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昆虫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关于昆虫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发布时间:

关于昆虫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回答 亲很高兴为您解答。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直到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最常见的有蝗虫、蝴蝶、蜜蜂、蜻蜓、苍蝇、草蜢、蟑螂等。 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分有不同的种类。 亲很高兴为您解答。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直到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最常见的有蝗虫、蝴蝶、蜜蜂、蜻蜓、苍蝇、草蜢、蟑螂等。 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分有不同的种类。 昆虫的器官构成: 1、呼吸器官 在昆虫的胸部和腹部两侧各有一行排列整齐的圆形小孔,就是气门。气门与人的鼻孔相似,在孔口布有专管过滤的毛刷和筛板,就像门栅一样能防止其他物体的入侵。气门内还有可开闭的小瓣,掌握着气门的关闭。气门与气管相连,气管又分支成许多微气管,通到昆虫身体的各个地方。昆虫依靠腹部的一张一缩,通过气门、气管进行呼吸。 2、运动器官 昆虫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昆虫会游泳,有的昆虫会跳跃,大多数昆虫的成虫都会飞。足帮助昆虫行走、跳跃或游泳,翅膀则帮助昆虫飞行。它们是昆虫运动必需的身体构造。 3、视觉器官 昆虫的视觉器官包括复眼和单眼。复眼位于昆虫头部上方两侧,有数目不等的小眼聚合而成。单眼的组成与小眼相似,一般依据其着生的位置,可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昆虫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麻烦给个赞哦~ 更多13条 

catchinginsects(现在进行时)catchinsects(一般形态)

关于昆虫书籍,强力推荐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昆虫记》。该作品是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字里行间透露出其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那么多昆虫,你要哪个?找英文的,你去google啊。

关于昆虫的参考文献

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为大型昆虫,身体甚大。眼大,触角小咀嚼式口器。膜质翅2对,翅脉网状。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后翅常大于前翅,半发育状态,稚虫水生,其下唇特化成捕捉器官,成虫善飞。中国常见的蜻蜓,体长约50毫米左右,其幼体与成体都捕食其它小昆虫及蝇蚊等,对人类有益。蜻蜓是益虫,可以捕食大量害虫,使我们生活有保障,蜻蜓是多么可爱,让我们大家一起携起手来保护它们。 参考文献: 1997年1月2版《自然百科知识大全》李名慈 希望出版社

目的: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结论:经过反复的实验后,认定蜜蜂真正发声器应该是双翅根部下的两个小黑点,并撰写出科学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蜻蜓是益虫。理由:1、蜻蜓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成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2、蜻蜓对人类生活帮助很大,不但对人的健康有好处,对农田作物的丰产,也起很大的作用。蜻蜓还可药用:能强阴,止精,亦可壮阳暖肾。3、蜻蜓属于肉食类昆虫,专门把蚊子、苍蝇和其他小昆虫作为食物。一种俗称为“青头楞”的绿色大蜻蜓,一天能亳不在乎地吃掉二千只左右的蚜虫等这类小飞虫。此外,凡是会飞会爬的小飞蛾、小昆虫,它都欢迎。扩展资料蜻蜓,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蜻蜓目,差翅亚目,分蜻科和蜓科。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有三个单眼,复眼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它们的视力极好,而且还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转头。此外,它们的复眼还能测速。当物体在复眼前移动时,每一个“小眼”依次产生出反应,经过加工就能确定出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这使得它们成为昆虫界的捕虫高手。其咀嚼式口器发达,强大有力。蜻蜓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腹板上。雌雄交尾也在空中进行。多数雌虫在水面飞行时,分多次将卵“点”在水中,也有的将腹部插入浅水中将卵产于水底。

那么多昆虫,你要哪个?找英文的,你去google啊。

关于昆虫的文献有哪些

由数十位世界著名昆虫学家主笔,上千幅实景照片跃然呈现!科学实据融入文学美感,全面揭示妙不可言、充满灵性的昆虫世界;探索精神导引自然哲思,深刻体现情景交融、影响深远的人文色彩! 本书由英国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昆虫学专家克里斯托弗·奥图尔主编,由数十位著名昆虫学专家撰写,内容涵盖了全球对昆虫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撷取了关于昆虫的专业刊物和文章的精华,全景式地呈现庞大而充满生机的昆虫世界,是一本极具权威性和充满人文精神的昆虫学文献。

鸟给人的启示 鸟对人类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鸟类还有一种特殊的作用,这就是它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为人类探求理想的技术装置或交通工具,提供了原理和蓝图。可以说,在结构、功能、通讯等方面,鸟类是人类的老师,许多现代科学技术问题,科学家常常需要去请教鸟类。 鹰击长空,鸽翔千里,鸟类可以在空中自由飞行,这对人类是多么大的吸引和激励啊!传说,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著名工匠鲁班,曾研究和制造过木鸟。据历史文献记载,19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人把鸟羽绑在一起,做成翅膀,能够滑翔百步以外。400多年以前,意大利人达·芬奇根据对鸟类的观察和研究,设计了扑翼机,试图用脚蹬的动来扑动飞行。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试验,人们才弄清鸟类定翼滑翔的机理,认识到机翼必须像鸟翼那样前缘厚,后缘薄,构成曲面才能产生升力,再加上工业提供了轻质的金属材料和大功率发动机,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实现了几千年来人类渴望飞上天空的理想。 人类自从发明了飞机,飞上天空以后,就在不断地对飞机进行革新改造,不论是体积、载重、速度,都很快超过了鸟类。现代飞机已经比任何鸟类都飞得更快、更远、更高,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各种飞行器,可以到星际间航行,更是鸟类所望尘莫及的。尽管这样,在某些飞行技术和飞行器的结构上,人造的飞机仍然不如鸟类那么完善而且精致,更不要说消耗能源方面了。例如,金鸻可以连续在海洋上空飞行4000多公里,而体重只减少60克,如果飞机能用这种效率飞行,那将会节省许多燃料。 鸟类的翅膀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和结构,使得它们不仅善于飞行,而且会表演许多“特技”,这些特技还是目前人类的技术难以达到的。小小的蜂鸟是鸟中的“直升机”,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着飞。在吮吸花蜜时,它不像蜜蜂那样停落在花上,而是悬停于空中。这是多么巧妙的飞行啊。制造具有蜂鸟飞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飞机,已经成为许多飞机设计师梦寐以求的愿望。 鹰的眼睛是异常敏锐的。翱翔在两三千米高空的雄鹰,两眼扫视地面,它能够从许多相对运动着的景物中发现兔子、老鼠,并且敏捷地俯冲而下,一举捕获。鹰眼还具有对运动目标敏感、调节迅速等特点,它能准确无误地识别目标。现代电子光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有可能研究一种类似鹰眼的系统,帮助飞行员识别地面目标,同时可以控制导弹。 候鸟的迁徙路程,短则几百公里,长则几千公里。但是,它们总能准确地到达世世代代选定的目的地。这说明候鸟有极好的导航本领。科学家们早已对这些现象展开了研究,认为鸟类所以有很好的导航本领,是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特殊感觉器官,能够感觉和分析自然界不同地域环境因素的变化,从而辨认方向,寻找迁徙路线。有的靠辨认太阳的位置,利用太阳作定向标;有的靠辨认星星的方位,利用星象导航;有的靠感觉地球磁场的变化,利用地磁导航;还有的利用地球的重力场导航。弄清鸟类导航的原理之后,仿生学家和设计师就可以模仿制造各种小巧可靠的导航仪器,为发展航空、航海事业做出贡献。 在企鹅的启示下,人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用宽阔的底部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推动前进,这样不仅解决了极地运输问题,而且也可以在泥泞地带行驶。 此外,鸟类所特有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还为机械系统、仪器设备、建筑结构和工艺流程的创新,提供了许多仿生学上的课题。所以,鸟既是人类的朋友,又是人类的老师。为了科学的未来和人类的幸福,我们也应当好好保护鸟类。 鸟给人类了许多无价的启示:人们看到天空中的飞鸟,想到了一种能把我们带到天空中飞的机器…飞机;山雕飞落地刹那间的坚定和稳重,让人觉得自己也可以从天空中飞下,安全落地;飞翔中的蜻蜓,给人类创造直升飞机带来了灵感;猫头鹰灵巧无声的飞行,改造了飞机的性能;天鹅在水面上撩飞的优雅,使水上飞机问世,。研究金翅鸟能改善飞机功能、研究鸽子可预测地震等那些肯思考的人,通过观察天空中飞行的鸟类,获得了灵感,而创造出来的奇迹,让我们受益无穷 鸟类在自然界的作用 鸟类在自然界的作用系指鸟类在不同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及农田、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的地位和作用。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虽然对生产力可能没有重大影响,但对所食猎物有密度制约作用。此外,鸟类担负着种子及营养物的输送,参与系统内能量流动和无机物质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鸟类捕食昆虫和小型啮齿类动物,在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并不是直接能感知的,因为所涉及的环境因子十分复杂,必须通过严密的实验设计、繁重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工作以及细致的分析,才能得到较为正确的结果。近年国内外有关鸟类捕食作用的定量研究及有关鸟类捕食作用特点的研究,较为恰当地揭示了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尤其是食虫鸟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鸟类的捕食作用 鸟类飞行力强,速度快,活动范围大,而且鸟类的迁徙性,繁殖季节的领域性及繁殖季节后的集群性使鸟类群落结构十分复杂,种类和数量均有很大的波动。鸟类种群的这种集聚及移动可使其数量猛增,并在局部地区“清理”或“消灭”某些猎物。 由于鸟类食量大,代谢速度快,多数食虫鸟类又不像食谷鸟那样具有嗉囔,食物通过消化管的速率也很不相同,与生理需要、取食方式、取食季节、鸟的年龄、鸟的状态及食物本身的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食物消化率的不同,会使在剖胃检查时对某些食物的比率可能估计得过度或过低。为了补偿这些差别,在估计食物组成时要应用校正因子(表1)。要根据虫体残部特征、幼虫头部的被膜、胸及臀部的盾、胸足和腹足残块及上颚残留物来识别种类和数量。 表1 20天幼虫期及15天蛹期内鸟类对5~6龄云杉卷中叶蛾的估计消费量(只/公顷) (自Crawford等,1983) 任何一种鸟类,即使在同一时期,绝不会只以同一种昆虫为食。其食物组成不仅有有害昆虫,也有有益昆虫以及一些已被其它昆早寄生的昆虫,从而增加了分析鸟类对有害昆虫抑制作用的复杂性。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鸟类倾向于避开被寄生的昆虫。这样,鸟类与寄生性昆虫可能是互补而不是竞争。还有一些鸟类表现出嗜食某些害虫或虫态,如杜鹃嗜食各种大小的毛虫。某些鸟类喜食成虫,这一点在控制虫害方面很重要,因为成虫阶段的死亡,常对下一世代的种群数量起重要影响 鸟类所食食物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当冬季食物短缺时,许多食虫鸟改吃植物性食物。鸟类生活史的不同阶段中所食食物种类也有变化。雏期阶段,即使是食谷鸟类也必须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喂养雏鸟,以保证雏鸟正常发育及存活。一般说来,鸟类捕食的食物种类、状态及时期,与自然界能提供的食物资源相一致,这是鸟类与环境之间长期演化适应的结果 鸟类能够影响昆虫种群的数量和动态,同样,昆虫的种类和密度对鸟类的捕食作用也有重要影响。大多数鸟类对猎物种群密度有功能反应和数量反应。前者指当猎物密度增加时,捕食者企图攻击更多的猎物而产生的行为上的变化。后者是由于猎物密度增加致使捕食者在数量上引起的变动。数量上的变化可因繁殖引起,也可因“侵入”而引起。鸟类对昆虫密度的功能反应和数量反应的共同影响可归结为“鸟类对昆虫的直接影响”。鸟类也可以间接影响昆虫种群,这主要是通过改变猎物的微生境,使其对天气、寄生及可能的疾病和病毒更敏感。 查明鸟类的捕食特性以及鸟类与猎物种群的相互作用,对于了解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通过鸟类的捕食作用,主要猎物的密度是否被抑制或抑制到何种程度,也是有害昆虫综合治理十分需要的参数。 二、鸟类对森林害虫的控制作用 鸟类对许多森林害虫有重要的捕食作用。限于篇幅,我们仅举一些比较显著的例子,借以说明鸟类对控制各个领域内的森林害虫的作用。 (一)鸟类对食叶性害虫的直接影响 松毛虫(Dendrolimus spp.)是我国主要的食叶性害虫。浙江安吉的调查表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块的鸟类对松毛虫的捕食作用很不相同(表4)。鸟类繁殖季节及林缘,捕食作用可达18.5%和22.2%,而其它地块仅为4.7%。繁殖季节过后,同为林缘,捕食作用下降到8.7%,约为繁殖季节的1/3。在福建漳浦县,食虫鸟对4龄以上松毛虫幼虫的捕食率分别为19.73%(第3代)和48.75%(第4代)。在各种天敌捕食效应中,食虫鸟对松毛虫种群的控制作用最大。通过研究大山雀的生育力、雏鸟食物组成及食物中松毛虫食块的比率,发现随着松毛虫种群密度由高(1985年)到低(1987年),然后又逐渐回升(1988年)的周期性变化,雏鸟食物中松毛虫食块的比率也相应变化(表5),平均窝卵数和窝雏数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且繁殖季节开始时间明显提前(表6),表现出明显的功能反应和数量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当松毛虫种群密度低时,尽管大山雀繁殖种群的密度、窝雏数以及雏鸟食中松毛虫食块的比率也相应减少,但捕食作用却比松毛虫种群密度高时增加 11.24倍。 表4 防鸟围网内外松毛虫数量(自楚国忠,1987) 表5 大山雀第一批雏鸟阶段,日平均食物中松毛虫比率 (自楚国忠,1989) 表6 大山雀第一批雏鸟阶段生育力参数的年变化 (自楚国忠,1989) 云杉卷叶蛾(Choristoneura burnijerana)是北美北方云杉- 冷杉森林中最主要的食叶害虫。有人估计在卷叶蛾大发生后的衰落阶段,鸟类约消费13%幼虫。当每公顷卷叶蛾为1235000~2 471 000条时,鸟类的控制程度为5~7%。还有人通过胃容物分析,发现在卷叶蛾大发生条件下,鸟胃食物中40%为卷叶蛾。4年分析结果,卷叶蛾在鸟胃中的比率为7~46%。当卷叶蛾大发生时,鸟类既有功能上的反应也有数量上的反应。原来在地面、树干取食和食草籽的鸟类改变食性,如橙顶灶鸫、草鹀(Junco spp.)、啄木鸟及交嘴雀开始吃卷叶蛾的卵和蛹。几种林莺表现出最大的数量反应,虽然有的林莺数量下降,但栗胸林莺(Dendroica castanea)数量增长12倍,橙胸林莺(D.fusca)9倍。当然,数量大发生时卷叶蛾的密度增加 8000倍。 当松色卷蛾(Choristoneura pinus)发育到4~5龄时,许多鸟类改变食性,开始取食这种丰富的食物,捕食作用发生在老熟幼虫以后,一直到蛹和成虫阶段。第二年,大量乌鸫进入240公顷地块内,当时的松色卷蛾每公顷约24700条,鸟类的捕食作用从第一年的 40~45%增加到第二年的 60~65%。几种山雀取食冬尺蠖(Operophtera brumata)幼虫的数量较低,只有 0.3~2.6%,但取食约10%的羽化的成虫,且主要是雌虫,这样,相当20%的成虫被捕食。在匈牙利,家麻雀和树麻雀可杀死98%以上的成虫,可能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起重要控制作用。在日本,树麻雀和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约杀死 40~50%黄昏前出没的美国白蛾,由于这种蛾子的交尾活动发生在日落到日出这段时间,鸟类捕食引起的死亡对该种昆虫的种群动态可能有重要影响。有人在研究山雀和戴菊(Regulus regulus)时发现,大山雀有规律地取食幼林球果小卷蛾幼虫(Ernarmonia conicolana),捕食强度随球果内幼虫密度不同而不同,似乎有一个临界值(每50个球果10只幼虫)。超过此临界值,有利于鸟类捕食。虽然大山雀可能消灭50%以上的越冬老熟幼虫,第二年的种群数量仍然增长。 (二)鸟类对树皮小蠹虫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啄木鸟是树皮小蠹虫的主要捕食者。主要有毛发啄木鸟(Dendrocopos villosus)、绒啄木鸟(D.pubescens)和三趾啄木鸟(Picoides tridactylus)。它们既表现出功能反应,也表现出数量反应。数量上的反应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局部地区。曾记录到一块火烧过的林地,啄木鸟密度增 加50倍,这种聚集有时在小块林地超过小蠹虫增加的倍数。当红翅小蠹虫(Dendroctonus,ru-fipennis)一般发生时,啄木鸟的取食量为20~29%,由中等密度到高密度时,通过啄木鸟自己取食及其它方式(如树皮干燥)可消灭小蠹虫的24~98%。啄木鸟取食活动可以促进树皮干燥。除啄木鸟外,另有8种鸟类捕食10%的红翅小蠹成虫。啄木鸟捕食瘤额大小蠹(D.frontalis)的数量从5~86%。不同地区报道的结果如此差异,可能是由于气候、暴发程度及过程、每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因而啄木鸟取食活动后所引起的影响也不同。外表树皮啄掉后,剩下的树皮干得快,更容易受到不良气候及疾病的影响,这种死亡率往往比啄木鸟吃掉的还要大。 取食西松大小蠹(D.brevicomis)的鸟类共有4科11种。6种鸟(不包括啄木鸟)捕食成虫,3年中的捕食率在8~26%之间。毛发啄木鸟、绒啄木鸟、北美黑啄木鸟(Dryocopus pileatus)、白头啄木鸟(Picoides albolervatys)是加利福尼亚塞拉中部的西松大小蠹幼虫的最主要捕食者。在大发生的初期,捕食率为32%。在大发生区,啄木鸟种群数量增加。最初是由于迁入,随后则是由于树木死亡增加了啄木鸟巢址和栖居地的可利用性。啄木鸟寻找小蠹虫时,需剥落、刺透或在树皮上凿孔,被啄木鸟剥落的树皮中,有相当数量的小蠹虫卵及约58%的幼虫,它们在冬季都要死亡。啄木鸟啄过后,树皮变薄,温度与湿度都与原来树皮很不相同,减少了树皮对残留小蠹虫的保护作用,也给具短产卵器的寄生者造成产卵机会,所有这些间接影响都增加了小蠹虫的死亡(见图)。 (三)鸟类对蛀干害虫及象鼻虫的直接影响 啄木鸟也是蛀干害虫的主要捕食者。对虎橡天牛(Goes tigrinus)幼虫的捕食率可达32% 及 65%,对山毛榉天牛(G.pulverulentus)幼虫的捕食率可达39%。在两个研究点,对杨黄斑楔天牛(Saperda calcarata)的幼虫捕食率分别为13%和65%。还有人发现,斑啄木鸟食物中98%是山杨楔天牛(Saperda carcharias)幼虫,估计可减少该幼虫的12%。啄木鸟也是紫丁香钻心虫(Podosesia syringae)的最重要天敌,可引起该种虫子 67~81%的死亡。在荷兰,啄木鸟对木蠹象(Pissodes piniphilus)有功能反应和数量反应。木囊象种群数量低时,啄木鸟的捕食量较小,随着木蠹象幼虫数量增加,95%的幼虫和蛹可能被啄木鸟啄食,特别是在食物短缺阶段。但是,树根处的木蠹象往往不能被捕食。 (四)鸟类与昆虫病原物的扩散 已经证明,通过取食被感染的昆虫,鸟类能散布昆虫病原病毒。从树上收集的49堆鸟粪中,44个具有感染性,检测幼虫的89.9%被感染核多角体病毒(NPV)并死亡。鸟类是病毒的被动携带者,冬季时,病毒可至少被扩散到离中心点6km。当然,由于气候及其它条件不同,被吃的感染虫体的鸟粪并不都具有活性。 总之,森林是鸟类的重要生活场所,鸟类和害虫都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员,在长期进化和自然选择中形成复杂的捕食者-猎物系统,鸟类是捕食者-猎物系统的重要成分。鸟类的随机捕食性可在生态系统中发挥功能上的控制作用,对许多森林昆虫的种群动态起重要影响。鸟类不仅是害虫的直接死亡因子,还可以通过传播昆虫病原微生物,或者通过改变微生境影响寄生者和捕食者等方式,间接影响害虫种群。当害虫种群密度低或处于密度增加时,鸟类降低害虫数量的作用远较大发生时明显得多。鸟类的主要作用是阻滞或防止害虫大发生,或使大发生的间隔时间加长。但是,单靠鸟类不能使相当范围内大发生的害虫种群瓦解。害虫大发生时,鸟的生殖潜能、取食习性及领域关系减少了它们作为捕食者的影响力。如果害虫发生是小范围的,由于有留鸟的侵入或大群游动鸟的流入,鸟类还可以发挥控制作用,对已达顶峰的害虫种群可加速其衰落。 三、鸟类的其它作用 猛禽(鹰、鸮、隼、雕等)常以森林、草原、农田中的鼠类为食。一些鸦科鸟类和伯劳也能捕食鼠类,它们与其它天敌一道,共同抑制鼠类数量。在结构完整的森林环境中,天敌可抑制和延缓鼠类数量急剧增加,而且还可使数量增加的鼠群密度降低。有人在360只鵟的胃内,共找出1348只老鼠的尸体,有人研究了 19 000块猫头鹰的食物团,发现有46 179只小型兽类,几乎全部是老鼠。对长耳鸮长达5年的食性研究证实,它的主要食物是鼠类,只有1.3%是小鸟。分析湖北武昌越冬长耳鸮的食物残块,发现70.3%是小型鼠类,主要是黑线姬鼠。1982~1986年,在58个乌林鸮(Strix nebulosa)巢中收集 923个食块,其中田鼠(Microtus spp.)和平齿囊鼠(Thomomys talpoides)各占 52%和 29%。 很多鸟类,特别是兀鹰、猫头鹰等猛禽以及海鸥、乌鸦等,都有嗜食腐肉习性。它们在消灭有病的动物和腐烂尸体,消除有机物对环境污染方面有特殊贡献。鸟类可吃掉那些将幼虫寄生在家畜体内外的昆虫,椋鸟和食蜱类鸟可解除危及家畜及野生动物的蜱害及其它寄生虫。 许多鸟类是开花植物的传粉者,尤其是某些热带鸟类,如蜂鸟、花蜜鸟、太阳鸟、啄花鸟、绣眼鸟、鹎、管舌鸟及鹦鹉,常是某些开花乔木和灌木的重要授粉者。没有这些鸟类,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能会被严重扰乱。另外,许多鸟类有储藏种子的行为。松鸦通常将球果藏在叶子、苔藓、石块下,一群松鸦(数量约30~40只)曾收集200 000个松果并带出 1km外。马来半岛低湿林中有7种鸠类取食至少22种榕树果实,绿鸠专食无花果树的种子,通过排粪将种子散布到远方。鸟类散布种子的距离可长可短,许多迁徙鸟类消化道中仍有可存活的种子,它们散布的距离可能稍远些。有人证明,某些硬壳的植物种子通过鸟类消化道后更容易萌发。有些食虫鸟类,如三趾啄木鸟(Picoides spp.)、鸫、山雀和也是重要的散布种子的鸟类。橡树啄木鸟(Melanerpes formicivorus)在各种树上及木质杆上凿洞,并用附近的球果将洞塞满。鸟类所储藏的球果并不都能被它们重新找到,这些被遗忘的果实常是森林扩展的一个原因。

昆虫记

法布尔的《昆虫记》就很好,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蕴含着法布尔几十年来用肉眼发现昆虫世界的所有心血,且由此对生命,生活的感悟和赞美

关于昆虫的参考文献英文

d

Cockroaches are insects of the order Blattaria or Blattodea, of which about 30 species out of 4,500 total are associated with human About four species are well known as [1][2]Among the best-known pest species are the American cockroach, Periplaneta americana, which is about 30 millimetres (2 in) long, the German cockroach, Blattella germanica, about 15 millimetres (59 in) long, the Asian cockroach, Blattella asahinai, also about 15 millimetres (59 in) in length, and the Oriental cockroach, Blatta orientalis, about 25 millimetres (98 in) Tropical cockroaches are often much bigger, and extinct cockroach relatives and 'roachoids' such as the Carboniferous Archimylacris and the Permian Apthoroblattina were not as large as the biggest modern species

去有道查或百度一下:关于昆虫的英语作文

关于昆虫论文的参考文献

呵呵。这个提问太哪个了。不好回答。

参考文献达尔文,物种起源

《昆虫记》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读了它我才知道,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环境保护,不环境污染,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了一想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 “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的更多。

catchinginsects(现在进行时)catchinsects(一般形态)

  • 索引序列
  • 关于昆虫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 关于昆虫的参考文献
  • 关于昆虫的文献有哪些
  • 关于昆虫的参考文献英文
  • 关于昆虫论文的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