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青海师大学报编辑部主任

青海师大学报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

青海师大学报编辑部主任

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以其阵容整齐的师资队伍,完善合理的学科机制,丰富高质的研究成果和珍贵的文物藏品,已成为海内外戏曲学术界公认的戏曲文物与戏曲民俗研究的重要基地。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在从分散的、零星的研究向具有独立的方法论、学术工具、理论方向及研究课题的系统化学科的转变,标志着这一学科的成熟。戏曲文物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前贤已做出了重大贡献,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的出现及其成就,不仅标志着这一学科在戏剧戏曲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预示着它的广阔前景与辉煌未来。 车文明,男,1961年12月生,山西省山阴县人,中共党员(1986)。1978年高中毕业后担任民办教师。1979年入山西省朔县师范学校学习,1981年毕业后回原籍任初中教师。1984年考入山西师大中文系,1988年毕业留校,在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1993-1996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99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师从齐森华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7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1年破格由讲师晋升为教授。2002年10月至2004年11月在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在日本京都大学人间环境研究科研修。现任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山西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拔尖创新人才,333省级人才,“三晋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社会兼职: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戏剧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曹飞,男,1963年出生,山西阳泉人,1985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2009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课程包括:《艺术美学》、《文艺理论》、《戏曲文物考察技术》、《摄影与摄像》。主要从事山西戏曲文化研究,先后参加国家社会科学项目,教育部项目、中法国际交流课题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若干项,出版专著两种,合作出版著作四种,在《戏曲研究》、《中华戏曲》、《民俗曲艺》(台湾)、《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王星荣,1954年生,山西省大宁县太古乡太古村人。1972年12月高中毕业后任中学民办教师,1978年3月入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至临汾蒲剧院从事《蒲剧艺术》杂志编辑工作,曾任副主编、主编,1997年5月获副编审技术职务。1998年10月调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任副教授, 2006年为戏剧戏曲学硕士生导师,2007年获教授技术职务,2011年为戏剧戏曲学博士生导师。先后出版独著专著2部,参与撰写出版专著6部,在《戏曲研究》、《中华戏曲》、《戏剧报》(即《中国戏剧》)、《戏剧电影报》、《戏友》、《蒲剧艺术》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戏剧评论等30余篇。延保全,1964年生,山西省昔阳县人。中共党员。1985年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1988—199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991年7月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戏曲文物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戏曲》 副主编。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戏曲学会理事。著有《李行道孔文卿罗贯中集》校注、《鸣凤记评注》;主编有《平阳宋金元戏曲文物研究》;参加编著有《山西戏曲碑刻辑考》、《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全元曲》校注、《全元曲》点校、《中国曲学大辞典》等。在《文艺研究》、《文物》、《民俗曲艺》(台湾)、《戏曲研究》、《文献》、《中华戏曲》、《民族艺术》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王福才,1950生,山西省浑源县人。1978年于山西师范学院政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调入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中国戏曲学会、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现任戏曲文物研究所教授、副所长,《中华戏曲》编委,戏剧戏曲学硕士生导师。出版著作有《六十种曲评注》之一种《绣襦记评注》(第一作者)、《山西省曲沃县任庄村〈扇鼓神谱〉调查报告》(第二作者),在《文物》、《中华戏曲》、《戏曲研究》《民俗曲艺》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王志峰,女,1994考入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本科学位,1998年考入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攻读硕士。毕业后,留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负责中国戏曲学会会刊《中华戏曲》的编辑和出版工作,2006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入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现为戏曲文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华戏曲》编辑部副主任。范春义,山东省安丘市人。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在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1996年8月至2002年9月在安丘从事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在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跟从徐振贵先生学习戏曲学,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在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习,跟从程章灿先生学习古典文献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到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2010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11年获得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荣誉称号。现为古典文献学方向硕士生导师。 黄竹三,1938年生,广东省开平市人。1961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考取中山大学中国文学史专业研究生,师从王季思教授专攻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戏曲,1965年研究生毕业。长期在山西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1980年任讲师,1986年于山西师范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1990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兼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中华戏曲》主编,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山西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现兼任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顾问、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顾问、《中华戏曲》编委会顾问。1991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获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1999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普通高等师范学校教师奖二等奖。窦楷,男,教授,编审。汉族,1928年2月生。195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任中国戏曲学校教师,教研组组长。山西师大学报编辑部编辑,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顾问,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戏曲》副主编。现任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傩戏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分会理事,山西师大老年科协常务理事,临汾三晋文化研究会顾问,平定县张三谟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冯俊杰,1943年生,黑龙江牡丹江市人。1982年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 ,现任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戏曲》主编。著有《郑光祖集》校注、《琵琶记评注》、编著《山西戏曲碑刻辑考》、主编《六十种曲评注》(与黄竹三先生合作)、《太行神庙与赛社演剧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专著《戏剧与考古》、《平遥纱阁戏人》、《山西神庙剧场考》等。近年在《文艺研究》、《中华戏曲》、《戏剧》、《中国文化报》、台湾《民俗曲艺》和韩国《中国戏曲》等报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 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山西省首届优秀论文二等奖、山西省第四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曾宪梓三等奖、山西省优秀教师奖。 杨太康,1936年生,山西平陆人。196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并留系任教。1972年,系撤销,调山西师大教务处,曾任师资科科长。1980年,开始考察、研究戏曲文物并筹建戏曲文物研究组,1984年戏曲文物研究所成立任副所长至1989年。1987年10至11月,曾至美国田纳西州奥斯丁·彼依大学和麻萨诸塞州的布里奇沃特学院搞中国戏曲文化展一月并作八场讲座,副研究员。从1979年起,在《山西师院学报》《蒲剧艺术》《曲苑》《民俗曲艺》(台湾)等刊物发评论、论文多篇 ,并著有《三晋戏曲文物考》 一书。

《艺术创新是一个复合工程》《文艺研究》2003,2《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3;《后现代的再度凸现》载《问题》第2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3,第11期《文艺学的问题意识与文化的转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第6期《别了,蛋糕上的酥皮——寻找当下审美性、文学性变革问题的答案》《文艺争鸣》2003,第6期;《批判理论的再兴——新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及其理论 》《国外理论动态》2003,第10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3,第12期《文化产业的对位性机制:市场条件下的文化艺术保护》载《中国文化产业评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化力的竞争》《半月谈(内部版)》2003第1期《内容产业的历史性登场》《中国文化报》2003,1,3《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文化报》2003,7,20《文化资源与文化竞争力》《中国文化报》2003,7,26《艺术的策划和策划的艺术——刘令华现象的启示》《中华读书报》《丧钟为谁而鸣——》《河北日报》2003,8,15(11)《东方神韵,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光明日报》2003,8,21(4)《北京奥运会徽:彰显人文奥运的丰富内涵》《人民日报》3003,8,12(14)《文化产业的历史性出场》《社会科学报》2003,11,6(5)《理论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中国文化报》《蜂拥入瓮:消费时代的故事》《新疆经济报》2003,8,9(4)《文化偶像与文化资本》《新疆经济报》2003,7,19(4)《超价值消费》《新疆经济报》2003,8,2(4)《“后”时代的精神万象图》《社会科学报》2003,7,31《消费欲望与消费明星》《中国审计》2003,第14期;《作为创意产业的当代中国电影》《文化偶像与大学生新阅读:金元浦教授访谈录》《中国教育报》 研究报告:经营性与非经营性的区分——谈文化产业与艺术保护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省部级以上内参)论文:《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7万《求是》2002年第20期;又载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文集,2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1;《当代文艺学的文化的转向》7万,上海《社会科学》2002,3;《新华文摘》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刊登,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西方批评:从读者中心论到文化的转向》4万《浙江社会科学》,2002,3;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课堂解码〈大话西游〉》9万,《粤海风》2002,2;《影像时代的摄影文学》,8万,《文艺报》2002,9,1《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2万,载王岳川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视觉新景与文化焦虑》8万,《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8,15;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12期转载《文化研究“现场”的好风景——有关文化研究的对话》4万《中国教育报》2002,10,10;《文艺学的问题意识与文化转向》2万,载《多元对话时代的文艺学建设》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2,12《批评流派:读者反应批评》8万,载《文艺批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版《艺术创新与消费文化》(座谈) 《美术观察》2002,9,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化研究——个案分析》《文艺争鸣》专栏主持2002年1-3期; 《世纪竞争:文化生产力》3万,《中国文化报》2001,3,24;《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1世纪的文化产业》,6万,载《聚焦文化产业》,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开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纪元》7万,《文艺研究》,2001年第4期;《中国经济新增长点:文化产业》,《产经新闻报》,2001,5,7《论诗歌语言的多义共生》韩国《韩华学会会刊》,创刊号,2001,1;《妙在虚实隐显间:文学的表达与反表达》新加坡《新世纪学刊》,2001,9《游移视点、心理意向、被动综合》《名作欣赏》2001年第1期;《文化批评:回应变革时代的召唤》25万,《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5,11;《涛头潮鸣,大化难违》3万,《中国教育报》,2001,4,5;《定义大众文化》25 《中华读书报》2001,7,25《消费神话与现代性道德》2 《中国图书商报》2001,6,7;《在“深描”之前——从〈草根的力量〉到〈现场〉》4《博览群书》2001,第8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经济学》4万, 载《马列文论研究》第13集,2001;《构建文学的现代价值》25万,《中华读书报》2001,7,25,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10转载。《文化入世,迎接产业化发展》,《大众日报》2001,11,16《让美育不在是美的空壳》,《中国教育报》2001,8,16 《携手前行:文化与经济》(韩文)韩国《文化》月刊,2000,9《崇礼与昌德》(韩文)韩国《中央日报》2000,7,18;《新世纪东方文化的再兴》(韩文)韩国《中央日报》2000,8,20;《依依惜别》(韩文)韩国《中央日报》2000,9,16;《论中国古代文学意境空白》韩国中国语文学会2000年度秋季联合学术发表大会论文集,2000,11,4;又见《中国语文论译丛刊》2000秋季卷;《心理填充与艺术通感》韩国《中国学研究》东西思想研究所,2000,12;《现代性研究的当下语境》4万,《文艺研究》,2000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重新审视大众文化》《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文化研究的视野·大众传播与接受》《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文化生产力与文化经济》 1万《学术季刊》 2000年第6期。《文学解释学的历史观与解释学循环》3万,《文学论集》第11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接受美学与中国文学批评》4万,载朱栋霖、陈信元《中国文学新思维》台湾南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纪念昌耀:伶仃的荒原狼》《诗探索》2000年3-4合刊;《狂欢节与跑马场——小议当代休闲文化》等4篇,《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8-12月;《谁出售商品阅听人》6万,《读书》1999年第9期;《问题的问题:对于方法的首要性》6万,《方法》,1998年第8期; 《中国诗学的内在精蕴》5万,加拿大《文化中国》第四卷第12 期,1997年12月,又见《东方丛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英文)8万,意大利《明清研究》1998年第4期;《六洲歌头:当代文化批评的兴起》4万,《博览群书》2002,2;《当代文艺学的文化的转向》7万上海《社会科学》2002,3;《西方批评:从读者中心论到文化的转向》4万《浙江社会科学》,2002,3;《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2万,载王岳川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沃尔夫冈伊瑟尔评传》4万,载《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艺术哲学》第八卷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1;《论当代文化艺术的保护》5万,《文艺研究》,1998年第4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文化经济,铸造新世纪的辉煌》论文 《青年思想家》1999年第2期。《转型时代的经济学家与文学家》论文 《文化月刊》1998年第6期。《打造文化经济的航空母舰》论文 《文化月刊》 1999年第2 期。《阐释的三级视野》3万,《外国美学》第14辑,商务印书馆,1997年;《当代西方读者中心论美学论要》7万,《外国美学》第15辑,商务印书馆,1998年;《当代西方对话主义美学》7万,《外国美学》第17辑,商务印书馆,1999年;《何以保守主义,而且新?》5万,《读书》1996年第5期,又见时代文艺出版社〈知识分子立场〉,《文学阅读中主体思维的分裂与融合》9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第2期;《解释学文艺美学的意义观》2万,《浙江学刊》,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全文转载;《论文学的主体间性》9万,《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又载钱中文主编《文学理论:面向新世纪》,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文学阅读的序次性与本文的非序次性》,1万,《学术论丛》1996年第2期;《当代文学解释学的问题意识与范式观》9万,载上海社会科学杂志社编《使命:走向社会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10 月;《对话主义的历史性出场》25万,《文艺报》,1999年2月4日;《论文学接受度》1万,《河北学刊》,1996年第5期;《论文学的空白与未定性》5万,《金迪》(即《民族文艺报》)1998年第1期;《人文精神与世俗化》1万,(与陶东风对话)《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2期;《关于9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问题》1万,(与陶东风对话)《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第3期;《基于差异的互补——经济学家与文学家》1万,(与陶东风对话)《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中国当代接受批评话语》3万,教育部八五重点课题“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负责人陈剑晖),载陈剑晖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月;《接受反应批评在中国》3万,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负责人陈厚诚),载陈厚诚、王宁主编《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3月;《马克思主义文艺经济学》 陆贵山、周忠厚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欣赏主体论》4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陆贵山、周忠厚主持),载陆贵山、周忠厚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圣经〉的阐释与〈诗经〉的阐释》2万,(与杨慧林对话),《基督教文化学刊》1999年1月;《转型时代的经济学家与文学家》4万,《文化月刊》1998年第6期;《荧屏的威仪》4万,《文化月刊》1998年第10期;《书摘》全文转载;《关注当下中国的文化》4万,《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三源传统的创造性融合重铸》4万,《人文杂志》199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全文转载;《开创新纪元: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与发展研讨会综述》35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蝈蝈的歌声——当代文化艺术的保护》4万,《民主与科学》,1998年第6期;《叩响新世纪文化之门》35万,《瞭望》,2000年第1期;《文化经济:铸造新世纪的辉煌》,4万,〈青年思想家〉,1999年第2期;《文化产业:21世纪的新兴产业》4万,《21世纪》1998年第6期,又载《改革报》1999年2月,《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正在升温的世纪话题:保护文化艺术》,4万,《21世纪》1998年第4期;《消费符号的时代》15万,《中华读书报》,1998年10月;《“对车”、官司与白金法则》25万,〈中华读书报〉,1999年6月30日;《闲话批评》2万,《中华读书报》,1998年5月27 日;《说说文化的市场保护》,2万,《中国艺术报》,1998年9月4日;《抓住机遇,促进文化产业发展》2万,《中国文化报》,1998年8月12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艺术保护》3万,《中国文化报》,1998年2月19 日;《时尚的公式》、《时尚的两难》、《冷战、误读、对话、倾听》等,载《南方周末》1996-1997年;《在悖论中开辟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中国文化报》1995,9,5,获《中国文化报》文化产业征文一等奖;《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的当代发展》《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6期;《人文精神与世俗化》,(与陶东风对话)《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2期;《论我国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4万,《文学评论》,1994年第1期;《意义:文学实现的方式》2万,《文学评论》,1995年第4期;《论文学阅读的三级视野》5万,《文艺研究》,1996年第5期;《坚持与发展、团结与对话、开拓与创新——92全国中外文艺理论学术研讨会述评》,2万,《文学评论》,1993年第1期,又载会议论文集《文学理论:回顾与展望》,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构架、模型、范例:文艺学范式论》1万,载论文集《文学理论:回顾与展望》,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在悖论中开辟道路: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管见》1万,(与陶东风对话)《文论报》,1993年9月16日;《从碎片走向建设:当代审美文化二人谈》1万,(与陶东风对话)〈文艺研究〉1994年第5期;《审美交流的中介:空白与未定性的感性生成机制》1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第4期;《当代文化矛盾与中西交流论纲》1万,《对外文化交流》增刊选载,1994年1月;《对话与交流,当代美学的重要课题》1万,《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6期;《阅读,文学的本体存在》1万,《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4期;《当代文化矛盾与市民通俗文艺》1万,《学术论丛》1994年第1期;《论当代文艺学的语言论转向》1万,《美学与文艺学研究》1994年第2期;又载《学术论丛》1995年第1期;《当代文艺学的历史语境与未来走向》5万,的《文艺争鸣》1993年第4期;《我国当代文艺学的总体指向》4万,《艺术广角》,1993年第2期;《文艺学范式的转换与话语重建》4万,《思想战线》,1994年第4期;《戒除浮躁,踏踏实实进行文艺学建设》2万(钱中文访谈),《文论报》,1993年8月;《后文化现象与知识分子两栖心态》5万,(四人谈),《作家》,1993年第2 期;元浦说文系列:《走向文化的世纪》、《文化保守主义回溯》、《欲望的消费》、《从时兴、时髦到时狂》、《卡里斯马的消散》、《小品的时代》、《荧屏的暴政》、《三级抛离:文学座次的位移》、《媒介文化帝国主义的表征》、《文化明星与文化资本》、《对话主义:在误读中选择》等,总计8万,以上文章均发表于《中国贸易报雅周末》,1996年1-5月;《关于90年代文化论争的对话》(之一、之二、之三)6万,(与陶东风对话),载《为您服务报》1996年5-7月;《思索的踪迹》35万,《南方周末》,2000年2月,又载《桥》杂志,2000年2期;《黄河原土上的当代传奇——评长篇小说〈轮回〉》,3万,《太原日报》1996年1月;90年代出版热点系列:《急版先编:实用工具书的泛滥》(之12);《消费战争:久违了的硝烟》(之15 ),共5万,载《工商时报》1996年6月;《论接受美学产生的历史渊源》(上)1万,《青海师大学报》,1990年第3期;《论接受美学产生的历史渊源》(下)1万,《青海师大学报》,1991年第2期;《作者中心论的衰落》1万,《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第1期;《本文中心论的衰落》1万,《学术论丛》1992年第4期;《阐释多样性的本文动因》8万,《河北学刊》,1989年第4期;《论文学空白的功能意义》1万,《青海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文学阅读——一个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8万,《青海师大学报》,1988年第4期;《论柏格森直觉主义及其美学意义》2万,与周荫祖合著,《青海师大学报》,1987年第4期;《韩愈散文美管窥》7万,《青海师专学报》,1987年第2期;《文学作品中新道德观的建立》,5万,《攀登》1986年第4期;《敏感小议》34万,《雪莲》,1981年第2期,见《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81年第5期。 《文学反应的结构》1万,《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第6期;《本文与读者间的相互作用》1万,1万,《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第6期;《失误与疏漏:从文学语义学到结构主义》1万,《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第6期;《几种文学理论的分类及其检视》1万,《文艺理论研究》,1993年第6期。

青海师大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社长和总编最牛

现任总编:周跃敏,男,1958年7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高级编辑。1982年2月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华日报社工作,先后任新华日报体育记者,扬子晚报文体部副主任、第一新闻部主任、经济新闻部主任,扬子晚报编委兼经济新闻部主任,扬子晚报副总编辑,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2006年6月,任新华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原总编:周正荣同志:1995年7月—2006年6月任总编辑1997年7月—2006年6月任党委书记2001年8月—2006年6月任董事长2006年6月13日卸任。2002年12月,新华日报在整合原有版面的基础上,由10—12版增加到16个版 。这是自1995年以来的第三次改版。这是新华日报自1995年以来第三次改版。

北院田家炳书院5楼

青海师大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主管

现任总编:周跃敏,男,1958年7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高级编辑。1982年2月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华日报社工作,先后任新华日报体育记者,扬子晚报文体部副主任、第一新闻部主任、经济新闻部主任,扬子晚报编委兼经济新闻部主任,扬子晚报副总编辑,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2006年6月,任新华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原总编:周正荣同志:1995年7月—2006年6月任总编辑1997年7月—2006年6月任党委书记2001年8月—2006年6月任董事长2006年6月13日卸任。2002年12月,新华日报在整合原有版面的基础上,由10—12版增加到16个版 。这是自1995年以来的第三次改版。这是新华日报自1995年以来第三次改版。

编辑部部长 官大

没有部长,只有主任或主编

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团体的最高负责人,如××出版社社长。

青海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必须有陈元魁啊!

《青海医学院学报》为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季刊(国内统一刊号CN63--1043/R,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8252),刊物以反映该校及高原医学科研成果,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办刊宗旨。主要栏目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祖国医学、综述、经验体会、个案报道等栏目。《青海医学院学报》曾荣获全国高等医药学报优秀编辑奖,2000年6月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核备案,确认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收录期刊,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本刊向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药卫生系统科研、医疗单位和海外作者征集优秀论文。尤其欢迎国家攻关项目、重点科研项目和重大基金资助课题的有关稿件(本类稿件全免费刊载)。编辑部现有3名具有大学学历的专职编辑人员,还聘有多名兼职副主编和省上有名专家组成高水平的编委会,他们均为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其中部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级专家,保证了学报的学术水平和质量;在办公条件上我们积极谋求主办单位支持,2012年己实现了学报主办部门每年按编辑部实际使用经费足数拨付,有了固定的办公室、资料室,主办单位的微机室、复印室、打字室等公用设施优先供学报使用,学报排印告别了“铅字”,以“激光照排”替代。

【王昌耀】  昌耀先生虽然不是青海人,但是他的大半生都在青海度过,他的很多作品也都是在青海完成的。(ps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昌耀先生的妻子是青海省湟源县的一位藏族女人。)  昌耀先生很有名,就不再介绍了。  详细资料  【王歌行】  王歌行 男1931年3月生。青海省西宁市人。中共党员。编审。毕业于青海师范学校高师部。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历任青海文协创作组组长、《青海文艺》、《青海湖》文学杂志主编、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青海分会副主席、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所长、青海省文联委员等职。全国第三、四次文代会代表。现为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井石】  原名孙胜年,号煮字坊主。 1953年9月出生于青海省湟源县一个叫纳隆的山沟里。1970年毕业于湟源中学(现一中),1973年毕业于青海省卫生学校。197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1年改行做文学刊物编辑和文学创作工作。历任海西州文联副主席、《瀚海潮》文学期刊主编、《青海湖》文学月刊编辑部主任、常务副总编等职。现为青海省文联委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花儿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专职作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青海江河源文化研究会理事、青海省政府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青海昆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01年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著有长篇小说《麻尼台》、《金梦劫》,散文集《花海采风录》(合集),散文随笔<煮字坊笔记1>, <煮字坊笔记2>, 中篇小说集《湟水谣》,<古堡的主人们>等,长篇纪实文学<故乡故事>, 电视连续剧剧本《寻常百姓家》(5集,已录制播出),电影<龙城正月>等。 1991年获庄重文文学奖,2000、2005年、2009年三次获青海省优秀文学奖。    【白渔】  四川富顺人。1958年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数学系。历任青海燃料局地质处技术员,青海煤田132队地质物探技术员及项目负责人,《青海湖》文学诗歌编辑,《三十年诗选》主编,青海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青海省政协常委。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朱奇】  原名朱纪舜。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1950年肄业于湖南省湘乡县第二中学。1950年报考西北军区文化干部招聘团,志愿参军。1957年转业到青海省文联;历任《青海湖》杂志编辑,青海省作家协会专业文学创作员、秘书长、常务副主席、主席、荣誉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委会名誉委员。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春华初集》(合著)、《巨流之源》,散文集《草原秋色》、《雪山温泉》、《到黄河源头去》、《唐蕃古道之旅》、《泰国萍踪》、《高原,我梦中的地方》、《朱奇抒情散文选》、《野牦牛出没的地方》等。组诗《草原》1956年兰州军区文艺评奖中获优秀作品奖;散文《锡铁山抒怀》获青海省庆祝建国35周年优秀作品奖,散文集《高原,我梦中的地方》获青海省庆祝建国40周年优秀作品奖,《朱奇抒情散文选》获青海省庆祝建国45周年优秀作品奖。    【陈士濂】  陈士濂,男,浙江浦江人,中共党员,1939年生,1953年入杭州师范学习,1956年入杭州大学中文系。1959年赴青海,先后在青海广播文工团、民族歌舞剧团、话剧团任二胡演奏员、创作员。1983年调任青海省文联副主席兼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是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青海省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常委。著有长篇小说《樟树王遗事》,小说集《琪美》、《西天的诱惑》,童话集《白唇鹿青青》及影视文学剧本《出门挣钱的人》、《寻常百姓家》,话剧剧本《洛赛日》、《铁桥活佛》等。    【龙仁青】  龙仁青,男,当代青年作家。 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这里也是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的家园)。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详见   【马学功】  青海循化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历任青海人民出版社文艺室编辑,青海省文联《青海湖》文学月刊社诗歌散文组负责人,青海作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家园的颂辞与挽歌》,组诗《撒拉风情》、《默读乡村》等。  _00  【阎瑶莲】  山东德州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进修班。1949年北京华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西安中共中央西北局党校文工室工作,1953年响应号召自愿赴青海省文联工作,创办《青海湖》文学月刊,历任《青海湖》编辑、副主编、主编,编审。省文联党组成员,第二届青海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青海省作家协会第三届顾问,青海省文联第三届荣誉委员,中国新文学学会第三届理事。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话剧剧本《上火线》(合作),散文集《秋声集》,散文《西宁之秋》、《相识在北戴河》、《雪花静悄悄》、《寄自高原的祝福》等。  _00  【小为】  小为,原名李晓伟,陕西咸阳人。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青海军区独立师及武警青海总队战士、班长、连长、营长,宣传处副处长、处长,青海电视台主任、编导。青海文联第三、四届委员,青海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皇脉》,小说集《野性谷》,报告文学集《高墙·电网·女囚》,长篇纪实文学《昆仑殇》长篇文化研究类学术散文《昆仑山:探寻西王母古国》,长篇纪实文学《流放大西北》电视片《走进大地艺术》、《魂归可可西里》等。  _00  【黄明】  黄明,男,六十年代出生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祖籍山东文登。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业余文学创伤,累积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首)。作品曾获首届青海省青年文学奖、中央电视台’99电视诗歌散文全国展播二等奖等。1985年12月至2003年5月在格尔木市文联工作,先后任副主席、主席一职。2003年5月有调入青海省作家协会工作,任副秘书长,《青海作家》执行副主编。现工作单位青海省文联。  【真子】  真子,原名李玉真,出生于重庆市,1968年毕业于建材部重庆建专,为了爱情和理想要求分配到青海高原的柴达木,从此成了西部女人,直至50岁退休定居北京。先后在青海茫崖石棉矿、青海油田工作,曾当过矿工、电影放映员、宣传干事、编辑部主任、文协常务副主席,在地方上兼任敦煌文学创作研究学会常务副主席,《敦煌》杂志常务副主编。1987年2月加入青海作家协会。曾在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鲁迅文学院、青海文学院学习。1980年秋开始创作,主要写西部女性,发表作品近200万字,数十篇作品收入全国各类文集,近期收入花城出版社“西部女作家写西部散文精编”《西部的柔情》中。著有小说集《西部故事》(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散文集《西部柔情》(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年)。  详见   【应宗奎】  应宗奎 男,1933年1月生。笔名:运生。四川省泸州市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青海教育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图书馆长、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中国写作学会二、三届理事、常务理事。青海写作学会会长、名誉会长。青海作家协会会员。现已退休。1987年参加《普通写作学》、《应用写作学》的编写工作。1989年参加《普通写作学教程》的编写工作,担任编委。1989年参加编写《中国写作学大辞典》    【马光星】  马光星 男,1953年11月11日出生于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土族。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1976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汉语文系后留校任教,讲授民间文学课程。1985年调入青海省文联,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现任省文联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4年),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1979年加入),青海省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84年2月加入),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文坛了望》主编,兼任《中国土族》杂志副总编,中国西部文学传播中心客座教授,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现任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职称为文学创作二级。主要作品:《塔尔寺的传说》(合著);《中国各民族宗教神话大词典》;《果洛·朝霞如火》;《青海风俗简志》;《小白兔智斗百兽王》;《土族文学史》;《青海当代文学50年》;(青海作家作品研究、合著;《人神狂欢——黄河上游民间傩》;《西海文探》等在有关报刊杂志上发表文艺评论、民族文化研究论文共50余篇,60多万字。 因在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组织联络等工作中表现突出,于1989年和1991年获文化部、国家民委、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表彰奖励。共撰写民俗、民间文学、评论等论文共40多万字,出版《土族婚礼歌》、《塔尔寺的传说》(合著)、报告文学集《果洛·朝霞如火》(合编)、《土族文学史》等书,《小白兔智斗百兽王》一书获1998年青海省“五个一文化工程”奖。并为《中国各民族宗教神话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撰稿。�    【董生龙】  董生龙,著名作家,笔名钱稹,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青海作家协会主席,兼《青海湖》文学月刊主编、《牧笛》杂志总编辑。著有诗集、小说集、报告文学集、电视剧等7部;作品曾多次获省人民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作品提名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省哲学社会科学奖。诗作被译为英文、塞尔维亚文、罗马尼亚文、藏文、蒙古文出版。陕西乾县人。199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69年参加工作,历任青海省柴达木汽车修理厂工人,中共海西州宣传部科长及副部长、州文联主席及《瀚海潮》杂志主编、州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青海湖》杂志副主编,《牧笛》杂志主编。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柴达木》(配画)、《草原的风,飘去》,小说集《金黄色的光线》,报告文学集《江海风采》等。电视剧剧本《魂归可可西里》获中宣部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提名奖、青海省第二届五个一工程奖,《爱我青海五字歌》获青海省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青海省优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获1996年全省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青海省社会科学课题研究三等奖。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 ~O(∩_∩)O~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刘福顺,男,1978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博士毕业,现留校任教。主要从事海洋工程结构动力分析、设计及防灾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在海洋结构损伤识别、结构模型修正及服役中海洋平台安全评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性的研究成果,先后在《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被SCI检索2篇,EI检索3篇。在863计划项目(海洋平台结构损伤探测与修复加固优化关键技术研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各类水工建筑物的动力分析理论)及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研究项目(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动力特征及动力耦合)等项目中担任主要研究工作。

唐功友 ,1953年2月出生,现任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至2001年,他先后担任了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主任、信息工程中心副主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等职。他还是美国IEEE协会高级会员,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青岛市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青岛市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青岛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变压器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导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和《化工自动化及仪表》杂志编委,第八、九届山东省政协委员,第八届青岛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委员,九三学社青岛市委常委,九三学社中国海洋大学基委主委等。现为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和“Automatica”等国际著名刊物的特约审稿人。唐功友教授治学严谨,为人诚笃,科研工作硕果累累。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子课题以及省级科研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滞大系统的次优控制理论及在海洋结构物控制中的应用”、国家863高技术重大项目“大洋固体矿产资源成矿环境及海底异常条件探测”中的子课题“探测信号采集与处理”项目等。目前他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的逐次逼近方法及其应用”,山东省自然科学重点资金项目和青岛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他获得过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教委(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出版协会“优秀学术专著一等奖”1项,山东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以及中国海洋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多项荣誉。他出版了专著1部,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共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其中有60多篇被SCI和EI收录。

  • 索引序列
  • 青海师大学报编辑部主任
  • 青海师大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青海师大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主管
  • 青海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