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的应用论文摘要

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的应用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

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的应用论文摘要

应用场景愈发丰富人工智能技术经过过去近1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较大突破,随着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日益成熟,人工智能场景融合能力不断提升,因此,近年来商业化应用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布局的重点,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商业落地期较早,中国作为后期之秀,近年来在政策、资本的双重推动下,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进程加快。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在金融、医疗、安防、教育、交通、制造、零售等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落地,且应用场景也愈来愈丰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商业化进程正加速推进,但受制于应用场景的复杂度、技术的成熟度、数据的公开水平等限制,全球人工智能仍处在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探索阶段,落地场景的丰富度、用户需求和解决方案的市场渗透率仍有待提高。发展规划国家政策层面看——《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链,培育若干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在国家层面政策的不断推动下,我国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适合本地发展环境的人工智能“十三五”相关规划,据前瞻对制定了具体产业规模发展目标省市的整理,中国12个省市2020年的规模目标达到4290亿,远远超过国家层面制定的1500亿的目标。另进一步研读各省市的政策,可知现阶段国家较为注重人工智能领域四个领域的建设——基础层看,注重芯片等硬件研发、技术层则注重智能计算平台的搭建、智能感知处理、智能交互中心的建设,而应用层则注重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智能交通千万项目市场规模不断上升据ITS114数据统计显示,截止2020年12月底,我国智能交通千万项目(不含公路信息化)市场规模约为12亿,项目数1400个,市场项目平均规模约为12万。2017-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千万项目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项目平均规模也呈上升趋势。我国交通智能化进程不断加速,行业规模迅速扩张,行业内企业的项目承担能力和智能交通业务水平都在持续提升。2020年,我国交通管控千万项目市场规模约为16亿,项目838个,市场项目平均规模约为89万;智能运输、智慧停车千万项目市场规模约96亿,项目数562个,市场项目平均规模约为07万。2020年,由于多地陆续出台城市停车相关法规、条例,我国智慧停车市场增长迅速。智慧停车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城市停车资源的监测、管理、服务,提高城市停车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效率,提升了城市停车的服务质量。中国智能交通千亿市场规模根据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仅为2亿元,到了2017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上升至9亿元,预计2020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元的水平。——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研究中国市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侧重分析在中国市场扮演重要角色的企业,重点呈现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收入、市场份额、市场定位、发展计划、产品及服务等。历史数据为2016至2020年,预测数据为2021至2027年。主要企业包括:    Accenture plc    Alstom SA    Cisco System I    GE Transportation    WSP    Indra Sistemas SA    Schneider Electric C    Thales Group    Kapsch    Siemens    Transcore    Delcan    Q-Free    SwRI    Xerox    海康威视    江森自控    QTC (Traffic Technologies Ltd)    ATC    Sumitomo    Genius Traffic System(GTS)    PPK Technology    Trafficsens    Dynamic Traffic System    SICE    Dynniq    IBI Group按照不同产品类型,包括如下几个类别:    设备    软件按照不同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空运    道路    铁路    海事及内河航运重点关注如下几个地区:    华东地区    华南地区    华北地区    华中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及东北地区本文正文共8章,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报告统计范围、产品细分及中国总体规模及增长率,2016-2027年;第2章:中国市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主要企业竞争分析,主要包括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收入、市场份额、及行业集中度分析;第3章:中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主要地区市场分析,包括规模及份额等;第4章:中国市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主要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公司简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产品、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收入及最新动态等;第5章:中国不同产品类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规模及份额等;第6章:中国不同应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规模及份额等;第7章: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8章:行业供应链分析;第9章:报告结论。

11111

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的应用论文

一、交通运输1、物流所有流动运输中的设备都通过智能标签发送定位信息、设备标识码、状态到物联网中,以便统一调度、指挥。智能物流系统:是在智能交通系统和相关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电子商务方式运作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智能物流系统: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和相关信息技术解决物流作业的实时信息采集,并在一个集成的环境下,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在各个物流环节中的信息传输,为物流服务提供商和客户提供详尽的信息和咨询服务的系统。智能物流系统包括:物流运输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快递汽车)、物流导航、控制、调度。2、城市交通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的运输和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范围:包括机场、车站客流疏导系统,城市交通智能调度系统,高速公路智能调度系统,运营车辆调度管理系统,机动车自动控制系统等。无人驾驶汽车:特斯拉。3、智能停车场智能车牌识别系统主要是由:摄像头、控制程序、嵌入式硬件和停车栏杆控制系统组成。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配套的停车场,采用人工智能识别、导航寻车系统。包括停车场+车牌识别/卡片系统、视频车位引导+反向寻车+线上打折及缴费系统等,三个区域停车场共计18个车道,约2500个车位。由智慧城市公司打造的智慧停车系统,整合了智能硬件、视频识别、车位引导、室内定位、云平台等技术,实现了便捷停车、线上缴费、车位引导、自助寻车、动态导航等功能。4、快递。智能快递分捡系统、智能快递柜。二、安全系统1、安防监控智能门禁系统: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开门。2、安检识别智能安检仪:基于银河水滴自主研发的深度结构表达模型,通过大量的样本学习、训练,自动识别液体、管制刀具、枪支等违禁品并报警,辅助安检人员进行快速准确的违禁品识别,提升安检速度。对地铁轨道与隧道进行智能巡检。该检测车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集成钢轨及锁扣缺陷检测、钢轨内部缺陷检测、车辆限界检测、隧道环境异常检测、接触网缺陷检测、轨距检测等六大功能。三、社会交流1、识别系统: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指纹识别。2、人机互动:图灵机器人、棋牌机器人、主持机器人、语音翻译机器人。3、智能创作:新闻稿件写作、音乐、绘画。四、服务系统1、家庭服务早教机器人、儿童乐高机器人、伴侣、早教、家务、马桶、医疗保健、远程监控、盲人导航。2、共公服务主要运用于银行、餐厅、博览馆、超市、机场等公共场所的迎宾服务,高速公路交警机器人、收费机器人。3、智能家居炒菜机器人、扫地僧机器人、家庭背物机器人、室内送物机器人。五、工业机器人1、智能检测人工智能就是神经网络,AI芯片就是神经网络芯片。人工智能整体核心基础能力显著增强,智能传感器技术产品实现突破,设计、代工、封测技术达到国际水平,神经网络芯片实现量产并在重点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开源开发平台初步具备支撑产业快速发展的能力。智能检测识别信息技术,涉及光电检测、核磁共振、红外紫外、生物识别、基因检测诊断等专业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金融、军工、公共事业、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智能识别及分析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包括高速机器视觉、数据智能分析等。机器视觉技术是一门涉及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心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诸多领域的交叉学科。智能分析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2、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挖掘机器人、水下机器人、航拍无人机、农业喷淋农药无人机,装卸机器人、水下打捞机器人、生命探测机器人、地下钻井机器人。3、步态识别步态识别,是指通过身体体型和行走姿态来分析人的身份,其物理基础是每个人不同的生理结构,如头型、腿骨、肌肉特点、步幅等。目前,银河水滴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步态识别技术和最大的步态数据库。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比较,步态识别最大的好处就是非接触、远距离。中国现在已经有3000万个摄像机,并且每年增长20%,因此,在安防、安全监控方面大有作为。当出现远距离、非配合、全视角(只有侧面和背面)、光线弱、有意遮挡面部、多次换服装等情况时,用步态识别技术进行搜检几乎是最优或唯一的选择。六、智能围棋手阿尔法狗(AlphaGo)是第一个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程序,由谷歌(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戴密斯·哈萨比斯领衔的团队开发,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深度学习”。2016年3月份,AlphaGo与李世石的那场围棋人机大战,在科技界和围棋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爆了人工智能的火花。2017年5月其与排名第一的世界围棋冠军柯洁的对战,又将人工智能技术推到了普通公众视线中。七、智能教育机器人保育员、机器人讲课员、机器人教师。八、智能视觉航拍、VR头盔,实时识别出街景视频中的人、自行车、公交车、卡车等。九、智能穿戴智能手机、智能眼镜、智能背包。十、仿真机器人如果采用仿人通用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配合的方式,那么实现高度无人化的难度和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

ai技术对社会交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他们的大数据可以让复杂的交通变得更加简单。甚至可以让人工驾驶变成电脑驾驶。

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可以产出一种新的可以和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有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自从人工智能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领域在不断的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把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虽然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可以像人那样思考、最终可能超过人的智能。优点:1、在生产方面,效率更高且成本低廉的机器及人工智能实体代替了人的各种能力,人类的劳动力将大大被解放。2、人类环境问题将会得到一定的改善,较少的资源可以满足更大的需求。3、人工智能可以提高人类认识世界、适应世界的能力。缺点:1、人工智能代替了人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人类失业率会明显的增高,人类就会处于无依靠可生存的状态。2、人工智能如果不能合理利用,可能被坏人利用在犯罪上,那么人类将会陷入恐慌。3、如果我们无法很好控制和利用人工智能,我们反而会被人工智能所控制与利用,那么人类将走向灭亡,世界也将变得慌乱。

智慧交通是指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它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简称ITS)的基础上,利用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通过高新技术汇集交通信息,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等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智慧交通以智慧路网、智慧出行、智慧装备、智慧物流、智慧管理为重要内容,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运用为主要特征的大交通发展新模式。并大量使用了数据模型、数据挖掘、通信传输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等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智慧交通的系统性、实时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范围:包括机场、车站客流疏导系统,城市交通智能调度系统,高速公路智能调度系统,运营车辆调度管理系统,机动车自动控制系统等。智能交通系统的作用:它通过人、车、路的和谐、密切配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阻塞,提高路网通过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1、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人工输入、GPS车载导航仪器、GPS导航手机、车辆通行电子信息卡、CCTV摄像机、红外雷达检测器、线圈检测器、光学检测仪等等。2、信息处理分析系统:信息服务器、专家系统、GIS应用系统、人工决策等等。3、信息发布系统:互联网、手机、车载终端、广播、路侧广播、电子情报板、电话服务台等等。

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的应用论文范文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这本期刊你之前看过吗?建议你有时间可以去看看哦,找下自己的写作思路先

回答 交通: 智能系统实现安全畅通和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先进的运输管理模 式。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介绍说, 人工系统主要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监测人们出行的行为计算交通流。 农业: 农业专家系统可以代替农业专家群体走向地头,进入普通农家,并指导农民科学种田。 农业专家系统包含了农业各个领域的专家经验、知识,如作物栽培、植物保护、配方施 肥、农业经济效益分析等等。 医学: 医疗专家系统可以把有关的医药知识和许多著名医生的临床经验都存储在计算机中, 根据病人的症状计算机可快速调用这些医学知识,自动进行辨症推理,确定病因,开具处方。 这些方面哦~亲 更多2条 

丿

身边的人工智能之四共享单车被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其发展速度非常快,几乎遍布我国各个大中城市,并在国外也开始发展。但共享单车的现状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虽然体现了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关系的一种尴尬,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共享单车对满足社会需求的积极意义。共享单车的队伍雄壮共享单车之所以被贴上人工智能的标签是因为借车还车的自动化,借助于智能手机技术、蓝牙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让人们的出行得到了极大的便捷。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分时间地点的借车、还车,从社会效益上看有价格便宜、节能环保等优势。遍布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基于管理成本低,用户数量庞大的原因,让许多商家踊跃投入大量资金参与其中,使共享单车迅速发展起来,因而形成了共有70余家共享单车企业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一些传统行业(如自行车生产企业)也因共享单车的出现虽而起死回生,然许多企业赢得了红利,但据相关报道,因激烈的竞争,现在已经有20余家企业濒临倒闭,市场前景到底如何,还是个未知数。就是极大地方便了个人出行的原因,导致了共享单车的随地丢放,给城市市容的整洁造成了影响,一些城市管理部门开始限制共享单车的使用,甚至一些单位、小区禁止共享单车进入。步行街上的共享单车某小区的禁入牌一些使用者,不顾交通法规,在街道、人行道上随意穿行,给交通安全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有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共享单车的随意穿行经过相关部门也在采取相应的措施,但似乎效果不太明显。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但究其本质来说是设计研发者在研发时没有考虑周全。我们在研发一项人工智能的应用时,不仅在技术层面考虑其实现的可能,还应该从多个角度研究实现后的效果,如道德层、社会效益层面、对公众的影响等。共享单车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车之鉴,让我在发展人工智能时一定要全方位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的应用论文题目

不是的! 1、三D设计是新一代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设计平台的基础。它是建立在平面和二维设计的基础上,让设计目标更立体化,更形象化的一种新兴设计方法。学习设计的美术的确很重要。主要是要对立体方面有感觉,但如果经过自己的锻炼和对软件的熟练程度。克服这点小问题应该是可以的。最主要的就是你有足够的时间锻炼自己。熟练对软件的掌握。要相信自己可以。不要硬着头皮去做。每个东西都技巧。 2、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及应用。在简述人工智能的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较详细地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包括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专家系统、智能控制、计算智能及其应用、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综合集成智能系统和智能系统及装备实例等。

人机博弈。要多难都可以。

智慧交通论文摘要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智慧与智能的不同,后者强调一种“能力”,而前者强调一种“智慧”。前者是比后者含义更广的,智慧交通包括了智能交通。具体可以参考论文:[1]苑宇坤,张宇,魏坦勇,杨明亮,谭秋林智慧交通关键技术及应用综述[J]电子技术应用,2015,41(08):9-12+[2]岳建明 智能交通产业的技术创新联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参考资料苑宇坤,张宇,魏坦勇等智慧交通关键技术及应用综述北京:电子技术应用,2015岳建明智能交通产业的技术创新联盟研究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找几本书抄抄就可以了

用PLC实现智能交通控制 1 引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城市里的十字路口交通系统大都采用定时来控制(不排除繁忙路段或高峰时段用交警来取代交通灯的情况),这样必然产生如下弊端:当某条路段的车流量很大时却要等待红灯,而此时另一条是空道或车流量相对少得多的道却长时间亮的是绿灯,这种多等少的尴尬现象是未对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所造成的,不仅让司机乘客怨声载道,而且对人力和物力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智能控制交通系统是目前研究的方向,也已经取得不少成果,在少数几个先进国家已采用智能方式来控制交通信号,其中主要运用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出于便捷和效果的综合考虑,我们可用如下方案来控制交通路况:制作传感器探测车辆数量来控制交通灯的时长。具体如下:在入路口的各个方向附近的地下按要求埋设感应线圈,当汽车经过时就会产生涡流损耗,环状绝缘电线的电感开始减少,即可检测出汽车的通过,并将这一信号转换为标准脉冲信号作为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输入,并用PLC计数,按一定控制规律自动调节红绿灯的时长。 比较传统的定时交通灯控制与智能交通灯控制,可知后者的最大优点在于减缓滞流现象,也不会出现空道占时的情形,提高了公路交通通行率,较全球定位系统而言成本更低。 2 车辆的存在与通过的检测 (1) 感应线圈(电感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其主要部件是埋设在公路下十几厘米深处的环状绝缘电线(特别适合新铺道路,可用混凝土直接预埋,老路则需开挖再埋)。当有高频电流通过电感时,公路面上就会形成如图1(a)中虚线所形成的高频磁场。当汽车进入这一高频磁场区时,汽车就会产生涡流损耗,环状绝缘电线的电感开始减少。当汽车正好在该感应线圈的正上方时,该感应线圈的电感减到最小值。当汽车离开这高频磁场区时,该感应线圈电感逐渐复原到初始状态。由于电感变化该感应线圈中流动的高频电流的振幅(本论文所涉及的检测工作方式)和相位发生变化,因此,在环的始端连接上检测相位或振幅变化的检测器,就可得到汽车通过的电信号。若将环状绝缘电线作为振荡电路的一部分,则只要检测振荡频率的变化即可知道汽车的存在和通过。 电感式传感器的高频电流频率为60kHz,尺寸为 2×3m,电感约为100μH这种传感器可检测的电感变化率在3%以上[1,2]。 电感式传感器安装在公路下面,从交通安全和美观考虑, 它是理想的传感器。传感器最好选用防潮性能好的原材料。 (2) 电路 检测汽车存在的具体实现是在感应线圈的始端连接上检测电感电流变化的检测器, 并将之转化为标准脉冲电压输出。其具体电路图由三部分组成:信号源部分、检测部分、比较鉴别部分。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输出脉冲波形见图1(b)。 (3) 传感器的铺设 车辆计数是智能控制的关键,为防止车辆出现漏检的现象,环状绝缘电线在地下的铺设我们设采取在每个车行道上中的出口地(停车线处)以及在离出口地一定远的进口的地方各铺设一个相同的传感器,方案如图3(以典型的十子路口为例),同一股道上的两传感器相距的距离为该股道正常运行时所允许的最长停车车龙为好。 3用PLC实现智能交通灯控制 1 控制系统的组成 车辆的流量记数、交通灯的时长控制可由可编程控制器(PLC)来实现。当然,也可选用其他种类的计算机作为控制器。本例选用PLC作为控制器件是因为可编程控制器核心是一台计算机,它是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制造的计算机。它具有高可靠性丰富的输入/输出接口,并且具有较强的驱动能力;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它采用模块化结构,编程简单,安装简单,维修方便[3]。 利用PLC,可使上述描叙的各传感器以及各道口的信号灯与之直接相连,非常方便可靠。 本设计例中,PLC选用FX2N-64,其输入端接收来自各个路口的车辆探测器测得的输出标准电脉冲,输出接十字路口的红绿信号交通灯。信号灯的选择:在本例中选用红、黄、绿发光二极管作为信号灯(箭头方向型)。 2 车流量的计量 车流量的计量有多种方式: (1) 每股行车道的车流量通过PLC分别统计。当车辆进入路口经过第一个传感器1(见图3)时,使统计数加1,经过第二个传感器2出路口时,使统计数减1,其差值为该股车道上车辆的滞留量(动态值),可以与其他道的值进行比较,据此作为调整红绿灯时长的依据。 (2) 先统计每股车道上车辆的滞留量,然后按大方向原则累加统计。如,将东西向的(见图3)左行、直行、右行道上的车辆的滞留量相加,再与其它的3个方向的车流量进行比较,据此作为调整红绿灯时长的依据。 (3) 统计每股车道上车辆的滞留量后按通行最大化原则(不影响行车安全的多道相向行驶)累加统计。如,东、西相向的2个左行、直行、右行道上的车辆的滞留量全部相加,再与南北向的总车流量进行比较,据此作为调整红绿灯时长的依据(下面的例子就是按此种方式)。 以上计算判别全部由PLC完成。可以把以上不同计量判别方式编成不同的子程序,方便调用。 3 程序流程图 本例就上述所描述的车流量统计方式,就图3中的十字路口给出一例PLC自动调整红绿灯时长的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其行车顺序与现实生活中执行的一样[4],只是时间长短不一样。 (1) 当各路口的车辆滞留量达一定值溢满时(相当于比较严重的堵车),红绿灯切换采用现有的常规定时控制方式; (2) 当东、西向路口的车辆滞留量比南、北向路口的大时(反之亦然),该方向的通行时间=最小通行定时时间+自适应滞环比较增加的延时时间(是变化的),但不大于允许的最大通行时间。其中最小定时时间是为了避免红绿灯切换过快之弊;最大通行时间是为了保障公平性,不能让其它的车或行人过分久等。进一步的说明在后面的注释中。 (3) 自适应滞环比较(本例的核心控制规律)增加的时间的确定若东、西向车辆滞留量≥南、北向一个偏差量σ(如30辆车或其它值)时,先让东、西向的左转弯车左行15s(定时控制,值可改),再让直行车直行30s(直行时间的最小值,值可改)后再加一段延时保持,直至东、西向的车辆滞留量比南、北向的车辆滞留量还要少一个偏差量σ,才结束该方向的通行,切换到其它路上,否则一直延时继续通行下去,直至到达最大通行时间而强制切换。滞环特性如图6所示。实际应用时σ的值需整定,过小则导致红绿灯切换过频,过大又不能实现适时控制。 4 流程图注释 (1) 流程图中的15s、30s、75s等时间分别为交管部门定的车辆左转弯时间、直行最小时间、允许的最大通行时间;σ为车流量的偏差量。以上值及其4个路口车流量的满溢值均可在程序初始化中任意更改。 (2) 车辆左转弯是造成交通堵塞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应加以适当限制,故车辆左转弯始终采用最小定时控制,以减小系统的复杂程度,提高可靠性。 (3) 车辆通行的时间中包含绿、黄灯闪烁的时间,红、黄、绿各灯的切换与现用的方式相同,不再赘述。 (4) 人行道的红绿灯接线与现用的方式相同,其绿灯点亮的时刻与该方向车辆直行绿灯点亮的时刻同步一致,但要较车辆直行绿灯提前熄灭,采用定时控制,如绿灯定时亮18s。其目的是不让右转弯车辆过分受人行道灯的限制。若人车分流,右转弯车辆不受限制。较简单,流程图中略。 (5) 车流量的计量是不间断的,与控制呈并行关系,该系统属多任务处理,编程尤其应注意。 4 结束语 比较传统的定时交通灯控制与智能交通灯控制,可知后者的最大优点在于减缓滞流现象,也不会出现空道占时的情形,提高了公路交通通行率,较全球定位系统而言成本更低,特别适合繁忙的、未立交的交通路口,更适合于四个以上的路口,也可方便连网。 参考文献 [1] 黄继昌等 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 ]张万忠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 英RJ索尔特 道路交通分析与设计[M] 张佐周等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不是很完整,您可以拿去做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 索引序列
  • 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的应用论文摘要
  • 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的应用论文
  • 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的应用论文范文
  • 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的应用论文题目
  • 智慧交通论文摘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