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求是杂志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求是杂志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发布时间:

求是杂志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本人曾在《电脑爱好者》发过N篇作品。动画技巧与实践(一)--《电脑爱好者》1998年10期夜世界--《电脑爱好者》1997年03期 具有定时功能的时钟-《电脑爱好者》1997年第06期无界面播放器的设计-《电脑爱好者》1998年第16期其它还有好多,记不住了,这是根据记忆想起来的并在网上找到的。经验谈不上,首先要研究各个栏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写稿,直接发到栏目编辑那儿。写稿时要求质量第一,而不是数量,绝对要避免错别字与病句。专业杂志的稿件文章一定要专业,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语言要杜绝。投稿时要写清联系方式,包括地址邮编、Email、电话等。最后别忘了,杜绝一稿多投。

推荐几个每稿必复的好编辑和E-mail 来源:中国投稿在线 2005-10-9 15:15:00 《京华时报》家长里短.生活幽默 张莉丽 家长里短 (华小克)家庭之友 解新锋(辛雨)《家庭科技》《家家乐》杂志社编辑葛颂 《家家乐》杂志上半月编辑吴桐《今日文摘》杂志 警探 副刊 《江南视野》《家庭》张佩玲 家庭保健报副刊 金莲花 江苏法制报 副刊 《金陵晚报》副刊朱晖先生 《今晚报》副刊 张晓明 今晚报特稿部穆娴静编辑 今晚报副刊部霍春光编辑 《解放军报》副刊 《江淮晨报》综艺.娱乐 陈晓敏 金沙江文艺 《今古传奇.故事版》郑鸣 今古武侠 今日早报 镜报副刊 检察日报 《检察风云》杂志社 蔡鹰扬 《健康博览》 李开《健康之友》赵聪慧 家庭教育导报 家庭教育 教育信息报副刊 教育时报副刊 教育导报 副刊 教学月刊(中学文科) 教师之友 女报时尚. 王相明编辑(海兰察)飞快的回复,提出中肯意见女报纪实. 肖海生编辑 不论用否,都会很快回复言情时代. 黄花菜编辑 好就一个字爱人. 田华编辑( 悠然) 2周内必有回复女士》的晓洁 每稿必复 从事文学刊物编辑工作十五余年,对作者不规范的投稿感触颇深,现将投稿应该注意的事项告诉广大作者,以便提高投稿命中率。 一、 稿件首先要书写整齐,字迹不要潦草,稿纸要用方格纸。不少作者在这一方面不太注意,抄写得乱七八糟,字迹潦草。更有甚者,随便将一首诗抄在烟盒上或写在用过的稿纸背面。有些作者虽然用稿纸抄写但未用方格稿纸等等。对于这一类来稿,编辑一般都不会认真去阅读。一是阅读起来太费劲。二是编辑感觉到作者创作不严谨,投来的稿件质量肯定好不到那里去。三是不用方格稿纸抄写,若稿件刊用修改起来也不方便,算行距,字数也不好计算。 二、 投稿时作者要谦虚。不少作者投稿时总爱附言。作者附言可以说五花八门。附言适当地介绍一下自己未尝不可,但要言简意赅,谦虚有礼。记得我刚参加工作在一家市级文学刊物作编辑工作时看到过不少类似的附言:我是某协会会员,某华人文学联谊会会员``````在全国各地文学大赛中多次获奖,可以说我是有一定影响的作家、诗人。今寄诗作几首,在你们这类市级刊物上发表应该是绰绰有余吧``````。诚想,有哪一位编辑愿发这种骄傲自大的作者稿件。你既然这么高的水平,既然眼中没市级刊物,何以给市级刊物投稿呢!当时,我还年轻,耐着性子看完诗作,其实所谓的诗作连上县级刊物的水平都达不到,纯粹是作者自吹自擂罢了。再者作者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总认为自己的稿件水平高,真应了那句“孩子是自己的好”的谚语,来稿时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稿件,甚至讲已得到了某主编的肯定或得到了某位作家的赏识。其实,稿件的好与坏,编辑阅完便知,作者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投稿时作者一定要谦虚,不要过高地宣传自己。 三、投稿要有的放矢。目前,国内报刊林立,据不完全统计,文学报刊在国内有一千余家,再加上各类报纸的文学副刊,那就数不胜数。经常有作者埋怨自己的稿件得不到编辑的赏识,除了质量外,不外乎是作者没找对投稿的报刊。其实,每一家报刊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用稿的标准,不能写完稿不加选择就投,那肯定是不容易投中。一般来讲,报纸副刊发表的文章都要比纯文学刊物发表的作品水平低,而且报纸副刊发表的文学作品一般都要配合本时期报纸宣传主题,也可以说是应景之作。如果是这种稿件,一般不易在纯文学刊物发表。当然,也有一些大报副刊发表的文学作品水平并不低,这要看是什么报了。文学刊物一般分为市级、省级、中央级。通常来讲,级别的不同,所选稿件质量就不同,比如说《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可以说选载的都是小说精萃,一般作者的作品不易被选中。如何让自己的稿件提高命中率,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根据自己的创作水平向相应的报刊投稿,这样就容易投中。 四、 稿件最好不要寄给某一位编辑。作编辑久了,认识的文友也就多了。因此,编辑的私人信件或寄给编辑的稿件就多了,案头上压满了来信、来稿,处理都处理不完。编辑部都有专门的收发人员,来稿及时登记,及时分发,一般都不会积压,反而寄给某一位编辑的稿件常常会积压,得不到及时处理。 五、 稿件要自留底稿,便于一稿多投。现在所有报刊都不退稿,一是工作量大;二是支付不起大量的邮费。一般来讲二个月(有约定的除外)内未见采用通知可另投它刊。稿件还是要多投几家报刊(同一时间不要一稿两投),说不定被哪一家报刊选上了。未发表不一定就是水平低,关键是要有的放矢的投稿。 六、给报纸副刊投稿切忌投长稿。众所周知,报纸副刊的容量极其有限,稿件字数太多,版面无法容纳,编辑修改起来费时费脑,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一般都会选择其它稿件,稿件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七、 寄稿时要在稿末写清固定地址、邮编、姓名,以便编辑联系。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有不少作者往往忘了在稿末写地址,使编辑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

在报刊点上找一本,把地址抄下来不就得了。或者在网上查一下呗。

求是学刊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史学博士论坛 1992年第1期开设,从1992—2000年共发表文章37篇,不定期专栏。刊发历史学博士的新观点,为史学博士提供重要思想交流阵地。其中,我国著名学者黄朴民教授、葛志毅教授、任爽教授等都为本专栏多次撰文,并获得很大的反响。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 1995年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特设栏目,并在1995年第2期、第3期、第4期各发表文章1篇。东北亚研究 1995年第5期开设,不定期专栏。1995年—2000年共发表文章3篇,为东北亚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块宝贵的阵地。中观史学研究 1996年第1期开设,不定期专栏。1996年共发表文章3篇,其中,我国著名学者宋元强研究员为本专栏撰文,并获得较好的社会反响。世纪之交话史学 2000年开设,在2000年共发表文章3篇,不定期专栏。其中,我国著名学者瞿林东教授、吴怀祺教授等为本专栏撰文,并有较好的反响

百度

《求是学刊》哲学版一直把突出哲学主题、捕捉前沿课题、追踪学术热点作为提高刊物学术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刊便开设了“思维科学研究”专栏,发表文章60余篇,汇聚了全国众多思维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使思维科学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80年代末,根据当时的学术热点,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专栏;进入90年代,《求是学刊》哲学版先后又开辟了“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文化哲学: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文化哲学:后现代主义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现代认识论研究”、“实践问题研究”、“知识经济的哲学思考”、“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等一系列在20世纪90代中国哲学研究领域出现的重大热点问题的专题栏目。 通过这些定期或不定期开设的专题栏目,提出新的选题,以此来捕捉、挖掘学术热点,突向学术前沿, 使学刊占有了当代学术审视的制高点。这尤其表现在90年代初创办的“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以及“文化哲学: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栏目上。这两个栏目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努力探索人类社会、人类的文化乃至人类的整个精神世界的跨世纪走向。“文化哲学”专栏的开辟,领导了文化哲学研究的新潮流;通过独创“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专栏,开辟了“日常生活批判”这一文化哲学研究的新领域,探讨人自身的现代化与人类文化在新世纪的重建等问题,填补了国内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使文化哲学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专栏,汇集了10个专题的笔谈,在反思、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建设关于未来哲学的新理念。“海外来稿”专栏汇集了国外著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精彩的学术文章,为中外文化交流建立平台。“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笔谈)栏目是对当代哲学变革的重大思索。思维科学研究 《求是学刊》重头栏目,1983年开辟。1983年8月,开辟“思维科学研究”专栏,发表《灵感思维与科学发现》和《论认识工具》,以后,这一专栏相继发表有关文章62篇,持续15年,汇集了全国一大批在思维科学研究领域中卓有成绩的学者,如刘奎林、张尚仁、杨春时、孙慕天、季国清、曾杰、陈国屏、王南、陈尚武、洪家荣、霍明远、李晓明等学者,其中,曾杰的《社会思维的三种基本类型》(1990/5)、李以渝的《两面神思维与太极思维》(1992/1)、曾杰的《社会思维场》(1997/4)均被《新华文摘》摘编过。这一栏目的设立,使《求是学刊》成为“思维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在学界产生深远影响。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 《求是学刊》重头栏目,1992年开设。出于对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的捕捉和理解,《求是学刊》1992年第1期首开“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专栏,邀集跨世纪的一代中青年学者:高清海、孙正聿、衣俊卿、俞吾金、王南是、邹广文、丁立群、荆学民、邹诗鹏、贺来、邴正、孟宪忠、刘少杰、高湘泽、刘怀玉、安维复等从哲学、文学、科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大视角对人类精神加以回顾与前瞻,做广义的文化哲学透视,揭示世纪之交人类精神演进的新态势、新发展、新突破。 在这一栏目中已经发表的20余位学者的30多篇论文涉及到文化哲学研究的各个主要方面:文化哲学的建构、世纪之交的人类文化精神、哲学理性精神的重建、中国文化的转型,并且提出了许多很有深度的见解。王南是的《简论人类精神生活》(1992/4)、黄盛华的《信仰缺失》(1993/2)、安维复的《哲学观的嬗变:从拟科学到拟价值》(94/1)、王南是的《21世纪中国哲学精神展望》(1994/3)、杨春时的《中国哲学的失落与重建》(1995/2)王国有的《文化批判及其维度》(1997/5)、衣俊卿的《现代文化哲学的主题与中国文化哲学的定位》(1999/1)、丁立群的《文化哲学何以存在》(1999/1)均在《新华文摘》有过反响。在某种意义上,“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记录了上一世纪末中国文化哲学研究所走过的历程,是那一时期我国文化哲学研究的一个缩影。“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专栏为学界文化哲学研究的开始和深入开辟了一块荒地,在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求是学刊》成为学界、期刊界关注的焦点。文化哲学: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 1995年开设。这一栏目是继“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后又一探讨文化哲学的研究阵地。这一栏目的开设旨在使哲学理性回归生活世界,在文化冲突中重新定位。至2000年止,共刊发国内25位著名中青年学者(衣俊卿、孙正聿、邹广文、丁立群、李文阁、田海平、邹诗鹏等)的27篇文章,他们从对衣俊卿的《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一书的理论构架的立论基础、理论体系、基本思想入手,对日常生活批判这一学科的可行性和价值做出论证,从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不同侧面展开日常生活批判研究以及中国现代化研究,他们试图把关于人的形而上的反思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以人类文化的演进为大背景,以中国现代化和文化转型为依托,建立起一种关于人自身现代化和总体人的理论。王国有的《日常生活批判》、孙正聿的《非常识的常识化》、邹广文的《日常的非日常化与非日常的日常化》、郑文明的《日常交往与人的现代化》、邹诗鹏的《日常生活批判与知性启蒙》、衣俊卿的《日常生活批判与深层文化启蒙》等分别在《新华文摘》、《哲学动态》、《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上产生反响,同时也被学界广泛关注。“文化哲学: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专栏开辟了文化哲学研究的新领地,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文化哲学:后现代主义研究 1995年第6期开设。这是继“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文化哲学: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后第三个对“文化哲学”进行专题研究的专栏。主要刊发了国内对后现代主义有一定了解和研究的、思想具有前沿性的中青年学者的文章,他们是王岳川、王治河、葛红兵、金惠敏、尹树广、洪晓楠、孔令宏、周荣胜、赵海峰等。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梳理。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4年开设。这是《求是学刊》哲学版的重点栏目。从开办至2000年,这一栏目汇集了国内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众多著名学者:张翼星、张一兵、衣俊卿、陈振明、俞吾金、梦海等。 进入20世纪后,马克思主义的分化及其多样化格局给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这一格局之中,有“正统马克思主义”,还有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西方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欧洲共产主义等,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本身自我分化的产物和结果,因为它们运用这些学说的意图是为了确立某种理解、解释、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视野。深入了解20世纪产生重要影响的几种类型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论点及相互分歧,不但有助于在现时代了解马克思学说的本质精神和理论价值,而且有助于我们对20世纪人类历史和人类文化进程的深入理解,因为,20世纪不同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争论,从一个侧面折射了20世纪人类历史和人类文化演进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 1999年第6期创办,共刊发53篇文章。世纪之交,回首近20年的哲学发展,尽管在哲学观念、思维方式、理论视野和主题内容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这些研究大多未触及传统理论的研究范式,未完成理论范式的根本转换,缺乏深刻的自我批判。本栏目的开设,旨在对以往的哲学研究进行一种彻底的“前提批判”,这种批判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它不是单纯地否定过去,而是在反思、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建设关于未来哲学的新理念。2000年第2期,在这一栏目之下,又开设了“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笔谈)”系列子栏目,这一栏目云集了国内一大批在哲学的不同领域成就卓著的中青年博士、教授,探讨的领域涉及实践哲学、交往理论、文化哲学、发展哲学、价值哲学、人学研究、新儒学、后现代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时代的哲学理念等,他们以全新的视角,站在世纪之交的桥头,回眸20世纪哲学的发展历程,面对蕴涵无限生机和希望的21世纪,批判、清理和总结过去的思想遗产、确定新的思想坐标和思维路向,为人们梳理了一条通往建设未来哲学新理念的道路。

法学杂志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重复率,国内核心一定要是知网查重,查重的重复率不能超过10%,查重率越低,通过几率越高。格式字数,不同的刊物对格式字数等要求都不同,字数只能多不能少,如图教育探索征稿要求。创新性,科学性,可读性。创新性是核心论文的基础要求,能表示作者对文章的独到见解。文章一定要有科学依据,真实的数据真实存在的。可读通过数据图表等有一定的启发,专业术语语言规范性都有要求。刊物选择,一般发表核心期刊都是要求发到专刊上面,所以投稿的时候一定要选对你,如你发的是教育类的,教育类专刊CN刊号一定要带有G4的标志。小技巧,这点是我自己对核心期刊的理解,相对来说核心期刊某一方向的文章论文投稿比较多的情况下,审稿会难一些,而其他比较偏的方向审稿会更容易过。如图还是以教育探索作为例子,查询教育探索往期文章,来选择比较偏的方向拟题写文章。最后就是,如果你投稿的刊物如果之前出现过你论文方向的文章,你需要及时换刊物。核心自己投稿时间最少都是3、4个月以上一定要有耐心!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法学核心期刊的相关分享,想要了解更多论文相关内容,请关注本平台,小编会及时整理和发布的。

一、投稿者须写明联系方式(通信地址、工作单位、邮编、电话和电子邮箱)、作者简介(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及职称、职务)和身份证号码,以便于编辑部尽快与作者联系;二、稿件须有200字以内的内容摘要,3-5个关键词;三、全文字数一般在8000字以内为宜,确有理论新意或者具有独到见解的论文的字数控制在15000字以内;四、本刊注释一律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引用资料非原始出处者,注明“转引自”;数个注释引自同一资料者,同一页内可合并。

情报杂志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在线投稿系统,注册用户,然后投稿,系统做的还是不错的作者注册地址:

1 获国家及部、省、直辖市级科学基金资助者或属攻关项目的稿件请在首页末注明基金来源及编号,可优先发表。2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或加盖公章;该刊收到稿件后即寄回执,如超过6个月未收到处理意见或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作者自留底稿,该刊不退稿。

传媒杂志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1、新闻与传播研究 2、国际新闻界 3、现代传播 4、新闻记者 5、新闻大学6、当代传播 7、中国记者 8、新闻界 9、新闻战线 10、传媒 11、传媒观察 12、中国报业 13、新闻与写作 14、新闻爱好者 15、新闻知识

《意林》杂志投稿方式:稿件请直接发到 电子信箱(荐稿)(原创) 论坛上的投稿方式:在投稿专区版可以进行原创或转载文章的投稿。传真:51908509 投稿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路37号华腾北搪商务大厦1501室

《记者观察》投稿邮箱:

信息与电脑、通讯电源技术,新闻与传播等

  • 索引序列
  • 求是杂志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 求是学刊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 法学杂志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 情报杂志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 传媒杂志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 返回顶部