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83

花小卷2010
首页 > 论文问答 > 《劳动者》刊物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长平公主

已采纳
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总部设在上海,在其他有党组织的城市陆续建立了分部,负责领导各地的工人运动。总部主任最初是张国焘,但他并不深入工厂车间,只在"办公桌上搞工人运动",没起什么实际作用。10月中旬,他去苏俄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书记部总部的工作就由李启汉主持。先后在总部工作过的还有包惠僧、李震灜、董锄平、许白昊等人。   书记部总部一成立就编辑出版了指导工人运动的机关刊物《劳动周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刊物。《劳动周刊》在发刊词中申明:它是"专门本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宗旨为劳动者讲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希望广大工人"都来维护这个唯一的言论机关,扩大解放全人类的声浪,促进解放全人类的事业实现"。李启汉、李震灜等人为编好《劳动周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工人们称《劳动周刊》是一盏指路的明灯。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共产党》月刊称赞《劳动周刊》"办得异常完善,大可以增进劳动者的知识,这真是教育训练劳工们一个最好的机关报"。   上海的工人运动是在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当时的上海是我国工业最发达的城市,许多工人背井离乡来到上海谋生。为了不受别人欺负,他们就自发地按地域组织了帮口,如宁波帮、湖北帮、安徽帮等。这种封建性质的帮口是组织工人成立工会的严重障碍。为了克服帮口思想对工人群众的束缚,李启汉等人在《劳动周刊》上接连发表文章,揭露官僚、资本家利用帮口分裂工人队伍,挑唆工人互相争斗的事实,启发工人按产业建立自己的工会组织。书记部在利用《劳动周刊》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还在上海小纱渡工厂区创办了工人补习学校,开始有20多名工人参加,李启汉、李震灜轮流住在那里主持工作,劳动组合书记部的人员轮流来讲课,针对工人实际情况作思想教育工作。
273 评论

雷恩哥哥

《劳动周刊》劳动组合书记部还创办了机关刊物《劳动周刊》,张国焘兼编辑主任,包惠僧、李启汉、董锄平等为编辑,其任务是:本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宗旨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

81 评论

陆陆1234

B 四个选项都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只有《工人周刊》在北方,故选B。

355 评论

熊猫盖盖

《国际歌》,原题《国际工人联盟》,巴黎公社诗人鲍狄埃1871年6月创作,1887年收入其诗集《革命歌集》印行。1888年6月,法国工人业余音乐家狄盖特根据此诗谱成《国际歌》,同年7月23日由作曲家领导的合唱团“工人的里拉”在里尔的售报工人集会上首次演唱,后逐渐流传至世界各地,20世纪20年代初传入中国。 1920年有两种《国际歌》的中文翻译。 第一种译文从1920年10月10日至12月5日分4次连载于广州《劳动者》周刊第2-6号(1920年10月17日出刊的第3号未续载),标题为《劳动歌》,译者署名列悲。据同代人黎昌仁回忆,列悲可能是黄凌霜与区声白合署的笔名。《劳动歌》共6节,译文如下:劳动歌 起来,现在世上受了饥寒困苦的奴仆。 管治将来世界的理性渐渐强起来了。 做奴仆的人呀!起来,快起来!不要固执古人的谬误! 世界的基础快改变了,无产者将成为万有者!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全体! 君主、上帝、空论家,是不能拯救人类的。 工人呀!我们要拯救自己,以谋公众的幸福。 解放精神以脱离掠夺的生活, 这是工人唯一的事业。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全体! 国家压制我们,法律欺我们,租税困苦我们! 富贵者则受保护,贫贱者则没有发言权。 法律平等是假的; 天下断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全体! 哦,铁路大王呀!矿煤大王呀! 是否除扑灭工党外便没有事情可干呢? 平民创造万物,什么是属于你们的呢? 你们应该把所有的财产,给回原有的主人。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全体! 和平是对我们自己说的,对待敌人要奋斗! 罢工是我们反对军备最好的武器。 吃人肉的人呀!你们想做新伟人吗? 我们的枪弹是向我们的长官发的。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全体! 城市的及乡村的工党呀!土地是属于我们的。 坐食的人呀!请他走! 你们用我们的血汗养活你,有如掠夺鸟一样! 你们终有一日灭亡,太阳照耀此光明的世界。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 最后的奋斗,快联合,将来之世界只有人类全体! 这是《国际歌》的全译,而后来通行的译本则是以1917-1944年被俄苏采用为国歌的第一、二、六段为底本的翻译。原作产生于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之后,无产阶级处于资产阶级政权压迫之下,所以充满了反抗精神。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所以俄苏选作国歌时删去了批判国家、法律、租税、质疑铁路大王、反抗长官的内容。《劳动者》刊登《国际歌》全译与这个刊物的倾向有关。有文章称广州《劳动者》周刊为广东共产主义小组主办,其实不确。据考察,广州《劳动者》周刊是梁冰弦、刘石心等无政府主义者为了宣传无政府共产主义、工团主义而创办的通俗宣传刊物,主要撰稿人为梁冰弦、黄凌霜、薛剑耘、傅无闷等无政府主义者,刊物先后由广州《天民报》、《广东群报》总经售。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手下的两名工作人员刚到广州时,误以为这份《劳动者》周刊是共产主义者所办,资助过印刷费。后来,陈独秀、维经斯基来到广州,发现了他们的真实倾向,试图争取他们放弃无政府主义观点,但未能如愿。俄国人不再给予资助,刊物遂于1921年1月终刊。[1]无政府主义虽然同共产主义有冲突,但在主张劳动人民权利、揭示劳动人民受剥削的阶级根源、强调根本改变社会制度的必要性等方面,与共产主义有相通之处,因而在五四时期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由于广州《劳动者》周刊的发行量只有二三千份左右,而且刊物时间较短,加之所刊《劳动歌》翻译较为粗糙,所以流传不广。 1920年的第二种译文是《劳动国际歌》,当年11月刊于留法勤工俭学会主办的《华工旬刊》,译者署名张逃狱。这一译文流传更为有限,笔者未见原刊原文,故从略。 1921年5月27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刊出署CZ、CT同译的《赤色的诗歌 第三国际党的颂歌》,这一译文同年9月收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2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CZ、CT即耿济之与郑振铎,均为1921年1月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耿济之早年就学于北京俄文专修馆,精通俄文,是直接从原文翻译俄罗斯文学的重要译者,翻译过《雷雨》、《复活》、《父与子》、《猎人笔记》、《卡拉玛佐夫兄弟》等大量作品。1919年他与瞿秋白、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宣传社会革命和民主思想。后进入外交界,1922年起被派往列宁格勒等地中国领事馆,1947年病逝于沈阳。郑振铎是新文学前驱者之一,精通英文,在翻译、创作与学术研究等方面多有建树。50年代初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两所首任所长,1958年率团出访,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 1920年七八月时,耿济之与郑振铎从一位友人那里得到一本海参崴“全俄劳工党”的第十四种出版物《赤色的诗歌》,书中共收诗歌25首。他们感到这些诗歌“充满着极雄迈,极充实的革命的精神,声势浩荡,如大锣大鼓之锤击,声满天地,而深中乎人人的心中。虽然也许不如彼细管哀弦之凄美,然而浩气贯乎中,其精彩自有不可掩者,真可称为赤化的革命的声音。不惟可以藉此见苏维埃的革命的精神,并且也可以窥见赤色的文学的一斑。”(CT《附注》,载《小说月报》第12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于是,由耿济之口译,郑振铎笔述,头天译出第一首,即《第三国际党的颂歌》。后因故未能接着译下去。当时他们不知道《国际歌》诗歌文本为法国人欧仁·鲍狄埃所作,只是当作俄苏革命作品翻译过来。这也难怪,一则他们所见的这首诗歌刊于俄罗斯出版物,书中并没有说明出处,二则1917-1944年间,俄苏采用《国际歌》为国歌,将其俄苏化了。鲍狄埃原诗分六段,俄苏用作国歌时选用其一、二、六段。耿济之、郑振铎据此翻译,以后中国流传的《国际歌》便沿袭了这一定例。 耿济之、郑振铎译文为:赤色的诗歌 第三国际党的颂歌 起来罢,被咒骂跟着的, 全世界的恶人与奴隶; 我们被扰乱的理性将要沸腾了! 预备着去打死战吧! 我们破坏了全世界的强权, 连根的把他破坏了。 我们将看见新的世界了! 只要他是什么都没有的人,他就是完全的人。 这是最末次的, 最坚决的战争! 人类都将同着第三国际党, 一块儿奋起! 谁都不给我们救助, 也不是上帝,也不是帝王,也不是英雄! 我们就用自己原来的手, 达到赦免的地位。 因为要用勇敢的手,推翻担负, 因为要打死自己的善, 吹起笳来,勇勇敢敢的打铁, 在铁还红热的时候! 这是最末次的, 最坚决的战争! 人类都将同着第三国际党, 一块儿奋起! 我们不过是, 全世界大劳动军队里的工人。 用公理的名,管理土地, 永没有失败的时候! 如果很大的雷声, 在猎狗和刽子手的绳上响起来, 那么,太阳对于我们总是一样的。 我们还能用我们自己的光的火焰来照耀的。 这是最末次的, 最坚决的战争! 人类都将同着第三国际党, 一块儿奋起! 这个译本较为生硬,且只有歌词而没有曲谱,影响了其流传。 国人第一次见到的词曲相配的《国际歌》译本出自瞿秋白之手。瞿秋白先后在武昌外国语学校、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英文、俄文,精通俄文,在翻译、创作与理论批评方面多有建树。1920年参加李大钊创办的马克思研究会,同年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赴俄采访。途经哈尔滨时,在参加俄国人庆祝十月革命三周年大会上首次听到《国际歌》。1923年春夏之交,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瞿秋白,把《国际歌》译成中文,并配上简谱,发表在1923年6月15日出刊的《新青年》季刊第1期(共产国际号)。歌词刊于《新青年之新宣言》之后,连词带谱刊于同期的末页。 瞿秋白的译文为:国际歌 起来,受人污辱咒骂的! 起来,天下饥寒的奴隶! 满腔热血沸腾, 拼死一战决矣。 旧社会破坏得彻底, 新社会创造得光华。 莫道我们一钱不值, 从今要普有天下。 这是我们的 最后决死争, 同英德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 人类方重兴! 这是我们的 最后决死争, 同英德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 人类方重兴! 不论是英雄, 不论是天皇老帝, 谁也解放不得我们, 只靠我们自己。 要扫尽万重的压迫, 争取自己的权利。 趁这洪炉火热, 正好发愤锤砺。 这是我们的 最后决死争, 同英德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 人类方重兴! 这是我们的 最后决死争, 同英德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 人类方重兴! 只有伟大的劳动军, 只有我世界的劳工, 有这权利享用大地; 那里容得寄生虫! 霹雳声巨雷忽震, 残暴贼灭迹销声。 看!光华万丈, 照耀我红日一轮。 这是我们的 最后决死争, 同英德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 人类方重兴! 这是我们的 最后决死争, 同英德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 人类方重兴! 瞿秋白多才多艺,通音律,一边弹奏风琴,一边吟唱译词,反复推敲。原文International ,若意译,“国际”一词只有两个字,与歌曲节拍不易相合,经再三斟酌,瞿秋白采用音译“英德纳雄纳尔”。将上述两种译文比较来看,瞿秋白译文显然要准确、生动一些,究其原因,除了对此前的译本有所借鉴之外,大概主要在于他在十月革命后的俄苏有过聆听歌唱与革命生活的切身体验,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国际歌》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瞿秋白还第一次披露了“此歌原本是法文,——法革命诗人柏第埃(Porthier)所作”,“法文原稿,本有六节,然各国通行歌唱的只有三节”。他在题目下面充满激情地写道:“……如今劳农俄国采之为‘国歌’——将来且成世界共产社会之开幕乐呢。欧美各派社会党,以及共产国际无不唱此歌,——大家都要争着为社会革命歌颂。”“但愿内行的新音乐家,矫正译者的误点,——令中国受压迫的劳动平民,也能和世界的无产阶级得以‘同声相应’。” 瞿秋白不仅是《国际歌》的翻译者,也是其躬身实践者。他曾主持党中央“八七会议”,出任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后来,受到王明的打击,被排挤于中央领导机关之外,革命意志不衰,先在上海参与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又赴苏区肩负教育重任。1935年2月红军转移时被捕,同年6月18日,瞿秋白高唱着自己翻译的雄壮的《国际歌》,英勇就义。 几乎与瞿秋白翻译《国际歌》同时,萧三与陈乔年在莫斯科推出另一译本。萧三1918年参与创办新民学会,1920赴法国勤工俭学,不久参加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同年冬去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3年暑假期间,萧三与陈乔年根据法文、并参照俄文译配了《国际歌》的三段歌词,随即在留学生中传唱,并由他们带回国内,推动了《国际歌》的流传。现在通行的副歌中的“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即采用了萧陈译本。萧陈译配的词曲刊于1925年3月出版的《工人读本》。1925年7月12日,省港大罢工的工人创办的月刊《工人之路》第18期转载了《国际歌》歌词。萧三1939年春回国后,在延安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又对歌词进行修订、润色,成为直到60年代初流传最广的版本。[2] 1962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进一步对《国际歌》歌词加以推敲,产生了传唱至今的通行本:国际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国际歌》的翻译,既能够显示出文学翻译的艰辛历程,也可以见出文学翻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联,用时下所流行的话语来说就是“翻译政治”。

82 评论

CYGUANGZHOU

A 《劳动界》 B 《劳动音》 C 《劳动者

283 评论

相关问答

  • 《劳动者》刊物

    A 《劳动界》 B 《劳动音》 C 《劳动者

    小囡1234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6
  • 劳动者刊物图片

    这是劳动安全卫生标志。(图片右转90度)劳动安全卫生,又称劳动保护或者职业安全卫生,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应得到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基本保障的制度。劳动安

    紫霞大官人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6
  • 劳动者刊物封面

    职称都叫专业职称,就是在某个领域取得国家的认可。除博士、硕士、大学生外一般都是从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晋级过程中获得的。不能说中级职称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什么好处,

    nellie0223 7人参与回答 2024-05-06
  • 工人刊物劳动者

    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总部设在上海,在其他有党组织的城市陆续建立了分部,负责领导各地的工人运动。总部主任最初是张国焘,但他并不深入工厂车间,只在"办公桌上搞工人运动"

    happybaozi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6
  • 劳动者工人刊物

    新文化运动中的报刊1911年辛亥革命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报刊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以反对封建思想、宣传新思潮为中心内容的报刊开始出现。有代表性的是19

    新雨初晴水星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