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二卷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二卷

发布时间: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二卷

现代中考古的书籍还是非常多的,考古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学习的过程,不仅从古代钱币、古代文化、古代民俗、古代衣着等多方面考虑,所以需要看的考古的书也是非常多的下面这些考古的书籍在图中右下角可获得考古书籍目录:《中国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_唐兰》《先秦货币文编商承祚》《新出楚简文字考》《青铜器漆器古玩杂项张怀林》《西清砚谱2册不分卷清于敏中等编清内府写绘本史语所藏版》《西周青铜器铭文历代史征唐兰》《宋代金文著录表一卷 附重编宋代金文著录表一卷(民)容庚编》《四库全书子部谱录类考古图、续考古图、释文-[宋]吕大临撰》《秦金石刻辞》三卷(丛书集成三编)》《古器物范图录》三卷《附说》一卷雨楼》《敦煌零拾(上虞罗氏自印本)》《历代符牌图录》《本朝学术源流概略民国丛书》《流沙坠简罗振玉王国维编著》《盛世吉金:陕西宝鸡眉县青铜器窑藏》《商周彝器通考容庚》《商承祚文集》《商承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商承祚 说文中之古文考》《三代吉金文存释文罗福颐》《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容庚:殷周青铜器通论》《历代钟鼎彝器款识 (宋)薛尚功》《考古图_续考古图_考古图释文》《解字说文:中国文字的起源 郑若葵著》《江汉吉金 湖北省博物馆典藏商周青铜器》《甲骨文合集释文_2+胡厚宣》《甲骨文合集释文_1+胡厚宣》《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_下编》《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_上编》《甲骨文合集补编释文1》《甲骨文合集补编第07册》《甲骨文合集补编第06册》《甲骨文合集补编第04册》《甲骨文合集补编第03册》《说文释例江沅咸丰刻本》《殷墟卜辞研究[日]岛邦男著 濮茅左 顾伟良译》《殷墟卜辞综述陈梦家》《殷墟第四期祭祀卜辞研究》《殷墟甲骨非王卜辞研究常耀华著》《殷墟文字记唐兰》《殷墟文字记唐兰》《殷墟甲骨非王卜辞研究常耀华著》《殷墟第四期祭祀卜辞研究》《殷墟卜辞综述陈梦家》《殷墟卜辞研究[日]岛邦男著 濮茅左 顾伟良译》《殷契粹编》《新出楚简文字考》《先秦货币文编商承祚》

1、《敦煌吐鲁番文书论稿》,230千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2、《唐代西州土地关系述论》,306千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3、《唐代政治经济史综论--甘露之变研究及其他》,商务印书馆,2012年4月。 1、《解说插图中西关系史年表》,主编黄时鉴,本人主要编撰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二部分,约280千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2、《二十世纪唐研究·土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50千字。 1.《伯希和三七一四号背面传马坊文书研究》,20千字,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中华书局1982年5月版。2.《马社研究—伯三八九九号背面马社文书介绍》,38千字,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二辑,北大出版社1983年12月版。3.《牒式及其处理程式的探讨—唐公式文研究》,44千字,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三辑,北大出版社1986年2月版。4.《关于归义军时期一份布纸破用历的研究—试释伯四六四零背面文书》,54千字,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三辑,北大出版社1986年2月版。5.《从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前期和籴之特点》,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五辑,北大出版社1989年 月版。6.《金山国立之我见》,24千字,载《敦煌学辑刊》1990年第2期。7.《唐代前期市估法研究》,16千字,载《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文集》,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6月版。8.《论麴氏高昌臧钱》,14千字,载《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5期。9.《唐代前期和籴政策与政局之关系—唐代和籴政策研究之二》,28千字,载《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版。10.《唐代六品以下职散官受永业田质疑》,15千字,载《文史》第34辑,中华书局1992年版。11.《陈寅恪先生之史识与史法》,19千字,载《学人》第三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12.《唐代胡化婚姻关系试论—兼论突厥世系》,24千字,载《纪念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版。13.《唐代西州土地的管理方式—唐代西州田制研究之三》,24千字,载《唐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14.《部田及其授受额之我见—唐代西州田制研究之四》,24千字, 载《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版。15.《唐代中后期的和籴——唐代和籴政策研究之三》,18千字,载《文史》第41辑,中华书局1996年4 月版。16.《读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上卷)〉》,5千字,载《中国文化》13期,中国文化杂志社1996年6月。17.《〈唐西州高昌县授田薄〉整理与断代——唐代西州田制研究之二》,17千字,载《学人》第十一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6月版。18.《李训郑注与牛李党人——甘露事件研究之四》,14千字,载《学术集林》第13期,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5月版。19.《论于谦在正统景泰之交的作用》,载《于谦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20.《唐代西州田制的普遍意义——唐代西州田制研究之一》,18千字,载《文史》第44辑,中华书局1998年9 月版。21.《读卞锡麟教授文后》,3千字,载《中韩人文精神》,学苑出版社1998年11月版。22.《“甘露之变”前后郑注行踪考辨》,10千字,载《文史》第46辑,中华书局1998年12月版。23.《“惜训恶注”与时人心态——甘露事件研究之三》,载《唐研究》六卷,2000年1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24.《西州成立时间考》,载《文献》2001年1期。25.《唐代西州合户之授田额——唐代西州田制研究》,《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五卷,187-194页,2001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26.《李训郑注与甘露之变——甘露事件研究之二》,21千字,《文史》总56辑,2001-3,2001年11月。27.《唐代敦煌吐鲁番地区的戍与长行坊——驿传制度向长行制度变化之一侧面》,18千字,载《2000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甘肃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28、《麴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及葡萄酒税》,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4期,总第68期,2002年12月15日,29千字。

《最后的秦军》作者金铁木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五集

《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年。《泰国大峰祖师崇拜与华侨报德善堂研究》,台北淑馨出版社,1996年。《摩尼教及其东渐》,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增订版台北淑馨出版社,1997年。译著《古代摩尼教艺术》,(德)克里木凯特撰,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台北淑馨出版社增订版,1995年。《达·伽马以前中亚和东亚的基督教》,(德)克里木凯特撰,台北淑馨出版增订版,1995年。 80年代《摩尼的二宗三际论及其起源初探》,刊《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3期,页45—56。《古代摩尼教》外国历史小丛书,商务印书馆,1983年;收入《世界古今宗教史话》,(一)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页223—263。《敦煌本〈摩尼光佛教法仪略〉的产生》,刊《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第3期,页71—76。《摩尼教入华年代质疑》,刊《文史》18辑,1983年,页69—81。《〈摩尼教残经一〉原名之我见》,刊《文史》21辑,1983年,89—99页。《〈摩尼光佛教法仪略〉的三圣同一论》,呈交1985年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论文。《摩尼教在回鹘复兴的社会历史根源》,刊《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第1期,页136—143。《本世纪来摩尼教资料的新发现及其研究概况》,刊《世界宗教资料》1984年第1期,页1—6。《〈老子化胡经〉与摩尼教》,刊《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第4期,页116—122。《从考古发现看摩尼教在高昌回鹘的封建化》,刊《西北史地》1984年第4期,页9—16。《摩尼教〈下部赞〉汉译年代之我见》,刊《文史》22辑,1984年,页91—96。《唐代摩尼教与中亚摩尼教团》,刊《文史》23辑,1984年,页85—93。《宋元时代中国东南沿海的寺院式摩尼教》,刊《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3期,页103—111。《宋代明教与唐代摩尼教》,刊《文史》24辑,1985年,页115—126。《唐宋〈三际经〉质疑》,刊《文史》25辑,1985年,页109—114。《吃菜事魔与摩尼教》,刊《文史》26辑,1985年,页149—155。《龙门天竺寺非摩尼教寺辨》,刊《中原文物》1986年第2期,页105-109。《慕阇考》,刊《文史》27辑,1986年,页61—66。《唐代长安火祆大秦寺考辨》,《西北史地》1987年第1期,页8—12。《印度的琐罗亚斯德教徒》,《世界宗教资料》1987年第1期,页1—5。《论高昌“俗事天神”》,刊《历史研究》1987年第4期,页89—97。《火祆教始通中国的再认识》,刊《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第4期,页13—23。《泉州摩尼教墓碑石为景教碑石辨》,刊《文物》1988年第8期,页82—86。又附录於台北淑馨出版社《达·伽马以前中亚和东亚的基督教》,1995年,页178—188。《唐人奉火祆教考辨》,刊《文史》第30辑,1988年,页101—107。《祆教的原始经典〈伽萨〉》,刊《世界宗教资料》1987年第1期,页10—14、19。《〈阿维斯陀经〉及其研究概况》刊《西南亚研究》1989年第1期,页46—48。《近代琐罗亚斯德教研究的滥觞》,刊《百科知识》1989年第4期,页26—27。90年代《火祆教的葬俗及其在古代中亚的遗痕》刊《西北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页61—67,60。《〈摩尼光佛教法仪略〉残卷的缀合》,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5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页179-201。《伦敦藏敦煌写本〈下部赞〉原件考察》,刊《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页871-900。《所谓李氏旧藏敦煌景教文献二种辨伪》(与荣新江合作),刊香港《九州学刊》1992年4月第四卷第四期,页19-34;又修订附录於台北《达·伽马以前中亚和东亚的基督教》,页189—211。《福建发现的波斯摩尼教遗物》,刊台北《故宫文物月刊》133(第12卷第1期),1994年4月,页110-117。《祆教净礼述略》,刊台北《辅仁大学神学论集》第102号1994年,页619-634。《从福建明教遗物看波斯摩尼教之华化》,附录於台版《古代摩尼教艺术》,1995年,页123—137。。《粟特文及其写本述略》,附录於台版《古代摩尼教艺术》,1995年,页109—122。《敦煌遗书〈大秦景教宣元本经〉考释》,刊香港《九州学刊》第六卷第四期敦煌学专辑,1995年,页23—30;附录於台版《达·伽马以前中亚和东亚的基督教》,1995年,页212—224。《唐代摩尼教术语“三常”一词考释》,刊台北《敦煌学》第20辑,1995年页47—52。《摩尼教“三常”考──兼论景教碑“启三常之门”一句之释读》,刊饶宗颐主编《华学》第一期?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页18—24。《摩尼教研究之展望》,台北《新史学》第7卷1期,1996年,页119—134;转载于王元化主编《学术集林》,卷14,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页334—351。《金庸笔下的明教与历史的真实》,台北《历史月刊》第98期,1996年3月,页62—67。《一位名不见高僧传的高僧》,台北《历史月刊》第104期,1996年9月,页18—22。《泰国大峰祖师崇拜述略》,载王见川·柯若朴主编《民间宗教》第2辑,台北南天书局发行,1996年,页1—17;经修订,作《宋大峰祖师崇拜流行泰国述略》,刊饶宗颐主编《华学》第2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页180——189。《书评:The Manichaean Hymn Cycles Huyadagmān and Angad Rōsnān in Parthian and Sogdian 》,刊《敦煌吐鲁番研究》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页379—380。《潮汕善堂文化及其初入泰国考略》,刊《海交史研究》1997年第2期,页82—97。《敦煌摩尼教〈下部赞〉经名考释——兼论该经三首音译诗》,刊《敦煌吐鲁番研究》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页45—51。《唐朝三夷教政策论略》,刊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页1—14。《景教在唐代中国传播成功之我见》,刊饶宗颐主编《华学》第3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页83—95。《火祆教在唐代中国社会地位之考察》,载蔡鸿生主编《戴裔煊教授九十诞辰纪念文集:澳门史与中西交通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页169—196。《唐季“大秦穆护祆”考》(上、下),刊《文史》第48辑(页39—46),1999年;49辑(待刊)。《波斯琐罗亚斯德教与中国古代的祆神崇拜》,刊余太山主编《欧亚学刊》第1辑,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页207—227。2000年以来《陈寅恪先生“胡化”、“汉化”说的启示》,刊《中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页42—47。《西安景教碑有关景寺数量词考释》,《国学研究》第7卷,2000年。(待刊) 《唐前火祆教和摩尼教在中国之遗痕》,(澳)柳存仁撰,刊《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第3期,页36-61。《摩尼教寺院的戒律和制度》,(英)刘南强撰,刊《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第1期,页24-37。《华南沿海的景教徒和摩尼教徒》,(英)刘南强撰,刊《海交史研究》1987年第2期,页93-14。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

1《中晚唐的估法与钱币》,《社会科学》5卷11期,1949年。2《论朔方军》,《周叔弢先生六十生日纪念论文集》,1950年3《专制主义在唐代行会制度上的表现》,《光明日报》1956年2月16日4《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试教工作里的一些经验》,《历史教学》1956年6月5《介绍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历史教学》 1956年7月 46《从西晋到唐劳动人民徭役负担的减轻》,《光明日报》1956年8月30日7《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的基本线索和重点》,《历史教学》1957年3月8《关于唐朝法律的几个问题》,《历史教学》1957年4月9《敦煌唐代差科簿考释》,《历史研究》1957年12期。10《<唐律>所载“同居有罪相为隐”一语如何理解》,《历史教学》1962年3月11《论魏徵》,《学术通讯》1962年3期,37-42页12《关于唐律疏议中三条律疏的修改》,《文史》8辑,1980年13《唐田令研究——从田令和敦煌文书看唐代土地制度中的几个问题》,《纪念陈垣诞辰百周年史学论文集》,1981年14《试论唐前期布的货币职能》,《中华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1年15《介绍敦煌文书西魏大统十三年记帐户籍残卷》,《历史论丛》2,1981年16《唐天宝差科簿研究——兼论唐代色役制度和其他问题》,《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1982年17《唐代土贡资料系年――唐代土贡研究之一》,《北京大学学报》,1982年4期。18《试论勾官――唐代官制研究之一》,《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2辑,1983年19《试论唐代丝纺织业的地区分布》,《魏晋隋唐史论集》2卷,1983年20《七十年来我国敦煌研究文献目录》,《丝路访古》,1982年21《吐鲁番出土范德达告身校释》,《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2辑,1983年22《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史研究》,《文史知识》1985年6期23《论唐代前期行政管理的较高效率与法制的关系》,《北京大学学报》1985年3期24《关于唐代均田制中给田问题的检讨——读大谷欠田退田给田文书》, 《中国史研究》1986年1期25《唐代的小自耕农和租佃制及其他》,《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4期26《敦煌写本唐开元水部式校释》,《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3辑 1986年27《略谈陈寅恪先生的治史方法》,《清华大学学报》1986年1期28《再论唐代勾检制—唐代官制研究之二》,《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2期29《敦煌吐鲁番文书中有关唐勾检制资料试析》,《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4辑 1987年30《论唐代的均田制》,《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2期31《论韦皋在唐和吐蕃、南诏关系中的作用》,《北京大学学报》1988年2期32《关于唐代后期方镇官制新史料考释》,《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33《武则天长安二年西州括田括户中官府勘田支书考释》,《出土文献研究续集》 1989年34《关于唐代门荫制的一些史料校释》,《郑天挺纪念论文集》 1990年35《伯三三四八背文书研究》,《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文集》 1990年36《关于唐代流外官两点意见——唐流外官制研究之二》,《北京大学学报》1990年2期37《读吐鲁番文书札记二则》,《中国文化》4卷? 1991年38《吐鲁番出土唐代天宝四载十——十二月交河郡财务案残卷考释》,《北京大学学报》1991年5期40《读吐鲁番出土唐代军事文书札记》,《纪念李埏教授从事学术活动五十周年史学论文集》 1992年41《通典载唐开元二十五年官品令流外官制校释》,《文史》35辑 1992年42《杨隋氏族问题述要》,《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 1992年43《吐鲁番出土唐西州某县事目文书研究》,《国学研究》1卷 1993年44《论敦煌吐鲁番出土唐代官府文书中“者”字的性质和作用》,《九州学刊》5卷4期 1993年45《读吐鲁番文书札记》,《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1期46《唐灭高昌及西州庭州考论》,《北大史学》2 1994年47《试论唐代前期的河西节度使》,《国学研究》2卷1994年48《敦煌吐鲁番出土唐官府文书缝背表记事押署钤印问题初探》,《文史》40辑 1994年49《学习柳如是别传的一点体会――柳如是的民族气节》,《柳如是别传与国学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50《陈寅恪史学的渊源和史学思想述略稿——斯文自有千秋业》,《学人》10辑1996年51《读〈陈寅恪读书札记·旧唐书新唐书之部〉》,《学人》2辑 1996年52《论唐代前期幽州节度》,《学人》11辑 1997年53《从陈寅恪读两唐书札记看他的史学》,《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4期54《论唐代前期的陇右节度》,《国学研究》4卷 1997年55《宋本大唐六典说明》,《一九一一――一九八四影印善本书序跋集录》,中华书局,1995年56《简述陈寅恪先生之学》,《学人》13辑,1998年57《陈寅恪“读书不肯为人忙”述义》,《学人》14辑,1998年58《试论唐太宗对敕勒族的政治军事政策》,《北大史学》6卷,1999年59《敦煌文书与唐史研究》,《文物》2000年8期60《陈寅恪先生对华夏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述略稿》,《学术研究》2000年12期61《关于敦煌文书研究的两点意见》,《东方》2000年7期62《关于读资治通鉴的一些意见》,《文史知识》2002年1期63《述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之作的重大意义》,《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3期64《学习〈唐代政治史述略论稿〉的一些体会》,《书品》2003年4期65《唐人小说红线的历史背景》,《文史知识》2004年2期,100-103页66《唐人小说虬髯客与唐史研究》,《文史知识》2006年6期,74-76页67《论李靖》,《仰止集――王玉哲先生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5-66页68《读《唐六典》的一些体会》,《文史知识》2009年1期

敦煌变文选注 巴蜀书社 1990年2月敦煌文学丛考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4月王梵志诗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10月敦煌诗歌导论 新文本出版公司 1993年5月敦煌歌词总编匡补 新文本出版公司 1995年1月寒山诗注 中华书局 2000年1月 宋文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7月敦煌文学作品选 中华书局 1987年12月随唐五代文学史(上)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3月苏轼研究资料汇编 中华书局 1994年4月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 新文本出版公司 1994年7月随唐五代文学史(中)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12月 论《庄子》对苏轼艺术思想的影响 四川大学学报 1979年第三期苏诗比喻琐谈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6辑《苏轼研究专集》 1980年11月敦煌变文语记号札记 四川大学学报 1981年第2期《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校注》补正 中华文史论丛 1981年第4辑敦煌变文语记号札记 词典研究丛刊(第4辑)1982年3月卢仝诗论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15辑 1982年10月敦煌变文校勘商榷 中国语文 1982年第4期敦煌变文字义析疑 中华文史论丛 1983年第1辑《伍子胥变文》补校 文史(第十七辑) 1983年6月《维摩碎金》探索 南开学报 1983年第2期《补全唐诗》二种续校 四川大学学报 1983年第3期读《纪评苏诗》 《东坡诗论丛》,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年9月说东坡柯丘海棠诗 《东坡诗论丛》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年9月游侠诗人刘叉 四川大学学报增刊第21辑 《唐宋文学论丛》 1983年11月变文字义零拾 中华文史论丛  1984年第2辑敦煌本《孝子传》补校 敦煌研究3期(总5期) 1985年《庐山远公话》补校  《敦煌学论集》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3月《王梵志诗校辑》匡补 中华文史论丛 1985年第1辑读《管锥编》札记 中华文史论丛 1985年第2辑《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补校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27辑 《古籍整理研究》 1985年5月《王梵志诗校辑》匡补 敦煌研究 1985年第2期敦煌变文语词校释商兑 中国语文 1985年第4期苏诗中的行业语 《东坡研究论丛》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6年3月王梵志诗释词 中国语文 1986年4期王梵志诗十一首辨伪 中华文史论丛 1986年2辑敦煌本句道兴《搜神记》补校 文史(第二十六辑) 1986年5月《破魔变文》补校 敦煌学辑刊 1986年2辑《降魔变文》补校  敦煌研究 1986年4期《五灯会元》点校献疑三百例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72期) 1987年3月7日王梵志诗校注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四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年敦煌文学杂考 《1983年全敦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7年4月敦煌文学研究漫谈 文史知识  1987年第12期王梵志的一组哲理诗(校释与评论) 敦煌研究 1988年1期敦煌变文字义续拾 《敦煌语言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年7月《敦煌变文集》校记散录 《敦煌语言文学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8年10月苏藏法忍抄本王梵志诗校注 《南天文学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8年11月王梵志诗论 文史(第三十一辑 ) 1988年11月列1456号王梵志诗残卷补校 中华文史论丛 1989年第1辑唐宋新诗话(三则) 《百家唐宋新诗话》,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9年5月《维摩诘经讲经文》补校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五辑)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5月敦煌遗书中有关王梵志三条材料的校订与解说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五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5月敦煌本《燕子赋》札记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五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5月《文心雕龙札记》的审美倾向 《文心同雕集》,成都出版社 1990年6月敦煌本句道兴《搜神记》本事考 敦煌学辑刊  1990年第2期《敦煌歌辞总编》佛教歌辞匡补举例(上)  《中国与日本文化研究》(第 一集)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1年6月《五灯会元》点校献疑续补一百例 《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 文集》(上),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8月令章大师李稍云  中国文化  1991年第4期佛经故事与中国古小说 菩提 1991年第10期《敦煌歌辞总编》匡补(一) 文史(第三十五 辑) 1992年6月S5588号写本之再探索——《敦煌歌辞总编》[求因果]匡补 九州学刊 1992年第4期关于《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一段唱词的校释 敦煌研究 1992年第4期《敦煌歌辞总编匡补》(二) 文史(第三十六辑) 1992年8月敦煌变文语词校释 《近代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 1992年10月《敦煌歌辞总编匡补》(三) 文史(第三十七辑) 1993年2月敦煌本《行路难》之再探讨 《第二届国际唐代学术会议论文集》,文津出版社 1993年6月寒山诗校勘札记  俗语言研究  1993年12月创刊号《敦煌歌辞总编》匡补(四)  文史(第三十八辑) 1994年2月《敦煌歌辞总编》匡补(五) 文史(第三十九辑) 1994年3月敦煌写本斯四二七七王梵志诗校注 《纪念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会议论文集》,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4年8月《敦煌歌辞总编》匡补(六) 文史(第四十辑) 1994年9月流浪者的悲歌 ——寒山诗《弟兄同五郡》诠解 俗语言研究(第二期) 1995年6月《熟悉的歌辞总编》佛教歌辞匡补举例 《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5年7月王梵志诗中的他人作品 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一卷) 1996年寒山诗籀读札记 中国古籍研究(第一卷) 1996年11月寒山拾得佚诗考 《周绍良先生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 1997年《老子化胡经·玄歌》补校 《敦煌文学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4月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人民政协报 1998年8月31日寒山诗籀读札记 新国学 (第一卷) 1999年12月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一辑

1、《敦煌吐鲁番文书论稿》,230千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2、《唐代西州土地关系述论》,306千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3、《唐代政治经济史综论--甘露之变研究及其他》,商务印书馆,2012年4月。 1、《解说插图中西关系史年表》,主编黄时鉴,本人主要编撰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二部分,约280千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2、《二十世纪唐研究·土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50千字。 1.《伯希和三七一四号背面传马坊文书研究》,20千字,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中华书局1982年5月版。2.《马社研究—伯三八九九号背面马社文书介绍》,38千字,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二辑,北大出版社1983年12月版。3.《牒式及其处理程式的探讨—唐公式文研究》,44千字,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三辑,北大出版社1986年2月版。4.《关于归义军时期一份布纸破用历的研究—试释伯四六四零背面文书》,54千字,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三辑,北大出版社1986年2月版。5.《从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前期和籴之特点》,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五辑,北大出版社1989年 月版。6.《金山国立之我见》,24千字,载《敦煌学辑刊》1990年第2期。7.《唐代前期市估法研究》,16千字,载《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文集》,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6月版。8.《论麴氏高昌臧钱》,14千字,载《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5期。9.《唐代前期和籴政策与政局之关系—唐代和籴政策研究之二》,28千字,载《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版。10.《唐代六品以下职散官受永业田质疑》,15千字,载《文史》第34辑,中华书局1992年版。11.《陈寅恪先生之史识与史法》,19千字,载《学人》第三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12.《唐代胡化婚姻关系试论—兼论突厥世系》,24千字,载《纪念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版。13.《唐代西州土地的管理方式—唐代西州田制研究之三》,24千字,载《唐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14.《部田及其授受额之我见—唐代西州田制研究之四》,24千字, 载《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版。15.《唐代中后期的和籴——唐代和籴政策研究之三》,18千字,载《文史》第41辑,中华书局1996年4 月版。16.《读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上卷)〉》,5千字,载《中国文化》13期,中国文化杂志社1996年6月。17.《〈唐西州高昌县授田薄〉整理与断代——唐代西州田制研究之二》,17千字,载《学人》第十一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6月版。18.《李训郑注与牛李党人——甘露事件研究之四》,14千字,载《学术集林》第13期,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5月版。19.《论于谦在正统景泰之交的作用》,载《于谦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20.《唐代西州田制的普遍意义——唐代西州田制研究之一》,18千字,载《文史》第44辑,中华书局1998年9 月版。21.《读卞锡麟教授文后》,3千字,载《中韩人文精神》,学苑出版社1998年11月版。22.《“甘露之变”前后郑注行踪考辨》,10千字,载《文史》第46辑,中华书局1998年12月版。23.《“惜训恶注”与时人心态——甘露事件研究之三》,载《唐研究》六卷,2000年1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24.《西州成立时间考》,载《文献》2001年1期。25.《唐代西州合户之授田额——唐代西州田制研究》,《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五卷,187-194页,2001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26.《李训郑注与甘露之变——甘露事件研究之二》,21千字,《文史》总56辑,2001-3,2001年11月。27.《唐代敦煌吐鲁番地区的戍与长行坊——驿传制度向长行制度变化之一侧面》,18千字,载《2000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甘肃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28、《麴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及葡萄酒税》,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4期,总第68期,2002年12月15日,29千字。

2001年9月至2005年7月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历史学学士2005年9月至2011年7月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历史学博士 《汉唐之间墓葬文书中的注病书写》,《唐研究》第1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67-304页。 《历日还是具注历日》,《历史研究》2007年第2期,60-68页。 《洋海1号墓出土文书年代考释》,《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1-20页。修订本收入《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研究论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21-132页。 《吐鲁番台藏塔新出唐代历日文书研究》,《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57-84页。修订本收入《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研究论集》,505-520页。 《吐鲁番洋海出土高昌早期写本易杂占文书考释》,《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57-84页。(与余欣合著)修订本收入《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研究论集》,174-211页。 《墓志所见南北朝医术世家身份认同与宗教信仰》,《文史》2008年第2辑,77-104页。 《晚唐翰林医官家族的社会生活与知识传递》,《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3期,345-392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仪式、身体、罪谪——汉唐之间天师道的上章仪式与疾病》,《天问》第2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241-270页。 《德藏吐鲁番文书“推三阵图法”古注本考释》,《文献》2009年第4期,17-25页。 《书评:Medieval Chinese Medicine: Th e Dunhuang Medical Manuscripts,edited by Vivienne Lo and Christopher Cullen》,《唐研究》第1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64-569页。 《书评:陈明著〈殊方异药〉》,《唐研究》第1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70-574页。 《书评:Medicine for Women in Imperial China,edited by Angela Ki Che Leung》, 《唐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27-634页。 《疾病史与世界历史的书写》,《自然科学史研究》2008年第3期,388-390页。(与荣新江合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书评:范家伟著〈大医精诚〉》,《唐研究》第1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17-628页。 《书评:林富士著〈中国中古时期的宗教与医疗〉》,《唐研究》第1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28-636页。 《对宋代医学变化与整合的省思》,《国际汉学研究通讯》(创刊号),2009年,312-321页。 《书评:李建民〈发现古脉——中国古典医学与数术身体观〉》,《中国学术》第29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369-377页。 Denis Sinor, “Reflections on the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 of the Nomad Empires of Central Eurasia”, Acta Orientalia Academiae Scientiarum Hung, 58-1, 2005, 3- 中译文刊载在《塞诺内亚研究文选》,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JEM Houben, “The Soma-Haoma Problem: Introductory Overview and Observations on the Discussion”, Electronic Journal of Vedic Studies, 9-1, 中译文刊载在《西域文史》第1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文集

1、《敦煌吐鲁番文书论稿》,230千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2、《唐代西州土地关系述论》,306千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3、《唐代政治经济史综论--甘露之变研究及其他》,商务印书馆,2012年4月。 1、《解说插图中西关系史年表》,主编黄时鉴,本人主要编撰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二部分,约280千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2、《二十世纪唐研究·土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50千字。 1.《伯希和三七一四号背面传马坊文书研究》,20千字,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中华书局1982年5月版。2.《马社研究—伯三八九九号背面马社文书介绍》,38千字,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二辑,北大出版社1983年12月版。3.《牒式及其处理程式的探讨—唐公式文研究》,44千字,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三辑,北大出版社1986年2月版。4.《关于归义军时期一份布纸破用历的研究—试释伯四六四零背面文书》,54千字,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三辑,北大出版社1986年2月版。5.《从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前期和籴之特点》,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五辑,北大出版社1989年 月版。6.《金山国立之我见》,24千字,载《敦煌学辑刊》1990年第2期。7.《唐代前期市估法研究》,16千字,载《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文集》,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6月版。8.《论麴氏高昌臧钱》,14千字,载《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5期。9.《唐代前期和籴政策与政局之关系—唐代和籴政策研究之二》,28千字,载《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版。10.《唐代六品以下职散官受永业田质疑》,15千字,载《文史》第34辑,中华书局1992年版。11.《陈寅恪先生之史识与史法》,19千字,载《学人》第三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12.《唐代胡化婚姻关系试论—兼论突厥世系》,24千字,载《纪念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版。13.《唐代西州土地的管理方式—唐代西州田制研究之三》,24千字,载《唐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14.《部田及其授受额之我见—唐代西州田制研究之四》,24千字, 载《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版。15.《唐代中后期的和籴——唐代和籴政策研究之三》,18千字,载《文史》第41辑,中华书局1996年4 月版。16.《读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上卷)〉》,5千字,载《中国文化》13期,中国文化杂志社1996年6月。17.《〈唐西州高昌县授田薄〉整理与断代——唐代西州田制研究之二》,17千字,载《学人》第十一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6月版。18.《李训郑注与牛李党人——甘露事件研究之四》,14千字,载《学术集林》第13期,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5月版。19.《论于谦在正统景泰之交的作用》,载《于谦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20.《唐代西州田制的普遍意义——唐代西州田制研究之一》,18千字,载《文史》第44辑,中华书局1998年9 月版。21.《读卞锡麟教授文后》,3千字,载《中韩人文精神》,学苑出版社1998年11月版。22.《“甘露之变”前后郑注行踪考辨》,10千字,载《文史》第46辑,中华书局1998年12月版。23.《“惜训恶注”与时人心态——甘露事件研究之三》,载《唐研究》六卷,2000年1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24.《西州成立时间考》,载《文献》2001年1期。25.《唐代西州合户之授田额——唐代西州田制研究》,《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五卷,187-194页,2001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26.《李训郑注与甘露之变——甘露事件研究之二》,21千字,《文史》总56辑,2001-3,2001年11月。27.《唐代敦煌吐鲁番地区的戍与长行坊——驿传制度向长行制度变化之一侧面》,18千字,载《2000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甘肃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28、《麴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及葡萄酒税》,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4期,总第68期,2002年12月15日,29千字。

敦煌变文选注 巴蜀书社 1990年2月敦煌文学丛考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4月王梵志诗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10月敦煌诗歌导论 新文本出版公司 1993年5月敦煌歌词总编匡补 新文本出版公司 1995年1月寒山诗注 中华书局 2000年1月 宋文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7月敦煌文学作品选 中华书局 1987年12月随唐五代文学史(上)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3月苏轼研究资料汇编 中华书局 1994年4月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 新文本出版公司 1994年7月随唐五代文学史(中)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12月 论《庄子》对苏轼艺术思想的影响 四川大学学报 1979年第三期苏诗比喻琐谈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6辑《苏轼研究专集》 1980年11月敦煌变文语记号札记 四川大学学报 1981年第2期《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校注》补正 中华文史论丛 1981年第4辑敦煌变文语记号札记 词典研究丛刊(第4辑)1982年3月卢仝诗论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15辑 1982年10月敦煌变文校勘商榷 中国语文 1982年第4期敦煌变文字义析疑 中华文史论丛 1983年第1辑《伍子胥变文》补校 文史(第十七辑) 1983年6月《维摩碎金》探索 南开学报 1983年第2期《补全唐诗》二种续校 四川大学学报 1983年第3期读《纪评苏诗》 《东坡诗论丛》,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年9月说东坡柯丘海棠诗 《东坡诗论丛》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年9月游侠诗人刘叉 四川大学学报增刊第21辑 《唐宋文学论丛》 1983年11月变文字义零拾 中华文史论丛  1984年第2辑敦煌本《孝子传》补校 敦煌研究3期(总5期) 1985年《庐山远公话》补校  《敦煌学论集》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3月《王梵志诗校辑》匡补 中华文史论丛 1985年第1辑读《管锥编》札记 中华文史论丛 1985年第2辑《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补校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27辑 《古籍整理研究》 1985年5月《王梵志诗校辑》匡补 敦煌研究 1985年第2期敦煌变文语词校释商兑 中国语文 1985年第4期苏诗中的行业语 《东坡研究论丛》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6年3月王梵志诗释词 中国语文 1986年4期王梵志诗十一首辨伪 中华文史论丛 1986年2辑敦煌本句道兴《搜神记》补校 文史(第二十六辑) 1986年5月《破魔变文》补校 敦煌学辑刊 1986年2辑《降魔变文》补校  敦煌研究 1986年4期《五灯会元》点校献疑三百例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72期) 1987年3月7日王梵志诗校注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四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年敦煌文学杂考 《1983年全敦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7年4月敦煌文学研究漫谈 文史知识  1987年第12期王梵志的一组哲理诗(校释与评论) 敦煌研究 1988年1期敦煌变文字义续拾 《敦煌语言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年7月《敦煌变文集》校记散录 《敦煌语言文学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8年10月苏藏法忍抄本王梵志诗校注 《南天文学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8年11月王梵志诗论 文史(第三十一辑 ) 1988年11月列1456号王梵志诗残卷补校 中华文史论丛 1989年第1辑唐宋新诗话(三则) 《百家唐宋新诗话》,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9年5月《维摩诘经讲经文》补校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五辑)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5月敦煌遗书中有关王梵志三条材料的校订与解说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五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5月敦煌本《燕子赋》札记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五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5月《文心雕龙札记》的审美倾向 《文心同雕集》,成都出版社 1990年6月敦煌本句道兴《搜神记》本事考 敦煌学辑刊  1990年第2期《敦煌歌辞总编》佛教歌辞匡补举例(上)  《中国与日本文化研究》(第 一集)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1年6月《五灯会元》点校献疑续补一百例 《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 文集》(上),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8月令章大师李稍云  中国文化  1991年第4期佛经故事与中国古小说 菩提 1991年第10期《敦煌歌辞总编》匡补(一) 文史(第三十五 辑) 1992年6月S5588号写本之再探索——《敦煌歌辞总编》[求因果]匡补 九州学刊 1992年第4期关于《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一段唱词的校释 敦煌研究 1992年第4期《敦煌歌辞总编匡补》(二) 文史(第三十六辑) 1992年8月敦煌变文语词校释 《近代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 1992年10月《敦煌歌辞总编匡补》(三) 文史(第三十七辑) 1993年2月敦煌本《行路难》之再探讨 《第二届国际唐代学术会议论文集》,文津出版社 1993年6月寒山诗校勘札记  俗语言研究  1993年12月创刊号《敦煌歌辞总编》匡补(四)  文史(第三十八辑) 1994年2月《敦煌歌辞总编》匡补(五) 文史(第三十九辑) 1994年3月敦煌写本斯四二七七王梵志诗校注 《纪念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会议论文集》,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4年8月《敦煌歌辞总编》匡补(六) 文史(第四十辑) 1994年9月流浪者的悲歌 ——寒山诗《弟兄同五郡》诠解 俗语言研究(第二期) 1995年6月《熟悉的歌辞总编》佛教歌辞匡补举例 《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5年7月王梵志诗中的他人作品 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一卷) 1996年寒山诗籀读札记 中国古籍研究(第一卷) 1996年11月寒山拾得佚诗考 《周绍良先生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 1997年《老子化胡经·玄歌》补校 《敦煌文学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4月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人民政协报 1998年8月31日寒山诗籀读札记 新国学 (第一卷) 1999年12月

  • 索引序列
  •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二卷
  •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五集
  •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
  •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一辑
  •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文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