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社科文献出版社副社长

社科文献出版社副社长

发布时间:

社科文献出版社副社长

“战后日本地域开发计划与社会变动”,(硕士论文,1988年国家机关青年优秀论文奖),《社会学研究》V3,1988年5月“福武直农村社会理论述评”,北京大学《社会研究》V5,1989年12月“试论我国城市住宅的建设主体与分配问题”,《社会学研究》V4,1990年7月“论我国城市住房体制对单位职能的影响”,上海大学《社会》V11,1990年“近年来我国城市社会学研究概述”,《中国城市经济与社会年鉴》,1990年“现代化进程中城市问题比较研究”,《社会学研究》V1,1989年“解读《沸腾的中国农村》”,日本村落社会学会《村落社会研究》V8,1998年“中国和日本社会组织特征异同点初探”,《日本学研究》V1,1991年“日本社会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共著),1991年 “长野县诹访地区产业化的特质”,日本村落社会学会《村落社会研究》V5,1996年 “温州乡镇企业面向集团化的第二次创业”,日中社会学会《日中社会学研究》V6,1998年 “日本系列生产制的启示”,《中国改革》V7,1998年7月 “中国村落类型─关于百村调查的主题”,日中社会学会编《日中社会学研究》V7,1999年 “地区非正式制度与私营企业发展”,爱媛大学编《私营企业的抬头与变动的中国社会》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 “地区领袖与私营企业者的相互关联”,第14届“大学与科学”公开研讨会组织委员会编《变动的中国社会——以私营企业主的崛起为视角”,KUBA 出版社,2000年 “中国的官与民”,SCIENCE OF HUMANITY,V38,勉诚出版社,2001年“私营企业发展的地方基础——以福建省福清市为例”,《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NO3,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中国的社会变动与农村社会问题”,农业政策研究所《粮食政策研究》NO106,协同农业研究会编《协同农业研究会会报》V55转载,2001年“私营企业治理结构问卷调查的数据与分析”,《中国私营企业报告》NO3,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年“地域社会中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地位与作用——中国与日本的比较”,蒋立峰主编《第四次中日青年学者论坛:转型中的中国与日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城市政策与四合院生活的变迁”,中国地域社会现代化研究会编《关于北京市的现代城市建设、居民生活条件治理与文化遗产的建议报告》,2001年“转型中的日本社会与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编《日本人文社会科学现状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从私营企业主的阶层性看中国的社会变迁”,现代社会的构想与分析研究所编《现代社会的构想与分析》,KOUCHI书房,2003年“私营企业主的兴起:研究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视角”,《江苏行政学院学报》V3,2004年“在日福建人的移居、生活与民族意识”,日本庆应大学《文化、语言、交往》,2004年3月“和谐社会的社区基础”,《中国社会报》2004年10月30日“日本如何缩小经济收入的差距”,《经济导刊》V12,与丁红卫合作,中信出版社,2004年“Problems of Farmers, Rural Society, and Agriculture in the 21st century Chin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WTO Membership”, 论文见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附属国际经济动态研究中心编《21世纪亚洲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课题与展望》(第17次国际经济动态研究中心研讨会报告书),2005年3月“从社会到生活:确立‘生活主义’的社区文化原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编《中国城市化》V1,2005年“关于中国村落共同体的论战——以‘戒能—平野论战’为核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社会学研究》V6,2005年“福建人迁移日本的历史底蕴——「闽人三十六姓」的深层精神构造”,高桥明善编《基地返还·迁址,旧址利用与冲绳振兴问题》,2003-2004年度研究报告,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基础研究,(B)(1)研究成果报告,2005年8月。中文稿见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编《世界社科交流》第46期(总1168期),2005年9月“The influence of Fujian culture on Village culture in Okinawa in Japan”,Discourses and Silences, Christchurch, New Zealand, “从地方化到亚洲化?——从中国看日本社会学的轨迹”,日本社会学会编《社会学评论》V2,(总223期),有斐阁,2005年12月“福清人的生活世界——在日生活与出国前后职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编《国情调研·2004》,第807-874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北京城市空间的阶层特征”,日本《亚洲游学》第83期,勉诚社,2006年1月“社区类型与邻里关系的变迁”,《江苏行政学院学报》V2,2007年3月。日文版参见日本专修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丛书第8卷《中国社会的现状1》,专修大学出版局,2006年“三大都市密集区的文化差异:引导农民工空间流动的力学”,牛凤瑞主编《中国经济的引擎:三大城市密集区发展路径比较》,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亚洲农村资源与地域政策的展开:以东亚为中心”,日本村落研究学会编《村落的资源——田野调查法》,农村文化协会出版社,2007年“提高业主参与意识,推进社区健康发展”,《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城市发展中的全球化动力”,《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V4,2008年4月“城市的社会结构”, 牛凤瑞主编《城市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城市废弃物治理:东亚城市的连带与合作”,东京:环境产业新闻社《城市与废弃物》V4,2008年4月“中国物业小区管理的专制特征与社会化服务之路”,《江苏行政学院学报》N2, 2009年3月“加拿大的业主董事会”,《现代物业》N10,2009年10月“加拿大业主如何选聘和评估物业公司”,《现代物业》N1,2010年1月“‘十一五’期间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V10,2010年10月“加拿大物业管理经验的启示”,《现代物业》,2010年9月“加拿大:将物业管理划归经济领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8月17日“郑州特色的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王伟光主编《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战略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加拿大共管式公寓的物业管理”,《城市问题》,2011年1月“告别汽车霸权,享受绿色出行”,《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18日“経済転换期における都市化のロジック――开発区·新区の特质”,《中国社会现状Ⅲ》(合著),东京:专修大学出版局,2011年“乐水亲水,爱水节水”,《中国水利报》,2011年3月22日“借鉴加拿大经验,推进物业管理回归经济领域”,《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深圳民生幸福城市建设”,《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环境事件中受害者与受益者的博弈——日本环境社会学的四个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6月14日“都市改造とに伴う立ち退き住民の生活変容と公共领域”、日本庆应大学『法学研究』第84卷6期“经济转型期中国城市化路径特质分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N4, 2011年7月“透视日本环境社会学”,《环境保护》N14,2011年8月“生活共同:居民参与环保的动力机制”,《低碳世界》N7,2011年10月“从物业专制走向业主自治(上)”,《现代物业》,2011年10月“从物业专制走向业主自治(下)”,《现代物业》,2011年11月“宅男宅女:日本家族制度走向解体”,《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2月8日“2011:北京业主自治的转折点”,《现代物业》,2012年2-3期下旬刊,总第214期“认清环京津贫困带成因,培养地区发展内在动力”,《凤凰周刊·城市》,2012年3月第3期“城市绿色社区建设与居民参与”,《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7月“辽宁省棚户区居民调查报告”,《经济日报》15版整版,2012年6月26日(倪鹏飞、杨晓兰、李国庆、孟翔飞执笔)“辽宁省棚户社区的形成与复兴”,《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5期总第163期,2012年9月“中国の都市化における住民参加の特质と社会管理の革新”,日本立教大学,2012年9月“中国特色和谐型城镇化战略与路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V10,2012年10月 《日本农村的社会变迁──富士见町调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获2000年孙平化日本学学术优秀著作奖《内发的村庄——中国百村调查·行仁庄卷》(编著,执行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日本社会——结构特性与变迁轨迹》第5次印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解读日本社会》(合著),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年《日本的现代化与社会变迁》(富永健一著,与刘畅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景天魁主编,合著),论文“从平等主义到能力主义——改制前后农民公正观在经济领域的变化”,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三峡移民人权实证研究报告》(副主编),2006年内部发行。《北京:皇都的历史与空间》,(与仓泽进合著),东京:中央公论新社,2007年《第三届亚洲农村社会学会论文集》(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年《Asian Rural Sociology Ⅲ》(论文集),主编,CharanSanitwong Kanpim CL 《城市学》(牛凤瑞主编,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战略研究》(王伟光主编,合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中国社会现状Ⅲ》(合著),东京:专修大学出版局,2011年《十时严周教授追悼论文集》(合著),庆应大学『法学研究』第84卷6期,2011年 “马克斯·韦伯论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富永健一),《社会学研究》V2,1988“农村社会结构分析理论”(莲见音彦),《国外社会学》V2,1988“日本农村社会学概述”(中田实),《国外社会科学》V6,1988“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现代化理论的标准设定”(十时严周),《国外社会学》V6(1988)。收于罗荣渠主编《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现代化进程的比较研究──论日本与中国的现代化”,(十时严周),《社会学研究》V2,1989“战后日本社会到达的高度”(田中重好),《国外社会学》V4,1989“福武直社会学研究50年”(福武直),《社会学与社会调查》V3,1990“日本的社会学史与社会调查史”(川合隆男),收于《日本社会——结构特性与变迁轨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1, 浙江省松阳县委托课题“松阳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2010年1月。2, 黄石市委托课题“武汉都市圈黄石市黄金山低碳经济社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及“低碳社会建设指南”,2010年1月。3, 北京CBD功能区“十二五”规划“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研究”,2010年2月。4,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课题“借鉴国(境)外经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2010年。5,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委托课题,“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试点示范专项计划”,2010年。6, 包头市滨河新区“十二五规划”,承担“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研究”,2010年。7, 郑州市“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战略研究”,承担“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研究”,2010年3月。8, 深圳2040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专项课题“深圳民生幸福城市建设”,2010年9月9,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2010年度访问学者项目“日本环境社会学:方法、成果与动向”,2011年1月-3月,日本早稻田大学人间科学学术院访问学者。10,广东省“南沙定位与发展战略”课题,2011年5月。11,中共辽宁省委委托课题“城市化进程中的全球贫民住区发展模式探索:中国辽宁的经验”课题,2012年1月。12,多伦多大学、香港青年基金会合作课题“城市居住环境对农民工子弟的社会成长的影响”,2012年3月。13,中美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2012年8月-2013年8月,Indiana U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言分社副社长相当于副处级。人民教育出版社(People'sEducationPress,缩写PEP),是教育部所属的一家大型专业出版社,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教材和其他各级各类教材及教育图书的研究、编写、编辑、出版与发行。

中央文献出版社副社长

张建,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从医40余年,历任成都420厂职工医院副院长,北京玉泉山肿瘤医院院长,北京 东城中医院副院长,中国中医研究院鱼鳞病研究室主任客座研究员。于1998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鱼鳞病课题研究室的基础上创建北京张建鱼鳞病研究院,任职院长。现任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常务理事、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中药熏蒸汽化分层导入疗法"治疗鱼鳞病专利技术发明人,获二项发专利。专利技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做为国际选项进行推广,此项技术获全国疑难病诊疗临床应用一等奖。"中药熏蒸汽化分层治疗鱼鳞病"的论文已收录到中央文献出版社编写的"中国精神文明大典"中,并且由中国医师协会授予中国医师爱心奖和科技人才奖。

《实录毛泽东》李捷,于俊道主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 1234    书名:实录毛泽东作者名:李捷、于俊道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年份:2018-1-1页数:356内容介绍:全面了解毛泽东客观反映历史,细节还原真实追寻273位亲历者——搜集他们走近毛泽东的观察与描述梳理226万字实录——力求编写一部堪称经典的领袖传记翻开本书,作者将带你重温毛泽东在1893—1927年间早年奋斗史的峥嵘岁月,领略其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非凡风采,进而体悟到伟人的人生阅历带给我们的启发与智慧。作者介绍:李捷《求是》杂志社社长,中国史学会会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参加撰写《毛泽东传》(1949—1976),出版著作《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内政外交》《国史静思录》等。于俊道中央文献出版社编辑一部主任,编审。参加编辑《朱德军事文选》,参加撰写《朱德年谱》《朱德传》,主编《共和国领袖生活丛书》系列、《领袖交往实录》系列、《元帅交往实录》系列、《将军交往实录》系列、《毛泽东交往录》等,著有《中国革命中的共产国际人物》《朱德红扁担》等。

范鹏飞,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通信工程系,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1月毕业留校工作,1983年9月调入刚成立的管理系任教至今。于1983年9月至1984年7月被学院派送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进修,修完邮电管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主要课程;1985年9月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助教进修班学习,一年中修完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全部课程。1987年4月由南京邮电学院评聘为讲师,1993年5月经江苏省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为副教授,1994年5月聘为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6月经江苏省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为教授。现由南京邮电大学聘为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任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邮政系主任。系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邮政委员会委员、中国直邮协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长期从事管理科学、企业管理、邮政通信和市场营销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其中一项获得1998年度江苏省优秀软件奖和2001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校企合作科研项目6项;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等10几家出版社出版了著、编著、主编的书24部;由《中国管理科学》、《工业技术经济》等知名杂志发表论文106篇,其中4篇文章被ISTP检索机构全文收录;发表译文10余万字;1999年8月23日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筹备委员会的邀请,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的开幕式,1999年应原邮电部邀请曾任《中国邮政》八集电视连续剧的创作顾问,该片摄制成功后于1999年5月8日始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时段连续播完。研究方向

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

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2012)》发布会,2012年4月18日在京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和来自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务院参事室、国家信息中心等部门的多位专家学者,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等出席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致辞。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周主持。  2012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共同完成,内容涵盖了对2011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状况的描述和分析,以及对2012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展望和一些重要指标的预测,并就农业科技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农村绿皮书集宏观性、完整性、连续性、权威性、可靠性和前瞻性为一体,旨在深入、系统地分析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正确评估发展成效,准确预测发展趋势,对与农业、农村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有关的宏观经济决策及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012年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2012)》新观点如下:  (一)2011年是新世纪以来“三农”发展形势最好的一年  绿皮书说,2011年,农田灌溉面积占农田总面积的比重首次超过50%,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农业生产经营继续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迈进。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到5%。粮食种植面积3万公顷,总产量57121万吨,达到了2020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5%,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35%以上。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1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1万公顷。棉油糖、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全面增产。2011年,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提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全面加强。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77元,净增加1058元,实际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纯收入3222元,比2010年增加389元,增长7%。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再次超过城镇居民,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区域之间差距均呈缩小态势。  (二)要把远洋渔业作为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部分  绿皮书指出,促进我国农业“走出去”,近期的重点应是积极参与境外农业资源开发,但是,长期的重点则是发展远洋渔业,参与公共海洋资源的开发。专家认为,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海洋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大大超过耕地的生产能力。生命周期短、再生能力强的软体动物,在海洋里的蕴藏总量大,可开发利用潜力也很大。充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对于解决生物蛋白来源缺口,缓解中国人均耕地资源短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三)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8000元,实际增长率达10%左右  绿皮书预测,2012年,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多数有利因素仍然存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仍然可能相对较快。在就业市场上,体力型和技能型劳动力供给相对偏紧,这将成为支撑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获得更高工资率的有利条件。农产品生产价格总体上可能呈现回落的态势,但是整体价位仍然相对较高,这会支撑家庭经营农林牧渔业纯收入的较快增长。估计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8000元,实际增长能够达到10%左右。绿皮书预测,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很可能继续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为进一步缩小的态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缩小到3∶1左右。  (四)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连续8年增产  绿皮书发布,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突破11000亿斤大关,达到11424亿斤,比2010年增产495亿斤,增长5%。分季节看,夏粮总产量2525亿斤,比上年增产62亿斤,增长5%;早稻总产量655亿斤,比上年增产28亿斤,增长5%;秋粮总产量8244亿斤,比上年增加405亿斤,增长1%。分品种看,稻谷产量4016亿斤,突破4000亿斤大关,比上年增产101亿斤,增长6%;小麦产量2358亿斤,比上年增产55亿斤,增长4%;玉米总产量3835亿斤,比上年增加290亿斤,增长2%。绿皮书指出,2011年粮食总产再创新高,比1998年所创下的上世纪最高粮食产量水平高1176亿斤,增长5%,增幅比上年高近6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实现连续8年增产,连续5年超过1万亿斤,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夏粮、早稻和秋粮全部实现增产,而且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粮食总产量达到8684亿斤,增长4%;增产448亿斤,占全国总增产量的5%。粮食主产区的稳产、增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绿皮书认为,2011年粮食增产主要取决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推动、粮食种植结构变化引致的增产效应、农业气候条件总体有利、防灾减灾效果明显、粮食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

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团体的最高负责人,如××出版社社长。

25日上午,以“学术集刊与中国学术国际化”为主题的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集刊年会在厦门召开,来自全国地方社科院、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二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助力中国集刊事业的长远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致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第六届集刊年会意味着社科文献出版社集刊事业的第二个五年征程已扬帆起航。社科文献出版社全力助推集刊事业的发展,自2016年集刊运营中心成立以来,已为多个高校、科研院所的集刊主编与学者们提供了全方位的选题、编辑规范、出版传播与数字化的支持与服务。目前社科文献出版社已有集刊256种,南京大学CSSCI收录集刊24种,名录集刊63种,数字资源近800期7万篇,馆藏覆盖近400家,已经成为中国拥有集刊种类和南大CSSCI收录种类最多的出版社。谢寿光指出,作为我国较早开展学术国际化探索与服务的出版社,二十多年来,社科文献出版社不断积极汲取国际领先的出版经验与技术,并建立海外分社。本次集刊年会聚焦“中国学术国际化”这一主题,期待能与各位专家学者深度探讨,如何利用好集刊这个平台,更好服务中国科研,更好地建设中国学术话语权以及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学术传播机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1999-02-12在北京市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13层、15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0007178244884,企业法人谢寿光,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经营范围是:有计划地编译当代外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外国研究中国的有代表性论著,介绍国外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世界文化、学术思潮、学术界人物、流派、会议、研究机构和有关文献资料(国家授权单位批文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本版批发、零售、网上销售;图书装帧设计;纸张及纸制品、文化体育用品的销售;与主营业务相关的信息咨询、服务;进出口业务;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服务;计算机技术培训;产品设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翻译服务;会议服务;承办展览展示;版权贸易;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企业管理;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投资咨询;出租办公用房。(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对外投资5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25日上午,以“学术集刊与中国学术国际化”为主题的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集刊年会在厦门召开,来自全国地方社科院、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二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助力中国集刊事业的长远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致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第六届集刊年会意味着社科文献出版社集刊事业的第二个五年征程已扬帆起航。社科文献出版社全力助推集刊事业的发展,自2016年集刊运营中心成立以来,已为多个高校、科研院所的集刊主编与学者们提供了全方位的选题、编辑规范、出版传播与数字化的支持与服务。目前社科文献出版社已有集刊256种,南京大学CSSCI收录集刊24种,名录集刊63种,数字资源近800期7万篇,馆藏覆盖近400家,已经成为中国拥有集刊种类和南大CSSCI收录种类最多的出版社。谢寿光指出,作为我国较早开展学术国际化探索与服务的出版社,二十多年来,社科文献出版社不断积极汲取国际领先的出版经验与技术,并建立海外分社。本次集刊年会聚焦“中国学术国际化”这一主题,期待能与各位专家学者深度探讨,如何利用好集刊这个平台,更好服务中国科研,更好地建设中国学术话语权以及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学术传播机制。

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金鑫荣、《日文图书汉译出版史》作者田雁、东京大学出版会编辑部长阿部俊一、东京大学出版会营业部长桥元博树以及其他嘉宾代表出席了活动。金鑫荣社长在致辞中强调,南京大学出版社与东京大学出版会一直以来维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于2016年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大出版社是中日双方学术著作相互译介以及出版业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之一。他说,田雁所著《日文图书汉译出版史》是一部全方位展示日文图书近现代以来被中国出版界、学术界引进翻译的完整的史实概述,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输出,是一个很好的纪念。田雁在发言中说,这本书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如何向日本学习的一个总结。本书不同于以往著述之处,在于是以日本一国为例,通过对近代以来所翻译引进的所有的日文图书书目的整理,发掘中国在近代以来在学习日本方面所走过的路线与痕迹,并量化这样的学习给近现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为今后的翻译引进提供参照。田雁自2010年起,即开始对翻译引进的日文图书书目进行收集整理。他所著的《汉译日文图书总书目》曾被国家图书馆于列入推荐工具书页首,被美国哈佛、斯坦福、俄亥俄,加拿大多伦多、香港中文等众多大学图书馆收藏。这本《日文图书汉译出版史》采用‘文化翻译’的研究视角,把翻译看作中日跨文化交流的方式、途径与手段,着眼的是翻译图书的社会学上的功能价值。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出版物的市场大小、读者多寡及社会作用。本书将日文图书翻译出版的历史整合为5个历史时期:1)从东京到上海—翻译中心的转移(洋务运动-1911);2)战争阴影下的图书翻译(1912-1949);3)文本操控与译者操控(1949-1976);4)转型中的机遇与挫折(1977-1999);5)翻译出版中的新元素(2000-2011)等五个历史阶段。田雁发现日文图书翻译出版的进程,是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而起伏。但是,即便在中日关系最为“冰冷”时期,诸如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以及1949-1972年间中日关系非正常化时期,两国之间仍然存在图书翻译出版文化交流。田雁指出,自2000年以来,在日文图书的翻译出版领域,出现过“选择性阅读”倾向,受历史教科书、战争赔偿等问题所困扰。于是,国民间开始出现选择性阅读,即选择那些自己可以接受的图书内容,而故意过滤掉那些负面的内容阅读。田雁对此表示遗憾,他认为那些文化的、民族的、代表性的日文图书作品的翻译,是人们了解日本文化与社会最真实的途径,这些日文图书作品真正凝结着文化和民族思想的代表人物的最精髓思考,也正因如此,翻译图书的事业才会永存。东大出版会桥元博树营业部长表示,东大出版会一直致力于在国内外出版优秀的学术著作,涵盖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成果,共发行七千种以上的图书。这其中有许多用日语写作的研究中国的书籍,近几年以和南大社的合作为中心,东大出版会也开始出版引进用汉语写作的中国学者研究日本的书籍。他们非常荣幸能出版田雁老师所著《日文图书汉译出版史》一书,希望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合作,出版更多优秀的作品。

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

25日上午,以“学术集刊与中国学术国际化”为主题的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集刊年会在厦门召开,来自全国地方社科院、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二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助力中国集刊事业的长远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致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第六届集刊年会意味着社科文献出版社集刊事业的第二个五年征程已扬帆起航。社科文献出版社全力助推集刊事业的发展,自2016年集刊运营中心成立以来,已为多个高校、科研院所的集刊主编与学者们提供了全方位的选题、编辑规范、出版传播与数字化的支持与服务。目前社科文献出版社已有集刊256种,南京大学CSSCI收录集刊24种,名录集刊63种,数字资源近800期7万篇,馆藏覆盖近400家,已经成为中国拥有集刊种类和南大CSSCI收录种类最多的出版社。谢寿光指出,作为我国较早开展学术国际化探索与服务的出版社,二十多年来,社科文献出版社不断积极汲取国际领先的出版经验与技术,并建立海外分社。本次集刊年会聚焦“中国学术国际化”这一主题,期待能与各位专家学者深度探讨,如何利用好集刊这个平台,更好服务中国科研,更好地建设中国学术话语权以及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学术传播机制。

宗旨及业务范围北京市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成立于2008年11月。基金会的宗旨是:推动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业务范围是:奖励社会学领域教学、科研优秀成果,资助社会学领域教育、学术研究、培训、调研、考察、出版等方面的公益活动。设立“社会学优秀成果奖”,每两年举行一次评选活动。成立大会2009年4月10日,北京市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理事会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原副院长汝信,宋庆龄基金会原副主席刘启林,北京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于清源,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丁力到会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秘书长何秉孟、原院副秘书长单天伦、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等来自北京市社团办、社科联、中国社会科学院、高校的50余人出席大会。会议通过了基金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基金会领导机构,李培林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汝信在致辞中指出,社会学研究在中国经过了一个很坎坷的发展过程,陆学艺同志在社会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于整个社会学的发展和重建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他任社会学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期间,对全国社会学教学和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刘启林建议在社会学领域加强对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他说,许多社会问题都可以通过各种社团组织或者是其他非政府组织得到解决。如果基金会能支持这方面研究,一定很有价值。何秉孟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对基金会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由于发展不平衡,社会群体间利益关系的调整以及社会建设滞后等多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呈日益突出之势,社会稳定成为了我们所面临的不亚于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时代呼唤社会学有一个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陆学艺基金会的成立集天时和地利,希望基金会广泛团结社会学界的老中青科研工作者取得“人和”,为我国社会学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应有的贡献。李培林指出,这是全国社会学界的第一个基金会。陆学艺老师很想为社会学界做些事情,特别是他已经把一生贡献给了社会学的事业。这件事情还得到了陆老师的家人和学生们的大力支持。希望各位理事能够尽职尽责,也希望我们把基金会的活动真正地搞成一个有社会声望,成为一个得到社会学界普遍认同的基金会。基金会发起人、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陆学艺教授发表感言。他说,这个社会学基金会首先志在为社会学这个学科的重建和发展尽绵薄之力。其次要作为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力量,按照费孝通先生所言,尽社会学志在富民的力量。再次要为从事社会学研究的青年人搭建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给国家作一些贡献,给社会学事业的发展作一点贡献。

  • 索引序列
  • 社科文献出版社副社长
  • 中央文献出版社副社长
  • 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
  • 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