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地质流体期刊排名榜

地质流体期刊排名榜

发布时间:

地质流体期刊排名榜

甘肃冶金

顶,读完博士后,回头看,除了那些高档一些的EI\SCI可能有些难度,其他全都那样的,有些装得有些品味吧,其实垃圾,不过不赞成的是,创新难度大,不能要求全部社会的人都去搞创新,不现实,生活本就这样,平淡而已,真正的,上至所谓的伟人,下至黎民百姓,都要生活,不能太苛求,哈哈。

岩石学报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地质论评地学前缘 地质学报 地球化学 地球科学矿床地质 沉积学报 地质科学 中国地质地球学报 现代地质 高校地质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第四纪研究 地质通报岩石矿物学杂志 地质与勘探 矿物学报 地层学杂志 地质科技情报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矿物岩石物探与化探古地理学报新疆地质地球与环境

国内的:沉积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地学版)、石油勘探与开发、岩石学报。国外的就是Nuture ,Science, MPG, AAPG

地质流体期刊排名

陈骏 教授,南京大学校长。  1954年11月生,江苏扬州人,1973年参加工作, 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年南京大学获矿床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8年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地质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年聘为南京大学教授,先后担任地球科学系主任、南京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2006年5月起担任南京大学校长。  陈骏教授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第五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同时担任《中国科学》、《地质学报》等多家科技期刊编委。  陈骏教授长期从事地球化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讲多门地球化学专业课程,主持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基金委重点基金,国家科技部“973项目”二级课题等多项科研任务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先后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4项教育部科技成果奖。  个人简历  1986—1990年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讲师  1988-1989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0—1992年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1992—至今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  1993—1997年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系主任,  1996年—至今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生导师  1997—至今 南京大学副校长,主管科研与外事  主要教学情况  研究方向  钨、锡、金矿床地球化学  环境地球化学  第四纪地质  主要科研成果  代表性文章、论著  正式发表的论文   陈骏.碳存在条件下锡石的溶解度实验.地质论评,1986年,第32卷第3期   陈骏,周开朗.赣北震旦系南沱砂岩中古砂锡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科学通报,1987年,第9期   陈骏.表生作用条件下锡的吸附实验.地质与勘探,1987年,第5期   陈骏,吴厚泽.柿竹园矽卡岩型钨锡钼铋矿床成矿实验研究.矿床地质,1988年,第1期�   陈骏.论华南层控锡矿的地质特征与形成机制.地质论评,1988年,第6期   陈骏,周怀阳.华南含锡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陈骏,周怀阳,吴厚泽,曾骥良.广西大厂沉积——热液迭加型锡矿床的成矿模拟实验.桂林冶金地质学院院报,1989年,第4期   陈骏,Halls C,Stanley C J.湖南柿竹园钨钼铋锡矿床中锡石的产状与成因.地质论评,1992年,第2期   陈骏.湖南省柿竹园钨钼铋锡矿床成矿过程的微量元素示踪.国家开放实验室年报,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陈骏.云南省个旧打磨山含锡矽卡岩成矿条件的矿物学判据.国家开放实验室年报,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陈骏,王鹤年.广东省河台含金剪切带中REE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矿床地质,1993年,第3期�   陈骏.夕卡岩中主要含锡矿物的研究.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第1期   陈骏.湖南柿竹园夕卡岩型钨锡钼铋矿床中成矿流体的不连续演化现象——流体包裹体研究.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第3期�   陈骏,Halls C,Stanley C J.柿竹园夕卡岩型钨钼铋锡矿床主要造岩矿物中REE的分布特征及成岩意义.地球化学,1994年,增刊   陈骏,王洪涛,鹿化煜.陕西洛川黄土沉积物中REE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化学淋滤研究.地质学报,1996年,第70卷第1期   陈骏,安芷生,王洪涛,高燕.黄土高原中部S1古土壤次生碳酸盐稳定同位素组成及成因初探.科学通报,1996年,第41卷第14期   陈骏,仇纲,鹿化煜,季峻峰.最近130ka黄土高原夏季风变迁的Rb和Sr地球化学证据.科学通报,1996年,第41卷第21期   陈骏,王鹤年.成矿流体作用过程的REE示踪研究.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质流体专辑,1997年,第33卷�   陈骏,季峻峰,眭云霞,鹿化煜.陕西洛川黄土中Mn2+的电子顺磁共振特征与古季风变迁.科学通报,1997年,第42卷第22期   陈骏,仇纲,杨杰东.黄土碳酸盐Sr同位素组成与原生和次生碳酸盐识别.自然科学进展,1997年,第7卷第6期   陈骏,季峻峰,仇纲,鹿化煜,朱洪兵.陕西洛川黄土化学风化程度的地球化学研究.中国科学(D辑),1997年,第27卷第6期�   陈骏,安芷生,汪永进,季峻峰,陈旸,鹿化煜.最近800ka洛川黄土剖面中Rb/Sr分布和古季风变迁.中国科学(D辑),1998年,第28卷第6期   陈骏,汪永进,季峻峰,陈旸,鹿化煜.陕西洛川黄土剖面的Rb/Sr参数及其气候地层学意义.第四纪研究,1999年,第4期   陈骏,安芷生,刘连文,季峻峰,杨杰东,陈旸.最近5Ma黄土高原风尘化学组成变化与亚洲内陆化学风化.中国科学(D辑),2001年,第31卷第2期   陈骏,汪永进,陈旸,刘连文,季峻峰,鹿化煜.中国黄土地层Rb和Sr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季风气候意义.地质学报,2001年,第75卷第2期   陈骏,杨杰东,李春雷.大陆风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第16卷第3期   Chen Jun, and Zhou K Discovery of paleoplacer tin from Nantuo Formation of Middle Sinian in Northern Jiangxi province and discussion of its geologica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 33, N14, 1988   Chen J, Halls, C, and Stanley C J Mineral association and mineralogical criteria for a B-F-Sn-Bi skarn in Damoshan, Gejiu, S C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V11, N2, 1992�   Chen J, Halls, C, and Stanley, CJ REE contents and pattern in major skarn minereals from Shizhuyuan S C Geochemical Journal, V 26, N3, 1992   Chen J A new type of tin mineralization in S China: The Jiumao tin Exploration of Geosciences, N6, 1992�   Chen J, Halls C, and Stanley CJ Tin-bearing skarns of S China: Geological setting and Ore Geology Reviews, V7, 1992�   Chen Jun, and Wang H Distribution of REE and other trace elements in the Hetai gold deposit of S China: implication for evolution of an auriferous shear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Earth Sciences, N3, 1994�   Chen J Tin mineralization in metavolcanoclastic and metaultramafic rocks: An example from the Jiumao mine, Northern Guangxi, S C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N1, 1995   Chen Jun, Wang Hongtao, and Lu H Behaviors of REE and other trace elements during pedological weathering——Evidence from chemical leaching of loess and paleosol from the Luochuan section in central C Acta Geologica Sinica, V9, N3, 1996   Chen Jun, Qiu Gang, Lu Huayu, and Ji Junfeng.Variation of summer monsoon intensity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entral China during the last 130,000a: Evidence from Rb and Sr Chinese S Bulletin, V42, N6, 1996   Chen J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distribu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f chemical changes during Proceedings of the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y Congress, Beijing, 1996   Chen Jun, An Zhisheng, Wang Hongtao, and Gao Y A isotopic study of the S1 paleosol carbonates from the central Loess Plateau of North C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41, N18, 1996   Chen Jun, Qiu Gang, and Yang J Sr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loess carbonate and identific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V7, N5, 1997   Chen Jun, Ji Junfeng, Qiu Gang, and Lu H Geochemical studies on the intensity of chemical weathering in Luochuan loess sequence, C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V41, N3, 1998   Chen Jun, Ji Junfeng, Su Yuanxia, and Lu H EPR studies of Mn2+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entral China: Implication for variation of the East Asia summer monso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43, N1, 1998   Chen Jun, An Zhisheng, and Head J Variation of Rb/Sr ratios in the loess-paleosol sequences of central China during the last 130,000 year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monsoon Quaternary Research, 51:215- 1999   Chen Jun, An Zhisheng, Wang Yongjin, Ji Junfeng, Chen Yang, and Lu H Distribution of Rb and Sr in the Luochuan loess-paleosol sequence of China during the last 800 ka:Implications for paleomonsoon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V42, N2, 1999   Chen Jun, Ji Junfeng, Chen Yang, An Zhisheng, Dearing J A, and Wang Y Use of rubidium to date loess and paleosol of Luochuan sequence, central C Quaternary Research, V54, 2000   Chen Jun, An zhisheng, Ji Junfeng, and Chen Y Change of Rb/Sr ratios in the Luochuan loess-paleosol sequence of central China and their climate-stratigraphical (Abstract) 31st International Geology Congress, 2000   Chen Jun, Wang Yongjin, Chen Yang, Liu Lianwen, Ji Junfeng, and Lu H Ge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Rb and Sr in the Chinese loess stratigraph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aleomonsoon Acta Geologica Sinica, V74, N2, 2000

近三年来主要学术论文 2008,Zhang Jinliang,Qin Lijuan, ZhangZhongjie,Depositional Facies, diagenesi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reservoir quality of Silurian sandstones from Tazhong area in central Tarim Basin, western China,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V 33, N2 (SCI收录) 2008,张金亮, 杨子成 流体历史分析方法在油气成藏中的应用-以惠民凹陷为例,中国石油大学学报,32(5)(EI收录) 2008,hang Xiaohua, Zhang Jinliang, Applic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to a Terminal Fan System, the 2 to 3 Layer of Upper Second Member of Shahejie ormation, West Area of Pucheng Oilfield, Journal of Stratigraphy,32(4) 2008,Zhang Jinliang,Ma Xueping, Zhang Zhongjie, Zhang X The Importance of User Interaction In 3D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Reservoir E Proceeding of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ISBN978-1-84626-046-9) pp290- 2008,Wang Jinkai ,Zhang Jinliang,Xie Jun, Zhang X Application of the eological Modeling and Reservoir Simulation in the Middle-Upper Sesies of Strata of the Third Member of Hetaoyuan Formation in Xiaermen O oceeding of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ISBN978-1-84626-046-9) 267- 2008,Zhang Zhongjie,Zhang Jinliang,Jiang Yimin, Zhang X Sedimentology and reservoir modelling of the Xiaermen Oilfield,Miyang S Proceeding of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ISBN978-1-84626-046-9) pp294- 2008,Xu Shujuan, Zhang Xin,Zhang Jinliang,Application of Computer Modeling on eological Structures in the upper secon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eastern area f the Pucheng Oil Proceeding of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ISBN978-1-84626-046-9) pp282- 2008,Yang Ailing, Tang Mingming, Zhang J Interpolation calculation of an optical path surface based on Delaunay triangulation and sector boundary Proceeding of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ISBN978-1-84626-043-8) pp86- 2008,Tang Mingming, Yang Ailing, Zhang J An optimal loss curve of a step index mono-mode 2008 International Pre-Olympic Workshop on Modelling and S Proceeding of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ISBN978-1-84626-043-8) pp236- 2008,谢俊,张金亮,梁会珍,王金凯 濮城油田末端扇储层隔夹层成因及分布特征,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8(4):653- 2008,张鑫,张金亮 胜坨地区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浊积砂砾岩体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石油学报,29(4):533-538(EI收录) 2008,Zhang Jinliang,Zhang X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sandstones and siltstones in the Eocene of the Huimin depression, eastern China, Journal of China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V 19, N3 ,pp252-270(SCI收录) 2008,Zhang Jinliang,Zhang Zhongjie,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Silurian tide-dominated paleo-estuary of Tazhong in Tarim Basin,Petroleum Science ,V 5, N2 ,pp95- 2008,Zhang Wei ,Zhang Jinliang,Xie Jun, Research on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the Interlay and Insulating layer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n the 2+3 layer of the upper Second Member in the Shahejie Formation, the West of the Pucheng O Petroleum Science ,V 5, N2,pp135- 2008,张金亮,张鑫 胜坨地区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沉积相与油气分布,沉积学报,26(3):361- 2008,赵乐强,张金亮,宋国齐等 义和庄凸起东区前第三系顶部风化壳结构发育模式及对油气运聚的影响,沉积学报,26(3):435- 2008,杨子成, 张金亮东营凹陷南斜坡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和油源对比,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8(3):453- 2008,谢俊,张金亮,梁会珍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沉积相与沉积模式研究,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3(2):1-5(EI收录) 2008,Jiang Yiming,Zhang Jinliang, Braid-delta deposits from a broad marine setting:the middle member of Kepingtag Formation in central Tarim Basin,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V 7, N2 , pp145- 2008,司学强,张金亮,谢俊 成岩圈闭对气藏的影响,天然气工业,28(6):27- 2008,司学强,张金亮,杨子成 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成岩作用及其与储层质量的关系,中国石油大学学报,32(2):6-11(EI收录) 2008,司学强,张金亮 广利油田沙四上亚段成藏地质特征与方向勘探,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3(1):6-11(EI收录) 2007,张金亮,张鑫 塔中地区志留系砂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物源判别意义,岩石学报23(11):2990-3002(SCI收录) 2007,张鑫,张金亮,覃丽娟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岩石学特征与物源分析,矿物岩石,27(3):106-115(EI收录) 2007, Zhang Jinliang ,Yang Zicheng, The Application of Inclusions Oils toReservoir Analysis in The Huimin Depression, 地质流体和流体包裹体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2007,广州。 2007,张金亮,司学强,断陷湖盆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和沉积,地质论评, 53(4):448- 2007,覃利娟,张金亮,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2+3油藏储层评价,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2(4):40-46(EI收录) 2007,Zhang Jinliang,Jia Ying and Du G Diagenesis and its effect on reservoir quality of Silurian sandstones, Tabei area, Tarim Petroleum Science, V 4, N3 ,pp1- 2007,Zhang Jinliang,Yang Z The application of fluid inclusions to reservoir analysis in the south slope of Dongyi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V 18,Special Issue,pp317-319(SCI收录) 2007,Zhang Jinliang,Zhang Z Sedimentology of upper Ordovician shoreline deposits in Tarim Basin, western C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V 18,Special Issue,pp311-313(SCI收录) 2007,Zhang Jinliang,Zhang X Fan-delta and related turbiditic deposits on the steep slope of Dongying depression, Bohai Bay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V 18,Special Issue,pp314-316(SCI收录) 2007, 谢俊、张金亮、梁会珍适于高温高盐油藏的聚合物性能指标评价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7(2):335- 2007,张金亮,戴朝强,张晓华,末端扇-在中国被忽略的一种沉积作用类型,地质论评, 53(2):170- 2007,张鑫,张金亮,东营凹陷南坡沙河街组四段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地质科学, 42(2):303- 2007, Ailing Yang, Wendong Li, Junyu Dong, Jinliang Z Source rock maturity study by capillary tube P Of SPIE 6279,62794w-1- (EI收录) 2007, Ailing Yang, Wendong Li, Junyu Dong, Decang Bi, Gui Mei, Jinliang Z Experimental inveatigation of the fringe pattern of capillary tube filled with liquid by using focused laser sheet of P Of SPIE 6279,627978-1- (EI收录) 2007,赵乐强,隋风贵,张金亮,陈钢花,王学军,向立宏基于测井资料主成份分析建立风化壳结构判识图版,测井技术,31(6):583- 2006,王春艳, 邓美寅, 杨晓明, 张金亮, 郑荣儿, 同步荧光光谱多点函数拟合确定原油样品浓度技术, 石油勘探与开发,33 (2):205-207(EI收录) 2006,王春艳, 邓美寅, 杨晓明, 张金亮, 郑荣儿, 基于不同光谱技术的原油样品的荧光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4): 728-732(SCI收录) 2006,王春艳, 邓美寅, 杨晓明, 张金亮, 郑荣儿, 基于三维同步荧光光谱确定原油样品浓度的新方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6): 1080-1083(SCI收录) 2006,Yang Ailing, Li Wendong, Yuan Guang, Dun Junyu and Zhang J Measuring the Liquids Refractive Indices with a Capillary Tube I Applied O 45(31):7993- (EI收录) 2006,戴朝强,张金亮 鲁北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地质通报, 25(9-10):1168- 2006, 司学强、张金亮高青油田北区沙四段沉积特征与油气富集条件特种油气藏,13(6):22- 2006, 张金亮、梁杰、司学强、林辉 苏北盐城天然气储层成岩作用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6(1):135- 2006,张金亮、杜桂林,塔中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性质的影响,矿物岩石,26(3)85-93(EI收录) 2006,张金亮、司学强、林辉,金湖凹陷阜三段沉积相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6(4) 535- 2006,张金亮、张鑫,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古海洋沉积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6(2)200-208主要教材和著作1、 张金亮、谢俊,《储层沉积相》(教材),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2、 张金亮、谢俊,《油田开发地质学》(教材),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主要获奖项目1.《中国中部深盆气成藏机制及潜力评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油藏静动态分析与提高采收率》,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3.《高含水油田剩余油描述技术与预测方法》,青岛市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4.《东营凹陷斜坡带油气成藏条件与精细勘探》,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5.《砂砾岩油藏精细勘探技术与勘探实践》,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6.《地质录井油气快速检测技术与仪器研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7.《盆地中央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青岛市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一。专利申请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 一种测量生油岩成熟度的装置(申请人:杨爱玲,郑荣儿,张金亮; 一种直接测量原油折射率的装置(申请人:杨爱玲,张金亮,郑荣儿; ) 一种生油岩成熟度的测量装置与方法(申请人:杨爱玲,郑荣儿,张金亮;,已收到授权通知)已进入实质性审查的国家发明专利 微区原位显微荧光光谱测量装置(申请人:杨爱玲,张金亮,李世荣;) 单个油气包裹体的显微荧光光谱测量装置(申请人:杨爱玲,张金亮,邓美寅,刘宗林;) 包裹体显微荧光光谱测量装置(申请人:杨爱玲,张金亮,邓美寅,刘宗林;) 一种烃原岩成熟度的测量装置与方法(申请人:杨爱玲,张金亮等; 一种低透明度液体折射率的测量装置与方法(申请人:杨爱玲,张金亮等;) 烃源岩有机成熟度的测量装置与方法(申请人:杨爱玲,张金亮等; 石油录井中岩屑岩心含油量的测量方法(申请人:郑荣儿,王春艳,张金亮,王新顺;)主要技术方向张金亮教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中承担完成了大量油气地质和勘探开发方面的科学研究,形了独具特色的、在国内外石油科技界具有一定影响的油气地质和勘探开发理论及技术体系,为油田的勘探开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课题组拥有先进而适用的解释、处理、油藏描述软件等;拥有偏光显微镜、紫外荧光显微镜、荧光光谱仪和显微油气分析系统等地质分析设备,并拥有地质建模软件、图像分析软件、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和盆地模拟软件等;引进和发展了Petrel-Eclips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①储层沉积相及微相分析技术从储层沉积学的角度对油气储层的形态,内部结构,物性与非均质性,储集空间的结构及成因进行描述评价和预测,建立相应的沉积模式和地质模型。在沉积体系时间和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和各种地球物理 (如测井相、地震相)方法来研究沉积相和沉积微相,以便提高油气田勘探开发效果。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湖泊风暴岩沉积模式、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和末端扇沉积模式。②三维储层地质建模技术三维储层地质建模技术以地质统计学理论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录井、试油、分析化验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建立研究区域的构造模型、沉积相模型、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等三维模型,对井间储层进行多学科综合一体化、三维定量化及可视化预测,从而达到客观定量地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储层空间连续性的目的。研究成果在中原、南阳和江苏等多个油田得到广泛推广应用。③油藏数值模拟技术针对常规油气藏、天然裂缝油气藏、凝析气田、重质油藏、化学驱油藏等不同类型油气藏开采的特点,利用相应的可视化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工作站或微机上直观地看到地下油气水流动,并根据屏幕上的剩余油分布情况确定开发调整井的井位和油水井的工作制度。研究成果在胜利、辽河、中原和南阳等多个油田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制定了多个水驱开发方案和聚合物驱调整方案,油田现场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为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了决策依据。④沉积—成岩—成藏分析技术在岩心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短期旋回的地层对比关系,对砂体微相进行判别和精细划分,并综合各种相标志,结合地震、测井资料及古气候的研究,对研究区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进行较全面的认识,提出相应的控砂模式和地层勘探模式,研究油气运聚主控因素,建立沉积相、成岩相与油气成藏系统之间的定量模式,为勘探和滚动开发提供依据。⑤早期油藏描述技术在勘探阶段,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利用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对油藏进行了综合表征。通过可靠的地震地质标定,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解释,做出储层顶、底精细构造图。通过对目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特殊处理,如复数道分析、小波变换、测井约束反演、道积分、沿层地震属性提取、分形分维处理及神经网络含油气预测等,提取了多种地震信息。综合地质和地球物理等信息,对储集体的外部几何形态及内部结构进行描述,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精细勘探方法并建立相应的勘探模式。⑥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经过20余年的油田科研实践,引进并发展了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并在陆相储集砂岩油田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技术核心是以挖潜难度大的开发单元为研究对象,以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为基础,以揭示剩余油的空间分布规律为重点,以确定挖潜、提高采收率措施为最终目标所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是集地质、测井、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系统工程。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现已得到我国东部多个油田的广泛应用,并在高含水、特高含水期整装、断块、低渗透等油藏进行调整挖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⑦包裹体分析技术该项技术在实验室建立一套脉冲光激发下的单一包裹体的显微荧光光谱系统,利用显微镜本身的光学结构,将显微定位技术、脉冲光激发技术、弱荧光收集技术及光谱窄化技术集中为一体,拟通过单一包裹体三维荧光和同步荧光,结合包裹体均一温度、 显微拉曼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及气相色普质谱等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手段, 通过油源对比, 实现对单个石油包裹体主要芳烃的确定; 结合其他地质参数,确定有机成熟度、判别油源,确定不同沉积环境和母质类型以及查明油气运移方向,探索油气成藏规律。

地质流体期刊排名全国

G549 癌变·畸变·突变 G481 癌症进展 A003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1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K027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02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A009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1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G786 安徽医学 Q906 安徽医药 G013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Z549 安全与环境学报 H340 桉树科技 F044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G550 白血病·淋巴瘤 R024 半导体光电 R063 半导体技术 G741 蚌埠医学院学报 U521 包装与食品机械 U645 保鲜与加工 E045 暴雨灾害 N017 爆破 N012 爆破器材 N006 爆炸与冲击 A652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02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A005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019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030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Y0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T020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14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G500 北京口腔医学 N001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H025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H263 北京农学院学报 G004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A01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L53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G016 北京医学 R018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G620 北京中医药 G017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A570 编辑学报 N101 变压器 G410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T098 表面技术 E135 冰川冻土 N008 兵工学报 R730 兵工自动化 N085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G018 病毒学报 C060 波谱学杂志 V040 玻璃钢/复合材料 A808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05 材料保护 M103 材料导报 Y007 材料工程 M010 材料开发与应用 M00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M006 材料科学与工艺 N026 材料热处理学报 M009 材料研究学报 * M704 材料与冶金学报 K512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H009 蚕业科学 H525 草地学报 H234 草业科学 H527 草业学报 H538 草原与草坪 E543 测绘工程 E600 测绘科学 E615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E510 测绘通报 E152 测绘学报 E164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L017 测井技术 Y022 测控技术 R711 测试技术学报 H001 茶叶科学 G264 肠外与肠内营养 N024 车用发动机 E113 沉积学报 E547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E102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670 成都医学院学报 G019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V050 城市规划 V028 城市规划学刊 X043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X046 城市交通 H023 畜牧兽医学报 H218 畜牧与兽医 N060 传感技术学报 R532 传感器与微系统 G458 传染病信息 X010 船舶工程 X633 船舶力学 * X635 船海工程 G322 创伤外科杂志 * G552 磁共振成像 D013 催化学报 E144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E146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R051 大电机技术 H038 大豆科学 U512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X024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H005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X001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J024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G020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E109 大气科学 * E091 大气科学学报 L512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L004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S086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H040 淡水渔业 N004 弹道学报 T500 弹性体 T941 当代化工 Y503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 Y585 导航与控制 N019 低温工程 V020 低温建筑技术 C055 低温物理学报 E133 地层学杂志 E130 地理科学 E584 地理科学进展 E639 地理空间信息 E315 地理信息世界 E305 地理学报 E310 地理研究 E527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E024 地球化学 E142 地球科学 E115 地球科学进展 E004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E153 地球物理学报 A072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850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G646 辽宁中医杂志 U037 林产工业 T017 林产化学与工业 H740 林业科技开发 H280 林业科学 H281 林业科学研究 H102 林业调查规划 G880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G607 临床儿科杂志 G276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G271 临床放射学杂志 Q908 临床肺科杂志 G501 临床肝胆病杂志 G291 临床骨科杂志 G664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G658 临床荟萃 G345 临床急诊杂志 G204 临床检验杂志 G310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G881 临床军医杂志 G287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G222 临床麻醉学杂志 G317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G257 临床内科杂志 G230 临床皮肤科杂志 G309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G802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G423 临床肾脏病杂志 G797 临床输血与检验 G256 临床外科杂志 G942 临床误诊误治 G855 临床消化病杂志 Q909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G261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G293 临床血液学杂志 Q913 临床眼科杂志 G673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G274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Q910 临床肿瘤学杂志 T231 磷肥与复肥 G491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N023 流体机械 H748 麦类作物学报 T060 煤化工 K504 煤矿开采 K038 煤炭工程 K005 煤炭科学技术 K017 煤炭学报 D027 煤炭转化 K009 煤田地质与勘探 H037 棉花学报 G056 免疫学杂志 B017 模糊系统与数学 N087 模具工业 N107 模具技术 S015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T077 膜科学与技术 N084 摩擦学学报 U533 木材工业 M655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J050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A013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G047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R117 南方电网技术 V089 南方建筑 H069 南方农业学报 H068 南方水产科学 G023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B016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 A025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T011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Y0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N011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33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21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A061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E1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G05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R008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59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08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W590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G288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G662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G523 内科理论与实践 E104 内陆地震 A026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111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G513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P004 内燃机学报 W002 泥沙研究 U504 酿酒科技 A110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665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 H071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T034 农药 T924 农药科学与管理 H404 农药学学报 H279 农业工程学报 Z008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H773 农业环境与发展 H278 农业机械学报 H286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H222 农业现代化研究 V032 暖通空调 H219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U602 皮革科学与工程 U604 皮革与化工 G759 齐鲁医学杂志 N041 起重运输机械 E021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E361 气候与环境研究 E352 气象 E566 气象科技 E359 气象科学 E001 气象学报 E633 气象与环境学报 * X532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X018 汽车工程 X013 汽车技术 P001 汽轮机技术 * G595 器官移植 Y009 强度与环境 C007 强激光与粒子束 X021 桥梁建设 U018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G061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T012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267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535 轻工机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3 2013年 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N059 中国机械工程 A079 中国基础科学 R066 中国激光 R013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G852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G241 中国急救医学 G192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G560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G907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G105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G787 中国健康教育 G784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N108 中国舰船研究 T075 中国胶粘剂 G23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G239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G206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G323 中国康复 G400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G106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G107 中国抗生素杂志 A098 中国科技论坛 A583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S133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A108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A106 中国科学化学 A081 中国科学基金 A0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A109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A107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A105 中国科学数学 A103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Z317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A10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Y003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G441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K030 中国矿业 K015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G247 中国老年学杂志U001 中国粮油学报 G447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G10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G536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G794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G221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G870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G109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G544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G814 中国临床医生 G974 中国临床医学 G304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G110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H212 中国麻业科学 G613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G598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K037 中国煤炭地质 G582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G297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K036 中国锰业 H211 中国棉花 G111 中国免疫学杂志 Y028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K550 中国钼业 G303 中国男科学杂志 H273 中国南方果树 G422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G277 中国内镜杂志 R524 中国能源 U609 中国酿造 W005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H958 中国农学通报 H027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H567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H030 中国农业科学 H210 中国农业气象 H221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G311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G226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G269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G776 中国全科医学 H081 中国热带农业 G629 中国热带医学 Z546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G112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U052 中国乳品工业 E124 中国沙漠 G366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G114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G242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G268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H555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H044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F255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F002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G115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G258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G715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L001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F047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G883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G853 中国实验诊断学 G273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G228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G305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G867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G267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G686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G27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G872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U635 中国食品添加剂 G429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U007 中国食品学报 U563 中国食物与营养 H317 中国兽药杂志 H326 中国兽医科学 H225 中国兽医学报 G796 中国输血杂志 G926 中国数字医学 H290 中国水产科学 H020 中国水稻科学 * W55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H295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T022 中国塑料 G211 中国糖尿病杂志 T068 中国陶瓷 G521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G561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G444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G101 中国天然药物 U501 中国调味品 X004 中国铁道科学 G437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R083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H350 中国土地科学 H233 中国土壤与肥料 G116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G373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G959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G517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G988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S725 中国卫生经济 G253 中国卫生统计 G716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G752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K035 中国钨业 M022 中国稀土学报 F025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G841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G623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G885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G237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G849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G284 中国消毒学杂志 G765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G845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G298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G11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G718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G380 中国心血管杂志 G203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G082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G250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G747 中国新药杂志 G727 中国性科学 G232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G118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G908 中国学校卫生 G675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G633 中国血液净化 G119 中国循环杂志 G756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G645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G396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H208 中国烟草科学U647 中国烟草学报E303 中国岩溶G619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G318 中国药房G120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G121 中国药理学通报G12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G878 中国药师G220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G227 中国药物警戒G248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G713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G621 中国药物与临床G009 中国药学杂志G755 中国药业M628 中国冶金G809 中国医刊G123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G124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G679 中国医疗设备G306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G313 中国医师杂志G236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G125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G911 中国医学伦理学G471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G622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G127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G193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S591 中国医学装备G519 中国医药G644 中国医药导报G924 中国医药导刊T019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G531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Q918 中国医院G454 中国医院管理G243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G314 中国疫苗和免疫G130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G706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H205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U032 中国油脂 M028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H099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G753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V039 中国园林 G131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X012 中国造船 U012 中国造纸 U033 中国造纸学报 H204 中国沼气 G600 中国针灸 H067 中国真菌学杂志 G945 中国职业医学 G347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G843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G757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G846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G758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G528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G18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G132 中国中药杂志 G240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G63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G524 中国中医急症 G749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G832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G642 中国肿瘤 G133 中国肿瘤临床 G636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G255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N072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G667 中国综合临床 G529 中国卒中杂志 G299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G134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G502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G135 中华病理学杂志 G195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G136 中华传染病杂志 G408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G137 中华创伤杂志 G138 中华儿科杂志 G139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G743 中华耳科学杂志 G140 中华放射学杂志 G141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G251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G474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G286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G142 中华妇产科杂志 G689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G262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G231 中华肝脏病杂志 G235 中华高血压杂志 G143 中华骨科杂志 G728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G691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G263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G335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G144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G145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G146 中华护理杂志 G555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G302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G17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G147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G159 中华精神科杂志 G579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G148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G280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G149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G639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G833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G876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G15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G692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G693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G824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G152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G153 中华麻醉学杂志 G154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G282 中华男科学杂志 G155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G736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G156 中华内科杂志 G157 中华皮肤科杂志 G254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G462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G15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G473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 G463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G526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G515 中华全科医学 G505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G472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G900 中华烧伤杂志 G197 中华神经科杂志 G976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G160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G446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G161 中华肾脏病杂志 G737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G162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G703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G163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G773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G367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G848 中华手外科杂志 G506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G739 中华糖尿病杂志 G164 中华外科杂志 * G761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G165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G296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G740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G793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G166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G16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G847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G285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G978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G168 中华消化杂志 G169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G892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G17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G171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G172 中华血液学杂志 G191 中华眼底病杂志 G173 中华眼科杂志 G873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G990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Q920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S590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G705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G307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G489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G915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G175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G176 中华医学杂志 G19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G59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G610 中华胰腺病杂志 G177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G178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G859 中华中医药学刊 G910 中华中医药杂志 G858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G179 中华肿瘤杂志 G039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K001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5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A550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599 中南药学 G180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G181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A036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539 中外公路 S020 中文信息学报 G842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G597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G442 中西医结合学报 R775 中兴通讯技术 G183 中药材 G564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G685 中医学报 G681 中医药导报 G764 中医药通报 G943 中医药信息 G812 中医药学报 G010 中医杂志 G643 中医正骨 G184 肿瘤 G185 肿瘤防治研究 G412 肿瘤学杂志 G522 肿瘤研究与临床G695 肿瘤预防与治疗 H103 种子 J021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29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757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512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186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G225 重庆医学 R559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022 轴承 H026 竹子研究汇刊 N075 铸造 N081 铸造技术 N034 装备环境工程A133 装备学院学报 N990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Z022 资源科学R737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S026 自动化学报N013 自动化仪表 S501 自动化与仪表R611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A905 自然杂志 E137 自然灾害学报 Z012 自然资源学报G229 卒中与神经疾病N088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G701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L018 钻井液与完井液 H034 作物学报 H410 作物研究 H202 作物杂志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3年9月27日只整理了这些,抱歉

地质流体期刊排名前十

国内的:沉积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地学版)、石油勘探与开发、岩石学报。国外的就是Nuture ,Science, MPG, AAPG

你说的这类发表的比较慢,因为不容易发表,所以才叫核心。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应指专业核心期刊,即属于某专业或行业的核心性刊物。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为了避免马太效应,还要看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测定文章内容新颖性的指标,一般科技文献半衰期较短,社科文献则较长)。 地质类的期刊: 采矿技术 地层学杂志 地理科学 地质与勘探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工程地质学报 中国地质 地球科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物探与化探 世界有色金属 国土资源情报 工程勘查 等等

首先你是干什么用。 如果是要省级的话我有几个 很好发! 华北国土现代矿业都很好发。

地质学期刊排名榜

地球物理学类核心期刊表1 地球物理学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 地震学报——中国地震学会3 空间科学学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4 中国地震——中国地震局 5 地震——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等 6 地震研究——云南省地震局7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等 8 地震地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9 西北地震学报——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10 水文——水利部水文局地质学 地质论评 地质学报 地球科学 地学前缘 岩石学报 沉积学报 地球化学 矿床地质 地质科学 第四纪研究 地球学报 矿物学报 地质地球化学 地质科技情报 地质与勘探 现代地质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改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地球科学进展 中国区域地质(并入:中国地质)高校地质学报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地层学杂志 古生物学报 矿物岩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岩石矿物学杂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中国岩溶

2013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958篇,同比增长4%,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225篇、EI检索论文8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46篇;出版专著21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9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矿床地质》、《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杂志》、《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矿床地质》、《地球学报》、《岩石矿物学杂志》入选“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3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以上述9个刊物为依托,地学科技期刊集群化、数字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期刊网上办公系统陆续建成。“中国地学期刊网”使用效果显著(),成为国内地学界容纳期刊最多的网站,迄今为止点击率超过200万次。同时,该网站还吸引了大批海外读者,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波兰、蒙古等10余个国家,月点击率为5000余次,显示度日益增加。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刊物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的表彰,自2006~2011年连续6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获2012~2014中国科协“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资助。近年来,刊物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化学文摘》(CA)等10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2013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共出版6期,1746页,刊发论文132篇,海外论文27篇(占5%)。2012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在JCR中,影响因子为568,仍居中国大陆地学期刊影响因子榜首。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地质学报(中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现为月刊。《地质学报(中文版)》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的表彰,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10年连续5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2013年度发表论文160篇,共1952页,其中超过半数为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973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成果;出版一期“同位素专辑”,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077,总被引频次为4574次,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在地质科学类排名分别为第4位和第3位。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以论、评、述、报为特色。《地质论评》是中文核心期刊,曾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中国科协的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奖、双奖期刊称号,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3年度正式发表论文100余篇,通讯资料和消息报道10多篇。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500,总被引频次3044次。网址:《地球学报》(ACTA GEOSCIENT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学术期刊。《地球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是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进入SCI总被引频次100以上中国期刊排行榜;2013年被EI收录,成为EI来源期刊。2012年影响因子115,总被引频次2099次。《地球学报》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树立其学术形象的重要窗口,力图充分展示院综合学术水平和科研竞争实力。2013年《地球学报》共出版正刊6期,刊载论文86篇,报道各类信息快报26篇,共770页。另出版增刊1期,载文35篇,共235页。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Peферативныйжурнал》(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2013年度刊出95篇论文,并始终保持基金项目的较高比例。2012年影响因子为595,总被引频次3372次,位居地学类期刊前列。另外,有20篇发表在《矿床地质》2007~2012年的论文获得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岩石矿物学杂志》(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被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和国际的AJ、BIG、CA、GEOREF、CSA和国内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自然科学技术版)、《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2013年度发表论文103篇,共1066页。网站日平均访问量超过1600次,比2012年提高约40%。2012年度影响因子075,总被引频次1334,他引率94,在同专业领域期刊中排名较前。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岩矿测试》(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地质分析测试专业杂志,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地质物料分析测试的水平。举办作者培训班,学习先进办刊理念。实现了从投稿到稿件发表整个过程的信息化管理。2013年,《岩矿测试》载文量增加,刊物的学术参考价值、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收稿330篇,各期发表论文24~30篇,页码142~180页。在《哥白尼索引》公布的2011年度579种中国期刊的评估值中,排名靠前;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施引文献数558篇,比较突出。刊物订阅机构用户总计3924个,读者不乏国际高端(如牛津大学、法国国防部、美国国会图书馆等)人才。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37,总被引频次为1636次。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中国岩溶》(CARSOLOGICA SINICA):创办于1982年,季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版,2004年版),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及美国汤姆森Gale数据库、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索引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2013年共出版4期,刊出论文66篇(487页)。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884,总被引频次为920次。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由中国地质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95年,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求实、创新、发展”为办刊宗旨,是反映地质力学领域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地质力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2013年度总计发表论文44篇,共446页。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013,总被引频次为558次。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注:期刊影响因子根据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编:100037网址:联系电话:010-68335853传真:010-68310894

地质学核心期刊研究 刘立学,赵淑琴,徐卫红,王冬翌 地质学核心期刊研究刘立学,赵淑琴,徐卫红,王冬翌(图书馆)期刊是当前世界各国广泛传播知识信息的一种最迅速、最重要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期刊的出版品种迅速增加。从本世纪50年代起到60年代,发达国家出版的期刊品种几乎是每10年以倍增速度上【分类号】:P5-5【DOI】:cnki:ISSN:1994-03-022【正文快照】: 地质学核心期刊研究刘立学,赵淑琴,徐卫红,王冬翌(图书馆)期刊是当前世界各国广泛传播知识信息的一种最迅速、最重要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期刊的出版品种迅速增加。从本世纪50年代起到60年代,发达国家出版的期刊品种几乎是每10年以倍增速度上升。70年代起,增长速度虽然趋缓,但每年新创刊数量多于停刊数量。80年代以来,新刊增长速度尚在进一步加快。以空前的速度和数量涌来的期刊,给阅读、馆藏和经费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现在,世界上任何情报所、图书馆、文献馆都不可能对所有期刊进行全面收藏,即使国际…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中国区域地质》首次入选“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J];地质通报; 1992年04期; 89

  • 索引序列
  • 地质流体期刊排名榜
  • 地质流体期刊排名
  • 地质流体期刊排名全国
  • 地质流体期刊排名前十
  • 地质学期刊排名榜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