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农业部杂志有哪些专家团队

农业部杂志有哪些专家团队

发布时间:

农业部杂志有哪些专家团队

袁学志,男,四川省南部县人,1957年11月生,中共党员, 研究员。 1974年7月在生产队务农, 1976年12月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当兵,1984年7月西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1984年7月至1998年6月在农(牧渔)业部教育(宣教)司工作,任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兼任全国农科教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其间:1984年10月至1986年1月在河北涿县中国农大农场青年干部基层锻炼,任副组长、组长;1996年3月至1997年12月在湖南省衡阳县挂职锻炼,任县委副书记并兼该县西渡镇党委第一书记。1998年7月至2000年1月任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2000年2月至2002年11月,中国农业大学副校级。2002年12月至2007年8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长(副司级)、支部副书记。2007年8月起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北京分中心)党委书记、副所长(副主任)。长期从事农业教育与科技管理工作,截止到2011年,先后参加了17个课题研究,其中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2个;中组部、农业部、原国家科委、人事部、教育部、广东省、院、湖南省农科院等课题12个;FAO课题3个。曾任2部著作和1本杂志的主编,3部著作的副主编,参加5部著作的编写,6部著作的编委与审稿。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60多篇。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农业部工程建设项目项目评估专家、第二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评审委员会委员。 文杰,男,1963年7月生,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博士,爱尔兰Cork大学博士后,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农业部神农计划人才,《畜牧兽医学报》主编。研究领域包括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家禽育种与生产等。截止到2011年,参加国家攻关专题“饲料添加剂预混料配方的研究”,2篇研究论文分获“第二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评选一等奖和“首届全国青年畜牧科技人员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主持的“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0~2周龄雏鸡饲料配制技术及营养参数研究”,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九五”期间,主持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黄羽矮脚肉鸡新品系选育”,完成了“鸡的饲养标准”(修订)、和“黄羽肉鸡质量分级”等工作。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黄羽肉鸡育种和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和国家“十·五”“863”课题“中国特色优质肉鸡新品系选育与开发”等课题。 王加启,男,1967年6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反刍动物营养研究室主任。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人事部百千万工程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截止到2011年,主持完成国家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科学基金(IFS)项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和“十五”“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奶牛现代集约饲养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等重大科研课题。担任“九五”和“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畜禽规模化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首席专家。“十一五”期间承担主要课题有“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奶牛高效饲养关键技术研究及开发”,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牛奶安全优质生产与加工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质共轭亚油酸牛奶生产技术产业化示范”,农业部农业投入品监管项目“液态奶中复原乳监测”,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监测项目“防范疯牛病饲料例行监测”。 畜牧学专家。男,1925年3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5年毕业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农类预科,1948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农学部,获农学士学位。1948-1952年在该大学研究生院畜产学科攻读研究生,1952年回国。前后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系一级技术员、饲料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研、研究员。1980-2001先后兼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动物营养学分会秘书长常务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现兼任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顾问、中国自动化学会农业专家系统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等职。历任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第一、二、三、五、六、七届畜牧组专家顾问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一届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环保学部院士。翌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截止到2011年,主持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参与或主持国家畜牧、饲料科技规划的制定和论证,是动物营养学会的创立者之一。4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5项获得省级科学进步奖,出版专著28部,发表论文260余篇。他本人先后十多次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中国农学会等表彰和奖励。1998年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杰出贡献奖。2001年主编完成的《中国饲料学》 ,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所长:陈业渊党委副书记(兼),主持全面工作,法定代表人。兼任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常务理事。1962年11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省优专家。截止到2011年,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项目20多项,鉴定和审定成果16项,获中华农业科技类、海南省科技进步类、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类等省部级奖励11项。发表论文30多篇,主编出版专著15部,制定农业行业标准12项。 党委书记:李开绵副所长(兼),主持党委工作。1964年12月生,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海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截止到2011年,在国内外刊物发表科技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重点课题20多项,选育出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11个,获国家和省部级奖11项,其中,“木薯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集成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的应用推广”获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 副所长尹俊梅徐立陈松笔周汉林 所长助理魏守兴杨衍

叶志华 男,1955年8月出生,农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所长、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食品添加剂与污染物》学报编委(International Editorial Board Member, Food Additives & Contaminants),《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编委会副主任、副主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近年来侧重于农业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科研、教学与管理工作;“十五”期间担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先后率团赴意大利、摩洛哥、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全球性及区域性食物安全及国际食品法典会议。 钱永忠 男,1965年12月出生,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质量安全分会副理事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评审委员会委员、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政策理论研究,参与起草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划。近年来主持和承担了多项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性贸易措施、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方面的科研项目,包括科技部重要技术标准专项中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支撑技术标准研究”、“中国农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和“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与预警工程方案研究”,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项目“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支撑技术标准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的“重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方法与评价指标研究”、“HACCP技术体系研究与咨询”和“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模型研究”948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与制度引进与建立”等课题。主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原理、方法及应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研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评议与案例研究》等专著6部,发表论文30余篇。 苏晓鸥 男,1963年7月出生,满族,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主任,中国毒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毒理学会饲料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联合国咨商专家,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技术评审员,美国公职化学家学会(AOAC)会员,农业部饲料生产许可证评审员。曾主持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饲料生物学综合评定技术研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专题 “配合饲料检测技术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专题“饲料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饲料安全关键因子监测评价新技术研究”和国家社会公益性基础研究项目“畜禽、水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物安全标准”等多项课题,主持制定饲料方面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6项,获得专利1项。主编和副主编科技专著5部,其中1部获得北京市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及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

农业部杂志有哪些专家出版

都有好几个呢,关键你需要发表哪个方面的。

《农民日报》、《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科技报》、《中国乳业》、《甘肃畜牧兽医》、《中国畜牧兽医》、《吉林畜牧兽医》  园艺花卉类  《中国蔬菜》 《蔬菜》 《中国园艺文摘》 《温室园艺》  农学农作物类  《中国农业气象》 《作物学报》 《中国种业》 《云南植物研究》  粮油食品类  《农产品加工》 《绿色食品》 《食品科学》 《中国食物与营养》  林业类  《中国林业教育》 《林业科技开发》 《中国城市林业》 《世界竹藤通讯》  农资农机类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包装与食品机械》  《农民日报》、《中国农村经济》  水产渔业海洋类  《中国水产文摘》 《中国水产科学》 《中国观赏鱼》 《北京水产》  农业报纸、杂志、农书  报纸  《农学报》  《农学报》创刊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报社地址在上海。它是反映我国农业的第一份报纸。初为半月刊,翌年改为旬刊,每卷(期)25~30页,用连史纸石印。光绪三十一年终止,共出315卷。该报主持者有罗振玉、蒋伯斧等人。报道内容涉及农、林、牧、渔等,尤以蚕桑和茶叶的篇幅较大。  《沪郊农民报》、《农民日报》  《沪郊农民报》创刊于1950年初,1951年底停刊,1958年初复刊。四开四版,五天一期,后改每周出两期。由中共上海市委郊区工作委员会主办;主编田野。报道内容主要是上海市农村工作及农业生产等。数月后该报改名为《农民日报》,发行量10万份。由中共上海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主办。总编许思潮、副总编田野。1960年上半年停刊,转办内部刊物《农村工作》。  《解放日报市郊版》  《解放日报市郊版》试刊于1978年7月1日,10月1日起正式出版,1987年底停刊。四开四版,周二发行。由解放日报社主办,历届负责人有贾安坤、龚心瀚、宋超等。报道内容有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农村的方针政策;郊区农村贯彻执行方针政策的经验和典型;农民群众的关心热点和农事动态等。  《上海农垦报》  《上海农垦报》创刊于1982年。由中共上海市农场管理局委员会、上海市农场管理局主办。主编纪少华。该报四开四版、周报。主要反映上海农垦系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信息、经验等。  《上海郊区报》  《上海郊区报》创刊于1988年7月1日。由中共上海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主办,总编朱振天。该报四开四版,每周刊出两次。主要反映郊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发展农村经济的经验;重要农事活动的动态等。1990年7月1日改名为《东方城乡报》。  《上海科技报农村版》  《上海科技报农村版》创办于1987年,由市农业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科协联合主办,主编姜聚光。主要内容为传播农业科技信息,报道农业科技新闻。1988年因《上海郊区报》创办而停办。  杂志  《农村改进》  《农村改进》杂志创刊于民国23年(1934年)11月20日,由中华职业教育社附设漕河泾农学团编印。创刊号刊出了《参加第二次乡村工作讨论会的感想》、《沪西农村未来的危机》、《高桥农村改进区实习工作报告》、《沪西园艺场实习工作报告》等文章。只出刊一期。  《土壤肥料与农业》  《土壤肥料与农业》杂志创刊于民国32年(1943年)11月。季刊。该杂志为中国肥料普及会主办的农业学术性刊物,着重登载土壤、肥料方面的科技论文。主编铁明。刊出四期后停办。  《化肥工业》  《化肥工业》杂志初名《化学肥料》,创刊于1958年10月。月刊。1959年改名为《化工研究技术》,1960年又改名为《化学肥料技术指导》。1963~1965年,改名为《化工技术资料化肥专业分册》,双月刊。1966年起,又改名为《化学肥料工业》。1974年,定名为《化肥工业》。该杂志报道氮肥、磷肥、钾肥、复混肥、微肥、叶面肥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肥方法和肥料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同时介绍国外化肥工业的现代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由化学工业部上海化工研究所主办。  《上海农业科技》  《上海农业科技》创刊于1971年5月。原名《农业科技简报》,半月刊。1973年3月,改名为《农业科技通讯》,月刊。1977年1月,定名为《上海农业科技》。1980年2月,改为双月刊。该杂志坚持普及与提高、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反映上海地区农业科技成果。由上海市农学会、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主编徐开智。  《科学种田》、《当代农业》  《科学种田》,创刊于1972年2月,月刊。是一本集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刊物。主要介绍上海郊区及长江三角洲农村实行科学种田的新技术、新经验,同时,介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动态和基本知识。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出版。1987年,改名为《当代农业》。历任主编有施正书、黄彰栋、王模。1989年起转给江苏省农林厅编辑出版。  《农药译丛》  《农药译丛》创刊于1979年,双月刊。由上海农药研究所主办。主要介绍国外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动态和技术。主编王能五。  《食用菌》  《食用菌》创刊于1979年,双月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农业部农业局、中国食用菌技术开发集团联合主办。该杂志着重报道食用菌生产、科研的新经验和新成果。主编张甫安。  《上海农村经济》  《上海农村经济》创刊1979年,季刊。1986年公开发行后改为双月刊。由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主办,主编陈锡根。该杂志主要介绍上海农村工作、农业经济的动态和经验。  《上海农学院学报》  《上海农学院学报》创刊于1983年5月,季刊。该刊是由上海农学院在编辑出版《上海农学院科技资料》的基础上办起来的,主要报道上海农业高等教学与生产相结合进行农业科学研究的成果。  《上海农业学报》  《上海农业学报》创刊于1985年2月,季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上海市农学会联合主办。主编徐新春。该杂志着重刊载上海农业科研和生产领域的科技论文,反映农业科研和生产的新成果。  《杂草学报》  《杂草学报》创刊于1987年,季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杂草研究会联合主办。主编张泽溥。该杂志主要刊出上海及全国农田杂草的调查、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农田杂草的防除经验、化学除草剂新品种介绍等。  《上海蔬菜》  《上海蔬菜》创刊于1987年,季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主编陈恩平。该杂志报道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蔬菜科技和生产流通领域的新经验和新成果,指导蔬菜生产现代化建设。  《上海农业》  《上海农业》创刊于1988年,季刊。由上海市农业局主办。主编先后由王祖德、陈正玄担任。该杂志着重刊载上海农业生产的适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农业经营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农业适度规模与农田设施建设、农林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新经验,指导郊区农业生产。  国内相关刊物  《大豆科学》   《分子植物育种》   《麦类作物学报》   《棉花学报》《中国棉花》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遗传学报》《遗传》   《玉米科学》   《园艺学报》 /  《杂交水稻》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  《植物学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水稻科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去万方数据看一下吧,搜索农业二字,点击期刊搜索。会出现对应的农业类杂志,点击进入会有相应的编辑部联系信息:电话,邮箱,地址等信息。具体杂志版费这个就不太清楚了,因为没跟太多这类的杂志打交道,大概几百不等吧,具体看杂志社如何收费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祝好。

农业部杂志有哪些专家参与

国内生物类期刊中,排在第一的《Cell Research》杂志已经成为了本领域较为有影响力的期刊,不少著名学者都选择将新成果发表在该期刊上,其影响因子自突破10之后,今年又稳步上升至了413,这份期刊于1990年创刊,2001年首次获得影响因子,这份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 同时,中科院的另外一份期刊:MOL PLANT(分子植物) 也升至337,排在第三,据报道这两份期刊SCI影响因子位于同学科前10%,另外中科院还有《国家科学评论》《中国病毒学》今年上半年被SCI正式收录。MOL PLANT(分子植物)创刊于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承办。目前这份期刊在植物科学领域期刊中已位列亚洲第一,在全球植物生物学领域研究类期刊排名也很靠前,前面的几份期刊是Plant Cell, Plant Physiology, New Phytologist等,可见这一期刊已跻身国际植物学领域顶级期刊行列。还有遗传学报(J GENET GENOMICS)也是发展迅猛,影响因子从去年的924上升至585,这份期刊由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办,主要刊载动物、植物、医学和微生物等遗传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也包括该领域中的最新技术和最新方法。

张合成,1962年10月生于甘肃武威。1984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副处长、处长。1999年8月任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2004年6月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局长,2005年11月起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党组书记。2007年6月农业部人事劳动司批准晋升研究员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目前兼任主要社会职务有,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风险分析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水产大学中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委员。1992年以来,组织编著教程、大纲等3本;主笔考察报告等7本,组织编写研究报告、法规汇编等13本;在《农民日报》、《中国渔业报》《中国水产》、《科学养鱼》等杂志共发表文章10篇(均第一作者)。有6篇文章收入《中国渔业年鉴》。特别是自1999年至今从事渔业管理及研究工作以来,主要致力于渔业经济政策研究、渔业法律制度研究、WTO与渔业国际贸易研究、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研究、渔业公共管理研究等五个领域的研究工作。渔业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自1999年起始终参与并推动渔业经济和发展研究,对恢复和推动渔业经济的研究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参与渔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 在这个领域的主要文章有《积极推动渔业和渔区经济政策研究》、《发挥渔业产业优势,促进农民增收》、《我国渔区经济结构和渔民收入情况报告》、《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渔业发展战略调整》、《树立现代渔业意识,推动增长方式转变》等。二是参与渔民权益保护制度研究。提出并推动了以渔业权制度研究为核心的渔民权益保护保护制度的研究。同时组建了以全国人大和农业部领导共同牵头的课题领导小组。全国人大农委、国家法律界著名专家对这个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个领域的主要文章有《赋予渔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养殖水面使用权》。三是推动水产养殖规划和制度建设研究。提出并实施了以养殖证制度建设为基础,抓好养殖业的规划和规范工作,走出无序发展的时期,提高水产养殖业发展质量。提出并建立了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建立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制度是水产养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合理开发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提出并初步研究了养殖水面管理制度。包括渔业水域使用的优先制度、养殖水面有偿使用制度、渔业水域的流转制度和养殖业准入与从业许可理论和制度。我国加入WTO后渔业问题的研究——参与主持WTO与中国渔业有关问题研究,为我国渔业领域加入WTO的对策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形成的WTO与中国渔业研究报告于2001年10月正式发布。参加完成了《加入WTO对我国渔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我国水产品的关税水平及政策研究》、《渔业国内支持比较研究》、《WTO规则对世界水产品贸易的影响》、《国外渔业贸易政策研究及对我们的启示》及《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基本情况》六个专题报告。同时主持研究了我国参加WTO渔业问题的谈判的议题和议案的研究,提出了我在渔业领域的议案,推动参与WTO渔业补贴问题的谈判。主持举办了“2001渔业贸易与发展论坛”,2000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位居农产品第一后,我提出组织全国水产品进出口发展战略研讨会,并组织举办了“2001渔业贸易与发展论坛”,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全国人大农委主任高德占及我部领导出席并发表了讲话,四个省的主管副省长发表了书面报告,对我国渔业和国际渔业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外,主持应对欧盟对我水产品贸易壁垒措施的应对工作。这个领域的主要文章有《我国水产品出口要警惕反倾销壁垒》、《加快确定渔业补贴定义,推动渔业补贴谈判进程》、《加入WTO与我国渔业贸易政策调整取向》等。渔业法律制度建设研究——研究并推动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渔业法》、《海域使用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立法或修定协调及有关制度的研究,为主参与了渔业权制度、养殖证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这些法律和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渔业管理的基本制度。一是在《海洋环境保护法》中争取到渔业主管部门保护渔业水域的职能。重点推动了渔业污染事故查处工作,使法律赋予的污染事故调查处理权得到准确严格行使,组织出台了《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资格管理办法》,提议并建立《中国渔业水域环境状况公报》发布制度,参与组织编制了《中国渔业环境状况公报(1999-2000)》,并于2001年6月在人民大会堂由农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二是参与推动《渔业法》修改。原有的《渔业法》自1986年实施以来,对促进我国渔业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渔业法》主要从规范养殖业健康发展、实行捕捞限额制度、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以及规范执法人员行为等方面做了修改和完善,为实现新世纪渔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三是参与研究《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研究。提议并参与主持成立了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一是主持提出了水产品安全监管的体系框架。质量安全标准和法规体系、监测检验体系、政府主导的全过程质量认证体系三个体系框架。2002年下半年,采取主动行动提出并联合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开展了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推动了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组织编印《渔民必读》,主要是引导渔民按标准操作。二是提出并实施了安全管理的制度框架。提出了建立“两个登记”、“五个基本制度”思路。这个领域的主要文章有《FAO拟建立养殖水产品抗生素残留限量制度》、《关于出口水产品氯霉素残留情况的调查报告》、《出口水产品氯霉素残留专项整治计划》、《FAO限制水产养殖使用抗生素》、《努力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技术体系》等。我国渔业公共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研究——一是参与海洋渔业体制有关问题的研究。收集和整理了对我国海洋和渔业管理体制研究具有历史价值的两本资料。为主参与了中国渔政指挥中心、中国渔业报、中国渔业年鉴的筹建工作。二是推动渔业资源管理制度研究。长期关注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研究,提出使伏季休渔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议。参与主持实施长江全流域禁渔。组织实施经国务院同意的2003-2010年海洋捕捞渔船船网工具控制方案,实现渔船控制由总量控制到总量压减的新阶段。组织部分专家启动《中国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国家行动计划》初步研讨。这个时期的文章有《全面落实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和捕捞许可制度,促进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渔业安全和渔船管理研究。主持举办了首届中国渔船技术发展论坛,围绕中国渔船技术发展与战略这一主题,共同探讨我国渔船技术发展所面临的政策性、技术性、战略性和全局性问题,共同分享我国渔船建造、渔船装备技术和渔业经济发展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技术,搭建渔船建造、渔业装备、科研、设计、生产单位之间沟通联系的平台,促进渔船制造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扩大我国渔业装备制造业的宣传和影响做出贡献。这个领域的主要文章有《提高依法检验能力,确保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渔船产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提高渔业船舶检验水平》等。四是参与了国际渔业合作问题研究。近年来先后参加了FAO渔业委员会会议、FAO养殖分委员会会议、中国与韩国渔业谈判、中国与挪威渔业合作会谈、中国与俄罗斯的渔业合作的实施等。特别是代表中国政府率团访问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密克罗尼西亚两个国家,实现了我国入渔该国的目标。参与了中越渔业协定的执行工作中一些问题的研究。

部队杂志有哪些

航空知识舰船知识兵器知识海陆天空惯性世界这些都是比较硬科的军事类杂志!

比较好的是《军事家》、《尖端科技》、《全球防务》。本期我们联合了国内知名的十九家出版单位及平台,发布“军事历史好书”2018年度精选书单。我社《海上新世界》成为年度精选书单入选图书。阅读军事历史书籍,愿世界和平,岁月静好!(社科文献2018年入选“军事历史好书”总书单。请查看二条)海上新世界:近代日本的欧洲航路纪行关键词:日本航海史历史欧洲航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殖民扩张,而日本尚处于封闭落后的幕末时期。1896年3月15日。日本“土佐丸号”邮船从横滨出发,最终停靠比利时安特卫普。由此,日本加入欧洲航路,开启了近一个世纪的“大航海时代”。作者挖掘近代日本遣欧使节、船员、文学家、艺术家们的航海纪行,呈现东亚岛国日本如何在异文化的碰撞交融。列强扩张的风云激荡中,经由欧洲航路从旧世界驶入新世界,完成近代化的国家转型,在世界版图上确立自己的位置。社科文献ID:ssapcn纳粹的孩子们关键词:德国战后史纳粹官二代矛盾心理1940年。这群德国孩子只有4岁、5岁、10岁。他们在战争中备受优待,因为他们拥有身居高位的父亲。这些孩子分别是纳粹要员希姆莱、戈林、赫斯、法郎克、鲍曼、霍斯、施佩尔、门格勒的子女。本书回溯了这些孩子的经历。

世界军事、战争事典、军事文摘、无人机、航空模型

农业部杂志有哪些专业

一、《农业工程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本刊编委会决定,2000年农业工程学报第6期拟将以英文正文和中文摘要形式集中向国内外隆重介绍中国农业工程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情况和近阶段的最新研究成果。二、《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双月刊)曾用刊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农业管理科学)1985年创刊,刊发三农研究的最新成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刊发各高校、科研机构的前沿理论成果。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三、《茶业通报》(季刊)创刊于1957年,由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商业知识,发表茶树病虫害防治、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科学研究成果、典型经验及动态。主要栏目:综合、生态、生化、栽培、植保、制茶与检验、经贸。四、《新疆农业大学学报》本刊是新疆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生物技术、作物遗传育种及栽培、植物保护、土壤农化、农业生态、资源与环境科学及基础学科等方面的具有创新性、适用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快报等,涵盖了农林牧各学科。五、《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唯一的一种有关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及其它特种油料作物有关品种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土肥植保、综合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测试技术等方面的首创性研究论文、综述专论等。

《华北农学报》(双月刊)《农业现代化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双月刊)

S 综合性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学通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S1农业基础科学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S2 农业工程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S3,5 农学,农作物1.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来源于:2008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农业类主要包括20个专业,分别是作物生产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设施农业与装备、现代农业技术、休闲农业等。农业类包括哪些专业1农业类包括哪些专业农业类主要包括20个专业,分别是作物生产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设施农业与装备、现代农业技术、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技术、园艺技术、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中草药栽培技术、烟草栽培与加工、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农资营销与服务、农产品流通与管理、农业装备应用技术、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营管理。2农业类哪个专业好在农业类专业中,比较热门而且好就业的专业是园艺技术专业。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农业有了更快的发展,但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农业作物生产理论和管理实践,能够在各类园艺作物生产、市场营销和相应的多经作物管理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生产营销型人才、农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需求量大。虽然我国已有许多高校开设了全日制园艺本科专业,但就培养人才的数量和服务领域都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园艺人才的需求。开展园艺技术专业高中起点专科网络教育,将使我国园艺人才的培养多元化,使许多喜欢园艺、有志园艺建设事业的职业中学学生以及高中毕业生,有机会系统学习园艺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园艺技术专业培养具备园艺科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从事果树(蔬菜、花卉、食用菌等)栽培、育(制)种、良种繁育、商品化生产、病虫害防治、产品贮藏加工及应用性科技试验、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生产管理和经营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园艺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园艺植物科研、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园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 索引序列
  • 农业部杂志有哪些专家团队
  • 农业部杂志有哪些专家出版
  • 农业部杂志有哪些专家参与
  • 部队杂志有哪些
  • 农业部杂志有哪些专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