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有关信息科技的论文摘要

有关信息科技的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

有关信息科技的论文摘要

摘要:科技论文英文摘要是进行文件检索,促进国际科技交流的重要手段。科技论文通常采用信息型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其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五个方面,重点在于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写作应遵循客观、写实的原则,避免主观评论和感情色彩。1.信息型摘要的写作方法信息型摘要表达的是论文的内容要点,它是论文内容的浓缩和代表,也是国外文件检索所使用的主要形式。科技论文英文摘要遵循科技论文准确、客观和简洁的语言特点,必须提纲挈领、重点突出、内容完整。按照科技论文的组织结构,摘要通常包括背景(Background)、目的(Purpose)、方法(Method)、结果(Result)和结论(Conclusion)五个方面:背景句:介绍研究的背景、现状和问题,常用现在时。目的句:叙述研究的前提、目的、任务和所涉及的主题范围,常用过去时。方法句:陈述研究所使用的原理、对象、材料、工艺、手段、程序等,常用过去时。结果句:陈述研究的结果、数据、效果、性能等,常用过去时。结论句:陈述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比较、应用,或根据结果提出问题、建议、预测等,常用现在时或情态动词。

科技论文的“摘要”是论文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是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一句话就是要要突出整篇论文的重点。因此,基本的要求就是用词准确,文句简练,逻辑清晰。摘要的内容包括:目的意义(必要性)、材料和方法、结果、结论和讨论、关键词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般而言,学术刊物的摘要以简洁,不超过250个词为宜,学位论文摘要则可以更多些。就我的经验来说,我认为写好一、二、三句话就好。即目的意义:一句话概括;材料和方法:两句话说清;结果:不超过三句话讲出重点;结论和讨论:根据结果而论,也不要超过三句话为宜;关键词:不超过三个词为好。

有关信息科技的论文

你自己去幸福校园论文网里去找找 很多呢 我也在写 就是从那找的 你可以去搜搜看 参考一下[摘要]近年来,新兴的教育教学技术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已得到普遍认可。具有声像动感、交互性强、课堂互动性好等特点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了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已逐渐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然而单机操作的时代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资源的信息化、数据的分布式处理、各种计算机资源共享等种种应用的需求推动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就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本设计是制作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效果的集合,使课件能更清晰、直观和容易理解。本文作为毕业设计的论文简单介绍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以及制作课件所使用的软件moodle的功能。并详细介绍了制作课件的整个过程

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企业信息化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包括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和各种规模的企业,它既是企业内部的一项复杂、长期的信息化系统工程,也是社会化的系统工程。 企业信息化标准工作所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是综合性的技术领域,包括软硬件技术、网络安全、企业管理、工程设计、过程控制和办公自动化等多个技术领域,以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制造过程信息化、数字化为目的。 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已经明确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目标,信息技术战略与其它战略一样,已变成企业业务发展的战略,信息技术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而信息化标准将是推动信息化和保障信息化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科技部把“技术标准战略”作为新时期三大战略,信息产业部也把产业标准作为促进信息产业深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制定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劲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使企业信息化建设作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制定是一项长期任务,其长期工作目标是: 按照信息化市场的需要,通过逐步研究制定,分期分批推出相应的企业信息化规范标准。 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体系,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标准化支持与服务。 坚持不懈地宣传贯彻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和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其他标准,推动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在企业内的实施和运用。 指导IT厂商和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了解和使用企业信息化标准,以企业信息化标准为准绳,在企业内实施信息化战略进程。 企业信息化标准工作目标是以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的实施为重点,通过深入全面地宣传贯彻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的内容,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确保标准的时效性、配套性和权威性,推动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核心理念在企业内的实施和应用。 一、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二、国内外相关技术领域有关标准信息简述 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在国外也属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就技术类标准而言,已有一些工程设计类和技术平台类标准,如:l997年7月,OMG组织公布了其PDM Enab1er标准草案。作为PDM领域的第一个国际标准,本草案由许多PDM领域的主导厂商参与制订,如IBM、SDRC、PTC等。PDM Enabler的公布标志着PDM技术在标准化方面迈出了崭新的一步;另外IEC/ISO 62264和ANSI/ISA-95国际标准正在成为企业的行为规范——控制系统集成规范,它制定了企业级业务系统与工厂车间级控制系统相集成时所使用的术语和模型,该标准还规范了中间层MES系统应支持的生产作业活动。而在经营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类,除了美国管理与库存协会制定了一个MRPII规范(MRPII规范后来发展为ERP标准)外,没有别的标准。 企业信息化标准工作以企业为主体,根据国内市场环境的需要,积极制订企业信息化规范标准、2003年6月颁布了《第1部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规范》。2004年继续制定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即将颁布《第2部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规范》、《第3部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规范》、《第4部分:协同产品商务系统(CPC)规范》、《第5部分:制造执行系统(MES)规范》、《第6部分:办公自动化系统(OA)规范》。 三、《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规范》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规范》属于推荐性标准,推荐性标准的权威一方面来自本身的科学性,一方面来自评测认证。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规范》基础上开发的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ERP系统选型工具,对通过测评并获得认证的产品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这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规范》的具体应用之一,目的是规范ERP市场,提高ERP产品成熟度,减少ERP厂商市场开拓的费用,提高优质产品的使用率及市场占有率,推动积极有序的市场竞争,推动ERP产业健康发展。 四、标准的应用推广与生产力的业务发展息息相关 生产力促进中心承担着“共性技术”推广的职责,其中信息化和标准化业务的开展是我们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首先,我们知道,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必须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发挥服务功能,担负着通过“看不见”的手来实践国家和政府部门政策指导作用的角色。因此,我们要发展,首当其冲就面临着市场不断开拓和深入的问题,而标准业务将是我们开拓市场的利器、整合社会资源以使其深入占据市场,由此也将是我们其他业务得以成长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从市场需求来说,目前正是我们开展标准业务,拓宽拓深市场的大好时机。我们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千头万绪,但需求不清晰是一切问题的症结。我们的标准业务将极大地帮助他们明晰需求,指导他们选型与信息化建设,势必受到中小企业广泛关注和欢迎,也势必带动我们其他业务的蓬勃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标准业务--是我们树立服务品牌的旗帜和驱动业务拓展的龙头。 从生产力促进中心自身来说,我们已经基本具备了把标准业务深化的条件。通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工作,我区在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已初具规模,组建了工业设计与快速成型、ERP、电子商务等5家专业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已先后评估、评审三批制造业信息化项目,批准52家企业为自治区三维CAD应用示范企业,39家为ERP应用示范企业。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中,制定出一套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适用标准,建立相关的技术基础体系,也是我们项目的考核工作指标之一。通过我们已建立的中介服务体系和大量的企业信息化工作经验,配合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已经组织制定的ERP、CRM、OA、PDM、MES、CPC等6大信息化标准,我们组织实施相应的宣传贯彻和推广应用工作,再借助标准的应用,把生产力的业务延伸到企业信息化的监理与服务工作中去,一方面提高了生产力中心组织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开拓了我们的服务业务的领域,更有利地促进我们中介服务机构的工作向着专业化、品牌化的方面迈进。 2003年在自治区科技厅、信息化办和乌鲁木齐市科技局的指导下,新疆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承办单位,配合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进行了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宣传贯彻活动,培训了100余家企业的技术骨干,组织西北地区企业信息化监理培训活动。参与培训的有区内、外生产力促进中心和部分企业,这些活动得到企业和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欢迎。 这些先期工作为我们奠定了进一步开展标准业务的基础,但也必须看到,我们必须完善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专业服务能力”,这是用户的需求、市场的需求。我们也将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来建设一个更高效的标准化服务体系。通过广泛开展标准化活动为生产力促进中心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通过8年时间,新疆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各级政府的指导下,以提高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为宗旨,在科技信息、高新技术孵化、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企业诊断及技术咨询、质量体系认证咨询、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培训、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多功能、综合性服务。2003年1月新疆生产力促进中心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已逐步发展成为新疆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中心”已经走出了生存期,正迎来了自己的关键发展期。说其关键,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处于一个变革转型的时代,要想成功地扮演市场赋予我们的职责和角色,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原因之二在于整个中介产业尚显稚嫩,社会对其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信赖需要一个突破的过程,目前无疑正是蓄势突破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从政策法规、市场定位、管理规范到国际合作,整个中介服务体系都有许多亟待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而对于中介服务机构自身来说,在新的一年里,加强提高我们的核心服务能力至关重要。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中介行业的生命力就在于高度诚信的服务,离开专业能力去谈市场定位、国际合作之类的话,只能是空话。 “中心”为打造核心竞争力,将以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为基础,努力开展企业信息化标准业务、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业务和信息化监理业务,持续推进自治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为项目的实施推进尽一份微薄之力。

有关医学信息学的论文摘要

总结一下成果,或是告诉运用了什么理论,方法

医学杂志征收稿件,有意见用户名联系。

论文摘要是对论文的简短陈述,摘要也就是内容提要,是论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论文摘要是一篇具有独立性的短文,有其特别的地方。作者的观点、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成果、独到的见解,这些都应该在摘要中体现出来,是论文的精华所在。我之前也不知道怎么写,也是和优助医学的编辑沟通中慢慢学到的。你医学类的学术问题都可以找他们咨询。

创新医学网发表论文 专家免费修稿海量医学论文写作技巧 可以看看哦

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论文摘要

教你一个方法希望能帮上你的忙,先打开百度,在百度首页找到“更多”,点击更多打开网页,找到文档,找到的全是WORD形式的,我写论文就是这么的,现在有很多人都用我的这种方法,你可以试试

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是电子信息工程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项科学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一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所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不过目前电子信息工程应用中面临着诸多问题,要想加快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就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文章就针对电子信息工程目前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的发展途径。1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及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一体的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含义就是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对电子信息进行控制和处理的学科,其研究的信息内容主要是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及集成。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的内容更加广泛,电话信号处理、手机声音、图像传递、网络数据传递、信息数据传递等都需要与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相关联。现代的电子技术达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各种相关处理的一种工程形式。电子信息工程控制的信息包括应用于各种设备中的信息技术。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各类信息进行高效处理和有效控制,越来越智能化和小型化,同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包括应用于各种设备中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技术。如数控技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平台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进入我国后,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和进步,其技术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并且出现了在实际应用中同其他的机电设备、信息平台、医疗设备等先进现代化技术出现交叉融台的技术发展趋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已经打破和超越了行业界限,形成了新的产业链和技术核心,所以我们必须更好地研究电子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创造出更好地适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的环境和新产业。2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信息人才缺乏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电子信息工程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当前电子信息产业中有很多企业却没有足够的人才资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两方面是最为主要的因素。其一,我国当前的电子信息企业规模比较小,人才很难实现自身价值,人才都流向了规模比较大的国企或者外资企业。其二,我国对于信息人才的重视程度不高,加之信息人才培养起步比较晚,导致信息人才很难再短时间内满足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2产业发展环境恶劣根据我国对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七十六项环境要素中不让企业满意的要素占百分之四十,让企业非常满意的环境还不足百分之十,企业评价一般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这些调查数据说明,当前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也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存在的弊端包括以下几点:电子信息产品假冒伪劣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软件方面;有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同行之间进行恶性竞争,导致市场环境十分混乱。这些都会导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落后于外国电子信息产业。3自主创新能力差创新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也是企业不断前进的基本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更是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来获得自身的发展,但是当前电子信息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企业所需的各种元器件和关键技术还依赖于外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比较少,特别是缺少核心技术产权,科研理论成果转化成实际生产的比率比较低,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在大多数企业中并没有真正建立。4信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虽然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不过在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结构中还是以低端消费类电子产品占据主位,而外国企业则在我国占据了高科技方面,这就已经抢占了我国消费市场中的一部分。虽然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在规模上在世界排行中位于前列,但是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创新能力,很难有企业能够和世界顶尖电子信息企业相竞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这也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获得世界认可的基本途径。3电子信息工程发展途径1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信息化建设为了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社会各界必须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拓宽融资和投资的渠道,并建立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基金,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互联网、电影推广、软件开发等产业的发展,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技术的开发以及做好科研理论的转换和技术的改造。2重视信息产业的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力量,特别是作为电子信息产业来说人才是获得自身发展的基础力量。企业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以及人才开发,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来适应当前的企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作为企业也应该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成长空间。企业在获得人才支持的情况下,能够使企业不断的开拓创新,人才也能够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作为高等学校也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提供高技能的人才队伍。3促进产品服务创新,培育电子信息经济增长点作为电子信息企业应该具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培育新的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增长点。为了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必须促进企业的产品服务创新,特别是当前外国企业的技术冲击以及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推陈出新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此外,电子信息企业还应该加强技术和设备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科学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4积极推广信息网络平台,培育信息产业市场国家应大力推广互联网、移动网络发展,不断培育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只有促进网络交流和扩大,才能让人们工作、学习、生活越来越方便,成本越来越低,其中的电子商务商机和各类应用也不断的涌现,如QQ、淘宝、微信就是其中的典型。同时要规范信息网络,打击网络犯罪和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网络信用体系、推进网络道德素养的建立,对未成年人和学生应寓教于学、提高素养。这样既能让他们更多更深地去理解应用网络,享受科技成果又能以信息和网络为工具,积极培育创新思维和创造力。4结束语文章主要针对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途径,希望能够帮助电子信息产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把握机遇,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作为电子信息企业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对自己生产的产品不断升级优化,这样才能让企业在经济危机严重的情况下稳定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断地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智能化、无线化的生活环境。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也给传统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转机,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逐渐成熟,必然会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机遇。

目前,以智力、技术为主要资源的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生产信息化的进程。信息技术是当今知识经济社会中最先进的生产力,属于高新科技领域,它的迅猛发展为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新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先导技术,信息技术的创新创造了巨大的产业和市场,引发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使信息产业成长为全球经济中融合度最高、发展潜力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着全球科技、经济、社会和军事的发展,引导着人类向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方向迈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配置中的职能与角色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政府公务员应首先转变观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现代行政管理水平。

关于农业信息技术的论文摘要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 它正推动着全球经济朝着以计算机及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方向发展。农业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我国农业开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信息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农业各个领域,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同信息打交道,以扩展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的技术。它集通信( C om m unication)、计算机( C om puter) 和控制( C ontrol) 技术于一体, 国外又称之为“3C ”技术, 其内容包括信息接受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及信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的四大内容中, 信息传递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的核心,而信息接受技术、信息控制技术是核心与外部世界的接口,四者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 并与人的信息器官及其功能系统相对应。其内容互相综合, 已形成多项应用开发技术, 如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它们渗透到农业的各个方面, 充分展示了信息技术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二、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主要应用(一)对农情的监测。农情监测的主要任务是监测耕地的变化、粮棉作物的面积、长势、灾害与产量。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3S”技术(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已应用于国家和全球尺度的农情监测。1、自然灾害监测。在G IS 技术支持下, 可实现对遥感获取的灾情信息与地面现实信息的有机结合, 进行干旱、洪涝、森林灾情、雪灾、水土侵蚀、病虫害等方面的动态监测。由于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有关信息, 已广泛应用于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 实现灾前预警、灾情监控、灾后评估。目前我国主要用于洪灾、作物病虫灾害、旱灾、土地荒芜沙化监测、森林火灾等。2、农业估产及生长动态监测。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在四个方面, 即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生产实时控制系统及作物遥感估产。作物生长模拟是利用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 通过计算机分析模拟作物生长过程, 协助解决多样化和不确定问题, 作物估产(含生长势监测)历来就是人们十分关注的农业情报。美国于1975- 1979 年完成了大面积作物清查试验(LA C I 计划), 并在国内推行以Landsat的T M 资料为基础的面积框图抽样遥感估产取得成功。我国于1983- 1985 年就应用Landsat资料进行了小麦遥感综合测产研究。专家系统是以知识为基础, 在特定问题领域内能像人类专家那样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计算机系统。我国自80 年代开始, 已研制出近40 种专家系统, 如砂礓黑土小麦施肥专家系统, 水稻主要病虫害诊治专家系统, 小麦、玉米、桑蚕品种选育专家系统, 农业气象专家系统等。农业生产实时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灌溉, 耕耘作业, 果实收获, 畜牧生产过程自动控制, 农产品加工自动化控制及农业生产工厂化。我国还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研制出耕地变化监测系统, 棉花种植面积遥感调查系统, 作物产量气候分析预报系统, 作物短、中、长期预报模型, 小麦、水稻遥感估产信息系统等。这些成果的实用化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3、农业环境监测。随着人口的增长, 人类对资源的掠夺式的开发,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影响了农业生产。信息技术快速查清各类农业资源及其分布, 了解和掌握环境状况; 对有限的农业资源及环境变化进行有效监测; 预测各种措施对农业资源及环境带来的可能影响, 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二)农产品质量检测。我国加入W T O 后, 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化竞争, 农产品能否进入国际市场, 取决于产品品质的好坏, 因此, 农产品品质的检测就显得非常重要。1995 年美国成功研制出M erling 高速高频计算机视觉水果分级系统, 用于苹果、梨、桃等的水果的分等定级和品质监测。我国农业工作者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致力于产品品质检测系统的研究, 这些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能够及时地检测产品品质质量指标, 分析模拟品质好坏。生产者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地控制或调整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施用, 避免化肥和农药的不必要施用而造成在产品中的残留, 影响产品品质。(三)农地分等和土壤养分管理。农用地分等定级是对决定土壤生产力的内在属性和影响土壤生产力的外部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用量化指标确定土地质量等级, 为制定有关农业政策、综合治理中、低土壤, 建立高产稳产田、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提供依据。G IS 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和制图功能为完成农用地分等提供了技术支持。(四)在管理和经营决策中的应用。我国正在抓紧建设国家公用数字通信网, 国家公用经济信息基干通信网等国家信息国道的建设, 全面实施" 金" 字工程。国家农业信息网络已具规模, 信息扶贫致富工程正在实施, 农业部自1994 年开始,在中国农业信息网的基础上, 逐步开发农产品产销信息系统网络, 这些网络的建成将改变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环境, 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对农业发展的宏观决策指导, 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快速准确向农村、农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农户只要有一台微机终端, 通过网络就能够及时获得农业法规、农业政策、市场行情、产品销售等信息, 合理地进行农资购置与产品销售, 促进农村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五)在农业研究及技术推广中的应用。我国已建成农业科研项目计算机管理系统( A R IC M S) , 中国农业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业科技成果库, 中国农业研究项目数据库, 农业实用技术数据库等, 同时还引进了世界上几个最主要的农业数据库, 目前, 全世界建立了4 个大型的农业信息数据库, 即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农业数据库(A G R IS)、国际食物信息数据库(IFIS)、美国农业部农业联机存取数据库(A G R IC O LA )、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数据库(C A B I)。我国除引进以上世界大型数据库外, 自己建立了数十个农林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运行和服务都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农业信息资源和科学技术, 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三、我国信息技术在农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一)农民文化素质低,高层农业信息技术开发人才缺乏,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信息技术是一项高科技, 其开发应用需要高科技人才。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民对信息的利用能力差, 成为信息农业实施的一大障碍。(二)信息农业成本过高,信息农业普及难度大。信息农业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信息农业技术装备如监测仪、计算机、G IS 软件、G PS 装置等设备价格昂贵。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4 元, 农民无力购买昂贵的技术装备, 使信息农业难以推广。(三)农业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低,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我国已建成一批农业信息资源库, 但其数量和质量均远不足以形成信息产业。农业信息技术总体水平不高,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我国虽然已全面起动" 金" 字工程, 加快各种信息网及高速信息公路的建设,但不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我国局域网连接的PC 数目平均水平很低, 只有12 个, 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分别达68、26、64、35 个; 二是数据库的开发、各种应用软件的网络化水平低, 严重制约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四)信息农业体系整体服务水平不高。高层农业信息技术开发人才缺乏, 利用信息技术能力低。到目前为止, 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农业信息服务队伍, 现有的信息技术人才不足, 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影响了信息服务质量。四、促进农业信息技术革命,加速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一)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产业和农业信息化体系。政府应承担起农业信息化的引导责任, 同时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广大农民及社会其它力量的作用进行农业信息开发。应普及计算机及计算机知识, 培育农业信息市场和信息产业, 促进和完善农业信息体系, 为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推广提供良好环境。(二)加强信息市场管理。应加强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统一规划和指导, 逐步建立并完善各级信息资源, 建立标准和数据更新体系, 加强数据更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加强信息市场的管理和立法, 避免信息数据库的重复建设, 提高数据库的网络化水平, 增强数据的共享性, 开发和利用各省、市、县等地区的农业数据库, 促进地方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三)大力加强国家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依托全国信息主干网, 加快“农”工程建设。在发挥国家投资主渠道作用下, 各地及有关农业部门应加大投入, 建立区域网、局部网, 并与国内主干网、互联网接轨, 实现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农户入网。加强高层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增强全民信息意识。加强农业应用软件网络化、多媒体化及可视化研究, 使农业信息技术可实行远程推广, 远程教育。(四)建设农业信息技术基地,加强信息技术的示范推广。选择民众信息意识强、信息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 建立农业信息技术示范基地, 组织农学家、信息专家、经济学家参与规划建设和实施。并加快成熟信息技术成果的推广, 边试验边应用, 根据试验情况总结经验, 成熟后向其它地区大力推广,使农业信息技术走向实际应用的“试验———推广”的道路。

计算机模拟与生物学研究的新趋势摘要:随着生物学知识的积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研究生物学的新方法:计算机模拟。典型的是日本Keio大学学者设计的电子细胞和美国康涅狄格州州立大学学者设计的虚拟细胞,允许生物学实验在这样一个人工环境里运行。生物学家将有可能利用这种新的工具来研究对于常规实验技术来说要漫长或复杂困难的生命过程机制。这是实验生物学进步的必然,也将为理论生物学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的先锋带来莫大的机遇。 关键词:模拟、复杂、细胞、计算机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new tendency of method in biological research field Zhou Jian-Jun、Wu Cai-Ho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Peking University 100871 Feng Mei-Fu, Institute of Zo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00080 Abstract: A new research method, which is marked by its artificial laboratory with the assistance of high quality computer and software, has emerged in biological The most important model platforms may be the electronic cell or virtual cell, designed by Tomita from Keio University, Japan and Schaff and Loew from Connecticut University,USA, Biologists will utilize the distinguished tool to accumulate knowledge on complex life mechanisms that seem to be difficult or far-reaching for conventional experimental Like physics and economics, theoretical biology will stand as the pione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Key Words:simulation、complexity、cell、computer 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理论家在物理学、经济学中占据王者地位,在生物学研究中却恰恰相反,试图从数学计算进行理论研究的人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人们包括实际从事生物学领域工作的研究者心中的生物学必然是诞生于充满各种离心机、电泳槽和奇形怪状的瓶瓶罐罐的实验室,文章写作的模式也几乎千篇一律,先是前言,再是材料与方法,然后是结果与讨论。分子生物学家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与研究环境中,基于直接的观察和实验,一点一滴地收集着有关生老病死的数据材料,整天忙于单个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单个信号分子与直接相关蛋白的作用方式;而在怎样将生命本身作为复杂系统从总体上进行研究,大家还顾不上考虑,更不要说运用什么模型进行演绎和预测了。 不过还是有些"傻瓜"或者"疯狂"的的幻想者继续做着他们的梦想,他们时时刻刻想把现实世界中生命形式和美妙过程映射到计算机模拟的环境中,创造数字形式的"人工生命",美国加州的Santa Fe Institute(SFI)就有这么一群"疯子"。类似眼下颇为流行的人工智能,"人工生命"是用计算机来模拟基本的生物学机制和生命本身,而人工智能的研究范围是在模拟人思维过程。Chris Langton在70年代初即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他在阅读中发现计算机的老祖宗冯•诺意曼从40年代起就对诸如自我繁殖等问题发生了兴趣,而这个现象是生物最本质性的自然规律之一从DNA 复制、细胞分裂到两性生殖。Langton把阅读地来的兴趣化为决定毕生追求的工作,召集起志同道合的研究人员,并于1987年与SFI和苹果计算机公司召开了首届关于人工生命的国际研讨会,从蚂蚁王国的集体行为、蛋白质分子的自组织到生态系统的计算机演化无所不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曾写作《Selfish Gene》而名扬天下的牛津大学著名生物学家Richard Dawkins演示的一个程序,它用反复对一个初始模拟生物形式使用若干简单的规则的方法居然在计算机上描绘出与真实生物界惊人相似的生命演化和灭绝的过程。 人们正在从计算机创造出的虚拟空间中寻造真实世界的替身,完成实际情况下难于控制代价高昂和对于社会和实验者自身过于危险的实验研究。 生命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化学过程,至少现在主要研究的或有能力研究的是这样。而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量子力学的主要框架确定之后,理论上就能从原子外层电子的行为解释和计算化学反应的过程,可怜那会儿没有计算机,即使在六七十年代,用程序来计算模拟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也不能引起化学家们的兴趣。然而现在的情况改变了,名叫Gaussian98的这样一种软件成为了几乎所有顶尖化学研究人员的宠儿,它愈来愈表现出的模拟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卓越能力更加吸引着生物领域苦苦奋斗的研究者。因为它的巨大成功,为它的发展而作出杰出贡献的Watter Kohn和John APople,一个发明了更加简便易算的量子化学密度函数计算方法,一个将这种理论程序化验变为可在计算机环境中模拟分子反应过程的实用工具,获得98年诺贝尔化学奖。 细胞是生物体的最基本形式,关于生命的复杂性,从细胞里能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整体大于部分的经典的系统伦命题。怎样研究单细胞的复杂性进而规模更大的生命形式,乃至千缠万扯的生态系统,是把在生物学家面前无比挑战性的课题。传统实验研究思路和分析方式显然无法胜任这种要求,单靠生物学家的自身本事异乏掀巨澜之势,幸而计算机科学发展到今天如此发达的程度,使得一门新诞生的生物信息学横跨在两者之间,也产生了一些计算机与生物学双料精英,让两者都受益,当然本文仅从这种大趋势对生物学研究的影响来阐述。 本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已将细胞内的物理化学过程描述得如此精细从基因表达到跨膜信号传递,从细胞的能量产生与消耗到其不知不觉的诞生和无声无息的死亡,然而无论我们对这些具体过程知道的是多么清楚,我们还是不可能明白这团生命的聚合体是怎样作为一个整体在运作的,因为我们曾经所做的和观察的都只是在它的一个侧面,大象不会因为知道自己要被一群瞎子去摸而自动分解为一只耳朵、一条腿、一个身子和一根尾巴。以往所有的分子生物学试验都是在盲人摸象,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几个模式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加快进行和完成,现在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而且美妙的工具去把这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组装起来,来检验一些东西,来预测一些东西。这就是计算机模拟。 在日本的Keio大学有一个名叫Masaru Tomita的生物信息学教授(这位正是所谓的计算机/生物学双料高手)领导的研究小组,正在做一个有着划时代意义的软件:E-CELL。这是一种生物学计算机模拟软件,在计算机环境中构造一个虚拟的电子细胞,它不仅仅是包括一些单一的细胞事件和过程,而是将从整体的角度为细胞描绘一幅全图。这个软件将在今年六月份在网上(-)公布β测试版。E-CELL其实一个建模的工具包或平台,它允许使用者规定细胞的基因、蛋白质以及其他分子,它们的胞内定位和估计浓度,给出各自单独的相互作用所依赖的"游戏规则",然后剩下的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看这些使用者输入的"初始值"在细胞这个复杂系统里是怎样相互作用构成细胞的。电子细胞将把每个时刻特定位置特定物质的变化通过画面和数字告诉你;你可以仅仅用鼠标去轻轻敲击就能实现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费死牛劲的基因敲除、转基因或基因修饰等操作,自由的将感兴趣的细胞暴露在某一中生存环境下,无需考虑细菌的污染、RNA的降解或讨厌的放射性损害。研究者所需做的就是输入初始值,然后就是在计算机屏幕前喝杯咖啡等待友好的E-CELL模拟罢了。无疑这种方法将提供一个非常简捷经济的筛选药物和研究基因功能手段,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实时的看到某个因素和环节对细胞整体行为及生命活动的影响。目前这个程序可在UNIX或Linux操作系统下运行。Tomita的小组已用E-CELL的早期版本建构了一个"假想的细胞",拥有大部分来自解脲支原体(最简单的细胞和最简单的基因组)的127个基因。这个虚拟的细胞就在计算机环境下"生活"着,从虚拟的培养基中吸取着葡萄糖等养分,合成各种各样的维系细胞生存的酶和蛋白质,排出乳酸等代谢废物。难道生物学与计算机科学联姻的E-CELL仅能象吸引小孩子的动画片提供一种教学节目演示吗?当可以做演示,而且它的重复性很好,绝没有人为的误差;更重要的是它在给我们一种崭新的探索环境,我们能从已知里寻找未知的联系,检验我们的思想。Tomita就有这样的意外发现:当中断虚拟细胞的葡萄糖供应时,细胞里的ATP(所有生命过程里最重要的能量供应者)水平在下降之前竟然有一个短暂的上升。根据这个简单模拟结果,Tomita推测产生ATP的系列过程前期也需要ATP本身来供应能量,那么当葡萄糖来源中断后,这种自身消耗便不再进行,而行进在ATP产生途径中后期的代谢中间产物还会维持一小会ATP的供应。可以鲜明的看出来模拟试验为在活细胞中进行的实在试验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提示和线索,滤掉了许多繁琐而重复的过程,留给科学家饶有趣味的课题和材料。当然为了恰如其分的模拟,我们首先要给我们的模拟软件充实许多的素材,知道更多数目的基因及其功能,知道在柔软的细胞及生物体里潜藏的物理化学规则,最终能够模拟"真实"有机体的完整细胞。 除了Tomita对E-CELL的努力,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健康中心的计算机科学家James Schaff和生理学家Leslie Loew也在做同一个梦想,他们设计了一个"Virtual Cell",放在他们的主机上(du),用户可以以远程登陆的方式运行各自的模拟试验。除了同时将细胞作为整体来模拟,细胞生物学家还能在这个系统里研究细胞的形态体积和别的物理特征怎样影响特定生化过程的。Virtual Cell建立在 Loew对分子扩散和在活细胞内如何反应的准确测量基础上。这些结果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再写成相应的计算机程序,"组装"成现实细胞镜象般的计算机化的细胞,一个软件使用者可以免于具体生化过程制约的框架环境。比如研究人员用鼠标人为的加入虚拟细胞一定量的钙,然后观察Virtual Cell是如何解决该这个胞内重要信号分子的命运和它所关联的生物分子的参与的事件。除了看到象在活细胞中纪录到的钙振荡外,还能预测另一种信号分子IP3的动力学过程,而后者在活细胞里进行实验是难以做到的。研究人员将想看电影一样得到完整的细胞内分子事件的全过程,相比现在实验生物学家整天泡在凌乱的实验室里的辛勤,这简直一种不可思议的轻松和奢侈。 这两种模拟软件是可以互补的,而其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和研究趋势正激起愈来愈多的兴趣,尤其在细胞生物学加中,没有计算机对他们研究的辅助,他们越来越感到一天比一天难活。这正是最有生命力的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在未来的21是互相交融共放异彩的明兆。愿更多的人相信。 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实验特别是比较复杂的实验采用这种方法来做,并且取得了非常有价值的结论,非常值得积极于生物学发展的工作者借鉴,比如最近Science 杂志刊登的关于长颈恐龙如何觅食的研究。长颈蜥脚类恐龙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本世纪早期,蜥脚类恐龙化石第一次被发现时,其颈部被描述为水平姿态。 但近来发现的化石被重新搭建后发现它的头远远高出地面,有着天鹅般曲线的颈部几乎与地面垂直。这迅即引起了人们对这种恐龙的血液循环如何为头部提供血液的争论,一些研究者甚至认为它可能有多个心脏。但是原始的化石标本很重且易碎,难以在其关节上移动,因而很难确定它颈部的初始形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teven和Parrish开发了"DinoMorph"软件来模拟两种长颈蜥脚类恐龙即Diplodocus和Apatosaurus的颈部形态。该软件模拟了每一对颈部脊椎运动的几何学细节,得到了复杂的三维图景。结果表明,它们的颈部在放松时几乎是水平的,向下倾斜的角度很小。头部离地面很近,与颈部相比又有一个向下的角度。两种恐龙的颈部没有传统假说所认为的那般柔软,Diplodocus仅能使其头部抬起来超过背部,Apatosaurus的灵活性略好一些。这意味着长颈蜥脚类恐龙是沿着湖滨吃生长在地上的植物,而不是像长颈鹿一样吃树叶。 出现了这么一种研究形式,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什么是科学和科学方法。科学,除开它已延伸开去的几乎作为真理代名词的含义,其实是在一种精神和方法指导下进行的一种社会行为,这个方法就是所谓科学方法。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可重复的受控实验思想,即可用实验来验证关于世界之所以为世界的种种假说。只有经历这样过程的理论才能真正称为科学理论。然而在自然科学研究的焦点注视到自然界最复杂的生命系统时,我们原有的酒精灯、试管、显微镜和解剖刀不再够用,甚至我们连实验的重复性都不能再很好的把握,因为生命系统的非线性,某些过程的不可逆性和复杂的受千万种实验可变因素影响的人工不可控性。我们需要在现实实验室的旁边或内部再建立一个做专门研究生命复杂体系的实验室系统,计算机虚拟实验室,开展大型的假想-预测-检验并反复循环的"生命游戏",领导整个生物学研究的走向,给它确定最有价值的研究命题,指导它该做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在这个绝妙的替身里重新恢复科学的尊严,恢复人类探索未知的兴趣和自信,让理论生物学在此全面地走在实验实践的前头,支撑起21世纪常规科学的基础。 参考文献: 《复杂》129-184,276-336页,Mitchell Waldrop 1995年著;陈玲译,1997年4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虚实世界-计算机仿真如何改变科学的疆域》41-197页,1996年John LCasti著;王千祥、权利宁译,1998年12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Dennis N Building working cells 'in silico' Science 1999,284:80- Kent A Stevens, J Michael P Neck Posture and Feeding Habits of Two Jurassic Sauropod D

  • 索引序列
  • 有关信息科技的论文摘要
  • 有关信息科技的论文
  • 有关医学信息学的论文摘要
  • 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论文摘要
  • 关于农业信息技术的论文摘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