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合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合

发布时间: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合

帮您看了一下,好像没有明确规定是什么等级的期刊,不过主办单位是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所以应属于国家级。影响力较之一些核心有过之而无不及~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一个综合的跨城市建设部门,但也是城市建设管理的基础,它是许多学科密切相关。近年来,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不同步实施规划和城市建设,城市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首先,过程中城市发展的城市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品,其生产和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决定,而且还由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环境相关的问题:1。由于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问题突出,大量的污水处理都没有被正确地直接排放到水体,造成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球。中国的水环境污染近期向上趋势,有有1200多个监测数据的河流,污染超过850的7主要河流系统中,辽河,海河,在淮河流域污染城市河流的统计138年河流有133一直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78%的河流是不适合的饮用水,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水危机。据估计,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40十亿人民币。 (2)严重恶化的城市空气质量和快速发展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以及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使空气质量严重恶化。空气污染在中国是一个“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过309微克/立方米的平均浓度;更高水平的二氧化硫,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在一些城市,北部城市平均为83微克/立方米。中国的本溪市已也一直因烟雾和被称为“卫星城市是不可见的”,而在大气中的硫,氮氧化物,重工业已经导致雨水过多在大多数地区的国家,宜宾市,长沙市和其他城市的酸酸雨频率大于90%,长沙市平均降雨量已经达到了54的PH值,酸雨,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但也加剧了建筑,铁路,桥梁腐蚀和损坏,以工业和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大气污染造成的温室效应和臭氧消耗是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严重的人类生活和生产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我国每年产生6亿吨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这是3000-4000吨,累计金额超过4亿美元吨,侵占5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一吨垃圾,年增长率为7-8%的年生产能力。作为中国积累的固体废物露天,在全国的城市被垃圾包围的三分之二。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传染病,在它自己的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加剧了水,空气土壤污染。 4噪音滋扰现在普遍与中国的城市工业,交通运输,文化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现象变得更加突出,根据国家控制的网络监控44个城市,更超过三分之二的全国城镇居民\过度的噪音环境,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水平分布在5-8d B(A),住在大同,洛阳,开封,海口,兰州五个城市的平均等效声级超过60D乙(A),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0-3d B(A)。第二,城市环境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基于近几十年来环境危机,人们已经意识到,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和指导使用之间的关系开始。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提出了克服前面的障碍,盲目性和随意性,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法律保障。城市环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发展规模,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制定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系统。根据中国的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实施和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的一般政策和总体战略,城市环境规划应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1。筹备城市环保规划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规划的基础,其中包括城市的自然的环境信息,如地理位置,生态,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和经济条件,如人口,GDP,等环境条件,如空气,水,噪声监测数据源和固体废物多年来积累量的污染控制状态;城市生态环境分析与功能区划的调查和分析。 2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基于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和环境功能区划作为预定目标,计算出各个功能区域和最大允许排放量减少的趋势,为了发展污染控制方案。城市的能源结构和交通条件下空气污染控制,应根据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浓度高,范围广的污染物危及大,易于管理的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时。中国目前的空气污染大部分城市的主导煤燃烧使用落后和汽车尾气造成的,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硫磺,所以计划的目标应该是提高提高燃烧效率落后的烯煤,尝试使用气态燃料,煤炭,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集中供热和摧毁了数以千计的家庭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加强和日益严重的污染点源污染控制技术等创建烟尘控制区。根据法律的自我净化大气科学调整产业布局,将使用合理的大气环境容量,增强污染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技术和行政手段,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耐沾污性好种,养成净化厂房。 3水污染整治规划水污染整治计划是在调查和分析水体污染的基础上的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好的治疗方案。中国目前的7主要河流水环境污染的幅度,在扩大的范围,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河水的污染在1996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29亿吨,化学需氧量04万多吨,重金属1514吨,2,457吨,氰化物,砷,酚,石油和其他污染物的吨数;污水占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24%左右都是有机的。根据中国的特定情况下的水质污染,水污染整治计划应该落后的生产模式改革,使用更少的浪费,无废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废水处理是一个高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最终实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加工各种环保目标的基础上实施4个市级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固体废物综合治疗计划规划,并制定最终处置指标体系对策。目前,中国是在许多城市被包围的固体废物,固体废物的解决方案已达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疗计划的目的是基于对城市的经济能力和城市固体这里是副标题以像素级的精度同一个表绘制工具更快,更轻松地设计页面布局。使用相同的工具来创建表,用铅笔和橡皮擦功能,可以设计直接在页面上的任何大小和形状的窗体。申请表格绘制工具来设计高精度灵活的页面布局,使表与页面内容匹配。表格可以包含任何你喜欢的,包括图片,文字,多媒体文件,甚至嵌套表。这些复杂的页面布局没有任何手写HTML编码。这里的副标题是像素级的精度,使用的形式绘制工具,可以更快,更轻松地设计页面布局。使用相同的工具来创建表,用铅笔和橡皮擦功能,可以设计直接在页面上的任何大小和形状的窗体。申请表格绘制工具来设计高精度灵活的页面布局,使表与页面内容匹配。表格可以包含任何你喜欢的,包括图片,文字,多媒体文件,甚至嵌套表。这些复杂的页面布局没有任何手写HTML编码。

雅库网 带你畅游知识的海洋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人生,这是一条全球通行的规则。然而,中国教育成本居高不下的尴尬现状,让许多人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人是企业、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根本,而教育是发展人的事业。它开发着人的潜力,扩大了人的生命内涵,促进着科技与人文的进步。 雅库网正是秉承“公平教育,和谐社会”的信念,让每个想学习、喜欢学习的朋友都能够享受高质量教育的初衷下应孕而生。2007年11月17日,由北京华夏雅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独立策划、开发、测试和运营的雅库网正式上线,让热爱学习的人群又多了一个全新的选择。视频共享 随需而学雅库网内容涉及学历教育、语言培训、技能培训、高级研修、才艺健身、职业资格、管理培训、少儿教育等诸多优质的教育视频资料,每日更新最新的教育内容和资讯,为用户提供更便利的查询和学习条件。传统授课方式中,真正获得最优秀教师授课的只能是少数人,而在雅库网上,任何人都可以轻松聆听到他们的讲解。网站整合各领域最优秀的师资力量,通过网络教学视频,给学习者提供第一流的教育。 学习不仅让我们增长知识,更应愉悦我们的内心。在雅库网上学习,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灵活有效、个人掌握学习主动权。在开心或想学习的时候,打开雅库网,你会发现学习不再是伤脑筋的任务,而是我们多彩生活的一部分。有因特网的地方就可以上雅库网,时间、地点,随你安排,学习不再和其他活动冲突。高质低价 趣味问答现今,学生的业余辅导班很贵,而且辅导的效果也没有办法控制和衡量。在雅库网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名师的辅导课程,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这样可以省下大量的辅导费、交通费和宝贵的时间,让你的学习效率更高。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还可以通过雅库问答来获得你想要的答案,就算是复杂的数学演算题也会为你一步步显示出来。有了问题到雅库,最短的时间给你最满意的答案。 同时,学生还可以自由的进行课程选择、进度控制。雅库网为此专门准备了学习笔记栏,可以随时记录你学习某课程时的心得和体会,而且这个笔记的内容只是本人登录才可以看见,充分的保护了学习者的隐私权。加强合作 视频定位在收集教育资源方面,雅库网做了很大的努力,与多家出版社和教育机构合作,保证了视频内容的权威性和专业性。目前,雅库网的视频总量已经达到了41,000多个,注册用户为13,000多名。签约建立合作的包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等7个出版社,签订代理招生合作的教育机构有12个。 雅库网还拥有一个年轻而专业、充满了理想和活力团队。公司对近年来风起云涌的视频网站调研以及方兴未艾的教育产业分析,在进行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了教育视频网站的市场定位。同时,在网站内容的选择上,雅库网结合当前国家教育发展理念,以“公平教育,和谐教育”为宗旨,力图建立一个知识性、教育性相结合的绿色知性教育视频网站。 未来,雅库网将更加重视素质教育视频的收集整理,也兼顾满足用户对应试教育的需求。坚持网站内容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努力打造中国教育培训行业航母。并继续加强与出版社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保证把更优质的视频及更优秀的教育机构推荐给广大用户。

请到我的空间来找,你也太懒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高。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的筛选工作组织严密、机制健全、审查严格,论文质量在学术会议中独树一帜,无论是会议论文集,还是应邀进行宣讲的优秀论文,其入选率均控制得非常严格,从而保证了年会的学术质量。

会论文集算什么级别期刊?评职称能用么恩 我帮耳朵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 ;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长安城的建设成就是唐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及于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城建设。宋开封城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的重要性在于 ,它是按照五代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后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延绵千年的城市里坊制逐渐废弛。北宋中叶,开封城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  元大都的规划汲取了春秋战国时期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可说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  在西方,在古希腊城邦时期 已出现了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阐述了城市选址、环境卫生、坊际建设、公共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当时的“理想”城市模式。中世纪社会发展缓慢,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阿尔伯蒂、帕拉第奥、斯卡摩锡等也提出了一些反映当时商业兴盛和城市生活多样化的城市理论和城市模式。  产业革命前的欧洲城市,除罗马等少数城市外,一般规模较小。多数城市是自然形成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都比较简单,卫生条件也差。城市规划多侧重于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闭性强。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着眼于道路网和建筑群的安排,因而是建筑学的组成部分。  产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大工业的建立和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盲目发展,贫民窟和混乱的社会秩序造成城市居住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研究对策,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由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实践、城市建设立法三部分组成。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始于人们从社会改革角度对解决城市问题所作的种种探索。19世纪上半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继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莫尔等人之后提出种种设想,把改良住房、改进城市规划作为医治城市社会病症的措施之一。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对后来的城市规划理论颇有影响。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霍华德倡导“田园城市”,1915年格迪斯提出区域原则,倡导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的学说。他们的学术思想对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代的恩文所著《城市规划实践——城市和郊区设计艺术概念》一书,总结城市发展的史例和他本人的规划实践经验,可视为建筑师对城市规划领域的开拓。随后,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以及社会学家、地理学家、经济学家等投入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  在19世纪,影响最广的城市规划实践是法国官吏奥斯曼1853年开始主持制定的巴黎规划。尽管巴黎的改建,有镇压城市人民起义和炫耀当权者威严权势的政治目的,但巴黎改建规划将道路、住房、市政建设、土地经营等作了全面的安排,为城市改建做出有益的探索。影响所及,科隆和维也纳等城市也纷纷效法。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种建设实践:英国一些先进工业家在建设工厂的同时,建设新的工人镇。例如1851年工业家萨尔特建设了萨泰尔工人镇,1887年利威尔建设了日光港工人镇,形成所谓“企业城镇”。这些实践无疑促进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等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至今,城市规划仍是采取上面所说的旧城改建和新城建设两种基本形式。19世纪90年代,西欧各国已逐渐形成以公共投资改进市政建设同控制私人用地相结台的城市发展战略概念。在德国有城镇发展规划工作的传统,也有雏形的分区制规划方法。这些都为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有用经验。  制定城市建设法规最初的目的是维持整齐、清洁、安定的城市环境,以保障居民健康。英国1848年制定《公共卫生法》,其中规定了住宅的卫生标准,1906年颁布《住宅与城市规划法》。瑞典1907年制定了有关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的法律。美国纽约1916年颁布了控制土地利用和建筑高度的分区区划法规,后来在1961年为适应新情况,修改成为区划决议。实践证明,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有相应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城市建设法规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质量。  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科学技术长足发展,人文科学日益进步,价值观念起了变化,这一切都对城市规划产生深刻的影响。1933年的《雅典宪章》概述了现代城市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和城市规划的任务,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规划家没有舍弃《雅典宪章》的基本原则,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给予更新和补充,这就出观了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这两个宪章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规划理论的总结,对全世界城市规划都有相当的影响。  产业革命后,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促使人们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寻求最佳模式。  有人认为城市宜集中建设。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1922年在《明日的城市》中主张充分利用技术成就,建造高层高密度的建筑群,使城市集中发展,以求得最好的生活环境和最高的工作效率,这种思想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有人主张城市宜分散建设。美国建筑师赖特提出的“广亩城市”认为城市应与周围的乡村结合在一起,平均每公顷居住5人,被称为城市分散主义,这两种城市模式影响甚广。  此外,有人从城市功能要求出发提出各种城市布局形态,如“带形城市”、同心圆式的环状城市、楔状结构城市、多核心城市等;有人则从城市中各种系统的组织出发,宏观地研究城市所在的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也有人从微观上对构成城市的单元细胞进行剖析来研究城市的形态。近年来,从系统观念出发研究城市结构和形态的学者日益增多。#4  浅议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演变区域与经济  浅议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演变  孙强柳松(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64)  摘要:该文通过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演变和发展的探讨,试图从中把握城市规划整体思想方法和行动发展变化的脉络,以期对今后的城  市规划实践能有所借鉴  关键词:城市规划;物质空间;社会文化;系统方法  l,引言 2O世纪6O年代中期后,英国Mloughlin等人在运输一土地使用  城市规划思想是以认识城市和改造城市为起始和终结,对城市规划 规划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地探  的对象,内容,作用及具体方法进行综合认识,并通过城市规划实践引 索,形成了城市规划运用系统方法论的高潮  导和指导城市的发展 1968年英国通过了新的城乡规划法,提出了结构规划和地方规划两  2 物质空闻思想 种规划形式并成功地将系统方法运用于结构规划到了2O世纪8O年  物质空间决定论是在空想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的双重影响下,在建 代中期,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被其最积极的倡导者M,cloughlin  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一思想认为建筑空间形态是影响社会变化的(1985年)宣布为彻底失败尽管如此,系统思想和方法在城市规划中  工具,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质是通过对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就可以形成 的运用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方向和动力,在此后城市规划发展  良好的环境 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方法论思想在2O世纪5O年代以前一直是城市规划领域的主流 后现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思想,在此时期,城市规划的最主要形式就是物质空间的规划,最具代 后现代的城市规划方法论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多元论的思想,其思  表性的,如英国的霍华德及其追随者的"田园城市理论"和"卫星城市 想的确立与整个社会所弥漫的所谓"后现代文化"思潮直接相关  理论"在美国以DBurnham为代表的建筑师,运用在城市美化运动中 在城市研究中,人们又发现城市面对的现实问题极为复杂,变量多且  形成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了以总体规划为主的规划形式和方法;在法国, 变幻莫测,已经没有一种理论,方法论能够被运用来整体地认识城市和改  现代建筑运动的主将和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柯布西埃,在城市规划上有着 造城市因此在各自的范围内针对现实的实际问题选取最有效的方法,以  完整的理论思想,他的思想就是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他于1922年推 实用主义的态度进行研究,开始了所谓后现代的城市规划方法论的实践  出了"明天的城市",1933年推出"光辉城市"方案,1933年国际现代 在对城市土地使用的处置上,后现代的城市规划方法论认为:在以  建筑协会通过的《雅典宪章》,是对当时的城市发展,城市问题和城市 功能主义和空想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现代城市规划中,强调功能分区和土  规划工作进行的总结,其内容基本上反映了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问 地使用的均质性,使每一块土地使用纯粹化的做法,是割裂了城市生活  题的认识 的连续性,歪曲了城市生活的实际状况  社会文化思想 此外在城市规划机制上,改变过去由规划师来设计,政府来决策的  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且这 自上而下的过程,提出了"规划选择理论",其基本思想就是从社会价值  一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 观的多样性提出规划选择的可能,规划师就是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并  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为不同的利益集团提供技术帮助,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倡导性规划,以及  在2O世纪初由"芝加哥学派"所创立的"人文生态学"成为现代 在2O世纪6O年代末开始形成的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机制,形成了自下  社会文化论的最初努力他们着力于探讨城市的空间—社会环境,提出 而上的规划过程  了有关城市空间结构的三种描述理论: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和多核理 结语  论这些理论成为城市空间布局的基础理论,而其有关城市土地使用分 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化和动态过程的论述,成为认识城市空间演变的经典 是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开始,以《雅典宪章》为代表到47年英国城乡  在2O世纪上半叶,社会文化论对当时和以后的城市规划起了重要 规划法达到巅峰,其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战后城市重建和快速发展阶段;  作用1939年美国的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植根于社 第二阶段自20世纪5O年代末起,经过teaml0l,KLynch,J雅各  会文化论思想,而且引发为一种社会工程,它帮助居民对所居住的社区 布斯,1968年英国城乡规划法等过程,以《马丘比丘宪章》为代表,建  和地方产生一种乡土观念 立了新的规划思想和规划方法:这一阶段现在仍在持续着  2O世纪5O年代以后,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十小组批评了CIAM的旧 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可以称为一次现代城市规划的革命,一次全  思想,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思想,认为城市的形态必须从生活本 面的范型转换,这一转变其意义是深刻而长远的城市规划仍处在"准  身的结构中发展起来,城市和建筑空间是人们行为方式的体现,他们提出 科学"的阶段,因此,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推进科学化的进  的流动,生长,变化的思想为城市规划的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起点 程,城市规划的对象,范围,方法及发展方向都需要一个再认识的过程  几乎与此同时,希腊学者c,ADoxiadis提出人类聚居学概念,强  调对人类居住环境的综合研究提出自然界,人,社会,建筑物和联系 参考文献:  网络为人类聚居学的五个要素,以及通过它们相互作用的关系来研究人 [1]昊良镛 展望中国城市规划的构成一从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的发  类居住环境它为2O世纪6O年代后的城市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 展与困惑谈起城市规划,1991,15(5)  1960年KLynch的《城市意象》一书,从认知心理和环境感受出 [2]孙施文城市规划哲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5  发,认为人类的行为并不是依据于物质空间环境而进行的,而是依据于 [3]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他对环境的感知和评价J雅各布斯在1961年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生 [4】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与死》一书中,通过对人类行为的观察和研究,提出城市空间和城市形 [5]王凤武译系统方法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北京:中国建  态应当与城市生活相一致,城市规划应当以增进城市生活的活力为目的 筑工业出版社,77~  城市规划中生态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请到我的空间来找,你也太懒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名称

会论文集算什么级别期刊?评职称能用么恩 我帮耳朵

2015- 吴志强、邓雪湲、干靓,《面向包容的城市规划,面向创新的城市规划——由《世界城市状况报告》系列解 读城市规划的两个趋势,《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4期,第28-33页。- 吴志强,陆天赞,《引力和网络:长三角创新城市群落的空间组织特征分析》,《城市规划学刊》,2015 年第2期,P31-39。- 吴志强,杨秀,刘伟,《智力城镇化还是体力城镇化——对中国城镇化的战略思考》,《城市规划学刊》, 2015年第1期,P15-23。2014- 吴志强、刘朝晖,《城市规模和区域差异对中小城市发展影响及其启示》,《城市规划学刊(英文版)》第 23期 P50-57- 吴志强、柏旸,《欧洲智慧城市的最新实践》,《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5期,第15-22页。- 刘海涛、吴志强,《生态文明视阈下水城共生理论框架与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4期,第52-56页。- 吴志强、刘朝晖,《“和谐城市”规划理论模型》,《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3期,第12-19页。- 吴志强、王兰,2013年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动态,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报告(2013-2014),201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432-435,09。- 吴志强、杨秀、刘冠鹏,50%城镇化率转折点上的城市生态思考,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报告(2013-2014),201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51-58,09。2013- 吴志强、刘朝晖、王兰 2012年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报告(2011-2012),2013,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刘朝晖、吴志强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第五届欧洲美洲规划院校联合大会,2013年7月,爱尔兰 都柏林。- 王伟,吴志强,《中国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集合能效测度与比较》,《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第7期,第63-71 页。- 吴志强,汪滋淞《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制要点及评估案例[J]建设科技,2013年06期,82-86- 吴志强,汪滋淞 绿色教育—提高全民环境素养—中国绿色校园与绿色建筑知识普及教材编写[J]建设科 技,2013年12期,22-24。- 吴志强,汪滋淞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制情况及主要内容[J]建设科技,2013年12期,20-24- 吴志强,汪滋淞 绿色校园-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工作[J] 建设科技,2013年12期,16-19。2012- 吴志强,吕荟 《“欧洲绿色之都”评选与城市可持续性评估的思议》,《上海城市规划》,2012(6):81-  - 吴志强,汪滋淞,干靓.《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制研究,《建设科技》,2012年3月。2011- 《中国城镇化的科学理性支撑-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动态监测关键技术)综述》,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11(04),吴志强、仇勇懿、干靓等,第1-9页。- 《世博梦想0-上海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与上海城市整体发展的关系》,刊于《时代建筑》, 01,第45-47页。2010- 吴志强,仇勇懿,《城市创意氛围的比较分析—以上海、嘉兴等地为例》,刊于《时代建筑》,06,第20-24页。- 《世博会与城市规划学科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的回顾》,刊于《城市规划学刊》,05,第14-19页。2009- 吴志强,朱晓玲,《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布局与动线研究》,刊于《城乡规划论文汇编》,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编,10,第473-479页。- 吴志强,《主题语境下的上海世博会建筑类型解析》,刊于《时代建筑》,04,第4-8页。- 吴志强,《走向可持续的人居环境 对话吴志强教授》,刊于《时代建筑》,03,第58-65页。- 王建军、吴志强,《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刊于《地理学报》,02。- 吴志强,干靓,《上海世博会的生态规划设计》刊于《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年第4期,第57-68页。- 吴志强,《在灾难和重建中反思与学习- 吴志强教授访谈》,刊于《时代建筑》,2009年01期,第30-33页。2008- 吴志强,宋雯珺,《欧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案例研究》,刊于《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第3期,p113-116。- 吴志强,《重大事件对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意义及启示》,刊于《城市规划学刊》,06,第16-19页。- 吴志强,《世博会:城市转向永续的催化剂》,刊于《时代建筑》,04,第11-17页。- 杨迎旭,吴志强,《英格兰“地方发展框架”(LDF)及其启示》,刊于《国际城市规划》,04,第78-85页。- 吴志强,邓雪湲,《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刊于《建设科技》,06,第20-22页。- 吴志强,邓雪湲,《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刊于《城市住宅》,04,第66-69页。- 吴志强、邓雪湲,《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之三:战略的推进与展望》,刊于《城市住宅》,25。- 吴志强、邓雪湲,《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之二:战略的形成过程》,刊于《城市住宅》,25。- 吴志强、邓雪湲,《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之一:战略总体构成》,刊于《城市住宅》,25。- 吴志强,王伟,李红卫,《长三角整合及其未来发展区势-20年长三角地区边界、重心与结构的变化》,02,第1页-10页。- 吴志强,杨婷,《世博会遮阳系统的空间设计导则探索》,刊于《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文集4》,建设部科学技术司,0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2-09927-6,156-163页。- 吴志强,干靓,《基于室外热舒适度的世博园区控制降温技术研究》,刊于《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文集4》,建设部科学技术司,0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2-09927-6,477-483页。- 吴志强,邓雪湲,《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战略研制》,刊于《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文集4》,建设部科学技术司,编委会成员,0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2-09927-6,930页。- 吴志强,王伟,《新时期我国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展望》,刊于《城市规划学刊》,01,第23-29页。2007- 王建军,吴志强,《1950年后世界主要国家城镇化发展-轨迹分析与类型分组》,刊于《城市规划学刊》, 2007年第6期,第47-53页。- 吴志强,《对规划原理的思考》,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第6期,第7-12页。- 吴志强,《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设计及其哲学思考》,刊于《建筑学报》, 2007年10月,第35-37页。- 姜涛,吴志强,《西欧1990年代空间战略性规划案例的比较研究》,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5月,第53-64页。- 王伟,吴志强,《城市空间形态图析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济南市为例》,刊于《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4月,第40-44页。-王伟,吴志强,《基于制度分析的我国人口城镇化演变与城乡关系转型》,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4期,第39-46页。- 吴志强,《吴志强教授谈中国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历程》,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3月,第9-13页。- 吴志强,李欣,于泓,《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与城市发展》,刊于《建设科技》, 2007年第11期,第25-27页。-吴志强,陈小龙,钱锋,周俭,曲翠松,魏崴,《同济大学文远楼:历史保护建筑的生态更新》,刊于《建设科技》, 06,第30-31页。注:本文荣获“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优秀论文奖。- 王伟,吴志强,《Robert Fishman的郊区化研究述评与启示》,刊于《国外城市规划》,2007年02月,第51-57页。- 吴志强,《五个境界的城市观-吴志强教授谈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观》,刊于《城市中国》,01,第23-35页。- 王伟、吴志强,《基于Voronoi模型的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济南市区小学为例》,刊于《 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6- 吴志强,朱嵘、孔晡虹,《从世博会城市设计看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刊于《城市规划学刊》,第86-89页,2006年增刊。- 吴志强,姜楠,《沈阳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刊于《城市规划学刊》,第226-229页,2006年增刊。- 吴志强,《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与展望》,刊于《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5》,2006年07月,356-369页。- 于涛方,吴志强,《京津冀地区区域结构与重构》,刊于《城市规划》, 2006年09月,第36-41页。- 李红卫,吴志强等,《Global-Region: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区域现象》,刊于《城市规划》,2006年08月,第31-37页。- 吴志强,李欣,《历届世博会园内交通组织的发展演进及特点分析》,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5月,第46-52页。- 吴志强,李欣,《历届世博会到达交通组织的比较研究》,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4月,第61-67页。- 王雷,吴志强,《试论城镇组团式规划的区域协调模式的选择-以中山市东部组团发展规划为例》,刊于《城市规划》,06,第15-21页。- 吴志强,李华,《1990年代北京市外商投资空间分布动态特征研究》,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3期,第1-8页。- 于涛方,吴志强,《 “Global Region”结构与重构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刊于《城市规划学刊》, 2006年02期,第4-11页。- 吴志强,史舸,《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中的空间拓展方向分析方法》,刊于《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第69-74页。- 吴志强,姜涛,《关于武汉市都市核的初步战略研究》,刊于《规划师》, 2006年01期,第66-72页。2005- 吴志强,于泓,《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刊于《城市规划学刊》, 2005年06期,第2-10页。-《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王伟,吴志强,第132-137页。- 吴志强,李华,《1990年代北京外商投资空间分布的产业特征研究》,刊于《城市规划》,2005第9期,第14-21页。- 吴志强,《世博规划中关于“和谐城市”的哲学思考》,刊于《时代建筑》,2005第5期,第18-23页。- 吴志强,干靓,《世博会选址与城市空间发展》,刊于《城市规划学刊》, 2005第04期,第10-15页。- 于涛方,吴志强,刊《19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世界500强”投资研究》,于《城市规划学刊》,02,第13-20页。- 吴志强,邓小兵,《从技术主义到理想主义-全球化背景下上海世会理念的建设》,刊于《规划师》,02,第75 -78页。2004- 吴志强,邓小兵,车乐,《2010上海世博会规划的绿色思考》,刊于《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 12,第180-191页。- 吴志强,姬凌云,《从绿色中找寻快乐-上海世博会快乐生态规划及其智能与绿色建筑设计体系探索》,刊于《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12,第45-50页。- 于涛方,吴志强,《大城市周边中小城市崛起的条件和机制研究》,刊于《同济大学学报》,2004年06月,第51-56页。- 吴志强,《同济建筑规划设计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刊于《时代建筑》,2004年06月,第12-15页。- 吴志强,冯凡,《2010上海世博会规划同济国际联合体方案构思解读》,刊于《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5月,第8-19页。- 吴志强,《都市缝合-20年柏林和上海规划设计分析的都市发展空间意义透视》,刊于《时代建筑》,2004年第03期,第48-53页。- 吴志强,侯丽,《西方空间战略规划的理论及复兴》,刊于《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第02期,第1页。2003- 吴志强,崔泓冰,《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方案国际征集活动透析》,2003年第06期,第16-22页。- 吴志强,崔泓冰,《境外规划设计事务所近年在中国大陆发展的记录与思考》,刊于《时代建筑》,2003年03月,第29-35页。- 吴志强,于泓,姜楠,《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整体方法-沈阳实例中的理性思维的导入》,刊于《城市规划》,2003年01期,第38-42页。- 吴志强,《论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2010主题》,刊于《现代城市研究》,2003年第01期,第7-10页。2002- 吴志强,《50周年艰辛创业 新世纪再创辉煌》,刊于《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第03期,第01页。- 陈小龙,吴志强,《从学生意向看第五代校园空间走向》,刊于《时代建筑》,2002年第02期,第18-19页。2001- 吴志强,《为21世纪的全球的规划教育奠基》,刊于《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第01期,第1-5页。- 吴志强,《通过国际交流把握世界一流学科发展的脉搏》,刊于《教育改革与管理》,2001年第02期,第8-10页。- 吴志强,《从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看世界城市规划发展动态》,刊于《国外城市规划》,2001年第06期,第1-3页。- 吴志强,《“新时代住宅”理念-德国住宅设计竞赛历史经验的思考》,刊于《时代建筑》,2001年第02期,第20-25页。- 吴志强,《论中国城市规划制度与世界接轨》,刊于《规划师》,2001年第01期,第5-9页。2000- 吴志强,《全球化理论的实证研究:上海城市土地开发空间特征》,刊于《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第04期,第38-46页。- 吴志强,《Lindblom与渐进决策理论》,刊于《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第02期,第39-41页。- 吴志强,《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导论,刊于《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第02期,第9-18页。- 吴志强,《波茨坦广场设计过程述评》,刊于《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第01期,第40-42页。- 吴志强,《城市规划核心法的国际比较研究》,刊于《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第01期,第4-7页。`- 吴志强,《论新世纪中国大都市发展战略目标-从国际城市发展趋势及城市管理学科研究热点着手》,刊于《规划师》- 吴志强,《城市发展将决定中国21世纪的发展命运》,刊于《城市规划》,2000年第01期,第37页。- 吴志强,《论进入21世纪时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建设》,刊于《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第01期,第1-5页,01,p1-5。- 吴志强,《城市发展将决定中国21世纪的发展命运》,刊于《城市规划》,2000年01月,第37-38页。1999- 吴志强,《百年建筑与城市发展》,刊于《中外建筑》,1999年第06期,第9-10页。- 吴志强,《论都市建筑学的世纪探索与新世纪的挑战》,刊于《时代建筑》,1999年第04期,第20-23页。- 吴志强,《博士风采》,规划师,1999年第04期。- 吴志强,《德国空间规划体系及其发展动态解析》,《国外城市规划》,1999年第04期,第2-5 页。- 吴志强,《21世纪的城市建筑:走向三大和谐》,刊于《城市规划》,1999年第10期,第20-22 页。- 吴志强,《论21世纪中国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准备》,刊于《建筑师》,ISBN7-112-03844-8,1999年第04期,总87期,第4-7页。- 吴志强,姜楠,《评介David Clark的新著<都市的世界/全球城>》,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7月第4期,第77页。- 吴志强,《Shanghai's Xiahai, Xiagang: Wirtschaftliche strukturelle Wanderung in Shanghai huete(上海的下海与下岗:论上海今天的经济结构的提升)》,刊于德国《Stadtbauwelt(城市建筑世界)》1999年06月,总142期,第1324-1325页。- 吴志强,《Hinein in die Stadt und aus der City raus, an der Wohnlagesverlagung in Shanghai (先进城再出城:论上海居住地从市中心到城市边缘的迁移)》,刊于德国《Stadtbauwelt(城市建筑世界)》1999年06月,总142期,第1344-1347页。- 吴志强,《城市规划中不变的精神和责任》,刊于《东方建设》1999年05月第02期,第12-13页。- 吴志强,《百年现代城市规划中不变的精神和责任》,刊于《城市规划》1999年第01期,第27-32页。1998- 吴志强,《建筑与城市》,刊于《建筑学报》,1998年第10期,第4-7页。- 吴志强,《“扩展模型”:全球化理论的城市发展模型》, 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第05期,第1-6页。- 吴志强,陈秉钊,唐子来,《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草案)》,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第04期,第1-2页。- 吴志强,《若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规划体系的评述》,刊于《规划师》,1998年第03期,第95-100页。- 吴志强,李京生,童明,陈秉钊,《现代农业与新型的城乡关系-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第03期,第1-5页。- 吴志强,《论城市规划法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演进》,刊于《城市规划》,1998年第03期,第11-19页。- 吴志强,《“全球化理论”提出的背景及其理论框架》,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第02期,第1-6页。- 吴志强,《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草案)》,刊于《规划师》,1998年第01期,第1-5页。- 吴志强,《德国城市规划编制过程》,刊于《国外城市规划》,1998年第02期,第30-34页。- 吴志强,《介绍David HARVEY 和他的一本名著》,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第1期,第48-49页。1997- 吴志强,《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收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成立45周年教师论文专集》1997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3页。1994- 吴志强,《Koexitanz der Grossstaedte in Industrielaendern and Entwicklungslaendern (工业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共生)》,刊于《Urbanologie(城市学)》1994年04月,第18-26页。1990-1985- 吴志强,《九十年代大城市研究的重大课题-记在联邦德国召开拓一次为“九十年代城市建设科研方向”的学术研讨会》,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90年第04期,第12-16页。- 吴志强,《上海城市用地开发的一个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87年第01期,第64-65页。- 吴志强,《选址-规模框架理论-城市用地开发活动的理论探索》,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86年11月,第17-25页。- 吴志强,《选址规模框架理论-城市用地开发活动力的理论探索》,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86年第06期,第17-26页。- 吴志强,《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86年第05期,第1-7页。- 吴志强,《大城市土地使用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刊于《城市开发》,1986年第03期,第15-18页。- 吴志强,《如何处理软信息,城市用地规划中多标准分析方法》,刊于《城市规划汇刊》,1985年第03期,第41-49页。

黄建中,刘媛,桑劲 2006-2011年间《城市规划学刊》的统计及分析 《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第3期 第53-62页  黄建中,王新哲(编)《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王新哲,黄建中(编)《城市社会服务设施规划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王新哲,黄建中(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李鹏,黄建中 低碳视角的城市交通规划研究综述2011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   张艳,黄建中从工程思维转向城市思维——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教学实践初探更好的规划教育,更美的城市生活——2010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第269 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王煜坤,黄建中 2000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群交通与空间布局演变研究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论文集 第92 页重庆:重庆出版社   黄建中,吴志城 国外著名英文城市规划类学术期刊选介 《城市规划学刊》 2009 年第4 期第100-112 页  黄建中,张目伏脉千里,师法天下——无锡太湖新城核心区行政办公区概念设计《理想空间》第31辑:第17-21页,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黄建中,陈志端香港新市镇:新世纪的再审视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第109页大连:大连出版社,  徐循初,黄建中《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册),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陶小马,黄建中江阴临港新城建设的港口定位与产业发展研究《理想空间》第21辑:第71页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柳朴,黄建中以港兴城、城以港兴、跨江联动、港城共荣——江阴临港新城发展规划简介《理想空间》第21辑:第46页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黄建中《特大城市用地发展与客运交通模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黄建中,蔡军对我国混合交通问题的思考《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第2期 第87-90页  黄建中1980年代以来我国特大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第3期第71-75页   缪敏,黄建中《快速城市化地区中小城市发展——江阴城市规划》《理想空间》第21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黄建中,李楠多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规划师》2003年第3期第74-77页   周进,黄建中“规划行政权”与规划管理体制探讨《规划师》2003年第1期第61-64页   周进,黄建中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建筑师》2003年第3期第52-56页   黄建中,赖寿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策略研究《城市规划》2002年第7期第77-80页   黄建中无锡火车站地区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交通组织《新建筑》2002年第4期第64-67页   黄建中,桑劲城市干道沿线地区的城市设计实践《规划师》2002年第9期第25-29页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会论文集算什么级别期刊?评职称能用么恩 我帮耳朵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的筛选工作组织严密、机制健全、审查严格,论文质量在学术会议中独树一帜,无论是会议论文集,还是应邀进行宣讲的优秀论文,其入选率均控制得非常严格,从而保证了年会的学术质量。

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会论文集算什么级别期刊?评职称能用么恩 我帮耳朵

帮您看了一下,好像没有明确规定是什么等级的期刊,不过主办单位是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所以应属于国家级。影响力较之一些核心有过之而无不及~

高。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的筛选工作组织严密、机制健全、审查严格,论文质量在学术会议中独树一帜,无论是会议论文集,还是应邀进行宣讲的优秀论文,其入选率均控制得非常严格,从而保证了年会的学术质量。

  • 索引序列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合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名称
  •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 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