱ两篇连载)西北园艺1990(1):15~19;1990(2):12~1615 王鸣,张兴平中国西瓜枯萎病生理小种分化研究初报中国西瓜甜瓜1991(1):39~4316 王鸣等西瓜新品种“优红宝”园艺学报1992,19(3):271~27217 胡胜武,王鸣番茄果实耐藏性与品种(系)解剖结构的关系陕西农业科学,1992(3):6~818 梁燕,王鸣等Ogucms结球白菜雄性不育性研究西北农业学报1994,3(2):14~1619 何玉科,王鸣等含有二元载体Bin19的发根农杆菌在芸苔属作物上的遗传转化生物工程学报,19917(4):382~38520 巩振辉,王鸣白菜×白芥属间远缘杂种黑斑病抗性研究园艺学报1994,21(4):401~40321 巩振辉,王鸣等白菜×白芥属间杂种子房培养技术研究园艺学报1995,22(3):245~25022 何晓明,王鸣等辣椒子叶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园艺学报1997,24(3):298~30023 何晓明,王鸣等激素对辣椒子叶、下胚轴离体培养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1995,15(7):71~7424 王得元,王鸣等辣椒对疫病抗性的基因效应研究西北农业学报1996(5)(增刊):14~1625 王鸣等西瓜新品种“西农8号”的选育及推广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5(4):108~11026 王得元,王鸣等DNA的脂酶催化活性研究西北农业大学学报等1997(25):13~18

你太贪了 那有一分不给就要三篇的农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分析农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分析陆 迁 霍学喜(西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陕西杨陵712100) 摘 要 农业技术创新的需求源于宏观主体和微观主体的技术需求两个方面。依据中国农业增长因素分析, 未来农业增长的源泉在于加速农业技术创新, 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农户自身条件和农业的各种制度安排的限制, 由农产品长期供给偏紧而形成的宏观技术创新需求, 并未能转变为农户的微观技术需求, 从而导致了农业技术创新缺乏需求引诱。关键词 农业, 技术创新, 需求中图分类号 F326社会对农业技术创新的需求是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这种推动力驱使着农业技术创新主体进行创造性的发明活动, 形成具有增产增收潜力的新技术, 当这种新技术被农户采用, 并在农村大规模扩散时, 引起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产品有效供给量的增加。分析农业技术创新的需求, 对于高效率地组织农业技术创新, 促进科学技术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技术创新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对农业新技术的有效需求。它来自于宏观主体(政府) 需求和微观主体(农户) 需求两个方面。1 农业技术创新的宏观需求分析农业技术创新的宏观需求主要来自于国民经济发展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量, 来自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安定等需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不仅提供农业生产者所需的食物, 而且对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具有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农业部门要提供这些, 本身必须要有生产剩余, 即本身的生产大于消费, 这一切基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提高农业生产率就必须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如农田水利灌溉等) , 推广先进的技术(良种、化肥、耕作方法等) , 并在金融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农民以支持, 使农业摆脱自给自足的低水平均衡, 走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按照经济发展理论, 农业增长取决于投入要素的增长和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两方面。就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看, 在本世纪以前, 农产品产量的增长几乎完全是依靠扩大耕地面积而得以实现的。20世纪上半期在经济发达国家开始发生了重大转折, 即农产品产量的增加, 由主要来自耕地面积的增加转变为主要来自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自那时起, 技术投入已成为农业增长的源泉, 农业生产开始由以资源投入为基础转向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据经济学家统计分析, 本世纪初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率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尚不足20% , 由于农业技术进步, 到现在这一份额已高达70% 以上, 技术进步已成为发达国家农业增长的源泉。就我国农业增长的源泉而言, 由于人口规摸的膨胀和资源基数的缩减, 资源投入越来越成为刚性约束, 特别是土地资源投入呈递减趋势。1994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60万公顷, 尽管当年新垦荒地57万公顷, 增减相抵, 使耕地净减少3万公顷, 从绝对量上看减少不多, 但从耕地的质量上看, 新增耕地的质量远不及被占耕地。另一方面我国未开垦的耕地资源数量不多, 且因开发成本日益上升, 使得土地供给越来越缺乏弹性, 无法形成农业增长的有效来源。从农业的投入来看, 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这种不足不仅表现为农业投资主体的投资能力有限, 更主要是农业投资效益低下, 难以形成有效的投资引诱。而提高农业的投资引诱, 拓展农业投资的营利边界还在于依赖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样, 试图通过政策的注入, 尤其是价格改革刺激农业增长, 解决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 从长期看可调的范围有限。其一, 价格的提高受到复杂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制约, 因而价格的提高总是有一定的限度。其二, 既使能靠大幅度涨价来解决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的问题, 由于农产品的价格弹性小, 靠涨价增加农产品供给是微弱的, 只能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 很容易引发通货膨胀, 农产品价格上涨必然影响其它产业发展。其三, 农民对价格变化的反应首先体现在种植面积的变化, 而我国农户的土地规模经营非常狭小, 从农户微观经营角度看, 土地投入量无弹性而言。农户对价格的理性反应, 只能是不同作物播种面积的调整, 但每一农户的土地规模过小, 农产品的商品量低, 种植结构的调整对其收入增加的贡献非常有限, 对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总量的影响也并不大。因此, 中国农业的发展, 只能从根本上把农业增长源泉转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轨道上来, 而农业技术进步是提高效率和持久的因素。不断提高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份额, 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这一切有赖于农业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有赖于技术扩散速度和规模, 从而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利的推动力。而现实的困难是, 虽然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在过去40多年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诸如杂交水稻品种选育成功并大面积推广、栽培和饲养技术改进、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水平提高、现代要素投入量大幅度增长等等, 但从总体上而言, 目前农业技术状态难以为农业的进一步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农业技术创新成果的储蓄不足。支持这一判断的理由是: ①世界范围的研究表明[ 1 ] , 农作物的技术进步是以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或育种技术的革命为先导的。我国50年代末期的矮杆育种引起的技术创新奠定了60年代中前期和70年代末期的农业技术进步; 70年代中前期的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奠定了80年代的技术进步。根据这一经验, 利用于90年代和下一世纪的创新技术应当在80年代中期问世, 但从公布的技术成果看, 具有先导性技术创新性质的成果还很缺乏。据有关部门测算[ 2 ] , 目前能使农业生产增产在10% 以上成果都很少, 现有的科技成果中真正能大面积推广、效益显著的成果也只不过20%~ 30% ②据朱希刚等人对我国技术效率的测算[ 3 ] , 中国农业技术效率无论在总体上还是在时点上均较高, 平均技术效率为83% , 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说明我国农民对现有技术利用效率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缺乏具有高产潜力技术供给, 农民只有在挖掘现有技术潜力的基础上, 寻求产量和收入的增加。③从现代生产要素投入效率看, 我国化肥有效利用率仅为30% , 现有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为20% , 农用机械的有效利用率为20% , 我国各种生产要素利用效率较低的事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7 8 增刊陆 迁等: 农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分析相应的综合配套技术的缺乏。④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率仅为37% , 其原因除技术推广环节薄弱, 推广工作缺乏效率外,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作为技术进步之源的技术创新的滞后所致。因此, 致力于技术创新, 强化农业科研开发部门对技术创新成果的有效供给是中国农业进一步增长的必然的内在要求。2 农业技术创新的微观需求分析政府对创新技术的需求通过农业政策作用于微观主体——农户, 并最终通过农户的技术创新需求来反映。因为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也是技术创新成果的最终需求者, 农户对技术创新成果的需求强弱取决于自身的条件和农业的各种制度安排, 只有在既定的制度安排下, 农户采用新技术能够为农户带来增产增收效益时, 或者说新技术的预期收益大于采用成本时, 这种需求才能变成有效需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农户成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单位。根据这一制度, 每个家庭可分得一定的土地, 通过订立农产品合同, 在交够集体合同订购任务之后, 农户可以自己保留多余的农产品, 并在市场上出售。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报酬和产量联系在一起, 明确了责任, 农民具有了自主经营、自主决策的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讲, 农户附图 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模型成为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厂商, 最大限度的家庭收益和利润成为农户的目标。在家庭联产承包制下, 农户采用新技术的行为模式可以用下图给予说明。如附图, 作为承包土地的回报, 农民要保证根据合同每年提供Q 0数量的农产品完成合同任务, 售价是每单位OA (合同订购价) , 把其余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出售, 如果假定市场价格是每单位O F , 那么农户的边际收入可以用阶梯形的函数ABDMR 表示。如果在原技术水平下的边际成本用M C1 表示, 那么为了尽可能多的增产和获得利润, 农户应该使年产量达到Q 1, 因为在此条件下,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农户达到了生产者均衡。如果价格不变, 农户采用了新技术, 则每单位产量的成本下降, 即边际成本由M C1下降为M C2, 这就意味着在原技术状态下产出Q 1的边际支出GJ , 而在新技术水平下是GH , 即在产出不变的条件下, 因农户采用了新技术, 导致农户的成本下降, 利润增加。就单个农户而言, 新技术为农户带来的新增收益在各农户之间的分配是不均匀的, 获益最大的是首先采用新技术的农户, 他们从技术创新中从单位产品的成本降低,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取得了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正是由于超额利润的存在, 刺激着农户不断地采用创新技术, 推动着农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上述农户采用新技术的行为能否成为现实, 取决于农户自身条件和外部经济环境, 在我国由于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 导致了农户创新技术的需求不足。8 8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第25卷 1 农业的经营规模制约着农户对创新技术需求的强度由于联产承包责任制试图在平等的基础上分配土地, 这一政策导致了农户拥有小规模而且分散的土地, 这种规模格局, 严重地阻碍着新的农业技术的采用, 尤其是对综合性强, 系列配套, 并需连片应用创新成果, 其有效需求更低了。此外, 小规模农户经营使农户的经济积累极为有限, 农户资金投入的不足, 使新技术使用的效果(无论是技术效果还是经济效果) 均难保证, 致使农业技术积累迟缓。 2 互补性生产要素的供给短缺妨碍着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农业技术多数物化在生产要素中, 并与其它生产要素配合使用, 才能显示出增产增收的效果。由于我国农用工业长期发展缓慢, 化肥、农药、地膜等农用生产资料供给短缺, 无法及时充足地供给到农户手中, 成为农业生产的瓶颈。如1994年春播季节[ 4 ] , 全国化肥供求缺口 4% , 柴油供求缺口 1% , 种子缺口 3% , 农药缺口 6% , 农膜缺口 3%。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短缺, 一方面拉大了农用生产资料与农产品的比价, 造成农业生产成本上升, 经营农业的利润下降, 另一方面降低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效益, 弱化了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 3 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制约着农户对新技术的需求农业的比较利益低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实事, 近几年资料显示, 农业的比较利益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农业与其它产业的劳均收入相比, 1991年为1÷ 758, 1993年为1÷ 19278, 1994年为1÷ 9518, 这种势态的发展, 造成经营农业难以获得社区范围内的平均利润。农业内部自我积累、自我扩张能力受到削弱, 比较利益诱导结果使农业生产要素和高素质的农民向非农产业流动, 由此决定了我国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有效需求降低。 4 农民素质低下阻碍着农业新技术的有效需求增加农民素质的高低反映了农民掌握新技术, 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我国农村劳动力文盲半文盲占 8% , 1%为中小学毕业,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较低的文化素质必然导致农村社会对现代科技意识钝化, 而且导致农户在采用新技术中的失误增加, 风险成本增大, 农业新技术的预期净收益下降, 这反过来又会使农户固有的避险意识增强, 淡化了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 5 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低不利于农业技术的采用农户作为新技术的最终需求者, 数量多而居住分散, 并且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农民虽然是农业技术新成果的最终受益者, 但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 难以形成强有力的需求群体, 并且大都不善于积极地表现自己的需求和意图, 在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缺乏与农民有效沟通的情况下, 无法依据农户的实际需求诱导出农户所需的实用技术。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第一期胡霓云

系主任:杨宏,男,1964年11月生,辽宁建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外语系主任。1986年本科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同年分配至西北农业大学(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任教迄今。1997年获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在莫斯科大学做访问学者。近年来,先后在《中国高教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俄罗斯国立布拉格维申斯克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出版著作1部。党委书记:李安民,男,汉族,1962年3月生,双学士学位,副研究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外语系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心理咨询与治疗、校园心理安全保障机制。李安民同志毕业于西北林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曾先后任西北林学院团委副书记、书记,陕西省镇坪县副县长,西北林学院林经系党总支书记、学生处处长、学工部部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委书记、学生处副处长(正处级)、就业中心副主任(正处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关第二党委书记、部门工会主席等职,现任外语系党委书记。副主任:田志强,男,汉族,1971年8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1994年7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获学士学位,同年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原西北农业大学)任教至今。2009年6月获硕士学位,2008年12月晋升副教授,2010年5月获硕士生导师资格,2010年6月任外语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现担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编辑。党委副书记:王小平,男,汉族,1970年10月生,副研究员。现任外语系党委副书记兼部门工会主席。1992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先后任西北农业大学人事处师资科副科长、科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事处人才科科长,外语系办公室主任,现任外语系党委副书记兼部门工会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师资管理与教育管理研究,发表论文十多篇。

《昆虫学报杂志》 《昆虫杂志》 《台湾昆虫》 《SCI》 《昆虫》 《昆虫知识》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美国《化学文摘》 英国《剑桥科学文摘》 《昆虫学文摘》 英国《农业科学数据库 《农业科学年评》 《动物学记录》 俄罗斯《文摘杂志》采纳哦

紫杉醇系美国布迈施贵宝公司(BMS)从太平洋紫杉树皮中提取分离并开发的一种天然抗肿瘤新药。其作用机制是在细胞分裂时能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使细胞内形成稳定的微管束,以干扰细胞周期的G-2有丝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美国1992年来将该药开始应用于卵巢癌的治疗后,又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故有人认为紫杉醇的第一适应症是转移性卵巢癌,而第二适应症是难治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我国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首先从云南红豆杉树的枝叶中提取分离得到了紫杉醇,经Ⅱ期临床试验证实,国产紫杉醇不但对乳腺癌、卵巢癌有良好的疗效,对其它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效果。本组治疗的9例恶性肿瘤,病人所用紫杉醇均为国产,其中有4例转移性乳腺癌,1例转移性卵巢癌和1例复发的小细胞肺癌,经2-3周期的单药或联合化疗,疗效均PR,显示出该药对转移性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抗肿瘤活性。1994年5月在达拉斯召开的第三十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和1994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泰素(紫杉醇)化疗中的新进展研讨会,也充分证实了紫杉醇对乳腺癌的治疗作用。会上有作者报告采用135 mg/m2和175 mg/m2两种不同剂量3小时静滴单药治疗乳腺癌,结果前者有效率20%,后者为29%。同时经24小时持续静滴同等剂量紫杉醇对比,发现疗效相似。也有作者报告以200-250 mg/m2剂量持续24小时给药时疗效明显提高,达56%。本组病例1、2、4、5均为乳腺癌术后复发,广泛转移,经予紫素用量在135-150 mg/m2,有单药或联合化疗的,疗效均PR,全部有效,生存期得到明显延长,生存质量得以提高,说明紫素是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本组中无一例CR,考虑与复治有关。紫杉醇与阿霉素或顺铂联合用药,可明显提高疗效已被证实。有作者在紫杉醇3小时滴注联合阿霉素治疗初治的转移性乳腺癌的最佳剂量和最好耐受给药顺序的研究中证实,紫杉醇的最大剂量200 mg/m2静脉注射3小时与固定剂量的阿霉素(60mg/m2)联合使用,有效率达95%,并证明对所有转移部位者有效〔3〕。也有人报告紫杉醇90 mg/m2,顺铂60 mg/m2治疗转移性乳腺癌,16例病人,CR4例,PR11例,有效率94%。本文有4例联合用药,其中一例应用阿霉素(mg/m2),另3例联合PDD(60-80 mg/m2),疗效均达PR,证实联合化疗有效,并减少了紫素的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其毒副反应,并可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紫杉醇单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一般为20-25%,联合用药疗效进一步提高,高者可达56%〔3〕。本组4例肺癌患者中,除1例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患者,经紫素联合顺铂化疗有效外,余3例非小细胞肺癌,虽经紫杉醇单药化疗2周期,均无效。其中病例8化疗后病灶增大24%,例9化疗后病灶无变化,仅病例7肺腺癌,骨转移剧痛难忍,化疗后第2天疼痛基本消失,原肺不张不全复张,但缓解期短,待第2周期化疗前,很快重新出现肺叶的完全不张,待第2周期结束,再无复张。但因病例少,尚不能说明紫素对肺癌的治疗效果。一般认为紫杉醇的剂量限制毒性主要为神经毒性和骨髓抑制,本组中有6例出现肌肉、关节痛或皮肤的麻木感,其关节痛主要表现在下肢,经口服B族维生素和对症处理,约在一周内消失,未见任何后遗效应:本组9例,有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主要为Ⅱ°抑制,并伴有轻微的心脏毒性(传导阻滞),这与文献报导相符合〔4〕。另外紫杉醇与其它抗肿瘤药相比,较少出现胃肠道反应,我们所治9例病人,仅3例出现Ⅰ°胃肠道反应,而其中2例为联合应用PDD病例,进一步证实紫素所致胃肠道反应较轻。

农家顾问杂志1988年第三期

仙人掌,一种看似普通的植物,因其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用和花卉用途价值,经人为的非理性地炒作,成为了无数农民朋友理想中致富的摇钱树,也因为公司的欺诈订单而成为许多种植者的噩梦,一种普通的植物承载了太多本不属于它的是是非非。 希望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随着人们素质的日益提高,仙人掌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体现真正的价值。下面是我帮您收集的资料,供参考:仙人掌的栽培管理和繁殖技术专利文献集专利:CN4 仙人掌快速繁殖培养方法 专利:CN7 食用仙人掌的快速繁殖方法 专利:CN6 仙人掌与金烂锦的嫁接方法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的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第3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的露地栽培技术 广西园艺 2002年第1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的诱导及再生技术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的栽培 林业实用技术 2003年第4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露地栽培技术 福建热作科技 2004年第1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特性观察及栽培技术小结 江西园艺 2002年第3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栽培技术 农村新技术 2003年第1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栽培要点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 2001年第9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引种试验 西南园艺 2002年第1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栽培要点 新疆农业科技 2002年第6期 “米邦塔”仙人掌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江西农业科技 2003年第8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栽培要点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2年第10期 保健新蔬--无刺菜用仙人掌栽培技术 当代蔬菜 2004年第2期 北京发现的园林新害虫——仙人掌根粉蚧 植物检疫 2001年第3期 不同基质对仙人掌多肉植物生长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2004年第5期 菜用仙人掌的高产栽培及管理 上海蔬菜 2006年第3期 菜用仙人掌的温室栽培技术 上海农业科技 2003年第5期 菜用仙人掌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中国蔬菜 2005年第1期 菜用仙人掌的组织培养 中国蔬菜 2001年第03期 菜用仙人掌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2年第3期 菜用仙人掌杜邦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中国种业 2003年第3期 菜用仙人掌腐烂病的发生及防治 农业科技通讯 2003年第6期 菜用仙人掌及其栽培 西北园艺 2001年第4期 菜用仙人掌引种栽培技术 上海农业科技 2002年第6期 菜用仙人掌栽培技术 陕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1期 菜用仙人掌栽培技术要点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1年第12期 大棚栽培食用仙人掌 山西农业 2003年第12期 低温冷害和室温对食用仙人掌采后生理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03年第6期 对"米邦塔"食用仙人掌蔬菜的特点分析 甘肃农业 2004年第2期 多肉植物米邦塔仙人掌微型繁殖 江西林业科技 2003年第1期 贵州野生仙人掌的菜用类型筛选 贵州农业科学 2004年第6期 海南野生仙人掌资源的开发利用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4年第5期 黄淮地区菜用仙人掌大棚高效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科学 2004年第6期 基质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食用仙人掌扦插繁殖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 几种植物提取物对梨果仙人掌斑点病菌的抑制活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z1期 江汉平原湿地食用仙人掌高效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2年第6期 江淮地区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的生产管理技术 上海蔬菜 2001年第6期 金刺塔仙人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湖北林业科技 2004年第4期 酒泉地区日光温室菜用仙人掌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05年第4期 兰州地区日光温室食用仙人掌栽培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2002年第6期 米邦塔菜用仙人掌的组培快速繁殖技术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 2004年第1期 米邦塔菜用仙人掌栽培技术 河北农业科技 2003年第2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保护地栽培技术 中国果菜 2001年第6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的栽培技术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2年第11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丰产株型培育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2004年第6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试管快速繁殖试验 贵州农业科学 2004年第6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适应性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2004年第6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温室栽培技术 新疆农业科技 2005年第5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温室栽培技术(上) 新农业 2001年第7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温室栽培技术(下) 新农业 2001年第8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引栽初报 西北园艺 2001年第6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02年第8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在南京地区种植初探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种苗繁殖技术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2004年第6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种片质量对其菜片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04年第6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组培快繁的研究 贵州科学 2002年第1期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11期 '米邦塔'仙人掌的快速繁殖 经济林研究 2006年第3期 米邦塔仙人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湖北林业科技 2002年第3期 墨西哥"米邦塔”食用仙人掌栽培新技术 安徽农业 2001年第05期 墨西哥菜用仙人掌栽培法 科学大观园 2001年第3期 墨西哥菜用仙人掌栽培与组织培养繁殖技术 河南农业科学 2001年第8期 墨西哥菜用仙人掌组培快繁技术 广西园艺 2002年第4期 墨西哥米邦塔食用仙人掌高产栽培技术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5年第2期 墨西哥米邦塔食用仙人掌栽培技术 江西农业科技 2004年第12期 墨西哥食用仙人掌的组织培养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2年第3期 墨西哥食用仙人掌高产栽培 西北园艺 2000年第3期 墨西哥食用仙人掌栽培管理技术 安徽农业 2004年第9期 墨西哥食用仙人掌在有霜地区的栽培 四川农业科技 2003年第1期 墨西哥食用仙人掌组织培养种苗繁殖技术 热带作物学报 2002年第2期 墨西哥仙人掌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Ⅰ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抗菌活性筛选 菌物研究 2004年第4期 清流引种食用仙人掌越冬气象条件分析 中国农业气象 2005年第1期 蚯蚓、仙人掌同床种养技术要点 四川农业科技 2003年第2期 日光温室食用仙人掌栽培技术研究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 食用仙人掌"米邦塔"的大棚栽培技术 山西农业 2001年第12期 食用仙人掌"米邦塔"的栽培技术 陕西农业科学 2002年第11期 食用仙人掌"米邦塔"经济价值与栽培技术 上海农业科技 2003年第5期 食用仙人掌"米邦塔"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 2003年第2期 食用仙人掌‘米邦塔'的试管快繁 园艺学报 2003年第5期 食用仙人掌『米邦塔』栽培技术 农村实用技术 2002年第4期 食用仙人掌保护地栽培技术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 食用仙人掌病虫的防治 山西农业 2002年第11期 食用仙人掌采后衰老与膜脂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 食用仙人掌大棚高产栽培技术 长江蔬菜 2002年第12期 食用仙人掌大棚种植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05年第3期 食用仙人掌的保护地栽培 现代农业 2005年第6期 食用仙人掌的大田栽培 中国果菜 2002年第4期 食用仙人掌的价值及栽培 吉林农业 2006年第6期 食用仙人掌的开发价值及其在凯里地区试种体会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 食用仙人掌的开发与研究 山西食品工业 2003年第4期 食用仙人掌的离体快速繁殖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1年第03期 食用仙人掌的离体培养及其快繁技术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 食用仙人掌的离体培养及其快速繁殖 园艺学报 2001年第4期 食用仙人掌的生物学特性 中国果菜 2002年第3期 食用仙人掌的引种栽培技术 长江蔬菜 2000年第10期 食用仙人掌的引种栽培试验 上海蔬菜 2002年第2期 食用仙人掌的栽培管理 农家参谋 2002年第3期 食用仙人掌的栽培技术 上海蔬菜 2005年第2期 食用仙人掌的种质资源与引种栽培 食用仙人掌的组织培养 生物学杂志 2003年第4期 食用仙人掌的组织培养及快繁试验 广西农业科学 2004年第1期 食用仙人掌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试验简报 山东农业科学 2002年第5期 食用仙人掌的组织培养研究初报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 食用仙人掌高产栽培技术 农村实用技术 2001年第5期 食用仙人掌高产栽培要点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 2001年第2期 食用仙人掌功效及栽培技术 上海农业科技 2002年第6期 食用仙人掌及其组培繁殖 山东蔬菜(内部资料) 2000年第03期 食用仙人掌家庭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2003年第5期 食用仙人掌茎片研究开发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06年第9期 食用仙人掌离体培养的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04年第1期 食用仙人掌离体培养再生植株 广西林业科学 2002年第1期 食用仙人掌露地栽培技术 湖南农业 2004年第11期 食用仙人掌米邦塔的开发利用及栽培技术 江西农业科技 2003年第6期 食用仙人掌米邦塔的栽培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5年第4期 食用仙人掌米邦塔的组织培养 贵州农业科学 2002年第6期 食用仙人掌米邦塔特征特性及种植技术要点 甘肃农业科技 2003年第8期 食用仙人掌米邦塔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02年第3期 食用仙人掌日光温室冬季温度管理技术 河北农业科技 2004年第11期 食用仙人掌软腐病病原鉴定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 食用仙人掌塑料大棚的管理技术 经济林研究 2004年第2期 食用仙人掌塑料大棚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14期 食用仙人掌萎蔫气象条件分析 中国农业气象 2006年第1期 食用仙人掌温室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2001年第6期 食用仙人掌无公害栽培措施 甘肃农业 2004年第5期 食用仙人掌无公害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4年第12期 食用仙人掌芽增殖体系的建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9期 食用仙人掌-樱桃番茄-香椿套种高效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2006年第1期 食用仙人掌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配方筛选 安徽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 食用仙人掌与香菇冬春间作高效栽培技术 长江蔬菜 2002年第6期 食用仙人掌栽培管理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1年第11期 食用仙人掌栽培管理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1年第8期 食用仙人掌栽培管理技术 河北农业科技 2001年第7期 食用仙人掌栽培要点 农家顾问 2001年第08期 食用仙人掌在贵州省罗甸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广西园艺 2004年第1期 食用仙人掌种好有诀窍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2年第10期 食用仙人掌种植技术 吉林农业 2002年第11期 食用仙人掌贮藏条件的初步研究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 食用仙人掌组培快繁的技术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 食用仙人掌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03年第02期 食用仙人掌组织培养与快繁 广西热带农业 2004年第6期 温室食用仙人掌气象适用技术 陕西农业科学 2003年第4期 西宁地区食用仙人掌栽培技术 青海农技推广 2002年第3期 仙人山的愈伤组织的诱导 大连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 仙人掌"黄体绯牡丹"的组织培养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2年第3期 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离体繁殖的初步观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1年第02期 仙人掌的嫁接 湖南农业 2003年第21期 仙人掌的微繁殖 广西植物 2003年第3期 仙人掌腐烂的原因及防治 河北农业科技 2003年第1期 仙人掌果的组织培养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2年第3期 仙人掌果引种试验初报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1年第4期 仙人掌和草莓的种质资源保存实验 中国林副特产 2004年第3期 仙人掌和仙人指的组培嫁接成苗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9年第4期 仙人掌科花卉的栽培管理 农业科技通讯 2005年第5期 仙人掌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 仙人掌类播种育苗技术 亚热带植物通讯 2000年第3期 仙人掌类的病害及防治 园林 2002年第7期 仙人掌类花卉水培技术 河北农业科技 2006年第9期 仙人掌类及多肉植物的扦插与嫁接技术 西南园艺 2003年第4期 仙人掌类嫁接繁殖技术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2年第3期 仙人掌植物嫁接技术 河北农业科技 2006年第9期 新型保健蔬菜--食用仙人掌栽培技术 现代化农业 2002年第12期 印榕仙人掌、胭脂虫及其繁育技术 农村实用技术 2001年第6期 印榕仙人掌的资源价值及开发利用 贵州农业科学 2006年第4期 印榕仙人掌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林业科学研究 2001年第01期 印榕仙人掌栽培和胭脂虫繁养技术 广西热带农业 2003年第3期 印榕仙人掌栽培和胭脂虫养殖技术 林业调查规划 2005年第6期 印榕仙人掌栽培技术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年第6期 有机食品菜用仙人掌的栽种技术 农业新技术 2004年第5期 栽培基质与外源激素对Milpa Alta仙人掌生根的研究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

《中国园艺文摘》 国家级刊物 3400字符《中国林业产业》 国家级;2500字符/版《乡村科技》 省级刊物,2500字符/版《环球人文地理》 国家级 2500字符/版《山西农经》 省级刊物 2000字符/版《环境与发展》 国家级,3300字符《农家参谋》 省级2500字/版《新农村》 省级 2300字符/版《地球》 国家级 2500字/版面《科学种养》 省级3000字符/版 《当代旅游》 省级2500字符/版《农业与技术》 国家级 2100字符/版《中国农业信息》 国家级刊物,2500字符/版《当代畜禽养殖业》 省级刊物,1900字符/版《农家顾问》 省级刊物,2600字符/版《科技创新与应用》 省级刊物 3000字符/版《民营科技》 省级,3000字符/版《江西水产科技》 省级;2200字/版《农家科技》 省级 2500字符/版《科技风》 省级 2500字符/版 《科技创新导报》 国家级 3500字符/《农村经济与科技》 省级 2400字符/版《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国家级;2500字/版《农民致富之友》 省级 2500字符/版

核心级别应该没有容易的,除非文章特别好的,普通一点的不知道可不可以,像壹品优刊有本农业科学

冬季仙人掌消耗水分缓慢,浇水必须控制。否则土壤过湿容易烂根,导致仙人掌死亡。同时,肥也不能多施,一月一次为宜。寒露节时停止施肥。 仙人掌喜肥、喜光。冬季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 湿度与温度的变化,都会病虫害,要加强管理,用新高脂膜预防害虫及病菌的滋生,要使用“壮茎灵”使茎片肥壮鲜嫩。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2013年第一期

西北民族大学代码是:10742西北民族大学,简称“西北民大”,位于甘肃省兰州市。

西北民族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本部在兰州市,新校区在榆中。

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民族大学有城关校区和逾中校区2部分组成。坐火车到兰州车站下车后打的可以直接到城关校区(10元左右的车费,建议打的,没有直通的公交)。如果要去逾中校区,本部有直达逾中校区的公交车(车费据说是7元)。如果是邮编和地址的话 地址是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1号 西北民族大学 ··学院··系· 邮编:730000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一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是西北师范大学主办,综合影响因子为402,是CSSCI南大核心期刊,

1.也评“澶渊之盟”历史教学 1984/02   2.宋代榷酤发达原因初探西北师院学报 1985年增刊   3.榷酤与北宋边防西北师院学报 1986年增刊   4.南宋抗金名将刘锜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2   5.试论西夏经营河西兰州学刊1987/05   6.庆州兵变与王安石变法甘肃社会科学1989/04   7.北宋仁宗时期联蕃制夏政策述论河北学刊1989/06   8.宋代榷曲、特许酒户和万户酒制度简论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03   9.宋代蕃兵设置时间考中国史研究 1990(4)   10.中国烧酒起始的论争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0(8)   宋代榷酒制度中的买扑形式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1   宋代酿酒业简述中国史研究 1991/3   试论宋代酒价及酒的利润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1/3   14.宋代非商品酒的生产和管理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3   15.论宋夏争夺西北少数民族的斗争西北民族研究1991/02   16.论金朝经营陕西甘肃社会科学1992/02   17.关于《青苗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03   18.中国烧酒起始探微历史研究 1993/5   19.宋代酒课的征收方法析论河北学刊1993/02   宋代画市场初探美术史论 1993/1   论宋初的西部边疆政策西北史地 1993/1   宋代酒课征收的方法析论河北学刊 1993/2   24.宋金太原之战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06   25.论宋代酒业产销的管理体制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3   26.关于宋代政治史的分期问题甘肃社会科学1994/02   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了吗?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03   28.关于宋代酒课的几个问题——与杨师群同志商榷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02   29.两宋改革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4   30.宋代酒的销售简论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   31.北宋抗金名将王禀事迹述评中州学刊1995/02   32.宋初黄老思想三题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   33.On the Origin of Alcohol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5/04   34.读漆侠、乔幼梅先生《辽夏金经济史》书后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04   35.宋初统治思想略论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6   36.元朝人不修西夏史刍议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3   37.宋代建元与政治中国史研究1996/04   38.对《<宋代经济史>质疑》一文的驳议李华瑞等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04   39.对《〈宋代经济史〉质疑》一文的驳议(续) 李华瑞等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01   40.贸易与西夏侵宋的关系宁夏社会科学1997/03   41.北宋朝野人士对西夏的看法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04   西夏酿酒业初探见:首届国际西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8   43.关于宋初先南后北统一方针讨论中的几个问题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4   44.北宋末期及南宋与西夏的关系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3   45.论西夏联辽、联吐蕃抗宋固原师专学报1998/05   46.论宋哲宗元祐时期对西夏的政策中州学刊1998/06   47.论宋夏战争河北学刊1999/02   48.论北宋政治变革时期的文化文献1999/02   49.试论宋代工商业税收中的祖额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02   50.《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评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02   51.论北宋与河湟吐蕃的关系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2   52.宋史研究的新视点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6   53.“国际宋史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会议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01   54.唐末五代宋初的食人现象──兼说中国古代食人现象与文化陋俗的关系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从《续资治通鉴长编》注文看李焘对王安石及新法的态度文史 2001/02   四库馆臣对王安石及其法的评议韩国宋辽金元史研究 2001/05   57.南宋浙东学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批判史学月刊2001/02   58.《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透析》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05   59.论李焘对《王安石日录》的取舍抚州师专学报2001/02   60.评《明清高利贷资本》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02   61.漆侠先生访谈录史学史研究2001/03   62.南宋理学家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63.南宋时期新学与理学的消长 史林 2002/03   20世纪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回顾和瞻望(1900-1949)(日本)中国史学 2002/12   也评朱熹论王安石见:漆侠先生纪念文集 2002   西夏纪念综考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2年西夏研究专号   67.评邓广铭、漆侠五十年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 河北学刊2003/03   68.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史学理论研究2003/04   69林希与《林希野史》见:李埏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 2003   70.《西夏经济史》评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04   宋史研究现状与前瞻见: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略论南宋政治上的“法祖宗倾向”韩国宋辽金元研究,2003(8)   宋代妇女地位与宋代社会史研究见邓小南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上海辞书出版社   朱胜非与南宋和战文史 2004/01   宋代思想的新诠释见:岳飞研究第五辑中华书局 2004   76.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上) 河北学刊2004/02   77.2003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02   78.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下) 河北学刊2004/04   79.朱熹禳弭救荒思想述论中国农史2004/03   80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中国史研究 2005年增刊   81.《金宋史论丛》读后史学集刊2004/03   宋代的酒文史知识 2004/02   一桩难以了结的公案北京日报2005-3-7理论版   论宋代乡村客户的社会流动见:唐研究,2005年11卷(专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5.2004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2   86.《宋史》论赞评析史学集刊2005/03   87.历史学视野中的政治文化读书2005/10   88.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中国史研究2005/S1   靖康之变文史知识 2005/11   北宋治河管理机制述论中韩辽宋金元史研讨会论文,2005   20世纪西夏党项拓跋部族源及西夏国名研究见:20世纪西夏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从矿冶业看宋代经济光明日报2006-1-28   论儒学与佛教在西夏文化中的地位见:10-13世纪北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94.北宋士大夫与王安石变法的兴起史学集刊2006/01   95.西夏巡检简论中国史研究2006/01   96.广知邃密求贯通——李华瑞教授访谈录历史教学2006/03   97.2005年辽宋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02   关于唐宋变革的两点思考见:唐宋变革论合肥:黄山出版社,2006   宋代历史小说中的王安石形象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与发展历史教学 2007   101.北宋黄河河防中的官员奖惩机制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102.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7/04   103.2006年辽宋西夏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02   北宋黄河河防中官员奖惩机制(与郭志安合作),河北大学学报,2007   北宋治河与防边见澶渊之盟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06.宋神宗与王安石共定“国是”考辩文史哲2008/01   107.2007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02   北宋治理黄河的技术和费用见: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新探索与新动向三秦出版社,2008   论宋代祭龙祈雨习俗的嬗变见:基调与变奏—七至二十世纪的中国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日本中国史学会等,2008   文天祥与南宋末年宰执之关系考见: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宋代放生池考见纪念邓广铭教授100周年诞辰国际宋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08   112.王安石变法的再思考河北学刊2008/05   113.黑水城出土文献与西夏史研究中国史研究2008/04   论题: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透视历史教学问题 2009/01   近三十年来国内宋史研究方向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取向分析与思考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06   116.唐宋变革论对国内宋史研究的影响中国史研究 2010/01   劝分与宋代救荒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0/01   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若干问题评述史学月刊 2010/03   西夏历史与文化文史知识 2010/05   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上)2010/04   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下)2010/05   北宋荒政的发展与变化文史哲 2010/06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变法2011/01

  • 索引序列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第一期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第一期胡霓云
  • 农家顾问杂志1988年第三期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2013年第一期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一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