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发布时间: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1936年12月在陕北的红军大学所作的演讲。2011年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三册。演讲涉及五个问题:一、如何研究战争。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战争。三、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四、“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五、战略防御。演讲全面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者在军事上的错误,也系统地阐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背景:为了总结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培养战胜民族敌人的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决议有关内容基础上写作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篇重要著作。为了《战略问题》的写作,毛泽东曾经系统阅读和学习过许多相关书籍。毛泽东在这篇著作中重点论述了“持久战”的问题。《论持久战》中的基本思想和观点在《战略问题》中已经基本具备。这两部伟大的军事著作是姊妹篇,二者互为补充,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持久战”理论体系。

1930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执行新的中央路线问题给红四军前委的信》中,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明确提出了“农村工作是第一步,城市工作是第二步”的思想。《中共中央关于执行新的中央路线问题给红四军前委的信》是中共中央1930年6月15日发出。2011年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七册。该信再次批评红四军前委没有很好地执行中央的路线,认为红四军前委“反映着农民意识,在政治上表现出来机会主义的错误”,要求要坚决执行新的路线转变。指出现在红军任务不是隐蔽于农村中作游击战争,应当积极地向中心城市与交通区域进攻。该信错误地估计了革命形势,认为国际革命运动高潮很快就会到来。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新邱厝)--其地处龙岩城北门,原系明崇祯刑部左侍郎王命璿府第,1908年由龙岩商人邱洽子重修。该厝坐北朝南,为三进式二厢房土木构平房,占地8平方米。1929年6月19日,红四军第三次攻克龙岩城后,时任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兼党代表的毛泽东和夫人贺子珍居住在新邱厝,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设此。新邱厝地处龙岩城北门,原系明崇祯刑部左侍郎王命璿府第,1908年由龙岩商人邱洽子重修。该厝坐北朝南,为三进式二厢房土木构平房,占地8平方米。毛泽东、贺子珍的住所设在中厅右边房,面积18平方米,据傅柏翠和曾志回忆,住房内设平板床2张、办公桌椅各1、洋铁皮公文箱2只、煤油灯和马灯各1盏,办公桌上有砚台1方。中厅是毛泽东吃饭、会客的地方,警卫班设在前厅两侧,前委办公地点设在中厅左边房,毛泽东当时化名“杨先生”。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参加了6月20日在中山公园召开的有3万多人参加的红四军三打龙岩军民祝捷大会,发表了攻克龙岩的伟大意义和悼念阵亡红军将士的重要讲话。 6月22日,毛泽东还参加了在公民小学礼堂兴学祠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

1899年传入中国。1899年刊发在上海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第121期、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译、中国人蔡尔康撰文的《大同学》第一章“今世景象”一文,首次将马克思的名字介绍到中国。《大同学》第一章“今世景象”一文,是迄今所知中文报刊对马克思及其言论的最早介绍。该文译述了马克思的一段话:“马克思之言曰:‘纠股办事之人,其权笼罩五洲,突过于君相之范围一国。’”这段话出自《共产党宣言》,现在通行的译文是:“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大同学》译自英国社会学家本杰明明颉德的《社会演化》一书,由英国来华传教士李提摩太译、中国人蔡尔康撰文,先在《万国公报》分期刊发,后于1899年5月成书出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8页)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930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执行新的中央路线问题给红四军前委的信》中,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明确提出了“农村工作是第一步,城市工作是第二步”的思想。《中共中央关于执行新的中央路线问题给红四军前委的信》是中共中央1930年6月15日发出。2011年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七册。该信再次批评红四军前委没有很好地执行中央的路线,认为红四军前委“反映着农民意识,在政治上表现出来机会主义的错误”,要求要坚决执行新的路线转变。指出现在红军任务不是隐蔽于农村中作游击战争,应当积极地向中心城市与交通区域进攻。该信错误地估计了革命形势,认为国际革命运动高潮很快就会到来。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新邱厝)--其地处龙岩城北门,原系明崇祯刑部左侍郎王命璿府第,1908年由龙岩商人邱洽子重修。该厝坐北朝南,为三进式二厢房土木构平房,占地8平方米。1929年6月19日,红四军第三次攻克龙岩城后,时任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兼党代表的毛泽东和夫人贺子珍居住在新邱厝,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设此。新邱厝地处龙岩城北门,原系明崇祯刑部左侍郎王命璿府第,1908年由龙岩商人邱洽子重修。该厝坐北朝南,为三进式二厢房土木构平房,占地8平方米。毛泽东、贺子珍的住所设在中厅右边房,面积18平方米,据傅柏翠和曾志回忆,住房内设平板床2张、办公桌椅各1、洋铁皮公文箱2只、煤油灯和马灯各1盏,办公桌上有砚台1方。中厅是毛泽东吃饭、会客的地方,警卫班设在前厅两侧,前委办公地点设在中厅左边房,毛泽东当时化名“杨先生”。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参加了6月20日在中山公园召开的有3万多人参加的红四军三打龙岩军民祝捷大会,发表了攻克龙岩的伟大意义和悼念阵亡红军将士的重要讲话。 6月22日,毛泽东还参加了在公民小学礼堂兴学祠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原名《调查工作》。这是毛泽东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在这篇著作中,作者从认识论高度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阐明了社会调查的重要意义,以及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和一些技术细节;揭露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批评了红军中一部分人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迷信“本本”、不愿作实际调查的保守思想。文中还表达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想,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思想路线,首次提出是1929年6月[1] ,强调共产党人要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1938年11月,刘少奇同志从延安赴任中原局书记途中,在河南渑池驻留工作期间,写下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并在豫西特委党培训班上首次宣传。阐述了共产党员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党的利益以及地方党组织的利益服从全党的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和党内团结的重要性。演讲还用了大量实例分析了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表现、来源,最后就如何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模范党员和干部,提出了四点要求。文章发表后在党内产生很大影响,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被列为干部必读文件之一。扩展资料对待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态度,对待党内斗争的态度。该演讲首先提出共产党员在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同时要改造自己,论述了共产党员进行思想意识修养的必要性。提出了共产党员修养的标准、内容、目的、方法和途径,阐述了共产党员思想意识修养同群众的革命实践、同理论学习的关系,以及改造主观世界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提出了做一个模范共产党员的具体标准。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1936年12月在陕北的红军大学所作的演讲。2011年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三册。演讲涉及五个问题:一、如何研究战争。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战争。三、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四、“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五、战略防御。演讲全面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者在军事上的错误,也系统地阐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背景:为了总结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培养战胜民族敌人的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决议有关内容基础上写作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篇重要著作。为了《战略问题》的写作,毛泽东曾经系统阅读和学习过许多相关书籍。毛泽东在这篇著作中重点论述了“持久战”的问题。《论持久战》中的基本思想和观点在《战略问题》中已经基本具备。这两部伟大的军事著作是姊妹篇,二者互为补充,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持久战”理论体系。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pdf1921

法律分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召开。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广州的陈公博,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出席会议,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通过。2011年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纲领》共十五条。一、明确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二、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共有;联合第三国际。三、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和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四、五对党员的接收作出规定。六、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七、八、九对党的地方组织的建立和成员组成作出规定。十、十二是有关地方党员和地方党组织活动的监督问题。十三、关于执行委员会成立问题。十四、党员不经特许,不得担任政府官员或国会议员。十五、本纲领须经全国代表大会2/3代表同意,才能修改。文献原件第十一条遗漏。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马克思的思想比较接近中国五千年来的封建统治思想,以前是皇帝一人说的算,现在是共产党一党说的算。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作者

在井冈山针对王明教条主义条件下写的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 (寻乌调查)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原名《调查工作》。这是毛泽东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在这篇著作中,作者从认识论高度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阐明了社会调查的重要意义,以及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和一些技术细节;揭露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批评了红军中一部分人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迷信“本本”、不愿作实际调查的保守思想。文中还表达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想,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思想路线,首次提出是1929年6月[1] ,强调共产党人要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这是一部合刊,是在延安抗日战争中做出的演讲,是一部党建读物,编写者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在这本书里面论述了抗日战争的规律。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是1993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 版 社:中央文献出版社ISBN:9787507301397 出版时间:1993-11-01 版 次:1 页 数:745 装 帧:精装 开 本:所属分类:图书 > 政治/军事 > 中国政治

中共在1921-----1949年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 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 孙中山逝世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8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 广州起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1928年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 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5年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5年 一二九运动 1936年10月 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1937年 八一三事变 1937年9月 凇沪会战 1937年 平型关大捷 1937年秋 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 1938年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40年3月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2年 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 1945年 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春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4月21日 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899年传入中国。1899年刊发在上海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第121期、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译、中国人蔡尔康撰文的《大同学》第一章“今世景象”一文,首次将马克思的名字介绍到中国。《大同学》第一章“今世景象”一文,是迄今所知中文报刊对马克思及其言论的最早介绍。该文译述了马克思的一段话:“马克思之言曰:‘纠股办事之人,其权笼罩五洲,突过于君相之范围一国。’”这段话出自《共产党宣言》,现在通行的译文是:“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大同学》译自英国社会学家本杰明明颉德的《社会演化》一书,由英国来华传教士李提摩太译、中国人蔡尔康撰文,先在《万国公报》分期刊发,后于1899年5月成书出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8页)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建国初期国家古籍文献保护研究建国后,各地纷纷搜集古籍文献,避免其散落、遗失。如:1956年7月内蒙古人民委员会颁发了蒙文社梁字第160号《关于征

  • 索引序列
  •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pdf1921
  •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作者
  •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