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论文编辑和文献管理一样吗

论文编辑和文献管理一样吗

发布时间:

论文编辑和文献管理一样吗

为何没有NoteExpress,因为我们写的大多要引用中文,而目前NoteExpress是支持中文和中英文混合的最好文献管理软件。只是因为其破解版不好找,可能很多人就排除了该软件。其实只需要几百元便可永久使用。

你有具体的题目吗?或者大致要求啊~

肯定要一样呀 文献在论文中都是一样的

我也是会计专业,今年刚毕业。我没有遇到像你那样的问题呀,开题报告只是一个最初的思路而已,最终还是以你的论文为准的。我们学校发模板的。最主要的是你的论文题目是否定下来了,中途换题目会很麻烦的。其他的都是小事情,最后装订的时候要重新整理装订的。最终交的只是成品而已。。至于数据库最好在学校里进,要是学校没连接数据库就只能求助于同学了,我是没找到有免费提供的账号的好人。。其实你不用焦虑的,每个人都是第一次。。有什么不明白的首先问你导师,要是资料没地方下也去找导师,让他帮忙下。。一般都会肯的。其次要和你小组的成员保持充分的联系,一些格式之类的小问题要是拿捏不准务必要和小组成员保持一致,一个人错就是你自己的错,一组人错就不是你的错了。。不知道你选的是哪方面的题目哇,我选的是成本类的,你要是实在没资料,发消息联系我,我把我的资料打包发给你。

论文编辑和文献管理

方法很多啊: A、 在endnote中选择要插入的文献,直接点击插入 B、在word中通过Endnote插件菜单插入 C、 在Endnote中复制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然后粘贴到word中需要的地方 D、直接将Endnote中的文献拖动到word中需要插入的地方

博士生传给硕士生的经验,不服不行!(转)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早动手。 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 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英文文章写作 阅读10 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 经常复习。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找英文高手改。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 correction and improvement,not translation)的公司,在此向有钱没时间的人强烈推荐。 文献管理 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 | 以及 换行符删掉。 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10-15)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10-20/个)。我们经常会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聪明,殊不知这些都会降低论文质量。 投稿 知而不引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断章取义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 3 引而不确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 来源不实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 盲目自引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 写毕业论文 先列提纲 不列提纲,上来就写,是坏习惯。几百字没问题,几千字勉强,几万字就难了。必须列出写作提纲,再充实完善,以保证思路的连贯和字数的均衡。 平时多写 及时总结阶段性的工作,多写文章多投稿。到最后阶段,把这些文字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毕业论文。 不要罗列所有数据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分量,研究生往往会观测较多的指标。但毕业论文并非数据越多越好。一定要舍弃那些与主旨关系不大的数据。否则,要么显得累赘松散,要么成为破绽。 打印修改 在电脑上直接修改,会遗漏很多错误。要尽可能地减少任何错误,一定要打印出来修改。 让别人指出错误 自己修改,仍然受个人习惯的局限。错误摆在那里,却熟视无睹。让别人给你指出错误吧,不管他与你是不是同一专业。 怎样读文献 目标: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层次: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例如有人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治疗帕金森病,对他来说,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是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课题是某种物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形式: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比如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 程度: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有人看图说话,有人辨数识字。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实际上没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 矛盾: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循证医学划分临床试验证据的等级;同理,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发现矛盾,是第一步;找出异同,是第二步;思考解决,是第三步。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何必翻译外国人的综述谎称自己的综述?何必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谎称自己的思路?

可以看试试NoteFirst 网络版参考文献管理软件。完美支持国标;而且还是免费。

。。。。WORD不行吗 我同学十万字的论文也就是WORD了 除非你写书 不然不用那么麻烦的

社论和编辑部文章一样吗

社评是对当前社会中的某一现象进行评论,一般称为“社会时评”,属言论、杂文性质。它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该现象的看法,文章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其作者不限,可以是本报刊的编辑、记者,也可以是社会群众。社论是本报刊对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日子(如国庆、元旦),对国家大事所表明的看法和态度。社论的观点代表的就是报刊的观点,其作者由报社指定编辑部人员或社会上的专家,文章完成后作者不署本人名,只能署“本报评论员”或“本报特约评论员”,常见的有“元旦社论”,“人民日报社论”等,被人们形象称为“政治风向标”。社评、社论,虽然都带有一个“社”字,但前者指的是社会、社情民意,后者指报社、杂志社。

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在英文中,社论称Leader。又称Editorial或Leading article,前者指的是“总编评论文章”,后者则有“首席评论文章”之意。美国作者史本沙尔在《社论写作》一书中认为:“社论是一种事实与意见的精确、合理与有系统的表白,为了娱乐,并影响公众,也为了要解释新闻,使一般读者能够了解其重要性。”  三个要点  一、代表报社  二、评论对象是重大新闻事实和重大时政  三、目的是引导舆论  社论是代表党委的带有指导性的声音,所以不同于学术论文,是不允许进行无休止的讨论和辩论的;社论也不同于一般的评论文章,因为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带有权威性的坚守党性原则的评论文章,是不允许任意发挥个人意见的。社论也不同于一般的文件和指令,它是从思想认识上阐明问题,把社会生活现象和重大时政问题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加以分析阐述,从而把受众的认识水平提升到政策的高度,从而具有高度的指导性的。所以说,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形式,社论也具有新闻评论的一般功能(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等),但是最突出和重要的就是它代表媒体乃至政党、政治团体等直接发言的喉舌与舆论功能。因此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才会把社论喻为“报纸的心脏”。详情参考_HsH_V2nUEHHuuA8vwhrr7AXpkzo1UrJ5L9IN-UW405yc5Tiih37-5LaVcqe5c9H

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在英文中,社论称Leader。又称Editorial或Leading article,前者指的是“总编评论文章”,后者则有“首席评论文章”之意。美国作者史本沙尔在《社论写作》一书中认为:“社论是一种事实与意见的精确、合理与有系统的表白,为了娱乐,并影响公众,也为了要解释新闻,使一般读者能够了解其重要性。”在我国较权威的新闻评论学著作中,社论的定义为:“代表编辑部就某一重大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又对此定义做了补充:“(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政党、社会政治集团或社会群众团体对当前重大事件和迫切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一般代表同级党组织的意见。” 我国老一辈法学家,政治学家,新闻学家张友渔对于社论也有过较为详尽的研究和概括。他认为,社论“为报纸上之评论,而由报社中人所撰,是以代表报社之意见者也。故可为之下定义曰:社论者,代表报社的意见之论评也。详言之,则为:社论者,代表报社之意见,对于时事有所解释、批判及主张,以期指导读者之论评。”另外,张友渔又从“新闻性”、“针对性”、“指导性”等方面阐释了社论的主要特征,他的学术观点对于后世的新闻评论以及社论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学者刘大保在《社论写作》一书中综合了张友渔以及当代国内新观点,对于社论做了如下界定:“社论是代表媒体(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编辑部和媒体主办者对重大新闻事件或时事政治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称为‘本台评论’。媒体的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的政党、社会集团、社会阶层对即时发生的新闻事实或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舆论发生重大的影响。” 在当今新闻传播学教育中使用率较高的复旦版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中,丁法章在《新闻评论学》一书也对社论作了如下界定:“社论(从选题和写作要求上来讲)代表报纸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就国内外当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评论,及时表明党的立场和态度,阐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注重政策性、思想性、指导性,文风庄重、严谨、朴实、鲜明。(从作用及注意事项上来讲)社论是报纸的灵魂与旗帜,它体现报纸的方向。党的各级领导经常通过自己的机关报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引导舆论,指导实践。它是一种最重要的评论形式,被人们称之为“党报的元帅”。发表社论,一般要经同级党委或有关部门审定。由于规格高,影响大,要坚持少而精。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报刊上的社论数量偏少,评论员文章则有日渐增多愈显重要的发展趋势。评论员文章的规格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它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常用的属于中型的重头评论,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喉舌的作用。它与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必要时可升格为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由本报评论员撰写或以本报评论员名义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它作为结合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配写的重头评论,旨在体现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为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特约”即标明系社外人士所写,也用以加重评论作者的身份,一般不署名,必要时也署名。由于它来头大,块头也大,有人称它为“超重型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为评论员文章的另一种形式。通常用于重要的时事评论。以观察家的身份出现,使得评论显得客观和具有权威性。

二楼回答精彩。

论文编辑和文献管理的区别

论文重在传播、记录的研究成果,重在内容的教育作用和形式的工具作用,文献重在记录、保存研究成果,重在内容的历史价值和形式的取证作用。论文可以作为文献的一种特殊形式。

论文重在传播、记录的研究成果,重在内容的教育作用和形式的工具作用,文献重在记录、保存研究成果,重在内容的历史价值和形式的取证作用。论文可以作为文献的一种特殊形式。

你可以先下载两篇文献综述看看,是综述,跟论文肯定不同,综述是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的

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在国内国外,都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把“文献”与“情报”,“文献学”与“情报学”等同起来,虽然这种等同未必适宜,但却反映了文献在情报活动和科学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 区分文献类型或形式有多种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其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近年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4)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 文献在科学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在:(1)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结果的最终表现形式;(2)是在空间、时间上传播情报的最佳手段;(3)是确认研究人员对某一发现或发明的优先权的基本手段;(4)是衡量研究人员创造性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5)是研究人员自我表现和确认自己在科学中的地位的手段,因而是促进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活动的重要激励因素;(6)是人类知识宝库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将文献区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方面,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与此类似,也有把情报区分成一次情报、二次情报、三次情报的。 而论文是论文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表述形式之一,就是专门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讨论的文章。 一般讲,这个问题都是很复杂的,很大的,比较重要,或者有新发现的问题。再大一些,可以叫做“课题”。论文可以很多人一起完成,也可以由一个人来完成。 一般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获得都要通过论文答辩,就是导师会针对你的论文来问你一些问题,请你回答,根据你的回答和论文情况来看你是否有资格获得学位。1、什么是学术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VDC 81、CB 7713-87号文给学术论文的定义为: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 ①学术性: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学术”,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系统的学问。所谓学术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即是以科学领域里某一专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当然也有的学术问题,仅凭一个专业的知识解决不了,就会由两个或几个专业的专家联手合作研究,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解决一个学术问题,写出学术论文。例如夏商周断代问题,单靠历史学家就解决不了,于是调集古文字学家、天文学家、考古学家等等多学科专家共同研究,再写出科学论著。学术论文从选题上说有很强的专业性。如《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中苏条约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论宋太宗》等单从题目上看就有很强的专业性。相反,如《我所认识的启功先生》、《假期:少儿看电视悠着点儿》等等单从题目上看就没有专业性。 从内容上看,学术论文更是富有明显的专业性。学术论文是作者运用他们系统的专业知识,去论证或解决专业性很强的学术问题。有时候,单纯从题目上还难以判断是否学术论文,必须从内容上加以辨别。如2001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我国主要大报都发表社论,虽然它也谈历史问题,但主要着眼于现实,这就不是学术论文,而是议论文、政论文。如果某个历史学专家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辛亥革命的某个问题就是学术论文了,如《历史研究》2002年第一期发表的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源的文章《张汤交谊与辛亥革命》,分析立宪派的两位代表人物张謇与汤寿潜在辛亥革命时期在各项革新事业中的贡献,这就是学术论文了。再如关于破除迷信的论题,可以写成政论文或思想评论,但如果由一位地理学家运用地理知识去论证“风水术”的古代科学与封建迷信并存一体的特点,这就不是一般议论文,而是学术论文了。如果从心理学角度剖析“算命术”和“占卜术”,也很可能成为一篇心理学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所以从内容上看是否有明显的专业性是学术论文和一般议论文最重要的区别所在。 从语言表达来看,学术论文是运用专业术语和专业性图表符号表达内容的,它主要是写给同行看的,所以不在乎其他人是否看得懂,而是要把学术问题表达得简洁、准确、规范,因此,专业术语用得很多。 ② 科学性: 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特点,也是学术论文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开展学术研究,写作学术论文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从而促进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这就决定了学术论文必须具有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推理合乎逻辑。 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首先是研究态度的科学性,这就是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要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严密的方法开展学术研究。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就必须从大量的材料出发,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而不能先有结论,再找材料去论证。从事实验研究,就应对课题进行系统的多方面的实验,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的结论。 现在为已经去世的人写传记之风很盛,尤其是当代人物,某位干部去世了,其子女或许搞到一笔钱,就物色某个人,请他为其亲属写传纪。有的人就为尊者讳,任意拔高,违背史实,歪曲史实,这就不是科学的态度,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传记,必然科学性不强。 态度的不端正主要表现为:有的人为了沽名钓誉,哗众取宠,故意歪曲事实,标新立异,甚至伪造事实,提出所谓新观点。如英国一位曾经名扬四海的研究者,“深信理论无误而编造数据”;前苏联的一位女科学家为了使自己声名显赫而虚构“细胞起源”的假实验。也有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私人目的,窥测方向,看风写文章,不管真实情况如何,专门看权威者的意向,完全以某一权威的是非为是非,这也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而不是科学的态度,就不可能写出具有科学性的文章来,例如毛泽东同志对李白与杜甫的态度不同,更喜爱李白而不太喜爱杜甫。郭老知道后,在他的著作《李白与杜甫》中,就扬李抑杜,从而使这本著作的科学性就打了折扣。 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其次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也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进行科学探讨。科学性在思唯方式上的重要表现就是逻辑性。王力先生说:“撰写论文,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如果没有科学头脑,就写不出科学论文,所谓科学头脑,也就是逻辑的头脑。”(引自《谈谈写论文》见《怎样写学术论文》PS北大出版社1981年) 有些史学论文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用简单化的方法,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是绝对的坏,这都是缺乏科学性的,因为这不符合事实。历史人物是复杂的,我们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去评价他,一定要实事求是。有几分功就肯定几分功,有几分过就指出几分过,这才是科学的。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就是先用归纳法,再用演绎法,而不能反过来。要从大量的具体材料去归纳,从个别到一般,以归纳为基础,再作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对结论还要多设疑问,反复思考论证,凡是先有结论,再找材料的研究,都是反科学的研究方法。 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第三是内容的科学性。什么样的内容才符合科学性?这就是论点正确,概念明确,论据确凿充分,推理严密,语言准确。 论点(观点)即学术研究的成果结论,这个结论应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揭示客观真理,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实践验证,经得起推敲和逻辑推理。 论文中概念的外延、内涵要有明确性、准确性和确定性,不能模糊不清,也不能随意更换概念。 论据要确凿充分,不能使用孤证就轻率得出结论,更不能歪曲材料,伪造材料。 推理严密就是论据和论点有机联系而无懈可击,假想推断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有些考证需要类比,也要注意类比的可比性与可靠性。 ③ 创新性: 创新性被视为学术论文的特点之一,这是由科学发展的需要决定的。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如果科学研究只作继承,没有创造,那么人类文明就不会前进。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发现、不断发明也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这个民族就要衰亡。同样,一篇论文如果没有创新之处,它就毫无价值。 学术论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填补空白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人类的科研活动,主要是发现活动和发明活动。发现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成就。把原来存在却未被人们认识的事物揭示出来,就是发现。如居里夫人发现镭,考古学家发现恐龙化石等。科学发现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增添财富,使科学得到发展。发明是改造世界的科技成就,运用知识发明出对人类有用的新成果,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如蒸汽机、电子计算机等等。新理论是一种自成系统的学说,它对人类的实践具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如马克思的《资本论》,李四光的“新华夏构造体系”、邓小平理论等。 B 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完善、创新。创新离不开科学继承。有不少研究成果,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也是一种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如日本彩电,继承了三分欧洲技术、七分美国技术,在综合国际300多项高新技术基础上,创造了更先进的日本技术。电子计算机也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创新,不断发展,至今仍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更新换代。邓小平理论也是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理论。 C 在众说纷纭中提出独立见解。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学术争鸣是不能避免的,参加学术争鸣切忌人云亦云,应对别人提出的观点和根据给以认真的思辨,并积极参与争鸣,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立论根据。对活跃思维,产生科学创见做出一点贡献,也是一种创造性。 D 推翻前人定论。由于人们在探究物质世界客观规律过程中,总是不能一下子穷尽其本质,任何学派的理论、学说,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正确。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研究者本人的知识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他们研究而得出来的结论,即使当时被认为是正确的,但随着历史发展,科学进步,研究手段的更新等,很可能会发现这些定论存在着问题。所以,对待前人的定论,我们提倡继承,但不迷信,若发现其错误,就需要用科学的勇气去批判它、推翻它。科学史上这类例子太多了,这也是一种创新。 E 对已有资料作出创造性综合。之所以这也是一种创新,就在于作者在综合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人们去解决问题。 当今世界,信息丰富,文字浩瀚,能对资料作分门别类的索引,已经备受欢迎,为科学研究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而整理性论文,不仅提供了比索引更详细的资料,更可贵的是整理者在阅读大量的同类信息过程中,以他特有的专业眼光和专业思维,做出筛选归纳,其信息高度浓缩。整理者把散置在各篇文章中的学术精华较为系统地综合成既清晰又条理的问题,明人眼目,这就是创造性综合。这种综合,与文摘有明显区别。这种综合需要专业特长,需要学术鉴赏水平,需用综合归纳能力,更需要发现具有学术价值问题的敏锐力。 我们应积极追求学术论文的创造性,为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自觉抵制“人云亦云”或毫无新意的论文,也应自觉抵制为晋升职称而“急功近利”、“鹦鹉学舌”地去写那些重复别人说过的,改头换面的文章。将论文写作当作晋升职称的“敲门砖”,这是学术的悲哀。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篇学术论文的创造性是有限的。惊人发现、伟大发明、填补空白,这些创造绝非轻而易举,也不可能每篇学术论文都有这种创造性,但只要有自己的一得之见,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添一点新的东西,提供一点人所不知的资料,丰富了别人的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学术做出了贡献,就可看做是一种创造。 ④ 理论性 学术论文与科普读物、实践报告、科技情报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具有理论性的特征。所谓理论性就是指论文作者思维的理论性、论文结论的理论性和论文表达的论证性。 A 思维的理论性。即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思考,不是停留在零散的感性上,而是运用概念、判断、分析、归纳、推理等思辨的方法,深刻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经过高度概括和升华,使之成为理论。 进行理论思维,把感性认识变成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这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有的人因时间紧迫,或因畏惧艰难,在理论思维上怯步,以致把学术论文写成罗列现象,就事论事,从而使学术论文失去理论色彩,其价值也就大为逊色了。 B 结论的理论性。学术论文的结论,不是心血来潮的激动之词,也不是天马行空般的幻想,也不是零散琐碎的感性偶得。学术论文的结论是建筑在充分的事实归纳上,通过理性思维,高度概括其本质和规律,使之升华为理论,理性思维水平越高,结论的理论价值就越高。 C 表达的论证性。学术论文除了思维的理论性和结论的理论性外,它还必须对结论展开逻辑的、精密的论证,以达到无懈可击、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在弄清什么是学术论文之后,我们对史学论文就好理解 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论文编辑和文献管理哪个好

notefirst文献管理软件还不错,也是网友推荐的。是真的免费,也是真的支持中文~

当研究人员与学术作者将研究成果汇总发表进行论文写作时,往往会在整理大量参考文献时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这时候就需要借助文献管理软件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从而让自己专注在内容写作上。文献管理可以简化整理文献的流程,让作者可以直接插入各种来源的参考资料,方便排序与参考,并按照作者或期刊需要修改为各种格式,也可以在类似主题的文章内插入相同的参考文献。只要在计算机上操作文献管理软件,连接到数字图书馆上,就可以轻松插入引用论文并自动创建参考书目。文献管理软件在论文写作中的作用文献管理软件可以为作者在写作论文时带来极大的便利性与优势,其主要功能包括:插入引用论文,完整整理出该文献出版日期、作者、目次等信息。创建清楚详细的书目,可以在文章完成后一口气处理。可以依照各期刊调整为需要的引用格式。从数据库中自动搜索最新信息,可以利用DOI、ISBN、PMID等标签码进行搜寻。通过连接当地图书馆,直接下载该引用论文的本文。在这里我们也介绍几种常用的文献管理软件,可以试着操作下:EndNoteTM:第一个开发出来的文献管理软件,持续有更新版本推出,必须付费才能使用。Mendeley:于2008年在伦敦推出,已储存了超过三千万笔文献数据。Readcube:接口优美强大,且可以接受由其他管理软件汇入。Zotero:于十年前推出,此软件汇集了一般学术论文与媒体文章和声音影像。Citavi:来自德国的软件,利用其内建数据库可以进行多种不同类型的文献引用。RefMe:可以透过扫描条形码或是QR code来插入文献

Endnote 强烈推荐!!!Thomson Reuters 发布 EndNote for Windows (全世界数以百万研究者、图书管理员和学生都在使用的文献管理软件)的一个重要升级。作为一个节省时间的软件,EndNote X3 包括 EndNote Web,交付了使用户更加具有生产力的合作解决方案。EndNote X3 扩展了在离开校园后,用于组织参考和查找全文的方法。Cite While You Write�6�4 现在和 OpenO Writer 3 集成在了一起,并且独一无二的为化学以及更多风格提供支持。数以百万计的研究者、学术作家、学生和图书管理员使用 EndNote 来搜索在线参考文献数据库,组织他们各自语言的参考书目、图片和 PDF 文件,以及快速创建参考、涉及书目列表。他们不需要消耗数以小时计的时间来录入参考书目,或者使用索引卡来组织他们的参考书目,而仅仅需要一个简单的方法:使用 EndNote。EndNote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集成了如下的多项功能:-搜索互联网上的参考文献数据库-组织参考书目、图片和 PDF 文件-利用嵌入模板构建你的稿件-在你撰写的时候查看参考书目!搜索互联网上的参考文献数据库:-使用 EndNote 的 “C”和“S”命令,你可以搜索互联网上的数据库,就好像搜索你自己电脑上的 EndNote 图书馆一样简单。-只需要简单的打开超过800个预先定义的连接文件中的任何一个,你已经在线并且可以搜索了。 NoteFirst文献管理软件 (NoteFirst是新一代的网络版文献管理软件,完全支持中文,是国内最专业的文献管理、论文写作工具。软件完美支持网络运行和单机运行的多模式选择, 解决了用户在不同地点不同电脑上轻松同步个人文献数据库的问题。 NoteFirst可以帮助用户通过多种途径高效,自动的搜索(含互联网),下载和管理文献资料, 并自动在Word中形成引文标示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 NoteFirst在功能上不仅具有了主流的文献管理软件所能提供的功能, 还具有全面支持国标GB/T 7714-2005,支持双语参考文献自动形成,支持多语言方案等特有的功能, 是中国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不可缺少的文献管理和论文写作工具) 个人推荐 JabRef一个非常不错的文献管理软件。更加好用。因为它小巧,跨平台(是用Java编写的),功能强大,并且支持输入BibTex格式的文献信息。由于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基本都使用Tex撰写论文,所以对BibTex格式的支持是非常有价值的。 Bibus 不太熟悉 ,也有人用

NoteExpress和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使用的比较   文献的发现、组织、管理功能  在这一点,NoteExpress和Endnote功能比较相近,也都可通过三种途径(手动导入、联机检索导入、检索结果生成文件导入)来导入参考文献;也都可对本地文献库的进行检索、查重、编辑;  A:在此功能上,NoteExpress软件的优点有:  1) 全中文界面,用户较容易学习入门;  2) NoteExpress支持在同一个参考文献数据库中建立目录,按照目录管理参考文献,Endnote 不支持此项功能;  3) 支持笔记功能,可以随时对感兴趣的参考文献作别笔记,并可进行分类管理,Endnote不支持此功能;  4) 将NoteExpress快捷方式做进鼠标右键快捷菜单中,可以随时将正在浏览的网页内容下载到本地,并放进“笔记”分类目录中进行管理,Endnote不支持此功能;  5) 提供相关检索历史保存功能,Endnote不支持此功能;  6) NoteExpress支持输入、输出Bibtex格式的参考文献数据; EndNote仅支持将参考文献输出为Bibtex格式;  7) 能够导入EndNote的数据库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也都能够导入到NoteExpress中。  8) NoteExpress导入中文文献数据库如维普、万方、CNKI的参考文献比较方便,软件自带相应的过滤器,数据库EndNote没有自带这些过滤器;  9) 支持在线联机检索中文维普、国图中文图书(万方、CNKI科学院没有开通此数据库,不能联机检索)批量导入文献中文文献数据,Endnote 没有提供相应设置  B:在此功能上,NoteExpress软件的不足有:  1) 个人制作数据库过滤器时稍复杂,不如EndNote容易上手;  2) 从数据库检索结果生成的数据格式是由EndNote软件开发者制定的,没有自己独立的数据格式,NoteEpress软件在导入外文数据库检索结果时需要选择EndNote格式。  论文写作时的参考文献管理功能:  在这一点,两个的功能比较相近,都支持在Word 中插入工具条方便论文写作,都可以设置输出参考文献的具体格式  A:在此功能上,NoteExpress软件的优点有:  1) 支持将Word格式的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导入到NoteE

  • 索引序列
  • 论文编辑和文献管理一样吗
  • 论文编辑和文献管理
  • 社论和编辑部文章一样吗
  • 论文编辑和文献管理的区别
  • 论文编辑和文献管理哪个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