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元代文献与文化研究的关系

元代文献与文化研究的关系

发布时间:

元代文献与文化研究的关系

古典文献为古典文学保留材料,古典文学的研究要基于古典文献的材料~要下面的材料,请追加积分

文献学是古典文学研究的基础,古典文学是文献学持续发展的保障

在元代文化体制中,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并存,既行汉法,又有“国俗”(蒙古法),蒙汉二元性是元代文化的基本特征。随着元朝尊儒重学、优待士人政策的实施,元代文士的思想和政治态度发生明显的转变,元代中期已趋于认同元朝的统治。

元代文化 元代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有很高的成就 。 文学艺术 戏曲艺术在元代有很大的发展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这个时代文学的突出成就。13世纪50年代到14世纪初,是元杂剧鼎盛时期。著名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康进之、高文秀等,著名作品有《窦娥冤》、《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汉宫秋》、《李逵负荆》等。14世纪初至60年代,主要作家有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秦简夫等,主要作品有《倩女离魂 》等。其中关、马、郑、白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到元代后期 ,杂剧由盛转衰,南戏则得到了发展,以高则诚的《琵琶记 》成就最高。元代诗词总的说来较平庸,但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被称为元诗四大家。长篇小说兴起于元末。施耐庵和罗贯中分别于元末明初创作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两部长篇章回小说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已发展成熟。绘画、书法的成就较为突出,前期书画家以赵孟?为最著名,后期画家有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称元画四家。元代壁画艺术也很出色,现存山西芮城县永乐宫壁画是极其珍贵的实物。望采纳

元代文献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是

……从学术上当然是紧密关联的,缺少文献学意识就不可能做好古典文学研究……

一群蒙古外族统治了短短98年天天搞侵略哪有闲心记录啊,他们崇尚武力,并不太重视文化。种族压迫比较严重,百姓民不聊生搞文学的当然就少之又少。即便有点功勋历史 明皇帝为稳江山必定抹杀元的一切,毕竟当时在汉人心里外族统治也是一段屈辱。

《金元时期崔府君信仰在华北的传播》,《元代文献与文化研究》第三辑,中华书局2015年3月版 《宋元时期晋东南三嵕山神信仰的兴起与传播》,《山西档案》2015年第1期 《晋东南二仙信仰在唐宋时期的兴起——以碑刻资料为中心》,《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15年第2期全文转载) 《塑造东南亚“本土化”的华人史研究——苏庆华教授<东南亚华人宗教与历史论丛>读后》,《南洋学报》(新加坡南洋学会),2013年(第67卷)《19世纪上半叶马六甲青云亭亭主权威的变革与再造尝试》,《华人研究国际学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13年第2期《由碑铭看1800年前后马六甲华人甲必丹之活动》《汉学研究学刊》(第四辑,马来亚大学中文系),2014年《区域社会史:马来西亚华社历史研究的基础理论——读<拓荒·扎根:武吉巴西永德公冢与地方拓殖史>有感》,《学文》(吉隆坡: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2013年第2期《宋元时期晋东南成汤信仰的传播》,《元代文献与文化论丛》第二辑,中华书局,2013年《美国汉学家傅汉思先生的古诗研究》,《中国韵文学刊》2013年第3期《<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演变研究>读后》,《大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4期《<唐张仁愿神道碑考>补》,《文物春秋》2013年第1期《论南宋士人能够参与地方公益的外在动因》,《宋史研究论丛》(第十四辑)2013。《山西汾阳圣母庙壁画的社会史考察》,《山西档案》,2013年第4期《宋元山西长子崔府君信仰的嬗变》,《山西档案》,2013年第2期《南宋地方桥梁的修建与士人参与》,《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2期《南宋地方官学的修建与士人参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1期《北朝太常(少)卿的迁转及其文学化》,《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12年《中国前工业化时代的背景——宋代农村经济发展程度与原始工业化启动的距离估计试论》,《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1期《汉魏六朝民众建立祠庙的心理动机》,《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3期《东魏北齐冀州刺史系年考》,《兰台世界》2011年11月《南宋士人阶层发育的地域差异》,《宋史研究论丛》(第十二辑),2011年《<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研究>读后》,《中国史研究动态》2010年第1期《我国古代蝗灾社会反应机制定型期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12期《<北齐赵炽墓志>试释》,《文物春秋》2009年第4期《<李德林集>的流传与辑佚》,《兰台世界》2009年9月《籍贯与流动:东魏文士的地理分布》,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宋书>封爵、食邑、户数勘误七则》,《书品》(2008年第三辑),中华书局2008年《石家庄市“城中村”民间信仰现状个案调查研究——以裕华区槐底村为中心》,《安徽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北周麟趾学士的设置、学术活动及意义》,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略论北朝后期秀才选举中的文学因素》,《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北齐卢誉墓志考>献疑》,《文物春秋》 2008年第4期《北齐的文化著述机构——文林馆》,《兰台世界》2006年第12期  《论北齐文士的地理分布——以“待诏文林馆”为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4期《南北朝宗族制度试探》,《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第七届年会暨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孙吴分交州置广州缘由之我见》,《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由一通摩崖造窟碑记看北朝厍狄氏的起源及其早期活动》,《文物春秋》 2001年第1期《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南宋族长的职权》,《邯郸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北魏在南皇族考》,《北朝研究》(第一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

《元典章》是研究元代历史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之一,全部内容都由元代的原始文牍资料组成。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在书中都有具体生动的反映。有关贵族和官僚的特权、封建的身分等级制、对民众的剥削压迫、不平等的民族等级划分等方面的资料十分丰富。社会经济史料主要集中在户部各卷中。地产、土地买卖、租佃等有关土地关系的资料,对研究封建制度十分重要。户计文档提供了关于元代居民结构和居民对国家的封建义务的重要资料。元朝的农业政策和村社制度在书中有清楚的反映。各种差发科敛都有详细的记载。名目繁多的捐税文档,不仅记载课税制度,而且生动地反映了农村副业、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的许多细节。有关钞法、物价和钱债的各条,提供了元代币制、货币流通和高利贷盘剥的具体情况。这些都是价值很高的史料。吏部各卷中收有关于元代官僚制度的大量文档,各类官吏的官职、品级、职责、任免、升转、考核,各种公规,乃至文牍程式,都有系统的资料可查。全书中篇幅最大的是刑部各卷,提供了元代司法制度的详细资料。大量的诉讼文字和判例从多方面反映了元代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动荡的社会生活,尽管元廷镇压和防范,人民的反抗连绵不断;贪赃枉法屡见不鲜,揭示了元朝统治的腐朽;各式各样的犯罪活动,反映出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当时社会心理、风习的特点。这些都对研究元代法制史和社会史极有价值。书中抄引的圣旨和中书省、御史台文件,保存了元朝最高统治集团议决政务的记录,从中可以看出元朝政府决定和处理政务的准则、方法、过程。《元史》和其他史籍中的许多记载能在《元典章》中得到更为详细明确的印证或补充。现存的有关元代社会的各种史料,可以说以《元典章》最为丰富、集中和具体生动。

元代文献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有哪些

通俗的说,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比如文献的版本、年代、作者考证;文学是研究作品的,比如诗歌、赋等等。

《元典章》是研究元代历史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之一,全部内容都由元代的原始文牍资料组成。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在书中都有具体生动的反映。有关贵族和官僚的特权、封建的身分等级制、对民众的剥削压迫、不平等的民族等级划分等方面的资料十分丰富。社会经济史料主要集中在户部各卷中。地产、土地买卖、租佃等有关土地关系的资料,对研究封建制度十分重要。户计文档提供了关于元代居民结构和居民对国家的封建义务的重要资料。元朝的农业政策和村社制度在书中有清楚的反映。各种差发科敛都有详细的记载。名目繁多的捐税文档,不仅记载课税制度,而且生动地反映了农村副业、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的许多细节。有关钞法、物价和钱债的各条,提供了元代币制、货币流通和高利贷盘剥的具体情况。这些都是价值很高的史料。吏部各卷中收有关于元代官僚制度的大量文档,各类官吏的官职、品级、职责、任免、升转、考核,各种公规,乃至文牍程式,都有系统的资料可查。全书中篇幅最大的是刑部各卷,提供了元代司法制度的详细资料。大量的诉讼文字和判例从多方面反映了元代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动荡的社会生活,尽管元廷镇压和防范,人民的反抗连绵不断;贪赃枉法屡见不鲜,揭示了元朝统治的腐朽;各式各样的犯罪活动,反映出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当时社会心理、风习的特点。这些都对研究元代法制史和社会史极有价值。书中抄引的圣旨和中书省、御史台文件,保存了元朝最高统治集团议决政务的记录,从中可以看出元朝政府决定和处理政务的准则、方法、过程。《元史》和其他史籍中的许多记载能在《元典章》中得到更为详细明确的印证或补充。现存的有关元代社会的各种史料,可以说以《元典章》最为丰富、集中和具体生动。

……从学术上当然是紧密关联的,缺少文献学意识就不可能做好古典文学研究……

元代文献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是什么

通俗的说,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比如文献的版本、年代、作者考证;文学是研究作品的,比如诗歌、赋等等。

……从学术上当然是紧密关联的,缺少文献学意识就不可能做好古典文学研究……

词语的演变一. 词语的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答;近代汉语的时间跨度长达千年之久。人们最容易感觉到词语的变化。1.词语在意义变化的同时,其结构和性质也发生了变化。2.词语演变的另一种情况是词语的意义没有改变。但词语的外形却有所改变。此外,词语的历史演变还有一种情况,即相同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词语来表达。所以说,研究近代汉语的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二、什么是模式词语?1.有一定的字数(三个);2.有不变的字(不)3.有固定的组合模式(A不A,其中A多由形容词或动词充当)。4.有固定的意义类型(A不A=A或AA );5.“A不A ”具有能产性,可以造出同样的新词。三.近代汉语偏义复词的特点:1.有些偏正复词可以颠倒字序,如“吉凶“亦可作”凶吉“。2.有些偏正复词的偏义有摆动性,即有时偏义于前字,有时偏义于后字。如“早晚“有时偏义于早,有时偏义于晚。3.有些偏义复词常出现在某些固定格式的习用语中。四.划分词缀和助词,大抵依据下列原则:1.词缀是使用词素,是比词小的单位,助词是词。2.词缀是使用属于词法范围,一般与整个句子没有直接关系,助词的使用则常常会对句子的结构。时态或语气产生影响。五.倒反词语几个特点?答:有两个特点。1.倒反意义比较稳定,有一定的结构形式。2.也是和这类词语的口语基础密切相关的。六.比较法有:1.时间和地域 2。范围和频率 3.沿用和替代 3。整齐和参差5.配套和空缺 6。分工和混用七.词语训释法有:1.排列归纳法。2.比较法。3.因声求义法。八。词的意义有:1,本义,别义,常用义。2。引申义,影响义。一.近代汉语的上下限是:1.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2。自宋元明清至鸦片战争以前,是汉语的近代时期。3。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成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比较合适。三。诸家对近代汉语上下限划分的三点相同的认识:1。大家都同意使用“近代汉语”这个称呼。2。大家都同意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阶段。3。诸家对近代汉语上下限的划分有迟早不一的参差情形。四。认识近代汉语历史范围的两条原则:1。认识主干部分的原则。2。前后阶段可以部分重叠的原则。五。近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相比,有何特点?答:近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的。与古代汉语相比,比近代汉语在词汇,语法,语音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特点。1。从词语的内部结构来看,双音词,多音词的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多种具有固定形式和能产性质的多音词语结构。如“不僧不俗”,“不荤不蔬”等等。此外,还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成语,谚俗语,歇后语,偏义语,隐语,行业语,术语 以及外来语等。这些数量庞力的新词语和词语的新义使近代汉语的词汇面貌焕然一新。2。近代汉语语法也很有特点,如前缀,后缀的使用比较频繁,常见的前缀有“阿”,“兀”等。3。在句法方面,近代汉语里出现了许多新的句型,如(难道。。。。不成?)(连。。。也。。。)等等。4。近代汉语语音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声母方面,如从双唇音(帮系)里分化出唇齿音(非系),韵母方面,如北方话里韵母消失等。从上面举例中,不难看出,近代汉语具有区别于古代汉语的一系列的特色。六。使用近代汉语文献应注意的问题:1。错误 2。夺文,衍文3。错简 4。俗体字,通假字5。句读,标点七。常用的语言调查法有:1。穷尽调查 2。抽样调查四。近代汉语的综合研究可以分为两类1。近代汉语与内部的综合研究2。近代汉语和其他学科的综合研究。一。历史文化在他们发展的过程中对近代汉语有何影响?答:1。由于佛教的广泛的传播,出现了大批佛教徙徒宣讲佛的白话作品。许多佛教词语进入近代汉语,反映了外国文化和中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2。文化的发展不仅是使近代汉语产生的新词语,而且许多词语之所以具有特定意义。3。近代汉语双音词多音词在整个词汇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古代汉语。4。文化的发展不仅催促着词语的发展,而且也对语法的发展不断提出新要求。5。文化因素不仅影响着词法的变化,同样也影响着句法的变化。6。此外,近代汉语句型比前代更加丰富,句中辅助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的音节数量增加,内部结构更加复杂,因而造成更多的长句。7。历史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近代汉语语音的变化。总之,以历史文化为广阔背景来考察近代汉语,我们将获得对历史语言的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认识。二。近代汉语文献反映口语的程度,大抵有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充分反映,如《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等小说,元代杂剧中的宾白部分,许多禅中语录等,基本上是用当时口语写作的。 第二种类型是有所反映,但不基本充分,多半是文白相间,如《三国演义》第三种类型是略有反映,即基本上以文言写作,偶尔使用口语或语句子,如宋代孙光宪所作笔记《北梦琐言》三。近代汉语与其他学科综合研究的例子:1。与文学 2。与版本 3。与宗教4。与心理习惯 5。与民族四。表示动作数量的常见形式有如下两种:1。动词+数词+量词例:师日“今日打着一个也”又打三下2。数词+量词+动词例:好个莽和尚,一下打折了一株树 五。常见的表示概数的形式有如下二种:1。连用数词表示概数例:少也值二三两银子两边影射了三四年2。使用某些表示概数的词:约,可,数,许例:约有三二万人 可行十里,逐即息于道旁

元朝属于游牧民族统治,本身没有记录历史的习惯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度,歧视汉族,汉族与少数民族隔阂严重汉族属于定居民族,文化更为发达,儒生反抗元朝统治,不愿进行记录元朝不重视文化发展,对文化记录不感兴趣  衍生知识点——元朝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庞大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以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蒙古族以其强大的武力,不仅征服了中原及长江以南地区,还将其控制范围扩张至整个西亚地区。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疆域最大的王朝。  元朝的前身为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建立大蒙古国。蒙古先后攻打西夏与金朝,并于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8月攻灭西夏,元太宗六年(1234年)3月攻灭金朝,完全领有华北。在西方,蒙古先后发动三次西征,使蒙古帝国称霸欧亚大陆。  元宪宗九年(1259年)元宪宗蒙哥于征伐宋战争去世后,领有汉地的四弟忽必烈与受漠北蒙古贵族拥护的七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而发生战争,最后于至元元年(1264年)由忽必烈获胜。忽必烈于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这场战争让蒙古四大汗国先后脱离与大汗忽必烈的关系,直到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帝为大汗。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攻灭南宋,统一全中国 ,结束自唐末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  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间是元朝的鼎盛时期,军事上平定西北,但在征伐日本、东南亚诸国却屡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战争战败。元朝中期皇位频繁更迭,政治始终没有上轨道。元顺帝晚期,由于怠于政事、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为了治理泛滥的黄河又加重徭役,最后导致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元末民变。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徐达北伐攻陷大都。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建文四年(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北元亡。

元代文献与文化研究期刊

一生独爱《文史知识》

我国古代文bai献典籍的保存和流传,即du单本的图书、零zhi散的著述,往往容易散失亡佚,而凡是dao编纂或汇刻为一部大书的,则比较容易保存和流传下来。我国古代的许多文献是通过汇入、编入丛书和类书等途径保存下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史书、方志、笔记、别集、杂著、诗赋。文献出现于文字产生之后,当时,记言记事有的刻在龟甲兽骨上,有的刻在铜器上,也有的刻在石头上。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书籍中主要的胚胎形式,主要有“青铜书”和石头书。在纸出现之前。在纸出现之前,文献载体主要有简策、帛书、版牍。纸出现以后,出现了写本纸书与印本纸书。写本纸书的形态主要有三种:(1)卷轴式,东汉至唐通行。(2)经折装(也称梵夹装),即把长卷正反折叠,使之成为方形的书本形式前后用硬纸保护。(3)旋风装,即把长卷折成经折装,再用纸把首末页相连,可以循环翻阅不致失散。印本纸书是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而出现的一种全新质态的书籍形式。雕版印刷术对于书籍形态的更新说来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不但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发行量,更主要地是极大提高了书籍形态的质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印本纸书形态始于唐代中后期,中经宋代的普及与完善,至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我国古代书籍形态的最高水准。

一、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四、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五、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七、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库

论文的参考文献包括:图书、新闻、报纸、期刊、学位论文、会议集要 等!!而期刊 ,只能指学术期刊!!

  • 索引序列
  • 元代文献与文化研究的关系
  • 元代文献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是
  • 元代文献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有哪些
  • 元代文献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是什么
  • 元代文献与文化研究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