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人大论坛杂志

人大论坛杂志

发布时间:

人大论坛杂志

可以去新闻总署查下相关的信息或者知网进行检索。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期刊(按照影响因子排序)有:《法学家》《人口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国际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情报资料工作》《政治经济学评论》《公共管理与政治评论》《社会学评论》《教学与研究》《社会建设》《档案学通讯》《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清史研究》《开发性金融研究》《朝阳法律评论》《成人高教学刊》《创新人才教育》《道教学刊》《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俄罗斯经济与政治发展研究报告》《法律文化研究》《国学学刊》《基督教文化学刊》《经济法学评论》《酒史与酒文化研究》《林业经济评论》《人大法律评论》《儒学评论》《社会保障研究》《世界政治研究》《唐宋历史评论》《土地经济研究》《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新史学》《新闻春秋》《证券导刊》《证据学论坛》《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中国公共史学集刊》《中国合作经济评论》《中国金融学》《中国苏轼研究》《中国乡村研究》《中国政治学》《中国主持传播研究》《宗教研究》《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

学术论坛杂志人大经济论坛

只是平台,现在更名为经管之家,汇集各种人才,网上能了解到的信息只是冰山一角,你懂的

人大经济论坛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于2003 年成立,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经济、管理、金融、统计类的在线教育和咨询网站,也是国内最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经济类网站。1、访问群体遍布高校、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每日更新文章和资源 2000 余篇,日均发帖一万左右。拥有国内经济类教育网站最多的关注人数。2、网站拥有各类教育和教学资源共计30余万个,每日更新文章和各类资源 3000多个,涵盖经济、管理、金融、统计等学科,类型包括各类课件、书籍、笔记、案例、报告(含行业分析报告)、数据等。3、网站提供各类数据共 10000多个,包括国内外各种年鉴、调查数据、自整理数据、行业分析报告等。

建议还是去专业的学校去学习!

这是一种违法的侵权行为,真正的网站是“人大经济论坛”,希望大家不要搞错了。

人大论坛杂志投稿

我写白诗诗词,百拾首首吧,想投投搞搞。不知知道怎么联系?

法制与经济【栏目设置】: 法制论坛、宏观经济、西部论坛、金融财经、公共管理、人力资源、人文教育 等栏目。只是一本知网收录的省级期刊,复合影响因子:180 综合影响因子:053 投稿咨询我头像

很多新人都觉得自己的文写得好,觉得杂志上的还不如自己的,一定能发表,是好事也是坏事。一般写手在周围人里都是写文出挑、阅读量数一数二的,但放到全国就太微不足道了。杂志文和作文不一样,也不是写给自己看的东西,自己想写的和自己真正写出来的往往差了很远,但作者可能却感觉不到。所以,如果楼主真的想走写文这条路,哪怕只是上一篇稿子,都意味着要和全职或至少是兼职的竞争,没有经过磨炼是不行的。

很多啊,比如有《作品》、《星星》、《诗歌月刊》、《绿风》、《诗林》、《诗选刊》、《谢桥风采》、《爆炸》、《西部风》、《人大诗报》、《珠江诗报》、《新诗大观》、《自由诗篇》:建议:两种诗歌期刊《诗刊》《星星》下面有一个搞笑版的诗歌论坛峰会纪要 :《诗选刊》:谁不拍俺马屁不喊俺老师不夸俺美女帅哥,哪怕你再活跃写的诗再多,你也别想上《诗选刊》。《星星》:谁买了俺的个人诗集,俺就发谁的稿件。不要笑俺不喜欢网络,因为网络养不了家。《诗刊》:我们选稿条件比较宽:一、你是领导或名家。二、你花600块成为我们的“诗歌培训班”会员。《诗歌报》:谁掏钱参加俺们组织的笔会,谁就是著名诗人!谁敢骂俺,俺就封谁的ID,然后再写诗骂他,他还回复不了。《新诗大观》:俺发行量大俺就NB,谁对俺不尊重,俺就不发表他的诗歌,排好版也得撤下来。《自由诗篇》:谁让俺不高兴了,就把谁哄走俺们连自己的站长都哄走了,还怕谁?《北京评论》:下半身只在裤裆里垃圾,俺们满世界垃圾,所以俺们比下半身更接近“诗艺”。《唐》:俺虽然没写过好诗歌也可著名这嘞,真嘞!你想出名的话就来骂俺吧,你越骂俺说明俺越背受关注,别说俺犯贱,俺从小就是俺自个的爹!《一行》:俺们印刷2百余本,还没刊号,却号称是美国的诗刊,只要你上了《一行》就是在国际上发表诗歌了。《情诗》:虽是假冒伪劣的刊号毕竟也是香港的,香港的脚香嘛,只要你冲俺发“情”,俺们就发表你的诗。在百度上看到的,看看对你有帮忙没。投稿的话,建议还是练练自己的文笔,一开始的时候,可能不会有人一下子看上你的文。

人大论坛杂志官网

天地人大论坛~!

人大经济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主办人是人大的学生,资金也是学校出资资助的,旨在搭建经济学学者交流平台、促进经济学知识普及的非营利性网站,真正的网站是“人大经济论坛”。

这是一种违法的侵权行为,真正的网站是“人大经济论坛”,希望大家不要搞错了。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多次提及“现代化”一词,明确指出:“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精准理解“现代化”?如何以新发展理念全面开启现代化新征程?一起来看人民论坛最新文章。来源 |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rmltwz)作者 | 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博导 洪银兴“现代化”的清晰定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体现社会主义的要求,也要反映进入新时代后的经济特征,其特性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定位。一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要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定位,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蓝图明确了人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按此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定位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现代化以提高人民福祉为标准。基本实现现代化就是使人民生活更为宽裕,而到全面现代化时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其次,现代化是注重人的现代化,满足人民对文化、精神、健康、生态等多方面的现代化需求,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后,现代化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主要特征。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而到全面现代化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显然,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共同富裕逐步实现的过程,体现共享发展理念。二是现代化的起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推进的,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起点。在这个起点上,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全面摆脱贫困。在此背景下推进的现代化是要解决新起点上的新矛盾,也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此,既要在推动消费升级基础上促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长,又要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体现协调发展理念。三是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已有的现代化理论将现代化定义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追赶先行现代化国家的过程。发达国家所达到的现代化水平和走过的道路也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样板。现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这个现代化定义是否适合我国进入新时代后的发展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这一目标定位显然有别于甚至高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基于赶超目标,不能只停留在依靠模仿、引进和采用先行国家创新的现代科学技术来推进现代化,而需要推进自立自强的科技现代化。四是现代化的道路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即我国的现代化不能走西方国家走过的浪费和掠夺资源的现代化道路。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根本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被概括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四化同步”。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的同时,“现代化”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第一,新型工业化以建设制造业强国为目标。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传统意义上的降低农业比重的工业化任务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阶段已经基本完成。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工业化的目标是“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即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进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工业转向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化;二是产业基础高级化,即在机械化基础上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发展高端制造业,由世界工厂发展为世界高技术研发中心;三是产业链现代化,产业迈上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第二,信息化以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为目标。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信息网络技术和服务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使各个产业的技术基础发生革命性变化。这正是现在我国所面临的现代化关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求发展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还要求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现代工业和服务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为支撑,以信息化推动产业创新,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第三,城镇化以城镇城市化为目标。中国已有的城镇化基本上属于农民进城的城镇化,现在这一意义上的城镇化已经基本到位,未来,我们需要根据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现有的大中城市无力解决数量巨大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可行的路径是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当地城镇实现市民化,这就提出了城镇城市化的要求——增强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的城市功能。城市是现代化的中心和策源地,是科技和文化的创新中心,是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聚地,同时也是周边农村现代要素的集散地,因此可以将其现代化势头和要素推向农村,带动农村的现代化。第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建议》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按此要求,农业农村现代化有两个理念转变。一是改变农业发展范式,即由农产品“数量剩余”范式转向“品质和附加值”范式,涉及农产品的品种优化、品质提升,以及农业全产业链中的产品附加值提升,由此构建与居民消费快速升级相适应的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这种发展范式下的农业可能改变自身的弱势地位。二是改变发展农业农村的路径。新时代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改过去依靠农业农村外部的发展动力(以非农化发展农业,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农业劳动力转移富裕农民),而是直面农业和农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按照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要求,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十四五”规划是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行动计划,需要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奠好基,这就提出开启现代化进程的行动问题——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由高质量发展来支撑,因此,应按照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要求推动其进程。▲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推动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现代化的“关口”,是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性战略安排,可以为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现代化经济体系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现代化的支撑系统,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二是现代化的动力系统,包括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三是现代化的国家治理系统,包括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中国的现代化需要产业、区域和生态三足鼎立来支撑。开启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是抓住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其不仅包括发展体现现代水平的新兴产业,也包括采用信息化最新成果的各类产业。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归根到底是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的协同发展。现代化区域体系要求一方面彰显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优势,另一方面推动城乡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在我国,无论是小康社会建设还是现代化建设都不可能是齐步走的,现代化的势头总是从核心区逐步向周边辐射和传导。因此,建设现代化区域体系涉及以下方面:第一,针对尚未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的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着力推进脱贫攻坚,使其同全国其他地区一道进入现代化的起点,共同开启现代化进程;第二,经济发达地区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彰显优势,为全国的现代化探路;第三,现代化区域体系要反映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资源禀赋、文化传统、产业结构),各个地区也要形成自己的现代化特色;第四,先发地区和后发地区联动发展,先发地区不能孤军深入,要持续关注后发地区,与后发地区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现代化绿色发展体系的基本特征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围绕建设现代化的绿色发展体系推进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现代化绿色发展体系具体涉及:由资源高消耗、环境强污染和废弃物高排放转向绿色循环低碳;大力发展绿色技术,通过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发展绿色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创新引领现代化建设。创新引领,核心是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科技进步固然可以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最前沿的技术是引不进来的,拥有技术优势的国家会对转移或转让前沿技术持更加谨慎甚至封锁的态度。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这就对科技自立自强提出要求——应尤为重视基础研究创新的前沿核心技术。当今世界,技术创新上升为科技创新:科学发现与科学生产应用(尤其是产业创新)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创新阶段上延到发现新技术的基础研究(知识创新)阶段,产业创新已经由工程师时代进入科学家时代,最新科学发现成果迅速转化为新技术可以实现巨大的技术跨越。由此,《建议》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应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解决好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建立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机制。创新引领现代化需要建设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设施,这是不同于传统基建的新基建。新基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二是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三是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以新发展格局推动现代化。近年来,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使得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因此,需要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于一个快速增长型经济体来说,由流通和消费环节产生的市场需求对经济的顺畅循环尤为重要,因为没有市场需求就没有生产。这表明,现代化不能只是生产端的现代化,还需要消费端的现代化。从推进现代化的行动分析,扩大内需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基点。为此,《建议》提出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内需体系包含多方面内容,因此扩大内需需要多管齐下。第一,内需的内容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因而扩大内需就需要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第二,国民经济循环中的内需不仅涉及消费还涉及流通。因而,扩大内需不仅需要推动消费升级,以消费现代化引领内需扩大,还要建设现代市场,畅通市场流通。第三,国民经济的内循环不仅包括最终消费需求,还包括产业链循环中的内需。这意味着不能只关注最终消费,还要关注中间消费(生产消费)。产业链循环由外转内的关键在于产业链现代化。产业链的内循环需要疏通产业的上下游关系,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更为重要的是,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上,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链;要着力攻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如果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就可能实现产业链环节的国内替代,促使产业链由国外转向国内,形成产业链的国内循环。所谓自主,就是在中国设计和研发、自身系统集成能力和中国营销等方面体现自主性。所谓可控,即防备受制于人。建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链,追求的是竞争优势,更为关注供应环节的科技水平。某些发达国家在产业链上封杀、断供的环节应该成为部署创新链的重点。转向以国内循环为主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外开放(国际市场、国际资源都不能放弃),其核心是由出口导向的开放模式转向内需型开放模式。所谓内需型开放,就是以自身发展需要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目标是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着力点是发展创新导向的开放型经济,着力引进创新资源。所谓开放式创新,就是根据创新链环节需要,着力引进掌握高端核心技术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升级外商直接投资。在有序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注重外资质量。引进的外资应以创新为导向进行选择:进入的环节是高新技术研发环节,鼓励外资在中国本土创新研发新技术。新发展格局不排斥产业链的国际布局,尤其是以全球价值链进入“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的价值链,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上文略有删减选自 | 《人民论坛》11月上原标题 | 以新发展理念全面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新媒体编辑 | 刘一霖原文责编 | 刁娜

来源 |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rmltwz)你刷短视频,上瘾吗?有不少人沉迷短视频中无法自拔,深度发烧友甚至乐此不疲的刷个通宵还意犹未尽。而有人为了抵抗短视频的诱惑,直接的做法就是立马删除了相关软件,回归自我。目前,我国网络短视频用户规模为48亿,占网民整体的8%。短视频正值风口浪尖,并被预估因2020年5G的商用普及将呈现出不可避免的井喷之势。短视频沉迷作为越来越显见的现象,为社会带来了新的焦虑。短视频沉迷现象短视频沉迷对未成年人的伤害屡见于报端。武汉的一位家长发现9岁的女儿沉迷抖音,“浓妆艳抹、翘着兰花指”“对着手机抛媚眼”“成人化的动作与稚嫩的脸庞十分违和”。2019年一项针对1974名受访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1%的受访家长认为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6%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3%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模仿短视频的不良内容。短视频也让一些成年人表现疯狂。2019年跨年夜,江苏江宁有男女4人,驾驶2辆小型轿车,在机动车道路中间刷抖音,以交通事故为情节导演搞笑视频,结果引发一辆大型货车与道具车碰撞,2人受伤、3车受损。科学技术发展创造生产力,其所显示的伟大力量和美好愿景,使人们赞美科技、崇拜科技。这也是包括短视频在内、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新技术产品令人心醉的根本原因。然而,新科技所唤起的冲动也会驱使人们忽视对意义与价值的追问,以至于因宠爱过度而导致人文环境恶化与思想深刻性的衰退。当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离不开短视频这样的科技产品,习惯性融入互联网技术系统的某个环节或端口,人便自动被带入一种机械化境地,面临被物化的风险。短视频沉迷的存在再次投射出技术驾驭人性的残酷现实:技术光耀吸引力压制人、统治了沉迷者,使其自由被异己的力量所剥夺,沉迷者从属于它,成为它的附庸。为什么我们容易沉迷短视频无法自拔呢?欲望生产打开短视频“潘多拉的盒子”虚拟生活的幻妙感及基于自我的成就感,使沉迷者无法摆脱欲望需求,无休止的欲望生产打开了短视频“潘多拉的盒子”。在虚拟网络中,短视频的多样性使感官上快感的释放有了更多的渠道和表现机会。压抑的欲望得到宣泄,新的欲望在他人表演刺激下激生,不论大事小事、顺境逆境,不管有无颜值声誉,人人皆可成为红人达人,展示自我随性而动。只要欲望所指行动可及,日常生活的每个时刻都可能在短视频平台上演、演绎,供自我欣赏或他人“观赏”,并期待引发轰动与流行,像“社会摇”“C哩C哩”受到年轻人的热情追捧。在抖音的统计中,2018年一年的时间便见证了365万次相聚、204万次脱单、235万次毕业的快乐,记录了1024万次离别、200万次失恋。短视频欲望生产的无限性与创造性,源于满足平庸的优越感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要。心理学家凯恩斯将人的欲望结构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发源于生物性不可或缺的绝对需要,一类是超过他人建立自尊与优越感的精神需要。研究表明,目标匮乏感会进而激发一种行为倾向,即对那些看来拥有此种目标价值的人或对象加以渲染、想象、摹仿。短视频沉迷的表现,除了不眠不休的使用症,也包括一些人欲罢不能的模仿和狂热训练。通过鬼畜、尬舞等夸张表演,一个个鲜活个体不为人知的隐秘需要得以展现,或引发关注和追捧模仿。圈群归属导致个体沦陷于短视频的温柔境地在短视频补足欲望缺失与收获满足的过程中,个体亲历短视频社区人群最有力的点赞与支持,文化归属感也有了温暖的栖息之地。短视频圈群虽未必是传统意义上的有形社区,但互动人群因为共同关注,便可产生长期、稳定的凝聚效应,使虚拟存在发挥了聚集、对话、规范的社区功能,甚至直接影响现实。短视频社区主要聚集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看点圈群。通过隔屏互动能够将成千上万人组织成声势浩大的视频虚拟社区,号主与号主、号主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围绕话题与内容的交流产生真实互动效果。二是评点圈群。围绕话题的共同评论也是短视频自发社区形成的一种方式。抖音评论中存在着过山车大队、李云龙队伍等多种组织,分类结构清晰,带有鲜明的团队身份标签。三是散点圈群。短视频散在的号主,倾向于在群体关注中联合行动,如在号主的带领下万人同时异地同跳海草舞。“抖友出征,寸草不生”的集结语在网络爱国事件中成为一种观点宣誓和身份认同。为达成一致的需求目标,这类圈群社区表达了群体的文化主张,也活跃了短视频生态。以文化研究角度观察,短视频社区带有鲜明的亚文化特征,使用者基于“共同的兴趣结合”,依赖于“共同的感觉”,显示了特色鲜明的互动、话语方式,传递其认同的价值观,追求个性风格,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凝聚力。社区建立在自愿自觉的认同基础之上,这使它更可触及使用者心灵。但基于同样的原因,短视频亚文化社区也构筑起新的文化城墙,同好者社区趋于闭塞,提升了人们陷入信息茧房的风险——默默地扎堆在一起的人群,沦陷于亚文化的温柔境地,排开他人与现实,也为现实与生活所对立。如何跳出短视频沉迷困境?短视频沉迷所反映的科技悖论再次提醒人们,重拾理性十分必要,需据此建立起互动润滑的社会组织机制和行动机制。首先是理性共识的寻求。企业、媒体、家庭、学校和管理部门,要在理解和接纳短视频使用兴趣爱好及人们正常欲望需求的基础上,客观、负责任地传播理性知识,揭示科技与人的发展关系以及科技应用中的潜在风险,强化法治规范体系认同,实现社会伦理规范效能,网络素养教育的介入亦不可或缺。其次是理性管理机制的完善。当前,互联网“硬治理”方式多样效果明显,更好地约束经营主体自律,减少了短视频沉迷的外源性动因。但对于大多数并未违法违纪的短视频沉迷者来说,强力干预或难完全唤起个人内源性戒除动力,还需进一步兼顾软硬治理方式的平衡,进一步完善刚柔并济的治理机制。最后是理性的文化导流。短视频沉迷源于网民对娱乐的欲望需要,也是他们文化生活匮乏、文化养分缺失的一种反映。解决沉迷问题,还需深挖优秀文化资源,推出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丰富高质量网络短视频内容供给,通过多种方式引入主流价值观传递、形成文化理性的导流,打造绿色、精品短视频内容产业链和生态圈,从根本上提升短视频沉迷的治理效力。选自 | 《人民论坛》11月上作者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新媒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孟威原标题 | 短视频沉迷的动因探析与理性寻回新媒体编辑 | 王思楠原文责编 | 常妍原文美编 | 杨玲玲欢迎加入人民论坛VIP会员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第1070期-栏目:学习专栏编辑 边步霞主编 乌兰 审核 陈小龙新闻·生活·公告·文化·旅游·文明·学习乌审旗发布 乌审新媒体引领者

  • 索引序列
  • 人大论坛杂志
  • 学术论坛杂志人大经济论坛
  • 人大论坛杂志投稿
  • 人大论坛杂志官网
  •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