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贵州社会科学期刊主编

贵州社会科学期刊主编

发布时间:

贵州社会科学期刊主编

张荣,男,1964年6月7日生于甘肃天水,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2-2014-12 美国耶鲁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11.08-12,美国堪萨斯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06-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2-06,河北师范大学法政管理学院教授10-09,瑞士伯尔尼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7-09,河北师范大学法政管理学院副教授07-08,河北师范大学政教系助教、讲师 1994—1997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博士论文:“存在即服从——奥古斯丁的否定人类学批判”,导师苗力田教授。1986—1989山东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硕士论文:“费希特的构造理论”。导师谭鑫田、龚兴教授。1982—1986兰州大学哲学系,哲学学士,学士论文:“论康德的先验统觉”,指导老师:袁义江教授。 本科:《欧洲哲学史》、《西方哲学通论》、《基督宗教研究》硕士:《人本主义研究》、《康德哲学研究》、《欧洲中世纪哲学》博士:《基督宗教伦理学》、《德国哲学专题》、《中世纪哲学专题》 《神圣的呼唤:奥古斯丁的宗教人类学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自由、心灵与时间:奥古斯丁心灵转向问题的文本学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凤凰文库,“纯粹哲学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爱、自由与责任:中世纪哲学的道德阐释》,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2014年入选国家社科规划办主持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现代西方哲学教程》(合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西方哲学教程》(参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世纪的交融与选择》(合著),安徽大学出版社,1996年。《西方哲学范畴理论》 (合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年《西方哲学词典》(参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 1、汉斯·约纳斯:《技术、医学与伦理学:责任原理的实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2、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张荣、李秋零译,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六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英格博格·布罗伊尔 等:《德国哲学家圆桌》,华夏出版社,2003年。4、康德:《物理单子论》,由拉丁文译出,李秋零主编 《康德著作全集》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汉斯·约纳斯:《奥施威辛之后的上帝观念》,华夏出版社,2002年。 先验统觉的思想物抑或物自体?——康德先验对象概念歧义性之辨,第二作者,《哲学研究》2015 (9)。一流期刊托马斯论激情与德性,《思想战线》2015(5)。CSSCI思的危险与思者的迷途——阿伦特对海德格尔“纯粹之思”的批评,第二作者,《江苏社会科学》2015(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15(12)全文转载。CSSCI当代哲学家究竟怎样为世界负责?——以约纳斯为例的一个分析,独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0月20日,A06版。论托马斯实践理性的超验原理,《世界宗教研究》2014(3),第一作者。一流期刊从先验想象力到本源时间:海德格尔通向时间性之途,《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1),第二作者。CSSCI论阿伯拉尔的榜样伦理学,载于《宗教与哲学》第二辑,2013(4)论奥古斯丁的自由之思与时间追问——存在论奠基的一个尝试,《贵州社会科学》2012(3)。CSSCI中世纪哲学的合法性及其道德向度,《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12(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3)全文转载。CSSCI康德自由概念的四个存在论维度,第二作者,《现代哲学》2011(4)。CSSCI论阿伯拉尔的至善与德性观,《哲学研究》2010(2)。一流期刊阿伯拉尔的对话伦理学,《贵州社会科学》2010(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10(9)全文转载。CSSCI科学研究者的责任需要限定(on Hans Jonas),《科学时报》自然法与永恒法:托马斯论行为的合道德性,《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2)。CSSCI同一与差异:论爱留根纳的存在论及其对希腊哲学的继承与改造,第二作者,《复旦学报》2009(3),CSSCI论意志的根据:奥古斯丁《论自由决断》中的意志追问,《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8(12)全文转载。CSSCI同一与差异:海德格尔论柏拉图的辩证法,第二作者,《贵州社会科学》2008(3),CSSCI罪恶的起源、本质与和解之路:阿伯拉尔的意图伦理学及其意义,《文史哲》,2008(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08(10)全文转载。CSSCI一种科技伦理何以可能:论汉斯约纳斯的责任原理及其实践,第二作者,《科学· 经济· 社会》2008(1)。CSSCI决断还是任意(抑或其他)?——从中世纪的liberum arbitrium 看康德Willkür概念的汉译,《江苏社会科学》2007(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7(8)全文转载。CSSCI论传统神正论的当代转换——从奥古斯丁的传统神正论到约纳斯的责任哲学,《文史哲》2006(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6(12)全文转载。CSSCI纯粹理性还是敬畏理性?——从哈曼的观点看康德的纯粹主义,载于:《斯人在思——叶秀山先生诞辰70周年纪念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奥古斯丁论法律,《宗教研究》2006年。约纳斯的责任概念辨析,第一作者,《哲学动态》2005(12)。CSSCI形而上学与终极关怀,《江苏社会科学》2005(4)。CSSCI创造与伸展:奥古斯丁时间观的两个向度,《现代哲学》2005(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5(10)全文转载。CSSCI“感性和知性的共同根”之辨:《纯粹理性批判》导言的一个微观考察,《南京大学学报》2004(4)。CSSCI康德对传统抽象论的批判及其意义,《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4(10)全文转载。 CSSCI先验想象力:感性和知性的共同根,载于:贝尔格莱德大学出版的《康德逝世200周年纪念文集》(塞尔维亚文)2004年。在激情中迸发的抽象思维:《有限意识批判》中的人文关怀,《河北学刊》2004(2)。语言、记忆与光照——奥古斯丁的真理之路,《南京大学学报》2003(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3(11)全文转载。CSSCI奥古斯丁基督教幸福观辨正,《哲学研究》2003(5)。一流期刊自私与同情的和谐,《光明日报》哲学教学与学术风格的培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2002(3)。道德的主客体与以德治国,第一作者,《道德与文明》2002(2),CSSCI宗教的世俗化及其问题,第一作者,《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1)。试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一作者,《福建宗教》2000(2)。奥古斯丁对自爱的批判——超越利己主义的一个尝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00(4)全文转载。信、望、爱——奥古斯丁的德行之路,载《思辨之幸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Si fallor,ergo sum——奥古斯丁对希腊哲学的批判与改造,《哲学研究》1998(10),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1998(12)全文转载。一流期刊。奥古斯丁的灵魂观,《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3)。费希特实践知识学中的实践观,《河北学刊》1998(2),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全文转载。CSSCI费希特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2)。CSSCI信仰就是赞同地思考——奥古斯丁论信仰,《世界宗教文化》1998(1)。CSSCI论人性的三个基本特征,《文史哲》1996(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1996(10)全文转载。CSSCI费希特的理智直观初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1993(1) 全文转载。试论费希特的“想象力”理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1(3)。阿那克萨戈拉的“努斯”说初探,第二作者,《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0(5)。康德“图型说”刍议,第二作者,《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88(1)。译文: 汉斯·伦克:亚里士多德为什么没有元阶方法,《哲学研究》2003(9)。一流期刊译文:伽达默尔: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一个自我批判的尝试,严平 主编:《伽达默尔集》,上海远东出版公司1997年。

(均为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1] 当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A1类期刊)[2]宏观经济、金融稳定与产业发展——金融稳定与产业发展论坛综述,《经济研究》2010年第3期。(A1类期刊)[3] 德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启示,《管理世界》199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6年第8期全文复印。(A2类期刊)[4] 我国环境规制下的规制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999-2008,《财贸经济》201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资源》2011年第6期全文复印(A2类期刊)[5]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八大难题,《经济学动态》1995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5年第10期全文复印。(B1类期刊)[6] 戴维·卡德与艾伦·克鲁格对经验微观经济学的贡献,《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5期。(B1类期刊)[7] 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理性思考,《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5期。(B1类期刊)[8] 网络组织研究的最新进展,《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6期。(B1类期刊)[9]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5期。(B1类期刊)[10]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完善,《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9期。(B1类期刊)[11] 美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6年第9期全文复印。(B2类期刊)[12] 论美国货币市场构成及其特点,《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3期。(B2类期刊)[13]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兼评国有企业改革中若干不同认识,《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8年第1期。(B2类期刊)[14] 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的历史考察,《经济评论》199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6年第3期索引。(B2类期刊)[15] 上市公司国有资本股权结构和主体问题,《经济管理》2001年第1期。(B2类期刊)[16] 中外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经济学家》2003年第1期。(B2类期刊)[17]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经济学家》,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6期全文复印(B2类期刊)[18] 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经济评论》2004年第5期。(B2类期刊)[19] 深化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经济学家》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B2类期刊)[20] 几个重大所有制关系的梳理与重构——兼论“和谐所有制”理论体系的构建,《经济评论》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B2类期刊)[21] 旅游集团异质群体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以陕西旅游集团为例,《旅游学刊》2006年第8期。(B2类期刊)[22] 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新探——“农联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经济学家》2008年第1期。(B2类期刊)[23] 推进独立董事制度,完善法人制理结构,《求是》2002年第12期。(B2类期刊)[24] 显性契约还是隐性契约——公司和农户缔约属性的影响因子分析,《学术研究》2015年第5期。(B2类期刊)[25] 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到现代虚拟经济,《学术研究》2013年第6期。(B2类期刊)[26] 新加坡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启示,《学术研究》199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6年第8期全文复印。(B2类期刊)[27] 意大利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启示,《学术研究》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7年第6期全文复印。(B2类期刊)[28] 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几点想法,《广西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南大核心)[29] 发达农村地区建立社会保障的两个问题,《广西大学学报》1990年第6期。(南大核心)[30] 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市场经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专辑。(南大核心)[31] 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江汉论坛》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4年第6期索引。(南大核心)[32] 论我国发达农村地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条件,《江汉论坛》1994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3期索引。(南大核心)[33]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系统分析,《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1995年第1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34] 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若干对策,《江汉论坛》1995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1995年第11期索引。(南大核心)[35] 海外华人经济国际化趋势及其原因,《当代亚太》1996年第1期。(南大核心)[36] 海外华人和华人经济,《当代亚太》1996年第2期。(南大核心)[37] 论粤港经济运行机制的衔接,《当代亚太》1996年第3期。(南大核心)[38] 关于国有资产产权交易中的三个糊涂认识,《福建论坛》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6年第5期索引。(南大核心)[39] 韩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启示,《当代亚太》1996年第4期,载《东北亚论坛》199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6年第10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40] 英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启示,《国有资产管理》1996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6年第11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41] 巴西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启示,《河北学刊》1996年第4期,载《财经科学》199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6年第6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42] 日本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启示,《当代财经》1996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6年第7期索引。(南大核心)[43] 西欧各国国有企业私有化对我国国有经济调整的启示,《当代亚太》1999年第11期。(南大核心)[44] 海外华人经济国际化趋势及其原因,《当代亚太》1997年第1期。(南大核心)[45] 现代企业制度呼唤现代企业家,《江汉论坛》199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7年第8期索引。(南大核心)[46] 关于国有企业托管的几个问题,《学术界》199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8年第10期索引。(南大核心)[47] 国有企业托管中的误区,《财经科学》1998年第4期。(南大核心)[48]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演变及改革的目标模式,《国有资产研究》1999年第4期。(南大核心)[49] 马克思的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理论是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中州学刊》199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10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50] 试论对小平经济理论体系,《开放时代》2000年第2期。(南大核心)[51] 对上市公司国有资本股权结构和主体问题的探讨,《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南大核心)[52] 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经济经纬》2000年第4期。(曾载于《社会科学家》2000年第4期。)(南大核心)[53] 论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结构,《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7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54] 国外农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应用,《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南大核心)[55] 论控制内部人控制,《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南大核心)[56] 不同国家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比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南大核心)[57] 两种不同国有公司治理模式及其评析,《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南大核心)[58] 论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结构,《广西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1年第7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59] 论我国国有公司治理模式,《开放时代》2001年第2期。(南大核心)[60] 论国有公司产权关系问题,《桂海论从》2001年第5期。(南大核心)[61] 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当代亚太》2001年第7期。(南大核心)[62] 略论东南亚华人经济,《当代亚太》2001年第8期。(南大核心)[63] 西部大开发之逻辑演进,《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南大核心)[64] 要素投入与创新支撑:广东制造业增长路径的实证分析,《南方经济》2013年第6期。(南大核心)[65] 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暨岭南经济论坛综述,《南方经济》2012年第2期。(南大核心)[66] 关于国有公司的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问题,《南方经济》2001年第4期;《吉林省经济管理班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5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67] 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行为初探,《现代财经》2001年第2期。(南大核心)[68] 关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两个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南大核心)[69]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实施股票期权的八大难题,《中州学刊》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2002年第10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70] 两种不同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模式比较分析,《现代财经》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0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71] 论现代公司的产权关系,《上海经济》2002年04期增刊。(南大核心)[72] 国有企业实施股票期权的几个基本问题,《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3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5期索引。(南大核心)[73] 论我国上市公司的制度性缺陷,《求是学刊》2002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9期、《工业企业管理》2002年第12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74] 内部人控制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失效,《西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1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75] 推进独立董事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合著,第一作者)《求是》2002年第16期。(南大核心)[76] 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演变,《当代亚太》2002年第4期。(南大核心)[77] 独立董事制度的问题研究,(合著,第一作者)《中国经济问题》2003年第1期。(南大核心)[78] 对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西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南大核心)[79] 从价值理论到价格论的演变,《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5期。(南大核心)[80] 劳动价值论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4年8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81] 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初探——“农联”模式化的改革道路,《农村经济》2006年第1期。(南大核心)[8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探析——“农联”模式的集体化之路,《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南大核心)[83] 国有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研究综述,《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南大核心)[84] 我国“三农”问题形成原因的系统分析,《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南大核心)[85] 基于经济学视角对我国社会不和谐现象的分析,《经济问题》2008年第2期。(南大核心)[86] 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南大核心)[87] 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与内涵研究,《经济问题》2008年第7期。(南大核心)[88] 不确定性与我国农业多层次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南大核心)[89]我国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创新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南大核心)。《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7期摘要。[90]我国农村机构改革存在问题及改革策略研究,《经济问题》2010年第1期。(南大核心)[91] 威廉姆森对企业理论的贡献与未来发展方向,《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南大核心)[92] 评“社会劳动价值论”,《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南大核心)[93] 在发达农村地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两个问题,《广西大学学报》,1990年04期。(南大核心)[94] 农业中的三维契约及治理机制研究,《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第11期全文复印。[95] 关于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行为的几个问题,《岭南学刊》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2001年第8期全文复印。[96] 关于国有公司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问题,《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0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5期全文复印。[97] 泛珠三角制造业结构转型的特点及演进趋势,《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7年第3期全文复印。[98] 我国跨国经营的步骤与组织机构的探讨,《对外经贸实务》1995年第6期。(北大核心)[99] 关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经营范围问题,《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北大核心)[100] 科技进步、市场经济、第三产业,《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北大核心)[101] 国有公司新老三会关系论,《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第1期。(北大核心)[102] 关于国有独资公司法人财产权问题,《学术探索》2002年第3期。(北大核心)[103] 独立董事的涵义、职责、角色定位的探讨,《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北大核心)[104]国有股减持的理论研究综述,《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1期。(北大核心)[105] 评“新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北大核心)[106] 应如何繁荣和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与许兴亚教授商榷《探索与争鸣》2005年第5期。(北大核心)[107]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必需解决的几个问题,《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3年第1期。(北大核心)[108] 我国纺织业如何应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商业时代》2007年第5期。(北大核心)[109] 谈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商业时代》2007年第7期。(北大核心)[110] 改进SA8000认证体系与市场秩序之我见,《商业时代》2007年第12期。(北大核心)[111] 广东民营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构建和完善,《特区经济》2007年第12期。(北大核心)[112] 构建和谐社会研究综述,《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4期。(北大核心)[113] 广东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北大核心)[114] 论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系,《特区经济》2008年第4期。(北大核心)[115] 我的学术研究之路——近20年学术研究综述,《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4期。(北大核心)[116] 广佛同城化的博弈分析,《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北大核心) 《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农联模式》,三联书店出版社,2014年出版,独著。2.《国有公司产权关系和治理结构》,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7月。独著。3.《东南亚华人经济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专著(第一作者)。4.《现代企业前沿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独著。《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独著。6.《国有企业改革—探索、借鉴、启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独著。《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主编。《宏观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主编。《微观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主编。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主编。11.《政治经济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主编。12.《政治经济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主编。13.《政治经济学》,武汉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主编。14.《实用政务大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10月,副主编,撰写10万字。15.《土地有偿使用理论与实务》,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年11月,副主编,撰写5万字。

贵州社会科学期刊主编待遇

2011-12-30 14:11:55

这个期刊 非常好的,算是 国家级核心 级别。既是 南大的CSSCI核心期刊,也是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反正就是饿不死也饱不死,一般就4000收入的样子。

贵州社会科学期刊主编是谁

张荣,男,1964年6月7日生于甘肃天水,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2-2014-12 美国耶鲁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11.08-12,美国堪萨斯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06-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2-06,河北师范大学法政管理学院教授10-09,瑞士伯尔尼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7-09,河北师范大学法政管理学院副教授07-08,河北师范大学政教系助教、讲师 1994—1997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博士论文:“存在即服从——奥古斯丁的否定人类学批判”,导师苗力田教授。1986—1989山东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硕士论文:“费希特的构造理论”。导师谭鑫田、龚兴教授。1982—1986兰州大学哲学系,哲学学士,学士论文:“论康德的先验统觉”,指导老师:袁义江教授。 本科:《欧洲哲学史》、《西方哲学通论》、《基督宗教研究》硕士:《人本主义研究》、《康德哲学研究》、《欧洲中世纪哲学》博士:《基督宗教伦理学》、《德国哲学专题》、《中世纪哲学专题》 《神圣的呼唤:奥古斯丁的宗教人类学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自由、心灵与时间:奥古斯丁心灵转向问题的文本学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凤凰文库,“纯粹哲学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爱、自由与责任:中世纪哲学的道德阐释》,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2014年入选国家社科规划办主持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现代西方哲学教程》(合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西方哲学教程》(参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世纪的交融与选择》(合著),安徽大学出版社,1996年。《西方哲学范畴理论》 (合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年《西方哲学词典》(参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 1、汉斯·约纳斯:《技术、医学与伦理学:责任原理的实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2、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张荣、李秋零译,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六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英格博格·布罗伊尔 等:《德国哲学家圆桌》,华夏出版社,2003年。4、康德:《物理单子论》,由拉丁文译出,李秋零主编 《康德著作全集》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汉斯·约纳斯:《奥施威辛之后的上帝观念》,华夏出版社,2002年。 先验统觉的思想物抑或物自体?——康德先验对象概念歧义性之辨,第二作者,《哲学研究》2015 (9)。一流期刊托马斯论激情与德性,《思想战线》2015(5)。CSSCI思的危险与思者的迷途——阿伦特对海德格尔“纯粹之思”的批评,第二作者,《江苏社会科学》2015(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15(12)全文转载。CSSCI当代哲学家究竟怎样为世界负责?——以约纳斯为例的一个分析,独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0月20日,A06版。论托马斯实践理性的超验原理,《世界宗教研究》2014(3),第一作者。一流期刊从先验想象力到本源时间:海德格尔通向时间性之途,《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1),第二作者。CSSCI论阿伯拉尔的榜样伦理学,载于《宗教与哲学》第二辑,2013(4)论奥古斯丁的自由之思与时间追问——存在论奠基的一个尝试,《贵州社会科学》2012(3)。CSSCI中世纪哲学的合法性及其道德向度,《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12(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3)全文转载。CSSCI康德自由概念的四个存在论维度,第二作者,《现代哲学》2011(4)。CSSCI论阿伯拉尔的至善与德性观,《哲学研究》2010(2)。一流期刊阿伯拉尔的对话伦理学,《贵州社会科学》2010(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10(9)全文转载。CSSCI科学研究者的责任需要限定(on Hans Jonas),《科学时报》自然法与永恒法:托马斯论行为的合道德性,《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2)。CSSCI同一与差异:论爱留根纳的存在论及其对希腊哲学的继承与改造,第二作者,《复旦学报》2009(3),CSSCI论意志的根据:奥古斯丁《论自由决断》中的意志追问,《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8(12)全文转载。CSSCI同一与差异:海德格尔论柏拉图的辩证法,第二作者,《贵州社会科学》2008(3),CSSCI罪恶的起源、本质与和解之路:阿伯拉尔的意图伦理学及其意义,《文史哲》,2008(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08(10)全文转载。CSSCI一种科技伦理何以可能:论汉斯约纳斯的责任原理及其实践,第二作者,《科学· 经济· 社会》2008(1)。CSSCI决断还是任意(抑或其他)?——从中世纪的liberum arbitrium 看康德Willkür概念的汉译,《江苏社会科学》2007(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7(8)全文转载。CSSCI论传统神正论的当代转换——从奥古斯丁的传统神正论到约纳斯的责任哲学,《文史哲》2006(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6(12)全文转载。CSSCI纯粹理性还是敬畏理性?——从哈曼的观点看康德的纯粹主义,载于:《斯人在思——叶秀山先生诞辰70周年纪念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奥古斯丁论法律,《宗教研究》2006年。约纳斯的责任概念辨析,第一作者,《哲学动态》2005(12)。CSSCI形而上学与终极关怀,《江苏社会科学》2005(4)。CSSCI创造与伸展:奥古斯丁时间观的两个向度,《现代哲学》2005(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5(10)全文转载。CSSCI“感性和知性的共同根”之辨:《纯粹理性批判》导言的一个微观考察,《南京大学学报》2004(4)。CSSCI康德对传统抽象论的批判及其意义,《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4(10)全文转载。 CSSCI先验想象力:感性和知性的共同根,载于:贝尔格莱德大学出版的《康德逝世200周年纪念文集》(塞尔维亚文)2004年。在激情中迸发的抽象思维:《有限意识批判》中的人文关怀,《河北学刊》2004(2)。语言、记忆与光照——奥古斯丁的真理之路,《南京大学学报》2003(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3(11)全文转载。CSSCI奥古斯丁基督教幸福观辨正,《哲学研究》2003(5)。一流期刊自私与同情的和谐,《光明日报》哲学教学与学术风格的培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2002(3)。道德的主客体与以德治国,第一作者,《道德与文明》2002(2),CSSCI宗教的世俗化及其问题,第一作者,《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1)。试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一作者,《福建宗教》2000(2)。奥古斯丁对自爱的批判——超越利己主义的一个尝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00(4)全文转载。信、望、爱——奥古斯丁的德行之路,载《思辨之幸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Si fallor,ergo sum——奥古斯丁对希腊哲学的批判与改造,《哲学研究》1998(10),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1998(12)全文转载。一流期刊。奥古斯丁的灵魂观,《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3)。费希特实践知识学中的实践观,《河北学刊》1998(2),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全文转载。CSSCI费希特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2)。CSSCI信仰就是赞同地思考——奥古斯丁论信仰,《世界宗教文化》1998(1)。CSSCI论人性的三个基本特征,《文史哲》1996(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1996(10)全文转载。CSSCI费希特的理智直观初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1993(1) 全文转载。试论费希特的“想象力”理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1(3)。阿那克萨戈拉的“努斯”说初探,第二作者,《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0(5)。康德“图型说”刍议,第二作者,《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88(1)。译文: 汉斯·伦克:亚里士多德为什么没有元阶方法,《哲学研究》2003(9)。一流期刊译文:伽达默尔: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一个自我批判的尝试,严平 主编:《伽达默尔集》,上海远东出版公司1997年。

曾羽教授长期从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学术成绩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重要期刊和核心期刊有:《大学生廉洁自律教育的前瞻性思考》(人大复印资料 2004年第 5期)、《打造人文教育品牌》(《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 3期)、《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 1期)、《大学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传承》(《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 5期)。主编和独著《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 6月)、《飞扬的青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3月)等学术及文学专著5部。主持和负责多项科研课题并获得多项奖励,其中《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体系研究》获贵州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一等奖,《贵州省中小学校校舍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三作者),《高校共青团工作理论与实践》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一作者),《贵州大学毕业生创业与政府政策研究》获贵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曾羽教授的学术成就与其多年来孜孜追求的学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认为,“学”是第一位的,“术”是学之道,借求学问古今,在学之道上追求“苦并快乐”的境界,他主张看最好的、求实在的、做有益的,在困境中自勉,在求成中自律。曾羽教授追求的学术境界是:做一个有追求的、有良知的、有 贡 献 的中国学者。 曾羽同志长期从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4篇,主编和独著学术及文学专著13部,主持和负责多项科研课题并获得多项奖励。

贵州社会科学期刊主编级别

是  中文 核心  期刊(北大版), 也是 CSSCI 期刊 (南大版),比较好的

黄旭东,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编审。在《贵州社会科学》杂志编发(责任编辑)稿件、审稿(二审)数百万字。

说实话人文社科核心没有多大的用处。它既不是北核也不是南核。以前(好像太久远了,久的都不记不了了)是核心,后来听说关系稿特别多把它给打落下来了,现在基本只要博士或副高以上的文章,当然如果你是小硕也可以带上一个符合条件的人。

贵州社会科学期刊主编是谁啊

1983年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本科毕业,学士学位。199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毕业,硕士学位,导师钱理群教授。2002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戏剧戏曲学专业博士毕业,博士学位,导师董健教授。 1971年—1973年:铁道部建厂局二处二队 工人1974年—1976年:贵阳市云岩二中等 教师1977年—1979年:贵州省人民医院 护士1979年—1983年: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学生1983年—1989年:贵州省图书馆 干部1989年—199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 硕士研究生1992年—1999年:贵州省图书馆 干部  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 兼职教师1999年—2002年:南京大学中文系 博士研究生1999年——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师 1、 主编《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 · 戏剧卷》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2、 《丁西林早期戏剧研究》 《文学评论》1993,2期3、 《孔雀东南飞:从古代到现代 从诗到剧》 《文学评论》2000,6期4、 《〈月夜〉与〈三弦〉》 《文学评论》2001(青年学者号)5、 《论悲剧的产生及〈俄狄浦斯王〉的原型意义 《文学评论丛刊》5卷1期2002,56、 《与生命同构的戏剧艺术》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1期7、 《试析沦陷区改编剧的盛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1期8、 《唯美主义剧作〈黑衣人〉解读》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1期9、 《中国话剧史著编撰之回顾与前瞻》 《社会科学辑刊》2001,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3期全文转载10、《抗战时期沦陷区话剧初探》 《贵州社会科学》1995年8期《人大复印资料》1995年9期全文转载11、《特殊时期的特殊文化景观》 《贵阳师专学报》1997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1997年3期全文转载12、《周萍——来自作家心灵最深处的人物》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4期13、《上海剧坛的繁荣景象》 《南方文坛》1999年5期14、《传统戏曲的现代化途径》 《文艺争鸣》2001,3期15、《欧洲两种戏剧文本形态之比较》 《戏剧艺术》2004,2期16、《解构时代我们如何建构戏剧》 《戏剧文学》2004,1期17、《从阿Q周围的人物谈起—〈阿Q正传结构文体新探〉》《贵州社会科学》2004,4期18、《中国新诗创始期的旧中之新与新中之旧》 《贵州社会科学》2002,1期19、《以“乐景写哀”的乡土小说》 《贵州师大学报》2001年4期20、《进入鲁迅精神后园的路标》 《贵州师大学报》2004,6期21、《欧洲两种戏剧特征普遍性及认识论根源》《弦歌一堂论戏剧》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22、《诗意闪烁的影视画面》 《名作欣赏》2005年4期23、《再谈“两株枣树”》 《名作欣赏》2005年4期24、《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学之断想》 《山花》1998年2期25、《一本戏剧通识著作能告诉我们什么》 《戏剧艺术》2005年1期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02BZW010) 《东西文化背景下的贵州屯堡文化及地戏形态研究》2、主持贵州省省长基金项目《黔中屯堡社区民间文学活动与传统文化教育》3、贵州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教改形势下高等师范教育服务于基础教育的对策与设想》4、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委托项目《安顺屯堡古代乡村水利工程历史沿革咨询》 学术成果奖:1997贵州省第三次哲社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998全国学会论文奖一等奖2001南京大学光华奖一等奖2004年贵州省文艺奖(理论)一等奖2005年贵州省第六次哲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4年获全国优秀教师、贵州师范大学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05年获贵州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06年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荣誉奖 近年学术交流:2004年4月在厦门大学参加“戏剧戏曲学学科建设研讨会”;2004年9月在山东聊城大学参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青年学者研讨会”;2004年11月在贵州民族学院参加“贵州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学术年会”;2005年7月在南京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参加“中国戏剧:从传统到现代”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8月在贵州安顺参加“贵州屯堡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10月在贵州师范大学主办参加“抗战时期西南后方文学活动与思想文化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 她和中国很多经历过文革的人一样,曾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却从未放弃。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三年,她25岁,那一直充满着憧憬和向往的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为她的人生宿点建造了第一个驿站。真可谓10年磨一剑,随后的生涯,她从北大到南大,35岁读硕,45岁读博……她就是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朱伟华教授。北京—贵州,苦难岁月怎能抵住那熊熊燃烧的求知欲?1954年,朱伟华出生在首都北京。1957年,3岁的她被父亲领着、母亲背着,第一次踏上了远行之路,辗转奔波,来到贵州。度过了几载并不快乐的孩提时代后开始上学。朱伟华常说,那时,自己对读书特感兴趣。上五年级时,朱伟华和当时千千万万的同龄人一样,遭遇了十年动乱,那些端坐教室学习文化知识的记忆,一度只能尘封起来。当时的她甚至连最基本的阅读能力都还待加强。因此,她常常偷着阅读书籍。“不管酷热的夏日,还是零下二三十度的冬夜,我热得发慌或者冻得直打哆嗦,都坚持过来了。”那时候,还有很多人把书藏起来读,但查抄的危险常常令人心惊胆战。书籍阅读完后,烧毁,几乎成了唯一的出路。然而,这唯一的出路,却成就了朱伟华对所学知识的刻骨铭心。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期,经过短暂的半工半读的初中生活后,1971年,她成为一名铁路工人。直到今天,她还忘不了那些伴随着雨雪风霜铺设枕木的日子,一次次将手磨破,鲜血涌出,疼痛钻心。朱伟华回忆说:这甚至比后来在工厂打十八磅大铁锤还要苦。“直到当上学校教员和医院护士。”苦难并没有使朱伟华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反而激发了她对知识殿堂和大学校园生活的向往。在那些个不是很安宁的日子里,她一边工作,一边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她说:尽管那时能找到的书籍很少,但还是穷尽一切办法看更多的书。她坚信,机遇总有青睐自己的一天。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1979年,时年25岁的朱伟华一举考取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本科专业。在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里,开始自己酝酿已久的解“渴”工程。北大—南大,几度面对人生抉择却义无返顾回报桑梓!包括朱伟华自己,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她的求学生涯竟这么巧合,1989年,也就是考取北大后整整10年时,大学毕业后已在贵州省图书馆工作了6年的她再次考取北大中文系硕士,而此后10年,通过潜心钻研,1999年,她成了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博士生。“我的本科、研究生、博士生都是在国家允许年龄的最后一年考取,这预示我干什么都较别人晚了一步,所以我十分珍惜机会,抓紧时间干自己应干和想干的事”。1989—1992,在北大。朱伟华师从我国现代文学泰斗钱理群先生,成为钱先生的第一批女弟子(两名)之一。3年的勤学苦练,让她拥有了优异的成绩。毕业的时候,就业空间之大却给她带来了烦恼。面对首都很多高校的盛情邀请,她辗转反侧。这时,来自贵州高原腹地的声声呼唤在她的耳畔久久萦回,那些与自己一样对知识同样充满渴求的孩子们的身影浮现出来,一个个端坐在此前自己供职的贵州省图书馆的长方形条几上认真阅读的劲头让她铁定了心。她在心里告诉自己:回去!回贵州去。放弃了留在北京的绝佳机会,她回到了贵州,回到了那个最平凡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收拾着那些不知被多少人翻阅过多少遍的或薄或厚、或宽或窄的精神粮食。45岁考取南京大学博士后,朱伟华同样非常幸运,在全国戏剧学权威董健先生的影响和指引下,她对戏剧艺术的研究造诣已非同凡响。朱伟华回忆:临近毕业的那段时间,南大一直挽留我,我当时也明白那是我的最后一次机会了,但生就的贵州情结让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我当时就想,贵州虽不生我,却养育了我。而在南京,我是异乡人。”事实上,朱伟华早已把贵州看作自己的第一故乡,她要回到贵州,以自己所学为振兴贵州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教学—治学,一心向学结出累累硕果,背后是辛勤耕耘。自北大硕士毕业后,朱伟华一边在图书馆工作,一边在师大做兼职教师。直到1999年才最终得以转入师大,一心从事教学和研究。作为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朱伟华始终坚持站在教学一线。她认为只有在教学一线,才能产生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但是,长年累月的辛勤教研,让她积劳成疾。2001年,身患重病的朱伟华在做了手术和全身化疗后,又迅速投入工作,主动承担研究生、本科生及成教生各层次4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硕士生教学中,朱伟华以科研带教学,让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外请著名学者开讲座,将最新的前沿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增强学生实际能力训练。在她主管研究生工作期间,文学院研究生每人平均发表论文1至2篇。2002年文学院硕士毕业生全部考取博士生,2003年也有过半学生考上,为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名校输送了多名合格博士生。而朱伟华教授则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被福建师范大学聘为兼职博士生导师。在一心向学,辛勤教学的同时,朱伟华的科研成绩依然硕果累累。她在《文学评论》、《中国话剧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在权威和重要核心期刊发表20多篇,不少成果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并收入教育部指定的高校重点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曾获全国学会论文一等奖、南京大学光华一等奖等。仅2005年,朱伟华就捧得两个省部级科研一等奖。同年,被授予贵州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北大教我大胆假设,南大教我小心求证”这是朱伟华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教学和治学的原则。这两种优良的传统和互补的学风,不仅使她待人坦诚谦和,对她良好教学风格和独到科研视角的形成也大有裨益。而在学生心目中,她既是学识渊博、严谨治学的学者,又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师长。朱伟华坦言:北大的创新和人文精神,让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南大的严谨和求实作风,又使我推崇个人道德的完善。换句话说,我的人生,“南”“原”“北”“则”。

曾羽教授长期从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学术成绩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重要期刊和核心期刊有:《大学生廉洁自律教育的前瞻性思考》(人大复印资料 2004年第 5期)、《打造人文教育品牌》(《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 3期)、《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 1期)、《大学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传承》(《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 5期)。主编和独著《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 6月)、《飞扬的青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3月)等学术及文学专著5部。主持和负责多项科研课题并获得多项奖励,其中《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体系研究》获贵州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一等奖,《贵州省中小学校校舍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三作者),《高校共青团工作理论与实践》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一作者),《贵州大学毕业生创业与政府政策研究》获贵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曾羽教授的学术成就与其多年来孜孜追求的学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认为,“学”是第一位的,“术”是学之道,借求学问古今,在学之道上追求“苦并快乐”的境界,他主张看最好的、求实在的、做有益的,在困境中自勉,在求成中自律。曾羽教授追求的学术境界是:做一个有追求的、有良知的、有 贡 献 的中国学者。 曾羽同志长期从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4篇,主编和独著学术及文学专著13部,主持和负责多项科研课题并获得多项奖励。

  • 索引序列
  • 贵州社会科学期刊主编
  • 贵州社会科学期刊主编待遇
  • 贵州社会科学期刊主编是谁
  • 贵州社会科学期刊主编级别
  • 贵州社会科学期刊主编是谁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