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官网投稿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官网投稿

发布时间: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官网投稿

[1]陈雪 由《草枕》解读夏目漱石的非人情美学[J] 滁州学院学报, 2009,(01) [2]吕兴师,王正东 论夏目漱石的前期创作[J] 丹东师专学报, 2002,(01) [3]朱丽仙 《我是猫》中猫在文本结构中的意义[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S1) [4]陈占彪 《野草》与《十夜梦》形式论[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5]李琴 夏目漱石和《我是猫》[J] 科技信息, 2009,(14) [6]陈占彪,陈占宏 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J] 南都学坛, 2005,(06) [7]夏爱元 试论夏目漱石的知识分子情结[J]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9,(05) [8]谭艳红 简论夏目漱石的散文诗《梦十夜》[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06) [9]牛立忠 猫眼中的世界——从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看日本社会[J] 作家, 2009,(20) [10]江静 无学祖元《临剑颂》源流考[J] 文献, 2010,(01) [1] 管永翔 猫眼看世界[J] 语文世界(蓝B版), 2001,(Z1) [2] 宋馨华 读夏目漱石的《我是猫》[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2,(03) [3] 王秀珍 夏目漱石创作风格的展开[J] 日本问题研究, 1996,(01) [4] 李艳梅 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02) [5] 王霞 论日本近现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化愤怒为嘲笑,化嘲笑为利刃的夏目漱石[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07) [6] 蓝泰凯 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夏目漱石及其创作[J]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0,(04) [7] 封家骞 略论夏目漱石的汉诗[J] 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 1997,(01) [8] 雨霏 “猫眼”里的冷暖人生——夏目漱石[J] 中文自修, 2006,(12) [9] 蓝泰凯 夏目漱石的爱情三部曲[J] 贵州社会科学, 2000,(06) [10] 夏爱元 晦涩家庭中的孤苦学者——试析夏目漱石《行人》中的一郎形象[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1]李光贞 《我是猫》与批判现实主义[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 条[1]陈雪 由《草枕》解读夏目漱石的非人情美学[J] 滁州学院学报, 2009,(01) [2]吕兴师,王正东 论夏目漱石的前期创作[J] 丹东师专学报, 2002,(01) [3]章小叶 《我是猫》与《狂人日记》表现手法之比较[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6,(01) [4]刘婧 《我是猫》与夏目漱石的文明批判[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5]李光贞 从早期三部曲看夏目漱石的情感世界[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1) [6]李炜,庄凤英 论翻译中导致误译的因素[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4) [7]陈占彪 《野草》与《十夜梦》形式论[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8]张碧波 实现川端文学虚实合一的媒介——《雪国》、《古都》中镜子的作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0) [9]李琴 夏目漱石和《我是猫》[J] 科技信息, 2009,(14) [10]陈占彪,陈占宏 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J] 南都学坛, 2005,(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1]刘宏多 夏日漱石早期创作中的思想矛盾──试析《我是猫》与《旅宿》[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

这种玩意有什么意义??简简单单的查看源文件就把代码全暴出来了,想怎么拷就怎么拷================================小荷已露尖尖角

您现在的位置: 涟源一中 > 教师园地 > 教师风采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组图]小荷已露尖尖角 【字体:
小荷已露尖尖角
——省“三优联评”一等奖获得者谢佳老师侧记
作者:涟源一中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02 更新时间:2009-1-2

小荷已露尖尖角

见到谢佳老师的时候,她正在和学生热烈的讨论昨天校元旦艺术节的事情,咋一看,还以为她是个高中生。可就是这样一个年轻教师,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次的震撼,和一个个的惊喜……

谢佳,女,现年24岁,湖北黄冈人;20066月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同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至今,现任我校生物高二备课组长。刚参加工作半年,她的才华就得到了初次展露---毕业论文《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的必要性》发表在省级刊物《湘潭师范学院学报》上,同年五月,她的《愉快教学法浅谈》获得省论文比赛一等奖。次年,她又与武汉大学的导师合力研究《高浓度锌离子对克氏原螯虾几种免疫学相关指标的影响》,该学术成果已发表在全国级刊物《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这个小妹子不但写文章有一手,而且在教学上大胆创新,积极进取,她的课深受学生欢迎,并得到市教研员吴泽荣等诸位老师的好评!

2007年,湖南省正式启用新教材,知识点加深,课时量相对紧张,实验条件简陋,怎样保证教学效果呢?身为备课组长的她动足了脑筋!带学生做泡菜,教学生做标本,跑工厂拍摄苹果醋的加工过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谢佳老师的努力收获了一个大大的“红包” !

阳春三月,她所撰写的《探究新课改中的大胆创新》获得省论文评比三等奖。金秋十月,谢老师与学生经过一个多月实验的新课题《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获得全省生物年会优质课竞赛二等奖,并得到省教研员董仲文老师的肯定!冬意绵绵的十二月,从省电教馆再次传来喜讯,我校年轻教师谢佳荣获“湖南省2008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优联评活动”教学课件一等奖、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课例一等奖以及三优联评一等奖。

笔者问及谢老师有什么感触的时候,她很坦然的说:“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年轻老师,很多方面都还做得不够,需要向各位多多学习。今天的成绩不只属于我,而应该属于整个涟源一中生物组!没有梁威老师、陈山名老师、黄志高老师、陈新平老师等优秀教师的悉心指导,我不可能有今天。2008年已经过去,我需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迎接2009年的到来!”

说完,她回以一个浅浅的微笑。哪里是微笑?那分明是一朵含苞待放的池中芙蓉……





返回上一页
文章录入:涟源一中 责任编辑:涟源一中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收录情况: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CA 化学文摘(美)中文核心期刊 。祝你好运。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官网

    [1]李景刚 重读巴尔扎克[D]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2]孙波 永不过时的巴尔扎克[D]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3]王木千 爱情敌不过金钱——论巴尔扎克的爱情观[J] 双语学习,2007,(5) [4]蔡海瑶 一曲无尽的挽歌——浅谈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2) [5]张延风 罗丹巴尔扎克塑像评析[J] 法国研究,1991,(2) [6]李可可 巴尔扎克诞辰二百周年纪念会──暨《巴尔扎克全集》中译本(纪念版)首发式在北京举行[J] 中国图书评论,1999,(5) [7]李明生 巴尔扎克研究的新硕果——评杨昌龙专著《巴尔扎克创作论》[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8]马国雄 试论巴尔扎克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关系——学习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论述[J] 破与立,1979,(1) [9]刘念兹 巴尔扎克和他的《人间喜剧》——纪念巴尔扎克逝世一百三十周年[J] 山东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5) [10]孟宪义 其实只有一个巴尔扎克——论巴尔扎克世界观和创作的一致性[J] 法国研究,1984,(2) [11]于明 巴尔扎克是中小资产阶级的忠实代表——兼议巴尔扎克对贵族态度的两面性[J] 山东社会科学,1987,(1) [12]杜海莉 论小说叙述者和叙述视角的转变——从巴尔扎克到福克纳[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13]杜海莉 动态叙事与静态叙事——以巴尔扎克和福克纳为例[J] 衡水学院学报,2008,(3) [14]徐岱 游戏批评:评巴尔特论巴尔扎克[J] 外国文学研究,2003,(5) [15]杜海莉 叙述时空的变异——从巴尔扎克到福克纳[J] 大理学院学报,2004,(6) [16]滕小松 《巴尔扎克》造型惯性的去除[J] 雕塑,2011,(1) [17]徐晓慧,柳雅 从《贝姨》看巴尔扎克的人性观[J] 世界文学评论,2010,(1) [18]蒋芳 建国后30年巴尔扎克研究[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 [19]蒋芳 杨昌龙对巴尔扎克的传播[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0]曾圆圆,刘邵岚 巴尔扎克与现代主义[J] 怀化学院学报,2009,(4) [21]蒋芳 新中国成立前的巴尔扎克研究[J] 湘南学院学报,2009,(3) [22]程凯华 马克思恩格斯论巴尔扎克[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3]方志红 “常山之蛇”与“巴尔扎克之蛇”——中西叙事开头、中部、结尾理论比较[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5) [24]蒋芳 穆木天对巴尔扎克的接受与传播[J] 东北师大学报,2006,(4) [25]蒋芳 高名凯对巴尔扎克的传播[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26]朱浩然 浅谈巴尔扎克的金钱观[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0) [27]郑克鲁 双峰并峙 继往开来——普鲁斯特与巴尔扎克[J] 外国文学研究,2006,(6) [28]高红梅 客观生活的舞步——从塞万提斯到巴尔扎克的小说本质论[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29]蒋芳 李健吾对巴尔扎克的接受与传播[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 [30]蒋芳 艾珉对巴尔扎克创作的阐释[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3) [31]刘辛民 重读/观《巴尔扎克和中国小裁缝》——兼论人地亲和与人文生态批评[J] 外国文学,2008,(5) [32]戴淑平 评巴尔扎克《亚尔培·萨伐龙》的艺术风格[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 [33]阎建国 论缺失性人生体验对巴尔扎克创作的影响[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4]蒋芳 傅雷对巴尔扎克的接受与传播[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5) [35]蒋芳 新中国成立前巴尔扎克传播史述论[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5) [36]冯华 巴尔扎克笔下的艺术形象[J] 平原大学学报,2003,(3) [37]柯鹏飞 平庸的题材 深邃的思辩——评析巴尔扎克的《红色旅馆》[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 [38]蒋芳 建国后30年巴尔扎克传播史述评[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1) [39]蒋芳 近二十年来我国巴尔扎克传播综论[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0]蒋芳 人性:巴尔扎克小说的又一主题[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2) [41]尚显成 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人物塑造[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42]尚显成 巴尔扎克小说中的描绘与叙述[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43]蒋芳 从《钱袋》看巴尔扎克“金钱”主题的另类表达[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2) [44]夏静 “这个人是一个世界”——对巴尔扎克的一点再认识[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45]韩颖 从《欧也妮·葛朗台》窥视巴尔扎克细节描写的艺术功能[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1) [46]王艳凤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巴尔扎克研究[J]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47]张素珍 巴尔扎克式的“社会书记员”——试论沃尔夫1965—1998年间的作品[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4) [48]王立明 从汤显祖到巴尔扎克──论艺术美中的情与理[J] 丹东师专学报,2000,(2) [49]胡书义 高利贷者的不朽典型——评巴尔扎克的《高利贷者》[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5) [50]张毅蓉 “巴尔扎克现象”与《红楼梦》的挽歌情调[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湖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实力尚可的综合性大学,其在采矿、地质和文理学科实力还行,但没有在全国靠前的学科和专业。放在一本,有点免强。如果作为二本,还算不错。湖南考生用一本的分数去读此校有点划不来,如果省外学生能以二本成绩进入此校,也还不错。以上所言,仅供参考。

    呃呃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属于双核心、职称要求博士或副教授以上,你达到了吗?这个期刊属于社科版的

    祥见此处!

    在工具栏上面 有个 查看、点击源文件。。把代码去掉就OK啦俺以前看到有用的文字,很多网站都不能复制,就这么搞得!!!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公共性研究》(主编,人民出版社2009) 《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哲学与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思维世界导论——关于思维的认识论考察》(主编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主编之一,人民出版社1990) 《人活动的效率》(人民出版社1990) “公共性的样态与内涵”(与王维国合作),《哲学研究》2009年第8期 “论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互动”(与宋洪云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社会运行中机制的特点及优化途径”(与曹延莉合作),《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 “从社会利益机制看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互动”,(与谭清华合作),《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7期 “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方向引导机制”(与王锦刚合作),《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6期 “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动力机制”(与王洪波合作),《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公共利益: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解读”(与谭清华合作),《哲学研究》2008年第5期 “从主体性到公共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中国社会科学》 2008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3期转载 “论马克思的社会自我批判思想”(与谭清华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 “实践、历史、方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维度”,《理论视野》2008年第2期 “文化的相对性与文化相对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期转载 “解决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几点思考”(与宋洪云合作),《理论视野》2007年第4期 “实践的权利和实践批判的权利”(与万林艳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批判理论”,《哲学研究》2006年第7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21期转载 “构建和谐的社会有机体”(与王文兵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文化自觉与社会秩序”(与王文兵合作),《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文化: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9期转载 “从社会有机体看和谐社会之构建”(与王文兵合作),《唐都学刊》2005年第4期 “反思‘热点’现象”(与韩娜娜合作),《学术界》2005年第4期 “哲学视域中的公共性及其当代诠释”(与曹鹏飞合作),《齐鲁学刊》2005年第1期 “公共性论纲”(与王维国合作),《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人才的培养、使用与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人才》2004年第3期 “主体性是人的生命自觉的一种哲学表达”(与王文兵合作),《唐都学刊》 2004年第2期 “《大学》的经济哲学与当代大学使命——《礼记·大学》探微”(与刘克苏合作),《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学报之路与大学之道”(与武京闽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哲学对公共活动领域的关注”(与王维国合作),《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从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理论前沿》2002年第12期 “哲学社会科学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与周笑冰合作),《新视野》2002年第5期 “理解文化及其可持续发展”(与田建华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无法消解的主体性”,《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CUPA)》2002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4期转载 “论人类主体及其主体性”,《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定位”,《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9期 “论社会群体及其主体性”,《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6期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信息与网络时代的主体”,《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反思物质需求:无限还是有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认识的基础、对象及与实践的关系”,《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 “公共领域的哲学:新的生长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世纪之交哲学的走向”,《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人的认识的主体性”,《长春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2期 “确定实践标准的实际意义与哲学内涵”,《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6期 “尊重感觉:现代文明的基本要求”,《世纪论评》1998年第5-6期 “大文化观念:一种理解和行为的依据”,《世纪论评》1998年第1期 “只要人类在思考,就会遇到哲学”(与吴汉民合作),《新视野》1997年第6期 “认识的进步与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认识的效率意义与有效率的认识”,《哲学研究》1997年第4期 “哲学与社会文化理想”,《长白论丛》1996年第5期 “转向大文化观”,《新视野》1996年第3期 “哲学的本性与前途”,《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4期 “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与品格”,《新视野》1995年第1期 “社会组织与道德建设”,《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新华文摘》1994年第12期转载 “名牌的生成:一种特殊文化的创造”,《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4期 “从涡流到势流:走向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5期 “论建设和创造的主体性”,《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5期,《新华文摘》1993年第12期转载 “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景——从社会价值取向看21世纪中国文化的走向”(与曹明德合作),《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思维操作及其偏差的校正”,《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 “人的活动效率规律寻踪”,《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第1期 “社会意识的功能”,《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5期 “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现代哲学》1990年第2期 “人的活动与效率”,《哲学研究》1989年第6期 “论活动的展开和有效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 “制约活动效率的因素”,《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 “论人的活动效率观念”,《高校理论战线》1989年第3期 “有关人活动效率之诸关系”,《社联通讯》1989年第3期 “论人的活动效率观念”,《高校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 “解放 探索 实践”,《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5期,《新华文摘》1988年第12期转载 “哲学的分化与综合”,《江海学刊》1988年第3期 “哲学研究中的假说方法”,《现代哲学》1988年第2期 “社会系统中的被动效应和主动效应”,《天府新论》1988年第1期 “理性的哲学与哲学的理性”,《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5期,《新华文摘》1988年第2期转载 “略论哲学基本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新华文摘》1987年第8期转载 “人的主体性的进程”,《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英文版1987年第4期 “略论从物质和意识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的和逻辑的演进”(与李秀林合作),《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2期 “哲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启迪——读艾思奇同志抗战前期一组文章随笔”(与肖前合作),《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3期 “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再认识”(与肖前合作),《天津社会科学》1985年第4期,《新华文摘》1985年第12期转载 “现代化潮流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6期 “论实践的效能、效果和反馈”,《哲学研究》1983年第7期 “论人心所向”(与李秀林合作),《光明日报》1983年3月21日,《新华文摘》1983年第5期转载 “论唯物辩证法的‘斗争’范畴”(与肖前、李德顺合作),《哲学研究》1981年第11期,《新华文摘》1982年第1期转载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问题”,《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6期 “试谈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美洲华侨日报》1980年3月31日 “假左真右的一大‘发明’——评所谓‘知识公有化革命’”,《吉林日报》1978年3月28日 “也说知识的功罪——驳所谓‘知识越多越反动’”(与刘云平合作),《吉林日报》1977年11月15日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程》(第一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 李秀林等主编《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哲学素质培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李秀林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四版)(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肖前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汪永祥主编《马克思主义原理纲要》(试用本)(参编,企业管理出版社1993) 肖前等主编《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参编,人民出版社1991) 李秀林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肖前等主编《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参编,人民出版社1983) 杨焕章主编《简明哲学原理》(参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2008年,教育部理论研究委托课题:改革、发展、稳定、和谐互动机制研究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重大攻关项:马克思的实践和实践批判理论 200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的活动的公共性及其限度研究 200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华夏复兴论:一种历史哲学和文化 “化为素质和能力的唯物辩证法——谈李瑞环《辩证法随谈》”,《改革内参(决策版)》,2009年第10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论研究》评介”(与谭清华合作),《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6期“道不远人 在学与用——写在李瑞环《学哲学 用哲学》出版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诚信的结果是双赢”,《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2年第3期“文化的追求与反思”(与杨悦合作),《学习时报》2001年11月12日 “与其虚拟‘上帝’ 不如诚信为人”,《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0年第3期“科学精神是增强科学素质的深度要求”,《前线》1999年第11期“改革开放:创造力的激发和引导”,《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治国与治国方略——来自《中华治国方略文库》的启示”(与刘敬东合作),《当代学术信息》1998年第5期“面向特区现实的理论思维──读周文彰《特区导论》”(与刘克苏合作),《哲学动态》1997年第3期“人生难得是恬淡”,《现代交际》1997年第3期“如水之交”,《现代交际》1994年第11期 “关于个人问题的哲学沉思——《马克思主义个人观引论》评介”(与曹明德合作),《当代学术信息》1994年第2期“创造: 21世纪中国的主旋律”,《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1期“《广义认识论原理》评介”(与曹明德合作),《哲学动态》1992年第10期“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小体系的年代——关于哲学发展的一点想法”,《光明日报》1986年4月28日

    正式出版的专著、教材有:1、理论专著《史记纵论》(独著)岳麓书社2000年版;2、理论专著《湖南近代文学》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3、整理古籍《曾氏三代家书》(主校)岳麓书社2002年版;4、整理古籍《乾隆皇帝论古今》(合作)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5、古籍整理《魏源全集》(参与)岳麓书社2004年版;6、辞书《中国宗教胜迹诗文碑联鉴赏辞典》(合作)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7、辞书《中国名人胜迹诗文碑联鉴赏辞典》(合作)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8、大学文科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合作)南方出版社1999年版;9、高校通用教材《中国语文》(合作)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0、大学文科教材《中国历代文学精华译注》(分册主编)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11、大学文科教材《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合作)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2、大学文科教材《中国古代文献学》(合作)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近二十年来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关于《史记》与汉魏六朝文学的研究论文主要有:1、《论〈史记〉的悲剧性》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2、《关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几个问题》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3、《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及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4、《从〈循吏列传〉看司马迁政治思想的局限性》(《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5、《司马迁心态流程探幽》(《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6、《司马迁与荆楚文化》 (《求索》2003年第2期)7、《〈史记〉教学与两个文明建设》 (《教学与管理》1992年第2期)8、《〈战城南〉本事释疑》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9、《论汉代文学的矛盾及其进程》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3期)10、《论南北朝时期南北文风的差异及其原因》 (《淞辽学刊》200年第4期)11、《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审美风尚的变迁》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1年社科版第4期)12、《论玄佛与早期山水禅林诗》 (《湖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13、《司马迁与西部文化》,《史记论丛》第二辑换文出版社 2005年版14、《两汉文化与马班思想》,《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六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5、《《弘明集》与魏晋南北朝论辩散文》,《求索》2003年第二期16、《先唐论辩散文的体式与风格变迁》,《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一期湖湘文学研究方面的论文主要有:1、《八指头陀诗风初探》 (《船山学刊》1998年第1期)2、《吴敏树诗文刍论》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3、《乐雷发与〈雪矶丛稿〉》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4、《邓辅纶与〈白香亭诗集〉》 (《曾国藩学刊》1997年第1期)5、《文章不能与气数相争—论社会转型中的近代汉魏六朝诗派》(《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2期)6、《试论李元度的人品和诗品》 (《船山学刊》1999年第2期7、《双英合璧,一代诗风万古春——论龚自珍与魏源的诗歌创作》(《河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8、《论社会转型中的湖南近代文人》(《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年社科版第4期 )9、《来来往往一首诗,僧俗两不离——论释惠洪及其诗歌创作》《湖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

    正式出版的专著、教材有:1、理论专著《史记纵论》(独著)岳麓书社2000年版;2、理论专著《湖南近代文学》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3、整理古籍《曾氏三代家书》(主校)岳麓书社2002年版;4、整理古籍《乾隆皇帝论古今》(合作)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5、古籍整理《魏源全集》(参与)岳麓书社2004年版;6、辞书《中国宗教胜迹诗文碑联鉴赏辞典》(合作)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7、辞书《中国名人胜迹诗文碑联鉴赏辞典》(合作)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8、大学文科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合作)南方出版社1999年版;9、高校通用教材《中国语文》(合作)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0、大学文科教材《中国历代文学精华译注》(分册主编)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11、大学文科教材《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合作)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2、大学文科教材《中国古代文献学》(合作)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近二十年来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关于《史记》与汉魏六朝文学的研究论文主要有:1、《论〈史记〉的悲剧性》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2、《关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几个问题》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3、《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及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4、《从〈循吏列传〉看司马迁政治思想的局限性》(《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5、《司马迁心态流程探幽》(《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6、《司马迁与荆楚文化》 (《求索》2003年第2期)7、《〈史记〉教学与两个文明建设》 (《教学与管理》1992年第2期)8、《〈战城南〉本事释疑》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9、《论汉代文学的矛盾及其进程》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3期)10、《论南北朝时期南北文风的差异及其原因》 (《淞辽学刊》200年第4期)11、《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审美风尚的变迁》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1年社科版第4期)12、《论玄佛与早期山水禅林诗》 (《湖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13、《司马迁与西部文化》,《史记论丛》第二辑换文出版社 2005年版14、《两汉文化与马班思想》,《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六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5、《《弘明集》与魏晋南北朝论辩散文》,《求索》2003年第二期16、《先唐论辩散文的体式与风格变迁》,《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一期湖湘文学研究方面的论文主要有:1、《八指头陀诗风初探》 (《船山学刊》1998年第1期)2、《吴敏树诗文刍论》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3、《乐雷发与〈雪矶丛稿〉》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4、《邓辅纶与〈白香亭诗集〉》 (《曾国藩学刊》1997年第1期)5、《文章不能与气数相争—论社会转型中的近代汉魏六朝诗派》(《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2期)6、《试论李元度的人品和诗品》 (《船山学刊》1999年第2期7、《双英合璧,一代诗风万古春——论龚自珍与魏源的诗歌创作》(《河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8、《论社会转型中的湖南近代文人》(《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年社科版第4期 )9、《来来往往一首诗,僧俗两不离——论释惠洪及其诗歌创作》《湖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首页> 学术期刊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年4期 > 施工索赔的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施工索赔的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添加成功! 您可以在“我的服务”中查看您添加的引用通知列表,并且配置获取通知的方式。 关闭 下载PDF阅读器 早在20世纪80年代,"索赔"这个概念首次在云南鲁布革引水发电工程中出现20多年来,我国的索赔工作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承包商不想索赔,不敢索赔,也不会索赔的现象普遍存在作为项目业主,应该根据国际国内形式,在正确理解施工索赔的基础上,着力分析施工索赔产生的原因,遵循相关原则,积极开展好施工索赔的处理工作 作者: 黄从军 作者单位: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审计处,湖南,长沙,410205 刊名: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007 29(4) 分类号: F406 关键词: 施工索赔 概念 成因 处理原则 处理方法 机标分类号: P61 P57 机标关键词: 施工索赔成因分析项目业主相关原则发电工程内形式鲁布革力分析承包商云南引水基础概念处理 基金项目: DOI: 参考文献(2条) 白晓峰 论建设项目业主对施工索赔的处理 [期刊论文] -四川水利2005(3) 单健 施工索赔原因分析及基本处理原则研究 [学位论文] 2004 更多 相似文献(10条) 学位论文 施工索赔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2003 期刊论文 施工索赔与反索赔的博弈模型研究 - 内江科技2009,30(7) 期刊论文 浅议施工索赔及索赔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山西建筑2009,35(11) 期刊论文 论施工索赔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 山西建筑2003,29(6) 期刊论文 浅谈如何做好施工索赔工作 - 山西建筑2008,34(36) 期刊论文 建设工程管理中的施工索赔 - 山西建筑2008,34(1) 期刊论文 浅论建设工程施工索赔及管理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4) 期刊论文 对投标报价与施工索赔的几点认识 - 山西建筑2004,30(5) 学位论文 施工索赔研究和延误索赔分析 1997 期刊论文 工程量清单模式下施工索赔探讨 -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5) 相关博文(50条) 硕士论文修改意见(第一轮) 略论哲学文章与科学文章的评价标准 信息本质探讨中若干重要概念的广义拓展 盲人如何“看”路?——从知觉缺失情况看认知问题 就信息本质定义问题与洪昆辉老师探讨 转载:中医学概念的信息学属性及中西医学的互通性初探----中医学标准化预备性研究之一 数学概论 语词的释义和概念的定义的区别——中国哲学发展方向新探 人才智能开发-C学导式教学文萃(一) 刘学浩 著,[待校对]] 5年前的那场争论之一 概念高尔夫 系统哲学引论 第一部分 一般系统论概要 第六章 认知系统理论 韩毅著《美国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607-1988)》提要 系统哲学引论 第二部分 系统哲学研究 第十一章 认知:认识论的框架认知结构 2009-07-21 11:28 从青春宝到脑白金:回眸保健品概念营销 『转』科学的定义 科学的定义 (转)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评析 关于钟义信的信息定义的讨论 【转】图书馆学论文写作与投稿全攻略(三) SNOMED RT-------新一代医学参考术语集标准【转】 “国家”、“人民“和“爱国” 《美国自由的故事》(中译本)提要 中国语言技术进展[ZZ] 民法学研究:民法学需要高度衔接的法律事实的概念体系 李恒威等:认知的具身化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言说方式——答吴妮妮网友 论科技情报 系统哲学引论 第二部分 系统哲学研究 第十二章 自由:关于人的哲学的框架 2009-07-21 11:29 多米诺骨牌运动中是否也有信息传递? 哲学对科学有指导作用 对欲报考哲学博士生者的一点建议——答网友limxc先生 什么是博士学位——与陈丹青商榷 论自然科学基础问题(1) 转载:物理学惊人结论:宇宙只是幻象! 系统哲学引论 第二部分 系统哲学研究 第十五章 终极原理:形而上学的框架 2009-07-21 11:35 <个体-标志值-集合>和它的复杂程度之一、之二 信息度量与系统复杂性问题分析 从哲学层面上对信息本质概念的基本分析 从“龙游商帮”概念的演进谈学术失范现象 童庆炳著:《童庆炳谈文心雕龙》提要 论自然科学基础问题(4) 系统科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哲学思考 <个体-标志值-集合>和它的复杂程度之六 教学艺术的意义 造型抢眼的概念手机很雷人 中国传统思维概念的三大特点:“简易”、“变易”、“不易” PersonalBrain 5 出来了。 论译学词典的描写性 《白马论》系统思想初探 更多 引证文献(1条) 曾庆武 建设项目施工索赔 [期刊论文] -管理观察2008(8)

    • 索引序列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官网投稿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官网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官网首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