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当代文坛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当代文坛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发布时间:

当代文坛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写文章既要紧盯具体问题,将具体问题进行条理性的具体分析,写实、写完整,又要从宏观入手,站在全面的角度去思考,即把发生的具体事物放在全局的角度去考虑,这样,把“点”放到“面”上去,才能达到以点概面、举一反三的效果,否则,观点难以成立。那么,如何做到思路开阔,宽严结合,这样一个问题两个方面呢?必须立足本源,练好“阔”功。02一是要从个性角度练好整体把握的能力。03即作者在对具体事物的分析中,要对所写个体事物在具体的“窄”的方面有较全面的把握,即把事物放在具体环境中,从几个方面去分析,做到内容完整,条例清晰,层次分明,对具体事物在具体环境中有全面、整体把握,抓住本质把问题写实写好,写深写透。同时,思维要适当拓宽,当然具体要根据题意要求,把主题放到大背景下来衡量,这样才能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04二是要善于把个体事物放在大背景中去思考。05对所论事物在具体小范围论述清楚的情况下,把视野放到与该主题相宜的方面进行宏观思考。许多作者思维总是局限在上述第一个具体层面,因而文章显得思路不开阔。一篇好的文章,不能只站在具体的点上就事论事,而应学会站在宏观角度来以点带面地剖析事物。这样,宽窄结合,才能达到就事明理的良好效果。因此,写作必须要求思路开阔,要善于站在全局的角度就事明理,达到就一件事能说明一个道理。二、说理要深入——表里结合01有的同志在论述事物时,能用简练的笔触把事物“表象”方面说完整就很不容易了,更不用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从“深层”次去说明问题。因此,表里结合地说事明理,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多数写作者在写作中不易突破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呢?必须练好“入”的功力,着力抓好以下两点。02首先,对事物的认识要有全面性。这是写文章的基础条件,所谓全面性,是就事物“表象”方面和事物“深层”两个方面联合起来的全面性,也就是浅层次的“现象”方面和深层次的“论理”方面的全面性。现象是说理的基础,只有对事物表层说完整了,才能顺其自然地从深层次做联想和表述。因此,写作的第一步,就是要从“面”上把事物说完整,为进一步发表“宏观”意义上的议论提供03基础。04其次,对引起表面矛盾的内在动因要有正确的认识。说理深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揭示事物表象下的深层次动因——既有完整生动的现象,又有深刻而能揭示本质的内在动因。这又是写作的难点之一。这

稀烂的有歌颂当世太平 啊 尔嘈身与名俱灭

诗潮澎湃有涯沧海,无涯胸怀。乱世诗狂,盛世英才。历经蒙古铁骑的疯狂践踏;饱尝满清胡虏的野蛮奴役;残遭八国联军的枪炮轰击;忍受日本强盗的烧杀抢掠……压抑了几十年,几百年。今天,在华夏大地上,终于爆发出一股强大的生命力,激发出一种令天下所有炎黄子孙的心灵都为之震撼的东西——这,就是《诗词三百首》!读了《诗词三百首》,颇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书中有雷鸣,有号角,有虎啸,有龙吟。好似惊涛骇浪,以波澜壮阔的气势,揭天掀地,席卷而来。大笔挥舞,铿锵有力,所向披靡。字字句句落地有声,振聋发聩。自然流露出处在变革时期的求索者“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的豪迈、奔放、乐观、旷达。伟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的高风亮节!壮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呼吸到诗人的浩然正气! ——孙培军

投稿时须注意以下5个问题: 投稿要对路 每种报刊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办报(刊)方针和宗旨,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搞清它的发行出版周期是双月刊、季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如果是报纸的话,是日报、周二报、周报还是半月报、月报,接下来要了解各种报刊都开设了哪些栏目,各栏目都发表些什么样的文章,可能的话还应该了解一下报刊的办刊历史,看看近年都发表过什么样的文章,对照一下你研究的问题以及撰写的论文原来有没有人研究过写过,研究现状如何,原来发表过的此类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写的,你的文章有无创新发展。此外,还应对报刊的发稿动态和走向以及下一步热点稿件是哪一类进行研究,最后看看你撰写的文章适合于哪些报刊的哪些栏目,投寄时最好在信封上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对有关报刊必须多看、多翻阅, 至少对近期目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投稿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致于把中学化学教学方面的稿件寄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 例如: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权威杂志——《化学教育》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月刊。经常在每年第一期刊登《化学教育》栏目简介,《化学教育》征稿简则。如果要向这家杂志投稿,就必须仔细研究这两篇文章。其它几家杂志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等也会对其读者对象、投稿要求、杂志栏目等方面进行介绍。 注意把握时机 教研论文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与教学进度配合(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新教材教学参考,各种同步练习等),另一类时效性不强,与教学进度无关。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 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一般报刊都会通过报刊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正常情况下,如果报刊没有规定,与教学进度配合的稿件,双月刊、月刊应提前4—6个月。总的说来,新闻类稿件越及时越好,报刊发行周期越短,提前量相应要小些。投稿最忌讳“马后炮”,一般不是很出色的稿子,“马后炮”是很难发表的,比如:与下学期一开学要学的内容有关的稿件, 一般在上学期期末最迟在假期当中就要发,这样才能给教师备课提供借鉴和参考,如果你等到教完这部分内容后再写出来投出去,那就成了“马后炮”,这类稿件不是极有价值一般不会保留到第二年再发。这便产生了矛盾,因为大多数与教学进度有关的稿件都是在教学后发现了问题才研究撰写出来的,而此时已经错过了投稿时机。怎么办?笔者的经验是可以先写出来慢慢加工仔细斟酌,到第二年合适的时候再投出去,这样经过冷加工后,稿件会更成熟。有些报刊采用期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即使只有一个月,由于不能一稿多投,等到收到答复,再投给其它报刊也已错过了时机。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上述办法,只是最好有个发稿记录,记下何时发给谁?结果如何?再投稿时心中有数。 注意格式要规范 如果稿件是手写的,要注意书写认真规范,整洁清楚,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使用方格稿纸誊清,注明每页字数。如果是打印稿,还应注意字不可太小,一般正文部分以三号字或小三号字为宜,页脚须注明页数与字数,便于编辑排版时参考。一般报刊编辑部都不收复写稿和复印稿。不少报刊编辑部对稿件格式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投稿前要认真研究。正规论文的格式应该是标题、标题之下是通讯地址、通讯地址之后是加小括号的邮政编码,然后空格后是作者姓名。较长的论文在正文之前应有200—300字的“摘要”,和不超过5个的关键词,以便于编辑阅稿时节约时间,了解要点,通常正文之后还应注明“引文出处”或“备注”以及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目要写清书名、出版社名、版本、编著者等。如果是第一次投稿,最好文后加“作者简介”,以方便编辑了解情况,建立作者档案,同时这也是自我推销的需要。当然,简介必须实事求是,不可海吹,因为稿件最后能否采用,不是看你的简介来决定,关键还是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 适当控制字数 不同的刊物,对论文字数的要求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投稿时应对各刊物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这样投稿才有针对性。一般说来,寄给报刊发表的文章,应尽量短些,选题最好小一点,内容实用些,可操作一些,让别人看了能受到启发教育或拿过来就可以用;而参加评选的论文,理论性应强些,选题可稍大点,字数亦应适当多一些,这样才能将问题说清说透。通常组织论文评选的部门下通知或发启示时,对论文选题、格式、字数都有明确要求,撰写时应充分注意,如果没有要求,笔者以为参加评选的论文字数以3000- 5000字为宜,一般不要少于3000字,也不要多于7000字,根据选题只要论述清楚了就行,不必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字数多少上。就发表的文章来看,字数多少的差别亦很大,这主要与选题性质、报刊容量、些读者对象等因素有关,一般理论性较强的选题可稍长些,应用性较强的选题应短些,投给杂志的稿件可稍长些,而投给报纸的稿件应尽量短些,面向教师及研究工作者的论文可稍长些,面向学生的作品应尽量短些,选题较大的、学术性强的论文可稍长些,选题很小、学术性不强的、普及性的作品应尽量短些。这里的“稍长”或“稍短”是相对而言,没有严格规定,在笔者看来,“稍长”一些的文章可掌握在 3000-5000字之间,当然,如果1500-2000字能解决问题则最好;“ 稍短”一的文章以不超过2000字为宜,如果500-1000字顶多1500 字能说清问题则最好。不论哪类文章,在控制字数的同时应十分注意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所谓科学性是指文章的观点不能出错,引用的论据资料应准确无误,论证过程应经得住推敲;所谓可读性主要是指文字表述要让人喜闻乐读,一看题目就想看内容,一看内容就让人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磨炼,文字功底是练出来的。 例如:《化学教育》的“化学与社会”栏目字数应在5000字以内,“复习指导”字数应在3000字内,“调查报告”字数在3000字内,“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字数在500—2000。 讲究投稿策略 刚开始投稿的人,将稿子投出后总希望尽快得到编辑部的回音。事实上,由于编辑部每天要处理的稿件无以数计,所以,不少刊物收到稿件后常常连收稿通知都懒得发,这挫伤了不少作者的积极性,甚至有人从此不再写稿。还有个别刊物大量地照顾“关系稿件”,眼睛只盯住几个“名人”,结果使很多新人退避三舍。但应该承认,任何刊物都会考虑自己的信誉,真正有生命力的刊物在用稿上一定会坚持认稿不认人的原则,只要稿件对路时机合适,质量属于上乘之作,任何编辑部都没有舍优求次的道理。基于这种考虑,从撰稿者角度出发,笔者以为,投稿时应注意以下策略:一是持之以恒,管寄不管发,即经常投稿,投出后就不要再去想它,不要指望它一定能发表,压低期望值,用不用让编辑部去考虑,事实上你想也没有用;二是猛打猛冲,以多取胜,越不发越寄,时间长了,编辑就会有印象,特别是一些稿源充足级别较高的刊物,很可能你寄的稿子连仔细看都未来得及就提出了处理意见,“屡投屡退,屡退屡投”就可能感动上帝,如果你写的稿件确有水平,不用说,只仔细看一次就可能改变你的命运,甚至连你以前投的稿子都会引起编辑的注意; 三是认准的路走到底,只要你感到你的稿件确有价值,就可以反复投,也可以转投其它同类刊物,相信是金子就一定有被人发现认可的时候;四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一般来说,刊物的级别越低,发行范围越小,稿源越不足,同样质量的稿件投给这样的刊物就可能增加命中的机会,刚开始写稿打知名度的新人尤其应注意这一点,梦想一鸣惊人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现实的;五是趁热打铁,即收到刊物的采用通知后马上再寄,趁编辑部对你的稿子还有印象,继续开拓。六是注意对准档次,即投稿时注意稿件的质量与刊物的级别影响对应一致,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原来发表过文章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可以“好稿子”对“高级别”刊物,这样可以扩大影响、创牌子、打名声,提高知名度,当然作品一定是“ 拳头产品”,如刊物多次发表过你的稿子属于“熟门熟路”,可采取中档稿子对高级刊物的策略;第二种情况是原来未发表过文章,没有什么名气,门路不熟,属于淌路子的作者,可采用“田忌赛马”的办法,以好对中、以中对低,如此可取得“三局二胜”的效果。 最后说一下“一稿多投”。各刊物都有自己的规定,都反对“ 一稿多投”,都要求过了采用期之后再改投它刊。但是很多稿子时效性很强,特别是配合教学进度的稿件常常是“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办法:一是按规定办,过期改投或留待明年再投,二是采取变相的“一稿多投”,变通的办法就是作好投稿记录,收到采用通知后立即通知其它刊物,不要再发。一般说来,知名度不大、刚开始写稿的作者,特别是质量一般的稿件,即使一稿多投,也很少会出现几家刊物同时采用的情况。从这个角度出发,从维护作者权益的角度出发,笔者赞成第二种办法,各报刊杂志编辑部似亦不应反对这种办法。要说责任的话,作者写稿很不容易,你不用又不及时通知作者,耽误了用稿时机,这个责任编辑部应该负,不知笔者的看法是否正确。 从事文学刊物编辑工作十五余年,对作者不规范的投稿感触颇深,现将投稿应该注意的事项告诉广大作者,以便提高投稿命中率。 一、 稿件首先要书写整齐,字迹不要潦草,稿纸要用方格纸。不少作者在这一方面不太注意,抄写得乱七八糟,字迹潦草。更有甚者,随便将一首诗抄在烟盒上或写在用过的稿纸背面。有些作者虽然用稿纸抄写但未用方格稿纸等等。对于这一类来稿,编辑一般都不会认真去阅读。一是阅读起来太费劲。二是编辑感觉到作者创作不严谨,投来的稿件质量肯定好不到那里去。三是不用方格稿纸抄写,若稿件刊用修改起来也不方便,算行距,字数也不好计算。 二、 投稿时作者要谦虚。不少作者投稿时总爱附言。作者附言可以说五花八门。附言适当地介绍一下自己未尝不可,但要言简意赅,谦虚有礼。记得我刚参加工作在一家市级文学刊物作编辑工作时看到过不少类似的附言:我是某协会会员,某华人文学联谊会会员``````在全国各地文学大赛中多次获奖,可以说我是有一定影响的作家、诗人。今寄诗作几首,在你们这类市级刊物上发表应该是绰绰有余吧``````。诚想,有哪一位编辑愿发这种骄傲自大的作者稿件。你既然这么高的水平,既然眼中没市级刊物,何以给市级刊物投稿呢!当时,我还年轻,耐着性子看完诗作,其实所谓的诗作连上县级刊物的水平都达不到,纯粹是作者自吹自擂罢了。再者作者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总认为自己的稿件水平高,真应了那句“孩子是自己的好”的谚语,来稿时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稿件,甚至讲已得到了某主编的肯定或得到了某位作家的赏识。其实,稿件的好与坏,编辑阅完便知,作者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投稿时作者一定要谦虚,不要过高地宣传自己。 三、投稿要有的放矢。目前,国内报刊林立,据不完全统计,文学报刊在国内有一千余家,再加上各类报纸的文学副刊,那就数不胜数。经常有作者埋怨自己的稿件得不到编辑的赏识,除了质量外,不外乎是作者没找对投稿的报刊。其实,每一家报刊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用稿的标准,不能写完稿不加选择就投,那肯定是不容易投中。一般来讲,报纸副刊发表的文章都要比纯文学刊物发表的作品水平低,而且报纸副刊发表的文学作品一般都要配合本时期报纸宣传主题,也可以说是应景之作。如果是这种稿件,一般不易在纯文学刊物发表。当然,也有一些大报副刊发表的文学作品水平并不低,这要看是什么报了。文学刊物一般分为市级、省级、中央级。通常来讲,级别的不同,所选稿件质量就不同,比如说《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可以说选载的都是小说精萃,一般作者的作品不易被选中。如何让自己的稿件提高命中率,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根据自己的创作水平向相应的报刊投稿,这样就容易投中。 四、 稿件最好不要寄给某一位编辑。作编辑久了,认识的文友也就多了。因此,编辑的私人信件或寄给编辑的稿件就多了,案头上压满了来信、来稿,处理都处理不完。编辑部都有专门的收发人员,来稿及时登记,及时分发,一般都不会积压,反而寄给某一位编辑的稿件常常会积压,得不到及时处理。 五、 稿件要自留底稿,便于一稿多投。现在所有报刊都不退稿,一是工作量大;二是支付不起大量的邮费。一般来讲二个月(有约定的除外)内未见采用通知可另投它刊。稿件还是要多投几家报刊(同一时间不要一稿两投),说不定被哪一家报刊选上了。未发表不一定就是水平低,关键是要有的放矢的投稿。 六、给报纸副刊投稿切忌投长稿。众所周知,报纸副刊的容量极其有限,稿件字数太多,版面无法容纳,编辑修改起来费时费脑,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一般都会选择其它稿件,稿件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七、 寄稿时要在稿末写清固定地址、邮编、姓名,以便编辑联系。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有不少作者往往忘了在稿末写地址,使编辑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

当代文坛投稿经验分享

投稿时须注意以下5个问题: 投稿要对路 每种报刊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办报(刊)方针和宗旨,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搞清它的发行出版周期是双月刊、季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如果是报纸的话,是日报、周二报、周报还是半月报、月报,接下来要了解各种报刊都开设了哪些栏目,各栏目都发表些什么样的文章,可能的话还应该了解一下报刊的办刊历史,看看近年都发表过什么样的文章,对照一下你研究的问题以及撰写的论文原来有没有人研究过写过,研究现状如何,原来发表过的此类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写的,你的文章有无创新发展。此外,还应对报刊的发稿动态和走向以及下一步热点稿件是哪一类进行研究,最后看看你撰写的文章适合于哪些报刊的哪些栏目,投寄时最好在信封上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对有关报刊必须多看、多翻阅, 至少对近期目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投稿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致于把中学化学教学方面的稿件寄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 例如: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权威杂志——《化学教育》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月刊。经常在每年第一期刊登《化学教育》栏目简介,《化学教育》征稿简则。如果要向这家杂志投稿,就必须仔细研究这两篇文章。其它几家杂志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等也会对其读者对象、投稿要求、杂志栏目等方面进行介绍。 注意把握时机 教研论文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与教学进度配合(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新教材教学参考,各种同步练习等),另一类时效性不强,与教学进度无关。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 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一般报刊都会通过报刊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正常情况下,如果报刊没有规定,与教学进度配合的稿件,双月刊、月刊应提前4—6个月。总的说来,新闻类稿件越及时越好,报刊发行周期越短,提前量相应要小些。投稿最忌讳“马后炮”,一般不是很出色的稿子,“马后炮”是很难发表的,比如:与下学期一开学要学的内容有关的稿件, 一般在上学期期末最迟在假期当中就要发,这样才能给教师备课提供借鉴和参考,如果你等到教完这部分内容后再写出来投出去,那就成了“马后炮”,这类稿件不是极有价值一般不会保留到第二年再发。这便产生了矛盾,因为大多数与教学进度有关的稿件都是在教学后发现了问题才研究撰写出来的,而此时已经错过了投稿时机。怎么办?笔者的经验是可以先写出来慢慢加工仔细斟酌,到第二年合适的时候再投出去,这样经过冷加工后,稿件会更成熟。有些报刊采用期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即使只有一个月,由于不能一稿多投,等到收到答复,再投给其它报刊也已错过了时机。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上述办法,只是最好有个发稿记录,记下何时发给谁?结果如何?再投稿时心中有数。 注意格式要规范 如果稿件是手写的,要注意书写认真规范,整洁清楚,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使用方格稿纸誊清,注明每页字数。如果是打印稿,还应注意字不可太小,一般正文部分以三号字或小三号字为宜,页脚须注明页数与字数,便于编辑排版时参考。一般报刊编辑部都不收复写稿和复印稿。不少报刊编辑部对稿件格式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投稿前要认真研究。正规论文的格式应该是标题、标题之下是通讯地址、通讯地址之后是加小括号的邮政编码,然后空格后是作者姓名。较长的论文在正文之前应有200—300字的“摘要”,和不超过5个的关键词,以便于编辑阅稿时节约时间,了解要点,通常正文之后还应注明“引文出处”或“备注”以及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目要写清书名、出版社名、版本、编著者等。如果是第一次投稿,最好文后加“作者简介”,以方便编辑了解情况,建立作者档案,同时这也是自我推销的需要。当然,简介必须实事求是,不可海吹,因为稿件最后能否采用,不是看你的简介来决定,关键还是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 适当控制字数 不同的刊物,对论文字数的要求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投稿时应对各刊物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这样投稿才有针对性。一般说来,寄给报刊发表的文章,应尽量短些,选题最好小一点,内容实用些,可操作一些,让别人看了能受到启发教育或拿过来就可以用;而参加评选的论文,理论性应强些,选题可稍大点,字数亦应适当多一些,这样才能将问题说清说透。通常组织论文评选的部门下通知或发启示时,对论文选题、格式、字数都有明确要求,撰写时应充分注意,如果没有要求,笔者以为参加评选的论文字数以3000- 5000字为宜,一般不要少于3000字,也不要多于7000字,根据选题只要论述清楚了就行,不必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字数多少上。就发表的文章来看,字数多少的差别亦很大,这主要与选题性质、报刊容量、些读者对象等因素有关,一般理论性较强的选题可稍长些,应用性较强的选题应短些,投给杂志的稿件可稍长些,而投给报纸的稿件应尽量短些,面向教师及研究工作者的论文可稍长些,面向学生的作品应尽量短些,选题较大的、学术性强的论文可稍长些,选题很小、学术性不强的、普及性的作品应尽量短些。这里的“稍长”或“稍短”是相对而言,没有严格规定,在笔者看来,“稍长”一些的文章可掌握在 3000-5000字之间,当然,如果1500-2000字能解决问题则最好;“ 稍短”一的文章以不超过2000字为宜,如果500-1000字顶多1500 字能说清问题则最好。不论哪类文章,在控制字数的同时应十分注意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所谓科学性是指文章的观点不能出错,引用的论据资料应准确无误,论证过程应经得住推敲;所谓可读性主要是指文字表述要让人喜闻乐读,一看题目就想看内容,一看内容就让人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磨炼,文字功底是练出来的。 例如:《化学教育》的“化学与社会”栏目字数应在5000字以内,“复习指导”字数应在3000字内,“调查报告”字数在3000字内,“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字数在500—2000。 讲究投稿策略 刚开始投稿的人,将稿子投出后总希望尽快得到编辑部的回音。事实上,由于编辑部每天要处理的稿件无以数计,所以,不少刊物收到稿件后常常连收稿通知都懒得发,这挫伤了不少作者的积极性,甚至有人从此不再写稿。还有个别刊物大量地照顾“关系稿件”,眼睛只盯住几个“名人”,结果使很多新人退避三舍。但应该承认,任何刊物都会考虑自己的信誉,真正有生命力的刊物在用稿上一定会坚持认稿不认人的原则,只要稿件对路时机合适,质量属于上乘之作,任何编辑部都没有舍优求次的道理。基于这种考虑,从撰稿者角度出发,笔者以为,投稿时应注意以下策略:一是持之以恒,管寄不管发,即经常投稿,投出后就不要再去想它,不要指望它一定能发表,压低期望值,用不用让编辑部去考虑,事实上你想也没有用;二是猛打猛冲,以多取胜,越不发越寄,时间长了,编辑就会有印象,特别是一些稿源充足级别较高的刊物,很可能你寄的稿子连仔细看都未来得及就提出了处理意见,“屡投屡退,屡退屡投”就可能感动上帝,如果你写的稿件确有水平,不用说,只仔细看一次就可能改变你的命运,甚至连你以前投的稿子都会引起编辑的注意; 三是认准的路走到底,只要你感到你的稿件确有价值,就可以反复投,也可以转投其它同类刊物,相信是金子就一定有被人发现认可的时候;四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一般来说,刊物的级别越低,发行范围越小,稿源越不足,同样质量的稿件投给这样的刊物就可能增加命中的机会,刚开始写稿打知名度的新人尤其应注意这一点,梦想一鸣惊人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现实的;五是趁热打铁,即收到刊物的采用通知后马上再寄,趁编辑部对你的稿子还有印象,继续开拓。六是注意对准档次,即投稿时注意稿件的质量与刊物的级别影响对应一致,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原来发表过文章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可以“好稿子”对“高级别”刊物,这样可以扩大影响、创牌子、打名声,提高知名度,当然作品一定是“ 拳头产品”,如刊物多次发表过你的稿子属于“熟门熟路”,可采取中档稿子对高级刊物的策略;第二种情况是原来未发表过文章,没有什么名气,门路不熟,属于淌路子的作者,可采用“田忌赛马”的办法,以好对中、以中对低,如此可取得“三局二胜”的效果。 最后说一下“一稿多投”。各刊物都有自己的规定,都反对“ 一稿多投”,都要求过了采用期之后再改投它刊。但是很多稿子时效性很强,特别是配合教学进度的稿件常常是“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办法:一是按规定办,过期改投或留待明年再投,二是采取变相的“一稿多投”,变通的办法就是作好投稿记录,收到采用通知后立即通知其它刊物,不要再发。一般说来,知名度不大、刚开始写稿的作者,特别是质量一般的稿件,即使一稿多投,也很少会出现几家刊物同时采用的情况。从这个角度出发,从维护作者权益的角度出发,笔者赞成第二种办法,各报刊杂志编辑部似亦不应反对这种办法。要说责任的话,作者写稿很不容易,你不用又不及时通知作者,耽误了用稿时机,这个责任编辑部应该负,不知笔者的看法是否正确。 从事文学刊物编辑工作十五余年,对作者不规范的投稿感触颇深,现将投稿应该注意的事项告诉广大作者,以便提高投稿命中率。 一、 稿件首先要书写整齐,字迹不要潦草,稿纸要用方格纸。不少作者在这一方面不太注意,抄写得乱七八糟,字迹潦草。更有甚者,随便将一首诗抄在烟盒上或写在用过的稿纸背面。有些作者虽然用稿纸抄写但未用方格稿纸等等。对于这一类来稿,编辑一般都不会认真去阅读。一是阅读起来太费劲。二是编辑感觉到作者创作不严谨,投来的稿件质量肯定好不到那里去。三是不用方格稿纸抄写,若稿件刊用修改起来也不方便,算行距,字数也不好计算。 二、 投稿时作者要谦虚。不少作者投稿时总爱附言。作者附言可以说五花八门。附言适当地介绍一下自己未尝不可,但要言简意赅,谦虚有礼。记得我刚参加工作在一家市级文学刊物作编辑工作时看到过不少类似的附言:我是某协会会员,某华人文学联谊会会员``````在全国各地文学大赛中多次获奖,可以说我是有一定影响的作家、诗人。今寄诗作几首,在你们这类市级刊物上发表应该是绰绰有余吧``````。诚想,有哪一位编辑愿发这种骄傲自大的作者稿件。你既然这么高的水平,既然眼中没市级刊物,何以给市级刊物投稿呢!当时,我还年轻,耐着性子看完诗作,其实所谓的诗作连上县级刊物的水平都达不到,纯粹是作者自吹自擂罢了。再者作者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总认为自己的稿件水平高,真应了那句“孩子是自己的好”的谚语,来稿时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稿件,甚至讲已得到了某主编的肯定或得到了某位作家的赏识。其实,稿件的好与坏,编辑阅完便知,作者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投稿时作者一定要谦虚,不要过高地宣传自己。 三、投稿要有的放矢。目前,国内报刊林立,据不完全统计,文学报刊在国内有一千余家,再加上各类报纸的文学副刊,那就数不胜数。经常有作者埋怨自己的稿件得不到编辑的赏识,除了质量外,不外乎是作者没找对投稿的报刊。其实,每一家报刊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用稿的标准,不能写完稿不加选择就投,那肯定是不容易投中。一般来讲,报纸副刊发表的文章都要比纯文学刊物发表的作品水平低,而且报纸副刊发表的文学作品一般都要配合本时期报纸宣传主题,也可以说是应景之作。如果是这种稿件,一般不易在纯文学刊物发表。当然,也有一些大报副刊发表的文学作品水平并不低,这要看是什么报了。文学刊物一般分为市级、省级、中央级。通常来讲,级别的不同,所选稿件质量就不同,比如说《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可以说选载的都是小说精萃,一般作者的作品不易被选中。如何让自己的稿件提高命中率,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根据自己的创作水平向相应的报刊投稿,这样就容易投中。 四、 稿件最好不要寄给某一位编辑。作编辑久了,认识的文友也就多了。因此,编辑的私人信件或寄给编辑的稿件就多了,案头上压满了来信、来稿,处理都处理不完。编辑部都有专门的收发人员,来稿及时登记,及时分发,一般都不会积压,反而寄给某一位编辑的稿件常常会积压,得不到及时处理。 五、 稿件要自留底稿,便于一稿多投。现在所有报刊都不退稿,一是工作量大;二是支付不起大量的邮费。一般来讲二个月(有约定的除外)内未见采用通知可另投它刊。稿件还是要多投几家报刊(同一时间不要一稿两投),说不定被哪一家报刊选上了。未发表不一定就是水平低,关键是要有的放矢的投稿。 六、给报纸副刊投稿切忌投长稿。众所周知,报纸副刊的容量极其有限,稿件字数太多,版面无法容纳,编辑修改起来费时费脑,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一般都会选择其它稿件,稿件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七、 寄稿时要在稿末写清固定地址、邮编、姓名,以便编辑联系。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有不少作者往往忘了在稿末写地址,使编辑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

每一个杂志社都有自己的编辑部。你只要把信或者写好的东西发到他给你的或你所知道的邮件地址就行了。

首先得明白自己的文章分类,如社会科学,再进一步分类,如文学,然后去里点击文学,进去,应该可以找到你要的期刊。如长江文艺 当代外国文学 当代作家评论 俄罗斯文艺 国外文学 红楼梦学刊 鲁迅研究月刊 明清小说研究 南方文坛 等等

当代财经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请问是批示“修改”吗?那选中的几率就很大,若什么批示也没有只是被退回,基本就没戏了,不过有的地方根本就不退稿,你也不知有戏没戏,既是让您修改请把握住机会。仅是一点经验之谈,不是是否适合您投稿的地方的规则。

《当代财经》(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月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其四大主要学科(经济理论类,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类,会计类,财政类)均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表”,居全国经济类期刊前列。 《当代财经》是由江西财经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财经学术理论刊物。她创刊于1980年8月,原名《江西财经学院学报》,1988年改名为《当代财经》。

当代文学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要有勇气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一个时代有几个最好的作家,有几部最好的作品,具体来说,汉语小说有能力处理历史遗产并对当下现实进行批判,有能力以汉语的形式展开叙事,有能力以独特的方式进入乡土中国本真的文化与人性深处,有能力概括深广的小说艺术,这个时代的文学就立起来了。 当代中国文学当然要放在现代世界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来理解,它是世界现代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这样的现代性内在差异性的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文学,虽包含着断裂、反叛与转折,但它不与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完全悖反。五六十年代的激进现代性,历经了80年代的"拨乱反正";我们固然可以看出它的局限性,但同时也不可能将它从我们的文学传统中完全地剔除。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并非只有"政治"二字才可概括;八九十年代的反动,也并非只是投入西方现代的世界体系就能全盘解释。前者有"文学"遗留下来,而后者有"中国经验"不可化约,二者相加,就是中国文学的倔强性。这两个时代,在我们的文学史和批评中,被描述为对抗与反动的关系,但我们也要同时看到,它们也并不是替代性的。先锋派反"宏大叙事",只是表明历史之变化,与"可歌可泣"无关。后来的历史固然要超越过去,这并不等于过去就一无是处。事物的关系,并非非此即彼,也并非以好与坏的简单逻辑为唯一的解释准则。有些人把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称为"烂苹果",这不只是狭隘偏见,也是心底阴暗。 我们要看到,中国当代的文学经验的特殊性,没有这一点,我们就无法在自己的大地上给中国文学立下它的纪念碑。也就是我们永远无法给出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准则,因为,依凭西方的文学价值尺度,中国的文学永远只是"欠发达"的货色。但谁来依凭西方的尺度呢?是我们吗?我们为什么只有这一种尺度呢?汉语言文学的尺度是否有可能会有一点例外呢?仅就这一点例外,它是否永远无法为西方文学规训呢? 西方给予中国的美学尺度,无疑曾引导、敦促中国现代文学进步、成长、壮大。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都是西方现代性引导的结果。后者不过再加入了苏联的影响。它是世界现代性在中国的激进化表现,在文学上也同样如此。从现代至今,100年的历史,不能有一些变化吗? 中国现代白话文学追逐西方一个多世纪,自梁启超1906年创刊《新小说》,发表所谓"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观点,中国小说奉西方小说为圭臬。西方的现代美学语境,一直是中国文化走向启蒙现代性的参照物。但中国自现代以来,其实一直走着自己的激进现代性之路,在文学上也同样如此。中国的小说终至于以宏大的民族国家叙事为主导,从文学革命的现代性文化建构到建构起中国革命文学,文学与民族国家建立的事业完全联系在一起。这其实是西方的现代文学所没有的经验。这一经验一直偏离西方,它不能完全以西方现代文学的经验为准则,只要以西方现代世界性或"人类性"文学经验为准则,中国的现代文学就陷入尴尬,尤其是走向共产革命的文学更是难以协调。夏志清和顾彬等就不愿承认这样的历史也是文学的历史;他们宁可把它看成是中国作家受政治压迫的历史佐证(这可以从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和顾彬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读出)。 西方的小说根源在于它的浪漫主义文化,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依然是与这个传统发生关联,反叛也是关联的一种方式。我们没有这样的文化根基,我们永远无法生长出西方浪漫主义传统下形成的现代小说艺术。这就是直至今天,一写到城市,我们的文学就力不从心的原因。要么空泛,要么虚假。但我们的乡土叙事却有独到之处。所以,如何适应他们的标准是我们最大的困境,如果没有我们对自身文学的认识以及相应的美学准则的建构,我们的文学永远只是二流货。所以我认为困境是内与外的体现,内和外到今天都面临着极限,西方给我们施加的美学标准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用那样的标准看自己的小说,永远是差了一大截儿,永远是不对称的。但我们没有想到差异性的问题,我们没有勇气、魄力建构异质性。 在此历史情势下,我们何以不能看到另一种文学的历史呢?看着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学,其实一直在展开中国的激进文化变革,从而未尝不是开创另一现代性的道路。一方面要依循西方现代性的美学标准,另一方面要有中国自己面对的现实条件,这二者的关系紧张,后者要强行压制前者。直至"文革"后,这一历史被翻转。但90年代之后,其实西方的现代小说在60年代就面临困境,如巴斯以及苏珊·桑塔格所言,小说的死亡,先锋文学或实验文学再也难有花样翻新……等等。这一美学上的枯竭,何以要中国今天还要遵循? 现在,几乎100多年过去了,这样的规训和尺度,已经到了极限。也就是说,中国臣服于它已经够久的了--我们姑且承认这些臣服是必须的。但今天,一方面,从客观上看,西方文学本身给出的可能性已经极其有限了;另一方面,主观上讲,中国的文学累积的自身的经验也已经有一些了,仅就这些也难以为西方汉学家和翻译家识别了。中国为什么不能开辟自己的小说道路?法国当年有它的新小说,中国为什么不能有另一种新小说,不能有汉语的新小说?中国的文学仅参照西方现代小说的经验,永远不会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 汉语的独特性,汉语如此悠久的传统,现代白话何以没有继承中国传统的语言?这都是不实之辞。利用中国古典来贬抑中国当代,这与用西方的绝对标准来贬抑中国如出一辙。 南美的文学受到西方的承认,并不是因其语言文化的独特性,说穿了是马尔克斯、博尔赫斯们都是受的西方现代文学教育,他们都能用西方的语言(西班牙语、法语或英语等)写作。帕慕克虽然用土耳其语,但他的西方语言和文学修养完全融进西方文化。只有中国这些"土包子"作家,半土不洋,他们的文学创作完全超出西方的经验。如此独异的汉语,如此独异的现代白话文学,何以不会有自己的语言艺术呢?何以只能变成另一种语言让外人评判才能获得价值呢? 我以为把今天的中国文学放在60年的当代文学史框架里来看,它可以说是达到了过去未尝有的高度。我知道这样的评价与当下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批评、指责大相径庭。其实从90年代开始,"唱衰"中国当代文学在中国主流的媒体和批评界就一直存在。因为90年代退出批评现场的一批人也认为中国再也没有好的文学。媒体的兴起也提供了一个"围攻"文学的场所,因为媒体觉得骂文学最安全,骂别的很困难也不专业,所以到处是骂文学的。 尽管说,这60年未必是线性发展进步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特点,但这60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并不是一个颓败的结局,而是有一定数量的大作家,一定数量的大作品。评价一个时代的文学,不可能大部分作品都是极其优秀的作品,大部分作品当然只是寻常之作,关键要看它到底有没有几部可称得上是大作品的东西,有没有可以称得上是大作家的家伙。一个时代有几个最好的作家,有几部最好的作品,具体来说,汉语小说有能力处理历史遗产并对当下现实进行批判,有能力以汉语的形式展开叙事,有能力以独特的方式进入乡土中国本真的文化与人性深处,有能力概括深广的小说艺术,这个时代的文学就立起来了。

很简单,首先确定你写的是什么类型的文章:一般征稿函里有题材、字数、配图、排版的要求。如果你写的是小故事,那就投故事会之类的杂志;如果你写的是心灵鸡汤或者感情文,那就投自媒体平台;如果你写的是长篇网文,那就找个网文平台自注册成为作者。邮件的标题栏写上稿件类型+字数+文章标题就可以了,主要看征稿函怎么要求的。征稿信息、投稿邮箱在公众号【文字收购站】找。它是专门服务作者的公众号,最全的征稿信息平台。

你可以现在文学网站发表,注册后申请作者,审核过后就可以发文了。然后可以和网站签约,申请VIP作品,网站会帮你宣传,刊登杂志,拍摄成影视作品都由网站联系

看你想要在什么网站在哪里进行投稿,根据媒体属性写文章就好了,不过现在很多媒体网站发布文章也不是那么严格,我通过推一手就进行过在媒体网站进行软文代发

当代文坛投稿经验分享论文

《走向语言本体的诗歌美学》,《学术月刊》1991年7期《新写实小说的终结》,《文艺评论》1994年1期。《第三代诗歌与后现代主义》,《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1期。《朦胧诗后诗歌的后现代转型》,《天津文学》1993年10期。《九十年代与先锋诗歌的后抒情话语转型》,《当代文坛》1996年4期。《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转型与抒情话语》,《艺术广角》1996年6期。《论初期白话诗的寓言形态及其文化象征意义》,《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2期。《知识分子写作:文化转型年代的思与诗》,《大家》1997年4期。《现代诗学:理论建设与批评实践》,《当代文坛》1997年5期。《〈现代〉杂志的现代性追求与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动向》,《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1期。《严肃时代的自觉:4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对象征主义的反思超越》,《文学评论》1998年2期。《重读〈现代〉杂志兼论现代派的诗学思想》,《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5期。《现代主义四论》,《艺术广角》1998年2期。《先锋的使命与意义》,《诗探索》1998年2期。《论当代散文的文体革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3期。《中西诗学从对立走向融合》,《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5期。《文化转型年代的思与诗》,《艺术广角》2000年4期。《走向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学术界》2000年6期。《现代主义:阐释世界的一种模式》,《艺术广角》2000年5期。《多元文化交汇的动人景观》,《当代电视》2000年9期。《论电视综艺节目的多元文化定位》,《中国电视》2000年11期。《电影文化批评:反思与构想》,《电影艺术》2001年2期。《纯诗的偏至与文艺的启蒙》,《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1期。《二十世纪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文艺研究》2001年2期。《〈现代〉杂志与中国现代都市诗的发生》,《浙江学刊》2001年1期。《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与对策》,《当代电视》 2001年4月号。《一种现代写意电影--论王家卫电影的写意性兼及中国电影的民族化/现代化问题》,《当代电影》2001年3期《电视综艺节目:历史和本体特性》,《中国电视》2001年11期。《论中国电影的全球化、现代化、民族化问题》,《艺术广角》2002年2期。《悖论与选择--全球化语境中华语电影民族化/现代化问题之省思》,《电影艺术》2002年1期,收入《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第一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概念界定、现状危机、特性与对策--电视综艺节目散论》,《电视艺术》,2002年2期。《主体意识、“现代性”反思、记实的“表现”和“抽象”》,《当代电影》,2002年1期。《现代主义:名称、含义和性质》,《学术研究》,2002年2期。《“中间人心态”、“纯诗”立场与“现代价值观念”——论现代派诗人群体的思想特色与文化心态》,《社会科学》2002年7期。《精神皈依、自我超越与语言的自觉 ——谢飞影片《益西卓玛》读解》,《艺术广角》,2002年4期。同时载于《沉静之河:谢飞研究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1月。《主体意识、“现代性”反思、纪实的“表现”与“抽象”》,《当代电影》2002年1期。《现代主义:名称、含义与性质》,《学术研究》2002年1期。《西方现代主义的传入和新文学的期待视野》,《文学评论》丛刊第5卷第1期,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试论艺术学的对象、方法和体系》,《海南师院学报》2002年5期。《高校影视教育:挑战与使命》,《当代电视》2002年10月。《不断重临的起点——论五代后新生代导演的现实境况、精神历程与“电影策”》,收入《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同时载于《多元语境中的新生代电影》(论文集),学林出版社,2003年5月。《“影响的焦虑”之偏离、自我的超越及其限度》,《当代电影》2003年2期。《文化转型中的第六代导演》,《北大讲座》(三),北大出版社,2003年5月。《第六代导演:“现代性”危机与青年身份焦虑》,《艺术广角》2003年2期,转载于《犀锐》(一), 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试论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理论挑战》,《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6期。同时载于《今日中国美术》、北京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电影分级制不仅仅是电影分级制》,《现代艺术》,2003年5月号。《峰回路转 悲喜交集》,《当代电视》,2003年9月号。《永远的哈姆莱特——一类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和思想特色》,《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2期。《世纪之交的文化艺术转型:趋势与表征》,《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5期。同时载于《影视文化前沿》,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论第四代导演与现代性问题》,《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1期。同时载《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中国电影导演系列研究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6月。《“家”的寓言与“铁屋子”的故事》,《北大讲座》(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电影传奇>随感录,《电视研究》,2004年7期。《试论当代艺术研究方法的“文化研究转向”》,《艺术学》第1卷第1辑,学林出版社,2004年。《论第六代电影的青年文化性》,《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3期。

呵呵。 一般在轻风论文网写作的同学,感谢语我们都不予代劳的,写出自己的真感情,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把学习阶段想要说的话大致描述出来,就是篇好的论文致谢。然而,在指导论文写作的工作中,收到很多同学的致谢,说实话,感慨很多,也非常失望。不仅仅是理科生,许多文科专业的同学,写出来的东西也苍白无力,非常不真诚。很多硕士研究生写的东西,看上去也像是入党申请书,应付了事。试想这样的文章在论文评阅的过程中能给别人留下个什么印象? 今天暂且摘录一篇论文致谢,如下:———————————————————————————— 致谢 本课题是在我的导师刘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指导论文写作结构及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刘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谨向刘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以上的这篇论文致谢是我让同学自己写的,写之前说的非常清楚,你比我们更了解你的导师,你的同学,你的生活状况,尽量写些实在的话。 相信看到这篇致谢的同学都会觉得太客套,太文绉绉了。更像是黄艺博博客的文章。 简短的致谢也不能太过简短,今天跟大家分享下如何写作一篇合格的论文致谢,轻风论文网的同学们如是看到这篇文章,最好认认真真的完成我们布置的任务。 致谢的篇幅 一般致谢写半页多的的word就行。上面的只有2句话,未免太过简短。 致谢要写什么? 首先是在学习阶段的工作总结,然后是感谢有哪些老师,哪些同学帮助过你,你在他们的帮助下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和成长。最后希望你们写上自己的父母、亲友。没有别人的帮助,没有你的亲身父母是没有今天的成就的。 论文致谢的用词 用自己的话,不要抄,就是最好的致谢语。 大家都有种感受,如果别人真心跟你谈话,虽然用词不是那么精美,但是能有种很实在的感觉。对,我们的致谢也需要这么写。 分享下自己的致谢文章。同学们大致看下篇幅和用词。(注意:不是范文!) 当这篇论文最后定稿的时候,也就是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的时刻。三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校园里三度花落花开。走过了最初的欣喜与风光,逐渐领悟了责任与前进的方向。三年来,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师长的谆谆教诲,同学的友爱之情,都将伴随着旖旎的校园风光在未来的无数个梦中回放。 关于“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这个选题,一方面源于我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喜爱,而历史曾经是中国小说的重要源头之一,自古就有所谓文史不分家之说。另一方面,悠久的历史与世事的沧桑,使历代中国艺术家拥有了感叹时间、把玩时间的充分必要性和足够可能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所以,中国作家最擅长玩味与抒发历史沧桑感,中国的历史叙事作品也别具意味深长的内涵。无论当代文坛上的作家们如何标榜自己是在走向西方,无法割断的是他们灵魂中与生俱来的民族文化基因。所以,虽然关于新历史小说的研究由来已久,已不是一个热点学术课题,但是我仍然无法抛开对它的热切关注,而选择其他的论题。 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XXX教授倾注了极大的关注,她虽身在国外,但是通过邮件往返,时刻关注着此文写作的进展情况。从论文题目的审定到最初的大纲构架到论文的初具规模,以至最后的修改润饰,无不浸润着她的心血。还有王春荣老师,每一次的当面请教都会带给我深刻的启示,尤其是王老师亲切和蔼的态度,让人如沐春风,每每让我感动不已。此外,赵凌河老师的严格把关,张立群老师的精辟点评,还有谢纳老师、谢中山老师提供的中肯建议,都使我在写作这篇论文的过程中受益匪浅。同时还要感谢在这三年中所有教导过我的老师,如果说站在今天的位置回首三年前的起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些进步、一些成长,这都是与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分不开的。还要感谢所有的同窗,三年来,我们同舟共济,忧喜相伴,所有的关怀与鼓励我将永远铭记。 黄庭坚曾用“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来笑谈文人的清贫。说实话,无论是求学还是治学,首要一点便是要耐得住清贫与寂寞。虽然物质世界的繁华是人本能的渴望,但是灵魂毕竟还是我们可以固守的最后一方净土。遨游在文字的海洋,每每可以让我忘记俗世的烦恼,这是我喜爱文学的初衷。王国维曾言学习有三个境界。到如今,我已体会到了求学路上“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孤独与寂寞。也抱定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信念。惟愿有一天,在蓦然回首之时,看到缪斯女神的微笑。也许前路依然不是坦途,但生命的风帆已经扬起,只要志向不改,信念不衰,相信总有一天能做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索引序列
  • 当代文坛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 当代文坛投稿经验分享
  • 当代财经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 当代文学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 当代文坛投稿经验分享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