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湖北日报编辑部主任

湖北日报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

湖北日报编辑部主任

这里面有。孙方:禅境与书境 作者简介:  孙方 男,汉族,江苏铜山人,1924年10月生。早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1947年又入华北联合大学学习,历任《江汉日报》《湖北日报》记者、编辑部主任等职,1983年任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自幼喜爱书法。擅长行草,所作质朴遒劲,流畅自然。佛教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南北朝时,菩提达摩东来,传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宗。至六祖惠能,于黄梅东山寺承受衣钵,说法三十七年,开创了顿悟禅宗,使佛教与中土儒、道等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划时代的中国禅文化,使禅宗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波及海内外,影响深远。 书法艺术,为独特的中华文化传统艺术,深受禅宗影响。许多高僧皆为著名书法家。唐代怀素、清代八大山人、近代弘一法师等。许多书写佛经的碑帖如《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等都成为学书临摹的范本。 书法历史,唐尚法,宋尚意。由尚法到尚意,无疑受到禅文化尚心的影响。意者,心愿也。禅宗“以心印心”、“直指人心”、“明心见性”、渐悟与顿悟等思想,对书法艺术是有深刻影响的。 书法宋尚意的领军人物东坡居士苏轼就深受禅文化的影响,他家中设有禅室,室内设禅榻,以作参禅之用。他与一些高僧过往甚密。他去扬州时,经常过江到金山寺拜访佛印禅师,曾作一首赞佛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自认甚好,派人过江送佛印禅师,佛印禅师看后提笔在上面写了“放屁”二字,交来人带回。苏东坡看后很不高兴,马上乘船过江找佛印禅师辩论。佛印禅师看到苏东坡气冲冲的样子,微笑说:“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被打过江来了!”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苏东坡禅修虽未至悟境,但却深受禅的影响,在他的书艺与书论上都有所体现。他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在书法艺术上追求平淡、直率、天真、自然,出于本心本意。 宋以后许多书画家都受到禅文化的熏陶,以禅心作书画,以书画抒发禅心,把书画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书中有禅,画中有禅,已经把禅宗之“心”、“性”融入书画。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受禅文化影响尤深,他把自己的画室称为画禅室。按禅宗的顿悟、渐悟分南北宗,把书画也分为南北宗。在书法创作中要“见我”要“自居法眼”。把书法艺术分为作意书法和率意书法,把展现自性本相为书画艺术的最高理想目标。在学习提高书法艺术中深入地论述了三种境界,一是“初若印泥”;二是“中若印水”;三是“终若印空”。董其昌在书法艺术上追求的是个“淡”字,于自由心境中创造出淡意书法。董其昌把禅意融入书法,把渐修与顿悟作为书法由基本技法的修炼到出神入化、心手两忘的“顿悟”境界。日本书家渡边寒鸥赞董其昌诗:“蝉蜕山阴技入神,纵横逸宕自天真,画禅室里董玄宰,千古艺林顿悟人。” 禅学即心学,悟见本心本性。禅学融入书学,创造禅意书法、心意书法。六祖惠能于黄梅东山寺方丈室聆听五祖为其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见其心”时言下大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无所住,在书法书写中要保持清净之心,不住善恶,不住是非,不受追名逐利,哗众取宠等妄念干扰,在书写中顺其自然,不矫揉造作,不着意安排,不忸怩作态,不随世俗。随心所欲,了无滞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而见其心,即明心见性之心。书法艺术提高的过程,也就是“明心见性”的过程。参禅有三关,禅意书法提高亦有三境,逐步达到三个境界: 一是有心境,即董其昌所说印泥境,“鸿爪雪泥”,踏踏实实学书临帖。碑帖是自古以来公认的书法珍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临帖就是化我为古,博采前人之所长,提高书法中民族审美的共性。学会用笔用墨章法布局,掌握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意在笔前,笔居心后,精心书写。有心境是写好书法的基础,不可逾越。 二是随心境,即董其昌所说印水境,行云流水。“随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苏东坡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在有心境的基础上化古为我,随意挥洒,抒发感情,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只有随意挥洒,才能充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审美意识中的个性,在随心境中,经意与随意、作意与率意、有意与无意,相辅相融。既体现民族审美的共性,又显示书家审美的个性,逐步形成个人的书法风格。米芾四十岁前为集古字阶段,四十岁以后方能博采众长,化古为我,自成一家。正如王文治赞米芾诗中所说:“一扫二王非妄语,只应酿蜜不留花。” 三是无心境,即董其昌所说印空境,无意于佳而佳,无心插柳柳成荫,此乃书法之最高境界。充分抒发心灵,见到自性。唐戴叔伦作歌赞怀素作书:“弛毫骤墨剧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有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问他为什么写得这样好,怀素说他也不知道。这不是无心之作吗!此处之无心实乃本心本性之心。无中有有,有中存无,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此处之无心,实是书法家在书法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学问的积累,文化艺术的修养以及对形形色色的大自然的、社会的、人体的美的感受,积淀在内心潜意识中,通过书写笔墨自由自在的变化反映出来。无心之心即“应无所住而见其心”之心,“明心见性”之心。故“书也者,心学也”。“文须数言方解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所谓书如其人。 书法艺术之三个境界,也有一个由渐修到顿悟的过程。草圣张旭观公孙大娘剑器舞,听吹鼓手奏乐进而领悟书法的韵律、节奏,草书大进。黄庭坚在峡江见舟人逆水行舟,长桨拨水而悟,创长枪大戟放射性书体。这样的事例很多。故书法也是要悟的。书境与禅境同样有渐修到顿悟的过程。孙方:禅境与书境

蔡华东 1957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主任记者。1982年1月到湖北日报社从事记者工作。1988年任孝感记者站负责人,1989年任咸宁记者站站长,1992年任《楚天周末》副总编辑,1993年起任湖北日报社政宣科教部副主任。湖北省社会学会会员。策划、编辑的新闻报道"Kent广告冲击波"系列获湖北新闻奖三等奖,《检察官叶子新以身殉职》获湖北新闻奖一等奖、全国法制好新闻一等奖,《"小熊猫"见到妈妈啦》获湖北好新闻二等奖。有《试论当今中国报纸大走势》、《沦专栏专版策划》、《车匪路霸犯罪研究》等20余篇论文在理论刊物刊发。一位总编辑的“报人责任” 记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蔡华东湖北传媒网通讯(实习记者韩建超、陈俊蕾)有这样一位报人,从农民到记者,又从记者做到编辑、总编辑;  他先后编辑出版过个人采写作品选《国门倚天剑》、新闻文论选《社会新闻与报业》、编辑作品选《深山里,好一户英雄人家》、作品集《巍巍青山护长城》;  他曾先后荣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三届“湖北新闻名人”奖;  他还获得第六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享受国务院津贴。  在自己的报业生涯中,他把名利看得淡如烟云,却把“责任”二字看得重如泰山,“铁肩担道义”对他而言是实至名归。  他,就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高级记者蔡华东。  他认定读者是办好报纸的不竭动力  提起蔡华东,不可不提及他在《楚天都市报》担任总编辑时的辉煌。  正是在他的带领下,2004年《楚天都市报》由原来的几十万份,发展到130多万份,发行量排到了世界37位。他的经历,可以说是一个都市报人的缩影。  2002年蔡华东接手《楚天都市报》总编辑以后,就认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关键,报纸的生命力应该在人民群众之中。“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就是群众,大家不订你的报纸,你的报纸就失去了生存的可能。”蔡总说,“所以,坚持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就要全心全意依靠市民办报。”正如1843年马克思在主编《莱茵报》时提出的: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在决定报纸命运的生死牌中,人民群众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你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主管部门就会扶持你、支持你;你拥有众多的读者,广告商会对你青眼有加;你的编辑记者真正能够贴近群众深入群众,你就能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极大的智慧和力量。  “谁是报纸的上帝,谁能给报纸带来不竭的动力?”用蔡总的话说:“你真心为群众,群众就会帮你办报。团结就是力量,和十几亿群众一起,怎么会办不好一份报纸呢?”  主办《楚天都市报》期间,蔡总专门开辟了“新闻评论”、“读者来信来电”等栏目,接受上至省委书记下到平民百姓各个阶层人群的监督和建议。楚报在每年一次大的改进之前,都有一个大型读者意见调查;每周一次业务例会,都会通报读者关于对报纸的意见;内部评报栏、报纸上的“读者·作者·编者”专栏,都不断传递着读者的声音。因为蔡总至始至终坚信:“只要心中有党和人民群众,就可以漫漫求索路无悔,俯仰无愧天地间。”  梁启超认为报纸的作用在于“开启民智”。对此,蔡华东深表赞同,他觉得“开启民智”是传媒人的职责和历史使命。在担任《楚天都市报》总编辑的日子里,他一直将“真实准确”视作报纸的生命,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增强先进文化对受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媒体“传承文化”的重要功能,以提升民众的素质为己任。  在品牌塑造的道路上,《楚天都市报》以丰富厚重的文化含量,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政治责任感,以及文化上的道德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注、支持,也能得到读者的理解与认同。  走过风雨崎岖,尝遍辛酸苦辣,才能见雨后彩虹。在责任之心的驱使下,蔡华东一直在为楚报的发展壮大而努力着、付出着,从而使《楚天都市报》在中国各大报业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当广大读者和业内同行们赞扬他是“报业奇才”时,他说:“《楚天都市报》的辉煌是楚报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传播先进文化是媒体人应尽的责任,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  他心目中的“报人责任”内涵丰富  2005年,他从《楚天都市报》回到湖北日报做副社长、高级记者。职务变了,但他始终将“报人的责任”放在心头。在采访过程中,他也一直在强调新闻人的使命与责任。  他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牢记使命,不忘责任。真正的新闻人要勇于承担起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文化责任和经济责任。  牢记政治责任:在采、编、报、播等阶段都按政治准则、政治纪律办事,就能自觉的地抵制一切噪音、杂音,全力服务于党的工作重心,服务于政府和人民。  牢记社会责任:才能做到“与社会同行,与人民同在”。“新闻工作者有别于商人、有别于农民,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传声筒,因此心中必须牢记党的责任、党的使命。”新闻工作者要努力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当好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当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  第三个要牢记的责任是文化责任:办报纸和做工人做农民不一样,它有一种文化的传承,具有文化传输的功能。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将来都会被积累下来,先进文化有超越前人的积累;有对错误或落后的批判;有新的个性的创造;也能经得起实践检验,在积累的过程中创新文化。  第四个要牢记的责任就是经济责任:党报集团也是我们党的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完全靠国家拨钱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所以要自己肩负起经济责任,不断做大做强传媒集团。“如果我们能够牢记使命,肩负起这四种责任,其他的工作也就好安排了。”  现在,作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他更多的是从全局的高度来考虑整个传媒集团的发展。新闻媒体肩负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主旋律的重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报集团必须以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先进的文化为己任,强化党报的权威,坚持‘三贴近’原则(“三贴近”就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执政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全局服务。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三贴近”原则,是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从事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也是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并牢固占领舆论阵地的法宝。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承担起他的历史责任。  蔡华东对目前少数媒体为了追求“眼球经济”,走入了“新闻娱乐化”误区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有些人甚至捏造虚假新闻,而将责任抛到了九霄云外。针对新闻界频发的一个又一个“新闻”,如北京“纸箱馅的肉包子”、江西“恶毒后妈摧残小女孩”,他写出了《初论新闻思维批判与创新》,提出要创新和改善我们的新闻思维,把握向度、恪守信度、尊重、力求高度、追求深度,让那些反社会反主流的、不可新的、媚俗的、低级趣味的、肤浅草率不负责任的、滥竽充数的“新闻”在责任媒体上无处容身。记者是“社会之公人”,媒体是“社会之公器”,新闻人不可忘记自己光荣的使命和历史责任。  陆游说“功夫在诗外”。新闻之外的功夫在哪里? 蔡总认为,政治和文化是新闻的两个最大的外功。对一个记者来说,政治责任是让你不小、不私,高瞻远瞩,光明磊落;文化责任是让你不浅、不俗,学养深厚,敏锐从容。  “责任造就公信力。谁有责任心责任感,谁就会成为一流的传媒集团。”他这样说道。  他是个好记者,更是个优秀编辑  “我不是一个优秀的记者,但可能是一个优秀的编辑。”在蔡华东的编辑作品选《深山里,好一户英雄人家》的前言中,他这样写道。  不过,据湖北日报一位资深记者说,蔡华东一进入湖北日报就显露出他的记者才气。“他七十年代末采写的一篇关于‘兵妈妈’的长篇报道就曾深深打动读者,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那位老记者说:“只是后来工作需要他做编辑、总编辑,他就把才智倾注在编辑方面,一心为他人‘作嫁衣’了。”  翻看他编辑的作品,你会发现他编辑的文章,力求客观公正,果然是如别人评价的那样以“特殊的功底传达出特殊的意义”,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与他合作多年的同事张晓峰评价他:“蔡华东是原《楚天都市报》的掌舵人,各方面新闻功底都很深厚,尤其是在新闻编辑方面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能把一篇很平淡的消息弄得很精彩。”也许,他的神奇,就在于他的责任感、使命感。他说作为新闻人,一要有专业精神,二要有职业精神,不能为了钱与权出卖自己的良心。  当然,他的神奇与他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正如他书中所写,“‘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居上,不能张狂;处下,则更要有宽阔的胸襟、远大的目光和艰辛的劳动,不然就容易埋没自己。自己不做超出常规的努力,何来突破常规的成功?”  对于荣誉,他淡然一笑  1957年1月,蔡华东出生在湖北仙桃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农村当了十年农民,经历了许多风雨。后来恢复高考,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1982年毕业后走进了湖北日报社,先后任记者、记者站站长、《楚天周末》副总编辑、政宣科教部副主任、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楚天都市报》总编辑、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期刊中心总监、党委委员。曾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三届“湖北新闻名人”、第六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编著出版有个人采写作品选《国门倚天剑》、新闻文论选《社会·新闻与报业》、编辑作品选《深山里,好一户英雄人家》、作品集《巍巍青山护长城》。他参与策划、采写、编辑的系列报道《荣辱观的生活解读》荣获2007年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由于他工作出众,成绩卓著,被人誉为“伟大的新闻学者”、“报业奇才”。  对于这些丰富的经历与耀眼荣誉,蔡华东只是淡然一笑,不愿多谈。“这些都已经是过去了,荣誉只是附属物,你做得越多,回报的可能就会越多。”他的低调,如富矿藏于地底;他的语言,在他的报纸里。他更愿意将自己的思想转化成文字,以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影响他人,影响社会。

湖北日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我们的标准太高了!堪称文明先进的典范!让世界人民都来看看,都来学习!

蔡华东 1957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主任记者。1982年1月到湖北日报社从事记者工作。1988年任孝感记者站负责人,1989年任咸宁记者站站长,1992年任《楚天周末》副总编辑,1993年起任湖北日报社政宣科教部副主任。湖北省社会学会会员。策划、编辑的新闻报道"Kent广告冲击波"系列获湖北新闻奖三等奖,《检察官叶子新以身殉职》获湖北新闻奖一等奖、全国法制好新闻一等奖,《"小熊猫"见到妈妈啦》获湖北好新闻二等奖。有《试论当今中国报纸大走势》、《沦专栏专版策划》、《车匪路霸犯罪研究》等20余篇论文在理论刊物刊发。一位总编辑的“报人责任” 记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蔡华东湖北传媒网通讯(实习记者韩建超、陈俊蕾)有这样一位报人,从农民到记者,又从记者做到编辑、总编辑;  他先后编辑出版过个人采写作品选《国门倚天剑》、新闻文论选《社会新闻与报业》、编辑作品选《深山里,好一户英雄人家》、作品集《巍巍青山护长城》;  他曾先后荣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三届“湖北新闻名人”奖;  他还获得第六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享受国务院津贴。  在自己的报业生涯中,他把名利看得淡如烟云,却把“责任”二字看得重如泰山,“铁肩担道义”对他而言是实至名归。  他,就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高级记者蔡华东。  他认定读者是办好报纸的不竭动力  提起蔡华东,不可不提及他在《楚天都市报》担任总编辑时的辉煌。  正是在他的带领下,2004年《楚天都市报》由原来的几十万份,发展到130多万份,发行量排到了世界37位。他的经历,可以说是一个都市报人的缩影。  2002年蔡华东接手《楚天都市报》总编辑以后,就认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关键,报纸的生命力应该在人民群众之中。“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就是群众,大家不订你的报纸,你的报纸就失去了生存的可能。”蔡总说,“所以,坚持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就要全心全意依靠市民办报。”正如1843年马克思在主编《莱茵报》时提出的: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在决定报纸命运的生死牌中,人民群众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你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主管部门就会扶持你、支持你;你拥有众多的读者,广告商会对你青眼有加;你的编辑记者真正能够贴近群众深入群众,你就能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极大的智慧和力量。  “谁是报纸的上帝,谁能给报纸带来不竭的动力?”用蔡总的话说:“你真心为群众,群众就会帮你办报。团结就是力量,和十几亿群众一起,怎么会办不好一份报纸呢?”  主办《楚天都市报》期间,蔡总专门开辟了“新闻评论”、“读者来信来电”等栏目,接受上至省委书记下到平民百姓各个阶层人群的监督和建议。楚报在每年一次大的改进之前,都有一个大型读者意见调查;每周一次业务例会,都会通报读者关于对报纸的意见;内部评报栏、报纸上的“读者·作者·编者”专栏,都不断传递着读者的声音。因为蔡总至始至终坚信:“只要心中有党和人民群众,就可以漫漫求索路无悔,俯仰无愧天地间。”  梁启超认为报纸的作用在于“开启民智”。对此,蔡华东深表赞同,他觉得“开启民智”是传媒人的职责和历史使命。在担任《楚天都市报》总编辑的日子里,他一直将“真实准确”视作报纸的生命,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增强先进文化对受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媒体“传承文化”的重要功能,以提升民众的素质为己任。  在品牌塑造的道路上,《楚天都市报》以丰富厚重的文化含量,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政治责任感,以及文化上的道德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注、支持,也能得到读者的理解与认同。  走过风雨崎岖,尝遍辛酸苦辣,才能见雨后彩虹。在责任之心的驱使下,蔡华东一直在为楚报的发展壮大而努力着、付出着,从而使《楚天都市报》在中国各大报业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当广大读者和业内同行们赞扬他是“报业奇才”时,他说:“《楚天都市报》的辉煌是楚报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传播先进文化是媒体人应尽的责任,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  他心目中的“报人责任”内涵丰富  2005年,他从《楚天都市报》回到湖北日报做副社长、高级记者。职务变了,但他始终将“报人的责任”放在心头。在采访过程中,他也一直在强调新闻人的使命与责任。  他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牢记使命,不忘责任。真正的新闻人要勇于承担起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文化责任和经济责任。  牢记政治责任:在采、编、报、播等阶段都按政治准则、政治纪律办事,就能自觉的地抵制一切噪音、杂音,全力服务于党的工作重心,服务于政府和人民。  牢记社会责任:才能做到“与社会同行,与人民同在”。“新闻工作者有别于商人、有别于农民,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传声筒,因此心中必须牢记党的责任、党的使命。”新闻工作者要努力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当好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当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  第三个要牢记的责任是文化责任:办报纸和做工人做农民不一样,它有一种文化的传承,具有文化传输的功能。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将来都会被积累下来,先进文化有超越前人的积累;有对错误或落后的批判;有新的个性的创造;也能经得起实践检验,在积累的过程中创新文化。  第四个要牢记的责任就是经济责任:党报集团也是我们党的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完全靠国家拨钱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所以要自己肩负起经济责任,不断做大做强传媒集团。“如果我们能够牢记使命,肩负起这四种责任,其他的工作也就好安排了。”  现在,作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他更多的是从全局的高度来考虑整个传媒集团的发展。新闻媒体肩负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主旋律的重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报集团必须以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先进的文化为己任,强化党报的权威,坚持‘三贴近’原则(“三贴近”就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执政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全局服务。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三贴近”原则,是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从事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也是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并牢固占领舆论阵地的法宝。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承担起他的历史责任。  蔡华东对目前少数媒体为了追求“眼球经济”,走入了“新闻娱乐化”误区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有些人甚至捏造虚假新闻,而将责任抛到了九霄云外。针对新闻界频发的一个又一个“新闻”,如北京“纸箱馅的肉包子”、江西“恶毒后妈摧残小女孩”,他写出了《初论新闻思维批判与创新》,提出要创新和改善我们的新闻思维,把握向度、恪守信度、尊重、力求高度、追求深度,让那些反社会反主流的、不可新的、媚俗的、低级趣味的、肤浅草率不负责任的、滥竽充数的“新闻”在责任媒体上无处容身。记者是“社会之公人”,媒体是“社会之公器”,新闻人不可忘记自己光荣的使命和历史责任。  陆游说“功夫在诗外”。新闻之外的功夫在哪里? 蔡总认为,政治和文化是新闻的两个最大的外功。对一个记者来说,政治责任是让你不小、不私,高瞻远瞩,光明磊落;文化责任是让你不浅、不俗,学养深厚,敏锐从容。  “责任造就公信力。谁有责任心责任感,谁就会成为一流的传媒集团。”他这样说道。  他是个好记者,更是个优秀编辑  “我不是一个优秀的记者,但可能是一个优秀的编辑。”在蔡华东的编辑作品选《深山里,好一户英雄人家》的前言中,他这样写道。  不过,据湖北日报一位资深记者说,蔡华东一进入湖北日报就显露出他的记者才气。“他七十年代末采写的一篇关于‘兵妈妈’的长篇报道就曾深深打动读者,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那位老记者说:“只是后来工作需要他做编辑、总编辑,他就把才智倾注在编辑方面,一心为他人‘作嫁衣’了。”  翻看他编辑的作品,你会发现他编辑的文章,力求客观公正,果然是如别人评价的那样以“特殊的功底传达出特殊的意义”,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与他合作多年的同事张晓峰评价他:“蔡华东是原《楚天都市报》的掌舵人,各方面新闻功底都很深厚,尤其是在新闻编辑方面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能把一篇很平淡的消息弄得很精彩。”也许,他的神奇,就在于他的责任感、使命感。他说作为新闻人,一要有专业精神,二要有职业精神,不能为了钱与权出卖自己的良心。  当然,他的神奇与他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正如他书中所写,“‘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居上,不能张狂;处下,则更要有宽阔的胸襟、远大的目光和艰辛的劳动,不然就容易埋没自己。自己不做超出常规的努力,何来突破常规的成功?”  对于荣誉,他淡然一笑  1957年1月,蔡华东出生在湖北仙桃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农村当了十年农民,经历了许多风雨。后来恢复高考,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1982年毕业后走进了湖北日报社,先后任记者、记者站站长、《楚天周末》副总编辑、政宣科教部副主任、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楚天都市报》总编辑、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期刊中心总监、党委委员。曾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三届“湖北新闻名人”、第六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编著出版有个人采写作品选《国门倚天剑》、新闻文论选《社会·新闻与报业》、编辑作品选《深山里,好一户英雄人家》、作品集《巍巍青山护长城》。他参与策划、采写、编辑的系列报道《荣辱观的生活解读》荣获2007年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由于他工作出众,成绩卓著,被人誉为“伟大的新闻学者”、“报业奇才”。  对于这些丰富的经历与耀眼荣誉,蔡华东只是淡然一笑,不愿多谈。“这些都已经是过去了,荣誉只是附属物,你做得越多,回报的可能就会越多。”他的低调,如富矿藏于地底;他的语言,在他的报纸里。他更愿意将自己的思想转化成文字,以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影响他人,影响社会。

河北日报编辑部主任

艺术简历刘流,国家二级演员,著名笑星,现任黑龙江卫视强档栏目《开心擂台》主持人兼制片人。刘流,从事表演艺术事业多年。创作并参与表演了许多优秀的相声,小品及影视剧,主要艺术成就如下:1984年黑龙江省“祖国颂”相声评比一等奖1986年黑龙江省相声大奖赛获表演一等奖(作品:能量问题)1998年参加在大连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星海杯”相声大奖赛获优秀表演奖(作品:影子)1989年黑龙江第四届相声大奖赛获唯一逗眼一等奖199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铜陵杯’全国相声大赛中荣获表演最高荣誉奖(作品:气迷心)1992年获中国曲艺家协会,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办“日照杯”全国二十佳笑星金奖称号同年作品“气迷心”参加中央电视台正月正电视文艺晚会1993年中国首届相声节上获表演“金玫瑰”大奖(作品:管子斗富)1994年在南京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举办的“九四新星”评比中荣获唯一相声新星奖1995年主演了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喜剧片(主仆历险记)同年参与创作并演了十二集电视系列剧(没有女人不是家)1997年同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唐杰忠合作在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上表演了相声(扭秧歌),同年参加了9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相声(送福)1998年再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及9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同年主演了十集电视连续剧《小师傅大徒弟》1999年与曾志伟、肥肥、潘长江、李琦等人合作在9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小品《减肥变秦曲》,同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正月正相声小品晚会及公安部99庆新春节联欢晚会主演了目前正在中央电视台和浙江卫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西湖女儿家》

1969——1974 河北省元氏县武装部战士。1974——1977 河北省元氏县委宣传部干事。1977——1984 河北日报社编辑部编辑、记者。1984——1986 河北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兼机关党委委员。1986——1987 河北省委办公厅综合二处副处长。1987——1989 河北省委办公厅综合二处正处级干事、处长。1989——1992 河北省平山县委副书记、县长。1992——1994 河北省平山县委书记。1994——1995 河北省石家庄市委常委、平山县委书记。1995——1997 河北省邯郸市委副书记。12——03 河北省邯郸市委副书记、代市长。03——08 河北省邯郸市委副书记、市长。08——2000 04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委副书记、市长,04——06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委书记、市长。06——04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委书记。04——10 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2004年10月,因韩桂芝案“涉及问题严重,已不适于担任领导职务”“,被中央免职。12——07 中共黑龙江省委副秘书长、省哈大齐领导小组副组长。07——黑龙江省副省级领导、省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现任黑龙江省政府党组成员

06——09,平山县王陈庄中学民办教师;09——09,河北师范学院政教系政教专业学习;09——04,河北日报社编辑;04——11,河北省委组织部办公室干事(02—01张北县公会镇挂职锻炼);11——02,河北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科员;02——02,河北省委组织部办公室副处级调研员;02——04,河北省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04——03,河北省委组织部办公室正处级调研员;03——12,河北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12——07,张家口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08—12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07——03,张家口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09—01中央党校培训部学习);03——04,张家口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04——01,张家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01——,张家口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2008年3月29日,在张家口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曹英忠当选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11年1月31日,张家口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接受曹英忠请求辞去张家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职务。 省纪委委员,省第六次、第七次党代会代表,省十一届人大代表 。

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1997年9月至2000年6月师从胡大浚、尹占华先生于西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6月师从詹福瑞、刘崇德先生于河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师从蒋寅先生从事博士后项目研究,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博士后证书,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北京大学师从杜晓勤先生作访问学者。1989年起先后在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等大学和科研机构学习食品工程、经济管理、法学、中文等专业。2004年晋升副研究员,2005年起担任硕士生导师,2007年晋升研究员,2009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2013年晋升三级教授。通过大学英语六级(CET-6),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和责任编辑资格证书。2005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2010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迄今已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人,博士研究生3人。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曾先后任兰州市食品工业研究所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甘肃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办公厅科员,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调研室主任科员、副调研员,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钦州市三娘湾旅游管理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钦州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湖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琴园学者”特聘教授等职。系中国孟浩然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韩愈研究会理事、中国柳宗元研究会理事、广西思维科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湖北省李白研究会理事。曾兼任广西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05-2011)、广西师范学院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05-2009)、西华师范大学兼职教授(2006-2007)。

男,1962年生,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人,民进十堰市委委员、十届政协湖北省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现任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1986年9月至1987年6月在武汉大学写作助教班进修;1989年9月至1990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古典文学助教班进修研究生课程;1995年9月至1998年5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潘世东教授系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科联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研究所副所长、全国高职高专自然科学学报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高校学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科院未来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湖北省社科联武当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水浒争鸣丛刊》编委等。潘世东教授长期从事古代文学、先秦散文研究、美学、中国传统文化等学科的研究与教学,所担任的古代文学课被评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质课程”。

1952年6月26日出生于应山办事处前河村。1968年应山一中毕业后,回前河小学教书。1971年1月入湖北实验师范读书,毕业后留校附属学校任美术教师。1974年9月进入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9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美学院研究班。80年代初开始从事文艺学和美学研究,并分别受业于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黄药眠先生和蔡仪先生。1982年9月在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任主编助理。1988年考入山东大学文艺学·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受教于著名美学家周来祥先生。1991年7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执教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1991年12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4月至1997年3月在日本中央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在日本国学院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现主要从事艺术美学、东方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挖掘民族文化美学意蕴。

湖北日报编辑部

《新闻前哨》创刊于1988年,由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湖北省新闻学会、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新闻刊物。月刊,国内统一刊号:42-1263/G2,国际标准刊号:1003-2827。本刊研究当代新闻理论,探讨新闻传播规律,传播新闻改革信息,反映新闻战线动态,介绍新闻业务知识,展望新闻发展趋势。本刊主要研究当代新闻理论,探讨新闻传播规律,传播新闻改革信息,反映新闻战线动态,介绍新闻业务知识,展望新闻发展趋势等。编辑部投稿邮箱是详细的还是咨询下吧

看你找什么部门,有白班夜班

投稿邮箱: 该杂志可以评职称用,稿费需要看你字数,版面而定!是湖北新闻出版社主板的!

  • 索引序列
  • 湖北日报编辑部主任
  • 湖北日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河北日报编辑部主任
  • 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 湖北日报编辑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