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新闻专业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新闻专业

发布时间: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新闻专业

参见词条“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中国国家地理网以专业地理百科知识为基础、以深度旅游服务为核心,主要经营门户网站、电子杂志、无线增值业务、广告传媒、线下活动、旅游房地产等项目。 中国国家地理手机电视由《中国国家地理》与中国移动联手打造的《中国国家地理》手机电视,为广大手机电视用户提供各类人文地理、自然历史类的视频内容,并秉承杂志“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的精神理念,融合高品质的现代影视传播手段,用镜头穿越历史,用艺术表达文明,继续给热爱生活、喜欢科学、爱好户外运动与探险的读者讲述人文地理故事。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热点事件的地理背景 旅游户外的权威报道专业权威:秉承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办刊宗旨及其独特的地理人文视角,承袭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内容编辑品质与品牌影响力,为手机报注入专业权威元素。前沿趣味:以中国国家地理的敏锐嗅觉及高度视角,捕捉社会热点中潜藏的地理人文元素,以轻松愉悦的方式传导趣味地理趣味人文话题。新闻原创:由“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组成的权威顾问团队,以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资深编辑组成的内容制作团队,确保手机报不乏新闻与原创。内容:1、解读重大地理、人文、自然、科学新闻故事,揭秘身边地理事件及热点事件的地理背景。2、多主题全景纵深型报道,读一报得以知美食、民俗,悉军事、奇观,掌户外、出游精品路线。3、当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精华解读,下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精华预告。4、融知识于趣味,予阅读以快感。聚焦、新闻、专题、图片故事、地理美文、图片周历。

自然是和地理相关的拉 附上其招聘要求,你可以上他的网站看一下他的招聘要求 请采纳

地理编辑部同事人员流动很小,貌似近两三年没有新人进来,而且大多在本行业工作多年。大家学历基本都是本科和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和研究生的专业有自然地理类、文学新闻类等等,没有统一的标准。编辑部的同事的确很辛苦,经常出差采访,出刊前白天黑夜连轴转是常有的事。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关注中国国家地理今后的动向,杂志社在继续做大做强,很有可能“扩招”。谢谢!

首先你得非常热爱摄影这个行业,有了浓厚的兴趣,你事业的生命力才会长久。 专业知识很重要,喜欢地理,不一定说你就能当杂志编辑和记者,需要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摄影技巧。 专业要对口,想从事这一行业,应该是摄影专业或者是影视类专业,希望你好好学习。

中国新闻编辑部

新闻节目中心下设10个部门:综合部、时政新闻部、新闻采访部、社会新闻部、地方新闻部、新闻编辑部、新闻评论部、新闻制作部、军事节目部、新闻频道编辑部。 综合部成立于1998年5月,是在原新闻节目中心办公室基础上组建的。在保障新闻节目中心行政办公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基础上,针对经费管理推行新的成本核算管理观念,完善经费使用管理体系,并重点加强了制片保障协调等工作。围绕人力资源管理,以“人力资源数据库建设、360度全员考评系统实施、‘新动力’培训项目启动”三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建立了新闻节目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三维立体模式。作为中心领导决策的助手,综合部还注重发挥信息沟通平台功能,关注员工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为员工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构建和谐团队文化。综合部下设秘书科、经费管理科、综合管理科。综合部主任冷建军。 时政新闻部成立于2000年8月,主要工作是报道中央领导参加的内、外事活动及国家政治、外交领域重要事件的新闻。时政新闻部下设统筹策划组、记者一组、记者二组、记者三组。时政新闻部主任王连生,副主任王晶、周建国、吕大庆。 新闻采访部成立于1989年7月,以原新闻节目中心政文部为基础组建。主要职责是为中央电视台一套和新闻频道全天各档新闻栏目采制新闻,负责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的采访、编辑和播出。在承担宏观经济、突发事件、舆论监督等各类报道的同时,在大型活动报道、重大主题报道和经济深度报道中担当主力军。下设经济组、金融组、科技组、农业组、综合组、《共同关注》栏目组、统筹组7个科组。新闻采访部主任高丽萍,副主任李风、申勇。 社会新闻部成立于1998年5月,是新闻频道一支骨干的前期采访队伍,为新闻频道全天各档新闻栏目采制新闻,同时负责《法治在线》、《每周质量报告》、《奥运来了》(已停播)3个栏目的采访、编辑和播出。社会新闻部的新闻采编立足于社会民生、社会法制、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突出时效性和权威性,强调发现性和原创性,注重贴近性和服务性。社会新闻部分为记者一组、记者二组、记者三组(含《奥运来了》)、记者四组、工商组(含《每周质量报告》)、政法组(含《法治在线》)、策划组、摄像组、办公室等9个科组。社会新闻部主任谷云龙,副主任肖振生、李毅。 地方新闻部成立于1998年5月21日,主要职责是组织全国各省、市电视台向中央电视台各新闻栏目供稿;及时向各省、市台通报有关的宣传精神,协调中央电视台与全国各省级、计划单列市电视台及各城市台之间的新闻业务关系;负责编辑、审看全国各省、市电视台传送来的稿件及本部门派出人员与地方台合作采编的稿件,按照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规律对各省、市电视台向中央电视台传送的主要稿件进行策划和组织,确保地方上发生的重大新闻和日常新闻能够及时在中央电视台各档新闻栏目中播发;协调召开全国电视新闻系统年会和全国通联工作会议。地方新闻部下设编辑一组、编辑二组、编辑三组、《新闻社区》(已停播)栏目组、《本周》(已停播)栏目组和通联组6个组。除了向联播、午间、晚间及各档整点新闻供稿外,还独立承担每天35分钟、每周6期的《新闻社区》栏目以及周日25分钟的《本周》栏目的策划、组稿、编辑和播出任务,承担全台地方新闻的传送及台新闻共享系统地方新闻的一级编目工作。目前,地方新闻部组织的各地新闻素材是唯一在共享系统里向全台各节目中心开放的新闻素材。地方新闻部全天24小时有人值班。地方新闻部主任陆伟昌,副主任杨华、徐瑛。 新闻编辑部是新闻频道核心编播系统,负责每天23档整点新闻(含《新闻联播》)和3档分类新闻(《媒体广场》和《国际时讯》)以及1档《世界周刊》的编播工作,每天编辑播出总时长近620分钟。与综合频道并机播出的栏目有《新闻联播》、《新闻30分》、《朝闻天下》和《晚间新闻》。新闻编辑部下设4个公共服务系统,为整个部门乃至新闻节目中心提供专业化服务。播音组每年参与大量特别节目的直播,资深播音指导及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的播音员占总人数的1/3;播出组为全中心提供演播室播出以及跨栏目直播、新闻频道宣传片以及《天气·资讯》的播出支持,每日播出总时长近800分钟;资料组负责新闻频道新闻共享和编目工作,提供24小时节目素材服务;亚广联组负责亚广联新闻交换节目选题、编译及新闻图像的传送和接收。新闻编辑部副主任侯明古、李昕、杜宝风。 新闻评论部成立于1993年12月21日,其主要任务是承担新闻评论类节目的采访与制作。拥有《新闻调查》、《实话实说》(已停播)、《面对面》、《360°》(已停播)、《社会记录》(已停播)、《新闻周刊》、《新闻会客厅》(已停播)、《小崔说事》(后在中央一套每周四晚18:02播出,现该节目已停播)、《高端访问》(已停播)、《纪事》(2008年3月CCTV-新闻频道改版后更名为《百姓故事》,后于2009年8月改在CCTV-1播出,现该节目已停播)、《人物新周刊》(已停播)、《电影传奇》(已停播)、《沟通》15个栏目。每天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和新闻频道的播出总量500多分钟(含重播)。每年还承担制作多期特别节目。新闻评论部有工作人员300多,下辖24个科组。2002年新闻评论部获得中国首家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是中国电视传媒中第一家获得此证书的部门。新闻评论部主任梁建增,副主任陈虻(于2008年12月23日凌晨零时21分因胃癌在北京病逝,享年47岁)、关海鹰、赵微。2010年被拆分为地方新闻部和社会新闻部。2012年重新合并。 新闻频道编辑部于2004年5月27日经过台分党组研究正式批准成立。新闻频道编辑部主要负责新闻频道的节目运营和协调工作。承担着新闻频道的整体节目规划、策划与播出、节目包装、推介、评价等工作;同时承担着新闻频道重大节目、特别直播的组织协调。新闻频道编辑部还负责每天16档《天气·资讯》、全天候的《滚动字幕新闻》以及《约会新7天》(已停播)、《百姓档案》(已停播)等栏目的制作和播出。新闻频道编辑部下设规划组、策划组、形象组、评价调研组4个科组。新闻频道编辑部主任许强,副主任徐立军。 军事节目部是中央电视台专门从事军事宣传报道的一个采访和编辑部门,由中央电视台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双重领导。其前身是1966年4月成立的军事组。该部负责军事新闻的报道和《人民子弟兵》(已停播)、《防务新观察》、《军情连连看》(已停播)等栏目的节目摄制。军事节目部在全军各大军区、军兵种、四总部和武警部队设有17个记者站。军事节目部主任赵元贵,副主任冀惠彦。 新闻制作部成立于1989年,负责新闻节目中心技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日常除完成新闻频道24小时的新闻滚动播出和《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新闻节目中心专题节目的后期制作合成等工作外,还承担着新闻节目中心的大型直播等任务。新闻制作部现有3个新闻演播室系统,是中央电视台新闻共享系统的最大用户,拥有从前期新闻采访到频道播出的一套完整技术体系。新闻制作部下设中心科、播出科、录制科、制作科、灯光科、电讯科。新闻制作部主任包布和,副主任袁辉、谢继红。

新华社下属的部门非常多,分为内设机构、采编部门以及其他直属事业单位等。具体部门信息可参考一下条目管理职能部门: 办公厅 · 总编室 · 总经理室 · 人事局 · 外事局 · 计划财务管理局 · 离退休干部工作局 · 机关党委 · 监察局 · 通信技术局 · 机关事务管理局   采编职能部门: 国内新闻编辑部,国际新闻编辑部,对外新闻编辑部,新闻摄影编辑部,参考新闻编辑部,体育新闻编辑部,网络中心(新华网),经济信息编辑部,音像新闻编辑部,解放军分社   派驻机构: 中纪委驻新华社纪检组   直属单位: 机关服务中心   直属事业单位: 新闻信息中心(营销总平台) 暸望周刊社 经济参考报社 新华每日电讯社 半月谈杂志社 参考消息报社 新华出版社 教育培训中心 新闻研究所 中国图片社   国内分社: 国内分社是新华社派驻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支机构,担负着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闻信息采集,向总社编辑部提供文字、图片、音像、网络等新闻,发展新闻信息用户,及时反馈当地用户的意见和建议等。目前新华社在国内设有31个分社、15个支社和14个记者站。 海外分社:几乎每个国家都有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

从图中看出,沿路线4旅游主要经过我国的南方地区,该区域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是我国的水乡泽国,有小桥、流水、人家景观,能见到坡度大,墙体高的民居,热闹非凡的龙舟竞赛.故选:C.

从图中看出,沿路线4旅游主要经过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是我国的水乡泽国,有小桥、流水、人家景观,能见到坡度大,墙体高的民居,热闹非凡的龙舟竞赛.①挂满葡萄的“晾房”景观出现在我国的新疆,③气势磅礴的“独木成林”是我国云南热带雨林地区的独特景观.故选:C.

地理编辑部同事人员流动很小,貌似近两三年没有新人进来,而且大多在本行业工作多年。大家学历基本都是本科和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和研究生的专业有自然地理类、文学新闻类等等,没有统一的标准。编辑部的同事的确很辛苦,经常出差采访,出刊前白天黑夜连轴转是常有的事。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关注中国国家地理今后的动向,杂志社在继续做大做强,很有可能“扩招”。记者的职责与任务,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谈三点:第一,敏锐地去发现事实;第二,忠实地去报道事实;第三,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敏锐地去发现事实〕事实客观存在,但有些事实要去发现它、把握它,则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正如法国美学家罗丹说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可能是发现美的眼光。我国著名记者、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过:“什么样的人当不了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好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记者肖乾也说过,新闻记者“同坐在沙发上沉思的政治家或历史学家毕竟不一样,他是个哨兵,甚至是个侦察兵”。 敏锐的眼光背后,是一个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大脑。国外新闻学著作里曾引用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位新来报馆的年轻记者,总编辑叫他去采访某先生和某女士的婚礼。他事先对此次采访做了种种设想和较充分的准备。但是,当那天他走到新郎家门口打算进去采访时,看门的却告诉他:婚礼不举行了,因为新郎跑了。于是这位年轻记者垂头丧气地回到报馆,向总编辑报告自己采访失败的消息。总编辑听罢,拍案叫道:新郎跑了,不比原来的婚礼是更大的新闻吗?你为什么不马上采访?这一说,那年青的记者才恍然大悟。 这一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善于思考,缺乏敏锐的目光,即使是新闻与你擦肩而过,你也发现不了,更是捕捉不到。敏锐地去发现事实,还应当包括对事实的认识要比别人更善于透过现象见到本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优秀记者胡占凡,在采访中曾了解到这样一些事实:在杭州,有两个大款为了斗富显阔,在众目暌暌之下,比赛烧人民币,每人烧掉两千多元,只是哈哈一笑。有个“大腕”,扔下30万元买只哈巴狗,眼都不眨一下牵上就走。还有个“大款”,看到别人用6万元一桌的宴席请他,他竟“啪”地打开密码箱,甩出了30万元请了一桌。有所学校的一项调查显示:9%的学生把“赚钱多”作为择业的头条标准,北京一些中学生唱“世上只有钞票好,有钱的孩子像块宝……”胡占凡认识到,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拜金主义”在作怪,应当向这种现象敲响警钟,便采写了《拜金主义要不得》、《再谈拜金主义要不得》等文章,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给人们很大的触动。因此,敏锐地去发现事实,透过现象捕捉事物的本质,是记者的职责与任务中应有的之义。[忠实地报道事实]记者最为重要的职责和任务,就是采写报道。记者是读者与事实之间的桥梁。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名著《第三次浪潮》中将人类的文明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次浪潮农业阶段,第二次浪潮工业阶段,第三次浪潮即我们今天所处的信息革命阶段。我们每个人都会深深地感觉到,我们每天都处于新闻媒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已经习惯了“秀才不出门,天下事全知”的生活方式;对于新闻媒体,我们已经深深地依赖它们给我们提供信息。试想,如果记者给人们提供一条虚假的新闻,将会对社会产生多么不良的影响,因此,忠实地报道事实,应该成为记者的神圣职责和义不容辞的任务。忠实地报道事实,是新闻工作本质决定的。李大钊曾说过:“现在的新闻,就是将来的历史。”著名学者吴晗也说过:“历史工作者是记录昨天的历史,新闻工作者记录今天的历史。” 我们知道,历史是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的。尊重事实,秉笔直书是我国史官的优良传统。如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右卿崔杼杀害了国王齐庄公齐光,崔杼命令太史以得传染病而死来记载齐庄公的死。太史不从,直书崔杼弑君,因此激怒了崔杼而被杀。崔杼又命令太史的弟弟改写,不从,又杀之;再令其二弟改写,又不从,又杀之。最后轮到三弟,依然据事直书。他认为这是史官职责,失职求生,不如死去。史官这种忠实于事实的做法,对于新闻记者是很有影响的。我国已故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任白涛在《应用新闻学》中就说过:“笔可焚而良心不可夺,身可杀而事实不可改。”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含义是双层的。浅层的含义是,记者应当努力将事实的基本要素、基本数据核实准确;深层的含义是,记者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挖掘事实的本质。 80年代末期,我国某地农民买桑塔纳小轿车,某地农民买飞机、修跑道。这些事实本身是准确的,但在当时农村毕竟还是凤毛鳞角。有些记者以此大做文章,并由此得出“中国农民现在已愁有钱无处花”的结论。显然,这不是对事实实事求是的报道。从全国农村数亿农民的情况来看,一些穷山僻壤的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未真正解决,不少地方还要扶贫救助。记者以偏概全,既容易导致读者对新闻报道的怀疑,也容易诱发读者产生逆反心理。由此可见,只有记者把忠实地报道事实当成神圣的职责和任务,读者才能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天下事全知”。

读图可得,路线2经过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该路线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该路线能够直观感受到我国地势特点.故选:B.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地址

《中国国家地理》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6337,国内统一刊号:CN11-4542/p,邮发代号:2-806,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区朝阳区安外大屯路甲11号。《中国国家地理》原名为《地理知识》。是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性的关于地理的月刊杂志。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其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 此书无论是从收藏、观赏、阅读等诸多方面都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本书极具阅读性、观赏性、收藏性于一身。无论对于从事专业地理的研究人员还是普通的地理爱好者或者中小学生都是很值得看的一本书。

北京市安外大屯路甲11号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工作人员名单 截止2006年10月15日 社长•总编 李栓科 执行总编 单之蔷 社长助理 才华烨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 编辑部主任 杨浪涛 副主任 刘 晶 尹 杰 设计总监 介彬 图片总监 王彤资深编辑 李志华 编辑 李雪梅 黄秀芳 朱 彤 何 亮 王德辉 易 水 周晓红 耿菲琳 杨嘉敏 高新宇 校对 陆凤山 美术编辑 李 晟 图片摄影 吴 敬 马宏杰 地图编辑 陈 云 王 岩 繁体版协调 何 亮(兼)地理资料室 陈俊华 编辑部信箱 电话 (010)6484 2202 传真 (010)6484 2217 青少版《博物》编辑部主编 许秋汉副主编 王蓓蓓 编辑 刘 莹 张 迪 李 磊 童晓岽 李鹰 王辰美术编辑 刘承周 助理美术编辑 黄蓓蓉 图片编辑 唐志远 校对 钱 进编辑部信箱 《中国国家地理》广告部广告部主任 张星星 高级客户经理 孙士军 客户经理 徐 凡 刘 铮 魏岑 高颖 广告热线 (010)64841903/1895/1951/2066/1562 传真 (010)64841815 《中国国家地理》 发行部 发行部主任 连建华业务与资金流平台经理 杨 柠 物流平台经理 吴 超 信息平台经理 耿晓莉国内发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购处 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 2-806 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代号M80 发行热线 (010)64841987/1603/1995 《中国国家地理》市场部 才华烨(主任) 白莎莎 史 楠 詹 珊 黄志鹏 陈志文市场热线 (010)64842130/2136/2140 市场部信箱 《中国国家地理》 会员部贾 立 (主任) 宋丽娟 赵宝利 王原荣 会员热线 (010)64852138/64879277/64849250 传真 (010)64859755 E-mail 《中国国家地理》俱乐部 张书清(主任) 赵 超 华超 电话 (010)64851539/2136 《中国国家地理》行政部 江 郁(主任) 华希娟 李 宁 吕 鑫 《中国国家地理》网络部 网站主管 闫瑞杰 网站编辑 卢建爽 网址 《中国国家地理》 影视中心 孙 钢(主任) 上海联络处 王 斌 办公室电话 021-64712579 传真 021-64712597广州联络处 曾广军办公室电话 020-38781239 传真 020-38781386 驻香港代表 周兆营 香港发行代理 兆营亚洲有限公司 电话:(852)25292228 传真:(852)28613082 E-mail info@enews_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主编

是的,是CNG2004年第11期,这期是以专辑的形式讨论河流建坝和河流生态问题:1、亲赴西欧调研,将中国和欧洲的河流的开发理念做对比,反思,具有较强的的思想性和可读性;2、根据各国现况的不同将世界河流分为前现代化、奔向现代化和后现代化国家的河流,实地考察,并将后三峡时代的长江做重点专题深入讨论,以期求得一条保护长江原生态的最佳的路。本期大部分由执行主编单之蔷主笔,文字优美隽永且富有哲思,值得一读,但本期确实没有关于阿斯旺大坝的专题报道。您如果想在网上看,就CNG官网电子杂志专栏就行,但杂志还是拿在手里看舒服!另外,CNG2003年第10期也有关于水坝的专题讨论:特别策划:水坝惹是非P12卷首语:河流有生命P70地理视点:要不要给子孙留一条自然的河P76中国水坝:游走于期望与声讨之间P88反水坝运动在世界当然探讨的问题也都差不多!还有2006年第4期《重返三峡》是关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也与水坝有关,您可以找来看一下!

《中国国家地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期刊,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另外,该刊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 现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为李栓科(1997年至今),执行总编为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于2003年荣获第七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称号。

就是上面的了《巍巍大坝,安乎危乎?》有提到河流上该不该修建大坝的问题

姓名 在任时间 吉尔伯特·霍维·格罗夫纳 1903年2月-1954年5月 约翰·奥利弗·拉·郭斯 1954年2月-1957年1月 梅尔维尔·贝尔·格罗夫纳 1957年1月-1967年8月 弗雷德里克·G·沃斯堡 1967年8月-1970年10月 吉尔伯特·M·格罗夫纳 1970年10月-1980年8月 维尔博·E·加内特 1980年8月-1990年4月 威廉格·雷夫斯 1990年4月-1994年12月 威廉·L·阿伦 1995年1月-2004年12月 克里斯·约翰斯 2005年1月-

  • 索引序列
  •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新闻专业
  • 中国新闻编辑部
  •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
  •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地址
  •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主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