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是《商丘师范学院学报》,而不是《商丘师范大学学报》《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复合影响因子:169;综合影响因子:068,不可能是核心期刊

2007年获南京大学行政管理博士学位。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主讲公共危机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等课程。 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问题与对策分析》,《理论月刊》2010年第6期(独立完成)《公共协商: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之道》,《天府新论》2010年第3期(独立完成)《电子政府:多维审视及思考》,《理论学刊》2010年第2期(独立完成)《论公共服务的政府供给》,《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一作者)《教育制度创新与社会就业增长》,《前沿》2010年第2期(第二作者)《整体政府:西方政府改革新理念》,《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独立完成)《应急管理中多主体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对策》,《中国应急管理》2009第12期(第二作者)《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公共服务的责任关系及其建构》(独立完成)收录在《变革与繁荣——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的问题与挑战》一书,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论美国公共服务改革及其理论的新发展》(第一作者)收录在《变革与繁荣——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的问题与挑战》一书,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思考》收录在《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研究》2009年第5辑(独立完成)《论透明政府及其实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一作者)《服务型政府:现实内涵、理论阐释及其实现》,《天府新论》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论协商民主及其实现》发表在《理论月刊》2009年第1期(第二作者)《公共政策视角中的就业问题》,《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超越官僚制与中国公共行政改革》,《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第二作者)被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协商民主背景的公共决策质量提升》,《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独立完成)《论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的治理》,《理论月刊》2008年第5期(独立完成)《有限政府的理论溯源与价值》,《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第一作者)《有限政府:多维阐释及其实现》,《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公共利益:多元阐释及衡量》,《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责任政府:理论逻辑与制度建构》,《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中国法治政府的进程及其面临的挑战》,《东南学术》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大部制: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治道变革的新方向》,《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24.《论社会选择与协商民主之互补与交融》,《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一作者)《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及其模式选择》,《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第一作者)被《公共行政》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社会风险化解的政策选择》,《前沿》2007年第11期(独立完成)《透明政府更需要拆除无形之“墙”》,《人民政坛》2007年第11期(独立完成)《环保:杜绝运动式》,《中国改革》2007年第9期(第二作者)《论美国公共服务改革及其理论的新发展》,《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3期(第一作者)《政府政策应具开放性——以牙防组事件为例》,《中国改革》2007年第7期(第二作者)《中国公共危机决策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社科纵横》2007年第7期(第二作者)《论德国公共服务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二作者)《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民族自治地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3期(第二作者)《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比较研究》,《天府新论》2006年第3期(独立完成)《21世纪政府施政的十大理念》,《党政论坛》2006年第2期(独立完成)《论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及其重塑》,《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独立完成)《从“效率”到“服务”——政府管理新理念》,《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论公共危机的复合治理》,《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独立完成)《论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治理》,《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1期(独立完成)《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中的腐败问题》,《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6期(第二作者)《论信息公开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社科纵横》2006年第10期(第二作者)《论社会资本与我国和谐社会的实现》,《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0期(独立完成)《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独立完成)《新公共管理:反思、批判与超越》,《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第1期(独立完成)《政府与公民良好合作关系的重塑》,《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第一作者)《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对中国政府管理的借鉴》,《新疆社科论坛》2005年第3期(第一作者)《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合法性的路径选择》,《理论探讨》2005年第4期(第一作者)《诺思的经济史观述评》,《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第二作者)《论公民参与与公共管理》,《社科纵横》2005年第3期(第二作者)《论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问题》,《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第12期(独立完成)发表论文《“一致”通过的决议缘何执行不力》被收入2005年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领导科学》一书(独立完成) 1.参与国家985项目“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研究”2.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研究”3.主持校级青年基金项目“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4.主持校级教改课题“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研究” 参与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志愿服务制度化研究” 参与江苏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公共政策视角中的就业问题研究”,2008年获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周晓丽:《公共危机管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9月苏保忠,周晓丽,王拥军:《基层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周晓丽:《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基于体制、机制和法制的视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1月《公共管理学》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参编)《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4月(参编)《公共管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参编)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会

当然商丘师院啦我就是那毕业的

发表论文50余篇,近5年发表论文如下:[1] 周红杰,李家华等 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对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茶叶科学, 2004, 24(3):212-218[2] 周红杰,李家华,甘月明等普洱茶渥堆过程化学成分变化与品质形成的关系茶苑,2004(1):6-8[3] 赵龙飞,周红杰酵母菌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4):29-32;安文杰云南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114-117;陶勇普洱茶酒生产技术研究中华医学论坛,2005,23:56-57;云南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现代研究探讨.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暨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229-234;茶多酚的保健功效.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暨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235-240;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初探.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4] 周红杰,龚加顺,赵龙飞等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暨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213-223[5] 袁文侠,周红杰.渥堆过程中茶多酚含量变化与普洱茶品质的关系.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暨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224-228[6] 龚加顺,周红杰,张新富,宋姗,安文杰.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茶叶科学,2005,4[7] 周红杰,龚加顺,赵龙飞,安文杰,袁文侠.云南普洱茶的学科地位和现实意义.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普洱茶专辑,2006增刊,21 Sup:38-44[8] 周杨,胡小静,周红杰,张新富,龚加顺.云南普洱茶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变化.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 [9] 赵龙飞,徐亚军,周红杰.微生物固态发酵提高普洱茶品质风味的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4[10] 周红杰,龚加顺.云南普洱茶的养生机制分析.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普洱茶专辑 2006增刊,21 Sup:98-103[12] 周红杰,龚加顺,安文杰,袁文侠.云南普洱茶中风味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普洱,2007,2[13] 龚加顺,陈文品,周红杰,董兆君,张以芳.云南普洱茶特征成分的功能与毒理学评价.茶叶科学,2007,3[14] 周杨,段红萍,胡小静,周红杰,张新富,龚加顺.云南普洱茶多糖提取工艺及翻堆样中含量测定的研究.食品科技,2007,6[15] 刘本英,周红杰,王平盛,安文杰.茶叶灰分和水分与品质关系.热带农业科技,2007,3[16] 赵龙飞,徐亚军,周红杰.黑曲霉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生长特性的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10[17] 张春花,单治国,周红杰.云南普洱茶加工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茶叶通讯,2008,1[18] 张新富,龚加顺,周红杰,吕才有,胡小静,周杨.云南普洱茶中多酚类物质与品质的关系研究.食品科学,2008,4[19] 周红杰,张春花,单治国.对启用“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意义的探讨.第六届云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5(1)[20] 张春花,周红杰.对云南普洱茶专利技术发展的研究.第六届云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5(1)[21] 张春花,单治国,周红杰.云南普洱茶加工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茶叶通讯, 2008,01:7-9+13[22 张新富,龚加顺,周红杰,吕才有,胡小静,周杨.云南普洱茶中多酚类物质与品质的关系研究.食品科学, 2008,04:230-233[23] 张冬英,黄业伟,袁文侠,周红杰.普洱茶渥堆中α-淀粉酶抑制剂含量变化研究.西南农业学报,2008,21(5):1282-1285[24] 赵明, 马燕, 周红杰等. 他汀体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9,30(3):122-126.[25] 张春花,单治国,周红杰等 不同有益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茶叶科学, 2010, 30(4):251-[26] 周斌,任洪涛,周红杰等云南9个产地台地茶与老茶树香气成分对比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54-60;[27] 魏珍珍,赵明,周红杰等比色法测定茶叶GABA含量的可行性研究江苏农业学报2011,22(8):56-58;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深度,它集中地表现在是否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遇见事物的发展和进程。(2)思维的广阔性:是指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为依据,从事物各个方面的联系上看问题。(3)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即人们在短时间内当机立断地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迅速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4)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随机应变程度。(5)思维的独创性:是否善于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6)思维的批判性:善于批判他人和自己的思想与成果。(7)思维的逻辑性:是指考虑和解决问题时思路鲜明,条理清晰,严格遵循逻辑规律。【中心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强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浅谈中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内容摘要 数学思维既具有一般思维的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由于数学学科及其研究方法的特点使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发散性、独创性、批判性、严谨性等特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而可以称这些特征为数学思维品质。这些品质可以衡量人们的思维质量,决定人们的思维能力,也决定了问题得以解决的程度。数学,对于多数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头疼的学科之一,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在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本文对中学阶段的数学思维品质的现状进行研究并结合多年的一线的中学数学的教学与思考,着重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关键词 思维品质 深刻性 广阔性 发散性 独创性 批判性 严谨性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中学数学应使学生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初中数学的学习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记忆和浅层次的模仿,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思考,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也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而思维能力的差异主要源于思维品质的优劣。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品质表现为思维活动中的个体差异,这是思维活动中人的思维能力差异与智力水平的表现。思维品质一般由思考的深度、广度、速度、新度和精度所组成,表现为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发散性、独创性、批判性和严谨性,这六个方面不是简单逻辑划分,而是相互渗透的整体,其中以思维的深刻性为核心。既要掌握基础知识达到知识技能目标的要求,也要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新课标下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理解、挖掘新教材,对于具体的数学问题,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就是以数学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达到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认知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中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强与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学思维的品质。数学思维的灵活、深刻、有创造性是一个中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它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学生一旦有了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他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数学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当学生再学习的时候就会重视数学学习的内在价值,并将其作为学习的动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注重数学过程的教学,加深学生基础知识的深刻性 学生在学习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时,往往死记,生搬硬套,缺少对概念、定理和公式生成过程的理解,导致解题过程中应用不熟练,一知半解,过程不完整。一个数学概念,不仅应理解引入它的必要性,而且应理解它与其他概念的关系,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清楚这个定理或公式应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用于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比如:很多学生学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后,很容易将两个概念混淆,原因在于没有把握住这两个概念的异同。又如: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教学,学生学完后都知道这个公式好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直接代入就可以了,可是,许多学生淡忘了这个公式的推到方法,不清楚公式中的b2-4ac表示什么意义。实际上,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到方法体现了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配方法,这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学时不但要让学生记住公式的形式,更要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本质,从基础知识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良好品质。 二、用好课本例题、习题,挖掘潜在功能 ,拓宽学生知识的广阔性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大都具有极强的知识性、典型性和可变性,在解题思想和方法上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由知识转化为能力上有示范性和启发性,通过对课本习题的挖掘和变形,又可得一大批“源于教材,深于教材”的好题,教学中应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探索,挖掘潜在功能,既能提高学生钻研课本的自觉性,又可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深挖教材内涵,搞清问题的实质,比做多少道数学题,看多少教辅资料更有用。很多学生不明白这一点,对教材的把握停留在蜻蜓点水,不深入,不透彻,往往在解题的时候顾此失彼。可见,把握教材拓宽学生知识的广阔性,这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拓宽思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练习中通过变式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识出发,搞清楚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对新知与旧知进行合理的整合、归类、纵向与横向比较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求一次函数y=2x-1与y=-3x+5的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象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来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另外,有意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具有发散性的题型进行训练、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在实际数学中,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自编题目,也有助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复杂而系统的领域,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再探索、再研究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思维独创性 数学作业的独立完成,是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解题中独立解题,比解题本身显得更重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去新颖而独特地解题。为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独创性,可以对学生进行自编习题,特别是应用型习题的练习。即要在学习中学生根据自己对所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方法的理解,对自己编制的各种类型的练习题,自己进行解证,自己概括评价,以促进思维结构对所学知识的同化、顺应、在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无疑是对思维独创性品质的一个促进。例如教材例题中前面的多是为学习新知起指导、铺垫作用的,后面的则是为已获得的知识起巩固、加深作用的。因此,对前面例题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例题教学则应侧重于实践,即采取“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做的方法,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 五、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批判性 数学学习中的批判性,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发现、探索、变式的反省,这种自我监控的品质,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某学生掷铅球,铅球经过的高度y(米)与水平距离x(米)之间的函数图像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的一部分。①求函数的定义域,画出函数的图像;②根据图像说出该学生掷铅球的成绩。学生们一看,自己熟悉的掷铅球运动居然是一个二次函数图像的一部分,心里很好奇,于是他们主动地为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思考,去探究,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是我们教学的最主要的目的。 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严谨性,是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初中数学的学习,逐步培养初中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特别是图形的证明时,必须做到有理有据。思维的严谨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思维品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全面知道,知道全面”就是思维严谨性的表现。许多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或是内容、或是形式相近、相似,学生常常混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就要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变异对比让学生探讨问题的根本所在,及时得到正确的知识,不致采取轻率盲从的态度,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行争论。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思考,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从而提高思维的严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教学中应运用以下几种“辨析”1、对已知条件中隐含条件的辨析;2、对数学语言、概念的对立与差异的辨析;3、对结论正、误与完整性的辨析;4、对普遍性与特殊性运用的辨析;5、对表达有序性与规范性的辨析;在以上“辨析”的推进中,应识别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事物的共性与个性,对知识的正迁移与负迁移,对答案的合理取舍,对问题的分类讨论等,强化思维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等训练加以培养。教学中通过展现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中要重视从直观形象入手,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获取多方面感性认识,并借助于形象思维的参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作为数学知识的引导着,教学中从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必将得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需要我们教师周密的计划,精心备课,长期艰苦的训练、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将对数学的教与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1、郑金洲 教育碎思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一版 2、冯克诚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与训练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 3、马云苓 谈数学教育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02期 4、朱宏 谈数学教学与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来自:_19mY9bJ2LnU6KY2XeTV3OAqRHGlI_LvVgfoHyu59zXhFoycQFN19Rfq4ZTHRkmUB6OeV9jQRyKgVWp8Y8-7a1cyzUSRa###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商丘师范学院主办,《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以反映该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期刊,月刊。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给OnOv,《山东师大学报》1998年1期。目的宾语动词,《语海新探》第四辑,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真准谓宾动词,《汉语学习》1998年6期。“姑夫、姨夫”还是“姑父、姨父”,《语文建设》1999年3期按《现汉》、《新华》整理《一异表》修正的28个字,《辞书研究》1999年4期汉语重叠问题国际研讨会在华中师大举行,《中国语文》2000年2期“是”字句的然否连用和否然连用之考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5期“是”字句的然否对照和否然对照的不对称性,《汉语学报》第2期,2000年下卷“是”字句的多对应性然否对照和否然对照之考察,《语文学刊》2001年1期“火爆”与“火暴”,《语文建设》2001年2期“离开”义辨,《语文建设》2001年7期“AABB”的蕴含音变,《汉语学习》2001年5期复句研究天地宽——《汉语复句研究》读后,《江汉大学学报》2001年4期“是”字句然否联结的复句成分与复句格式、语义关系的互制,《HNC与语言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关于《八百词》“是否”的说明,《辞书研究》2002年第4辑“这样”的预指用法,《汉语学习》2002年第5期汉语语法研究的实和虚,《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p1不是q,q是p2,《汉语学习》2004年第1期“整整”入句,《汉语学报》2005年第1期亲属名词组成的偏正结构,《语文学刊》2006年第7期。然否对照表现对比焦点,《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现代汉语连动式研究的新突破——评高增霞《现代汉语连动式的语法化视角》,《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否定“是”字句的类型联结,《汉语学报》2007年第1期。然否对照的辨释功能,《语言研究》2007年第2期。“轻”“重”构词对比分析(合著),《现代语文》2007年第6期。是字句研究述评,《江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谈谈复杂短语的教学,《理论纵横》2007年第9期。祈使+陈述”型因果复句(合著),《汉语学报》2008年第3期。 《汉语句法机制验察》(合著),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1月版。《现代汉语“是”字句然否类型联结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现代汉语小句类型联结研究》(合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商丘师范学院主办,《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以反映该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期刊,月刊。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毕淑敏散文集

是的

是《商丘师范学院学报》,而不是《商丘师范大学学报》《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复合影响因子:169;综合影响因子:068,不可能是核心期刊

  • 索引序列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会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