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9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9

发布时间: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9

注:以下为部分代表性论文。除署名外,吴庆洲为唯一作者。一、建筑历史研究 浅谈真武阁的建筑艺术 南方建筑,1986, 德庆悦城龙母祖庙 古建园林技术,1987,1:31~35,1987,2:58~62,1987,3:61~ 广济桥历代的建设 岭南文史,11-12:82~ 圣索菲亚大教堂 世界建筑,1989,6:117~ 肇庆梅庵 建筑史论文集(八):21~ 清华大学出版社, 粤西古建筑瑰宝——德庆学宫大成殿 古建园林技术,1992,1(总34):42~51,1992,2(总 35):49~ 圣保罗大教堂 世界建筑 1994,1:69~ 我国佛教塔刹型制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1994,4(总45):21~28,1995,1(总46)13~ 南汉遗迹药洲园建筑设计 华中建筑,1995,2:57~60,1995,3:70~ 建筑文化的承传、融合与演变 中外建筑,1996,1:4~ 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化渊源初探 华中建筑,1997,2:28~36,1997,3:16~21,1997,4:6~ 春秋至六朝麒麟演变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1997,3(总56):58~ 环境生态与传统民居 第八届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论文 香港, 客家民居意象研究 建筑学报,1998,4: 德庆三元塔修复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1999,1(总62):36~ 中国建筑如何才能走向世界 长江建设,1999,2:12~ 佛塔的源流及中国塔刹形制研究 华中建筑,1999, 曼荼罗与佛教建筑 古建园林技术,2000,1(总66):32~34;2000,2(总67):30~ 龙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 华中建筑,2000,4:23~ 防洪防匪的大宅——光仪大屋 小城镇建设,2001,6:72~ 中国最大的哥特式石构教堂——石室 建筑学报,2001,8:62~ 瑰玮独绝,另树一帜——佛山祖庙建筑研究 佛山市博物馆编 佛山祖庙 文物出版社, 宫阙、城阙及五凤楼的产生和发展演变 古建园林技术,2006,4(总93):43~50,2007,1(总 94):50- 台湾道教建筑脊饰艺术 世界建筑导报,2006,7:12~ 杨大禹、吴庆洲南传上座部佛教建筑及其文化精神建筑师,2007,5(总129):83- 佛教文化与中国名胜园林景观中国园林,2007,10:73- 仿生象物——传统中国营造意匠探微城市与设计学报,2007,9,28:155- The Small Dujiang Weir ,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of Baojiatun in Anshun of Guizhou Province 2012年东亚建筑国际学术会论文,2012,香港 The Heritage Conservation Practical Case : Baojiatun W吴庆洲徐好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2年最佳遗产保护实践会议论文2012,27~克罗地亚 吴庆洲、徐好好贵州鲍家屯水碾房保护和修复研究回顾南方建筑2013,1:92~95二、城市规划和城市史研究古台州城规划建设初探 城市规划,1986,2:54~中国古城选址的实践和科学思想 新建筑,1987,3:66~北方雅典爱丁堡 城市规划,1989,4:57~古惠州城与西湖 岭南文史,14:103~吴庆洲,叶荣贵 Modernized City, Cultural Tradition,Local F 转变中的亚洲城市和建筑国际学术 会议论文,1989, 北京中国古代的城市水系 华中建筑,1991,2:55~历史文化名城牛津 国外城市规划,1991,4:40~中国城市建设史的活教材—历史文化名城赣州 古建园林技术,1995,2(总47):53~中国古代哲学与古城规划 建筑学报,1995,8:45~象天法地意匠与中国古都规划 华中建筑,1996,2:31~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历史经验与借鉴 中外建筑,1996,4:32~中国古城规划与宇宙模式 纪念刘敦桢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 南京,中国古城选址的历史经验与借鉴 城市规划,2000,9~10,9:31~36,10:34~郑力鹏、吴庆洲 佛山福贤路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城市规划,2001,10:37~Study on Citywall and Moat Military Defence System of Nanjing City in Ming D 东亚建筑文化国际 研讨会论文 南京,2004,斗城与水城——古温州城选址规划探微 城市规划,2005,2:66~明南京城池的军事防御体系研究 建筑师,2005,4(总114):86~周霞,冯江,吴庆洲 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 例 城市规划2005,8:93~The Urban Canal System in Ancient C 东亚建筑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 日本,京都,2006,10、华 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61~迎接中国城市营建史研究之春天中国城市营建史研究书系总序 建筑师,2011,1:91~Study on Urban Construc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Tortoise City of Ganzhou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Vol N4,龟城赣州营建的历史与文化研究建筑师,2012,1(总155):64~丽江历史文化述论中国名城,2014,11:47~亚德里亚海的明珠—杜布罗夫尼克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29(04):52~57三、建筑和城市防灾研究两广建筑避水灾之调查研究 华南工学院学报,1984,2:127~试论我国古城抗洪防涝的经验和成就 城市规划,1984,3:28~34 中国古代城市防洪初探 城市规划汇刊,1985,3:12~我国城市防洪综合体系及减灾对策 城市规划汇刊,1985,3:47~试论我国古城抗洪防涝的经验 清华大学 建筑史论文集,1987,8:1~20,清华大学出版社历史上梧州城的水灾及防洪措施 珠江志通讯,1988,1:32~伦敦城特大火灾及其重建 新建筑,1988,4:唐宋明清京都排水排洪系统的研究 城市规划,1988,6:35~兼有防敌和防洪作用的台州古城 古建园林技术,1989,2(总23):55~The Protection of China’s Ancient Cities from Flood D DISATERS 1989,volume13,NO惠州西湖与城市水利 人民珠江,1989,4:7~Housing Measures against Flood Impact Along Pearl R 国际住宅学术讨论会论文,4,英国, 谢菲尔德唐长安在城市防洪上的失误 自然科学史研究,1990,3:290~广州古代的城市水利 人民珠江,1990,3:36~中国古城的选址与防御洪灾 自然科学史研究,1991,2:195~我国防御洪涝灾害的综合体系及减灾对策 灾害学,1992,4:23~现代城市防洪的方略与措施 长江建设,1995,1:15~现代城市水害的剧化及防御对策 城市规划,1995,3:41~汕头市防御洪潮灾害的方略与措施及减灾对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大项目 城市与工程减灾基础 研究论文集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我国21世纪城市水灾风险及减灾对策 灾害学,1998,2:89~The Urban Flood Hazard And Flood Control strategies in China in The 21st C 1999年国际建筑 师协会第20届大会论文 中国可持续发展,2001,4:23~中国城市灾害及城市安全战略 规划师,2002,1:12~对20世纪中国洪灾的回顾 灾害学,2002,2:62~中国古城防洪的历史经验与借鉴 城市规划,2004,4~Urban Flood: Experience & Hazard and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D 城市洪水经验与可持续 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 越南,胡志明市,2006,3,历史上四川地震堰塞湖水灾特点及减灾对策 新建筑,2008,4:112-荆州古城防洪体系和措施研究中国名城,2009,3:34~寿州古城防洪减灾的措施中国名城,2010,1:37~借鉴古代经验,防暴雨城市涝灾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规划创新—2010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重庆出版社, 汉魏洛阳城市防洪的历史经验及措施中国名城,2012,1:67~ 论北京暴雨洪涝与城市防涝中国名城,2012,10:4~ 古代经验对城市防涝的启示灾害学,2012,3:111~ 襄阳古城历代防洪体系的建设及减灾措施中国名城,2013,4:47~ 吴庆洲、李炎、吴运江、刘小刚城水相依显特色,排蓄并举防雨涝—古城水系防洪排涝的历史经验的借 鉴与当代城市防涝的对策城市规划,2014,8:71~77四、建筑教育与研究继承先师事业,培育精英人才——谈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 新建筑,2004,4:62~中国建筑史学近20年的发展及今后展望 华中建筑,2005,3:126~建筑安全与保护生态环境—建筑教育的世纪重任全国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重庆大学主编中国建筑 教育2009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龙庆忠建筑教育思想与建筑史博士点30年回顾南方建筑,2012,2:48~纳精英,育人材,带队伍,求发展——当系主任八年往事回顾,南方建筑,2012,5:11~12五、报刊文章Cities built to avoid flood CHINADAILY November 5,1996:Roof Décor Stems from M CHINADAILY December 31,1996:探秘:福寿沟造就不涝古城光明日报2011,8,12:15

洪亮平、程望杰,“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12(01)洪亮平、吴丹,The Urban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Water Towns in South of the FiveRidges Bases o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Landscape,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ICETCE) Volume 4, Page:3719-3722, April 22-24, 2011, Lusha洪亮平、周晓,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路径选择—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2011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东南大学出版社,09洪亮平、陶文铸,“巴黎:新城与主城错位发展”, 《凤凰城市周刊》,2011(02)洪亮平、余庄、李昆,“夏热冬冷地区城市广义通风道规划探析”,《中国园林》,2011(2)洪亮平、吕峰 “《城乡规划法》背景下的城市用地分类改进研究”,《2010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 集》,10洪亮平、陶文铸 “打破城市空间分隔与社会分异的藩篱”,《城市问题》,2010(10)洪亮平、陶文铸 “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探索与思考—基于《城乡规划法》视角”,《城市 问题》,2010(10)洪亮平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办学30周年回顾与展望”《新建筑》,2009(5)洪亮平 “把握城市再生的机遇”,《城市建筑》,20009(2)洪亮平 “跨界与融合:法国大巴黎计划及其对我国大都市扩展的启示”,《2009年中国 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12洪亮平 “从空间句法在伦敦的三个咨询项目说起”,《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东南大学 出版社, 1洪亮平、林丹 “城市规划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初探”,《城市规划学刊》,2007(3)洪亮平 “英国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策略”,《城市规划》,2006(6)洪亮平 “英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编制体系及其实施策略”,《新建筑》,2006(3)洪亮平 “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划界对城市规划学的启示”,《规划师》,2005(7)洪亮平 “城市能源战略与城市规划”,《2005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论文集》,9洪亮平、李进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20年回望”,《城市规划》增刊,2003(3)洪亮平 “规划文章”,《城市规划》,2002(10)洪亮平、唐静 “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及规划演变”,《新建筑》2002(2)洪亮平 “武汉市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初步研究”,《华中建筑》,2001(2)洪亮平、刘奇志 “武汉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基本策略”,《新建筑》,2000(40洪亮平、朱霞 “新形势下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探讨”,《城市规划》,2000(5)洪亮平 “城市设计与社会生活变迁”,《新建筑》,2000(6)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会论文集算什么级别期刊?评职称能用么恩 我帮耳朵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的筛选工作组织严密、机制健全、审查严格,论文质量在学术会议中独树一帜,无论是会议论文集,还是应邀进行宣讲的优秀论文,其入选率均控制得非常严格,从而保证了年会的学术质量。

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会论文集算什么级别期刊?评职称能用么恩 我帮耳朵

帮您看了一下,好像没有明确规定是什么等级的期刊,不过主办单位是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所以应属于国家级。影响力较之一些核心有过之而无不及~

高。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的筛选工作组织严密、机制健全、审查严格,论文质量在学术会议中独树一帜,无论是会议论文集,还是应邀进行宣讲的优秀论文,其入选率均控制得非常严格,从而保证了年会的学术质量。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20

lZhang, L and Han, S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China’s Urbanisation: An Examination of Trends 1982 – 2007,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Planning Review(SSCI Journal),2009, 31(4),355-lZhang, LRole of The Towns in China’s fast Urbanization—A Case Study on Hubei Province [C] PlanoCosmo International Semianar Proceeding, Bandung, I10:IIA-61,IIA-88lZhang L Urban-Rural Development in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will be published at the beginning of 2014),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rbanisation in China: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Organised by East Asian Institute (EA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in English)l张立城镇化转型时期城市空间资源配置趋势、机制和调控,载于“城乡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l张立赵民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与应对策略,载于“张立 陆希刚主编《新型城镇化:转型与应对》[M]同济出版社,2014”l赵民陆希刚张立东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破题新型城镇化,载于“张立陆希刚主编《新型城镇化:转型与应对》[M]同济出版社,2014”l张立 陆希刚中部地区:质量与数量双提升的艰难崛起,载于“张立 陆希刚主编《新型城镇化:转型与应对》[M]同济出版社,2014”l陆希刚 张立西部地区:西部开发政策驱动城镇化提速,载于“张立 陆希刚主编《新型城镇化:转型与应对》[M]同济出版社,2014”l陆希刚 张立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载于“张立 陆希刚主编《新型城镇化:转型与应对》[M]同济出版社,2014”l张立 陆希刚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的教训,载于“张立 陆希刚主编《新型城镇化:转型与应对》[M]同济出版社,2014”l张立 何莲镇村布局规划评估及其延伸探讨——基于苏中X镇的调查[J]城市规划学刊,2014(审稿中)l彭震伟张立中国城乡人口流动与和谐城市构建,载于“城乡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2:3-11”l张立转型时期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环境、机制和调控[C]2013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l张立 赵民乡村规划及其教学实践初探(张立 赵民),载于“美丽城乡,永续规划--2013年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206-210”l张立 做好村庄规划教学前需要厘清的十个问题,载于“乡村规划——2012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乡村规划设计教学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139-140”l张立情景规划方法在大区域城镇化研究中的应用--基于劳动力供需模型,以湖北省为例[J]城市规划,2013,(6)32-36l张立赵民简论化解“半城镇化”悖论的城乡统筹议题[J]国际城市规划,2013,(4),47l张立赵民大区域视角下的皖江城市带发展趋势和规划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2,(4):l马健张立 赵民皖江城市(带)发展和演进的机制研究——基于历史的视角[J]城市规划学刊,2012,(4):51-58l张立新时期“小城镇大战略”——试论人口高输出地区的小城镇发展机制[J]城市规划学刊,2012,(1),23-32l张立克拉玛依城市发展战略与空间规划[J]城市中国,2012,6(53)l张立(编译)澳大利亚的产业结构重组与产业集群发展[M]城市产业空间创新与实践(理想空间06):123-125l张立城镇化新形势下的城乡(人口)划分标准讨论[J]城市规划学刊,2011,(2):77-85l张立户籍制度与中国城市发展:1949-2009 [C]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1l张立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的城市化转型--进程与趋势[D]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l张立 19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区域差异演变--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规划,2010,(5):9-17l张立论我国人口结构转变与城市化第二次转型[J]城市规划,2009,(10):35-44l张立大学城是“政策的失误”还是“建设管理的价值偏离”——大学城建设的公共政策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6,(9):72-80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 ;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长安城的建设成就是唐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及于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城建设。宋开封城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的重要性在于 ,它是按照五代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后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延绵千年的城市里坊制逐渐废弛。北宋中叶,开封城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  元大都的规划汲取了春秋战国时期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可说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  在西方,在古希腊城邦时期 已出现了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阐述了城市选址、环境卫生、坊际建设、公共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当时的“理想”城市模式。中世纪社会发展缓慢,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阿尔伯蒂、帕拉第奥、斯卡摩锡等也提出了一些反映当时商业兴盛和城市生活多样化的城市理论和城市模式。  产业革命前的欧洲城市,除罗马等少数城市外,一般规模较小。多数城市是自然形成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都比较简单,卫生条件也差。城市规划多侧重于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闭性强。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着眼于道路网和建筑群的安排,因而是建筑学的组成部分。  产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大工业的建立和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盲目发展,贫民窟和混乱的社会秩序造成城市居住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研究对策,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由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实践、城市建设立法三部分组成。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始于人们从社会改革角度对解决城市问题所作的种种探索。19世纪上半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继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莫尔等人之后提出种种设想,把改良住房、改进城市规划作为医治城市社会病症的措施之一。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对后来的城市规划理论颇有影响。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霍华德倡导“田园城市”,1915年格迪斯提出区域原则,倡导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的学说。他们的学术思想对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代的恩文所著《城市规划实践——城市和郊区设计艺术概念》一书,总结城市发展的史例和他本人的规划实践经验,可视为建筑师对城市规划领域的开拓。随后,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以及社会学家、地理学家、经济学家等投入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  在19世纪,影响最广的城市规划实践是法国官吏奥斯曼1853年开始主持制定的巴黎规划。尽管巴黎的改建,有镇压城市人民起义和炫耀当权者威严权势的政治目的,但巴黎改建规划将道路、住房、市政建设、土地经营等作了全面的安排,为城市改建做出有益的探索。影响所及,科隆和维也纳等城市也纷纷效法。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种建设实践:英国一些先进工业家在建设工厂的同时,建设新的工人镇。例如1851年工业家萨尔特建设了萨泰尔工人镇,1887年利威尔建设了日光港工人镇,形成所谓“企业城镇”。这些实践无疑促进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等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至今,城市规划仍是采取上面所说的旧城改建和新城建设两种基本形式。19世纪90年代,西欧各国已逐渐形成以公共投资改进市政建设同控制私人用地相结台的城市发展战略概念。在德国有城镇发展规划工作的传统,也有雏形的分区制规划方法。这些都为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有用经验。  制定城市建设法规最初的目的是维持整齐、清洁、安定的城市环境,以保障居民健康。英国1848年制定《公共卫生法》,其中规定了住宅的卫生标准,1906年颁布《住宅与城市规划法》。瑞典1907年制定了有关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的法律。美国纽约1916年颁布了控制土地利用和建筑高度的分区区划法规,后来在1961年为适应新情况,修改成为区划决议。实践证明,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有相应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城市建设法规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质量。  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科学技术长足发展,人文科学日益进步,价值观念起了变化,这一切都对城市规划产生深刻的影响。1933年的《雅典宪章》概述了现代城市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和城市规划的任务,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规划家没有舍弃《雅典宪章》的基本原则,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给予更新和补充,这就出观了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这两个宪章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规划理论的总结,对全世界城市规划都有相当的影响。  产业革命后,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促使人们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寻求最佳模式。  有人认为城市宜集中建设。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1922年在《明日的城市》中主张充分利用技术成就,建造高层高密度的建筑群,使城市集中发展,以求得最好的生活环境和最高的工作效率,这种思想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有人主张城市宜分散建设。美国建筑师赖特提出的“广亩城市”认为城市应与周围的乡村结合在一起,平均每公顷居住5人,被称为城市分散主义,这两种城市模式影响甚广。  此外,有人从城市功能要求出发提出各种城市布局形态,如“带形城市”、同心圆式的环状城市、楔状结构城市、多核心城市等;有人则从城市中各种系统的组织出发,宏观地研究城市所在的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也有人从微观上对构成城市的单元细胞进行剖析来研究城市的形态。近年来,从系统观念出发研究城市结构和形态的学者日益增多。#4  浅议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演变区域与经济  浅议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演变  孙强柳松(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64)  摘要:该文通过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演变和发展的探讨,试图从中把握城市规划整体思想方法和行动发展变化的脉络,以期对今后的城  市规划实践能有所借鉴  关键词:城市规划;物质空间;社会文化;系统方法  l,引言 2O世纪6O年代中期后,英国Mloughlin等人在运输一土地使用  城市规划思想是以认识城市和改造城市为起始和终结,对城市规划 规划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地探  的对象,内容,作用及具体方法进行综合认识,并通过城市规划实践引 索,形成了城市规划运用系统方法论的高潮  导和指导城市的发展 1968年英国通过了新的城乡规划法,提出了结构规划和地方规划两  2 物质空闻思想 种规划形式并成功地将系统方法运用于结构规划到了2O世纪8O年  物质空间决定论是在空想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的双重影响下,在建 代中期,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被其最积极的倡导者M,cloughlin  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一思想认为建筑空间形态是影响社会变化的(1985年)宣布为彻底失败尽管如此,系统思想和方法在城市规划中  工具,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质是通过对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就可以形成 的运用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方向和动力,在此后城市规划发展  良好的环境 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方法论思想在2O世纪5O年代以前一直是城市规划领域的主流 后现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思想,在此时期,城市规划的最主要形式就是物质空间的规划,最具代 后现代的城市规划方法论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多元论的思想,其思  表性的,如英国的霍华德及其追随者的"田园城市理论"和"卫星城市 想的确立与整个社会所弥漫的所谓"后现代文化"思潮直接相关  理论"在美国以DBurnham为代表的建筑师,运用在城市美化运动中 在城市研究中,人们又发现城市面对的现实问题极为复杂,变量多且  形成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了以总体规划为主的规划形式和方法;在法国, 变幻莫测,已经没有一种理论,方法论能够被运用来整体地认识城市和改  现代建筑运动的主将和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柯布西埃,在城市规划上有着 造城市因此在各自的范围内针对现实的实际问题选取最有效的方法,以  完整的理论思想,他的思想就是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他于1922年推 实用主义的态度进行研究,开始了所谓后现代的城市规划方法论的实践  出了"明天的城市",1933年推出"光辉城市"方案,1933年国际现代 在对城市土地使用的处置上,后现代的城市规划方法论认为:在以  建筑协会通过的《雅典宪章》,是对当时的城市发展,城市问题和城市 功能主义和空想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现代城市规划中,强调功能分区和土  规划工作进行的总结,其内容基本上反映了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问 地使用的均质性,使每一块土地使用纯粹化的做法,是割裂了城市生活  题的认识 的连续性,歪曲了城市生活的实际状况  社会文化思想 此外在城市规划机制上,改变过去由规划师来设计,政府来决策的  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且这 自上而下的过程,提出了"规划选择理论",其基本思想就是从社会价值  一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 观的多样性提出规划选择的可能,规划师就是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并  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为不同的利益集团提供技术帮助,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倡导性规划,以及  在2O世纪初由"芝加哥学派"所创立的"人文生态学"成为现代 在2O世纪6O年代末开始形成的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机制,形成了自下  社会文化论的最初努力他们着力于探讨城市的空间—社会环境,提出 而上的规划过程  了有关城市空间结构的三种描述理论: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和多核理 结语  论这些理论成为城市空间布局的基础理论,而其有关城市土地使用分 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化和动态过程的论述,成为认识城市空间演变的经典 是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开始,以《雅典宪章》为代表到47年英国城乡  在2O世纪上半叶,社会文化论对当时和以后的城市规划起了重要 规划法达到巅峰,其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战后城市重建和快速发展阶段;  作用1939年美国的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植根于社 第二阶段自20世纪5O年代末起,经过teaml0l,KLynch,J雅各  会文化论思想,而且引发为一种社会工程,它帮助居民对所居住的社区 布斯,1968年英国城乡规划法等过程,以《马丘比丘宪章》为代表,建  和地方产生一种乡土观念 立了新的规划思想和规划方法:这一阶段现在仍在持续着  2O世纪5O年代以后,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十小组批评了CIAM的旧 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可以称为一次现代城市规划的革命,一次全  思想,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思想,认为城市的形态必须从生活本 面的范型转换,这一转变其意义是深刻而长远的城市规划仍处在"准  身的结构中发展起来,城市和建筑空间是人们行为方式的体现,他们提出 科学"的阶段,因此,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推进科学化的进  的流动,生长,变化的思想为城市规划的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起点 程,城市规划的对象,范围,方法及发展方向都需要一个再认识的过程  几乎与此同时,希腊学者c,ADoxiadis提出人类聚居学概念,强  调对人类居住环境的综合研究提出自然界,人,社会,建筑物和联系 参考文献:  网络为人类聚居学的五个要素,以及通过它们相互作用的关系来研究人 [1]昊良镛 展望中国城市规划的构成一从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的发  类居住环境它为2O世纪6O年代后的城市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 展与困惑谈起城市规划,1991,15(5)  1960年KLynch的《城市意象》一书,从认知心理和环境感受出 [2]孙施文城市规划哲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5  发,认为人类的行为并不是依据于物质空间环境而进行的,而是依据于 [3]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他对环境的感知和评价J雅各布斯在1961年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生 [4】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与死》一书中,通过对人类行为的观察和研究,提出城市空间和城市形 [5]王凤武译系统方法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北京:中国建  态应当与城市生活相一致,城市规划应当以增进城市生活的活力为目的 筑工业出版社,77~  城市规划中生态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高。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的筛选工作组织严密、机制健全、审查严格,论文质量在学术会议中独树一帜,无论是会议论文集,还是应邀进行宣讲的优秀论文,其入选率均控制得非常严格,从而保证了年会的学术质量。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总归是要付出点辛苦的,但是这个方法就是,你不需要动脑子!!!!!只要做一些繁琐的句子转换!!!!怎么搞?

洪亮平、程望杰,“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12(01)洪亮平、吴丹,The Urban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Water Towns in South of the FiveRidges Bases o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Landscape,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ICETCE) Volume 4, Page:3719-3722, April 22-24, 2011, Lusha洪亮平、周晓,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路径选择—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2011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东南大学出版社,09洪亮平、陶文铸,“巴黎:新城与主城错位发展”, 《凤凰城市周刊》,2011(02)洪亮平、余庄、李昆,“夏热冬冷地区城市广义通风道规划探析”,《中国园林》,2011(2)洪亮平、吕峰 “《城乡规划法》背景下的城市用地分类改进研究”,《2010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 集》,10洪亮平、陶文铸 “打破城市空间分隔与社会分异的藩篱”,《城市问题》,2010(10)洪亮平、陶文铸 “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探索与思考—基于《城乡规划法》视角”,《城市 问题》,2010(10)洪亮平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办学30周年回顾与展望”《新建筑》,2009(5)洪亮平 “把握城市再生的机遇”,《城市建筑》,20009(2)洪亮平 “跨界与融合:法国大巴黎计划及其对我国大都市扩展的启示”,《2009年中国 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12洪亮平 “从空间句法在伦敦的三个咨询项目说起”,《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东南大学 出版社, 1洪亮平、林丹 “城市规划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初探”,《城市规划学刊》,2007(3)洪亮平 “英国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策略”,《城市规划》,2006(6)洪亮平 “英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编制体系及其实施策略”,《新建筑》,2006(3)洪亮平 “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划界对城市规划学的启示”,《规划师》,2005(7)洪亮平 “城市能源战略与城市规划”,《2005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论文集》,9洪亮平、李进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20年回望”,《城市规划》增刊,2003(3)洪亮平 “规划文章”,《城市规划》,2002(10)洪亮平、唐静 “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及规划演变”,《新建筑》2002(2)洪亮平 “武汉市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初步研究”,《华中建筑》,2001(2)洪亮平、刘奇志 “武汉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基本策略”,《新建筑》,2000(40洪亮平、朱霞 “新形势下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探讨”,《城市规划》,2000(5)洪亮平 “城市设计与社会生活变迁”,《新建筑》,2000(6)

高。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的筛选工作组织严密、机制健全、审查严格,论文质量在学术会议中独树一帜,无论是会议论文集,还是应邀进行宣讲的优秀论文,其入选率均控制得非常严格,从而保证了年会的学术质量。

  • 索引序列
  •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9
  •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 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20
  •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