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加拿大化工期刊

加拿大化工期刊

发布时间:

加拿大化工期刊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专业,多伦多大学是加拿大数学专业最好的大学之一,而多伦多大学科研水平高,规模大,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具备最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材,拥有世界级教学设备,被公认为是加拿大综合实力数一数二的优秀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理科学士专业描述:  数学专业提供4年制理科学士学位课程,由多伦多大学文理学院数学系主持。数学理科学士专业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能、数学知识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数理分析。学生在多伦多大学学习一年基础课程后可选择进入本专业深造。第一学年的必修课包括数理分析、几何、微积分、线性代数、计算机编程与绘图等。从天气预报到股票涨落,到处充斥着数学的描述和分析方法。作为一门建立科学研究基础理论的学问,数学的发展带来了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数学的特点是:在一些被认同的假设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推理,建立一整套完备的理论,讲究逻辑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数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科技人员使用数学方法去计划、分析、研究、沟通和发展新产品。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向,理论数学或应用数学,具体科目包括微积分,代数,微分方程,数论,数学物理,数值计算方法,统计和离散数学等。数学具有重要的专业应用领域,是很多学科研究的基础。数学专业的学生可向金融、计算机等热门领域发展。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理科学士就业方向: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场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其就业前景比较广阔。毕业生可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化工制、通讯工程、建筑设计、保险精算、IT等行业从事数据分析、开发、三维动画制作、金融计算、风险评估等相关技术工作。

这是国内中文核心一些石油相关期刊,供您参考一下: 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学报 天然气工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石油化工 石油实验地质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石油钻采工艺 油田化学 新疆石油地质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改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石油机械 钻采工艺 石油炼制与化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油气储运 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海上油气 石油钻探技术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石油物探 油气田地面工程天然气地球科学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测井技术断块油气田 其中石油学报是EI部分收录。 国外SCI收录期刊主要有: AAPG BULLETIN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通报》美国 BULLETIN OF CANADIAN PETROLEUM GEOLOGY 《加拿大石油地质学通报》加拿大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FUELS AND OILS 《燃料与石油化学和工艺学》美国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中国炼油与石油化工》中国 GEOARABIA 《中东石油地球科学杂志》巴林 HYDROCARBON PROCESSING 《烃加工》美国 INTERNATIONAL GA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国际天然气工程与管理》英国 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 《加拿大石油技术杂志》加拿大 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 《地球物理学与工程学》英国 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 《石油地质学杂志》英国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石油科学和石油工程杂志》荷兰 JOURNAL OF THE JAPAN PETROLEUM INSTITUTE 《日本石油学会志》日本 OIL & GAS JOURNAL 《石油与天然气杂志》美国 OIL & G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UE DE L INSTITUT FRANCAIS DU PETROLE 《石油、天然气的科学与技术;法国石油研究所杂志》法国 OIL GAS-EUROPEAN MAGAZINE 《欧洲石油气杂志》德国 OIL SHALE 《油页岩》爱沙尼亚 PETROLEUM CHEMISTRY 《石油化学》美国 PETROLEUM GEOSCIENCE 《石油地质科学》英国 PETROLEUM SCIENCE 《石油科学》德国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石油科学与技术》美国 PETROPHYSICS 《岩石物理学》美国 SPE DRILLING & COMPLETION 《石油工程师协会钻井与完井》美国 SPE JOURNAL 《石油工程师协会杂志》美国 SPE PRODUCTION & OPERATIONS 《石油工程师协会生产和操作》美国 SPE RESERVOIR EVALUATION & ENGINEERING 《石油工程师协会油藏评估与工程》美国 VISION TECNOLOGICA 《技术视野》委内瑞拉 SPE相对容易一些

加拿大化工学报

教育经历: 9-1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获环境科学博士学位9-7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环境工程专业,获环境工程工学硕士学位9-7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与农业化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9-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污染控制与模拟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 12-6 蔚山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系(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Ulsan Univesity), 博士后 8 –12 阿尔伯特研究所环境技术部(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Unit, Alberta Research Council),加拿大,博士后研究 研究领域: 环境多孔材料(膜,吸附剂);纳米与分子环境化学; 社会任职: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杂志的审稿人 获奖情况: 环境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 2008;环境学院教学特等奖 2008;优秀青年教师奖 2009 参与研究: 1,砷和天然有机质(NOM)在金属(氢)氧化物纳米颗粒表面的吸附与解吸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2012 主持 2,国家支撑计划“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与削减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9-2012 参与 3,国家支撑计划“若尔盖湿地生态需水项目”,2008-2012 参与 4,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白洋淀流域污染负荷削减技术与工程示范”,2008-2011 参与 论文专著: [1] Guo, X *, Chen, F Removal of arsenic by bead cellulose loaded with Fe oxide hydroxide (β-FeOOH) from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05, 39, 6808- Cited by 40 times[2]Guo,X, Wu, Z, He, M Removal of Antimony (V) and Antimony(III) from Drinking Water by Coagulation-Flocculation-Sedimentation (CFS) Water Research 2009, 43,4327-4335[3] Guo, X *, Du, Y, Chen, F, Park, H-S, Xie, Y Removal Mechanism of Arsenic by Bead Cellulose Loaded with Iron Oxyhydroxide (β-FeOOH): EXAFS S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07, 314, 427-[4] Guo, X *, Zeng, L, Li, X, Park, H -S Ammonium and potassium removal for anaerobically digested wastewater using natural clinoptilolite followed by membrane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8, 151, 125-[5] Guo, X *, Zeng, L, Li, X, Park, H-S Removal of ammonium from RO permeate of anaerobically digested wastewater by natural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42, 3169-[6] Kim, J-H, Guo, X, Park, H-S Nitrification and nitrite accumulation at various temperature and free ammonia combinations by acclimated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8, 43, 154-[7] Huang, Q, Chen, W, Guo, X Immobilization and specie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bacterial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2004, 50, 935-[8] Huang, Q, Chen, W, Guo, X Chemical Fractionation of Cu, Zn and Cd in Two Chinese Soils as influenced by R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 2004, 35, 947-[9] Behera, SK, Kim, J-H, Guo, X, Park, H-S Adsorption equilibrium and kinetics of polyvinyl alcohol from aqueous solution on powdered activated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 2008, 153,1207-[10] Guo, J, Kim, J-H, Behera, SK, Park, H-S “Influence of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aeration time on nitrite accumulation in partial nitrification process”, I J E S T, V 5 (4), 527-534,[11] Jung-Hoon Kim, Xuejun Guo, Hung-Suck, P Effects of ammonium strength and acitve nitrifier concentration on nitrification Bioresource T 2009, 100, 2118-[12] Xuejun Guo, Jin Kwon Tak, Richard L J Ammonia removal from air stream and biogas by a H2SO4 impregnated adsorbent originating from waste wood-shavings and Journal of hazardous 2009,166, 372-[13] Huang, Q, XGuo and W C Influence of rhizobia on the forms of Cu, Zn and Cd in two Chinese In: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and Cycling of Elements in the Environment (JWeber, E Jamroz, J Drozd and A Karczewska ), 271-272, Polish Society of Humic Substances, Wroclaw, P[14]Guo, X, Larry Zeng, Xiaomei L Removal of ammonium and potassium from RO permeate of anaerobically digested cattle manure by natural The Canadian society for Bioengineering, 2006 National Technical Conference, Edmonton, Alberta, Canada, Paper No: 06-117, 1-[15] Wang HY, Shen ZY, Guo XJ, Niu JF, Kang B Ammonia adsorption and nitritation in sediments resourced from Three Gorges Reservoir, C Environmental Geology, 2010, 60: 1653-[16] Xi Chen, Xinghui Xia, Shan Wu, Fan Wang, Xuejun G Mercury in urban soils with various types of land use in Beijing, C Environmental Polution, 2009, Environmental Polution, 2010,158,48-[17] ZhijunWu, Mengchang He, Xuejun Guo*, Ruijing Z Removal of antimony (III) and antimony (V) from drinking water by ferric chloride coagulation: Competing ion effect and the mechanism Separation and Puri?cation Technology, 2010, 76, 184-[18] Xiongye Zhao, Xuejun Guo*, Zhifeng Yang, Hong Liu, Qingqing Q Phase-controlled preparation of iron (oxyhydr)oxide nanocrystallines for heavy metal 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 2011, 13: 2853–[19] Mengchang He, Ruijing Zhou, Xuejun Guo* Behavior of stabiliz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in a FeCl3 coagulation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ed flocs, 2011,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 A[20]郭学军,陈甫华 载铁(β-FeOOH)棉纤维素吸附剂固定床去除地下水砷化工学报 2005, 56(9), 1757- (EI)[21] 郭学军,陈甫华 载铁(β-FeOOH)球形棉纤维素吸附剂去除地下水As(Ⅴ)的研究环境科学 2005, 26(3): 66-(EI)[22] 郭学军,陈甫华 载铁(β-FeOOH)球形棉纤维素吸附剂去除地下水砷(Ⅲ)的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 26(7): 1258-1263(SCI)[23] 郭学军, 黄巧云, 赵振华,陈雯莉 微生物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活性的影响 应用环境与生物学报 8(1):105-110 (被他人引用40次)[24] 陈雯莉, 黄巧云, 郭学军 根瘤菌对土壤中Cu, Zn 和Cd形态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14 (8) ∶1278~1282(SCI)

从1956年起,苏元复曾3次参与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先后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从1979年起任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1980年1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1984年被选为国际溶剂萃取化学与技术委员会委员。1985年起,又担任国家教育委员会世界银行贷款办公室中方专家组组长。1991年5月30日,苏元复不顾年事已高,抱病赴哈尔滨和北京主持国家教委世界银行贷款中外专家评估会议。因劳累过度,返沪后突发心肌梗塞,于6月17日与世长辞。苏元复为中国化工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编译出版多部中文化工书籍苏元复长期致力于化工教学,对中文教材的建设倾注了极大精力。早在1935年,他就与张克忠合编了《无机工业化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家急需培养建设人才。苏元复深深感到,化工原理这门重要课程,没有中文教材,无论对学校的教学或对工厂技术人员的进修,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951年,他和张震旦、王承明合作编译了《化工原理》(上、下册)。该书在英文教科书的基础上,充实化工科技的最新成果;阐明各单元操作所依据的流体力学、传热学和物理化学原理;介绍过程和设备的计算方法。这是我国编译的第一部中文的化学工程教科书。书成之后,全国各大学有关专业普遍采用,并再版。在编译过程中,苏元复等拟定了许多化工术语,其中如“压头”、“流化”、“沟流”、“腾涌”等词,为学术界所公认,一直沿用至今。1954年,苏元复与琚定一在兼任教授沈济川帮助下合编的《化工算图集》(第一、二、三集)问世。全书汇集了散见于文献及工程手册中的化工算图260多种,详加注释,按图举例说明,给化学工程技术人员和化工专业的教师、高年级学生带来极大方便。至80年代,该书曾3次再版,5次重印。为培养我国自己的制碱专业人才,苏元复和李世晋将侯德榜用英文写成的专著《制碱》(ManufactureofSoda)一书,译成中文校订后,作为大学教材。1979年,他又审定了全国统编教材《化学工程》一、二册。苏元复热心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1979年至1987年任《化工学报》编委会主任,《化学工程手册》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卷》编委会副主任兼分支主编。他多次赴美、英、德、加拿大、比利时、瑞士、奥地利、前苏联、日本等国,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和讲学,1982年至1987年曾任国际《湿法冶金》(Hydrometallurgy)杂志编委。

加拿大化学工程杂志

985大学也好,211大学也好,甚至别的大学,申请加拿大大学的条件基本是一致的。一要雅思达到7分,且四个单项都要过6分,GRE需要在320分左右;除此之外,大学平均分最好在85分左右,有多次获奖经历更好;三是社会实践独特而吸引招生老师。有了以上三个条件,申到加拿大前六七名以前医学博士类的大学应该不成问题。以上所言,仅供参考。

还不错的,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不好给你定位你的GPA语言成绩多少呢,申请学校其实就是看你的成绩,选校选专业可以参考留学志愿参考系统,通过系统来定位,输入你的成绩情况,系统会匹配和你类似成绩同学的案例,你看他们都申请到了什么学校和专业,你可以做个大致的参考,希望可以帮到你。

不知道如何选择的话可以把你这些GPA、专业等信息输入到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去,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成功申请了哪些院校和专业,这样子就可以看到你目前的水平能申请到什么层次的院校和专业了,对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 编辑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化学专家在线咨询网站,,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哦。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麻烦给个赞哦~如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多多包涵,祝您身体健康,家庭美满、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鲜花][鲜花][鲜花] 提问 氢键包括分子内氢键,为什么还可以说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和范德华力都比化学键大1~2个数量级为什么氢键可以说远远大于范德华力,远远大于不应该是大于十倍吗? 回答 分子间作用力又叫做范德华力,它随分子的极性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的熔点、沸点和溶解度有影响。 氢键比化学键弱得多,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通常也可把氢键看作是一种相对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对某些物质的性质 提问 氢键包括分子内作用力,理论不能说为分子间作用力 回答 分子内存在氢键,而分子内不存在氢键的,有可能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是由分子间电荷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其中包括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其中的主要以色散力为主,是分子间瞬时偶极引起的,非常小。而氢键你可以理解成氢离子和带有大电子云的原子相互吸引形成的,作用力相对较大。具有永久偶极的多个共价分子间的作用力就是取向力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 提问 邻羟基苯甲酸有分子内氢键吗? 回答 有的 如图,羰基的氧原子与邻位羟基氢原子作用,如虚线部分 更多10条 

加拿大期刊

加拿大这个貌似是人的,SCI没有收录

The Torondo star reportsRound-the-world postNational postMontreal newspaperMichael wood Newsweek

文化中国期刊加拿大

注重多学科的融通,根据全面发展、突出重点的研究思路,广泛涉猎了西方美学、文艺学、人才学等多个领域,近些年主要研究人才开发、人才美学、《乐记》和文化产业。教学科研在高校长期进行跨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已经为研究生或本科生开设了人生哲学、古代诗文、文学理论、文学方法论、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 、西方文论、美学、西方美学、人才美学、文艺美学、中国现当代文论、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产业人才资源管理、人才开发学、领导科学与艺术、行政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率先进行了“情商点名法”的教改实验,创立了“山型人才”培养模式;组织20多人的教研创新团队,最早进行了大学生潜能开发与情商育成的探索。一、出版专著与主编的著作9部,合作出版10部。1.专著《中国古代文论经典流变——<乐记>的形成史与接受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2.专著《<乐记>与中国文论精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与牛月明教授合作)。3.专著《<礼记﹒乐记>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4.专著《人才开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5.专著《人才与审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6.专著《西方美学论稿》,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7.专著《新世纪人才学》,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版。8.主编《先秦两汉儒家美学与古希腊罗马美学比较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9.主编《大学生潜能开发与情商育成》,齐鲁书社,2001年版。合作出版的有《中国文化概论》、《中国人才学30年》、《大学生应用写作》、《教师美育学》、《风采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马列文论导读》、《美育学》、《爱情新诗鉴赏辞典》等。二、发表文章百余篇(第一作者),主要论文60多篇“试论文化产业“产学研”的机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青岛海洋人才高地建设的对策思考”,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3年卷)》,该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出版。“从人是最重要的文化形态看文化强国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8日。“广告艺术符号模式研究”,《艺术评论》,2013年第2 期。“妈祖文化开发应凸显其优秀品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14日。“加强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16日。“人工岛建设的原则与文化元素”,《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4月2日。“学术大师成长的主观因素”,《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6月10日。“论大学精神的文化内涵”,《中国海洋大学报》,2012年5月10日“人才美学研究的缘起与发展走向”,《文艺美学研究》第五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小雄鹰的故事”,《河北教育》,2011年第6期。“文化系统文化产业人才中长期规划研究”,文化产业司编《国家文化产业课题研究报告(2010年度)》,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论《吕氏春秋》与《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趋同”,《山东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建立海洋美学的构想”,《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2011年第4期。“《乐记》动力定型的理论来源与美学阐释”,《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第3期。“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化生成因素”,《理论学刊》2010年第9期。“SA8000—企业从‘经济型’向‘社会型’转轨的重要标志”,《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王蒙自传》中的王蒙”,《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人生‘须臾’中的永恒与诗意”,《领导科学报》2009年2月2日。“论全面提升CEO的卓越领导力”,《现代领导》,2009年第12期。“文化研究·文化产业与商品生产”,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海滨现代文化名城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青岛社会科学》第二辑,2009年。“‘乐由中出’:《乐记》对乐的生命本体论阐释“,《文学评论》2008年第1期。“从格式塔视域看<乐记>中的心物同构”,《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4期。“如何开发管理B类员工”,《中国人才》,2008年第7期。“天人相谐的和合阐释”,《文化中国》,2008年第4期,加拿大出版。“中国文论研究的间性拓展”,《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1期。“从乐心关系看《乐记》的‘唯乐不可以为伪’”,《齐鲁学刊》2008年第3期。“关于文化与文化产业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国海洋大学报》2008年9月4日。“论《乐记》的创美主体修养思想”,《理论学刊》,2008年第2 期。“审美诱发潜能的特点和主要形式”,《美与时代》,2008年第11 期。“为什么要阅读文学名著”,《高中生之友》2008年第11期。“企业如何与员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年第3期。“惟君子为能知乐——从《乐记》知音论看人对动物性的超越”,《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第2期。“怎样看待火星文”,《光明日报》2007年10月12日。“乐同民心——审美共同性的阐释”,《孔子研究》2007年第3期。“中庸美:王蒙文学哲学的精髓”,《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从以美导善看‘惟乐不可以为伪’”,《理论学刊》2007年第2期。“人才开发中的大人才观”,《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选》,红旗出版社,2007年出版。“大乐与天地同和”,《理论学刊》2006年第1期。“从‘天下皆宁’看文艺价值的指归”,《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人才战略与人才开发”,《教育人才研究》2006年第3期。“从先秦古籍通例谈《乐记》的作者”,《文学遗产》2005年第6期。“从审美文化看人才美学”,《光明日报》2005年6月7日。“康德美学的哲学出发点”,《光明日报》2004年4月13日。“美是有神性的”,《齐鲁学刊》,2004年第2期(二人合作)。“试论中世纪文化及其本质特征”,《理论学刊》2003年第5期。“创新:为‘见异思迁’ 正名”,《联合日报》,2002年1月15 日。“郎吉弩斯与“崇高”辨析”,《济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论柏拉图的艺术管理思想”,《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柏拉图的艺术美论”,《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柏拉图美学之再阐释”,《齐鲁学刊》,2001年第5期。“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康德崇高美之我见”,《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论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创造的辩证法”,《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卷2001年第7期。“试论大学生潜能开发和情商育成的动因及其重要性”,《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生涯设计的原则及其意义”,《山东教育》,2001年第3期。“试论教师的潜能开发能力”,《山东教育》,2001年第5期。“‘山型人才’及其培养”,《联合日报》,2001年6月5日。“试论贺拉斯《诗艺》的理论体系”,《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学会做人·培养能力·勇于创新”,《 光明日报》2000年8月16日。“试论孔子的情商思想”,《孔子研究》2000年第4期。“走出心灵的困境,《香港现代教学论坛》2000年第2期。“影响人才自我开发的主观原因及其对策”,《中国知识经济文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下岗职工的心理调整与人才再开发”,《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论文选粹》,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命运归因探析”,《光明日报》1999年8 月27日。“怎样提高作文能力”,《光明日报》1999年10月13日。“海德和维纳的归因理论与人才开发的归因”,《中国人才》1999年第1期。“凝聚力差的原因及其对策”,《行政与人事》,1998年第1期。“大学生心理冲突导致的心理障碍及其对策”,《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第三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自学成才与人才资源开发”,《高教自学考试》1998年第2期。“寻美向导”,《大众日报》,1997年12月8日。“审美:诱发潜能的加速器”,《中国人才》1997年第4期。“狮羊效应与羊狮效应”,《中国人才》,1996年第1期。“人才鉴别的测不准原理”,《中国人才》,1996年第2期。“苏格拉底的人格美及其艺术美论”,《语文函授》1996年第3期。“谈谈《阑尾》的怪诞与滑稽美”,《语文函授》1996年第2期。“优化组合尚未实现”,《人民日报》,1995年4月19日。“试论青少年潜能的开发”,《山东青少年研究》1995年第4期。“‘模仿说’嬗变略述“,《齐鲁学刊》,1994年第3期。“形象大于思想与形象小于思想新探”,《语文函授》1994年第1期。“文学概论疑难问题十五解”,《高教自学考试》1993年第8期。“历史感·方法论·文艺本质”,《齐鲁学刊》1992年第3期。“对自然美奥秘的探究”,《山东社会科学情报》1992年第5期。“经济大潮对文艺创作的呼唤”,《语文函授》1992年第6期。“深化与改革文学理论教学的几点尝试与设想”,《语文函授》1991年第3期。“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感”,《语文函授》1990年第4期。“消遣的价值”,《齐鲁学刊》1990年第6期。“对宗教的美学思考”,《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90年第3期。“‘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之我见”,《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审美价值与主体性”,《齐鲁学刊》1989年第5期。“对现实主义的再思考”,《语文函授》1989年第6期。三、2008年以来主持完成的项目与在研项目2008年主持完成了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人才美学:人才开发的新视域》。2008年主持完成了山东省高校教改项目《人才开发学研究》。2010年主持完成了国家文化部重点招标课题《文化系统文化产业人才中长期规划研究》。2011年主持完成了教育部规划项目《<乐记>与中国文论精神》。2011年主持完成了中国人才研究会项目《国家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研究》。2011年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乐记>的形成史与接受史研究》。2011年主持青岛市发改委重大招标课题《青岛市海洋人才高地建设问题研究》。2012年主持山东省蓝黄两区重大招标课题《山东省引进海外海洋人才对策研究》2012年主持中国人才研究会项目《文化创意人才创新能力研究》。2012年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加快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2013年主持青岛市社会科学重点委托项目《文化强国梦及其对策研究》。2014年主持青岛市“十三五”前期规划重大课题研究项目《青岛市“十三五”提升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4年主持青岛市西海岸(国家)新区委托课题《陆海统筹发展实验区建设战略及对策》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转换的思考》,徐方平、熊友华、杨鲜兰主编:《“五位一体”——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版。2.《<庄子·天下>篇的成文年代、立场及主旨新探》,独撰,《理论月刊》2007年第4期。ISSN1004-0544。3.《语言的存在与理解》,独撰,《学习月刊》2007年第1期,ISSN1003-6016。4.《试析高校哲学教学的几个理念》,独撰,《学习月刊》2006年第10期,ISSN1003-6016。5.《章太炎居日期间对日译西学的吸收及其思想变化》,独撰,《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2期, ISSN1009-3311。6.《儒家安身立命的不同思路》,独撰,《文化中国》(加拿大发行),2006年2期,ISSN#201-0677(CSSCI收录期刊)。7. 《荀子与韩非法治思想之比较》,独撰,《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3期,ISSN1008—5246。8.《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走向及其方法论思考》,独撰,《新乡师专学报》,2003年3期,ISSN1008—7613。9.《从福泽谕吉的思维方式看日本的现代化》,独撰,《日本问题研究》, 2003年1期, ISSN1004-2458。10.《从“孔子诗论”中的“情”看孔门诗教的特点》,独撰,《文化中国》(加拿大发行),2002年4期,ISSN#201-0677(CSSCI收录期刊)。11.参加陈翠芳教授主持的国家级课题“科技异化与社会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史学月刊》2010年第10期,第二作者。 《来华新教传教士话语中的共产主义》,1万6千字,《基督教思想评论》第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亦载吴梓明、吴小新主编:《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第三届国际年青学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年,独著。 《传教士话语中的苏俄革命——以<教务杂志>的评论为个案》,《文化中国》(加拿大),2008年6月第3期,独著。 《革命与改良的相遇:传教士话语中的中国共产党(1927-1936)——以the Chinese Recorder为中心》,《史林》2007年第3期,独著。 《历史的背后——东晋南朝陈郡谢氏另面探微》,载王玉德主编《始航集》,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独著。 《被中国遗忘的“中国记录”》,《四川档案》(档案类核心期刊)2006年第4期,独著。 《独自行走着的灵魂》,《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2期,独著。 《文化保守主义视野下的西学——以学衡派为例》,《文化中国》(加拿大)2006年1月第1期,独著。 《“宗教鸦片论”源流考》,1万6千字,《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12月,独著。

  • 索引序列
  • 加拿大化工期刊
  • 加拿大化工学报
  • 加拿大化学工程杂志
  • 加拿大期刊
  • 文化中国期刊加拿大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