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世界华文教学核心思想

世界华文教学核心思想

发布时间:

世界华文教学核心思想

教学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语文教学的现代化与科学化.是二十世纪许多前辈语文教育家始终关注的问题。张志公先生晚年的阐述大约最有代表性。他认为科学化是现代化的核心,而语文教学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效率,是使学生能力有效地得到提高,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赞可夫赞可夫(Л·В·Ванков,1901—1977)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年轻时代,赞可夫在乡村担任过小学教师、儿童教养员莫斯科大学毕业以后,从事过缺陷儿童学习特点和心理学的研究从1950年开始,他专门从事普通教育的研究在许多方面卓有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教学论研究上他认为苏联传统的凯洛夫教学理论,只是放在如何使儿童掌握现成的知识及概念上,主要特点是学校至上,课堂教学至上,传授知识至上,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即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想象、逻辑、记忆等能力的发展因此,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进行彻底改革,要建立新的教学理论体系赞可夫通过实验证明,传统教学法使低年级(他的实验在低年级进行)学生在发展上取得的效果是很差的,而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要比传统教学捍卫者们想象的要高得多,换句话说,小学生的学习潜力没有发挥出来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认为一般发展,“是指儿童个性的发展,它的所有方面的发展一般发展也和全面发展一样,是跟平均的、片面的发展相对立的”一般发展既不等同于“全面发展”,也不取代“全面发展”前者指问题的心理方面,后者指社会方面赞可夫通过自己的实验研究,总结出教学实验的原则这些原则是:(一)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二)以高速度进行教育的原则;(三)理论知识重要作用的原则;(四)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五)使班上所有的学生(包括最差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赞可夫重视教育实验,认为教育实验是揭示“教学与发展”客观规律的基本研究方法赞可夫的教学理论对苏联教育有过深远的影响,他的《教学论与生活》和《和教师的谈话》等书,被誉为“广大苏联教师的必读书”赞可夫的主要著作有:《论小学教学》、《和教师的谈话》、《教学与发展》、《论教学的教学论原理》、《小学教学新体系的实验》、《我们的意见分歧》、《小学教学的实验体系》他的一些著作曾被广泛地介绍到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凯洛夫伊·安 ·凯洛夫(NAKaiipob,1893-1978),原苏联著名教育家,四、五十年代苏维埃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主编的《教育学》一书曾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1983凯洛夫出生在俄罗期联邦梁赞州一个教师家庭 1917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数理系自然专业凯洛夫基本上是在苏维埃社会成长起来的教育家,对待教育方面的许多问题,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论证、并大量吸收了人类教育史上的丰富遗产,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二、三十年代原苏联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出版的《教育学》,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次试图用马列主义观点,阐述社会主义教育学理论的专著该书出版后,被指定为原苏联高等师范院校的教科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对中国、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事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凯洛夫的教育理论代表着原苏联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反映了三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后期这一历史时期原苏联教育理论的水平和特点应当指是,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在当时基本是适应原苏联教育发展的需求的但是,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他的一些观点就显得陈旧落后如对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研究不够,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重视不够,提倡教育的“大面积丰收”,却把因材施教,培养“尖子”斥之为资产阶级的天才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借鉴时需要严格区分的总之,凯洛夫的教育思想与前人比较,较全面完整、系统是他的突出特色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巴班斯基(Юрий Констинович Бабанский,1927—1987),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1927年1月7日巴班斯基诞生于罗斯托夫一个农民家庭卫国战争期间他在一所国营农场工作战后进顿河罗斯托夫师范学院物理数学系1949年毕业后在中学当物理教师,其间在职进修并获得教育科学副博士学位后来调往罗斯托夫师范学院任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副院长、党委书记1971年他成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73年获教育科学博士学位,1974年被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1975年他调任该科学院附属的高级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并以院士秘书身份主持该科学院教育学理论和历史科研部的工作1979年他担任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直至1987年8月9日因心脏病突发猝然去世他生前还兼任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中央理事会会长、全苏“知识”协会附属心理学和教育学传播委员会主席、苏联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教育科学评议会主席巴班斯基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一生发表的著作约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以上著作都有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等等巴班斯基去世后,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纂出版了《巴班斯基教育文选》,以纪念这位为教育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夸美纽斯(1592——1670)是捷克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二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从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和感觉论出发,提出了直观性、彻底性、自觉积极性、系统性、循序渐进和量力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编写丁多种教科书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B·S·BLOOM,1913~)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现任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布卢姆整个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掌握学习"理论本世纪70年代初,布卢姆针对美国现行教育制度只注意培养少数尖子学生而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弊端认为,当今教育不能再满足于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充分学会学校所教的东西;也不应有这样的心理定势:1/3的学生能完全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另1/3的学生成绩一般,再1/3的学生可以不及格布卢姆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办法在于改变我们对学习者及其学习的看法,实施"掌握学习"教学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布鲁纳(发现法)布鲁纳(Jerome Seymorr,Bruner1915-)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是结构主义 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15年10月1日,他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72-1978年,布鲁纳任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1978年退休回国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教育过程》(1960)、《论认知》、《教学论探讨》(1966)、《教育适合性》等在教学方法上,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布鲁纳强调说,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人类学习中似乎有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像发现一样,是尽力探索情境的机会”他还强调说:“如果我们要展望对学校来说什么是特别重要的问题,我们就得问怎样训练几代儿童去发现问题,去寻找问题”杜威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世界华文教学核心思想有哪些

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

只有一种,因为都源自自然法则。个人观点仅供娱乐。

现代教学观有哪些基本观点: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自为性。自为性侧重于主体目的,表现为主体活动的内在尺度和根据。人类活动具有目的性,这个目的是超越现实的观念性的存在。马克思的思想:人的劳动是自为的,这是动物和人的根本区别。主客体对象性关系的确立是主体从“为我”的角度进行选择的。传统教学观的核心是“仓库理论”,它以教师为圆心,把学校当成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把书本当作主要教学内容,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工具,把分数看成是评估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成绩的惟一标准。其结果,严重的妨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忽视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不利于现代新人的成长。而现代教学观念完全摒弃了这些落后的想法和方式,试图用崭新的教学观来改变这种现象,因此在现代教学观念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教学改革。下面对现代教学观念的基本主张进行简要的阐述。

所有宗教,其核心思想只有一个:行善。无论他们怎么表达,用什么方式,最终要说的还是,让信徒们多做好事,这样才有好结果。 为什么说各种宗教传达的都是做好事有好结果呢,因为宗教的目的都是传播,让更多的人信奉其神,那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多?当然是生活困苦的想有好报的人占绝大多数,所以各路宗教就要以做好事,传播其神迹就能有好报(比如上天堂,成佛成仙之类的),为诱饵来吸引绝大部分的人口信仰其宗教。除此之外,如果用其他的思想为宗教传播,都会导致宗教的推广失败。宗教想要扩大传播与影响力,就要满足绝大部分人口的精神食粮,就是给一个虚无的许诺:做好事,得好报。这样信徒就会无限的扩大。 至于为什么有的宗教走歪了,没有体现这个,原因很简单,控制宗教的老大们想通过信徒完成自己的利益权利,参与了世俗的斗争,曲解了宗教的原旨核心思想,但他们想要更多的信徒就必须还得以(多做好事,有好结果)这个思想灌输给那些潜在的信徒,让他们信自己的宗教,为自己办事。

世界华文教学核心思想是什么

华文教育在各类大学中是一直都有的,而且现在所学习这个专业的人数是非常多的;这个专业的招生率相对来说是非常不错的,而且报考的学生特别多。

华南教育是一种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专业,是中国考研教育的知名品牌之一;教育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学,综合汉语,中华文化,外国文学,现代教育技术等。

华文教育就是对我国的汉文化所创办的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汉语文学,汉语听力,汉语写作等。

一家教育公司,很一般最好先看看职位

世界华文教学核心

是南大核心期刊华文教学与研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季刊)创刊于2001年,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以华文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该刊以促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主管主办: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暨南大学华文教育研究所快捷分类:教育教育综合 社会科学II出版发行:广东  季刊  A4期刊刊号:1674-8174, 44-1669/G4创刊时间:2001  影响因子 385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1)汉语教材的“国别化”问题探讨,《世界汉语教学》2015年第4期。 (2)国际汉语教学的语言文字标准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年5期。(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教学信念和专业发展信念,《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年3期。 (4)通用型、区域型、语别型、国别型——谈国际汉语教材的多元化(执笔),《汉语学习》2015年第1期。 (5)体系内语法与体系外语法——兼谈大语法教学观,《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5年第1期。(6)字母词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国社会语言学》2012年第2期(总第19期),商务印书馆,2014。 (7)主观限量强调标记“简直”,《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 (8)国际汉语教学隐性资源及其开发(执笔),《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2期。(9)汉语国际化的内涵、趋势与对策(执笔),《语言文字应用》2014年2第期。(10)非学历汉语教学的学科属性与学科地位,《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1 期(创刊号)。 (11)关于“汉字难学”问题的思考,《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第1辑,商务印书馆,2013。(12)汉语教材编写的根本问题探讨,《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第2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3)国际汉语教师的角色认知(执笔),《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4)单音节词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价值,《世纪对话:汉语字本位与词本位的多角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5)国际汉语教学:事业与学科,《语言教育》2013年第1期(创刊号)。(16)单音形容词构成的疑问句,《中文研究与国际传播》第2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7)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规格问题探讨,《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期。(18)论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编写(执笔),《国际汉语教材的理念与教学实践研究——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19)“汉字难学”之教学对策(执笔),《汉语学习》2012年第4期。(20)教学大纲与教材编写,《世界华文教育》2012年第3期。(21)国际汉语教学辞书编撰新创获——《汉语教与学词典》评介,《对外汉语研究》第八期,商务印书馆,2012。 (22)第二语言教材的积极功能和消极作用,《世界华文教育》2011年第1期。 (23)文化教学定位与教学内容取向,《国际汉语》第一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24)文化内容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第3期。 (25)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第3期。 (26)关于“汉语难学”问题的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2期。(27)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2期。(28)国际汉语教学理念与策略探讨,《国际汉语教育》2010年第一辑、第二辑(连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9)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问题探讨(合作),《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第3期。 (30)汉语综合课的性质和特点探讨,《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3期。(31)汉语综合课教学原则和教学意识(合作),《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4期。(3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原则与实施重点探讨,《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3期。(33)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执笔),《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34)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纵览(执笔),《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第4期。(35)汉语国际推广(合作),《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商务印书馆,2008。(36)普通话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执笔),《汉语学习》2009年第2期。(37)关于建立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3期。 (38)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探讨,《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第3期。(39)教学模式与分技能设课教学模式思考,《多维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0)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 (41)单音形容词构成的主观评价句,《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42)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学科建设问题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43)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4期。 (44)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偏误分析,袁博平主编《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pproach to Applied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Cypress Book C UK L2007。(45)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4期。(46)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47)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2期。 (48)汉字研究与汉字教学研究综观,《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9)单音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和语法意义,《对外汉语研究》第二期,商务印书馆,2006。(50)单音形容词祈使句及相关的语法化问题,《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51)汉语重叠的连续统现象——兼谈单音形容词重叠的性质,《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2)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学习》第2004年1期。(53)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功能和基本分类,《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4)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55)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第2期。(56)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 (57)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8)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汉语学习》2003年第3期。(59)论第二语言教材评估,《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60)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61)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6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1期。(6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2期。 (6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上)(下),《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3期、第4期(连载)。(65)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66)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7)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对比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4期。(68)加强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必要性,《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言研究》2001年增刊。(69)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70)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归属,《汉语学报》2001年第3期。(71)“全速、大力”一类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及词类归属,《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2)《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的设计与实施(执笔),《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73)《骆驼祥子》中所见的语言文化现象,《中国语言学报》第九期,商务印书馆,1999。(74)分析缜密,总揽全局——读赵金铭《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4期。(75)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功能及相关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76)现代汉语“形+动态动词”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77)《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执笔),《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78)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79)日汉语气助词系统对比,《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80)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81)“这”和“那”——中古新的指代词体系(译文),[日]志村良治著,《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82)论语感的性质、特征及类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83)现代汉语“形+宾”现象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84)广播新闻听力课教学论略(执笔),《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85)“要是S就V了”句式语义语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86)敦煌变文中的助词系统,《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87)现代汉语研究的成功途径——读《北京话初探》,(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 期。(88)对外汉语教学释词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1年第3期。 (89)试谈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90)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1991。 (91)使成复合动词的形成过程(译文),[日]志村良治著,《语言论集》第三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语言文字应用世界汉语教学语文研究汉语学习中国语文

世界华文教学核心理念

美的思想最实用美文/孙达钧我崇尚美,美在我心中之高无上,我得吃得美,我得住的美,我得穿的美。穷不美,受苦不美,人际关系不好不美,怎么美?我怎么做才美?这主导着我的思维,主导着我的言行,美的也是好的,有美人就富足。政治要美,经济要美,文化要美,美的思想主导着人间百事。

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大胆摈弃陈旧的、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学生观,树立适合21世纪教育发展的学生观,将每个学生看成独特的、发展的、能发挥主体性的人;三是转变学习观。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是新的学习观。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人学定,全面、和谐的发展观。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的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目标上,就是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一理念体现了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也是当代教育中心根本变化的结果。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1、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2、强调教师成长。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3、重视以学定教。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简介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革所十分强调的。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 索引序列
  • 世界华文教学核心思想
  • 世界华文教学核心思想有哪些
  • 世界华文教学核心思想是什么
  • 世界华文教学核心
  • 世界华文教学核心理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