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劳动者刊物封面

劳动者刊物封面

发布时间:

劳动者刊物封面

职称都叫专业职称,就是在某个领域取得国家的认可。除博士、硕士、大学生外一般都是从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晋级过程中获得的。不能说中级职称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什么好处,而应该说职称对青年人有什么好处。职称考取专业职称是一种资质。要想在某个领域把工作做得更好,专业职称就是一个工作平台,没有平台即使你是李元霸也无法施展你的力气。在医院主管医师就是中级职称,有了它就可以给人看病,具有处方权利。到了主任医师,你就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在今日头条,你有了健康咨询师的资质,就可以在此平台上发表论文,没有健康咨询师证书,你就没有资格发表相关内容的文章;你是注册会计师,你在企业流水账上就有受法律认可的签字权利。职称是专业资质专业职称是不断学习的方向。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怎么学习,学什么困惑很多人。进入职场后,如果已经选准了一生择业方向,就应该在该领域考取职称。一方面获得国家认可的资质,另一方面也找到了学习的方向。长期做一件事就有可能成为行家或专家。没有职称就没有工作平台所以,无需讨论中级职称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什么好处问题,而是应该毫不犹豫,放弃打牌、喝酒、无聊的谈天说地,静下心来,充实自己。这样一定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群中鹤立鸡群的。

墨绿色的

劳动合同书 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甲方)名称: 温州市 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 温州市龙湾区永兴工业区 电话: 86 单位性质: 私 营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劳动者(以下简称乙方)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 家庭常住住址或通讯处 户口所在地 省 市 县 街道(乡镇) 居委会(村) 居民身份证号码 温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制说明: 1、本合同不得复写,只能用蓝、黑墨水填写; 2、本合同代签、冒签、涂改无效; 3、本合同需用A3纸张双面打印使用,装订使用需加盖骑缝章; 4、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回答 1升职加薪。工程师职称与工资福利挂钩,也与职务升迁挂钩,是求职的通行证,也是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如在建筑行业,那担任中高层领导职务、较高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丰厚的经济收入以及优厚的退休待遇等等都与职称密不可分。 2体现个人能力。工程师职称是专业技术资格,这个资格是由国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能力、业绩进行评价和认定后,赋于的资格,体现着人才的能力和技术水平,而且具有较高的社会公认度,尤其是在在这个人才流动非常大的社会上,走到哪里都带着一个国家认可的标志。 3提升个人价值。职称评审是专业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职称评审是对人才资源进行评价使用的重要手段,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战略的实施和进展,尤其是受到人才引进战略影响,所以,职称对入户有很大的用处。 4提升企业资质。从企业角度来说,建筑行业职称是资质企业提升的必须条件。如建筑行业的工程师职称对资质企业来说,职称是企业开业、资质等级评定、资质升级、资质年审的必须条件。建筑中级工程师的职称证书可以进行资质升级维护,让企业在建筑市场中有更多的可能和机会,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 [吃鲸][吃鲸][吃鲸] 很有用,总结加薪,公司地位提升 更多4条 

《劳动者》刊物

A 《劳动界》 B 《劳动音》 C 《劳动者

《国际歌》,原题《国际工人联盟》,巴黎公社诗人鲍狄埃1871年6月创作,1887年收入其诗集《革命歌集》印行。1888年6月,法国工人业余音乐家狄盖特根据此诗谱成《国际歌》,同年7月23日由作曲家领导的合唱团“工人的里拉”在里尔的售报工人集会上首次演唱,后逐渐流传至世界各地,20世纪20年代初传入中国。 1920年有两种《国际歌》的中文翻译。 第一种译文从1920年10月10日至12月5日分4次连载于广州《劳动者》周刊第2-6号(1920年10月17日出刊的第3号未续载),标题为《劳动歌》,译者署名列悲。据同代人黎昌仁回忆,列悲可能是黄凌霜与区声白合署的笔名。《劳动歌》共6节,译文如下:劳动歌 起来,现在世上受了饥寒困苦的奴仆。 管治将来世界的理性渐渐强起来了。 做奴仆的人呀!起来,快起来!不要固执古人的谬误! 世界的基础快改变了,无产者将成为万有者!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全体! 君主、上帝、空论家,是不能拯救人类的。 工人呀!我们要拯救自己,以谋公众的幸福。 解放精神以脱离掠夺的生活, 这是工人唯一的事业。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全体! 国家压制我们,法律欺我们,租税困苦我们! 富贵者则受保护,贫贱者则没有发言权。 法律平等是假的; 天下断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全体! 哦,铁路大王呀!矿煤大王呀! 是否除扑灭工党外便没有事情可干呢? 平民创造万物,什么是属于你们的呢? 你们应该把所有的财产,给回原有的主人。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全体! 和平是对我们自己说的,对待敌人要奋斗! 罢工是我们反对军备最好的武器。 吃人肉的人呀!你们想做新伟人吗? 我们的枪弹是向我们的长官发的。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全体! 城市的及乡村的工党呀!土地是属于我们的。 坐食的人呀!请他走! 你们用我们的血汗养活你,有如掠夺鸟一样! 你们终有一日灭亡,太阳照耀此光明的世界。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全体! 这是《国际歌》的全译,而后来通行的译本则是以1917-1944年被俄苏采用为国歌的第一、二、六段为底本的翻译。原作产生于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之后,无产阶级处于资产阶级政权压迫之下,所以充满了反抗精神。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所以俄苏选作国歌时删去了批判国家、法律、租税、质疑铁路大王、反抗长官的内容。《劳动者》刊登《国际歌》全译与这个刊物的倾向有关。有文章称广州《劳动者》周刊为广东共产主义小组主办,其实不确。据考察,广州《劳动者》周刊是梁冰弦、刘石心等无政府主义者为了宣传无政府共产主义、工团主义而创办的通俗宣传刊物,主要撰稿人为梁冰弦、黄凌霜、薛剑耘、傅无闷等无政府主义者,刊物先后由广州《天民报》、《广东群报》总经售。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手下的两名工作人员刚到广州时,误以为这份《劳动者》周刊是共产主义者所办,资助过印刷费。后来,陈独秀、维经斯基来到广州,发现了他们的真实倾向,试图争取他们放弃无政府主义观点,但未能如愿。俄国人不再给予资助,刊物遂于1921年1月终刊。[1]无政府主义虽然同共产主义有冲突,但在主张劳动人民权利、揭示劳动人民受剥削的阶级根源、强调根本改变社会制度的必要性等方面,与共产主义有相通之处,因而在五四时期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由于广州《劳动者》周刊的发行量只有二三千份左右,而且刊物时间较短,加之所刊《劳动歌》翻译较为粗糙,所以流传不广。 1920年的第二种译文是《劳动国际歌》,当年11月刊于留法勤工俭学会主办的《华工旬刊》,译者署名张逃狱。这一译文流传更为有限,笔者未见原刊原文,故从略。 1921年5月27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刊出署CZ、CT同译的《赤色的诗歌 第三国际党的颂歌》,这一译文同年9月收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2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CZ、CT即耿济之与郑振铎,均为1921年1月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耿济之早年就学于北京俄文专修馆,精通俄文,是直接从原文翻译俄罗斯文学的重要译者,翻译过《雷雨》、《复活》、《父与子》、《猎人笔记》、《卡拉玛佐夫兄弟》等大量作品。1919年他与瞿秋白、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宣传社会革命和民主思想。后进入外交界,1922年起被派往列宁格勒等地中国领事馆,1947年病逝于沈阳。郑振铎是新文学前驱者之一,精通英文,在翻译、创作与学术研究等方面多有建树。50年代初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两所首任所长,1958年率团出访,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 1920年七八月时,耿济之与郑振铎从一位友人那里得到一本海参崴“全俄劳工党”的第十四种出版物《赤色的诗歌》,书中共收诗歌25首。他们感到这些诗歌“充满着极雄迈,极充实的革命的精神,声势浩荡,如大锣大鼓之锤击,声满天地,而深中乎人人的心中。虽然也许不如彼细管哀弦之凄美,然而浩气贯乎中,其精彩自有不可掩者,真可称为赤化的革命的声音。不惟可以藉此见苏维埃的革命的精神,并且也可以窥见赤色的文学的一斑。”(CT《附注》,载《小说月报》第12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于是,由耿济之口译,郑振铎笔述,头天译出第一首,即《第三国际党的颂歌》。后因故未能接着译下去。当时他们不知道《国际歌》诗歌文本为法国人欧仁·鲍狄埃所作,只是当作俄苏革命作品翻译过来。这也难怪,一则他们所见的这首诗歌刊于俄罗斯出版物,书中并没有说明出处,二则1917-1944年间,俄苏采用《国际歌》为国歌,将其俄苏化了。鲍狄埃原诗分六段,俄苏用作国歌时选用其一、二、六段。耿济之、郑振铎据此翻译,以后中国流传的《国际歌》便沿袭了这一定例。 耿济之、郑振铎译文为:赤色的诗歌 第三国际党的颂歌 起来罢,被咒骂跟着的, 全世界的恶人与奴隶; 我们被扰乱的理性将要沸腾了! 预备着去打死战吧! 我们破坏了全世界的强权, 连根的把他破坏了。 我们将看见新的世界了! 只要他是什么都没有的人,他就是完全的人。 这是最末次的, 最坚决的战争! 人类都将同着第三国际党, 一块儿奋起! 谁都不给我们救助, 也不是上帝,也不是帝王,也不是英雄! 我们就用自己原来的手, 达到赦免的地位。 因为要用勇敢的手,推翻担负, 因为要打死自己的善, 吹起笳来,勇勇敢敢的打铁, 在铁还红热的时候! 这是最末次的, 最坚决的战争! 人类都将同着第三国际党, 一块儿奋起! 我们不过是, 全世界大劳动军队里的工人。 用公理的名,管理土地, 永没有失败的时候! 如果很大的雷声, 在猎狗和刽子手的绳上响起来, 那么,太阳对于我们总是一样的。 我们还能用我们自己的光的火焰来照耀的。 这是最末次的, 最坚决的战争! 人类都将同着第三国际党, 一块儿奋起! 这个译本较为生硬,且只有歌词而没有曲谱,影响了其流传。 国人第一次见到的词曲相配的《国际歌》译本出自瞿秋白之手。瞿秋白先后在武昌外国语学校、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英文、俄文,精通俄文,在翻译、创作与理论批评方面多有建树。1920年参加李大钊创办的马克思研究会,同年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赴俄采访。途经哈尔滨时,在参加俄国人庆祝十月革命三周年大会上首次听到《国际歌》。1923年春夏之交,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瞿秋白,把《国际歌》译成中文,并配上简谱,发表在1923年6月15日出刊的《新青年》季刊第1期(共产国际号)。歌词刊于《新青年之新宣言》之后,连词带谱刊于同期的末页。 瞿秋白的译文为:国际歌 起来,受人污辱咒骂的! 起来,天下饥寒的奴隶! 满腔热血沸腾, 拼死一战决矣。 旧社会破坏得彻底, 新社会创造得光华。 莫道我们一钱不值, 从今要普有天下。 这是我们的 最后决死争, 同英德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 人类方重兴! 这是我们的 最后决死争, 同英德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 人类方重兴! 不论是英雄, 不论是天皇老帝, 谁也解放不得我们, 只靠我们自己。 要扫尽万重的压迫, 争取自己的权利。 趁这洪炉火热, 正好发愤锤砺。 这是我们的 最后决死争, 同英德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 人类方重兴! 这是我们的 最后决死争, 同英德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 人类方重兴! 只有伟大的劳动军, 只有我世界的劳工, 有这权利享用大地; 那里容得寄生虫! 霹雳声巨雷忽震, 残暴贼灭迹销声。 看!光华万丈, 照耀我红日一轮。 这是我们的 最后决死争, 同英德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 人类方重兴! 这是我们的 最后决死争, 同英德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 人类方重兴! 瞿秋白多才多艺,通音律,一边弹奏风琴,一边吟唱译词,反复推敲。原文International ,若意译,“国际”一词只有两个字,与歌曲节拍不易相合,经再三斟酌,瞿秋白采用音译“英德纳雄纳尔”。将上述两种译文比较来看,瞿秋白译文显然要准确、生动一些,究其原因,除了对此前的译本有所借鉴之外,大概主要在于他在十月革命后的俄苏有过聆听歌唱与革命生活的切身体验,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国际歌》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瞿秋白还第一次披露了“此歌原本是法文,——法革命诗人柏第埃(Porthier)所作”,“法文原稿,本有六节,然各国通行歌唱的只有三节”。他在题目下面充满激情地写道:“……如今劳农俄国采之为‘国歌’——将来且成世界共产社会之开幕乐呢。欧美各派社会党,以及共产国际无不唱此歌,——大家都要争着为社会革命歌颂。”“但愿内行的新音乐家,矫正译者的误点,——令中国受压迫的劳动平民,也能和世界的无产阶级得以‘同声相应’。” 瞿秋白不仅是《国际歌》的翻译者,也是其躬身实践者。他曾主持党中央“八七会议”,出任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后来,受到王明的打击,被排挤于中央领导机关之外,革命意志不衰,先在上海参与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又赴苏区肩负教育重任。1935年2月红军转移时被捕,同年6月18日,瞿秋白高唱着自己翻译的雄壮的《国际歌》,英勇就义。 几乎与瞿秋白翻译《国际歌》同时,萧三与陈乔年在莫斯科推出另一译本。萧三1918年参与创办新民学会,1920赴法国勤工俭学,不久参加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同年冬去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3年暑假期间,萧三与陈乔年根据法文、并参照俄文译配了《国际歌》的三段歌词,随即在留学生中传唱,并由他们带回国内,推动了《国际歌》的流传。现在通行的副歌中的“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即采用了萧陈译本。萧陈译配的词曲刊于1925年3月出版的《工人读本》。1925年7月12日,省港大罢工的工人创办的月刊《工人之路》第18期转载了《国际歌》歌词。萧三1939年春回国后,在延安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又对歌词进行修订、润色,成为直到60年代初流传最广的版本。[2] 1962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进一步对《国际歌》歌词加以推敲,产生了传唱至今的通行本:国际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国际歌》的翻译,既能够显示出文学翻译的艰辛历程,也可以见出文学翻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联,用时下所流行的话语来说就是“翻译政治”。

B 四个选项都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只有《工人周刊》在北方,故选B。

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总部设在上海,在其他有党组织的城市陆续建立了分部,负责领导各地的工人运动。总部主任最初是张国焘,但他并不深入工厂车间,只在"办公桌上搞工人运动",没起什么实际作用。10月中旬,他去苏俄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书记部总部的工作就由李启汉主持。先后在总部工作过的还有包惠僧、李震灜、董锄平、许白昊等人。   书记部总部一成立就编辑出版了指导工人运动的机关刊物《劳动周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刊物。《劳动周刊》在发刊词中申明:它是"专门本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宗旨为劳动者讲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希望广大工人"都来维护这个唯一的言论机关,扩大解放全人类的声浪,促进解放全人类的事业实现"。李启汉、李震灜等人为编好《劳动周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工人们称《劳动周刊》是一盏指路的明灯。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共产党》月刊称赞《劳动周刊》"办得异常完善,大可以增进劳动者的知识,这真是教育训练劳工们一个最好的机关报"。   上海的工人运动是在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当时的上海是我国工业最发达的城市,许多工人背井离乡来到上海谋生。为了不受别人欺负,他们就自发地按地域组织了帮口,如宁波帮、湖北帮、安徽帮等。这种封建性质的帮口是组织工人成立工会的严重障碍。为了克服帮口思想对工人群众的束缚,李启汉等人在《劳动周刊》上接连发表文章,揭露官僚、资本家利用帮口分裂工人队伍,挑唆工人互相争斗的事实,启发工人按产业建立自己的工会组织。书记部在利用《劳动周刊》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还在上海小纱渡工厂区创办了工人补习学校,开始有20多名工人参加,李启汉、李震灜轮流住在那里主持工作,劳动组合书记部的人员轮流来讲课,针对工人实际情况作思想教育工作。

劳动者刊物图片

这是劳动安全卫生标志。(图片右转90度)劳动安全卫生,又称劳动保护或者职业安全卫生,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应得到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基本保障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是劳动者实现宪法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的具体保障。劳动安全与卫生,既是相互联系又是彼此独立,共同组成劳动者劳动保护的屏障。劳动安全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的伤害事故发生。劳动卫生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慢性职业危害发生。“劳动安全卫生标志”以代表劳动安全卫生的绿十字为中心,周围用变型的齿轮和橄榄枝叶构成一个图案,左侧的齿轮象征劳动、长城和中国,右侧的橄榄叶象征着和平、美满和幸福。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劳动保护》杂志创刊于1953年,先后由全总、劳动部主办。1986年1月,《劳动保护》杂志改由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主办。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安全生产职能由劳动部划归国家经贸委,刊物由国家经贸委主管,安全科研中心主办。2001年2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刊物改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管,安全科研中心主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多年来,《劳动保护》杂志在全国各地区、各产业部门和广大企业安全管理干部中获得了很高的声誉,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任和拥戴,得到党和国家的肯定。1992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6000多家科技期刊评选中,《劳动保护》杂志获得国家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1年11月份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全国8000余家期刊评比中,《劳动保护》杂志被列入中国期刊方阵,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百种重点科技期刊组成的“双百”期刊,在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1496家期刊中,仅有192家入围“双百”期刊。2002年,《劳动保护》杂志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在全国近5000种科技期刊中,获得国家期刊奖项的仅有180种。《劳动保护》杂志为国际标准大16开本,彩色印刷,胶订,月刊,每月1日出版。2007年,杂志扩版为128页,每月还由杂志社出资赠送20万字的最新法规文件汇编,进一步扩大了杂志的信息量,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安全生产信息的需求。《劳动保护》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尊重、热爱、保护生命——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她的核心读者是:企业安全管理干部和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中的安全管理干部。她的编辑方针是:关注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关注。增强刊物的可读性和服务性,贴近读者、文章生动、知识实用。她的市场定位为:安全生产管理干部的政策专刊,领导智慧专刊,科技知识专刊。她的经营定位是: 以杂志为核心和依托,发展广告,发展相关的安全文化产品和咨询服务,开展大规模安全文化群众活动,使品牌杂志的资源充分利用。 我们的办刊理念是:创造一流的期刊,把《劳动保护》杂志建成我国安全文化产业之林中一棵茁壮的大树。有人说,一个杂志社,就像一辆汽车,杂志编辑、发行、广告、品牌经营就是它的4个轮子,缺一不可。为了开好这部车,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以杂志为旗帜,以市场为先导,以实业促事业,从管理求效益。以杂志为旗帜:就是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办刊宗旨。把杂志作为一个特殊的“商品”来经营,讲究内部的质量和外在的包装。以市场为先导:就是要按市场的要求来办刊,杂志编辑出版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办事,按市场机制的规则来运作。杂志的一切经济活动必须面对市场,面向读者。在杂志的编辑工作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扬长避短,占领市场。以实业促事业:就是走安全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依托杂志的品牌,开发安全文化产业,积极开创性地向外拓展,利用杂志形成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办刊与经营并重。以管理求效益:加强杂志社的内部管理,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激发杂志社人员的的活力,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图片模板发给你了,以下是相关内容:《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优秀代表作,而且标志了老舍的创作进入新的阶段。《骆驼祥子》以人力车夫为主,写的都是他所熟悉的北京贫民生活。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所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象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扬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个体劳动者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象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读者的心坎。   小说还细致地描绘了祥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生活愿望所作的各种努力。作为一个没有觉悟的个体劳动者,尽管他怀有改善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才是解放自己的正确道路,他从来没有想到应该大家团结起来进行斗争,而仅仅是执拗地幻想凭借个人的要强和努力去达到这样的目的。他的人生理想是狭小的,他的斗争手段更是错误的。结果,使自己远离了周围的朋友,孤独无援,更加无力抗拒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既然“要买上自己的车?成了他奋斗向上的全部动力,以至于是他生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那末,在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实现这样的要求以后,他失去的就不单是一个理想,而是生活的全部意义,从而必然陷于精神崩溃的境地。盲目的个人奋斗,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失败命运,正象作品中所比喻的,好象是拉洋车为了抄近道,“误入了罗圈胡同,绕了个圈儿,又绕回到原处”。这就更加增添了他的不幸并且给人以沉重的窒息之感。小说的末尾,明确指出祥子是“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在深切的惋惜之中包含了批判。整部作品,在控诉旧社会吃人的同时,也宣布了企图用个人奋斗来解放自己的道路的破产。这就比之一般的暴露黑暗现实的作品具有更深一层的社会意义。作品还通过一个饱经人生沧桑的老车夫的口,意味深长地指出:“干苦活的打算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吗?独自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叫小孩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光,谁也没法儿治他们!”尽管这种提法还比较模湖,也没有在作品中进一步用具体的情节正面地表现出来,却仍然可以看出这是老舍探索劳动人民解放道路所得出的一个崭新的结论,显示了他过去作品中所没有的可贵的进展。 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有感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是一部由苏联著名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长篇小说。   人应该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保尔·柯察金在少年时代当过小伙夫,作过工人。沙俄的黑暗统治使他饱尝了压迫和剥削,知道爱憎分明。他曾冒着生命危险,在白匪的刺刀下,救出了布尔什维克朱赫莱。不久,他参加苏联红军,先当侦察兵,后当骑兵。为了保卫红色政权,他南征北战,冲锋陷阵,浴血杀敌。他不但打仗勇敢,而且是个优秀的共青团员和出色的政治宣传员。他喜欢读书,特别爱读《牛虻》、《斯巴达克思》等作品,经常给战士们讲英雄的故事。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头部负了重伤,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死亡。在医生的日记中写道:“他那惊人的忍耐力使我们所有的医生都吃惊。”   敌人围困了城市,没有燃料,没有粮食。保尔带头来到筑路工程第一线。秋雨、泥泞、狂风、大雪,缺吃少穿,露天住宿,武装残匪的骚扰,饥饿的威胁,疾病的折磨……这一切都不能动摇他那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他得了伤寒,第四次死里逃生。保尔·柯察金满怀着深情写道:“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来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战争时期的流血负伤,建设时期的积劳成疾,使保尔完全丧失了健康。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这对于一个已经瘫痪的人来说,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保尔他却毅然拿起笔,坚持自己写作生涯,每写完一个字,他都必要付出比平常人加倍数而又艰辛的劳动。但是,他说:“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你们就不能叫我离开党,不能使我停止工作。”他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难以想象的痛苦,毅然选择了文学这一武器,继续战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顽强的学习,克服了重重困难,先是用硬纸做的框子里写,后来是自己叙述,请人记录。终于写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保尔·柯察金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中卓越的人物之一,也是千百万读者崇敬的英雄之一。他那坚忍不拔的意志,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非凡勇气,教育了许许多多革命青年,鼓舞了千百万读者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奋斗。 《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第一篇作品《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子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子《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子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属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子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 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子自然,向往自由。

工人刊物劳动者

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总部设在上海,在其他有党组织的城市陆续建立了分部,负责领导各地的工人运动。总部主任最初是张国焘,但他并不深入工厂车间,只在"办公桌上搞工人运动",没起什么实际作用。10月中旬,他去苏俄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书记部总部的工作就由李启汉主持。先后在总部工作过的还有包惠僧、李震灜、董锄平、许白昊等人。   书记部总部一成立就编辑出版了指导工人运动的机关刊物《劳动周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刊物。《劳动周刊》在发刊词中申明:它是"专门本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宗旨为劳动者讲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希望广大工人"都来维护这个唯一的言论机关,扩大解放全人类的声浪,促进解放全人类的事业实现"。李启汉、李震灜等人为编好《劳动周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工人们称《劳动周刊》是一盏指路的明灯。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共产党》月刊称赞《劳动周刊》"办得异常完善,大可以增进劳动者的知识,这真是教育训练劳工们一个最好的机关报"。   上海的工人运动是在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当时的上海是我国工业最发达的城市,许多工人背井离乡来到上海谋生。为了不受别人欺负,他们就自发地按地域组织了帮口,如宁波帮、湖北帮、安徽帮等。这种封建性质的帮口是组织工人成立工会的严重障碍。为了克服帮口思想对工人群众的束缚,李启汉等人在《劳动周刊》上接连发表文章,揭露官僚、资本家利用帮口分裂工人队伍,挑唆工人互相争斗的事实,启发工人按产业建立自己的工会组织。书记部在利用《劳动周刊》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还在上海小纱渡工厂区创办了工人补习学校,开始有20多名工人参加,李启汉、李震灜轮流住在那里主持工作,劳动组合书记部的人员轮流来讲课,针对工人实际情况作思想教育工作。

A 《劳动界》 B 《劳动音》 C 《劳动者

劳动者工人刊物

新文化运动中的报刊1911年辛亥革命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报刊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以反对封建思想、宣传新思潮为中心内容的报刊开始出现。有代表性的是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它提出 “民主” 和“科学” 的口号,发起对孔子思想的批判,倡导文学革命,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918年12月,《新青年》的主持人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又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接着,北京国民社、新潮社也分别出版《国民》杂志和《新潮》月刊,与《新青年》相配合。同时,北京<晨报>、<国民公报>、上海<时事新报>、<民国日报>(上海)等,也出版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副刊。在中国报刊界形成了一个反封建的思想斗争热潮。而北京的《国故月刊》、《公言报》、上海的《新申报》等报刊, 则发表文章攻击新文化运动,于是在各种报刊上出现了新旧思潮的激烈斗争。

在早期工人运动中诞生●《劳动午报》的历史可追溯到1921年7月底由北京党组织在北京创刊的《工人周刊》;而《工会博览》的历史可追溯到1920年11月7日,北京党组织创办的《劳动音》周刊。早期创办工人刊物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唤起工人的觉醒。从现存的工运史料上追根溯源,《劳动音》周刊(杂志)是现在《工会博览》杂志的前身。1920年,李大钊、邓中夏、罗章龙等革命先驱一起于同年11月7日在北京创办了《劳动音》周刊(杂志),这是北京地区最早的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工人杂志。1920年12月初,《劳动音》周刊遭北洋政府查禁、停刊。从工人报刊发展历史和相关规定看,无论从主办单位的性质、刊物的办刊宗旨、发行对象、所在地等都决定了《工会博览》可溯源于早期的《劳动音》周刊(杂志)。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后,非常重视报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作用。1921年7月李大钊同志领导的北京党组织又创办了我国早期的重要工人报纸——《工人周刊》。1922年8月,《工人周刊》便成为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1924年2月,改为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的机关报。该报1926年底被军阀政府查封。从这段历史渊源来考察,《工人周刊》(报纸)可以说是现在《劳动午报》的前身。为了进一步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发动和组织工人、指导工人斗争,在李大钊、赵世炎等亲自倡导下,积极筹划新的工人刊物的创办工作。1925年6月15日,由中共北方党组织主办的《北京工人》周刊(杂志)在北京创刊,担任中共北方区执委会组织部长兼职委会书记的陈为人任主编。工运学家认为,《北京工人》周刊与《劳动音》周刊是一脉相承的。在新中国成立后成长●1950年5月1日,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北京市总工会重新创办了《北京工人》杂志(也可视为1925年《北京工人》杂志的复刊);1967年4月20日,北京市工代会又创办了《北京工人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迅速。1950年2月,北京市总工会宣告成立,《北京工人》、《北京工运》、《工会工作》等市总工会的刊物相继创刊。1950年5月1日,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北京市总工会创办了《北京工人》杂志(也可视为1925年《北京工人》杂志的复刊),半月一期,32开本。杂志稿件按重要性分别由邓拓(原市委宣传部长)、廖沫沙(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审阅。具体领导工作由时任市总工会宣教部部长的祖田工担任,下设编辑部。一批工人作家的成长与《北京工人》杂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老舍、周立波、田间、袁水拍等作家和学者都为杂志撰过稿并为杂志的通讯员队伍授课。曾任全国文联党组书记的高占祥、已故诗人李学鳌以及后来调入北京日报社的几名记者都曾是《北京工人》的通讯员。1951年1月,因工作人员全部投入“三反”、“五反”运动,杂志停刊,共出版发行了36期。1967年4月20日,北京市工代会又创办了《北京工人报》(也视为《北京工人》杂志的复刊,从杂志形式变成了报纸形式)。《北京工人报》期发行量达到了5万份,1972年5月30日停刊。1967年,《北京工人报》在报道“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时将刘春华的作品作为题图率先发表。之后,《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等都相继刊发了这幅作品的彩色照片。在改革开放后发展●1984年10月,《北京工人》杂志再次复刊,2001年1月《北京工人》杂志更名为《工会博览》杂志;1993年1月《北京工人报》复刊,2000年12月《北京工人报》改名为《劳动午报》。改革开放后,市总工会党组请示市委批准,《北京工人》杂志于1984年10月再次复刊。开始为双月刊,1986年1月改为月刊。时任市委副书记的徐惟诚写了《祝〈北京工人〉创刊》的《代发刊词》。1984年12月,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彭真同志为《北京工人》杂志题词:“祝《北京工人》成为职工群众大家看、大家办的首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鼓舞者、喉舌和镜子。”1992年末,市总工会决定在继续办好《北京工人》杂志的同时,创办《北京工人报》。《北京工人报》是面向首都广大职工群众和工会工作者的政治性综合性报纸,于1993年1月1日复刊,向全国发行。1999年1月5日,报纸开辟了《职工热线》专栏,备受社会欢迎。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要,2000年12月《北京工人报》更名为《劳动午报》,同年底,《北京工人》更名为《工会博览》。更名后的《工会博览》半月刊,改为32开本,内容也进行了大调整,作为以工会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刊物,发行量一路上升,2005年,工会博览杂志社提出了二次创业,现在的《工会博览》已成为北京市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杂志之一。现为旬刊,每月出版三期。被中国工人报刊协会评为优秀期刊、被市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更名后的《劳动午报》,进行了一系列的扩版,由原来黑白对开版改为彩色四开版。那句“早也报、晚也报,又新又全看午报;喜也报、忧也报,维护权益看午报”的广告语被广为流传,也被市场所接受。“维权110”已成为有鲜明特色的拳头版面。2009年,劳动午报社领导充分认识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加强巩固继续办好杂志的同时,对《劳动午报》定位和发展进行了调整,决心将《劳动午报》办成“工会满意、职工爱看、企业欢迎、社会需要”的高品位的工会机关报。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的劳动午报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为了适应工会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的需要,1984年10月,《北京工人》杂志复刊,2001年1月更名为《工会博览一报一刊,正在以准确的定位,敏锐的思维,超前的意识,服务的理念,丰富的资讯,时尚的设计,努力扩大报刊的社会知名度,树立美誉度,增加发行量,做到以先进的文化启迪社会、以正确的理念引导职工,把先进的经验和准确的信息传播给读者,努力将报社打造成为“工会、职工、企业、社会”四位一体的立体新闻宣传网络。报社正在不断扩大在首都的覆盖面,努力做到有职工的地方就有《劳动午报》,有工会的组织就有《工会博览》。今天,劳动午报社新的领导班子集体在市总的领导下,正站在时代的前沿,紧跟时代的步伐,带领报社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将革命先烈的未竟事业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全部的力量。

  • 索引序列
  • 劳动者刊物封面
  • 《劳动者》刊物
  • 劳动者刊物图片
  • 工人刊物劳动者
  • 劳动者工人刊物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